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异化与归化 直译与意议

合集下载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前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一、直译
直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翻译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翻译方式。

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但缺点是可能会使译文变得拗口,不够流畅。

二、意译
意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不完全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容易理解。

但意译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三、归化
归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归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四、异化
异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并且把原文的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异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翻译——异化与归化

翻译——异化与归化

,甚至会出现某些意思丧失的 情况 。但在直译 、意译中 ,不论选用哪一种,原文的内容都会得到忠实的表达 。如林 纤翻译的作品 ,我们只能说是归化翻译,不能称之为意译 ,因为他对原文进行了很多改 写与创造。这是两对术语的区别之一。 2)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 次 上 ,后者指 导前者。《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说“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 题的门路 、程序等。”而“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 目标 。在归化和异化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译法,除直译 、意译外 ,还有夹 叙夹译 、音译 、编 译等多种方法。 因此,归化与异化跟直译与意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两 对术语混合使用 ,不利于范畴的规范化 ,不利于理论研究 ,也不利用于翻译实践 。
异 化 与 归 化
一 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
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第一对是“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第二对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 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这对术语由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L.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是用以表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strategy)的。韦努蒂认为 domestication含有贬义,因为 “ it is identified with a policy common in dominant cultures which are ‘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unreceptive to the foreign ’, and which he describes as being ‘accustomed to fluent translations that invisibly inscribe foreign text with (target language) value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narcissistic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culture in a cultural other’.”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界定与前面论及过的 assimilation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不得不注意domestication有更深层的含 义。韦努蒂认为选择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重要的 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为此他提出了“强势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概念, 他认为强势文化的排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这一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弱势文 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 受与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因此,domestication 的 这层含义用到翻译策略上,则是强势文化为达到对弱势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与 需要,重组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使之符合强势语言与文化的规范。这层意思 assimilation没有。 关于foreignization,韦努蒂把它看作是对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挑战, 其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这样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可编辑)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可编辑)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一.直译与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与“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与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与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的比较

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的比较

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的比较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直译在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译文刻真求真,通过保留原作形貌(表达方式)来保持作的内容与风格;2、意译使用译文语言中动用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形式,以代替原作中因两种语言不同而无法保留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历史上来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直译&意译 归化&异化

直译&意译 归化&异化

Topic two 当 异化 遇上 归化
定义
•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
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 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 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 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 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Topic one 当 直译遇上 意译
定义
• 直译:就是译文既与原文内容一致,又与原文形
式相同的翻译方法。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 译,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调整 或变动,才能使翻译出的“成品”成为既“忠实” 又“流畅”的“再创作作品”。
• 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
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 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
直译的优点
• • • • 有利于避免歧义,丰富语汇。 避免陈词滥调,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 尽可能忠实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 尽可能保持原话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化沟通与交流。
结论
据统计,约70%的句子要直译方法来处理, 所以直译广为译者采用。 由此可见直译法之重要,翻译时应首选直译。
• 异化法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
异化的优点
• 能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译文的表达力,而且人们 更能通过译文了解他国文化,更能真切地感受和认识他国他乡,从而 实现翻译的本质。 • 具体来说,异化就是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问题等特征传达原文 的内容,要求读者向作者靠拢,适应原文。 • 异化揭示了深层含义,又再现了原文的表层形式。其实,要达到异化 的效果,有好几种方法:直译法,移植法,音译法,译注法。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引言翻译作为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在全球化这个时代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

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使得受众能够真正理解源语言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探究其哲学思考和存在的意义。

一、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文本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语言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而异化则是指将源语言文本保持其原本的形式和特点,尽可能地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语言差异。

二、归化与异化的哲学思考归化和异化的存在形式反映了翻译中对文化以及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

1、认同和保持差异归化策略体现了一种认同和同化的思维模式。

将源语言文本进行归化调整,旨在使目标语言的受众能够感受到源语言文化气息的相似性,并将其融合到目标文化中去。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归化能够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行文规范和语言表达规律,使得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而异化策略则体现了一种保持差异的思维模式。

异化可以使得受众领略到源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语言特色。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异化能够让译文保留源语言文化中的特点和差异,保持译文的独特性。

同时,异化也能激发受众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归化策略更加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进行消解和忽略。

将源语言文本进行归化调整,认为目标语言的受众不可能理解源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将其消解或者简化,使其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行文规范和语言表达方式。

而异化策略则更加注重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

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并且异化技巧会被广泛运用以使译文保留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语言不同。

3、审美偏好和消费导向归化策略也体现了审美偏好和消费导向。

目标文化中的受众,通常认为翻译人应该遵循自己的审美偏好,将源语言文本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表达自我以及获得更好的消费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lation Strategy
• 异化翻译的两种常用策略就是直译和音译。
●直译 • 直译是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译出原语中的文 化信息。这个“对应”词的语义及社会语用价值 必须与原文的一致,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语文化特征, 促进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 例: 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 • 译文: 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ou don' t let it graze. • 这句话的直译更能反映毛泽东的个人风格。
• 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 W. Churchill:“Harrow”)
• 评: • 原文是旅游者的作品, 比喻、排 比等多种修辞方式被采用对中国 读者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在译文 中, 原来的表达“秀色于烟雨漫 漫的山林”、“水秀山奇”等被 删掉是为了免重复的信息。而且 采用归化的方法, 目的使外国旅 游者能清楚地得到主要的旅游信 息。
影响异化与归化策略取舍的关键要 素--- 翻译动机
F ore igniz a tion
&
D o0094210525
Contents
• • • • • • • • Definition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Examples Translation Strategy Choice of Foreignization or Domestication Representatives Conclusion Foreignization Vs. Literal Translation & Domestic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 归化:短语、习语
• • • • • eg: to grow likemushrooms 雨后春笋 butter flies in one' s stomach紧张不安 it rainscats and dogs大雨滂沱 once burned, twice shy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
• 祖国山水, 风格多样, 相对应而存在, 相比较 而多姿。杭州西湖, 水榭歌台人工赋予它典 雅美。蜀中仙山峨眉, 漂浮于云涛雾海, 呈秀 色于烟雨漫漫的山林。誉满中华的桂林山水, 水秀山奇, 山水平分秋色。
●音译 • 音译法常用于英、汉语的人名、地名,专业词汇, 以及一些 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 • 如从汉到英词汇: 饺子(jiaozi)、荔枝lichi)、旗袍 (chipao)、炒面 • (chowmien)、丝silk)、叩头(kowtow)、道教(Taoism)、功 夫kongfu)、台风 • (typhoon)、四通(Stone,computer)、康佳 (Konka,television)等。 • 从英到汉词汇: coffee(咖啡)、whisk( 威士忌) 、 sandwich(三文治)、 • aspirin ( 阿司匹林) 、penicillin ( 盘尼西林) 、 pound (磅)、volt ( 伏特) 、 • ampere ( 安培) 、joule ( 焦耳) 、sofa (沙发)、 engine ( 引擎) 、奔驰(Benz, • automobile)、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踵)等。
• “competitive products” 一词,可译为“具有竞争力 的产品”,而译为“拳头产 品”就更为传神,并且更容 易被中国读者所接纳。
• 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 涌现。 •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 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 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 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 受。
In Movies
• 语音层面上的异化 • “镭射”(laser) 、“模特儿”(model) 、“咖啡 ”(coffee); • “功夫”、“普通话”、“关系”。 • 成语和习语层面的异化 • “armed to teeth” 译为“武装到牙齿”;“ aneye for an eye , a tooth for a tooth”译为“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为“条 条道路通罗马”“; ivory tower” 译为“象牙塔” 。 • “摊牌”译为“showone’s cards”“; 揭开新的 一页”译为“turnover a new leaf”“; 纸老虎”译 为“paper tiger”“; 丢面子”译为“to lose one’s face”“; 留面子”译为“to save one’s face”。
•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 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 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 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 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 间的“文化对等”。 •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 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 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在译文中 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 的语言表达方式。
• 以归化为主,适时的使用异化。 •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在描述与珍妮的儿时友谊时说了 这么一句“: From thatday on, we were always together. Jenny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 对于这句话的直接 翻译似乎是“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 豆和胡萝卜一样”。但这句翻译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晦涩 难懂的,而导致的原因正是对于文化差异的不恰当处理。 在西方国家,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因而用在一 起来比喻关系的密切。但中国观众无法理解这个比喻的文 化内涵,单纯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 我们不妨用归化的手法将其译为“形影不离”,中国观众 对于这一词语的含义非常熟悉,“形”和“影”的关系更 是在汉语中有很多体现,如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等。译为 “形影不离”既能准确表达阿甘的语义,又能为读者接受 。
• 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 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 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 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 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 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 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 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 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 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 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 及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 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 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 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Examples
• 众多因素影响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 而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关键因素。 • 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保持原语文化的风 格, 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会采用异化 策略; • 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取悦于目的与读者, 保持目的语的文化风格,则会采用归化策略。 • 异化与归化各有利弊, 应辩证地运用。
译文:因为我在四年级三班待得时间是别人的三倍, 所以我所受的这种训练也是别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彻底 。就这样,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 ——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 ”,如果这样归化翻译就舍弃了原文的形象语言,显不出 原文的味道来。译者用异化法将其译为“深入到我的骨髓 里”显得很生动。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 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 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 者去接近读者。” •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 来的。 •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将前者概括为foreignizingtranslation(异化),后 者为domesticatingtranslation(归化)。
Definition
•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