抽油泵产品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抽油机技术规范

[]抽油机技术规范

中国石化游梁式抽油机采购技术规范目录1总则 (3)2产品描述 (3)3执行标准 (3)4产品分类 (4)5基本参数 (4)6 技术要求 (5)6.1 一般要求 (5)6.2主要零部件设计要求 (9)7产品实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10)7.1主要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 (11)7.2 减速器型式实验方法 (11)7.3型式检验 (11)7.4 出厂检验 (12)7.5判断规则 (12)7.6 主要零部件的检验工程 (13)8 标志、包装和贮存 (12)8.1 标志 (12)8.2 包装 (13)8.3 贮存 (13)9 产品质量保证 (14)10 特殊要求 (14)11 技术服务 (14)1、总则为做好中国石化游梁式抽油机的采购工作,统一中国石化游梁式抽油机采购技术要求,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型式、产品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质量要求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各下属企业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的相关游梁式抽油机采购。

2、基本结构游梁式抽油机是有杆抽油设备系统的地面装置,它的功能是将动力机的高速旋转运动,转变成悬绳器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将井下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驴头、游梁、游梁支承、支架、横梁、连杆、曲柄、刹车装置、底座、扶梯、悬绳器、减速器、动力机等部件组成,其基本结构见图1。

1、底座 6、游梁支承 11、减速器2、扶梯 7、支架 12、电机装置3、悬绳器 8、横梁 13、刹车装置4、驴头 9、连杆5、游梁 10、曲柄3、执行标准SY/T5044 游梁式抽油机API spec 11E 抽油机规范JB/T5000.1~5000.15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GB/T 15753 圆弧圆柱齿轮精度GB/T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 13306 标牌以上标准不能覆盖的其它结构形式游梁式抽油机,如下偏杠铃、弯游梁、调径变矩等,但这些形式抽油机的基本技术参数:额定悬点载荷、冲程、冲次、减速箱额定扭矩应符合SY/T5044—2003 《游梁式抽油机》规定,并且该机型应包含在生产企业取得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所列范围之内。

泵设计常用技术要求

泵设计常用技术要求

泵设计常用技术要求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防腐抽油泵介绍

防腐抽油泵介绍
防腐抽油泵介绍
一、设计依据: 项目组通过与东北大学材料学院和中科院金属所交流,查
阅SY/T0599《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金属材料要 求》、《石油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NACE MR0176-2000《腐 蚀油井环境抽油泵的材料要求》,对各种材料的防腐能力有了 更深的认识,并结合生产成本,初步确定了防腐泵各组件的材 料选择范围。
氮化
①、由于是基体强化,结合强度高, ①、处理温度较高(570℃),但可通过工艺调整克服。 耐磨。②、硬化层形成压应力,有 ②、工艺较为复杂。 效提高疲劳强度。③、处理后工件 变形小(<0.01mm),不影响互换 性。④、防腐效果比上述镀层工艺 好。
通过比较氮化工艺更加适合卡套的使用工况,故选择60Si2Mn表 面氮化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法国舍舍夫(SURSRLF)技术,对卡套表 面进行盐浴氮化处理,表面形成双层氮化组织,下面是氮化铁层(厚 度8-10μm),表面是泡沫层(厚度6-8μm);再采用法国阿可 (ARCOR)技术,对卡套表面进行盐浴氮化处理,表面泡沫层氧化形 成保护膜。经过上述两道工序,卡套表面引入了很高的残余压应力, 提高了抗疲劳强度,同时经过阿可技术氧化处理后,可以消除镀层工 艺遇到的“氢脆”问题。然后再经过时效处理、克拉克油浸泡等工艺, 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增强表面的防腐能力。
对于腐蚀严重、要求阀副冲击韧性高的工况,推荐使用司太 利合金材料。
(4)、阀罩
抽油泵的阀罩在工作中承受交变载荷,且受到井液和阀球的冲击,尤 其是在含砂井中,容易发生冲刷磨蚀、应力腐蚀和氢脆,所以对材料性能 要求较高,既要求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还要避免在受力状态下的开裂问题。 根据SY/T0599中对于潮湿H2S环境下的材料选择原则,推荐使用 3Cr17Ni7Mo2N(UNS S31800),这是一种C-N强化的奥氏体不锈钢。一般 说来,含钼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有机酸和某些还原性酸中有更好的耐蚀性; 而铬能提高钢耐CO2、H2S的腐蚀能力;镍能提高钢对酸、碱的腐蚀能力, 同时还能提高钢耐腐蚀疲劳的性能。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
一、质量控制原则
1.实施完善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抽油泵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抽油泵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正常运行、可靠地传送石油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准确和可靠。

2.按照国家标准和各种设备的技术要求,执行质量控制,确保抽油泵
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质量控制要依据合同订单、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要求来执行。

4.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掌握抽油泵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施完好
的质量管理,保证抽油泵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质量控制要求
1.材料的选择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抽油泵型式及工况要求,确定主要材料。

材料的
选择应考虑材料的性能、使用寿命、工艺性和使用环境要求,以确保抽油
泵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正常工作,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2.质量检验
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质量检验体系和质量控制点,进行全过程质量检验
和控制,确保抽油泵产品的质量。

3.加工工艺控制
在所有过程中,都要实行严格的加工工艺控制,使抽油泵产品具有稳定的质量,确保抽油泵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稳定运行,达到本产品的额定性能和安全标准。

【修井】抽油泵技术标准

【修井】抽油泵技术标准

【修井】抽油泵技术标准4、抽油泵最大外径管式泵指泵筒接箍的直径,杆式泵指泵筒组件中最大处直径(顶部机械支撑杆式泵为卡套直径,底部机械支撑杆式泵为阀杆导向套直径,皮碗支撑指皮碗直径。

)二、抽油泵基本参数介绍:1、抽油泵泵筒硬化方式有镀铬、碳氮共渗两种镀铬硬度HRC67—71(国标)(API为HV100900-1160=HRC66.5-73),镀层最小厚度0.076mm;采用45钢,最大长度10.5米;硬度高,耐磨损,镀层致密,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泵筒硬化方式。

碳氮共渗硬度≥HRC58(规范中规定距内孔表面0.13mm处最小硬度HRC58,或690努普),渗层厚度0.75—1.15 mm;采用20钢,最大长度7.8米;耐腐蚀性好,适宜对泵筒磨损要求不高的工况,如稠油。

泵筒壁厚有3.175、4.76mm、6.35mm(常规)、8mm(加厚)、10mm(加厚)五种。

随着出口产品的需要,国内企业还会生产壁厚为3.175、4.76mm的泵筒,内孔不硬化(不处理)的泵筒。

规范中规定泵筒处理方式:镀铬、渗碳、碳氮共渗、镍磷化学镀、氮化、感应淬火;泵筒材料:碳钢、铬钢、低合金钢、黄铜,蒙耐尔合金。

2、柱塞硬化方式:为Ni60合金粉喷焊;常规柱塞密封段长度1220mm(4英尺),可以根据油井井况制造密封段长度为600mm、900mm、1800mm的柱塞;生产的长柱塞最大长度为8000mm。

柱塞有带防砂槽、不带防砂槽(光杆柱塞)两种,API SPEC 11AX规范为不带防砂槽,国内应用带防砂槽柱塞较多,国外用户用不带防砂槽柱塞较多。

API规范喷焊柱塞硬度有两种:≥HRC48.5(≥HV200484)、≥HRC55(≥HV200595);喷焊层最小厚度≥0.254mm,公司保证5号柱塞喷焊厚度在0.3mm。

GB18607规定喷焊柱塞硬度有两种:≥HRC48、≥HRC58;SY/T5059规定喷焊柱塞硬度为:HRC56-62。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

抽油泵质量控制规范一、引言抽油泵是石油钻井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将地下石油提升至地面。

为确保抽油泵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制定本质量控制规范。

二、质量控制原则1.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2)满足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3)结构合理、紧凑,易于安装和维护;(4)具备良好的疲劳强度和抗震能力。

2.原材料检验(1)进厂原材料应具备符合要求的证书和质量保证;(2)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批量原材料检验,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等。

3.工艺工序控制(1)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并进行合理校对;(2)每个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3)加工过程中应有质量记录,记录加工时间、工人和设备等关键信息。

4.检测和试验(1)对成品抽油泵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试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试验性能等;(2)依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制定适当的试验计划并进行合格性评定。

5.安装和使用(1)确保安装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2)安装前进行详细的工程检查,包括基础、管路、电气等;(3)使用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和试运行,排除故障。

6.维护和保养(1)制定维护和保养计划,清晰规定维护项目和周期;(2)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润滑、密封、紧固件检查等;(3)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及时排除故障。

7.不合格品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要进行分类、标识和隔离处理;(2)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三、质量控制措施1.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手册,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制度、责任和流程,确保质量控制的可执行和可追溯性。

2.质量培训培训员工有关抽油泵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水平。

3.质量检测设备配置适用的质量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过程控制建立过程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抽油泵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和关键参数。

5.持续改进充分利用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评估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和计划。

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常用标准和规范

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常用标准和规范
泵的设计、制造、检验常用标准和规范
泵类型
标准、规范



ANSI/API 610《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ASME B73.1《化工用卧式端吸式离心泵规范》
ANSI/ASME B73.2《化学工艺用立式管线离心泵规范》
ISO 2858(端吸离心泵(16bar)标记、性能、尺寸》
ISO 5199《离心泵的技术规范2类》
GB/T 14794《蒸汽往复泵》
SH/T 3141《石油化工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
API 676《转子泵》
SH/T 3151《石油化工转子泵工程技协会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标准;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13709(石油、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GB/T 3215《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GB/T 32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
GB/T 5656《离心泵技术条件(II类)》
SH/T 3139《石油化工重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定》
SH/T 3140《石油化工中、轻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定》



API 675《计量泵》
GB/T 7782《计量泵》
SH/T 3142《石油化工计量泵工程技术规定》
API 674《往复泵》



JB/T 8644《单螺杆泵》
GB/T 10886《三螺杆泵》
JB/T8091《螺杆泵试验方法》



GB/T 9234《机动往复泵》
GB/T 7784《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

抽油机技术规范

抽油机技术规范

5产品要求5.1功能要求要订购符合本规定的产品,用户/购买者应确定使用的良好作业环境条件,并指定要求和/或确定制造商的特定产品。

这些要求可能会籍由平面图纸、数据表或其他适当的文件手段转达。

为了确保抽油机与其他元件有适应的接口,如完整的抽油杆和井底往复泵,抽油机应规定下列要求:a)要求确认适用于井底泵的起重能力;b)要求在抽油杆尺寸与井深、杆的设计,或其他计息机械参数一致;c)要求在油井中的整个抽油杆的质量(重量);d)由于在油井的结构、摩擦和动态加载,潜在额外负荷;e)由于减少齿轮等级所需的齿轮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齿轮负荷,确定投入所需的起重能力;f)对游梁式抽油机结构负荷能力的要求,以适应抽油杆的重量和额外负荷;g)规定的最大冲程长度。

降低齿轮的等级、结构承载能力和最大冲程长度的综合要求,在订购特定的游梁式抽油机看时,使用在表A.1提供的一组规格数字的表示来识别。

建议应提供本规范的如表A.1给定的减速器等级、结构能力和冲程长度的游梁式抽油机,虽然这些项目的组合构成游梁式抽油机与表中指定的不必相同。

在附录B提供曲柄均衡评级的推荐格式(见图B.1),并记录抽油机的冲程和扭矩因素(见图B.2)。

抽油机扭矩系数应用的建议和实例计算,包含在附录C至福建F中,抽油机减速器扭矩值的计算实例在附录G中。

系统分析的建议,包含在附录H中。

5.2技术要求5.2.1概述在本规范发布以后,游梁式抽油机的开发设计,应按照第6和第7章定义的方法和设想进行。

在本规范发布之前设计开发的游梁式抽油机,如制造商存档的一致性/性能记录符合本标准中的要求,可视为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5.2.2冲程和扭矩系数对于一个减速器的扭矩从测力计试验数据能方便而准确地确定,如果买方有要求,抽油机制造商应提供冲程和趋避欧诺个位置每隔15°的扭矩系数。

如图B.2是一个记录数据格式的例子。

5.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应根据包括第6、第7章和其他有关规定界定的标准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P** *************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P**000805-2004
整体泵筒管式抽油泵
产品设计规范
受控状态:
控制号:
2004-07-01发布 2004-07-01实施*************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ISO9001:2000质量体系要求,API Spec Q1:1999(第6版)《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规范质量纲要》制订。

本标准是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第三层次文件,是对程序文件的展开。

本标准由总经理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部门是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依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4年7月。

本标准版本状态为A版。

本标准历次修订和复审确认时间见下表:
*************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P**000805-2004
整体泵筒管式抽油泵产品设计规范
1 目的
本公司在设计开发系列整体泵筒管式抽油泵时,必须满足GB/T18607-2001、SY/T5059-2000标准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整体泵筒管式抽油泵产品。

3 职责
技术部负责编制设计开发文件。

质量部负责实施验证。

4 性能要求—总则
所有产品的设计,应使该产品的灵活性能、密封性能、漏失量值、冲程、公称尺寸、连接油管型号、连接抽油杆型号等符合本文件的要求。

5 设计要求
5.1 抽油泵代号
5.1.1 抽油泵的基本类型及字母代号见表1。

表1 抽油泵代号
5.1.2 抽油泵代号(如图1所示)包括:
a)标称油管外径;
b)标称泵径;
c)泵的类型。

包括泵筒类型,支承总成的位置及型式;
d)标称泵筒长度;
e)标称柱塞长度;
f)加长短节的标称长度(使用加长短节时)。

编制:审核:批准:
示例:一台泵径为31.8mm(11/
in)的管式泵,其厚壁泵筒长度3.048m(10ft),加长
4
in)油管中工作并以底部皮碗支短节长0.610m(2ft),柱塞长1.219m(ft),在73.0mm(27/
8
承总承固定,该泵代号规定如下:
25─125THBC3─1.2─0.6
说明:
1]按供需双方协议可提供标称泵径325[82.6mm(31/4in)]规格的泵。

5.2 材料要求
整体泵筒式抽油泵所有零件的材料应符合GB/T18607-2001第9章之规定,见附表。

附表:
5.3 冲程要求
冲程一般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冲程=标称泵筒长度―标称柱塞长度―防冲距(300mm)。

5.4 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应包括方法、假设、计算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尺寸,试验和工作压力,材料、环境和标准要求,他还应包括其它作为设计依据的恰当要求,设计文件编排应清晰、明了,可复制和可检索,设计文件从该型号、规格的最初一台产品制造完成后,至少应保存五年。

5.4.1 设计审查
设计文件应通过原设计人员以外的合格人员审核与审定。

5.4.2 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包括对设计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验证和测试两项内容。

5.4.3 抽油泵总成组装及功能测试
抽油泵总成组装方式方法在符合GB/T18607-2001第7章之规定。

5.4.4 标识
抽油泵总成应按GB/T18607-2001第8章进行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