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的例子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异化与归化

翻译---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一)异化法是接受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文化等差异,忠实传达原文内容,把读者带人异国情景。
该方法要求译者向原文作者靠拢,力争采取相应于原语的表达方式,即鲁迅先生提及过的“异国情调”和“洋气”。
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异化着眼于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保留,译文尽可能多地反映异域文化特性和语言风格,使译语文化的读者有出境感,其实质是注重形式对等。
1. 异化翻译的例子1、铁饭碗iron rice bowl2、纸老虎paper tiger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A、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采用异化方法)B、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霍克斯则采用归化方法)炮火的考验--(baptism of fire)炮火的洗礼政治本钱--(political capital)政治资本换汤不换药--(new wine in old bottles)旧瓶装新酒杀手锏--(trump car)王牌(二)归化法与异化法相反,归化译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关照的态度,使原文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文作者带人译语文化之中。
归化的译法旨在使译文通顺易懂,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1. 归化翻译的例子1、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可口可乐,顺心顺意!2、He,of course,was proud of his success.But to his disappointment,few people would buy his book.面对着自已的成功,那股自豪之情自不待言。
归化与异化(英语)

下面请看一些例子:
一、英语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在汉语中有相应的对应体:
1、 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
2、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3、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4、lucky dog
幸运儿
二、相应的汉语中的许多表达方法,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相应 的对应体: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实例

My old friend Harrison, had lived in the Mediterranean for years before he returned to England. He had often dreamed of retiring in English and had planned to settle down in the country. He had no sooner returned than he bought a fine house and went to live there. Almost immediately he began to complain about the weather, for even though it was still summer it rained continuously and it was often bitterly cold.
谁知不久他就开始抱怨起天气来此时虽说是夏天但也阴雨绵绵寒气逼人
阿Q没有家,(他)住在本庄的土谷祠 里;(他)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 人家做短工,(人家叫他)割麦(他) 便割麦,(人家叫 他)舂米(他)便 舂米,(人家叫他)撑船(他)便撑 船。(鲁迅《阿Q正传》) Ah Q had no family but lived in the Tutelary God’s temple at Weichuang. He had no regular work either, simply doing odd jobs for others. He would cut wheat if he was asked to. If they asked him to grind rice or put a boat he would also do for them.
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运用

归化与异化在成语翻译中的运用畅想中文【摘要】劳伦斯?韦努蒂将翻译研究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大框架下,考虑其由价值观驱使的本质,提出了推崇顺畅易读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尊重异质的异化翻译策略,二者有可变性和交互性。
该文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来审视英汉成语翻译,提出成语翻译应坚持以文化因素为主导,综合合理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
【关键词】成语翻译;归化;异化1、归化与异化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尽可能让作者不动,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尽可能让读者不动,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正式将前者定义为“归化法”,后者为“异化法”。
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同时,异化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
在翻译界,归化和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为取舍关系,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中,这么做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一方面,要想让翻译忠实地再现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保留异域文化和风格。
就必然采用异化法;同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合理恰当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因而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
用“取一舍一”的态度对待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是不现实的。
只有兼顾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2、成语的翻译2.1成语的归化翻译法将英语成语进行汉译时采用归化译法,是指用目的语中固有的成语(即汉语成语)来翻译英语成语。
因这些固有成语在意义、风格、色彩等方面与源语相当,且具有同等的习惯用法,这样的译法使目的语通俗流畅,消除了英语成语的一些异质性。
归化与异化翻译实例

翻译【2 】功课10 Nov 15 一.请按归化法(Domestication)翻译下列习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add fuel to the flames / pour oil on the flamesspring up like mushroomsevery dog has his day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live a dog’s lif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a lucky dogan ass in a lion’s skin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Love me, love my dog.a lion in the waylick one’s bootsas timid as a hareat a stone’s throwas stupid as a goosewet like a drown ratas dumb as an oysterlead a dog’s lifetalk horse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and three boys nobody.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cry up, to praise; extol: to cry up one's profession) Once bitten, twice shy.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New booms sweep clean.take French leave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have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Justice has long arms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He that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The more you get, the more you want.二、请按异化法(foreignization)翻译下列习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All roads lead to Rome.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a trump cardpaper tigerThe Open-door Policya castle in the aircrocodile tearsan olive branchthe ivory towerarmed to the teethsour grapesshow one’s cardsa castle in the airBetter late than never.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三.英译汉.I took the news with a grain of salt.Unless you’ve got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He went through fire and flood to save his mother.You have a lucky star above you.She is now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on this matter.He is reaping what has sown.She is an easy-going woman. She always throws her cares to the winds.That fellow is always fair without, but foul within.That little girl has a ready tongue.The light-fingered gentry frequented these shops.Notestake sth with a pinch of salt think that sth is not likely to be true; not wholly believe sth 以为某事物不大可能属实; 对某事物半信半疑.(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 US (have) an ace in the hole (infml 口) (have) sth effective keptsecretly in reserve 暗中保留的王牌dish/ dɪʃ; dɪʃ/ v[Tn] (Brit infml 口) ruin (sb's hopes or chances); prevent (sb) from succeeding 使(或人的愿望)幻灭; 损坏(或人的机遇); 使(或人)不能成功: The scandal dished his hopes of being elected. 这丑闻使他当选的愿望幻灭了. * dish one's opponents 击败敌手.。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电影翻译中归化异化理论的应用

电影翻译中归化异化理论的应用
电影翻译中归化异化理论的应用
归化异化理论在电影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的翻译理念。
归化和异化是电影翻译中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改变受众的社会文化和情感体验。
归化表现为将原有的信息巧妙的移植到面向受众的一种文化当中,这就是“归化翻译”。
另一方面,异化则旨在以艺术创作的方式,制造其他文化特有的信息,这称为“异化翻译”。
在电影翻译中,把归化与异化理论适当的结合使用,可以帮助面向受众的文化表现出多样性,并能满足其在情感和文化方面的需求。
例如,在影片《神秘巨星》中,使用了异化语言来提高受众的哲学思维能力,这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思想。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2012》,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利用异化来提升主角的文化背景和智慧程度,从而使他更加国际化。
归化异化理论有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
翻译者可以把好的翻译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双向翻译,强调重点,保持原文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包括流行文化,为受众提供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上非常密切的体验。
因此,电影翻译中使用归化异化理论是至关重要的,翻译者应该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它们,以便最大限度的传播原创文化。
能够全面的利用归化异化理论,可以为全球受众提供他们期待的另一种文化体验从而使得影片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与异化的例子【篇一:归化与异化的例子】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范文一:摘要:归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
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
归化异化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译文,才能担负起文化交流的重任,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世界上有近三千种语言,广泛使用的语言有十几种,众多的语言给彼此信息的交流带来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翻译,利用翻译这一工具完成不同语言之间信息的交流,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它同时也是两种语言所蕴涵的深层文化之间的交流。
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一、归化异化的定义1813年,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并分别将它们称为“疏离(alienating)”和“归化”(naturalizing)。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domestication),就是源语(source language)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的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
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foreignization),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二、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的区别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不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而意译只保持原文的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
归化和异化的提出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表达层次而上升到了文学、文化、政治、历史等层面,使人们在注意语言层次转换问题的同时,关注语言转换背后所发生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等方面的问题。
归化和异化可视为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作为文化转向的产物,归化和异化必然包含深刻的文化乃至政治内涵。
如果说直译和意译只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是翻译界普遍承认的不可或缺的两种策略。
三、归化和异化是辩证统一关系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辩证统一的,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各,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如果将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既能加速跨文化交际,也能消除读者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还能充分领略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在异化过程中应有适当的归化,尽量做到译文文字通顺、表达自如,方便读者的阅读,同时又能介绍异国文化,吸收异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反过来,在归化过程中也应有适当的异化,译者可以尽量保留和在现源语文化,从源语中吸收新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既丰富了目的语的内容,又达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因而,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归化异化在翻译中应用翻译中的“归化”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翻译。
在英汉翻译中,就是符合中文的习惯来翻译。
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例如: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都是“归化”;译为“盲人国里,独眼为王。
”就是“异化”。
翻译中的异化(foreignization),就是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内在独特性,即文化的个性,或文化的差异性,这就为语言异化翻法提供了基本依据。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的差异性,它有助于读者对原语文化的理解,扩大自身文化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例如:“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归化异化之争已经延续了许久,一直困扰着译者。
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译文,才能担负起文化交流的重任,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1] 周建华. 辩证看归化/异化翻译策略[j]. 青春岁月,2012(3).[2] 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 j].中国翻译, 2002(5).[3] 黄芳,隋慧娟. 翻译中的归化异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原文地址:摘要:归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
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
归化异化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译文,才能担负起文化交流的重任,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世界上有近三千种语言,广泛使用的语言有十几种,众多的语言给彼此信息的交流带来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翻译,利用翻译这一工具完成不同语言之间信息的交流,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它同时也是两种语言所蕴涵的深层文化之间的交流。
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一、归化异化的定义1813年,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并分别将它们称为“疏离(alienating)”和“归化”(naturalizing)。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domestication),就是源语(source language)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的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
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foreignization),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二、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的区别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不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的形式,而意译只保持原文的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
归化和异化的提出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表达层次而上升到了文学、文化、政治、历史等层面,使人们在注意语言层次转换问题的同时,关注语言转换背后所发生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等方面的问题。
归化和异化可视为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作为文化转向的产物,归化和异化必然包含深刻的文化乃至政治内涵。
如果说直译和意译只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是翻译界普遍承认的不可或缺的两种策略。
三、归化和异化是辩证统一关系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辩证统一的,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各,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如果将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既能加速跨文化交际,也能消除读者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还能充分领略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在异化过程中应有适当的归化,尽量做到译文文字通顺、表达自如,方便读者的阅读,同时又能介绍异国文化,吸收异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反过来,在归化过程中也应有适当的异化,译者可以尽量保留和在现源语文化,从源语中吸收新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既丰富了目的语的内容,又达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因而,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归化异化在翻译中应用翻译中的“归化”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翻译。
在英汉翻译中,就是符合中文的习惯来翻译。
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例如: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都是“归化”;译为“盲人国里,独眼为王。
”就是“异化”。
翻译中的异化(foreignization),就是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内在独特性,即文化的个性,或文化的差异性,这就为语言异化翻法提供了基本依据。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的差异性,它有助于读者对原语文化的理解,扩大自身文化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例如:“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归化异化之争已经延续了许久,一直困扰着译者。
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译文,才能担负起文化交流的重任,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1] 周建华. 辩证看归化/异化翻译策略[j]. 青春岁月,2012(3).[2] 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 j].中国翻译, 2002(5).[3] 黄芳,隋慧娟. 翻译中的归化异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范文二: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组翻译中术语的定义和起源,同时也阐明了另一组翻译术语直译和意译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对归化和异化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归化异化直译意译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积累的日益增加,翻译已不再被看做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更多地涉及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在文化信息的传递手段方面,翻译界引入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因为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对待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翻译界内部产生了分歧。
一般来说,可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
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1.1异化的代表人物韦努蒂venuti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