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梁钧论网络舆论监督优势问题及完善

合集下载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作者:金红霞来源:《信息化建设》2010年第08期网络舆论监督催生了一批新名词,随着“躲猫猫”“打酱油”“犀利哥”等名词逐渐为人耳熟能详,这些事件或者主人翁,也因为公众的参与,相关部门的介入,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进程或命运。

网络舆论监督以其独特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催生新事物的成长发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期朝着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优势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水平不仅代表国家法制化的进度,也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舆论监督以它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时效性以及海量信息,为网民提供了广泛的言论自由,由于关注度高、传播面广、影响力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优势显而易见。

一是网络舆论监督使普通老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只要会上网,能打字,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对自己认为是新闻的事件进行采集、评论、解读、传播。

尤其是在目前,网络的匿名功能使得网民在表达个人意见时不必有所顾忌、有所担忧。

这种宽松的自由环境,便于人们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新闻或者评论不再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专利”。

这些“原生态”的公众意见,往往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矛盾,为党和政府了解民生民情,打造和谐社会,提供了舆情通道。

二是全程式的动态报道形式。

舆论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不间断的变化过程,网上舆论监督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以滚动的形式传播最新的动态,网友只要有报料或者想法,随时随地可以发表言论,与传统媒体受版面和时段的限制相比,其时效性可以说是分秒必争,这就很容易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形成强势的舆论氛围,从而大大增加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

三是网络舆论监督良好的交互性。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作者:杨立琼和雪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2期【摘要】网络舆论监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已成为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监督方式,是推动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最好渠道。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优势;问题;措施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凸显的优越地位,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宠。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分析(一)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方式,它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通过网站发帖、博客、网络论坛、聊天室等网络传播媒体进行浏览、评论等,对一定的社会事件或权力行使者的行为和言行进行监督,发表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寻求真理、真相的过程,是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

(二)优势分析1. 作为新的反腐利器,扩大了监督的范围和对象。

“仇富、仇官、仇警察”的普遍心理更偏好这类“揭黑性”信息,而网络自身不受地域和部门限制,一旦通过网络发布出来,便迅速、大范围地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促使社会热点事件高效、合理化演进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遏制公共权力腐败,从而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地解决突发事件。

“微笑表叔杨达才下马”充分显现出网络舆论监督有效拓宽了反腐阵地。

2. 能真实、充分的反映公众的意见。

网络的匿名功能使网民在表达自己意见时,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能真实反映社会的舆论平台,一些真假信息、理性和非理性的语言经过反复交锋,真相总能浮出水面。

公众一方面能实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对话”。

另一方面政府和职能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将最大限度地处于公众监督网中,更能保证事件处理的公平公正。

3. 能及时、快速的传播新闻信息且影响力极大。

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尤其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进行追踪报道、滚动报道,可以说是全方位地、持续性地在网民的关注之中,这种及时性和持续性优势和网民广泛、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影响力,一旦爆发便能迅速波及全社会甚至全球引发强大反响。

探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疫苗事件”为例

探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山西疫苗事件”为例

坛发贴或跟 、 占个人博客或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
地参与到新闻事件、 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 , 迅速形成舆 论合力, 从而实现监督的目的。 与其他舆论监督相比较 , 网络舆论监督有四个鲜明的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
( 舆 论 监 的概念 一) 督 舆 论监督 , 广义指 公 民通过 一定的组织 形式和传 播媒
虽然我国已经于2 0 年 5 1 正式实施《 08 月 日 中华人 民
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 , 准确 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 定、 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 应当在其职
民规模达 到 2 9 亿人 , .8 普及率达到 2 . % 成为全球第 26 ,

介, 充分发表意见、 建议和呼声 , 通过社会舆论对权力组织
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的监察和督促。表现为言论自由 权、 结社权、 知情权、 对政府机构或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 为进行举报、 检举和控告的权利。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 , 即
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在公共领域的言
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中图分类号 : 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8 5 4(0 00 — 0 4 0 G0 A 1 0— 972 1)3 09 - 3
摘要: 0 9 躲猫猫事件”“ 在20 年“ 、杭州飙车案”“ 、石首事件” 系列网络事件的频发中, 等一 网络发 挥
了重要作用。21年 3 中国经济时报》 00 月《 记者王克勤以网络为手段 , 了“ 披露 山西疫苗事件”由此引 ,
不论疫苗事件真相如何, 至少在质疑 一 回应的交锋中, 人们再次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 , 而且网络媒体 的报 道尺度比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拓宽。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在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首先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论述,继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着对如何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措施。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建设;素质水平1 新闻舆论监督及其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项事业包括新闻事业在内,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诸如贪污腐败、权力滥用等现象也开始不断呈现,传统的监督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借新闻舆论来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加以监督的意识也在强化。

新闻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人们伸张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

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立场鲜明地对各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效果,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导向作用。

这不仅能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时候责任感,也有助于政府倾听民声、顺从民意和维护民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动力。

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方面, 更多的是表现在引导社会政治方向、革新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上;第三,新闻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新旧体制的转换必然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和问题频繁出现。

有效并具有正确导向的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稳定民心,化解民怨,理顺群众的情绪,使各种问题得到即使有效的解决。

2 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还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和人们的期望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随着卫星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播客、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让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特点1.网上舆论具有极强的的独立性、自主性。

网络媒体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传播工具,网民在网上有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话语权,能够自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呼声.网络舆论的自主性极强,网民可以以博客、播客、微博等形式自由发表言论。

高度自主的网络舆论,成了网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议时政、释放情绪的主渠道,并快速发展成一些舆论事件生成的策源地,不时地催化产生突发网上舆论事件。

如前一阶段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造成巨大信任危机,其起源就在郭美美自身一条炫富的微博发言和“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认证。

2.网上舆论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影响力。

受网络开放性明显的特征影响,网络舆论的扩散速度极快、影响力也非常大。

可以由境内网站向境外网站扩散,还可以由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扩散。

网络舆论常常会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使得对个别人物、个别问题的关注,变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讨论,直至影响到整个社会层面。

网络舆论强大的扩散性,使得一次偶然的信息发布、或者一个普通人的跟帖在网上都有可能被迅速放大,成为数万、数十万人的关注,甚至引发一场舆论哗变。

这种“放大效应”,在近几年网上窜红的网络事件表现的非常明显。

如“周老虎事件”、“躲猫猫事件”、“范跑跑事件”等,都是由一个普通发帖引起,一步步放大,最后流变成网络乃至整个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

浅论互联网时代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浅论互联网时代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浅论互联网时代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加强了司法公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产生、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到法院的审判过程和判决结果,对司法判决进行监督与评价。

这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助于减少滥权和腐败现象,提高司法公正性。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推动了司法决策的合理化和民主化。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广泛的表达意见的平台,使得公众可以对司法决策提出批评、建议和质疑。

司法机关在面对公众监督的也会更加审慎地考虑和权衡各方意见,推动司法决策的合理化。

这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减少决策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增加司法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困扰。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往往以个别案件的声势浩大为特点,容易引发热点、敏感、甚至是虚假的舆论。

这可能导致司法机关在面对舆论压力时,难以保持冷静和客观的判断,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由于参与者众多,缺乏专业性和专业判断,容易出现错误和偏见。

这可能导致对司法活动的不正确评价和不公平批评,对司法公正产生误导和消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化的。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舆论监督的优势和限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应鼓励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同时加强对舆论监督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和专业判断能力,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司法机关也应加强自身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增加对外的沟通和解释,以建立司法信任,稳定司法秩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互联网时代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有益影响。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完善对策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完善对策
责任 。 3 建立 网络舆论监督 回应机制 , () 推动政务公开 。 网络舆论 在 监督 以往案例 中, 政府部 门往往被动接受监督 , 心不甘情不愿 , 导致
网络舆论监督常常缺乏 回应 。所 以, 政府部 门应该改变观念 自 觉地
将 自己作为 网络舆论监督 的对象, 并对其保持 足够 的尊重和宽容 , 积极 回应 ,有则改之 、 “ 无则加勉”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 。同 , 时 , 积极实 行政务公开 , 要 这是 政府支持 网络 舆论 监督 的一项切实 可行 的办法 , 务公开可 以为 网络 舆论 监督提供 丰富 的监督 材料 , 政
政法行政
浅谈 网络舆论监督 的优点及完善对 策
梁 涛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圈分类号 : 6 8 D 6 文献标识码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海 203 ) 027
文章编 号: 6 2 7 9 ( 0 9 3 - 3 — 1 1 7 — 8 4 2 0 )4 2 1 0


近年来 网络舆论 监督成果喜 人 , 自身独立性 、 其 开放
律 的制约 , 也就无法保证网络舆论监督不产生偏差。我 国现行的一
些互联网法律法规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如《 、 互联网站从事
性、 匿名性、 便利性 等优 点是其成功 的基 础。但是 为 了更好地发 挥
网络舆论 监督效果 , 需从 法律 建设、 还 建立 网络舆论 监督 回应机制、 多种监督 方式的结合使用 等方面进行进 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监督 完善 对策
内心想法。( ) 4 网络舆 论监督具有便利性 。只需要一 台可 以上 网的 电脑 , 可以在 阿上发 表 自己的观点 , 就 进行监督 。通过 网络传播 , 这 些观点又会快 速地散 布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 观点的传播者可 以通过 网络 随时发现他人对 自己观 点的反馈和进行再评论 , 促成 网络舆论 快速形成 。( ) 5 网络舆论 监督是 自下而上的监督。其把监督权真正 放 回到公众 手 中, 摆脱 了中间环节 , 由公 众直接行使 。而公众对 于 贪污 、 行贿 、 特权等现象非 常反感 , 依靠公众 的力量 、 自下而上 的监 督权力 , 不仅有利于权力 正确运行 , 而且 通过公众对 权力 的监督 必 将有助 于遏制各种腐败现象 。 网络舆论监督 的优点是 明显 的, 其监督效 果也是显著 的。 然而 , 笔者认 为 , 为了更好地发挥监 督效果 , 网络舆论监督仍 需要进一 步 完善:1完善 网络舆论监督 的法制建设 。 () 网络舆论监督红 红火火 的 背后 , 是其法律基础缺失 的尴尬 。网络舆论监 督的独立性 、 匿名性、 开放性 , 使得其 容易被人操控 , 容易产生不好 的后果 。没有相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问题及完善摘要:当今社会网络媒体日益兴旺兴盛,网络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积极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民在这里平等的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舆论压力,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规范政府行为,限制公共权力,完善监督体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找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多方面、深层次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

Abstact: Today’s social networking media thriving prosperity,online medi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y the general public attention.Caused a growing concern for the positive impact of online media in public opinion,citizens in an equal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o express their views,these views in a collection of networks,and thus can not ignore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the high-level government concern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ents,has played aunique role to regulate government behavior,and limit public power,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work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s the modern society,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inevitable,we shoul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is double-edged sword of the network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to regulate and correct guidance,the establishment of many deep-seated sound public opinion system.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优势问题完善Key words: network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superiority problemperfect互联网在1998年的第四届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被正式命名为“第四媒体”。

从那时起,互联网以自己特有的高新技术起点,迅速发展成为传播快捷、报道及时、信息海量、互动性强的优势传播媒体。

现在,互联网依靠自身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成为当代传播传媒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网络媒体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政治生活方式,同时也逐渐担任起舆论监督的职能,网络媒体的监督使政府行政行为越来越透明化,越来越规范化,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监督和制约。

网络舆论监督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姜岭君则认为:“所谓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的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

”1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大家都非常重视网络舆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通过对多数学者观点的研究和总结我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意见监督,即通过网民的集体意见对权力机关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为产生影响。

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8年的”猥亵门事件”,再到2010年的“李刚门”,渐渐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体现了网络舆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很多问题,监督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打造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怎样监督政府行为、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为了能够建立健全舆论监督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更多地利用网络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着力提升监督水平。

本文试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来分析概括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1曹淑芹,曾珍:《网络舆论监督:公共权力制约的新途径》,《前沿》,2011年第3期,第135页。

并对如何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1、网络舆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成为监督的主体,话语权得以回归。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普及率达到36.2%,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正因为互联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可以说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意。

“猥亵门”事件,被认为是2008年底网络影响生活的典型事件。

2008年10月底,网易论坛一则帖子《我搜索到猥亵11岁女童的“北京高官”是谁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帖子很长,简单介绍了事件起因,并附上酒店的一段视频。

然后表示:网民的力量是伟大的,经过大家一番人肉搜索,终于将这个“北京高官”找出来了:林嘉祥,深圳海事局书记。

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快而广,引起网友的愤怒,这件事情最终也从网络回转到现实,有了一个处理结果。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民,是以某种公共事务为公众话题、参与言论过程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我国网民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网络的出现在技术上完成了监督主体向公众的回归,使公民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看法,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因此,代表民意的舆论监督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符合传统价值的导向监督。

2、网络舆论监督便捷、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

2010年河北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内易百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大学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一脸轻松,继续开车接其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李启铭下车后非但没有丝毫的歉意,更是口出狂言:“看把我车刮的!知道我爹是谁不?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后经证实肇事者爸爸李刚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

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之为“李刚门”,“我爸是李刚”成为了2010年大家必不可少的口头禅。

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舆论监督的速度,一旦某个地方发生一件事情,各个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情所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各地的网民意见聚集到一起,通过共同交流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的凝聚起多数民众,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聚集起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很大的效用。

正是网民对李刚门的关注,才推动了整个事件的解决。

3、网络舆论监督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是反腐败的利器。

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其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关注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在揭露滥用权力行为、关注权力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信息来源广泛,传递便捷,网上舆论一旦形成,将形成网上网下的共同互动,包括专门监督机构和被监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对话,那些原来人们敢怒不敢言的腐败罪行可以首先在网络上被揭批,未被发现的谎言可能在网络上被捅破。

这些特点使普通网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有利于促进公共权力公开、公正地行使。

22008年10月28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在对房价问题放出查处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的开发商的高论后,引起网民不满。

在网民搜索出周久耕在一次会议讲话时抽的是一千五百元一条的天价烟以及戴名表、开名车,与职务收入不符,而被有关部门关注。

结果,查出周久耕有严重经济问题,江宁区纪委决定对周久耕立案调查。

随后周久耕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可见,这类事件一旦曝光,舆论的压力就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动力。

由于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匿名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广大网民利用互联网这种电子媒体进行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文论等现象,从而对官员及政府进行监督,成为反腐败不可或缺的利器。

4、监督方式灵活多样。

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可以在互联网中直抒胸臆,自由交流,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化的报道方式使得上网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享受着网络空间的便利。

信息来源的匿名性造就了网络舆论的丰富多彩,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机和活力。

网站类型的多样性,如人民网的“人民热线”和“强国论坛”新浪、搜狐、网易等也都通过专题论坛提供空间,供网民广泛传播信息、发表意见。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现在的科技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文字、图片、多栏目出击,多样化的形式带来了传播内容的多样性,赋予网络信息更为绚丽的着装。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2曹淑芹,曾珍:《网络舆论监督:公共权力制约的新途径》,《前沿》,2011年第3期,第137页。

立体、形象、直观,进而增强舆论监督的力度。

由上可见,对于舆论的形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匹敌的优势,称得上“符合舆论民主理念的传播形式3”。

同时,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4。

但是我们深知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监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找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更好的促其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