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机械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机械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文件编号:DHTHX-03受控状态:受控

XXX机械有限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文件

北京XX咨询有限公司

2019年9月16日

目录

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

第1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7)

1.1 分级管控目的 (7)

1.2 分级管控的依据 (7)

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7)

1.2.2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8)

1.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8)

1.4 名词解释 (8)

1.4.1 风险 (8)

1.4.2 可接受风险 (9)

1.4.3 重大风险 (9)

1.4.4 危险源 (9)

1.4.5 风险点 (9)

1.4.6 危险源辨识 (9)

1.4.7 风险评价 (9)

1.4.8 风险分级 (9)

1.4.9 风险分级管控 (9)

1.4.10 风险控制措施 (10)

1.4.11 风险信息 (10)

1.4.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

1.5 企业概况 (10)

1.6 职责 (10)

1.6.1 总经理职责 (10)

1.6.2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10)

1.6.3 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11)

1.6.4 各生产车间 (11)

1.7 工作程序和内容 (11)

1.7.1 工作程序 (11)

1.7.2 准备阶段 (12)

1.7.3 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13)

1.7.4 风险点确定 (15)

1.7.5 危险源辨识 (16)

1.7.6 风险评价 (18)

1.7.7 风险控制措施 (21)

1.7.8 风险分级管控 (22)

1.8 文件管理 (23)

1.9 绩效考核 (24)

1.9.1 成果 (24)

1.9.2 效果 (24)

1.9.3 绩效考核 (25)

1.10 持续改进 (25)

1.10.1 评审 (25)

1.10.2 更新 (25)

第2章安全总则 (26)

2.1 编制目的 (26)

2.2 编制依据 (27)

2.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27)

2.4 适用范围 (28)

2.5 职责分工 (28)

2.6 单位基本情况 (28)

第3章安全风险评价 (30)

3.1 评价方法 (30)

3.2 机械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 (33)

3.3 机械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 (74)

3.4 机械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77)

3.4.1 火灾及爆炸 (77)

3.4.2 灼烫 (77)

3.4.3 机械伤害 (77)

3.4.4 高处坠落 (77)

3.4.5 尘毒危害 (78)

3.4.6 噪声振动 (78)

3.4.7 高温和热辐射 (78)

3.5 机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业岗位清单 (79)

3.6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 (84)

3.7 机械厂安全生产条件现场检查表 (148)

3.8 公司风险等级分布信息表 (241)

第4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47)

4.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 (247)

4.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247)

4.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248)

4.4 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249)

4.5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251)

4.6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253)

4.7 重大安全风险公示制度 (256)

4.8 安全风险变更管理制度 (257)

4.9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档案管理制度 (259)

4.1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监督考核及奖惩制度 (266)

4.1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沟通制度 (267)

4.1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268)

4.1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检查与考核制度 (271)

第5章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 (274)

5.1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274)

5.1.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74)

5.1.2 风险管理的内容 (275)

5.1.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298)

5.3 风险告知培训记录 (336)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题库及答案 (371)

第6章附表 (395)

6.1 设备设施清单 (395)

6.2 作业活动清单 (396)

6.3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397)

6.4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399)

6.5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表) (400)

6.6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表) (405)

6.7 风险告知卡 (406)

第二部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469)

第1章总则 (470)

1.1 编制目的 (470)

1.2 术语及定义 (470)

1.3 编制依据 (471)

1.4 基本要求 (473)

1.4.1 健全机构 (473)

1.4.2 完善制度 (474)

1.4.3 组织培训 (474)

1.4.4 落实责任 (474)

第2章工作任务及实施 (475)

2.1 成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475)

2.2 责任及职责划分 (475)

2.3 隐患排查 (476)

2.4 隐患排查结果的处理 (478)

2.4.1 隐患分级 (478)

2.4.2 隐患的判定标准 (479)

2.4.3 隐患级别的确定 (479)

2.4.4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 (480)

2.5 隐患分级治理 (480)

2.5.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 (480)

2.5.2 一般隐患的整改 (481)

2.5.3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481)

2.5.4 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 (481)

2.5.5 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81)

2.5.6 隐患治理验收 (486)

2.6 档案管理 (486)

2.7 评审与更新 (486)

第3章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488)

3.1 基础管理类 (489)

3.2 生产现场类 (508)

4.1 隐患排查台账 (553)

4.2 安全隐患检查表 (555)

第5章安全检查排查表 (556)

5.1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检查表 (566)

5.2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检查表 (568)

5.3 隐患整改通知单 (569)

5.4 安全生产隐患通知单(排查) (571)

5.5 安全生产隐患验收单(治理和验收) (572)

第6章附录样表 (573)

6.1 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573)

6.2 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575)

6.3 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576)

6.4 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578)

6.5 表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580)

6.6 表6: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582)

6.7 表7: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585)

6.8 各专业隐患排查表 (586)

6.8.1 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586)

6.8.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591)

6.8.3 工艺隐患排查表 (595)

6.8.4 设备隐患排查表 (598)

6.8.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601)

6.8.6 仪表隐患排查表 (605)

6.8.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 (607)

6.8.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 (609)

6.8.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 (616)

6.8.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 (618)

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第1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1分级管控目的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2分级管控的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

1.2.2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内部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组织机构划分图

1.3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经过对本公司工作场所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对企业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本次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见表1。

1.4名词解释

DB37/T 2882-2016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1.4.2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1.4.3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1.4.4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1.4.5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4.6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1.4.7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4.8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4.9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4.10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4.11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1.5企业概况

1.6职责

1.6.1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行负第一责任。

其主要职责应包括:

(1)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资等资源;

(2)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制度,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并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定期组织对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估;

(4)发动全员参与风险辨识。

1.6.2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制定风险判定准则、风险点辨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负责确定管控层级和运行的更新、评估等。

1.6.3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承担专门工作小组的管理工作和方案的实施;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6.4各生产车间

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7工作程序和内容

1.7.1工作程序

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准备阶段;

制定判定准则;

风险点确定;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公告;

持续改进

规范文件管理。

1.7.2准备阶段

1.7.

2.1组建工作机构,业务培训

组建组织机构。企业成立以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以安全机构负责人为组长,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各车间安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组织、承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全员培训。聘请青岛顺昌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层次、分阶段讲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标准,理解标准、统一认识、掌握方法。各部室、车间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培训,培训记录登记建档。

1.7.

2.2收集资料

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企业的相关资料,在专家指导下,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平面图(包括各个车间、辅助生产和维修、办公区)及周边环境;

(2)安全、职业卫生及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程;

(3)组织架构图;

(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5)详细工艺流程;

(6)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

(7)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采掘、土建、设备大修等);

(8)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9)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10)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11)应急预案及演练;

(12)隐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季节、综合检查表);

(13)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14)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15)安全专篇;

注:所有需提供资料的范围需涵盖加工生产。

1.7.

2.3编写体系文件

建立企业的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分析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活动清单,完善设备设施清单,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并编写各类工作用表。

1.7.3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与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职业健康安全的愿景和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规模和行业特点,确定选用简单实用、而又各行业常用的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进行风险的评价和分析。

在对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时,还应考虑人、财、物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和方法给出的等级判定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加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加工行业的其他要求。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如存在,按照法规要求登记备案重点管控。

运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进行风险评价时,对“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的取值准则见(表7-1),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取值见(表7-2)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 (表7-1)

风险等级划分(表7-2)

1.7.4风险点确定

1.7.4.1风险点划分原则

本公司的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1.7.4.2风险点划分方法

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点的辨识:企业组织工艺、技术、安全、机电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1.7.4.3确定风险点

本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

1.7.4.4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公司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汇总填入风险点排查表。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4)。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4)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示例)

1.7.5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1.7.5.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1.7.5.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1.7.5.3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

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1.7.5.4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表7-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填表人:

填表时间:年月日

1.7.6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的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

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

的要求取值评价。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

制措施信息表(表7-5)》。

1.7.6.1风险评价方法及取值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 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根据加工企业的实际确定取值标准如下: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7-6)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表7-8)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表7-9)

1.7.6.2风险评价及分级

根据5.6.1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识别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表7-9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的定量值确定风险级别,填入表7-5中。完成的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下表为本公司风险分级及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划分标准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的级别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理。

图1.

1.7.6.3确定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是企业日常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重大风险的确定按以下原则判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8年8月6日 编制人:秦雨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文件 豫盛元字(2018) 第05号签发人: —————————————————————————————————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方案的 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有效实施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 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 生产,特此开展安全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 请各部门及时进行传达,并给予相关工作配合。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目标 (1)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 三、责任分工 (3) 四、实施步骤 (3)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 (3)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 (4) (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7五、工作要求 (1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要求,经项目部集体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风险矩阵

MES法 LEC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 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 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x 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采用相应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3风险评价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安全风险评估 5.4.1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 5.4.2根据安全风险评价依据,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对安全风险清单进行评价。 5.4.3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行“一风险一档案”。 5.5风险控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 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 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手册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1 范围................................................. - 4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 3 差不多要求........................................... - 4 -3.1成立组织机构........................................ - 4 -3.2实施全员培训........................................ - 5 - 3.3编写体系文件........................................ - 5 - 4.1风险点确定.......................................... - 5 -4.1.1风险点划分原则 .................................... - 5 -4.1.2风险点排查........................................ - 6 -4.2危险源辨识.......................................... - 7 -4.2.1辨识方法.......................................... - 7 -4.2.2辨识范围.......................................... - 7 -4.2.3 辨识内容......................................... - 8 -4.2.4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不及后果..................... - 8 - 4.3.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 - 13 - 5 风险评价............................................ - 17 -5.1 风险度(危险性).................................. - 17 -5.2 风险评价方法...................................... - 17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全套)20180525

文件编号:AQFJFXGK002 受控状态:受控 xxxx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03月

目录 目录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作业活动清单 (4) 3.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7) 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1) 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13) 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50) 6.风险点登记台账 (91) 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2) 8.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8) 9.风险点统计表(设备设施) (158) 10.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 (162) 11.危险源统计表(设备设施) (166) 12.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类) (170) 13.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2) 14.设备设施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5) 15.公司各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一览表 (179) 16、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80) 17、x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188) 18、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195) 19.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203) 20、xxxxxx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212) 21、2017年隐患排查计划 (240) 22、2018年隐患排查计划 (241) 23、现场(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表 (242) 24、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表 (254) 25、隐患排查治理通报 (264) 26、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65) 27、隐患整改台账 (267) 28、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269) 29、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274) 30、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 (279) 31、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80) 32、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 (282) 32、安全生产隐患点登记表 (289) 32、职业危害风险点登记表 (294) 32、职业危害隐患点登记表 (298) 3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告知牌 (30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01059

江西科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风险控制 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工程名称:宽城通源二手车交易咨询服务中心工程施工单位:河北旺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为全面辨识、管控,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班组是本项目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印杰 副组长:王海滨 成员:袁东权、杜景华、李昆、袁国柱、袁国军、 胡艳秋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4、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安全员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员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324319245。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

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 成员:张文天袁立伟 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 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全套)

精品文档 文件编号:AQFJFXGK002 受控状态:受控 xxxx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03月

目录 目录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作业活动清单 (4) 3.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7) 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1) 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13) 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50) 6.风险点登记台账 (91) 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2) 8.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8) 9.风险点统计表(设备设施) (158) 10.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 (162) 11.危险源统计表(设备设施) (166) 12.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类) (170) 13.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2) 14.设备设施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5) 15.公司各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一览表 (179) 16、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80) 17、x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188) 18、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195) 19.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203) 20、xxxxxx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212) 21、2017年隐患排查计划 (240) 22、2018年隐患排查计划 (241) 23、现场(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表 (242) 24、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表 (254) 25、隐患排查治理通报 (264) 26、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65) 27、隐患整改台账 (267) 28、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269) 29、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274) 30、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 (279) 31、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80) 32、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 (282) 32、安全生产隐患点登记表 (289) 32、职业危害风险点登记表 (294) 32、职业危害隐患点登记表 (298) 3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告知牌 (300)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修订履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

并作出相应评价,以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地控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各部门 a)识别和评价管理范围内危险源; b)制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c)管理范围内危险源的控制。 质量安全部 a)汇总评价各部门提报的危险源,确定公司危险源清单并进行分类; b)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c)监督检查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b)跟踪验证所制定的控制措施的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识别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 识别范围 识别范围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识别、评价需考虑的因素 a)具有或可能具有安全影响的作业活动; b)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评价方法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具体分值见表3);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具体分值见表4);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具体分值见表5);D—风险值(具体分值见表6)。 表3 表4 表5

表6 a) D值≥70分的以及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为重大危险源,需立即整改,必要时停止作业; b) 20分≤D值<70分为一般危险源,需进行控制; c) 20分以下的,可维持管理,但需注意。 评价、控制措施制定 6.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 质量安全部将确认通过的控制措施下发各责任部门,并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质量安全部进行以下工作: a)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做好记录。 b)每月对各部门的一般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处理或通报。 c)将验证结果及检查、整改情况存档。 7.危险源的重新识别、评价和更新 质量安全部每年组织危险源的重新识别、评价和更新。 当新的法规颁布、新产品或新项目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过程变更等情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 2018年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1-2017 5 原则 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厂长 成员:部门负责人及班长等。 各级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 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X x x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程序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评价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采用相应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汇编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工程名称:宽城通源二手车交易咨询服务中心工程施工单位:河北旺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为全面辨识、管控,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班组是本项目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印杰 副组长:王海滨 成员:袁东权、杜景华、李昆、袁国柱、袁国军、 胡艳秋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4、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安全员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员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班组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组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项目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

煤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

煤矿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建设。安全指挥中心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工作目标:根据《煤矿安全建设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 评估,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建设事故发生,保障 矿井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 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三级责任。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调度室、安全科、生产技术科、通风科、机运 科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在安全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由矿长担任,负责对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监督管 理及考核。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建设方针,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江安县煤矿公司为保 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 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 第三条本制定适用于***煤矿公司所属各单位。 组织管理 第四条组长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 安全指挥中心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 江安县煤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 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 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完整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寿光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二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寿光市安委会和侯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公司实际,为了有效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进“双体系建设”工作,现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及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检查、推进和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推进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组员:车间岗位人员 小组下设“双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李松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工作职责: 3.1 总经理:许明然全面负责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公司双体系建设全面部署,组织编写双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与推行工作;,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双体系建设;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成立体系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1) 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1) 4.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1) 4.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2) 4.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记录 (2) 5.风险点识别方法 (3) 5.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3) 5.2风险点识别方法 (3) 6.风险评价方法 (3) 7.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3)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4)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5)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5) 附件 (5)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6) 附件B: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17) 附件C: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20) 附件D: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 (24) 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28) 附件F:几种常用评价方法 (29) F.1 定性评价方法 (29) F.2 定量评价方法 (29) F.3 常用评价方法适用范围 (29)

1 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秦皇岛市各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 编制依据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冀安委[2016]5号)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4.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满足实际需要,组织应: a)指定组织内的一名管理人员促进和管理评估活动; b)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应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议和承诺; c)确定危害识别的方法; d)鼓励员工参与危害辨识; e)选择评价方法,确定风险可容许的标准; f)风险评价应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以及安全技术措施 g)评价人员应接受风险评价培训; h)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容许程度; i)将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形成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汇编

附件: XX、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目录 第一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1)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例会制度 (6)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7) 第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范围和辨识方法确定制度9第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制度 (12) 第六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年度辨识评估制度 (12) 第七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项辨识工作制度 (15) 第八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评估结果应用制度 (17) 第九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8) 第十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制定制度 (19) 第十一章重大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19) 第十二章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作业人数上限管理制度 (20) 第十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定期检查分析工作制度 (22) 第十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管理制度 (23) 第十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23) 第十六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24)

第一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二、工作目标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建设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建设财产安全。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三级责任。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机构 成立以总经理、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安全监察处、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各队组正职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构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地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地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建设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双鹰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建设自主组织开展地,对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地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地活动。本制度不包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地由中介机构承担地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制定适用于双鹰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组长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地总体组织、协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老鹰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地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五条副组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地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地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地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地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七条单位负责人在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启闭火区、排放瓦斯、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出现涉险事故或重大事故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X x x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采用相应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3风险评价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安全风险评估 5.4.1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 5.4.2根据安全风险评价依据,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对安全风险清单进行评价。 5.4.3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行“一风险一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