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艺术表现论文
扬琴现代作品《春》演奏风格与技法分析

扬琴现代作品《春》演奏风格与技法分析扬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称为“东方古筝”,是在古琴和古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法,被广泛应用于演唱、伴奏和独奏等方面。
本文将以扬琴现代作品《春》为例,分析其演奏风格和技法,探讨扬琴在现代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春》是一首表现春天美好的音乐作品,它由扬琴演奏家乐黛亚创作,曲风清新、欢快,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这首曲子采用了Bb大调,使整个曲子具有思乡、欢乐的旋律,歌颂了春天的美好。
在演奏《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节奏感和节拍感:《春》是一首节奏明快、节拍清晰的曲子,需要演奏家掌握好节奏感和节拍感,保持稳定、准确的速度和强弱度。
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拍号的转换和加速减速的变化,保持整个曲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2. 滑奏和颤音技法:滑奏和颤音是扬琴演奏中常用的技法,能够使音乐更加生动、激情。
在演奏《春》时,可以在高潮处增加颤音,表现出春天的欢乐气息,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滑奏技法,拉长音符,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
3. 式样的处理:《春》的曲式为ABA,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段采用了绕指式的旋律处理,强调了春天的欢乐氛围;第二段则采用了多变的音符扫弦、泛音和弦等处理方式,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三段是再现段,与第一段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通过不同的变化形式来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4. 简洁、流畅的演奏方式:扬琴演奏时需要注意掌握好音乐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做到简洁、流畅的演奏方式,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还要注重细节处理,如过渡处的转换、速度的变化等,都需要够准确、稳定。
总之,《春》是一首充满了中国春天气息和情感的作品,它以清新欢快的曲风,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演奏时需要注意掌握好节奏感和节拍感,运用滑奏和颤音等技法,处理好每个式样的表现形式,做到简洁、流畅的演奏方式,才能让乐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给听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体验。
论扬琴演奏的音色处理

论扬琴演奏的音色处理扬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扬琴演奏艺术的高超水平不仅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也与音色的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下扬琴演奏中音色处理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扬琴音色的特点扬琴的独特音色是由琴身、琴弦、指板和弦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的。
其音色与其它乐器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如下的特点。
1.宽广的音域:扬琴的音域非常宽广,能够从低音区一直延伸到高音区,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声音抑扬发挥的能力。
2.柔和的音色:扬琴的音色相对柔和,具有一种温柔的韵味,非常具有表现力。
3.独特的共鸣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扬琴的各个部位都会发出共鸣的声音,产生非常美妙的效果,这也是扬琴独特的音质之一。
二、扬琴演奏中的音色处理技巧在扬琴演奏中,音色的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音色,并在演奏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1.指法要准确扬琴的演奏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准确的指法,特别是在处理音色方面更需要注意。
比如,不同的弹奏部位会对音色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演奏时需要根据曲目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弹奏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2.选择合适的琴弦不同的琴弦之间,其材质和长度都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根据曲目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琴弦,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3.指板处理指板也是影响扬琴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指板处理,可以使扬琴发出不同的效果。
比如,使用滑奏、颤音、三连音等技巧,可以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出不同的音色效果,从而丰富演奏的音乐内容。
4.注重共鸣效果扬琴是乐器中非常注重共鸣效果的一种,演奏时要特别留意琴身、琴鳍和弦囊的共鸣效果。
通过合适的演奏技巧,可以使扬琴发出非常细腻、复杂、美妙的共鸣效果,从而让演奏更加生动、真实。
三、注意事项在处理扬琴音色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调整音效器的参数在现代演奏中,很多人通过音效器来人为改变扬琴的音色,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扬琴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乐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戏曲伴奏中。
在戏曲中,扬琴的运用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和声音特征,能够丰富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本文将探讨扬琴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及其表现特点。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既可以担任主要的旋律演奏,也可以作为支持和弥补其他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戏曲中常用的扬琴曲目有《琴操》、《烟袋斜街十三五》、《梨园闪电》等。
扬琴的独特技巧
扬琴具有特殊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能够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为戏曲注入特殊的情感色彩。
扬琴演奏的技巧主要包括弹指、古奏、横奏、空弦、搓弦、按弦、挑弦等,可以弹奏出高低不同、变速变调的乐音,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
扬琴的表现特点
扬琴的表现特点主要为:清雅柔美、音色高亢、滑音连奏、急躁激昂等。
在表现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节奏方面,扬琴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深度。
扬琴的音色柔美,能够表达出文人雅士的清新脱俗;扬琴的音色高亢,能够表达出武将雄赳赳、气昂昂的气魄;滑音连奏的技巧可以充分表现出各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急躁激昂的演奏方式可以展现出戏曲的高潮部分。
总结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现特点为戏曲注入了特殊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在扬琴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适时地运用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同时,扬琴的音色要与戏曲的情感和节奏相呼应,以实现最好的协调和和谐效果。
扬琴在戏曲中的应用,让戏曲音乐更加动人、生动,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

丝绸之路中的扬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扬琴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也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扬琴的起源、传播、演奏特点和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扬琴的起源和传播扬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典型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扬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最初是由牢笙演变而来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扬琴逐渐成为了古代中国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扬琴也开始在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传播开来。
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扬琴随着中国丝绸和其他商品一起被运往西方,并在中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传播开来。
扬琴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和技法。
扬琴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在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二、扬琴的演奏特点扬琴是一种独特而多变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独特,有着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音色。
扬琴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扬琴的演奏手法,其采用了古琴的扫弦和弹拨手法,演奏时既可以拨弦,也可以用指甲扫弦,这种演奏手法给听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感受。
其次是扬琴的音色,它有着清脆悦耳的音色,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适合表现各种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情感。
最后是扬琴的音域宽广,既能演奏高亢明亮的旋律,也能演奏低沉厚重的音色,非常适合演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三、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扬琴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重要使者,也吸收了中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扬琴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后是扬琴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扬琴被引入国外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中国扬琴

一、作曲家人物简介
黄河,1954年生人,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同一天出生即12月16日,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师从于著名扬琴演奏家项祖华。学习期间,黄河不断摸索扬琴的演奏方法,沉淀自己,为成为一名扬琴演奏家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黄河发现,单单靠扬琴演奏技巧远远不够,演奏与创作是完全分不开的。因此,黄河在扬琴演奏与创作上都开始下功夫。还出国参加国际访问演出,受到高度称赞。得到当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大量赏识和器重。同时也是一位尊贵、严谨治学的教育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为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扬琴专业人才。现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他将扬琴这一民族气息浓重的乐器推上了更大的音乐舞台,为扬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有《黄土情》《川江韵》《天山诗画》等。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ulcimer, the examina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dulcimer work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skills of the dulcimer "Tianshan Poems and Paintings" further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style of the dulcimer,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ulcimer through the history, techniques and works of the Chinese dulcimer.
扬琴艺术特色赏析800字

扬琴艺术特色赏析800字扬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琴的音色柔和、清澈,能够表现出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因此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扬琴的艺术特色。
扬琴的音色非常柔和。
扬琴的琴弦是由丝线制成的,因此琴音柔和、清澈,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扬琴的音色非常适合表现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经典曲目,都能够通过扬琴的音色表现出深情、婉转的情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扬琴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
扬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拨弦、滑音、颤音等。
其中,指法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
拨弦则是扬琴演奏中最为基础的技巧之一,它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力度和速度,控制琴弦的振动,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滑音和颤音则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高级的技巧之一,它们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动作,产生连续的音符和颤动的效果,表现出更加细腻、动人的音乐情感。
扬琴的曲目非常丰富。
扬琴的曲目涵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如古琴曲、民间曲、戏曲曲等。
其中,古琴曲是扬琴曲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民间曲则是扬琴曲目中最为广泛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各地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戏曲曲则是扬琴曲目中最为生动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扬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的音色柔和、演奏技巧独特、曲目丰富,能够表现出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因此,扬琴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

音乐论坛FORUM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赵新芝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摘要: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在中国乐器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素有中国钢琴之称。
本文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切入点,解析了扬琴这门乐器的发展里程以及主要特点。
从扬琴的力点和声色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剖析了扬琴的用力、声色特点。
最后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例,详尽对这两方面做一个综合阐述.关键词:扬琴力点用力音色一、扬琴的简介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自明代初传入中国,即音色明亮、清脆、纯美、圆润,具有中国钢琴之称,扬琴就其历史与其它民族乐器相比,虽然并不悠长,但扬琴的发展变化却令人感叹,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经过扬琴前辈的呕心沥血,使中国扬琴逐渐完善,其音域宽广,质地精良,工艺精美,古朴典雅。
现在还有许多人为了扬琴的发展还在艰苦琢磨,不仅有402型号扬琴和401型号扬琴,还有很多热爱扬琴为扬琴献身的老师前辈们发明制作了大扬琴(其音域比普通扬琴低五度),填补民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的遗憾,使中国扬琴体系在世界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它的世界性还表现在演奏的曲目,改革开放后,扬琴技术的飞速发展,那时代的扬琴乐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时的演奏技术,所以国内的创作和国外的移植都成为当时扬琴创作者的追求,经过创作者的不屑努力,现如今国外移植的曲目已有很多,例如《波兰舞曲》、《帕格尼尼随想曲》、《引子与回旋》、《引子与格兰特拉》、《摩西主题变奏曲》、《卡门主题随想曲》等等,这些国外移植的曲子给与我们耳目一新的扬琴风格,提高了演奏技术。
二、扬琴的力(一)力点谈到用力应该是每种乐器都存在的问题,力的运用直接关系到音色,音色是诠释好每首曲子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解决音色就要解决用力。
许多前辈在告诉我们要轻松演奏,然而怎样才能理解真正的轻松呢?亚诺什·什塔凯尔曾经说过:“我认为演奏乐器,必须随时准备尽可能大的力量”,可见用力的重要性,但这里指的尽可能大的力量绝对不是蛮力,噪力。
论《川江韵》的演奏技巧与艺术处理

论扬琴曲《川江韵》的演奏技巧与艺术处理摘要“川江云”是由中国着名作曲家黄鹤和何泽森创作的扬琴独奏曲,以当地的四川音调作为音乐元素。
船夫的热情,热情和无尽的场景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工作的不同方面,例如创意背景,技巧,风格和艺术处理。
本文有望让玩家更好地理解独奏表演技巧,情感变化以及五个部分的一般含义。
川江云是扬琴在四川人道主题上的个人作品,由黄河教授和何泽森教授创作,并有一个独特的三部曲再现的例子。
“开始和转向”设计结合了七种不同音调和五种不同音调,以及几个部分形成六音国音,基于五音国音。
关于游戏技巧,你可以使用简单的竹子,竹子竹子,手指,竹子,谐波,幻灯片等技巧来提升你的工作内容。
从艺术处理的角度分析和结合呼吸情绪和表现两个方面,民族地区的特征更为重要。
因此,在表演中,表演技巧,呼吸控制和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段落的内容由相应的音乐元素表示。
川江云是一部使用深刻内容和精巧技术的作品。
玩家需要多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它使工作的执行更加独特。
关键词:扬琴;川江韵;风格特点;演奏技巧;引言近年来,中国钹大师已开始使用自己的钹技术创作新的钹独奏。
钹“川江云”是一部利用当地四川民间音乐特色创作的当代音乐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作曲家何哲森先生和黄河先生融合了四川禹州和上格的音乐特色。
扬琴的工作是以川江造船“N°”为主题的音乐中心。
它描绘了四川广阔而清新的景色,代表了河两岸走私者的习惯和热情。
四川。
钹“川江云”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流行音乐学会的九级音乐水平曲目。
但数据库和艺术处理“川江云”有点。
本文总结了真正的大键琴在各个层面的解剖学和艺术表现的应用,有助于扬琴的练习和艺术表现。
根据文献,有四篇与他直接相关的文章。
南京师范大学陈卓的一篇文章,“阳泉泉江云的游戏技法与艺术表现”,白学军的出版物。
来自平遥工业大学。
风格与“Chuantszyan Yun”,“扬琴的练习方法”Chuantszyan Yun“Solotsymbalom On”的技术和特点由沉媛媛出版的技术学院毕业生来源,也体验了Chuantszyan Yun“周翠”的工作扬琴“The本报题为“创作风格研究与黄河扬琴演奏的诠释”,分析了赵祥林对川江韵进行分析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扬琴的艺术表现
【摘要】扬琴亦称洋琴,是唯一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性的民族性乐器。
它历史悠久,分布广阔,在民族文化土壤中不断积累与吸收,不断发展与创新,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我们要深深扎入这片沃土中,不断创新,不断创作,把扬琴艺术的精髓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扬琴艺术;扬琴流派;艺术创新
在传统的中国乐器中,扬琴是唯独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性的民族性乐器。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与大洋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扬琴起源于波斯,由传教士带到中国。
它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全国。
一、扬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扬琴艺术表现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悠久历史。
从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扬琴艺术,它是具备多元文化的载体,它既是各国传统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活的“机体”。
从浩瀚的历史背景,广袤地理环境和深远社会文化心理着眼,结合扬琴本体的传布演变,形制构造,译名词义,演奏技巧,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纵横立体的比较研究,世界扬琴的传布与分支,大致可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和中国扬琴体系。
而中国扬琴体系是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中应用最广泛,乐手最多,发展最快
的一个重要体系。
扬琴于明代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在民间广泛流传,遍布大江南北。
经过民间演奏家的代代相传,无论从击弦工具,演奏方法和技法等都完全得到了彻底改变。
现今,中国扬琴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更加震撼,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东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江南丝竹扬琴等流派,并有独奏,重奏,齐奏,伴奏,扬琴弹唱和扬琴乐队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不同流派的扬琴演奏艺术表现
扬琴艺术表现形式在最近四十多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与提高,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挖掘,形成了诸多具有突出地方特点的风格流派。
几大流派演奏艺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形式,为音响色彩丰富变化提供了开发的潜能;扬琴传统的不同流派,也通过不同的技法做出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广东扬琴是广东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扬琴的演奏风格和艺术表现也有了不少的创新和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广东扬琴擅长“顿音”、“颤竹”、“座音”等娴熟的技法,把艺术展现的惟妙惟肖。
比如《雨打芭蕉》中顿音的技巧运用,非常富有悠扬顿挫之感,曲调优美明快,无形之中唤起了人们对南国风光的无限向往,那种情趣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比如《旱天雷》,以强烈的节奏跳进、切分音,密集的衬音、座音、花音、连打音、颤竹等技法,使曲子华丽爽朗、活泼明朗,跌宕有致,让人
感觉焕然一新,美在其中。
四川扬琴又名四川琴书及扬琴戏,是四川的地方曲艺之一,流行于成都和重庆等地。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为五人坐唱,演员兼奏乐器,扬琴居中,左为二胡三弦,右为胡琴板鼓等,演唱者分别演生、旦、净、丑等行当。
演唱时自打自拉自弹自唱,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的艺术。
四川人开朗豁达,具有浓烈昂扬、泼辣豪放的气质。
所以,传统的四川扬琴用弦较粗,琴竹短而硬,能发出明亮的音色,同时它不忌讳杂音带来的不和谐音响。
杂音使得音乐气氛强烈,产生戏剧性效果。
其次,“浪竹”也是四川扬琴具有特色的演奏技法,如名曲《闹台》的后半段快板演奏中就运用了“浪竹”的技法,使乐曲增添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四川扬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在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
江南丝竹是流传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由于主要用丝竹和竹制乐器演奏,所以称为“江南丝竹”。
它是吴文化的瑰宝。
吴山、吴水、吴语、吴音以秀丽绝伦简称,因而具有秀丽、精致、典雅、细腻的艺术特点。
如《洋河之六》,把江南水乡的春色及秀美、活泼、洒脱的音乐风格,表现的如诗画一般,乐曲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和神韵。
江南丝竹风格清新优雅,流畅柔婉,旋律精美,让人难以忘怀。
东北扬琴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于广东扬琴的华彩,不同于江南丝竹扬琴的优美细腻,更不同于四川扬琴的激昂粗狂。
东北扬琴受东北皮影戏的影响,音乐特点是建立在明亮的基础上。
东北扬琴擅长
运用“滑抹吟揉、轮颤、点泛”等多种技巧来表现其清秀典雅,热情奔放的演奏艺术特点。
如古曲《苏武牧羊》慢板旋律中就巧妙运用了“吟、揉、滑”等技法,深刻的刻画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使音乐委婉动听,音调如歌如诉,富有浓厚的感染力。
充分体现了东北扬琴的委婉细腻、深沉、韵味浓郁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东北扬琴的艺术表现力也非常丰富,柔美如涓涓流水,刚毅如万马奔腾,非常适合对内心情感的描述和热烈场面的渲染。
各个流派的乐曲依据不同地域的特殊演奏技法和表现力,展现了各自鲜明的地方色彩,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扬琴艺术的未来发展
扬琴这件来自于世界的民族器乐,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深入挖掘,勤奋努力,已经深深的扎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
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扬琴是立足于民族传统不断吸收与借鉴的过程,它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作品创作手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
我们的扬琴作品也是呈现出一个活跃和蓬勃发展的态势,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将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邀请专业作曲家参与到扬琴作品的创作中去。
专业作曲家有着明显的创作优势,他们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更高水准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能很好的体现出作品的内涵、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时代载体。
比如:王直与桂习礼合作的独奏曲“土家摆手舞具”等。
其次,新一代扬琴作曲家们大胆突破了传统的约束,极大丰富了扬琴艺术
的表现力,使人类心灵深处爆发出最深厚的情感火花,为今后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比如:扬琴与弦乐四重奏“灵动”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我们的扬琴艺术表现力同样如此,任何作品少了听众和市场的支持,都难以生存。
为了推动艺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扬琴创作无论在技法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必须迎合时代的情趣,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市场发展需求。
比如:项祖华的“竹林涌翠”,那些身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美貌少女们在舞台上边跳边舞,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精彩的演出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热烈好评。
今后,我们要对扬琴的表现艺术不断深入挖掘,对扬琴作品创作不断完善。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而又珍贵的创作资源,我们必须深深扎入这片沃土中,不断创新,不断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精髓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我们的创新是“百纳海川,兼容并包”的创新,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创新,是东西文化的创新。
唯有这样,扬琴艺术才能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为扬琴艺术的未来发展带来势不可挡的活力和魅力,使扬琴在民族器乐中成为一朵瑰丽的奇葩,耀眼夺目。
结束语:
我们只有用时代的音符去诠释民族音乐,才能得到人民的接受和认可。
让我们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借鉴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
精华,在变化中秋创新,在发展中求进取,在扬琴艺术表现上投入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使扬琴艺术表现更加光彩照人,活灵活现,神采奕奕,将扬琴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峰,为我国的扬琴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苗燕.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与流派[j].现代艺术,2008(4).
[2]姚晓琴.谈扬琴的技法与艺术表现[j].艺术百家,2004(1).
[3]谢晓滨.简论中国扬琴艺术之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