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题比赛课件——立足思维的角度谈2019年全国卷Ⅱ37题

高中地理说题比赛课件——立足思维的角度谈2019年全国卷Ⅱ37题

高中地理说题比赛课件——立足思维的角度谈2019年全国卷Ⅱ37题

2020年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整理 第 一版块 基础概 览: 自然地理部 分 【描 述 类】 ☆ 描述气温 1、最高温与最低温 2、平均温度 3、日较差与年较差 ☆描述降水特征 1、最多月份、最少月份 2、降水总量 3、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势高低及起伏 2、地形类型及分布 3、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沼泽、海岸线曲折)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流速大小(取决于地形、落差)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气候、纬度)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及航运 水能: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 航运: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落差小→航运条件好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流向:内外流河,自××方向流向××方向(决定因素:地形) 2、流域面积大小(决定因素:地形:平原>山地、国土面积、气候) 3、流程长短(决定因素:同上) 4、河网密度 5、水系形状:树枝状、放射状、向心状(决定因素:地形) 6、支流多少 7、河床状况:河道、落差、宽窄、曲直、深浅、地上河) 8、有无湖泊分布 ☆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拔高低、海陆分布、相对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气温、降水、特殊性(海洋性强、大陆性强) 4、水文、水系: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 5、生物: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 6、土壤:深厚、肥力 7、自然带 ☆描述等温线分布特点 1、数值变化趋势 2、走向:与纬线平行、海岸线平行,与洋流流向、等高线一致 3、形状:平直、曲折、闭合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6.176.17.202019:3119:31:57Jun-2019:31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9:316.17.202019:316.17.202019:3119:31:576.17.202019:316.1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17.20206.17.202019:3119:3119:31:5719:31:57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Wednesday, June 17, 2020June 20Wednesday, June 17, 20206/1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7时31分7时31分17-Jun-206.17.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6.1720.6.1720.6.17。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9:3119:31:576.17.2020Wednesday, June 17, 2020 亲爱的用户: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 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 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 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 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 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 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 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 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

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网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

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气候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月,且秋温大于7或1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候的大陆性越强、. 春温)。 五、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六、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七、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1)流域广,支流多;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2). (3)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 八、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

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高中地理重要的十四个图及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快期中了,这14组图您还不知道吗? 地理中得图示认识很有必要,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图示,马上就要期中了,您这14组图还不知道吗?如果让您在图中分析已知内容,您会吗?下面这几张图就是有对比性得,还有对应得考点,快来学一学!

7天气系统

11、地质构造

14、农业地域类型 二、综合题答题方法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与“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与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与理由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就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与理由“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与观点; 阐述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得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得(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得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与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得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得地势特点: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 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 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野外地貌认识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统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地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且让人感觉地理科不具实用性。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多次开展实地教学,在此把其中一次以野外地貌认识的综合实践课整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探究野外地貌综合实践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地理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地理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零距离向自然环境学习,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国情,关注环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年高一是我省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届学生,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开展过四次野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进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实验记录,还有观察日出并据日出时间及当地经纬度计算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室外的地理课的教学。在此我把第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地貌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基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对不同地理的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利用身边的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拓展应用使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牢靠扎实,而且印象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学科观测、地理实验。 (2)结合实例分析探究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对地貌形态进行描述。 (2)让学生对地形的成因做简单分析。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思路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思路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一、自然地理部分(8)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 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 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 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 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 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 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 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 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 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 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特别好哦)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得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 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得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 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 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得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得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得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时,距海近降水多,远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得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得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得多少,径流量得大小,蒸发量得大 小)有关 ☆描述河流得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得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得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得温度变化、0℃等温线得海拔得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得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得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得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得海拔高度 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4月5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1 (二)基本理念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 (一)学科核心素养2 (二)课程目标4 三、课程结构4 (一)设计依据4 (二)结构5 (三)学分与选课6 四、课程内容7 (一)必修课程7 (二)选修Ⅰ课程10 (三)选修Ⅱ课程15 五、学业质量标准 (28)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 (二)水平说明 (34) 六、实施建议3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

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处,原河流峡谷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因:②有盆地地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形,蓄水量大。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 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

设周期短, 投资少,施工容易。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四周高。表明地势中间低,河流向中部汇集,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 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 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 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 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 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气候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要: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 全方位地提升地理学科的知识能力和地理模型构建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实践 引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对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转变授课模式、开展具体户外活动等方式,实现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 地理素质培养教育工作。 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习惯中随处可见,尤其是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目标也是将所掌握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备课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理、运用地理达到增强学生对地理深层次认识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介绍的高级住宅区分布特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呈现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情况。学生对这些高级住宅区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从而自主总结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教师通过尽可能地创设具体的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 从生活中认识地理、了解地理并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级住宅区的特点与自己居住的城镇地图相结合,找出城镇适合建立高级住宅的地域,并指出选址合理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知识。通过地图的联系,学生可以构建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 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联合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学习理论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地 理知识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二、转变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模式 为加强学生地理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课堂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地理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空间构建能力相结合,加 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促进自身知识的完善,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先进的教学仪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地球公转》一章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构建四个地球的昼夜变化图像,并在这些图像中呈现出一年四季地球受到的光照影响,通过投影设备可 以将四个季节的地球昼夜分布图依次展开,利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锻炼提供基础。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后仔细观察这些图像的特点,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球不同季节的光照分布模型。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型进行对比,在自己的思维中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光照的不同对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 三、开展具体户外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具体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