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与异化
关于异化、物化与文化批判的论文-文化研究论文

关于异化、物化与文化批判的论文文化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异化;物化;消费主义论文摘要: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观以及卢卡奇的物化观的解读,论证了卢卡奇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同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逻辑:一是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方法;二是批判资本主义。
为后现代的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的批判提供了理论先导。
1932年出版的马克思早期著作《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到底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还是“不成熟时期的作品”,至今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未有定论,而沉寂很久的“异化”概念却日益凸显在哲学争论的视域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手稿》的出版还有力地佐证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独具慧眼。
尽管异化与物化概念有着较大差别,但这并不妨碍卢卡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发展。
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种机缘契合,更是在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下的一种深层放释,即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批判。
一、《手稿》里的异化观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批判研究及对资本主义的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已经蜕变为异化劳动。
但是他并没有把物化和异化混为一谈,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
作为对象化的物化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展现。
而异化的物化则是由于社会分工、交换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通常的、物质的工业中(人们可以把这种工业理解为上述普遍运动的一部分,正像可以把这个运动本身理解为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一样,因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同自身相异化的活动),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
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仅如此,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异化的批判性反恩还可能促成人类的解放和发展,因为对它的辩证反思指向的恰恰是“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辨析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

马克思批判地 吸收了黑格尔、 费尔巴哈和赫斯异化 思想中的合理因素, 勇于创新 , 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内 容, 将异化 的理论与当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第一次 提 出 了异化 劳 动 的概念 , 而创 立 了科学 的唯物 的异 化 从
理论 , 要是 异 化劳 动 理论 。作 为 西方 马克 思 主义 的创 主 始人卢 卡 奇根 据马 克思关 于 “ 品拜 物教 ” 商 的论述 阐述 了 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 , 图恢复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 试 中的地位 。本 文将 就马克 思 的异化理论 和卢 卡奇 的物化 理论 的相 同点与 不同点进行 粗略 的探讨 。 马克 思异化理 论 的主要观点 马 克 思 主要 是 从 异 化 劳 动 的 角度 来 论 述 异 化理 论 的 。异 化劳动是 特殊形式 的劳动 , 是生产关 系发展到一定 程度 的产物 , 主要存在 资本主 义社会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 论的主要内容 , 具体表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 其一 , 从生产结 果看 , 者的劳动 同他 的劳动 产品相异化 。在资本 主义 劳动 社会 ,劳动所 生产 的对象 , “ 即劳动 的产 品 , 作为一 种异 己 的存在 物 , 作为不依 赖于生产 者的力量 , 同劳动相对 立”u ; ‘ 二 , 生产 过 程看 , ” 其 从 劳动 者和 他 的劳动 活动相 异 化 。 劳动对 象和 劳动产 品的异化是生产行 为本身 、 生产活 动本 身异化 的结果。即工人被迫把 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出去, 只是 因为他 在劳动 本身 中把 自己异 化 出去 了 。劳动对 工 “ 人来 说 是外在 的东 西 , 就是说 , 属于他 的本质 ; 也 不 因此 , 他 在 自己劳 动 中不 是肯 定 自己 , 而是否 定 自己 , 是感 到 不 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 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
异化的“物化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乌托邦

第41卷第1期2021年2月惠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Vol.41.No.1Feb.2021异化的“物化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乌托邦李巍(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惠州516007)摘要:20世纪初,卢卡奇依据商品拜物教等诸多马克思后期的理论和概念推断出物化理论,并迅速产生广泛影响力。
当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再次问世时,物化被认为是异化的进一步拓展,异化不可避免地被“物化化”。
这导致与异化紧密相连的劳动本体让位于与物化相连的精神本体。
西马学者由此逐渐脱离劳动实践,开始向后寻找革命迟缓的理由,并专注于民众意识形态的转化。
革命与异化的勾连导致实践行动的日渐消沉,审美救赎成为唯一出路,最终演化成各种形式的审美乌托邦。
关键词:异化;物化;马克思;卢卡奇;革命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21)01-0013-05DOI:10.16778/ki.1671-5934.2021.01.00320世纪前期,新的革命环境催生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统之外的异类,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思想的锐利,但这一流派很快堕入“学院”状态,脱离革命基础,失去其实践维度。
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此种发展现状,其引领者卢卡奇难辞其咎,由他提出并迅速传播的物化概念为此种现状预埋了种子。
因为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重新问世时不可避免地被拉进物化的理论轨道,并迅速被其同化,异化的普遍化和意识形态化是“物化化”异化的关键特征,它严重影响到西马学者未来的理论建构及其革命实践。
本文将着重考察物化与异化之间不可化约的内核,分析这种异质的内核中所包裹的迥异理论指向和时间维度。
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指认“物化化”的异化通达艺术乌托邦的具体路径。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的“物化化”处理在马克思那里,异化的主要发生场域是劳动。
对异化的“物化化”思考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异化被无限扩大并将异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霍耐特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之比较

$ 收稿日期!$%#T%$T!& 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马 克 思 的 文 化 批 判 理 论 研 究 !%%I>?$&#" 作 者 简 介 龙 佳 解 !%"&A' "#男 #湖 南 常 德 人 #湖 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马 克 思 文 化 哲 学 ;
第 !" 卷 ! 第 # 期 !$%& 年 ' 月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0*,-, 1,234+5267!8)92-.8924,945"
:).;!"#<);# (*.;!$%&
霍耐特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之比较$
龙 佳 解 马 洪 川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期
S]<C(2-Ed24#b? 0),DELF*-,
!L)..4D4)/ b-+H25K#0*,-, 1,234+5267#LF-,D5F-!#%$$=!#LF2,-"
! !!12#3-4#&B,5)92-.9+262925K6F4)+7#0),,46F56-+65/+)K6F4,)+K-62349)KK26K4,66F-64-9F2,J232JE *-.5F)*.JP44Y*-.#-,JP4.243456F-6+42/29-62),25-9),94O6)/O-6F).)D7*O),O+2,92O.4+49)D,262),;a42E /29-62),J459+2P456F4/)+D)664,+49)D,262),2,6F4O+)9455)/2,64+-962), P46V44,5*Pd4965;B6-JJ5,4V K4-,2,D6)+42/29-62),P7h+49)D,262),/)+D)664,h;1,.2X46F4O4+5O496234)/0),,46F#b-+HW56F4)+7)/.-E P)+-.24,-62),9+26292U45h6F49-O26-..)D29h;?.5)#26-,-.7U45-,J9+26292U456F4/-96)/-.24,-62),+4.-62),5F2O P46V44,5*Pd496-,J)Pd4962,9-O26-.2565)92-.O+)J*962),-9623267P7-OO.72,D6F46F4)+7)/O4)O.4W5/+44-,J -..T+)*,JJ434.)OK4,6;?.6F)*DF6F47P)6F*546F452K2.-+9),94O65)/h-.24,-62),h-,Jh+42/29-62),h#6F4 6V)2J4-54554,62-..7F-34J2//4+4,69),64H65#52D,2/24J-,J6F4)+4629-.9),,)6-62),5;0)V434+#-55)92-. 9+2629-.6F4)+7#6F475F-+46F45-K46F4)+4629-.O+)O4+6245-,JO+-9629-.J4K-,J5; ! !5/&6'3%2&0),,46F(+42/29-62),(b-+H(-.24,-62),(9)KO-+25),
试论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

存 在一 致性 。正如 卢 卡奇 在 《 史 与 阶 级 意识 》 言中 所说 , 历 序 他 的 目标 是“ 马克 思 的思想 真 谛来 解释 马克 思 理论 , 而 确立 用 从
处 理 , 动 者 的精 神 能 力 受到 机 械 化 的压 抑 , 整 个 人 格 中分 了二十 世纪 新马 克思 主义 的一 个 重 要 主题 , 劳 从 即对 发 达工 业 社会 离 出去 , 成一 种 物 品 , 种 商 品 。 五 是 法 律 与 国 家 的 物 化 。 的 文化批 判 。卢卡 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马 克思 的异 化理论 在本 质精 变 一 资 本 主 义 的发 展 , 造 了 与 它 的结 构 需 要 相适 应 的法 律 和 国 创 神上 是 一致 的 , 致力 于批 判 现代 人 的生存 困境 , 人 的 自由 自 都 使 家 ,六 是 资 本 主 义 文化 的物 化 。 因 为 商 品 关 系 变 为 一 种 具 有 觉 的 、 造性 的实 践本 质得 到恢 复 。 创 . “ 幽灵 般 的对 象 性 ” 物 , 不 会停 留 在 满 足 需 要 的 各种 对 象 的 这 2 12 理论 的描 述对 象 相 同 : 卡奇 借用 马克 思的商 品拜 … 卢
2 l 年 1 月( 刊) O1 _ 下旬
I N1 9 s C 一 4 / S 0 o S 0 一 西, N1 4 1 i 6i
叶 州
试 论卢 卡奇物 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
。。 ’
L
, ’
王 志 锐
。
’
( 湖南 师范大 学人 文社科 系
4 08 ) 1 0 1
【 要】 卡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马 克 思的 异化 理论 , 摘 卢 都从 物 化现 象或 异化 现 象入 手 , 批 判 资本 主 义 社会 , 来 而且这 一批 判都 与资 本 主义的 商 品拜 物教现 象联 系在一起 。两 种理 论在 精神 本质 和描 述 对I 方 面存 在许 多相 似 性 , 是 他 们 的 物化 或 异化 理论 在研 象 但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差异比较

、
卢卡 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弗 洛姆 的异 化
1 生产过程 中主体 和客 体 的物化 。卢卡 奇将 马 克思 . 所说的“ 抽象 劳动” 概念与韦伯 的合 理化 、 可计算性 原则相
理 论
( ) 卡奇的物化理论 一 卢 “ 西方马克思 主义 创始 人” 之一 卢卡奇 在研 读 马克 思
(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 院 , 山东 泰安 211) 7 0 8
摘要 : 西方早期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 长期的革命 实践 生 涯 中, 据马 克思 的商品拜 物教理论 创造性 地 根
提 出了物化理论 , 以从 总体上批判 资本主 义社会 的物化现象 ; 用 而弗洛伊 德主 义的马克思 主义者 弗洛姆 , 则从 心 理 学的角度 , 具体描 述 了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 中的异化 现 象, 其视 为资本主 义社会 制度 下的人 的病 态心 理。两 将
结合 , 描述 了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 生产过 程 中的主体和 客体 的物化情况 。从 客体 方 面看 , 动过 程 的可计 算性 , 然 劳 必
要求把整体分解成它 的各个 组成部 分 , 表现 为各 种局 部操
作 系统的独立化 , 这就使产 品的有机整体 变成 了孤立 的局 部、 机械 的原子 。从 主体方 面看 , 由于劳 动过程 的合理化 , 与客体 的机械分割相适应 , 工人 只是作 为机械化 的一部 分 来自5 4重庆
与
世
界
过程 中 , 物化结构越来越深 入地 、 注定地 、 定性地沉 浸入 决
人 的 意 识 里 。 ”
共 的普遍法则 、 真理 的消亡 , 人们 的精 神不精 神 , 神异化 精 了, 整个世 界黑 白不分 , 非不 明 , 是 乾坤颠倒 , 人们生 活在 痛苦 的深渊里 。伦理观与理性 是不可 分割 的 , 伦理行 为 以
马克思异化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状况,谈谈你对物化或异化理论的理解。
异化,就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的一个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转过来支配主体本身。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譬如,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国内对房地产的狂热,年轻一代纷纷变身房奴;高官落马,腐败滋生金钱权力的异化……异化确实无处不在。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又包括劳动异化和文化异化。
下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状况,简单分析。
微博热搜,淘宝网购,知乎新世界,时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
社会进步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具,人们纷纷变成低头一族,每天都花费了大量时间沉浸网络中。
它在人类手中发明出来,但是目前它将人们开到一个无法刹车的山崖处,低头族被手机掌控了日常,现今创造出它的人类反而被它异化。
沉溺一部手机中的坏处,既包括了对自身生活计划的扰乱,又有对手机品牌的攀比。
前者是技术进步对技术理性强调造成的劳动异化,后者则是人们虚荣好面子,内心浮夸的社会风气的文化异化。
这样的手机控在当下值得反思。
除了手机的异化,手机里的世界--网络文化异化现象更甚。
比较典型的网络焦点聚集地—微博热搜榜,每天充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都是明星八卦,鸡汤段子,影视吐槽。
可以观察到其中婚恋占据很大内容,不管是绿茶婊,女权主义,直男癌,这些本身就有歧视意味的词语,还是出轨有理这样三观不正的鸡汤,都宣扬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浮躁低俗的丑态心理。
值得反省的是,大多数网友对此乐此不疲。
人们创造了网络,如今网络里的娱乐至死文化反过来麻木了很多网友。
针对以上提出的手机异化,网络异化,我觉得应该以宣扬社会主义精神为中心,努力改善社会风气,而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也相信这只是人类历程的一个阶段,人们刚好处在这个横截面面对严重的异化需要更深入地进行人的解放与发展,这离不开马克思的指导思想。
物化_异化及其观念反抗_阿多诺_否定的辩证法_解读

(5哲学研究62001年第6期)物化、异化及其观念反抗)))阿多诺5否定的辩证法6解读张一兵物化与异化问题,是自青年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始终关注的理论逻辑焦点。
在5否定的辩证法6一书中,当阿多诺说明了否定的辩证法有基本原则和主要概念之后,他也对物化与异化的批判逻辑表示了某种理论兴趣。
阿多诺这里的分析是十分复杂而细微的。
他先从认识思想史中的经验唯心主义发生原由开始追问,并发现反对物化现实的斗争原策源地竟然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呼喊。
这也是后来马克思以降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前提。
显然,阿多诺是反对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因为这是否定的辩证法所致力反对的同一性逻辑的现实基础。
可是,他却出人意料地反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肯定的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
我以为,在这一点上,他深刻地与马克思站在一边。
诚然,阿多诺拒绝马克思并不在意的人类中心主义。
一、/物体0的消解与经验直接性的新幻觉我们知道,对认识直接性的批判是自青年卢卡奇5历史与阶级意识6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理论传统,但是,已有的讨论始终还是不够深入。
我发现,阿多诺此处关于认识的直接性与中介性关系的分析是该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理论进展。
传统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反对素朴实在论的过程中,将直接性回归为主体一边,客体不再是直接性的对象,而是被/当作主体的材料或属性0。
于是,结论成了/存在就是被感知0的白色幽默不足为怪。
对于经验主义来说,经验是一堵墙(列宁语),人们不能穿透感性经验走向客体,所以,贝克莱和休谟都是以这种将客体对象和事物化归为感觉材料的直接性来反对实在论的。
阿多诺说,/整个经验主义对素朴实在论的批判在休谟的废除事物中达到了顶点。
这种批判依赖于直接性的人为特点,并且怀疑主体是否有资格当创造者0(阿多诺:5否定的辩证法6,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坎普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以下简称/德文本0];英译本,E1B1阿什顿译,纽约,康帝奴出版社1973年版,第187页[以下简称/英译本0];中译本,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以下简称/中译本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工业 一、 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题目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它想传递给我们的主旨。购物本来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或者说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必须部分,可以说在如今这样一个商业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但是当购物这一正常现象冠之以狂的定位时,我们就知道出问题了。那大家可否就这部电影谈谈观后感。 1、社会主流价值观特别金钱本位的导向,金钱和以金钱为目的的权势成为所有人不自觉的价值导向以及衡量标准,唯金钱马首是瞻。2、个人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诱惑,虚荣心强。;是确实满足了人无限的欲望才招致人们普遍的追捧;3、资本主义资本权力的逻辑思维掌控了人的思维,促使商家不断地激发人的购物欲,使人物化或者异化,不受自主掌控。 更或者体现了中西方的消费观差异国人总喜欢存一大把钱,然后等老了的时候再去慢慢花,这似乎是一个很有计划的消费方法,我们不必担心明天,尽管今天是苦了点,可是当我们在节约着花每一分钱的今天,我们又怎会知道明天的我们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好好的,那当然最好了,可是如果生病了,住院了,后者,离开了这个世界,到了另一个天堂.....这些我们都无法去预测,无法去知晓,所以今天永远比明天重要,享受今天才是正确的消费观。 女人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分工从事的采集业,经过这么长久的演化发展,善采集的秉性就沉淀在女性的基因,所以几乎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购物,我们都有成为购物狂的潜力,
二、这部电影主要是昭显了在如今文化工业背景下,人们特别年轻人或者说特别是一些女性朋友的现实生活写照。2009年经济危机,在纽约这个繁花渐欲迷人眼的国际大都市,女主角的漫无边际的购物欲望得到极大宣泄,不实用的服饰源源不断运回家。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由此导致的债台高筑。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她的生活一团糟,虽然试图戒掉购物瘾,不过最终都在心仪的商品之前败下阵来。
这个世界上,其实本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购物狂的,所有的购物狂,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培养出来的。首先,我们的这个社会所规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一个人人崇尚成功和财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被拉进这个游戏规则里去,去参与竞争和攀比。这造成了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无比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所以,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去给自己寻找安全感,而年轻的丽贝卡们,选择了用衣服把自己武装起来。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看看我们的杂志上宣传的东西,商人们运用媒体和广告,正在不断用这样的招数来贩卖自己的商品:首先打击你的自信心,告诉你是一个多么的不完美,你腿太粗,你体重过重,你脸上有小痘痘。然后当把你的自信打到在地,又踩上两脚,内心的焦虑灼烧得你无法入睡的时候,他们就以最爱你,最贴心的姿态告诉你,你现在需要什么,你需要那瓶昂贵的化妆品,你需要减肥,你需要那条绿色的丝巾来向你未来的上司展示你的品味,你需要这个,你需要那个,如果你拥有了这一切,你就像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一样,你就会被人尊重,会被人爱,再也不会焦虑,有不安全感。如果你没钱,你也许就只能学习着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去用看书,钓鱼什么其他的方式排解焦虑。你的钱就会被存在银行里,反正它们也不够买什么。但是,魔鬼不会让你没有钱的,他可以发给你一张魔力卡,它得到的是这么容易,一张不够?没关系,我们给你第二张,第三张„„,“把钱存在银行是老人家才会干的事”,“年轻不应该等待”,“无尽的物欲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压抑它是对身心的摧残”,种种诸如此类的观念,每天在报纸媒体上反复出现,轮番对人们进行轰炸。试想一下,在丽贝卡成长为一个购物狂之前,她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那么,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有一天成为购物狂,这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吗?也许,丽贝卡的故事在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现在种种的杂志,媒体正在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想想银行的各种广告,想想在中国,办张信用卡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今天,正是美国的昨天,而今天美国的丽贝卡,也正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年轻人 小说描写的是某金融杂志的女记者丽贝卡是一名购物狂,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自己不仅成为“月光族”、“卡奴”,而且欠下一屁股的债,她为了逃避要债人的追踪,上演了一幕幕闹剧,尽管这种样,她却误打误撞成为大众理财专家,并意外收获了美妙的爱情。电影虽然是以喜剧结束,但生活中的购物狂就不一定都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对一般的人来说,购物只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市场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其目的就是享受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但“购物狂”的购物目的似乎更注重享受购买行为的过程,对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过分讲究,所以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购物,但购买的物品很少使用,只是成为家庭橱柜里的收藏品。购物狂和非购物狂的购买行为相同点,都是为了享受,也就是一种精神愉悦,只是发生阶段不同,所以说购买行为的真谛就是“购买快乐”,只是购物狂比普通人更会享受,过分痴迷这种享受,甚至是不折手段地追求这种享受,所以在经济上最终破产也是必然的了。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像丽贝卡这样的疯狂购物者,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了,应该是精神方面或是心理方面的疾病,所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或治疗,在片中丽贝卡和众多有相同“癖好”的人在一起,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方面我们国家的相对还是比较落后了,大家都比较忌讳看心理医生,就算是大中城市也没有什么“购物狂”方面的心理咨询,就算有这方面的服务,也没有人承认自己是“病态的购物狂”。
三、我们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既然冠之以这个名称,那就有必要将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上升到理论层面,从理论上把握本质,提高我们的认识,甚至是对我们接下来的现实生活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不只是盲从地跟随大众之流。有了自己的深刻认识,对外界社会有更明确地把握,我们就可以更加自主地掌握自我和生活。 这里我想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异化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关于这一概念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很多哲学家和政治家对之也有不同的表达。这里我们主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马克思从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进行的初步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规定。 第一,工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不仅不能占有劳动产品,反而在其中丧失自我; 第二,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人类活动,工人的状态是: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行为的异化使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谋生手段; 第四,人际关系异化。异化劳动本质上是人异化,是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剥削。异化的结果是: “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 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 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 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 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 劳动越技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法兰克福学派则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哲学家都从异化”角度对西方后工业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技术理性、交往理性、大众文化和人的生存状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指出了意识形态的虚伪性,技术理性导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对人们身心的奴役。弗洛姆认为,个体的人因为整体感的丧失而感到不安、焦虑,导致生活全方面的错位。今天人的痛苦根源不在于贫困、不在于本应为劳动者所有的劳动产品被剥夺或劳动创造本性的丧失,而更多的是在于个体人的心理状态的异化。同时他们认为,消费异化是当今社会中最严重的异化现象,人的虚假需求代替了真实需求,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促销、奖励、宣传活动面前,人们成为异化的消费者。在这种环境里,人们的消费就像他们买来的商品一样是由工商业决定的,人们的趣味、品味都受舆论导的控制,他们想看想听的其实是社会让他们看和听的。而且,人的道德、礼貌等品质也成为商品。如此一来,人失去了自我意识,人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他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结果是,商品不再是为人们服务的商品,反而使人成为商品的奴隶。以及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强调了当代人生存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危机。文化的统治所形成的异化生存状态不仅是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且也是所有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受到文化的影响,心灵的安宁和自由成为一种奢求,焦虑感、不安全感、空虚感和危机感占据了人们的心灵,进而造成了许多心理上的疾病。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卢卡奇在马克思的《手稿》被发现并并发表之前就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的概念。物化概念吸收了《资本论》的商品的拜物教性格的特点,指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来说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这种对立既有客观的方面,又有主观的方面。客观的方面是出现了一个事物及其关系的世界,它们的规律的确能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但是不能加以改变;主观的方面是人自己的劳动活动成了他自己对立的客体,这个客体服从于支配社会的客观自然规律,对人来说是异己的。物化的四个要素:物化的成立前提是作为对象化、普遍客观化的表现外化的行为;历史哲学主张人自己创造的文化和文明本来应该受制于人,它却反过来摆脱人的恶控制,实现了独立化,并逐渐成为压迫作为主体的人;实现理论化的的是作为客观化=合理化的物化,即形式合理化=客观化;继承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思想观点,主观的价值与通过交换价值可以计算出来的商品结合起来的情况叫做物化=具体化。物化意识会陷入到粗糙的经验主义和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前者即意识成了它自己必须顺从从而从来不能加以控制的客观法则的消极观察者,客体的力量被无限夸大化了。后者即是不主张社会革命,而是寄希望于个人伦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社会主义,其目光只停留在个人和社会的局部现象上。同时夸大了主体的力量,相信奇迹会改变一切。在再版序言中,他把物化作为异化的同义词来使用。物化从属于客体化,它本身不过是一种中性的现象,只有当客体化的形式在社会中获得了使人的本质与他的存在相冲突的功能,只有当人的本性被压抑、变形和伤残时,我们才能谈到异化的客观的社会条件。 四、大家怎么看待物化或者异化现象,他们就一定不好吗,或者知道不好我们如何来对抗这种异化现象,让人恢复到人的本质存在状态。在异化面前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一种无法抵制的态度,甚至根本无法摆脱这种被异化状态。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是否异化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很高的阶段,我们才可以摆脱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