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论文

分布式系统论文
分布式系统论文

论文

题目:分布式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简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多任务的分配以及任务调度、负载均衡是实现的难点,其中进程和线程是红丝线任务执行和分配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如何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进程与线程的创建以及信息之间的交互是分布式系统设计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和线程的实现机理以及比较,进一步论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如何实现多任务分配,如何在不同主机的进程间进行分配以及进行负载均衡。

关键字:

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进程;多任务调度;线程;负载均衡。

一、引言

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云计算、云存储的概念已经逐渐落地,实际上云计算就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实现。在分布式系统中,进程(在很多操作系统中也称为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实现任务调度与执行的关键,而线程是轻量级的进程,在响应速度与执行效率上相比进程有很大的改进。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多任务执行,如何在分布的主机以及cpu上进行创建和分配,涉及到调度策略。另外,如何实现分布式系统中进程以及线程间的通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且关乎分布式系统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我在对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中发现,许多传统单击操作操作系统的概念实际上是可以沿用的,但是由于分布式系统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这些概念的复用是需要根据分布式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希望通过本文对传统进程与线程的简单分析和比较,从而探讨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中对多任务进行负载均衡。二、分布式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从1945年现代计算机时代开始到1985年前后,计算机是庞大而又昂贵的。即使是微型机,通常也每台价值数万美元。因此,大多数机构只有少数的几台计算机,同时,由于缺乏一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方法,所以这些计算机只能相互独立地运行。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技术上的两大进步开始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功能更强的微处理机的开发,开始出现了8位的机型,随后不久16位,32位,甚至64位的CPU也开始普及。其中许多机器具有较大主机(即,大型机)的计算能力,但价格却只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分布式系统特点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在比单机复杂的多机环境下得到实现的,操作系统在进行任何一项任务的始终都要依赖于通信软件模块,故而分布式操作系统具有区别于单机操作系统的下列显著特点:

(1)具有干预互连的各处理机之间交互关系的责任。分布式操作系统必须保证在不同处理机上执行的进程彼此互不干扰,并严格同步,以及保证避免或妥善解决各处理机对某些资源的竞争和引起的死锁等问题。

(2)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控制结构是分布式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一般由内核和实用程序组成。内核主要负责处理各种中断、通信和调度实用程序。而实用程序有多个,它们分别完成一部分的系统功能。由于分布计算机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内核就必须有多个,每台计算机上都应有一个内核,而每台计算机上所配置的实用程序可以各不相同,且可以以多副本形式分布于不同的计算机上。内核一般由基本部分和外加部分组成。5'bDH部分主要用来控制外部设备,它根据各台计算机所配置的外部设备而定。各台计算机的内核的基本部分是相同的,它运行于硬件之上,是一种具有有限功能的较小的操作系统内核,主要作用是让系统管理员以它为基础建立操作系统,其主要功能为进程通信、低级进程管理、低级存储管理、输入/输出管理等。

(3)分布式操作系统按其逻辑功能可分为全局操作系统和局部操作系统两部分。由于分布式操作系统把资源看成统一的整体来处理,系统基于单一策略来控制和管理,因而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各处理机间的协调一致,整体地去分配任务及公共事务、特殊事务(意外处理、错误捕获等),即把整体性分散于内核和管理程序之中,这一部分称为全局操作系统。但在每台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又有独立于其他机器的管理功能,这一部分称之为局部操作系统。它主要负责属于本机独立运行的基本管理功能以及本机与其他机器的同步通信、消息发送的事务管理。这样的划分是为了使各处理机在运行中既具有独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权,又能保持系统中各机的步调一致并能良好地合作。

(4)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基本调度单位不是一般系统中的进程,而是一种任务队列,即多个处理机上的并发进程的集合。多处理机系统以任务级并行为特征。同一任务队列的各进程可分布在不同的处理机上并行地执行,同一处理机也可执行多个不同的任务队列的进程。任务队列的各进程或各个任务队列之间都有很复杂的内在联系。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组成情况与系统的耦合方式关系很大。紧耦合的分布式系统中,系统资源的耦合程度很高,需使用专门的各种软件/硬件机制来解决冲突和竞争等问题,在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中,各处理机配有自己的本地资源,系统的重要问题是机问的同步与通信的管理。

(6)分布式操作系统为加强各处理机间的动态协作,借鉴了网络操作系统中

的消息传送协议技术,具体采取什么协议则根据系统的互连模式而定。

四、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一)、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用于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除了共享文件系统外,用户知道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的存在,每台计算机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整个网络并没有整体的协调。网络操作系统仅仅维护了全局文件系统和用户的帐户信息,并要求客尸和服务器间遵循一致的通信协议而已。对于应用于集群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来说,试图让用户感觉不到多台计算机的存在,并提供较高的计算性能和可用性。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OperatingSystem)的设计要充分地体现系统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并行性。

透明性让用户感觉到面对的集群就和一台计算机一样是分布式系统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设计透明性的系统,包括:①位置透明性,使用户不需要关心所使用的系统资源的具体位置是在哪台机器上:②迁移透明性,使得系统资源可以在系统内任意移动却不影响它们在全局名字空间的名字;③复制透明性,允许系统在多个节点上复制使用频率很高的文件并自动维护文件的一致性,而用户仅感觉到复制文件的存在:④并发透明性,使得多个用户同时并发请求某资源时可能感觉到系统的迟钝但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⑤并行透明性,使得单个任务被系统并行处理,但用户仅仅感觉到系统的响应比较快而不需要知道并行的存在。

可靠性设计分布式系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能比单处理机系统更加可靠。当某个机器故障停机时,其他机器能接替它的工作。可靠性实际包含了:①可用性(Availability),一般通过冗余关键性的软硬件宋实现,当其中一个失效时,其他的部件能接替工作:②安全性,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比单处理机系统远为复杂,防止非法使用文件和其他资源的任务更为艰巨。2.2.2.3.并行性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是设计分布式系统的一个初衷,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通信较慢使得进程的全局调度困难重重。为了改善通信延迟的影响,通常要减少消息的数目,但为了提高性能,应该让一个任务并行地运行在多个处理器上,这是一对矛盾。所以,为了提高性能,分布式系统的调度要复杂得多。对紧耦合的多处理机系统,包括让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于一个专用处理机上,而其他

用户进程运行在其他处理机上的主从式(Master/Slave)系统,操作系统与用户进程同等调度与任意处理机上的多成多处理(SMP)系统,其设计的复杂性介于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单处理机操作系统之间。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紧耦合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三者。

(二)、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若干台计算机用通信线路按照一定规范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从诞生到目前为止,其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网络: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其特点是整个系统里只有一台主机,远程终端没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它通过通信线路点到点的直接方式或通过专用通信处理机或集中器的间接方式和主机相连从而构成网络。在前一种连接方式下主机和终端通信的任务由主机来完成:而在后一种方式下该任务则由通信处理机和集中器承担。这种网络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远程终端,负责数据采集,主机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常用于航空自动售票系统、商场的销售管理系统等。由于终端不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因此这种系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系统中有多台主机(可以带有各自的终端),这些主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通信子网是网络中纯粹通信的部分,其功能是负责把消息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消息传递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这种网络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的阿帕网(ARPANET)就是其典型代表。

第三代网络:遵循国际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按照分层的方法设一计算机网络系统。197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就是其早期代表。网络体系结构的出现方便了具有相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用户之间的互连,但同时其局限性也是显然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解决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用户之间难以相互连接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都能够互连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l)。该模型包括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模型中给出了每一层应该完成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多属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其特点是传输数据的多样化和高的传输速度。宽带网络不但能够用于传统数据的传输,而且还可以胜任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Mbiffs,甚至达到几十Gbiffs。第四代网络将可以提供视频点播、电视现场直播、全动画多媒体电子邮件、CD级音乐等网上服务。作为因特网的发源地,美国在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筹划和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93年9月美国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11)行动计划(Nil又被译为信息高速公路),该文件提出高速信息网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5个部分之一,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现在世界各国都竞相研究和制订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以适应世界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流行的所谓的因特网(Internet),指的是由遍布全球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连成的网络(网络的网络)。它的产生主要分3个过程:(”阿帕网的诞生:1969年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诞生,这种计算机网络跨越的地理范围较大,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被称为广域网。(2)以太网的出现:1973年鲍勃梅·特卡夫(BobMemalfe)在施乐(Xerox)公司发明了以太网(Ethernet),这种计算机网络所跨越的地域较小,如几个办公室、一栋大楼。

今天的以太网已成为局域网的代名词,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高出阿帕网几千倍,成为中小型单位网络建设较理想的选择。(3)因特网的产生:1973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的文特·瑟夫(VinCerf)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概念网关(Gateway),这对最终形成TCP~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被人们誉为因特网之父。1974年5月,文特·瑟夫和鲍勃·卡恩BobKahn 正式发表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即后来的TCP~P两个协议。1978年将TCP中的处理分组路由选择部分分割出来,单独形成一个IP协议。1977年文特·瑟夫和鲍勃·卡恩成功地实现了阿帕网、无线分组交换网络和卫星分组交换网三网互连。虽说因特网源于阿帕网,但是真正促成因特网形成的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86年主干网使用TCPflP协议的NSF网络建成。1986年一1991年并入NSF网的网络数从100个增到3000个,1989年NSF网络正式改称为因特网。五、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别

(1)分布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均为分布式的;而网络操作系统虽具分布处理功能,但其控制功能却是集中在某个或某些主机或网络服务

器中,即集中式控制方式。

(2)并行性。分布式操作系统具有任务分配功能,可将多个任务分配到多个处理单元上,使这些任务并行执行,从而加速了任务的执行;而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无任务分配功能,网络中每个用户的一个或多个任务通常都在本地计算机上处理。

(3)透明性。分布式操作系统通常能很好地隐藏系统内部的实现细节。包括对象的物理位置、并发控制和系统故障等对用户都是透明的。例如,当用户要访问某个文件时,只需提供文件名而无须知道(所要访问的对象)它是驻留在那个站点上,即可对它进行访问,以即具有物理位置的透明性。网络操作系统的透明性则主要指操作实现上的透明性。例如,当用户要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时,只需发出相应的文件存取命令,而无需了解对该文件的存取是如何实现的。

(4)共享性。分布式操作系统支持系统中所有用户对分布在各个站点上的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透明方式访问。而网络操作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共享功能仅局限于主机或网络服务器中资源,对于其它机器上的资源通常仅有使用该机的用户独占。

(5)健壮性。分布式操作系统由于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分布性而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即健壮性。而网络操作系统由于控制功能的集中式特点而使系统重构功能较弱,且具有潜在的不可靠性。

六、进程和线程

现代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构建就是进程。进程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独立运行单位,操作系统的各种活动都与进程有关。每个进程是由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代码、数据和其他系统资源组成。进程在运行时创建的资源随着进程的终止而死亡。

传统的unix进程概念在开发分布式系统应用时已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线程,线程推广了进程的概念使进程可以包含多个活动。如今,由于线程概念的普及,在unix系统中已经普遍实现的线程机制,开发并发应用的程序员现在也可以广泛接触到线程的函数库了。

在传统的unix模型中,当一个进程需要由另一个实体来执行某件事时,它就分开一个子进程,让子进程进行处理。尽管这种模式已经成功使用多年,但仍

暴露出一些问题。

线程通常用在需要比较好的同步操作的场合。例如,某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多个几乎对等同步处理的任务的话,则是用线程是很好的选择。进程则适合应用在不需要严格的同步的场合。

线程之间共享数据很方便,因为不同的线程本来就是共享同样的存储空间。而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则需要使用ipc机制,例如:管道、共享内存、套接字等等。

七、分布式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线程的创建与调度

事实上,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把任务分割为进程和线程,分时运行在一个处理器中。这种类似的任务处理方式也可以在很多高性能的应用程序中可以看到,例如:数据库引擎、科学计算程序、工作站的工程工具和多媒体程序等。

为了增加处理能力,多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都设计为可以在双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环境中运行,这样可以利用对称多处理结构将进程和线程放到处理器池中进行运算。通过在一个单芯片中执行两个逻辑cpu,超级线程技术在当前的操作系统和高性能应用中进行进程和线程级的并行处理。多cpu之间进行进程分配的思路与分布式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线程的创建和调度类似。

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新进程的创建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一个目标主机。

2.创建一个执行环境。

3.在执行环境中创建线程。

这三个步骤,除了选择目标主机以外,其他两项都与传统的操作系统实现机制相同。需注意的是,不论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控制权是如何实现的,或者在每个主机上有备份。各目标主机中进程的信息,或者在每个主机上有备份。各目标主机间的通信,以进程级的通信为基础,不同进程间的进程通信,也是通过其主线程进行的。

八、分布式操作系统进程、线程与多任务分配

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在该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使用该进程的全局变量和系统资源。操作系统给每个线程分配不同的cpu时间片,在某一时刻cpu 只执行一个时间片内的线程,多个时间片中的相应线程在cpu内轮流执行,由于

每个时间片很短,所以放佛各个线程在计算机中是并行处理的。

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1.协作式多任务方式。

2.带优权的多任务方式。

九、分布式系统优缺点

(一)、优点

1、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便来配置信息资源;

2、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3、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他结点的工作;系统建设可以采取逐步扩展网络结点的渐进方式,以合理使系统统开发所需资源;

4、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痪)。(二)、缺点

1、由于信息资源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

2、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管理上协调有一定难度;

3、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

十、结束语

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实现多任务分配与传统系统的实现机制类似,不同的是,需要在不同主机的进程间进行分配,同时还涉及到多线程的情况。但是,基本的思路是以进程为基础,进程的负荷平衡就能够保证线程负荷均衡。具体进程内部的任务分担可以由进程自己实现,机制可以参考传统操作系统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炎祥.分布式操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3-436

说明:1.成绩评定均采用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评语内容包括:学术价值、实际意义、达到水平、学术观点及论证有无错误等。

分布式论文主流实现技术论文

分布式论文主流实现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对分布式架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分布式架构主流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主流实现技术 mainstream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cui miao (chongqing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chongqing40114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system was analyzed,and th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mainstream realiza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distributed;mainstream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分布式架构(das)是一个对使用者看起来像集中的单机体系,(1)分布式架构体系是由许多处理器或计算机体系组成的。(2)这些体系可以是物理上相邻的,通过共享主存进行通信,由计算机内部总线或开关连接的处理器,这些计算信息数据信息也可以是物理上分开的,使用报文进行通信,由计算机信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体系。(3)这些信息数据信息组成一个整体,对使用者是透明的,即使用者使用任

何信息数据信息时都不必知道这些信息数据信息的确切地点。(4)一个程序可分散到许多计算信息数据信息上运行,各个计算机体系地位平等。下面对分布式架构主流实现技术进行分析。 一、组件对象模型 组件对象模型是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的简称,即通用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此规范由对象管理组omg 制定的,其意图是制定标准,从而实现在不同的网络和计算环境下,能够独立开发的应用软件的以及软件间互用性,从而保证组件的可重用性、组件的可移植性和组件的互操作性。其核心是一套标准的接口和协议、语言。以支持异构分布信息体系的互操作性及独立于架构和程序开发语言的对 象重用。其基本实现方案是以产品开发过程为核心,以产品为对象,采用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和面向对象,以使用部门模型、信息共享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软件构建和总线技术,为不同应用软件开发接口适配器,从而实现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功能,还有各种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 application object(应用对象)包括一些业务对象和信息体系,由组件对象模型底层支持的最顶层使用者:领域对象和非标准的专用对象。公共设施(组件对象模型)定义了水平和垂直应用框架,可直接为业务对象所使用。水平公

分布式操作系统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点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5.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为什么采用微内核技术,通常微内核提供哪些服务? 第二章知识点 6.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主要思想及优点。 7.客户为了发送消息给服务器,它必须知道服务器的地址。试给出服务器进程编址的几种方法,并说明如何定位进程。 8.对于接收消息Receive原语,为什么需要缓存, 缓存的作用是什么? 9.说明在C/S模式下解决消息可靠传输的三种方法? 10.说明RPC的主要思想及RPC调用的主要步骤。(远程过程调用函数sum(4,7)为例说明) 11.在RPC调用时,如果服务器或客户机崩溃了,各有哪些解决方法。 12.RPC信包发送可采用爆发协议,但是会产生超限错误(overrun error),给出解决办法。 13.一个影响RPC执行时间的问题是消息的拷贝问题,试说明在那些环节需要拷贝,并说明减少拷贝次数的方法。 14.在组通信中,给出组编址的的三种方式。 15.用组通信方式时,举例说明消息顺序的重要性,并说明解决方法说明。 第三章知识点 16.实现分布式系统同步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说明先发生关系,并说明在LAMPORT算法中怎样给事件分配时间。 17.有三个进程分别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每个机器都有自己的时钟并以不同且不变的速率工作(进程1的时钟嘀嗒了6下时,进程2的时钟嘀嗒了8下,而进程3的时钟嘀嗒了10下)。举例说明进程之间消息传递中违反先发生关系的情况,并说明如何用Lamport方法解决。 18.说明RICART和AGRAW ALE分布式互斥算法;假定A和B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临界区,进程0要进入A,进程1要进入B,R-A分布式互斥算法会导致死锁吗?说明理由。 19.许多分布式算法需要一个协调者,叙述欺负选举算法。 20.举例说明用私有工作空间实现事务处理时的基本思想。 21.说明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原子性提交的两阶段提交协议的基本思想及其优点。 22.举例说明为什么使用集中式的死锁检测算法会产生假死锁,并给出一种解决办法。 23.举例说明分布式死锁检测方法Chandy-Misra-Has算法的思想以及如何解除死锁。 24.说明wait-die和wound-wait分布式死锁预防方法。事务时间戳为50的进程申请事务时间戳为100的进程占用的资源。按以上两种策略,结果会如何? 第四章. 知识点 25、叙述实现线程包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6、说明发送者发起的分布式启发算法和接收者发起的分布式启发算法及各自的主要缺点。 27、说明主机后备容错方法的主要思想,在主机崩溃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8、多处理机系统中,fail-silent类型和Byzantine类型处理机错误各需要至少多少个处理机才能满足要求?说明理由。 29、举例说明Lamport等人提出的算法是如何解决Byzantine将军问题的。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互斥算法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分布式互斥算法和令牌环互斥算法,并着重针对几种不同的令牌环算法分析了它们算法的正确性,最后还讨论了各个算法的性能并加以比较。 [关键词] 分布式操作系统令牌环互斥算法 引言 分布式互斥是随着分布式系统的出现而出现的,并随着分布式系统理论发展而发展。因此,和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发展史类似,分布式互斥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完全中心式算法。在该类算法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控制(裁决)节点,它控制对所有共享对象的访问。当任何进程请求对一个临界资源进行访问时,就向本地资源控制进程发送一个请求消息,该进程接着向控制节点发送一个请求消息。当共享对象可用时,将返回一个应答消息。当进程结束使用资源后,向控制节点发送一个释放消息。这类算法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只有控制节点能控制资源的分配,其二是所有需要的信息都集中在控制节点中,包括所有资源的实体和位置以及每个资源的分配状态。 完全中心式算法实现简单,控制也很方便,但存在以下缺点:如果控制节点崩溃,则互斥机制终止,同时由于所有请求资源的进程都需与控制节点交换消息,因此,控制节点可能存在通信瓶颈。, (2)局部中心式算法。由于完全中心式算法可能出现的控制节点容错问题与通信瓶颈问题,人们采取了相应措旌以期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局部中心式算法。局部中心式算法是将各临界资源按一定规则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一定数量的临界资源和一个中心控制点。任何需要请求某临界资源的进程都需向该l晦界资源所在区域的中心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并由该控制节点安排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次序。该类算法具有多个控制点,各控制点间互不干涉,每一个控制节点故障只影响系统内节点对该控制节点管理区域内的临界资源访问,不会对非该区域内资源的访问造成影响。因此可以缓解完全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问题与通信瓶颈问题。 (3)局部分布式算法。局部中心式算法虽然缓解了其完全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及通信瓶颈问题,但并未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节点间的通信带宽已经能够较大程度满足互斥的消息通信要求,因此使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人们将局部中心式算法中互不干涉的控制节点改为互相备份的方式。当一个控制节点失效时,其控制的资源将转向其备份的控制节点,使得互斥能够继续进行。该类算法继续发展,出现了多点 共同决策的资源访问模式,即任何一次的关键资源访问,不再是由唯一的一个控制节点决定,而是由所有控制节点共同决定。因此申请访问临界资源的节点不再只是向唯一的资源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而是需要向所有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当所有控制节点都同意申请节点的请求时,申请节点获得临界资源访问机会。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 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 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客户, 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软件,处理对ORACLE 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 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 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参与分布式数据库的每一服务器是分别地独立地管理数据库,好像每一数据库不是网络化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独立地被管理,称为场地自治性。场地自治性有下列好处: ?系统的结点可反映公司的逻辑组织。

分布式系统文献阅读综述(李海广S130201036)

文献阅读综述 综述内容:分布式系统 姓名:李海广 学号:S130201036 任课教师:刘群 完成时间:2013/12/16

摘要 显然,未来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的要求必将促使发展另外的计算机模型来取代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个新的梦想成为可能—分布式系统。当用户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时,分布式系统提供对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的透明访问,同时实现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目标。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对分布式系统的兴趣迅猛发展。有关分布式系统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许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关于分布式硬件结构和分布式软件设计的各方面问题以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并行性和容错性。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高效能高可靠性硬件结构软件设计

ABSTRACT Obviously, the request for computation speed, system reliability, cost timeliness in the future will certainly prompt the development of another computer model to replace the computer structure of Von Neumann. With the appear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a new dream is possible-distributed system. When the users need to finish any task, the distributed system will provide transparent access to as much as computer abilities and data,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targets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In the past ten years, people’s interest in distributed system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themes about distributed system are diverse. Many researchers are researching a lot of problems of distributed hardwar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ed software design to develop and use the potential parallelism and fault tolerance. 【Key words】distributed system high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hardware structure software design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关。现 在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 海量数据快速增长,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全球 占比将达到20%,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采用分布式数 据库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 可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海量数据;数据库系统 1.传统数据库: 1.1 层次数据库系统。 层次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与树结构关系的数据模型。在这个结构中,每种记 录类型都由一个节点表示,并且记录类型之间的关系由节点之间的一个有向直线 段表示。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这种 结构决定了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层次数据库系统只能处理一对多的 实体关系。 1.2 网状数据库系统。 网状模型允许一个节点同时具有多个父节点和子节点。因此,与层次模型相比,网格结构更具通用性,可以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也可以认为层次模 型是网格模型的特例。 1.3 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是一种使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关系的数据模型。它的 基本假设是所有数据都表示为数学关系。关系模型数据结构简单、清晰、高度独立,是目前主流的数据库数据模型。 随着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扩展,数据存储层缺乏良好的可扩展性,难以应对应用层的高并发数据访问。过去,银行使用小型计算机和大型存储 等高端设备来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在可扩展性方面,主要通过增加CPU、内存、磁盘等来提高处理能力。这种集中式的体系结构使数据库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越来越不适应海量数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 新的技术和业务挑战。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高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是金融业的新技术选择。它们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 能力和用户体验,而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技术储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以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逐步替代现有关系型数 据库成为最佳选择。 2.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由一组数据组成,这些数据物理上分布在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也称为站点),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 (1)分布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个地方,更准确地说,它不是 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这可以与集中数据库区别开来。 (2)逻辑整体性: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相互连接和集成的(逻辑上就像一个 集中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精确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由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论文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发展对引入多操作系统的原因和采用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分别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三种模式类型分别就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共享公用存储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即处理机和存储器的几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和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 【summar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into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on the causes and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has been described.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s,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model types in respect of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share a common memory implementation are described,The processor and memor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nne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described 【关键词】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主从式(master-slave)、 独立监督式(separate supervisor) 浮动监督式(floating superviso)、公用存储器、 操作系统经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到了本世纪80年代已趋于成熟,随着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操作系统随之发展,形成了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从广义上说,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就是由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而传统的侠义上,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多个指令。这样做的优点有三。 第一、利用多个处理机提供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冗余性,建立高度可靠的系统。 第二、将程序可以分成几个能作为进程独立执行的部分,减少程序执行的时间。 第三、通过并行执行多个用户程序,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多个CPU在物理位置上处于同一机壳中,有一个单一的系统物理地址空间和每一个CPU均可访问系统内的所有存储器是其显著的特点。 引入多处理机系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2、节省投资 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模式类型可分为三种: 1、主从式(master-slave)主从式操作系统即由一台主处理机记录、控制 其它从处理机的状态,并分配任务给从处理机。操作系统在主处理机 上运行,从处理机的请求通过陷入传送给主处理机,然后主处理机回 答并执行相应的服务操作。主从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由于只有一个处理机访问执行表,所以不存在管理表格存取冲突 和访问阻塞问题。 2):操作系统程序只在一台处理机上运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内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内层:局部内模式 局部内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内模式,但其描述的内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分布式系统综述论文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报告 ——分布式系统设计概述 摘要:计算机诞生60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生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随着人们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冯·诺依曼型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分布式系统成为可能并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本文从分布式系统定义、特性、拓扑结构、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并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比较更深刻地阐述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关键字:分布式系统网络云计算 一、前言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6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50年代,计算机是串行处理机,一次运行一个作业直至完成。这些处理机通过一个操作员从控制台操纵,而对于普通用户则是不可访问的。在60年代,需求相似的作业作为一个组以批处理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运行以减少计算机的空闲时间。同一时期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技术,如利用缓冲、假脱机和多道程序等的脱机处理。70年代产生了分时系统,不仅作为提高计算机利用率的手段,也使用户离计算机更近了。分时是迈向分布式系统的第一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共享并访问资源。从8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两方面的进步开始使得多台计算机连接成为可能。第一项进步是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开发,第二项进步是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发明。有了以上这些技术的使用,到了90年代,分布式系统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当用户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时,分布式计算提供对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的透明访问,同时实现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目标。在过去10多年里,无数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分布式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来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并行性和容错性。 二、分布式系统定义 分布式系统是若干独立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对于用户来说就像是单个相关系统。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硬件的:机器本身是独立的。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软件的:对用户来说他们就想在于单个系统打交道。 如果一个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式的;如果它的部件在不同地方,部件之间要么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合作,要么存在紧密的合作,它是分散式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合作时,它就被称作网络的;否则它就被称作分布式的,表示在不同地方的部件之间存在紧密的合作。在给出分布式系统具体定义的模型中,分布式系统可以用硬件、控制、数据这三个维度加以检验。 有人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这是最恰当的概括。 从狭义上分析,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从广义上讲,它研究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适合于单位分散的部门,允许各个部门将其常用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实施就地存放本地使用,从而提高响应速度,降低通信费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相比具有可扩展性,通过增加适当的数据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集中式数据库中,尽量减少冗余度是系统目标之一.其原因是,冗余数据浪费存储空间,而且容易造成各副本之间的不一致性.而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要付出一定的维护代价.减少冗余度的目标是用数据共享来达到的。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却希望增加冗余数据,在不同的场地存储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其原因是: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当某一场地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对另一场地上的相同副本进行操作,不会因一处故障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②.提高系统性能系统可以根据距离选择离用户最近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减少通信代价,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 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独立性与位置透明性。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方法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区,不必关心数据物理位置分布的细节,也不必关心重复副本(冗余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同时也不必关心局部场地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分布透明性的优点是很明显的.有了分布透明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书写起来就如同数据没有分布一样.当数据从一个场地移到另一个场地时不必改写应用程序.当增加某些数据的重复副本时也不必改写应用程序.数据分布的信息由系统存储在数据字典中.用户对非本地数据的访问请求由系统根据数据字典予以解释、转换、传送. (2)、集中和节点自治相结合。数据库是用户共享的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中,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共享数据库的控制是集中的,并设有DBA负责监督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共享有两个层次:一是局部共享,即在局部数据库中存储局部场地上各用户的共享数据.这些数据是本场地用户常用的.二是全局共享,即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各个场地也存储可供网中其它场地的用户共享的数据,支持系统中的全局应用.因此,相应的控制结构也具有两个层次:集中和自治.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常常采用集中和自治相结合的控制结构,各局部的DBMS可以独立地管理局部数据库,具有自治的功能.同时,系统又设有集中控制机制,协调各局部DBMS 的工作,执行全局应用。当然,不同的系统集中和自治的程度不尽相同.有些系统高度自治,连全局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摘要:介绍了国内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一般性规范要求;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分类以及系统结构;总结了现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存在的系统方式、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并网方式,为以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光伏发电;逆变器;光伏并网;太阳能电池板引言 近年来,受化石能源短缺、人类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显得尤为重要[1]。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是一种绿色发电方式,不需要煤等燃料,对环境友好,没有转动式组件,维护简单,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系统容量等突出优点。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有许多研究着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献[2-3]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分类。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文献[2-6]对逆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市售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献[7-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内的应用,但未能提供对该分布式系统实现的支撑。文献[9-10]中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文献[11]提出了一

种家用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设计。文献[12-1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实例。文献[19]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项目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分析了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补助政策。 我国近三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迅速,自从2009年开始了实施“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截至到2011年年底,国家已公布的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规模约为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已公布的规模约为117万千瓦。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文章先后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系统方案、主要组件结构以及并网方式。 1 系统分类 分布式发电系统主要是自产自用,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负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可靠性和质量。根据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分为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建在负荷侧,是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是否配备储能环节,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为不可调度发电系统和可调度发电系统。 1.1 不可调度发电系统

第7章分布式操作系统.

第七章分式操作系统 一、填空题 1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它们是(),(),()· 2.将IP地址和城名对应的协议是()· 3.OSI参考模型由()层组成,TCP/IP参考模型由()组成. 4.在TCP/IP模型的传输层共有两个协议,它们是(),()· 5.将物理地址和IP转化的协议是()· 6.使用TCP提供基于Web浏览器的Internet访问服务的是()服务,它通常使用()端口. 7.Java中与远程过程调用具有相似特性的方法是()· 8.Java中将远程对象注册到RMl名称注册表,以便客户端就能够找到这些服务器对象的语句是()· 9.在分布式系统不能采用诸如信号量,管程等方法来解决进程的互斥和死锁问题,因为这些 10,假设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有n个进程,采用分布式算法解决互斥问题时,使用一次所需发送的消息数为()· 11.在选举的环算法中,当一个进程发现管理员不能工作时,它把包含()的选举(ELECTION)消息发给它的后继进程. 12.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基于()模式. 13.命名的透明性分两种:()和()· 14.若某分布式系统某一个文件共有6个复制,假设采用的是Gifford方案,那么需满足(),文件才可以读取或者修改. 15.对读取文件有效,但是丝毫不影响写文件的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的算法是()· 16. Sun公司的NFS实现包括()层,顶层是()· 17.分布式系统通信基于()协议. 18.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一组通过网络相连的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的()。 19.分布式系统提供一种高效而且简便的环境来()资源. 20.使用分布式系统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资源共享,(),可靠性,通信. 21.要使得系统中的计算机联合起来工作,系统中的计算机必须通过()(比如电缆)的方法连接起来. 22、()结构是将所有网络上的计算机设备全都连接在一条电缆上. 23.星形网路上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都统一由()控制。 24.环形网络有以下优点()。 25.网络有两种基本类型:()· 26.共享式局域网可能有不同的拓扑结构:() 27.局城网最基本的物理形式是采用某种类型的导线或电缆,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以形成这些计算机之间的()· 28.在大多数广城网中,通信子网一般都包括两部分:()

楼宇智能监控论文

智能楼宇监控 内容提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般的楼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然而,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因此,楼宇采用现代化安防技术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指纹门禁系统是智能楼宇出入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通过所采集的住户指纹信息来对出入门禁的人进行核对,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现多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根据监控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控设备,并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DVR)对监控区域进行录制。可视对讲系统是对门禁系统的更进一步完善,住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探访者进行视频认证,从而为住户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智能楼宇监控技术的推广,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监控安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is improving, general building cannot have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of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However,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would radically improve the problem. Therefore,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urrent development for building which adopts the modern security technology. Fingerprint entrance guard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for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t can check out the people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to ensure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Video monitoring systems are now mostly adopt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decentralizing we chose the differ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and record the different monitor region through digital hard disk video recorder (DVR) .Visible interphone system is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ntrance guard system, residents can recognize the visitors by video through this system, so it can provide better guarantee for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The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meaning on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Key words:intelligent security monitoring

分布式系统设计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题目:分布式系统设计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专业的UML使用Visual Studio .NET的揭露Visio为企业 架构师 第7章:分布式系统设计 概述 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模块化崩溃,到包装和部署 策略。这个过程主要是为设计一个非分布式系统,系统,其对象是所有在同一进程中运行的 过程相同。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之间和非分布式之一正如一个开创性的文件指出,“关于分布式计算的说明”由Jim瓦尔多,杰夫怀恩特,安Wollrath,本质上的差异和萨姆肯德尔。(本文可在:https://www.360docs.net/doc/a14128929.html,/features/tenyears/volcd/papers/intros/15Waldo.pdf以及其他网站。) 延迟的主要区别是,不同的内存访问模式,并发性和部分失败。我们必须在后面的章节 对这些差异更详细的解释。现在,问题是,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从设计一非分布式之一, 这些差异不能完全掩盖了起来模块在不同的框架。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因此必须采取额外的 预防措施,并考虑到这些因素,具体到分布式系统。 幸运的是,大多数的知识,我们获得了从设计非分布式可结转系统。 UML的将是没有多大价值,如果它要求我们用不同的任务非常不同的工具集。所有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所涵盖 的材料仍然是有效的,无论如果我们正在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或一个非分布式系统。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帮助下,分布式系统,只需要一些额外的护理和治疗是在这些额外的组件包 装和分销阶段为主。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是基础设施.NET框架。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共同的银行申请后的.NET框架,以证明不同的设计决定的设计师将面临在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的过程。然而,因为像编写用例,类图, 活动图的初始阶段都是一样的,不管什么制度,我们正在设计,我们不打算覆盖整个设计过程,从头部到脚趾。相反,我们将放在部分是相关的分布式系统的重视。 本章的结构是这样的:我们将首先处理词汇问题和解释我们的分布式系统的意思。然后,我们将有一些讨论.NET的分布式基础架构,即.NET Remoting的,这将在本章的后面部分使用。 之后,我们看看银行的例子应用程序。通过这个例子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决定哪些类应 该的.NET Remoting的类型,如何来决定每个激活模式.NET远程处理的类型,什么代码元素 应该归在一个组件,如何准备一个组件图,编制一个组件,以及如何准备部署图的技术细节。 我们将讨论编制和发布的技术细节.NET程序集,NET的UML的组件映射。 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NET中 在本节中,我们将躺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基础: 我们是什么意思分布式系统? 有哪些主要问题,稳健和可靠的分布式系统的挑战设计师? 分布式系统和地方系统

简述分布式操作系统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简述分布式操作系统学生姓名杨元家张峰崎 专业班级计科11-01 学号0152 0153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张旭 完成时间2014 年6月18日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操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操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操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群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操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别是: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以大规模IPTV点播系统为例说明分布式系统分布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分布式点播系统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系统典型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系统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系统的典型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点播系统的局限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以及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区别,并且以大规模IPTV 点播系统为例说明分布式系统分布方式,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在比单机复杂的多机环境下得到实现的,并且具备分布性、自治性、并行性、全局性这四个基本特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加快计算速度,并且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在分布性与并行性上比网络操作系统有独到的优点,并且在透明性以及健壮性方面具有网络操作系统不可匹敌的优势,在大规模IPTV点播系统中,本文从分布式系统的结构、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布式系统的典型作用以及分布式系统的局限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系统在服务器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分布的。 关键字: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IPTV点播系统 1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在比单机复杂的多机环境下得到实现的,操作系统在进行任何一项任务的始终都要依赖于通信软件模块,故而分布式操作系统具有区别于单机操作系统的下列显著特点: (1)具有干预互连的各处理机之间交互关系的责任。分布式操作系统必须保证在不同处理机上执行的进程彼此互不干扰,并严格同步,以及保证避免或妥善解决各处理机对某些资源的竞争和引起的死锁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