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拉默德与美国文学中的犹太性

合集下载

《银冠》的犹太性主题

《银冠》的犹太性主题

我 制 造 的 幻 觉 , 上 当 了! ” 我
“ 要 去 投 诉 , 区检 察 官 非 把 你 关 起 来 不 可 。 你 的那 我 地 把 个 工 厂 也都 关 闭 掉 。 否 则 你就 快 点 把 我 那九 百八 十 六块 钱 还 给我。”

犹太 主 题
伯 纳 德 ・ 拉 默 德 的作 品 大 多 继 承 犹 太 文 学 的传 统 , 马 具有 鲜 明 的犹 太 主 题 和 犹 太 教 传 统 文 化 特 色 。 马拉 默德 以 日常 生 活为 背 景 ,描 写 他 所 熟 悉 的 资本 主 义 环境 下苦 苦挣 扎 的 中下 层人物 , 如伙 计 、 贩 、 主 、 商 店 知识 分 子 、 职 人 员 等 , 神 他们 忍受 着命 运的捉弄 , 在生 活 的 重 压 下 苦 苦 求 索 , 所 作 为 , 经 风 无 饱 霜 , 又无 比坚 毅 地 生 活 着 , 但 他们 追求 精 神 和 肉 体上 的 自我牺 牲, 以期 换 来 上 帝 的 救 赎 和 灵魂 上 的超 脱 。 太 民族 是 一 个命 犹 运 多 舛 的 民族 ,圣 经 》 中记 载 了 他们 历 经 艰 辛 穿越 沙漠 到 耶 《 路 撒 冷 创 建 家 园 的 史话 : 代 史 中 , 们 又遭 到法 西 斯 最 灭绝 近 他 人 寰 的种 族 屠 杀 。自公元 7 年 被 罗 马 帝 国赶 出家 园 以来 。 0 犹太 人 几 经 沉 沦 。 散 于 各 地 , 生处 于被 排 挤 和歧 视 的异 乡人 的 流 终 地 位 , 仍 自强 不 息 。犹 太 民族 所 承 受 的 苦 难 和 久 远 的 贫 穷 、 但 饥 寒 、 辱 、 害 、 视 甚 至 屠 杀 使 他 们 成 为 众 生 灾 难 中最 具 屈 迫 歧 典型性的化身。 犹 太 民 族 自认 为 生来 就 与众 不 同 ,上 帝 在 芸 芸 众生 中专 门挑 选 了 他们 作 为 “ 帝 的子 民” 以 色列 的首 领 摩 西 曾谆 谆 上 。 告 诫 族 人 :因 为你 归 耶 和华 你 神 为圣 洁 的 民 , 耶和 华 你 神 从 “ 地 上 的万 民 中拣 选 你 . 特作 自己 的子 民。… …只 因 耶 和华 爱 你 们 ,又 要 守他 向你 们 列 祖 所 起 的誓 ,就 用 大能 的手 领 你 们 出 来 , 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圣经》 从 《 的记 载 表 明 , 太 人 的 一 切 的 现 世 苦 难 , 论 是 来 自外 族 的还 是 来 自 犹 无 本 族 或 者 来 自 自然 界 ,其 最 终 根 源往 往 都 被 归 结 于 对 上 帝 的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作者:李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作为最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之一,是美国20世纪与辛格、贝娄和罗斯齐名的犹太作家。

马氏作品主要以描写犹太籍移民的苦难生活,体现了他的“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马拉默德;犹太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80-01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20世纪与辛格、贝娄和罗斯齐名的犹太作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就不断译介他的作品,像《伙计》等代表作被重译,《魔桶》也早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广为传播。

著名评论家理查德·洛克曾说:“在美国犹太作家的众神中,索尔·贝娄是脑袋,诺曼·梅勒是神经,菲力普·罗思是嘴巴,伯纳德·马拉默德却是心脏。

”伯纳德·马拉默德一生创作颇丰,是最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之一。

他创作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他鲜明的“犹太性”。

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对这位作家的研究,或者注重于他的犹太人身份,将其纳入美国主流文学思潮中的犹太裔作家群加以整体观照;或者解读他的具体作品,通过小人物生死悲欢的情节演绎探究其中蕴含的宗教悲悯意识;或者探讨他对犹太文化中“父与子”主题、流浪主题的别样书写,透视犹太移民的悲剧历史和现实生存困境。

国内外学界对其作品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试着从多角度去解读他的作品。

马拉默德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落寞的卑微者,其人生历程经常遭遇某种“污损”,或犯下罪行,或被人凌辱,或堕落风尘,或被“合理”的社会投入监狱。

他设计人物身体上的“污损”情节,意在揭示人的灵魂深处存在的某些病态,或者折射现实世界的某种文化缺陷,种种病态既与犹太文化的传统信仰相互比照,也包含着对现实人生的针砭,包含着对合理人生的另一种启示。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本文拟通过对《魔桶》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解析马拉默德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性。

关键词:《魔桶》犹太性重生在美国文学领域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位于社会底层品德善良的犹太人,他们有着高尚的牺牲精神以及追求新生活的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遭遇一系列的打击或磨难,但他们凭着犹太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精神上的皈依和道德上的重生,在困境中寻找新的转机。

《魔桶》的主人公里奥·芬克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短篇小说集《魔桶》发表于1958年,作品一经问世立即风靡美国,并于次年获得全国图书奖。

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魔桶》是全世界短篇小说的典范,是马拉默德的一篇“超级短篇小说”。

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里奥·芬克尔是在雅西哇大学攻读犹太教法典的学生,经过长达六年的埋头苦读之后,他马上就要步入拉比的行列中去。

有朋友建议他最好先结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信徒。

由于结婚对象毫无眉目,只好请婚姻中介人萨尔兹曼帮忙。

萨尔兹曼开始介绍的几个对象没有一个能让他满意,甚至让他感到失望。

后来他在无意间发现一张快照,并且立即被照片中的女孩所吸引。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婚姻介绍人的女儿,而且行为不检点。

但此时的里奥已经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不顾萨尔兹曼的劝阻,毅然选择与这个女孩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女孩走上正途。

故事的结尾描写里奥与女孩的初次会面,尽管他突然开始怀疑这一切都是萨尔兹曼设下的计谋,但此刻的他已经不想再去计较,依然是很开心地朝女孩身边走去。

萨尔兹曼在《魔桶》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方面,都体现了犹太民族特有的经历和典型的特征,由此强调了犹太传统信仰和品德的重要性。

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

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

84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李沁雪 长江大学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中的“犹太性”极其鲜明。

本文从成长的烦恼、成长的转机以及成长的顿悟三方面来分析马拉默德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犹太救赎主题,小说体现了一种打破宗教界限的犹太救赎观。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救赎;成长伯纳德•马拉默德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和尊敬的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菲利普•罗斯一起被称为20世纪美国伟大的犹太裔作家。

本文将着重分析马拉默德经典短篇小说集《魔桶》中的《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最后一个莫西干人》讲述了一个名为阿瑟•费德尔曼的年轻学生为了写出关于画家乔托的论文而来到罗马寻找灵感的故事。

但他却遭遇了犹太人西门•萨斯坎德的纠缠。

萨斯坎德三番五次向费德尔曼索要帮助,甚至还带走了他视若珍宝的论文手稿并将其烧毁。

费德尔曼在苦苦寻觅萨斯坎德的日子里萎靡不振,不仅论文毫无进展,还对自己的身份逐渐感到迷茫和怀疑。

最终萨斯坎德承认是自己毁了他的论文手稿,而费德尔曼也在这一寻找手稿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与感悟。

本文以费德尔曼的成长路线为线索,从成长的烦恼,成长的转机以及成长的顿悟三个方面探索和挖掘小说的犹太救赎主题。

一、费德尔曼成长的烦恼费德尔曼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烦恼。

一是遭遇了萨斯坎德,二是产生了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迷茫。

被萨斯坎德连续几次讨要到钱财和衣物后,费德尔曼再也无法忍受这个犹太人了。

但在故事的开头,年轻而富有同情心的费德尔曼也曾两次伸出援手,帮助过这个“可怜”的犹太人。

直到萨斯坎德以他们同为犹太人为由,蛮横地要求费德尔曼承担帮助自己的义务。

这彻底惹恼了费德尔曼,他的耐心被磨得所剩无几,最终失去了对自己手足同胞应有的同情心。

一方面,费德尔曼在被萨斯坎德纠缠不休的过程中,他的良知也在时时刻刻接受着考验。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马拉默德是一位以犹太人为主题的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中充满着犹太民族的身份意识和对历史的反思。

本文将探讨在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他对历史的反思的体现。

一、犹太民族身份意识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文化传统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刻画人物和情节,呈现出犹太人对文化传统的高度重视。

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文化传统的挑战,但最终他会忠于自己的信仰和传统。

2.探索历史记忆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记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对历史的执着追求,在小说中反思过去、记忆过去,呈现出犹太人困境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社会的现实。

他通过小说展示了犹太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对犹太历史的回归和反思。

3.强调团结与共存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人团结和共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尽可能地保持团结和合作来应对外部的压力。

在小说中,犹太人之间的互动经常有很强的团结和共存的迹象,强化了犹太民族身份意识的核心。

二、对历史的反思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对历史的反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存的困境在小说中,犹太人生存的困境和历史遭遇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历史上遭受迫害、灭绝和种族歧视的历史经历,对此进行反思和揭示,以鼓励更多的犹太人追求权利和尊重。

他通过小说展示了犹太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对犹太历史的回归和反思。

2.历史的负面影响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创造人物并将其置于动乱和社会逆境之中,表达出历史对人民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历史上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歧视和迫害,对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历史的记忆和回归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的记忆和回归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小说展现了犹太民族历史中的不幸和磨难,呈现出犹太民族复杂的历史传承和矛盾,并探讨了究竟是历史纯粹被拥有,还是被理解和理解的问题。

由《店员》解读马拉默德的“犹太人”内涵

由《店员》解读马拉默德的“犹太人”内涵

畏篇小税 《 县》 T e siat 97) 店 ( h As t ,15 是属拉默德文挚劁作的奠基性作品。其题材 、主旨 、 sn 格稠尤 其是其澡厚的精神道德因素 , 组成了作家以後所有创作的基本主髓箍圈和人物模式 , 横成了作家终生劁作
的原色。研禧 《 店其》以及j 太文化典籍 ,不靴强琨焉拉默德的创作思想深受猫太傅统文化尤其是 宗教文 酋
太教舆猫太民族之圈存在着 一 椭共生 系
命逢休戚相 。 自 公元} 25年民族英雄胯西在两奈l领受神诫 ,劁建 人教 ,j太教即成扇民旅精神 j 2 i 『1 I I I ) { f 的旗械 。而後 , 太民族塍缝辈殿被毁 、 网家覆亡 、渝届巴比偷之 冈等一系列苫赚 命通 多桀的民旅厣史 强化了j 太宗教信仰 , 酋 猫太民族成属一佃高度宗教化 的民族 。封散居世 界各地的 太人柬税 , 猫太教是将
属拉默德一向被秤 家们署属 “ 猫太味最滤”的作家 ( r s i,l7 : 8J 他 网于j太人的定羲舆 G e tn 2 7 be 9 , 酋 枭不同 ,“ 所有人都可能是猫太人,祗不遇他们没有意裁到而已”( hue 96 6 。研究属拉默德的 C e s,19 :l ) 网键在于挖掘其猫太性及普遍化的猫太人内涵 。 圜外鲆谕界封属拉默德猫太性的界定分歧很大 。 耀伯特 ・ 艾 丽特 届属拉默德的猫太性是人生 “ 桎梏”的暗喻 ( lr 9 6 1 6 ;莱斯利 ・ A t ,16 :7— ) e 7 菲雨德倾向于 “ 逞缘 性”是焉拉默德的猫太性 ;而悉尼 ・ 襄茨曼则将其箍统地稻禺 “ 猫太姿悲及猫太背景”( i m n 6 Rc a ,l6 : h 9 2一2 。在圜内,文擎秤输界封属拉默德的研究多囿于其文髓凰格和窟作錾衍 ,较少涉及其作品深屑次的 l ) 2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

2008年8月第5卷第8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UG.2008Vol.5No.8一、前言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二战后美国崛起的优秀犹太作家群中的一员,被誉为“犹太味”最浓的作家,曾获“普利策小说奖”及“全国图书奖”。

马拉默德的作品主要反映下层犹太人的生活,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平凡而孤独的人物,举止不雅,但富于人性。

这些人物经过作者的点染,都涂上了一层道德色彩。

他们往往在开始时对过去的生活不满,竭力寻求新的生活,可是到头来却发现找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新生活,而是又回到了原以为早已摆脱掉的生活模式,或者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于是,恍然大悟,重新皈依犹太教,抱着受难“使好人变得更好”的信念,过着符合道德标准的生活。

《店员》的发表为马拉默德赢得了美国全国文艺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

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一部“想象丰富,视野广阔,见解独特”的小说。

这部1957年发表的小说,清楚地表现了马拉默德最具特色的小说主题,代表着人类普遍境遇的犹太人生活在贫穷中,忍受生存的无奈,虽看似失败者,却是道德战场上的勇士,实现着道德的完善。

小说生动地描述犹太移民莫里斯・鲍伯———一个杂货店的小店主,自从二十年前为了逃避沙皇的迫害,从俄国来到这块“处处是黄金”和“自由”的新大陆以后,始终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家的一爿小店,做买卖从来不掺假,也不以次充好。

他觉得“做人要老实,睡觉才能安稳”、“做个犹太人,就得有副好心肠”。

但是,莫里斯・鲍伯却又总是逃脱不了厄运的作弄和贫病交加的悲惨局面。

正当莫里斯・鲍伯走投无路时,一个孤儿出身的意大利流浪汉弗兰克・阿尔帕恩自愿做了他的伙计,打算帮助他重整家业。

原来,这个青年就是曾经抢劫他那小店的罪犯之一,这次再来,是为了赎回前愆,排除良心上的不安。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李琳娜 哈尔滨金融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哈尔滨金融学院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文化身份探寻”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KYYWF-E0205。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世人来讲也许仅是一次战役,但对于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来说却是有着深刻的转折性意义的。

它标志着美国犹太文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犹太作家的作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犹太作家的作品中,“犹太性”的演变与运用也是不同的。

通过对这些作家的作品做了认真地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犹太文学的发展趋向,即“犹太性”在犹太文学创作中逐渐隐晦。

隐晦的原因是“犹太性”的特殊性意义逐渐演化为世界民族的普适性意义。

这种趋向是文化迁移的自然结果,是与异质文化碰撞的必然产物。

本文将主要以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以及塞林格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犹太作家为例,详细阐述美国犹太文学人物身份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犹太性;隐晦;文化迁移作者简介:李琳娜(1979-),女,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08-02一、引言犹太文学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容,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犹太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及塞林格三位作家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

选择这几位犹太作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能够鲜明地、有代表性地反映出“犹太性”的特殊性意义逐渐演变成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普适性意义。

从马拉默德注重作品中的犹太性,到罗斯特有的“反叛”犹太传统(实际上是对犹太性的另类表达)再到塞林格隐晦地表达出犹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拉默德与美国文学中的犹太性/
一、马拉默德生平简介/
二、马拉默德的主要作品/
三、马拉默德文学的犹太性/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苦难主题与意象表达/
一、苦难——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触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
三、震撼——异族迫害导致的身心磨难/
四、梦靥——大屠杀及战争带来的创伤/
五、苦难的主题意向/
六、苦难主题的审美价值/
七、苦难主题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伦理与身份的主题书写/
一、困境与救赎的伦理主题/
二、犹太人身份的认同与重构/
第四章苦难中的救赎主题/
一、犹太人犯罪—惩罚—悔过—救赎的宗教历史观/
二、犹太救赎中的父与子关系/
三、“救赎”之路/
第五章马拉默德小说的叙事技巧与叙事伦理/
一、独到的叙事技巧/
二、道德反思的伦理叙事手法/
第六章无奈的现实世界与充满道德力量的精神世界/
一、现代主义的叙述风格/
二、独特的犹太式幽默/
三、创作中的两个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