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在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们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社会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到学校教育中,而当务之急应该是使学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品德教育”的重任,建立起德育工作体系,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道德、人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具有明确的、具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认识有偏差

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领导班子成员虽然都非常重视德育,也加强了对德育的领导,但由于德育评价的模糊性,认为“德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认识不足,研究不够,致使学校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养成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之上,缺乏对德育工作的一些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只注重表面,忽视内在规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工作者往往追求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缺乏实质效果。

谈当今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86559.html, 谈当今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何广坚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一、家庭德育教育现状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家庭享受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同时家长也意识到知识在立世中的重要,因此有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为了自己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购书籍、买钢琴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可现状是,不少家长反映与孩子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不听教,撒谎、懒惰、不孝等不良品德,为此,家长迷茫、苦恼。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造成的。普遍家长都将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在首位,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认为只要先把孩子智力尽早的开发,就能让孩子成才,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其实孩子的智力开发与品德培养,应以德育为先,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却不会危害社会。而一个品德低劣的人,则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走邪道,危害社会、他人。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不是人。另外,很难想象一个对社会无任何责任感的人,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发挥他的最大潜能,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 近年来,在社会上有一种共识,认为当今学生的思想品德有走下坡路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其原因除了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外,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德育方法不同,导致对孩子德育的效果也不同。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家庭的德育教育出现明显的偏差与失误,从而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效能,影响孩子德育素质提高。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都有着“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家长对孩子太过于溺爱,甚至唯诺是从,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一但孩子要求得不到,便耍脾气、生闷气。由于家长娇惯,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环境中,遇到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只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形成自私品性。父母的疼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劳动,养成子女不愿劳动、害怕吃苦的不良品德。 (二)家长欠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5人,约占总数的2%,30-49岁有30人,约占总数的93%;30岁以下的有5人,占总数的5% 。 2、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438人,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区级优质课30人,县优秀班主任5人,县优秀教师6人。 4、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28人,占总数的47%,初级职称16人,占总数的53% 。 5、教师工作状况:我校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小学,校园文化必须形成,学校精神风貌必须升华,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有待提高。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

校本研修效益低。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 4、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断降低,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三、发展目标 1、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进一步阐释,明确学校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2、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补养,提高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在五年培养5名市级教坛新秀,10名县级名师。 3、重建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借助市区的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5、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1)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课相比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无兴趣,很多家长、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坏毛病这么多,打架、吸烟、乱交朋友、好吃懒惰、大手大脚。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分析如下: 一、存有问题 1、教师客观方面: (1)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因为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内容和教学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理解活动的规律。教师采用的教法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发展水平不甚相符,存有着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失去兴趣。 (3)传授知识单一,缺少情感心理因素。虽然新教材已编排的十分完善,但受小学生年龄、知识、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对课文内在感情的感受力较弱,调动学生真情实感就显得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这个特点发挥每个学生自身存有的情感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心理学规律实行教育,使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思想性和趣味性,违背了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的协调关系,使思想品德课成为空头政治说教,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了学习动机。 因为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因为追求分数第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平衡,主要存有以下风种心态: (1)主动学习心态 这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都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敏捷、有浓厚的理解兴趣,求知欲望,能排除各种干扰,想象丰富,积极动脑,参与意识强烈,并富有情感。理解掌握某种观点,参与课堂活动,带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问题水平强,善于抓住新课的观点,准确地实行思考。例如,小学第十一册第九课《勤俭节约》一课,当我教学到在中国史上古代的隋炀帝就是一个奢侈腐朽,祸国殃民的典型时,我就让学生回忆搜集一些素材,立即我班就有同学举手发言,积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所看过的电视中商朝纣王的奢侈事例,把电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说了出来,其他同学也受到影响,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被动学习心态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有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度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实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使用机械重复的办法实行学习,理解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分低,分析问题水平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 (3)消极矛盾学习心态 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少求知欲和进取心,学习没有意志力,思维缺乏流畅性和灵活性。他们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支配,理解模糊、感情淡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少积极参加讨论。思想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的观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及对策分析(一)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及对策分析(一)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增加和在校生数量的不断扩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更加突显出来。在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教育对象,构建五个体系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工作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Abstract:Withtheincrease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stitutionsandstudentsnumberenrolled,th eimportanceandimminenceofstrengtheningtheresearchonstudentsthinkingandpoliticaleducationi sgettingprominent.Basedonthethroughoutinvestigationonstudents’thinking,menta lityandworking situations,thecountermeasuresofrecognizingeducatingtargets,buildingup5systemsareissued.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hinking&mentality,workingsituation,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research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新建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和在校生数量的不断扩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显出来。为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心理及管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是本文的主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和管理工作的调查分析 全面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对策研究的前提。为此,我们分别从政治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生活价值取向、婚恋价值取向、专业价值取向和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对近千名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思想状况问卷;对万余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进行了走访和了解。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可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1、政治价值取向明确,对党和国家的政策高度认同,但对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信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肯定党和政府取得的工作成绩;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社会热点,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爱国主义热情强烈,关注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整体心态较平和,能够较为客观、理智地观察分析问题。 调查同时显示,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有较大差距。他们大都来自普通学校,受长期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例如:他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分别是社会治安、大学生就业、腐败、人口素质和贫富差距,觉得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和命运的本质问题。对社会风气、国内外政治等涉及国家、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则“不太关注”或“不能意识到”,认为这些问题的衡量尺度不确定、没有决定意义。 2、申请入党心情迫切,但动机多元,对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不满意程度较高。 在入党问题上,高职学生表现了充分的热情。近2/3的学生递交了申请书,有76.7%的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表现出了乐观态度。调查还显示,部分学生不能理性地看待身边党员,对于“党员也是人,也会犯错误”等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一些学生出于对身边党员的不满,导致对党员队伍的认识以偏概全。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案例_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_刘峥

关注“课桌文化”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刘峥 【案例简介】: 针对班级里出现有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工具进行破坏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弃绝传统的一教到底的教育模式,采用“交流-考察-分析-探寻-动手”这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教育,有效的解决了“课桌文化”这一扎根在班级里的顽疾。 【案例背景】: 我们教室去年换了新课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桌上出现了同学写画的痕迹,不少同学向我反映有的写得很不文明,据了解,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很是头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主要做法】 一、交流、引导,发现问题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上学期投资几万元装备了所有教室,新添了一些硬件设施,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眼睛总是看课桌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告诉我:我们的教室设施是很齐全,但是我们发现课桌上总有一些刻画的痕迹,我们上课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去看这些内容。结果导致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降低了上课45分钟效率,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二、实地考察“课桌文化” 这些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课桌文化”课桌文化这东西是早有渊源的。你们除了在我们的教室里看到过还在其他教室里看到过。 内容比较“丰富”,有简单的画儿,还有鸟兽鱼虫甚至奥特曼等动漫形象,还有看上去蛮通顺诗歌,有的绘画,颇有专业水平,当然也有的是乱涂乱画的一些很不文明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得出所谓的“课桌文化”的内容开始有文学,不成文词或是词组,再有些短句;甚至连诗、散文,连ABC也搬上了桌面。在众多的内容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堪入目的。至此时,课桌上的东西便俨然形成了一种文化——于是有大家美其名曰为“课桌文化”。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修订版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 及对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领域也正经历这一场深刻的革命------当我们打开窗户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偶尔也有一些苍蝇飞进来,诸如:网络恶搞、仇恨凶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步步侵蚀着我们的思想领域。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中小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呢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能否跟得上呢该如何应对呢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考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性解放等超级自由化思想充斥着我们整个社会,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譬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和“孝悌为先、尊老爱幼、大气包容、相敬如宾”的中华美德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离我们已渐行渐远……。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而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学校的德育现状如何呢传统的美德和儒家思想能否抵制住西方歪风呢 一、中小学生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重视不够,学生观念淡薄 经调查:现在的农村学校,由于领导教育观念作祟,仍大力奉行“应试教育”-----比比比----排排排------罚罚罚,再加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学,90%的学校只上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排在课程表上的德育课、体育等副科只是供上级检查而已,直接造成中小学生只知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爱己,不知爱国。缺乏民族自尊心,仁爱之心者比比皆是。经统计:中小学生100人中 2.思想严重落后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那个火红年代的豪情壮语对现代的青少年起不了大的激励作用了,一切的“长大要当科学家、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西方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以致言行上有些“出格”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缺乏精神支柱,思想空虚,品德下

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先从七个方面来说说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 一、年龄状况 我校在职教职工的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30岁以下只有4人,3039岁18人,4049岁26人,50岁以上9人,这种情况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由于生源的减少,教师队伍的饱和,从XX年起,我校再也没有分配一个新老师。二是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呈现出生物年龄未老,而心理年龄早衰的景象,教职工年龄差距较大,教职工老龄化的趋势已呈现出来。 二、健康状况 我校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据不完全统计,有明显疾病的教职工就有9人,占全体教职工的15.8%。其中患颈腰椎病的6人,患心血管病的2人,其它各种疾病患者1人。患病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原民办教师群体。工作的压力,农活的繁重,子女的困扰,使他(她)们劳心劳力,疲惫不堪,以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生活负担沉重,舍不得自掏腰包定期查体。在这种状况下,教职工不能提前发现病情,防患于未然。结果积小病为大患,以至于疾病缠身。 如何减少教职工的患病机率,应该引起各级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1、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快乐工作理念。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健康查体,做到早发现,早治愈。3、组织教职工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学历状况 在我校57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人,全部是XX年以后通过函授取得文凭的年轻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7%;专科学历的36人,占63.2%;中专学历的15人,占26.3%;初中学历的2人,占3.5%。教职工学历偏低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他们难以应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 四、职称状况 目前全校在职教职工中,取得中级职称的46人,其中聘任23人;取得初级职称的9人,其中聘任9人;另外还有2名工人编制。教师职称偏高,得益于好的政策。在评聘职称赋分项目中,教龄和任上一级职务年限赋分权重较大,有较明显的向老教师倾斜的意向。这一政策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和好评。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鉴此,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职称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不同职称教师的任职责任,使教师职称与教师素养、业务能力等名符其实。 五、工资状况 苏仙区是实行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的行政县之一,在郴州市范围内,苏仙区教师工资是位居前列的。以10月份教职工工资发放表为依据,在57名在职教职工中,个人最低月工资为1398.7元,最高月工资为2117.7.10元,平均月工资1675.33元,与同月份镇委、镇政府的公务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月工资相比,相差不大;与XX年全镇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相比,超出更多。据抽样统计,从1988年至2011年20年间,教师工资增长了30倍左右。由此可见,教职工的工资状况非常乐观,教职工的经济状况已明显改观,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在

对于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对于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知行脱节,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中应变能力极差,整个德育呈现低效乏力的状况。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而且要实现道德教育回归到生活世界中。 道德教育向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道德教育无论是在个体发展中,还是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老问题不断出现,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看似丰富和繁荣,然而大量的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道德教育呈现低效乏力的状况。 一、现状 (一)道德教育实效低下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企图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模型”、“社会的工具”。同时,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模式,即先设定一定的道德教育目标作为整个道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德育的成效。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学生对学校实施的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越发反感、厌恶和排斥,即使那些已经加大力度去投入到道德教育的学校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知行脱节,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中应变能力极差,甚至无能为力,很多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

套”。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进取精神,害怕问题和回避矛盾,缺乏责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 (二)与生活世界的离异 我们的德育过于强调对学生发展的理想预设,完全忽视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具体需要,一味进行原则性的、非功利的理想教育,对学生提出一些大而空的人生教条,根本不重视这些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很难适应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冲击力的社会,最终使得这些规范只能变成僵化的教条。 今天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离异,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开来,成为空中楼阁。主要表现为:第一,德育目标定位过高,且缺乏层次性,脱离了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教育目标过高而不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第二,道德价值观政治化倾向严重,混淆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只注重强调满足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了德育满足学生主体的完善价值。第三、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只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了道德能力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泯灭了生活世界的主体能动性。第四、教育对象过于客体化。传 统的道德教育把教师视为为唯一的主体,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把学生 仅仅视为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客体,极大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上 这些误区都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情感和生活需要,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 进行的是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形式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20 世纪的学校教育的时候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 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反思

饶阳县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分析与反思 2015-2016学年一、年龄、学历、职称情况。 我校共有教师116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7人,40岁以下教师29人,50岁以下教师70人,50岁以上教师10人。从学历上看,我校教师本科61人,是一支文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从职称上划分,中教高级2人,小教高级47人,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队伍存在的优势。 1、我校教师队伍是一支高素质、业务过硬的团队。 从学历上看,我校教师学历均达到标准,是一支文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另外,我校93%教师从教10年以上,有一定的业务经验和业务积累,所以我校教师又是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2、骨干教师以点带面,促进课改顺利实施。 市、县级骨干教师业务过硬,课改理念理解较深入。无论在作业、上课、备课中都能给其他教师带个好头。学校以这些教师为先头兵通过各种活动,如备课与作业评比、公开课与研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融入课改中。 3、校领导一线出身,狠抓业务不放松。 学校领导对教育教学有较多的经验及认识,能正确地带领教师们投入课改教学中。并且学校把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作为教学管理工作重点之一,每次听课后,都能与教师探讨交流,及时把握每位教师的情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教学方法不灵活,把学生教的过死,对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学生难于解答。 2、部分教师的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合不好,起不到指导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 四、反思及措施 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督促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抓好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通过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落实教学常规,向过程要质量。 今后的工作继续强化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找准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引导教师把教研培训的内容置入教学情境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的处理和导学案设计,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例分析,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尽快步入课改轨道。 3、加大推门听课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教学质量却高低不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效率的问题、课堂效率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要在“四清”上做文章,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使学生堂堂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通过以课堂教学反思与调整为重点,注重个案分析的备课管理,提高教师教案设计质量;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12-02-27 作者简介:张娜(1984-),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研究。 2012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2012 (总80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0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张 娜 1 杨宇杰 2 (1、2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 要: 本文阐述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050—02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的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将学生的生源扩向农村区域招生的趋势也越加强烈。由于城乡家庭基础教育投入的差距,造成城乡学生综合素质的差距也很大,这就客观上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家庭教育上和家庭经济条件上参差不齐,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二)由于学生高考的失利和部分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 的认识不清, 一些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下把学生送到高职院校,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只求孩子学点技术,将来能找个工作,这种思想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进取心。还有部分家长由于日常对孩子缺少关心、家庭教育薄弱、家庭观念局限使学生素质相对于正常产生差距。 (三)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他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因此,进入校门后,部分学生还像以前那样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的学生认为进了高职院就等于学习生涯从此结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仅仅只为混张文凭。更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金钱和精力都用在谈恋爱、上网和吃喝玩乐上,根本不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模糊,人生规划不明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相对于物质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滞后,造成青年学生生理成熟期前移,而心理成熟期明显滞后,再加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由此引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频发等现象。同时由于早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本科院校年年扩招的影响,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只能靠降低分数录取和招收五年制大专学生来保证生源。因此,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降低,自主能动性较差,加上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理论的差距,更加剧了高职学生的失落感与自卑感,使得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模糊,自身定位不明确。部分学生出现重实惠轻理想、重技能轻做人、重职业能力轻职业道德、重索取轻奉献,表现出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的倾向。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心理干预能力普遍不强当今的高职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并且大学时代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90后大学生具有精力充沛,发散性思维较强,自我意识强,感情丰富,有强烈的 求知欲,敢于竞争,积极进取等优点,但是由于90后高职大 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人生经验的限制和大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学生形成过于依赖和占有的欲望以及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使其在现代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外界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学生经常会在各个方面产生一些心理矛盾、情绪上的波动和情感上的危机。大多数学生在成长中受到家长过多的保护,学生的抗挫折和抗压力的能力较低。学 生在受到心理冲击和挫折之后, 由于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差,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这种消极情绪的积压,无法全面的释放,反而大量地消耗他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沉溺于悲哀、后悔、自责、内疚或愤怒之中,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正常人际关系的运转。 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就业视角需进一步拓展 就业是学生完成学业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毕业生就业 的关键是能否真正认清就业形势, 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就业职业规划,适当地降低就业期望值。但是由于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偏差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误解读,使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严重偏差。第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不切实际的就业 择业心态, 一毕业就追求大城市、大机关,把机关和大中型企业作为找工作的唯一目标,没有下基层、到生产一线的任何职业规划和思想准备。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追求高工资和高福利,没有对当时自身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第三,高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强,在应对招聘时准备不够充 分。第四,受传统“从一而终”的陈旧就业择业观念影响,把 初次就业看得过重,认为选好一个单位就是定好一生。第五,高职学生在平时缺乏对择业技巧的专门训练,对面试时的形象礼仪和言谈举止准备不足,以致错失就业良机。 五、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危机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信奉和遵行。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和精神生活。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扩大,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 · 05·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全程全员育人班集体三位一体· 摘要德育教育没有社会和家庭有效参与,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有效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它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必要条件,良好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催化剂.社会蕴含着学校和家庭所没有德育教育优势和资源,是学生德育和人生实践更加广阔舞台.学生德育教育没有家庭社会参与是不完美,也不能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德育是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共同承担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是学校首位工作.一位教育家说“智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犯罪帮凶·体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暴力前卫·美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腐败催化剂.”一针见血道明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因果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方针文件,各级各类学校在文件精神指导下长期以来也进行了积极不断探索和实践.但就目前学生道德状况而言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没有形成全程全员育人机制和氛围,对德育工作重视更多是停留在口头上和计划中,缺乏实质性动作,出现了问题一阵风式“运动执法”是最常见形式,之后风平浪静,被动等着下一个问题出现,再采取雷同方法,不能形成全程长效机制·不舍得在德育工作上进行投入,德育基础设施薄弱·更多老师把对学生德育教育看成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品德教师事,见事躲着走,只教书不育人.导致了很多学生违纪是只对领导、班主任有所顾忌,而对其他老师则熟视无睹. 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耐心,开始信心满满,但对反复犯错误学生很快就失去了信心,对学生由信任变为失望,最后变成放弃,

当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当下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德育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德育也是孩子学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但随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发展又有着及其重要作用,现在的德育教育常常是靠空洞生硬的说教,收效不大,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看得见、摸不着,德育课老师很难上、不愿上、学生不愿学、学不进”,这是当下很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尴尬现状。 重视德育课程教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效果不大。关键是缺乏丰富的。可借鉴的教学资源及配备足够的德育老师。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资源”,把德育课上的干瘪无味,或者直接上成“思想政治课”而做好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何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是坚持教师正面德育教育。我们要根据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正面教育,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决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因此,应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教育学生,加大力度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

导少年儿童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怎样做才有利他人、有利集体,为他们长大后树立有利于人类文明与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好准备。 二加强家庭感恩德育教育。。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家庭学校要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通过家访、家庭联系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三是提升社会熏陶德育教育。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不仅仅需要课堂教学,而且需要全社会更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德育教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必避免课程远离实际,“水土不服”等情况。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利用班会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和开展;将德育与开展青春期健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_王越群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 王越群 (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部分历史教师调查,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64(2003)02-0045-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西安市6个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校的103名中学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问卷、谈话、咨询、侧面了解等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与文化程度 30岁以下:30人,占29.1%;30-40岁:占40.9;41-50岁:30人,占29.1%;50岁以上:1人,占0.9%。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40岁以上的教师占30%,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在以老带新、培养和影响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量上占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继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合理,而且富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及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大学本科学历的80人,占77.7%;大专文化的有14人,占13.6%;中专毕业的有4人,占5.7%。 从调查统计看,96%的教师具有现阶段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学历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将要达到要求,否则就在被淘汰的可能。可以看出,西安地区中学历史教师学历水平远远高于本省其它地区。 2.职称与职务 中学特级教师4人,占4%;中教高级的有45人,占43.5%;中教一级的有50人,占48.5%;中教二级以下的有4人,占4%。 从职称情况看,高中各级职称的分布与年龄结构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具有梯级结构,中级职称约占50%,是教学的中坚力量,高级职称占40%,是教学中骨干力量。 从调查情况,有35人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占历史教师总人数的34%。说明历史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校方能够合理的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师生比例和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4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8个班;高中的比例平均为1∶3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6个班。当然在个别的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生源有保障,但教师短缺,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不少教师要跨年级带课,最多的高中要带10个班,初中要带12个班。但也有不少学校历史教师的工作量不饱满,班少教师多,有的教师就只带1-2个班的课。这说明在目前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有些学校由于本身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 45 2003年6月第18卷 第2期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ducational Colleg e Jun.2003 V ol.18 No.2 【收稿日期】2003-03-05 【作者简介】王越群(1959.9- ),男,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副教授。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1K J006)

当前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我校学生德育现状调查报告 费县大田庄中学 一.调查背景和过程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情况,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迎接市、县教育局的调研检查做好准备,决定对全校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研。 二.调查结果 (一)主旋律始终高扬 爱国情感,荡漾心中:在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当问到假如有外敌入侵时,99%的同学都愿意去参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参加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时,95%的学生认为心中会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100%的同学因为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倍感骄傲。 (二)道德下滑的现状令人堪忧 1、读书目的功利化日益严重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

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追求功利的人生态度。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生存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对于90后的学生们,读书的目的及意义已不如有一个好爸妈或亲戚。 2、社会公德意识逐渐淡薄 在一切惟成绩、金钱至上的背景下,学生的公德意识日趋淡薄。面对街上遍地的垃圾,愿意主动做好事捡垃圾的同学不到10%;公交车上,愿意主动让座的只有31%;从未乱扔果皮纸屑的学生为0;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不到5%。 3、鄙视劳动,懒惰成性 节假日在家里帮大人做农活的只有2%;回家主动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只有20%;在家里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吃过的碗筷自己洗的只有12%;假期能主动学习的也只有35%; 4、尊敬师长意识差 “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但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了师生关系淡漠乃至情绪对立现象。在校外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小学生可能还好些,中学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论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论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在这样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做好的专业建设和道德建设,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命运。虽然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等许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德育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以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和现状为前提。 2.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 高职教育和高等本科教育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在二者当中的定位和实施也应有所不同,并具有不同的特色。

就德育工作而言,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根本目标和要求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及评价等方面是有差异的,而高职教育在知识结构、素质类型和能力要求上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尤为明显。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点。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突出特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的,具有定向性,因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未来的岗位要求,更加强调和突出职业性。高职院校理论和实践教育并行,理论学习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强调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实际操作所需知识,而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用于实际动手操作层面的学时占比约为一半,因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德育工作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党团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教育阵地和组织形式外,还可以结合自身办学形式灵活、办学主体多为地方的特点,深入挖掘和利用实习单位、实训基地等阵地平台,在生产实习、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感性直观的教育。 2.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对于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