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种鸡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篇一1.禽场及孵化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及自己家中饲养家禽和从事与养禽有关的业务,养禽场工作人员所需的蛋和肉产品,必须经检疫无病并由本场供应。

2.防止人员、来访客、饲养用具和杂物传播疾病。

对于易从外界带来病原体的媒介物(包括工作人员、推销员、买蛋商、运送工人和来访客等),都应严加管理和监督。

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帽鞋等。

所有的一切用具和运输工具都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和禽舍。

兽医人员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必须经高压消毒后,才可进入禽舍内使用。

垫料要经阳光曝晒后或经消毒药熏蒸后使用。

3.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全进全出。

在条件允许时,最好实行专业化生产。

有条件的可分为育雏场、成年蛋禽场、孵化场、种禽场等,更要避免畜、禽混养。

如育雏场仅饲养1~49日龄的小雏,或1~120日龄的禽,而成年禽场则全是120日龄以上的成年禽,这样避免了成年禽的病传染给幼雏。

最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整栋禽舍的全进全出制饲养。

即一批禽出舍后,禽舍经冲洗消毒-火焰烧灼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等彻底的消毒程序后,再空置1~2周,然后引进下一批禽。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

因为许多疫病发生和中止有一个较固定周期,采用“全进全出”就不会给疫病以接力感染的机会。

4.定期对禽舍、孵化室及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带禽消毒。

及时清理垫料和粪便,保持清洁卫生。

5.提供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避免和减轻应激反应。

禽舍要通风良好、风速宜小、光照能控制,禽舍和禽笼结构要合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禽舍空气新鲜。

要避免过分拥挤、频繁捕捉、转群、断喙、免疫接种和突然声响等应激因素的危害。

6.合理处理淘汰的病禽和死禽。

对于淘汰的病禽应及时送往指定的屠宰场急宰,在兽医监督下加工处理。

死禽充分焚烧或深埋,粪便和垫料等运送指定地点做生物热等无害化处理。

7.配合做好杀虫灭鼠,否则消毒工作会事倍功半。

谈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谈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温度的管理
01
02
03
温度对雏鸡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导 致死亡。
温度控制范围
育雏期的温度控制范围通 常为30-35℃,根据雏鸡 的日龄和体重逐渐降低。
温度变化
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温 度应逐渐降低,以适应雏 鸡对温度的需求的变化。
通风的管理
通风的重要性
通风可以保持鸡舍内的空 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的 积累,避免鸡群发生呼吸 道疾病。
育雏期的饲料投喂
1 2
投喂次数
每天投喂3-4次,定时定量,避免雏鸡饥饿或过 饱。
投喂量
根据雏鸡的日龄和体重,逐渐增加投喂量,保持 适宜的饲养密度。
3
投喂方式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直接投喂到料槽中,避免浪 费和污染。
育雏期的饲料转换
逐渐过渡
在育雏期后期,逐渐减少谷物类饲料比 例,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 高的饲料比例。
操作技能培训
针对罗曼蛋种鸡育雏期的饲养操作流程和技能,进行系统的 培训和实践操作,确保饲养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饲养人员的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
明确饲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规范的饲养操作流程和制度,确保 饲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实施工作考核
建立饲养工作考核机制,对饲养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优 秀员工,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03
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Chapter
免疫程序的制定
制定免疫程序
01
根据罗曼蛋种鸡的品种、日龄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
理的免疫程序,以确保鸡群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保护。
免疫时间
02
根据免疫程序,准确掌握疫苗接种的时间,避免漏免或重复免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饲料、空气质量、环境温湿度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蛋鸡饲养的重要工艺和注意事项:
1. 饲养环境准备:
- 确保鸡舍干净,没有积食或感染灰尘;
- 确保饲养场所有足够的采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确保饲养场所没有害虫或杂草。

2. 饲料管理:
- 饲喂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 根据鸡的生长和生产阶段,提供适当的饲料配方;
- 饲喂次数和饲喂量要合理,避免过度或不足饲喂。

3. 疾病预防与管理:
- 定期进行鸡舍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染;
- 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以避免细菌污染;
- 定期进行鸡群健康检查,及时治疗疾病,并隔离病鸡,避免传染。

4. 群体管理:
- 控制鸡群的数量,以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 避免鸡群内的争斗和掠食,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喂和环境设计来减少;
5. 鸡蛋收集和储存:
- 定期收集鸡蛋,并保持蛋壳清洁;
- 使用适当的储存方法,保持鸡蛋的新鲜和品质。

以上是关于蛋鸡的饲养工艺的一些基本要点,但请注意,具体的饲养方式可能因地区、鸡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饲养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高产。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养护和管理,以保证蛋鸡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1. 合理饲料配方: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调整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并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均衡性和可口性。

2. 规律喂养:按照一定的饲喂时间和数量,定时定量地喂饲蛋鸡。

应遵循“小而多”的原则,每日喂饲4-5次,保证蛋鸡从早晨开始有饲料可吃,防止饥饱突变。

要确保饮水的供应充足,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3. 注意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鸡舍内外通风良好,确保鸡舍内温度适宜,并适时进行降温或加温措施。

蛋鸡对光照的需求也较为严格,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一般每日光照12-14小时。

4. 疾病防控:加强蛋鸡的疫病防控工作是饲养管理的重点。

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做好疫病监测和隔离工作,鸡舍内的卫生保持应做到定期清理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5. 积极管理策略:采用较好的管理策略,如选用优质种鸡,定期观察和记录蛋鸡的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要培养饲养员的科学饲养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6. 注意饲养密度:蛋鸡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鸡舍的大小和通风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蛋鸡互相踩踏或憋尿,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7. 定期巡视和检查:定期巡视蛋鸡饲养场,检查鸡舍内外的卫生情况和设备设施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饲养环境的良好。

8. 记录和统计:要注意记录生产数据和重要管理信息,包括饲养数量、蛋产量、饲料投放量、疫苗接种情况等,方便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供参考。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种鸡饲养管理

蛋种鸡饲养管理

(二)方法:
1.畜牧学法:停水、停饲和控制光照等。前3天停水停料,自然 光照;4-7天,停料,每天供水2次,每次30min,自然光照;8-12 天,称重标记鸡,体重减轻25%时,进入恢复期。
2.化学法:1-7d喂含2%锌的日粮,>8d普通日粮,光照降为8h/d, 后恢复。
3.生物学法:注射睾丸酮、甲状腺素或喂孕酮,昂贵极少使用。
强制换羽期的管理
1.严格挑选:淘汰病、残、弱及低产鸡。 2.换羽时间:秋冬之交强制换羽效果好。 3.定期称重:了解失重率,决定实施期的结束时间。 4.观察鸡群:鸡群死亡率前10天<1.5%, 前5周<2.5%, 前8周<3%。 5.不宜强制换羽的情况:公鸡和已开始换羽的母鸡不宜强制换羽。 6.提前做好免疫:延长了种鸡的使用期,抗体效价降低,需重新接 种。 7.光照:初始光照降低为8h/天,30天后,增加1-2h/周至16h。
三、强制换羽技术
定义:人为采取强制性方法,给鸡群造成突然的应激,使新陈代 谢紊乱,停产换羽。 自然条件下,母鸡一个产蛋年后,特别在秋季往往发生换羽停产 现象。自然换羽需要3-4月,鸡群换羽时间参差不齐。 (一)优点 1.加快换羽速度。自然换羽11-16周,强制换羽7周。 2.开产整齐。提高第二个产蛋年的产蛋量和蛋品质,可利用6-9 个月。 3.延长鸡的利用期,降低后备鸡的培育费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1.适时转群:可在20周龄转笼上架,网上平养可在18周转群。 2.公母比例:自然配种1:10-15;人工授精 1:20-30 。 3.公母合群适宜时间:在18周龄前完成公母合群,夜晚天黑合群。 4.控制开产日龄:种鸡开产比商品蛋鸡晚1-2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5.检疫与疾病净化:净化垂直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白血 病、支原体、脑脊髓炎等,通过检疫淘汰阳性个体。 6.种蛋管理: ✓ 25周,蛋重50g以上收集种蛋至64~66周,最佳28~56周 ✓ 勤捡蛋:平养4~5次/天,笼养2小时一次 7.母鸡使用年限:种母鸡一般到64-66周龄即淘汰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养殖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好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保证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下面介绍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1. 饲料管理饲料是蛋鸡成长发育的必需品,饲养管理中需要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料质量,加强饲料筛查。

特别是在鸡群各个阶段合理搭配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

保证蛋鸡正常生长和满足产蛋期间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有效控制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2. 鸡舍管理鸡舍管理是影响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关键因素之一。

鸡舍应新旧换代,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卫生,消毒严格。

通过科学规划鸡舍的湿度、温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蛋鸡群体的健康和舒适性。

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合理改变鸡舍的管理措施,增加足够的采食空间,减少鸡之间的竞争,有效预防鸡群疾病。

3. 疾病防控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过程中常常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因此疾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每日检查鸡群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防控效果。

全面加强卫生、消毒、杀菌等措施,注意水源、饲料、环境等因素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完善防疫措施,明确发病及时报告制度,密切与兽医的合作,切实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4. 养殖技术提高蛋鸡是高产、高效、高档次的现代饲养模式,要求工人具备较好的养殖技术,切实加强对饲养管理方式和常用设备、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提高工人的管理水平。

要注重蛋鸡的品种选择、饲养方式、卫生管理、药物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鸡群的成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总之,蛋鸡饲养管理要点是一个细致的、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生产者时刻注意卫生、营养和生长发育等多个环节,积极推广高效、节约的养殖技术,为蛋鸡的快速成长发育和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的饲养管理

• • •
1.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
我国蛋种鸡大多采用笼养,其中育雏期(0~6周龄)采用四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期(7~20周龄)采用三层或两层育成笼,产蛋种鸡采用两层或三层蛋 鸡笼饲养、人工授精。采用笼养便于雏鸡的免疫和防病,增加饲养密度。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密度一般要求比商品鸡小。 2.环境控制严格 由于种鸡场的产品是种蛋,因此对种鸡场的环境卫生要求较严,主要是控制外源细菌和病毒的侵入。种鸡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外来人员和车辆 必须经过消毒,场内各种机械用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鸡舍周围定期喷洒生石灰或火碱等消毒药。鸡群定期进行带鸡消毒。蛋种鸡对光照、温度、湿度、 通风等要求和商品鸡基本相同。


3.对某些营养素需要稍高
蛋种鸡育雏育成阶段大多数的营养素的需要量和商品鸡一样。蛋种鸡的营养素的需要量与商品蛋鸡基本相同,但是满足产蛋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量可 能难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提高种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可增加种蛋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高水平的核黄素、泛酸和维生素B12对孵化率特 别重要,其他营养素也有一定影响(见人工孵化)。所以,种鸡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商品鸡定的高。 4.适时更换种鸡料 蛋用种鸡从育成日粮换成产蛋期日粮的方案和商品蛋鸡相同。所不同的是蛋种鸡使用的是能够产生高受精率和高孵化率的种鸡日粮,而不是蛋鸡日粮。在 20周龄左右改用种鸡日粮,这样可以使新母鸡有足够的时间在蛋黄中存积某些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以便第一批种蛋就有较好的孵化效果。 5.控制蛋重 太大和太小的鸡蛋都不适合作种蛋,要获得更多的合格种蛋,就要减少产蛋初期的小蛋数量和控制后期蛋重的增加。为了减少产蛋初期的小蛋数量,种鸡 开产日龄控制的比商品鸡晚1周左右,这样种母鸡开产时体重稍大一些,产蛋初期的蛋重也就相应大一些。 通过营养途径可以略微改变蛋重。一些研究表 明,提高蛋氨酸、牛磺酸、亚油酸或蛋白质水平(超过需要量),可使蛋重增加。在等能量的日粮中,提高脂肪或油的添加量可使蛋重增加。降低日粮能 量水平,如用大麦或高粱代替玉米,会降低蛋重。 老母鸡产大蛋的比例较高,大蛋用作种蛋不利,所以饲料配方人员的目标是降低老母鸡的蛋重。降低第 一限制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蛋重,如将38周龄以上的母鸡每天蛋氨酸供给从300mg降低到270mg,可使蛋重降低约2g。但是当第一限制氨基酸低?谛枰?渴 保??奥屎偷爸囟汲杀壤?陆怠5钡爸亟档偷?0%时就停止下降,降低氨基酸水平只有产蛋率继续下降。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