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控制器设计

光伏并网控制器设计
光伏并网控制器设计

摘要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清洁、最现实、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器件并网控制器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对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孤岛效应的检测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简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401A控制的数字化光伏并网控制器,其充电部分采用最大功率跟踪(MPPT)进行控制,逆变部分的前级采用SG3525进行高频升压,后级采用双极性SPWM调制实现工频逆变。控制器实现了光伏电池最大效率的利用,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逆变部分的谐波畸变率。

关键字:DSP2401A,最大功率点跟踪,脉冲宽度调制,逆变

Abstract

Sola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lean, most realistic and best prospects for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The grid-connected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as one of the main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a host spot in the wor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dissertation deeply researches the PV grid-connected controller, which is the hard core of the system,And researches with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and islanding detection.

Firstly,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photovoltaic generating at home and abroad. Secondly, it introduces a kind of Digital Grid-connection Photovoltaic Controller based on DSP2401A, the charging part of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maximum power tracking(MPPT), The former

bipolar of inverter realizes the boost with SG3525, and the latter bipolar realizes the frequency inverter with bipolar SPWM modulation. The controller has achieved the maximum 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and reduced the harmonic distortion rate of the inverter part to the utmost.

Key words:DSP2401A,MPPT, SPWM,Invert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目录 ............................................................ II 1 绪论 . (1)

1.1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1)

1.2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2)

1.3国内外光伏发电现状 (4)

1.4光伏发电发展的新趋势 (7)

1.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8)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介绍 (9)

2.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9)

2.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10)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标准 (11)

3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原理 (14)

3.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及构造 (14)

3.2光伏电池分类 (15)

3.3光伏电池等效模型 (17)

3.4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19)

4 光伏并网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22)

4.1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电路概述 (22)

4.1.1 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电路框图 (22)

4.1.2 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23)

4.1.3 并网控制器的主电路结构 (23)

4.2 基于DSP控制系统设计的优势 (24)

4.2.1 DSP技术综述 (24)

4.2.2 DSP芯片的特点 (25)

4.2.3 DSP控制器的选择 (25)

4.2.4 TMS430LF2401型DSP芯片的性能简介 (27)

4.2.5 选择TMS320LF2401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的原因 (28)

5 最大功率跟踪及其实现 (30)

5.1最大功率点跟踪 (30)

5.2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30)

5.2.1导纳增量法 (31)

5.2.2恒定电压跟踪(CVT)法 (32)

5.2.3扰动观察法 (33)

5.3 DC/DC变换器的实现 (35)

6 DC/AC逆变器实现 (37)

6.1 DC/AC逆变器的分类 (37)

6.2 后级双极性SPWM逆变控制 (37)

6.2.1 SPWM调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38)

6.2.2 SPWM的DSP软件实现 (39)

6.3 光伏并网系统的“孤岛效应”分析 (39)

6.3.1孤岛效应的产生及危害 (40)

6.3.2 孤岛效应的检测与防止 (40)

结论 (43)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5)

附录1.............................................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世界经济的血液,也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世界能源的利用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与核能等一次能源为主,然而这些有限的能源储量正日趋枯竭。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己经空前繁荣,但要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了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是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还是重视环境延缓经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巨大考验。所以,发展可再生的、清洁无污染的替代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太阳能是当前世界上最清洁、最现实、最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能源之一,由于其本身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1.1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世界文明史上,人类不断地从自然界索取、探求适合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能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日益迅速,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正日趋枯竭,能源危机己展现在人类面前。在21世纪初进行的关于世界能源储量数据的调查显示:石油可开采量为39.9年,天然气可采量为61年,煤炭可采量为227年。可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量已经是屈指可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传统能源的日趋减少,由此引发的如能源战争,经济衰退等问题将会愈加严重。

此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经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等。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增高,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目前由于大量矿物能源的使用,全世界每天产生约1亿吨温室效应气体,已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果不加控制,温室效应将融化两极的冰山,使海平面上升,四分之一的人类生活空间将因此受到极大威胁。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日益增加。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

面临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与地球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己经形成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在有限资源和环保严格要求的双重制约下,人类要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

针对以上情况,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从能源供应的诸多因素考虑,太阳能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的绿色能源。全球能源专家们认定,太阳能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1.2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OOO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的燃烧。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相当于人类能源消耗的1.2万倍。

太阳能的优势在于: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

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它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如下4大类:

1.光热利用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低于200℃)、中温利用(200一800℃)和高温利用(高于800℃)。目前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

2.太阳能发电

未来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是用来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已实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光-热-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

2) 光-电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3.光化利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

4.光生物利用

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物质的过程。目前主要有速生植物(如薪炭林)、油料作物和巨型海藻。

其中,以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核心的太阳能光伏利用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优点:

1.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受地域限制。

2. 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发利用时,不消耗燃料,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也没有噪音,不会造成污染和公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3. 太阳能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因而避免了输电线路等电能损失。

4. 光伏发电系统无机械转动部件,维护简单:光伏发电是静态运行,没有运动部件,寿命长,无需或极少需要维护。

5.太阳能发电系统建设周期短,由于是模块化安装,不仅可用于小到太阳能计算器的几个毫瓦,大到数十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而且可以根据负荷的增减,任意添加或减少太阳电池容量,既方便灵活,又避免了浪费。

6. 光伏建筑集成(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节省发电基地使用的土地面积和费用,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及发展的前沿,也是相关领域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由于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硅的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快速发展和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其相关的系统技术的进展,发电成本己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可以预料,太阳能发电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3国内外光伏发电现状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x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

近年来,新能源光伏产业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德国、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各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如税收抵扣、电价补贴、低息贷款等鼓励政策和政府计划,从而推动了新能源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根据Solarbuzz LLC年度PV工业报告的信息,2007年世界光伏市场统计安装量为2826MWp,相比2006年增长了62%。其中发达国家的光伏市场占据世界市场份额将近90%。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0年世界新能源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95GW一200Gw,市场前景广阔。同时,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世界上己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大规模使用新能源光伏发电电能,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改善地球气候。2005年2月16日,由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的《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将再生能源的开发与规划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目前发展状况来说,新能源光伏发电虽然发展整体规模要小于风能,但是增长速度最快。随着多晶硅提纯技术的应用及硅片加工技术进一步成熟,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其他工艺技术的发展,包括新能源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完全有可能完成从补充能源到常规能源的角色转换。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能源需求量在未来几十年仍将快速增加。能源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

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己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

从我国国内的市场容量来看,截止2003年,我国边远地区、山区近期市场潜力高达1420Mwp(wp是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综合考虑到以后用电水平的提高,最终市场容量将超过3000Mwp。

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为可再生能源地位确立、价格保障、税收优惠政策等提供了法律保障。十一五期间,很多地方政府都相继发布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推广政策和相应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2005一2007上海市太

《江苏省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2005一2007实施方案》阳能开发利用行动计划》、

等,将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以及地方法规中,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建立了政策法制基础。

2007年9月,我国政府在《可再生能源长期规划》中提出,至2010年,国内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将达到300MW,到2020年达到1800MW。由此计算,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左右。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光伏发电具有如此广阔的前景,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光伏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主要用于出口,但是从总体上来讲,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其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①硅材料紧缺;②生产规模小,自动化水平低;③技术水平较低;④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不高;⑤光伏用的控制器、逆变器等关键设备,技术性能不够高,可靠性尚低,品种规格少,功能不多,特别是并网逆变器和智能控制器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⑥成本价格尚高;⑦标准规范不够健全。

1.4光伏发电发展的新趋势

光伏发电按照与电力系统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光伏独立发电系统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和集成的继电保护装置组成,光伏阵列是光伏并网系统的主要部件,由其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能直接转换。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就是利用太阳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

与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相比,并入大电网可以给太阳能光伏发电带来诸多好处:

1.不必考虑负载供电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的问题。

2.光伏电池可以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由大电网来接纳太阳能所发的全部电能,提高了太阳能发电的效率。

3.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可以充分利用光伏阵列所发的电力。省略了作为储能环节的蓄电池,降低了蓄电池充放电的能量损耗,免除了对蓄电池的维护,以及由其带来的间接污染,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4.光伏并网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可供利用的交流电能。在白天有光照的时候发出电能,通过逆变控制器向用户负载供电,同时与电网并联,将多余的电能输入电网;在阴雨天或晚上的时候,则由电网供电。光伏并网发电开始于80年代初,大都是较大型的光伏并网电站,规模从100KW到IMW不等,都是政府投资的试验性电站。但由于太阳能电池成本过高,其发电成本很难让电力公司接受。90年代后,国外发达国家掀起“屋顶光伏并网系统”的热潮,其灵活性和经济性都大大优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光伏并网发电更是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这标志着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太阳能光伏发电己开始向大能源、替代能源过渡,也就是说,光伏发电应用己经开始由边远农村地区逐步向并网发电和建筑结合的常规供电方向发展。据统计,近几年世界光伏并网发电市场发展迅速,在光伏行业中的市场比例上升迅猛,至2000年己上升50%。并网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己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太阳能发电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而且随着大规模的应用,发电成本还将不断下降,作为一种分散供电的新模式,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并网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已开发出并网发电专用的逆变器及相应的配套组件。我国虽己成功地实现了部分地区的并网发电,但在联网的光伏发电方面,我国只有100Kwp以下等级的系统,仍然缺乏1MW级以上光伏发电系统联网的经验,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顶系统的安装经验。但随着电力电子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网发电系统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总之,从能源利用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光伏发电最终将以替代能源的角色进入电力市场,而并网发电将是光伏发电进入电力市场的必由之路。

但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也存在三大问题:1.光伏阵列发电效率低;2.系统的造价成本高;3.发电运行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大。同时光伏并网供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等。

1.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光伏并网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特性,将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应用于控制器的充电电路中,实现了光伏电池最大效率的输出,逆变部分的前级采用SG3525 进行高频升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产生6路双极性SPWM脉冲驱动后级逆变电路实现了从直流电向50Hz/220 V市电的转换。控制器实现了光伏电池最大效率的利用,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逆变部分的谐波畸变率。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介绍

2.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一套基本的光伏发电系统一般是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构成。如图2.1所示:

控制器

蓄电池组DC/AC逆变器交流负载

直流负载

图2.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基本结构框图

1.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使负载工作。

2.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还应具备温度补偿的功能。其他附加功能如光控开关、时控开关都应当是控制器的可选项。

3.蓄电池: 一般为铅酸电池,微小型系统中,也可用镍氢电池、镍福电池或铿电池。其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太阳能电池板所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

4.逆变器: 太阳能的直接输出一般都是12VDC、24VDC、48VDC。为能向220VAC

的电器提供电能,需要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因此需要使用DC/AC 逆变器。

2.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光伏阵列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市电网络,并网系统中光伏方阵所产生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在阴雨天或夜晚,光伏阵列没有产生电能或者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就由电网供电。系统中需要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力满足电网电力对电压,频率等指标的要求。因为逆变器效率的问题,还是会有部分的能量损失。这种系统通常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但是,光伏并网供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如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等。

图2.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框图

目前常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带有蓄电池作为储能环节。

不带有蓄电池环节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称为不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此系统中,并网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化为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交流电能,当主电网断电时,系统自动停止向电网供电。当有日照照DC-DC DC-AC

电网

交流负载

直流负载 控 制 器

射、光伏系统所产生的交流电能超过负载所需时,多余的部分将送往电网;夜间当负载所需电能超过光伏系统产生的交流电能时,电网自动向负载补充电能。

带有蓄电池环节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称为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于此系统中逆变器配有主开关和重要负载开关,使得系统具有不间断电源的作用,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较之不可调度式有若干扩展和提高,核心变流器一般由并网逆变器和蓄电池充电器两部分组成。其功能不仅是将太阳电池阵列产生的直流电能逆变后输向电网,同时还经DC/DC变换后向蓄电池充电;可调度系统不仅能向电网馈送同频同相的正弦波电能,而且还充当功率调节器的作用,稳定电网电压、抵消有害的高次谐波分量从而提高电能质量;此外,大功率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可以根据运行需要自由确定并网电流的大小,这有益于电网调峰。电网负荷增加时,可以调度增加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上网电流,有助于电网的运行质量。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标准

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增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电网及其调节能力。因此,国际上相关部门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制定出一些列的技术尺度和并网要求。2003年6月,由标准制定委员会21次会议(SCC21)发布的IEEE.STD.1547一2003是第一个规范燃料电池、光伏系统,分布式发电装置、能量存储设备这类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并网标准。

IEEE.STD.1547一2003考虑的容量为不超过10Mva,工作频率为60Hz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所以针对国内的工频50Hz市电,将该标准按照比例修改后作为参考。该标准所关注的是技术规范、测试规范以及并网连接本身,它包括通用的技术指标、异常状态响应情况、并网波形质量、孤岛、保护措施,并网维护、测试标准等。下面是标准中关于并网的几个重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l) 电压异常范围和响应时间

并网工作时,电网电压正常范围为标准电压的88%一110%,当电网相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如表2.1所示)时,并网系统应该立刻检测出异常并在规定时间内脱离电网或做出响应。

表2.1 并网系统电压异常响应时间

电压范围(标准电压百分比%)响应时间(Ms)

V<50% 160

50%≤V<88% 2000

110%

V≥120% 160

(2) 频率异常范围和系统响应时间

IEEE标准中以60Hz分布式发电系统为规范对象,将数据按照比例修改,得到表2.2的频率异常范围和响应时间。根据功率情况分为两类,容量大于30KW 的装置其数据为可变范围。

表2.2 并网系统频率异常响应时间

系统容量频率范围(Hz)响应时间(Ms)

≤30KW >60.5 160 <59.3 160

>30KW

>60.6 160 <(59.8-57.0) 160-3000

<57.0 160

(3) 并网电流谐波要求

并网系统不能对电网造成污染,因此对并网电流的谐波要求如表2.3所示。

表2.3 并网电流谐波指标

奇次谐波H H<11 11≤H<17 17≤H<23 23≤H<35 35≤H 总谐波(THD)(%) 4.0 2.0 1.5 0.6 0.3 5.0

(4) 并网同步要求

并网系统工作时,其相位、频率必须和电网电压同步,在系统和电网闭合之

前还必须使电压幅值跟踪电网电压,当该指标符合表2.4所示的要求时才允许闭

合连接装置,使系统和电网并联工作。

表2.4 系统并网同步参数指标

容量(KV A)频率(ΔF,HZ)电压差(ΔV,%)相位差(ΔU,;°)0~500 0.3 10 20

>500~1500 0.2 5 15

>1500~10000 0.1 3 10

(5) 电压谐波要求

系统独立逆变运行时的电压谐波要求如表2.5所示:

表2.5 电压谐波技术指标

奇次谐波H H<11 11≤H<17 17≤H<23 23≤H<35 35≤H 总谐波(THD)(%) 4.0 2.0 1.5 0.6 0.3 5.0

(6) 关于功率因素的要求,在该标准中没有明确指出,可在其他相关的应用

标准中查询。例如在IEEE.STD.929一2000中规定光伏系统在输出功率大于10%

额定功率时,功率因数应该大于0.85。

3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光一电转换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它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直流电,是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单元。电池单元是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一般不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将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进行串、并联并封装后就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其功率可达几瓦、几十瓦甚至上百瓦。若干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按需要进行串、并联后形成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如图3.1为单个太阳能电池模型。

图3.1太阳能电池模型

目前,在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以硅为基底材料的硅太阳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太阳电池。其中广为使用的是单晶硅和多晶硅,非晶硅有少量应用。当前国际研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薄膜光伏电池。

未来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展趋势是:从材料上来说,基于薄膜技术的光伏电池,采用新型的纳米技术,将使转换率更高;从结构上来说,叠层光伏电池和玻璃光伏电池结构的发展使吸收太阳能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3.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及构造

太阳电池的基本特性和二极管类似,原理是基于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当适当波长的光照射到半导体系统上,系统吸收光能后两端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

就称为光生伏打效应。

如图3.2所示,当光照射到由P型和N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上时,在一定条件下,光能被半导体吸收后,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由于PN结势垒区存在较强的内建静电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的电子和空穴被分离,各向相反方向作漂移运动,于是PN结两端出现正负电荷的积累,形成“光生电压”,这就是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如果在内建电场的两侧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则负载就有“光生电流”流过,只要光照不停止,就会不断有电流流过电路。

图3.2光伏电池受光照形成电能示意图

3.2光伏电池分类

太阳能电池按使用状态分类,可分为平板太阳电池、聚光太阳电池和分光太阳电池;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系薄膜式和非结晶系薄膜式两大类,而前者又分为单结晶形和多结晶形;按材料可分为硅薄膜形、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和有机膜形,而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又分为非结晶形、ⅢV族、IIVI族和磷化锌等;按用途可分为空间太阳电池(刚性衬底与柔性衬底)、地面太阳电池(刚性衬底与柔性衬底)与光伏传感器三类。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基体材料的不同,还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1.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

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22%。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如果能进一步解决稳定性问题及提高转换率问题,那么非晶硅大阳能电池无疑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产品之一。

2.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嫁m一v族化合物、硫化锅、硫化福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硫化福、蹄化福多晶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福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产品。

砷化嫁(GaAs)化合物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28%,GaAs化合物材料具有十分理想的光学带隙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抗辐照能力强,对热不敏感,适合于制造高效单结电池。但是GaAs材料的价格不菲,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GaAs电池的普及。

铜锢硒薄膜电池(简称CIS)适合光电转换,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转换效率和多晶硅一样。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将成为今后发展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唯一的问题是材料的来源,由于锢和硒都是比较稀有的元素,因此,这类电池的发展又必然受到限制。

3.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

以有机聚合物代替无机材料是刚刚开始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研究方向。由于有机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底等优势,从而对大规模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设计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设计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优 化设计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 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沈阳工程学院 报告正文 目录 第1章绪 论 ..................................................................... . (3) 1.1 设计背 景 ..................................................................... .. (3) 1.2 设计意 义 ..................................................................... ......................................... 3 第2章朝阳市气象资料及地理情况...................................................................... ............... 4 第3章家用并网型...................................................................... .. (6)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 计 ..................................................................... .. (6) 3.1 设计方 案 ..................................................................... .. (6) 3.2负载的计算...................................................................... . (8) 3.3 太阳能电池板容量及串并联的设计及选 型 (9) 3.4 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位角与倾斜角的设 计 (10) 3.5 蓄电池容量及串并联的设计及选型..................................................................... 11 3.6 控制器、逆变器的选 型 ..................................................................... (12) 3.7 电气配置及其设 计 ..................................................................... (13) 3.8 系统配置清 单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摘要: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系统设计采用电流型控制芯片UC3845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由单片机STC12C5408AD产生SPWM信号,实现频率相位跟踪功能、输入欠压保护功能、输出过流保护功能。结果表明,该设计不但电路设计简单,软硬件结合,控制方法灵活,而且能够有效的完成最大功率跟踪的目的。 关键词:STC12C5408AD DC-AC转换电路 MPPT 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光伏电池的输出是一个随光照、温度等因素变化的复杂量,且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存在非线性关系。光伏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初期投资大、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必须控制电池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是太阳能并网发电中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 1 设计任务 为研究方便设计一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用直流稳压电源U S和电阻R S模拟光伏电池,U S=60V,R S=30Ω~36Ω;u REF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频率f REF为45Hz~55Hz;T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2:n1=2:1、n3:n1=1:10,将u F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 L=30Ω~36Ω。要求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频率、相位跟踪功能,输入欠压保护和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另外要求系统效率高、失真度低。 U R L

图1 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 2 系统总体方案 光伏并网系统主要由前级的DC-DC变换器和后级的DC-AC逆变器组成。在系统中,DC-DC 变换器采用BOOST结构,主要完成系统的MPPT控制;DC-AC部分采用全桥逆变器,维持中间电压稳定并且将电能转换成110 V/50 Hz交流电。设计采用单片机SPWM调制,驱动功率场效应管,经滤波产生正弦波,驱动隔离变压器,向负载输出功率。系统设计保证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正弦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系统总体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硬件框图 3 MPPT原理及电路设计 MPPT原理 由于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是一个时变量,可以采用搜索算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其搜索算法可分为自寻优和非自寻优两种类别。所谓自寻优算法即不直接检测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是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的电信号,判断最大功率点的位置。典型的追踪方法有扰动观测法和增量导纳法等。增量导纳法算法的精确度最高,但是,由于增量导纳法算法复杂,对实现该算法的硬件质量要求较高、运算时间变长,会增加不必要的功率损耗,所以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扰动观测法算法]1[。 扰动观测法原理:每隔一定的时间增加或者减少电压,并通过观测其后功率变化的方向,

光伏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1、转换效率: 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 Vmax=V额×1.43倍 3.电池组件串并联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5平均放电率 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6.负载工作时间 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7.蓄电池: 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 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 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 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 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 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 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 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 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11.1电流: 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 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功率:

10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典型案例解

10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典型案例解 10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典型案例解析 1、项目地点分析 本项目采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方案,应用类别为村级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安装地为江西,江西位于位于中国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北纬24°29′-30°04′,东经113°34′-118°28′之间。项目所在地坐标为北纬25°8′,东经114°9′。根据查询到的经纬度在NASA上查询当地的峰值日照时间如下: (以下数据来源于美国太空总署数据库) 从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地江西在国内属于二三类太阳能资源地区,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峰值平均每天为3.41kWh/m2,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峰值为:3.41kWh/m2*365=1244.65 kWh/m2。 2、光伏组件 2.1光伏组件的选择 本项目选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单块功率为260Wp。下面是一组多晶硅的性能参数,组件尺寸为1650*990*35mm。 2.2光伏组件安装角度

根据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坐标,项目所在地坐标为项目所在地坐标为北纬25°8′,东经114°9′,光伏组件安装最佳倾角为20°如下图所示: 2.3组件阵列间距及项目安装面积 采用260Wp的组件,组件尺寸为1650*990*35mm,共用400块太阳能电池板, 总功率104kWp。根据下表公式可以计算出组件的前后排阵列间距为2.4m,单 块组件及其间距所占用面积为2.39㎡。

104kWp光伏组件组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占地面积为2.39*400=956㎡,考虑到安装间隙、周围围墙等可能的占地面积,大约需要1000㎡。 3、光伏支架 本项目为水平地面安装,采用自重式支架安装方式。自重式解决方案适用于平屋顶及地面系统。利用水泥块压住支架底部的铝制托盘,起到固定系统的作用。

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 南昌航空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 题目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专业光伏材料及应用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 2012 年 04 月

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技术设计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的持续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对新的能源进行开发和研究。而太阳能的利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中开发利用水平高,应用较广泛的能源,尤其在远离电网的偏远地区应用更为广泛。 本文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作了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意义以及光伏并网发电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其次,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特性和基本原理分别做了具体分析,并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对光伏并网中最重要部分——逆变器进行研究。再次,提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并网光伏发电充分发挥了新能源的优势,可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是太阳能规模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光伏并网发电,并逐步推广"屋顶计划"。太阳能并网发电正在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方向迈进。 关键词:能源;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

目录 第一章太阳能光伏产业绪论 (1) 光伏发电的意义 (1) 光伏并网发电 (1) 第二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5) 太阳能光伏发电简介 (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类别 (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方式 (6) 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因素 (7) 第三章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10) 并网光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10) 光伏电池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12) 光伏控制器性能及技术参数 (14) 光伏逆变器性能及技术参数 (15)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8) 发展与展望 (18) 全文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并网型)

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 摘要:太阳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方便接入就近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从发电入网角度出发,根据家庭用电情况可以给出系统施工要求、设计方法以及光伏组件、逆变器的选择等。 关键词: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1.前言 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5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从长远来看,太阳能的利用前景最好,潜力最大。近30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仅供参考。 2.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现状 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简称PV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可以部分代替化石燃料发电,而且可以减少CO2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防止地球环境恶化,因此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的光伏发电应用领域从航天、国防、转向了民用,如德国的“百万屋顶计划”使许多家庭不仅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了自家供电,而且这些家庭还办成了一所所私人的“小型电站”,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公用电网提供电能。 近几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国家对光伏发电较为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补贴政策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实施“送电到乡”、“光明工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复习过程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 计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摘要: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系统设计采用电流型控制芯片UC3845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由单片机STC12C5408AD产生SPWM信号,实现频率相位跟踪功能、输入欠压保护功能、输出过流保护功能。结果表明,该设计不但电路设计简单,软硬件结合,控制方法灵活,而且能够有效的完成最大功率跟踪的目的。 关键词:STC12C5408AD DC-AC转换电路 MPPT 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光伏电池的输出是一个随光照、温度等因素变化的复杂量,且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存在非线性关系。光伏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初期投资大、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必须控制电池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是太阳能并网发电中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 1 设计任务 为研究方便设计一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用直流稳压电源U S和电阻R S模拟光伏电池,U S=60V,R S=30Ω~36Ω;u REF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频率f REF为45Hz~55Hz;T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2:n1=2:1、n3:n1=1:10,将u F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 L=30Ω~36Ω。要求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频率、相位跟踪功能,输入欠压保护和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另外要求系统效率高、失真度低。

R L U 图1 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 2 系统总体方案 光伏并网系统主要由前级的DC-DC 变换器和后级的DC-AC 逆变器组成。在系统中,DC-DC 变换器采用BOOST 结构,主要完成系统的MPPT 控制;DC-AC 部分采用全桥逆变器,维持中间电压稳定并且将电能转换成110 V/50 Hz 交流电。设计采用单片机SPWM 调制,驱动功率场效应管,经滤波产生正弦波,驱动隔离变压器,向负载输出功率。系统设计保证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正弦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系统总体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硬件框图 3 MPPT 原理及电路设计 3.1 MPPT 原理

5kWp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5kWp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设 计 方 案 设计人:申小波(Mellon) 单位:个人 电话: 日期: 2013年10月27日

目录 一、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简介 (2) 二、项目地点及气候辐照状况 (2) 三、相关规范和标准 (5) 四、系统结构与组成 (5) 五、设计过程 (6) 1、方案简介 (6) 2、设计依据 (6) 3、组件设计选型 (7) 4、直流防雷汇流箱设计选型 (9) 5、交直流断路器 (11) 6、并网逆变器设计选型 (13) 7、电缆设计选型 (14) 8、方阵支架 (15) 9、配电室设计 (15) 10、接地及防雷 (15) 11、数据采集检测系统 (16) 六、仿真软件模拟设计 (17) 七、接入电网方案 (22)

八、设备配置清单及详细参数 (22) 九、系统建设及施工 (22) 十、系统安装及调试 (23) 十一、运行及维护注意事项 (26) 十二、设计图纸 (28) 十三、工程预算投资分析报告 (32)

5kWp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配置方案 一、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简介 并网系统(Utility Grid Connected)最大的特点: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并网系统中光伏方阵所产生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在阴雨天或夜晚,太阳电池组件没有产生电能或者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就由电网供电。 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光伏方阵所发的电力,从而减小了能量的损耗,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但是系统中需要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力满足电网电力对电压、频率等电性能指标的要求。因为逆变器效率的问题,还是会有部分的能量损失。这种系统通常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太阳能太阳电池组件阵列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而且并网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但并网光伏供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如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等。 二、项目地点及气候辐照状况 图片来自Google地球 1、项目地点为:江苏省泰州市XX区XX镇; 2、纬度:32°22’,经度:120°12’; 3、平均海拔高度:7m;

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并网型)

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 邓李军 (通威太阳能光伏电力事业部技术研发部,成都) 摘要:太阳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方便接入就近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从发电入网角度出发,根据家庭用电情况可以给出系统施工要求、设计方法以及光伏组件、逆变器的选择等。 关键词: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1.前言 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5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从长远来看,太阳能的利用前景最好,潜力最大。近30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仅供参考。 2.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现状 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简称PV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可以部分代替化石燃料发电,而且可以减少CO2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防止地球环境恶化,因此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的光伏发电应用领域从航天、国防、转向了民用,如德国的“百万屋顶计划”使许多家庭不仅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了自家供电,而且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方阵并网逆变器组成,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将电能输入公共电网。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比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减少了其中的能量消耗,节约了占地空间,还降低了配置成本。值得申明的是,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很大一部分用于政府电网和发达国家节能的案件中。并网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是21世纪极具潜力的能源利用技术。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有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一般都是国家级电站,主要特点是将所发电能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但这种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因而没有太大发展。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并网光伏发电的主流。 概述 太阳能发电是传统发电的有益补充,鉴于其对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发达国家无不全力推动太阳能发电工作,如今中小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已形成了产业。太阳能发电有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 2 种方式,其中光伏发电具有维护简单、功率可大可小等突出优点,作为中、小型并网电源得到较广泛应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比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减少25 %。将光伏发电系统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到大电

网并网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是提高光伏发电规模的重要技术出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也是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并网能够扩张太阳能使用的范围和灵活性。 特点及必要条件 在微网中运行,通过中低压配电网接入互联特/超高压大电网,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特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必要条件是,逆变器输出之正弦波电流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相同。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1、有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有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当太阳能光伏系统发出的电能充裕时,可将剩余电能馈入公共电网,向电网供电(卖电);当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的电力不足时,由电能向负载供电(买电)。由于向电网供电时与电网供电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有逆流光伏发电系统。 2、无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无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使发电充裕也不向公共电网供电,但当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不足时,则由公共电网向负载供电。 3、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所谓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实际上是具有自动运行双向切换的功能。一是当光伏发电系统因多云、阴雨天及自身故障等导致发电量不足时,切换器能自动切换到电网供电一侧,由电网向负载供电;二是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 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比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减少25 %。将光伏发电系统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到大电网并网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是提高光伏发电规模的重要技术出路,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也是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并网能够扩张太阳能使用的范围和灵活性。 光伏发电并网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当电网因故停电时可紧急供电,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光伏发电并网有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一般都是国家级电站,主要特点是将所发电能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但这种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还没有太大发展。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光伏发电并网的主流。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基本必要条件是,逆变器输出之正弦波电流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相同。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有2 种形式:集中式并网和分散式并网。 集中式并网:特点是所发电能被直接输送到大电网,由大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 与大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是单向的。适于大型光伏电站并网,通常离负荷点比较远,荒漠光伏电站采用这种方式并网。 分散式并网:又称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特点是所发出的电能直接分配到用电负载上,多余或者不足的电力通过联结大电网来调节,与大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可能是双向的。适于小规模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城区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基本必要条件是,逆变器输出之正弦波电流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相同。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时对系统电网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白天光照强度最强时,发电装置输出功率最大,夜晚几乎无光照以后,输出功率基本为零。因此,除设备故障因素以外,发电装置输出功率随日照、天气、季节、温度等自然因素而变化,输出功率不稳定。 受多种因素影响,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具有不连续和不确定的特点,其中气象条件的影响最显著。此外,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还具有很强的变化周期,这会对电网产生周期性冲击,据国外有关文献资料介绍,电网发电容量中光伏发电的比例不宜超过10%~15%,否则整个电网将难以运行。因此,有必要进行光伏发电出力预测,以了解光伏电源的发电运行特性,这不仅

光伏发电系统-毕业设计

1. 引言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某些自然资源得到能,因而,把具有某种形式能量资源以及由它加工或转换得到的产品统称为能源。前者叫自然能源或一次能源,如矿物燃料、植物燃料、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后者通常又把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称为新能源,其围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又称为常规能源。 值得注意,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从广义的角度看都来自太阳能。由大气、陆地、海洋、生物等所接受的太阳能都是各种自然资源的源泉。矿物燃料是古生物长期沉积在地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源自远古的太阳能。[9]水的蒸发和凝结,风、雨、冰、雪等自然现象的动力也是靠太阳,因而水能、风能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能。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光化作用转化太阳辐射能取得的。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水的吸水作用产生潮汐能。 世界上最丰富的永久能源是太阳能。地球截取的太阳能辐射能通量为1.7ⅹ1014kW,比核能、地热和引力能储量总和还要大5000多倍。其中约30%被反射回宇宙空间;47%转变为热,以长波辐射形式再次返回空间;约23%是水蒸发、凝结的动力,风和波浪的动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不到0.5%。地球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总量为1ⅹ1018kW·h。这相当于5ⅹ1014桶原油,是探明原油储量的近千倍,是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余倍。 太阳的能量是如此巨大,正如通常所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太阳辐射能的通量密度较低,大气层外为1353W/m2.太通过大气层时会进一步衰减,还会受到天气、昼夜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太阳能对地球又呈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探讨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探讨 摘要:太阳能光伏系统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其他辅助设备将太阳能转变 为电能,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与混合系统三种。它最大特点是光伏阵列产生 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直接接入电网网络,并 网系统中PV 方阵所产生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电力还能及时反馈给电网。而且我国幅员辽阔,日照时间和面积有很大优势,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 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传统能源的紧缺及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新能源 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以太阳能为首的新能 源势必将逐步取代传统能源。目前,光伏发电技术主要应用于独立光伏系统与并 网光伏发电系统。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 并网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组件,并网逆变器等组成。通常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参数显示和监控设备等。并网发电方式是将太阳能电池阵列所发 出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变成交流电能输送到公用电网中,无需蓄电池进行储能,相比较而言,并网发电较便宜,而且完全无污染。并网发电系统采用的并网逆变 器拥有自动相位和电压跟踪装置,能够非常好的配合电网的微小相位和电压波动,不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所运用的核心技术有最大功率点 追踪(MPPT)技术、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控制及控制与保护。①对太阳能光伏 发电系统运用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来说,英文全称为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主要对光伏系统的电气模块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使光伏板能够输出更多电能,并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有效地储存在蓄电池中,光伏电池的输 出功率和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器的工作电压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在最合适的电压 之下,其输出功率才有唯一的最大值。而当前应用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主要有 在线扰动法、下山法、微分法及模糊规则法四种,能够动态地对太阳能辐射能量 进行追踪。②为了保证电能的质量,要抑制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保证在最低水平,主要的方法有提高载波频率、合理整定参数、滤波器设计以及群控技术等。 对于控制与保护来说,主要难点在于速度要求、与电网配合方面,常见的保护措 施有抗孤岛保护可整定短路、过欠压/频保护及通讯接口对接。 二、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 1.子系统的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均是 由光伏子系统、直流监测配电系统以及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构成,将各个子系统的 进行有机结合后,再进行380V 三相交流电接至升压变,最后进入供电网络。 2.主设备选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台逆变器的容量越大,单位造价就会相 对较低,但是当单台逆变器容量过大时,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产生 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光伏组件安装场地的真实状况,选取适合额定电量的 并网型逆变器。在当前国内生产的并网逆变器单台容量最大可以达到500kVA,但是100kVA 及以上的产品的运行不足。为确保光伏发电场能够稳定、经济的运行,并网型逆变器能通过分散成组相对独立并网的方式,这就能够促进整个光伏发电 系统的顺畅运营。并网型逆变器需要过、欠电压,过、欠频率,进行短路保护, 防孤岛效应,逆向功率保护等保护方式。每个逆变器都需要连接到多个串光伏电 池组件,而这些电池组件可以利用直流监测配电箱连接到逆变器。直流监测配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 一.可调度式与不可调度式 目前常见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根据其系统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不含蓄电池的“不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另一种为系统包括蓄电池组作为储能环节的“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两者的系统配置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可调度式并网光伏系统设置有储能装置,兼有不间断电源和有源滤波的功能,而且有益于电网调峰。但是,其储能环节通常存在寿命短、造价高、体积笨重以及集成度低的缺点,因此,目前这种形式的应用较少。 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不可调度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系统中配有储能环节,通常采用铅酸蓄电池组,其容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功能上,可调度式系统有一定扩展和提高,主要包括: (1)系统控制器中除了并网逆变器部分外,还包括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蓄电池组能量管理。 (2)在交流电网断电时,可调度式系统可以实现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的功能,为本地重要交流负载供电。 (3)较大容量的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还可以根据运行需要控制并网输出功率,实现一定的电网调峰功能。 图.1 不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2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配置示意图 虽然在功能上优于不可调度式光伏并网系统,但由于增加了储能环节,可调度式光伏并网系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这些缺点是目前限制可调度式光伏并网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包括: (1)增加蓄电池组导致系统成本增加。 (2)蓄电池的寿命较短,远低于系统其他部件寿命:目前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合理使用下寿命通常为 3 到 5 年,而光伏阵列一般可以稳定工作 20 年以上。 (3)废弃的铅酸蓄电池必须进行回收处理,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二.集中式发电与分布式发电 根据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规模和集中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集中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系统。集中式发电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其峰值功率可以达到上兆瓦,输出电压等级也较高,可以直接连入中压或高压输电网。例如上世纪 90 年代在西班牙托莱多建成的兆瓦级太阳能电站,以及 1999 年在德国慕尼黑建成的与建筑集成的兆瓦级太阳能电站。截止 2005 年,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是安装在德国 Espenhain 的太阳能电站,装机容量 5.5MWP,由约33,500 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成,于 2004 年 9 月开始正式运行。

5kW并网型可调度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 光伏发电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5kW并网型可调度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121806015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2015.12.14-2015.12.2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新能源学院教研室:电气教研室Array 注:成绩:平时40% 论文质量6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近些年来,能源问题迫使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因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要成功,前途无量。但太阳能光伏发电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成本高、能量转换率低,需要不断地改良,优化。对于光伏发电而言,并网模式是将其效率最大化最为理想的方式,因此要做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优化,才能满足电网对发电质量的要求,以及本身的安全运行。本文先对光伏发电进行了回顾,而后重点介绍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并提出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定位;RSSI;加权质心;混合定位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光伏发电系统概况 (1) 1.2本文研究内容 (2) 第2章光伏发电系统总体设计 (3) 第3章发电系统设备选择及设计 (4) 3.1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 (4) 3.2蓄电池参数计算及选择 (5) 3.3逆变器设计 (6) 3.4汇流箱设计 (9) 3.5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设计 (11) 第4章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光伏并网系统结构图 (16) 附录B 并网发电系统原理图 (17)

电力光伏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电能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1、转换效率: 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 Vmax=V额×1.43倍 3.电池组件串并联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5平均放电率 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6.负载工作时间 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7.蓄电池: 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 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 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 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 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 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 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 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 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11.1电流: 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 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功率: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系统简介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系统简介 1、光伏发电系统背景2013年7月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来发展光伏产业的重要性。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既是对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毫不动摇地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光伏电池组,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逆变器,汇流箱和交直流逆变器是其主要部件。其中的核心元件是光伏电池组和控制器。各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是: (1)光伏电池:光电转换。 (2)控制器:作用于整个系统的过程控制。光伏发电系统中使用的控制器类型很多,如2点式控制器,多路顺序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大功率跟踪充电控制器等,我国目前使用的大都是简单设计的控制器,智能型控制器仅用于通信系统和较大型的光伏电站。 (3)逆变器:将光伏组件发出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 (4)汇流箱:将一定数量、规格相同的光伏电池串联起来,组成一个个光伏串列,然后再将若干个光伏串列并联接入光伏汇流防雷箱,在光伏防雷汇流箱内汇流后,通过控制器,直流配电柜,光伏逆变器,交流配电柜,配套使用从而构成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与市电并网。 (5)交直流逆变器:由于它的功能是交直流转换,因此这个部件最重要的指标是可靠性和转换效率。并网逆变器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技术,最大限度地把光伏电池转换的电能送入电网。 3并网光伏发电电气系统设计方法简介 3.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构成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1.转换效率 η=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 Vmax=V额×1.43倍 3.电池组件串并联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5平均放电率 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6.负载工作时间 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7.蓄电池 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 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 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 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

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 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 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 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11.1电流 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 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功率 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1.43 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种类及工作特点分析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种类及工作特点分析 所谓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有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系统,也有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一般都是国家级电站,主要特点是将所发电能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但这种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目前并网光伏发电的主流。常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1.有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有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如图2-8所示。当太阳能光伏系统发出的电能充裕时,可将剩余电能馈入公共电网,向电网供电(卖电);当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的电力不足时,由电网向负载供电(买电)。由于向电网供电时与电网供电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有逆流光伏发电系统。 图2-8有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2.无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无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如图2-9所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使发电充裕也不向公;电网供电,但当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不足时,则由公共电网向负载供电。 图2-9无逆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3.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切换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如图2-10所示。所谓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实际上是具有自动运行双向切换的功能。一是当光伏发电系统因多云、阴雨天及自身故障等导致发电量不足时,切换器能自动切换到电网供电一侧,由电网向负载供电;二是当电网因为某种原因,然停电时,光伏系统可以自动切换使与电网分离,成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工作状态。有些切换型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在需要时断开为一般负载的供电,接通对应急负载的供电,一般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都带有储能装置。 图2-10切换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