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
林蛙

林蛙油中国长白山林蛙又名蛤什蟆,,香港、广东人均称为雪哈,属于珍稀两栖动物,春天,林蛙从河里出来,到池塘里进行交配繁殖,之后,到树林里捕食昆虫。
直到深秋,逢雨天,它们返回河里冬眠。
是中国著名的集药用、滋补和美容于一体的经济蛙种。
秋天捕捉的林蛙肚子里的油就长成了,晒干后扒出来就是蛤蟆油。
现在也称为雪蛤油或雪蛤膏。
蛤什蟆油是雌蛙怀卵成熟期的输卵管,它含有18种氨基酸、13种无机元素、9种维生素和多种复合多肽等生物活性因子,特别富含三种性激素,即雌二醇、睾酮、孕酮。
其中雌二醇和睾酮分别是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中生理作用最强的激素,具有显著的滋阴强肾激发免疫功能和调节机理作用。
蛤什蟆油在国际保健食品资源市场上享有盛誉,价格一直在2000美元/公斤以上,资源极为稀缺。
早在明清时代即为贡品。
历来需求十分迫切,市场容量较大。
属于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生态恶化,滥捕穷捉,以至于中国林蛙濒临灭绝。
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故人工繁殖十分必要和迫切,而且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途广阔。
浸泡:干油必须经水浸膨胀松软之后才能食用。
取哈蟆油 2 克,加温水或冷水浸泡12 小时以上,至胀发,除去红黑色筋膜,用冷水清洗2-3次. 林蛙油泡好之后,颜色雪白,膨大,松软而有弹性。
浸泡林蛙油切不可用开水,一定要用凉开水或者温水。
浸泡水量要适量,不宜多也不宜少;浸泡时间长短与室温有关,温度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6 - 8 小时),温度低,浸泡时间长些(8 -12 小时),中间可适当换一次清水;林蛙油要随用随泡,当日用完。
不可浸泡一次食用多日林蛙油功效:延缓衰老、抗疲劳、滋阴养颜其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和健康强壮诸方面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林蛙油经充分溶胀后释放出的胶原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可促进人体特别是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保持肌肤光洁、细腻,保持肌体的年轻态、健康态。
林蛙性别形成特点与雌性诱变

林蛙性别形成特点与雌性诱变陈夷动物性别形成分两个层面。
一个是基因性别,另一个是性别的表达形式(生理性别)。
蛙类的性别染色体分为xy、zw两种类型(也有意见认为蛙类只有XY型)。
雌性携带X型染色体,而雄性携带X、Y两种型式染色体。
基因性别是在雌性X 型染色体卵子和含x、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的时候,由x或y染色体配对形式所确定。
xx组合的为雌性,而xy染色体组合的为雄性。
z、w型类似。
染色体配对所形成的基因性别并不是动物最终的性别。
动物最终的性别决定于生理性别,也就是性别的表达形式,具体说就是生殖腺和生殖器。
并不是所有动物性别形成都存在这种情况(比如人类就不是),但两栖动物中的蛙类,是具备这种特点的。
虽然最后决定林蛙性别的是性别表达形式,但并没有能够改变基因性别,基因性别还是原来的性别。
因此在林蛙体内,会存在性别基因和性别表达形式不同的情况。
这尤其是人为进行雌性诱变的情况下。
人工进行雌性诱变的原理,是利用林蛙存在着基因性别和性别表达可以脱离的特点。
贾云光等人(2004年)对东北林蛙卵胚胎所做的研究表明,东北林蛙性别的确定在卵胚胎发育期就可以完成,恰当的物理、化学因子作用于该阶段,能够对林蛙的性别产生显著影响。
李新红、赵文阁等人(2001年)的研究证明了东北林蛙在蝌蚪期中,蛙的性别依据定性进行了性腺的分化。
如果在这个阶段介入了环境或者人工的技术因素干扰,那么性腺的分化能够违反其原来的定性性别发展方向而出现向相反性别的分化(显著改变了常规的性别比)。
但是,笔者在由南至北不同地域和环境下(包括各种水质、温度)按自然条件养殖对比发现,雌雄比一般都在1:1.1--1.3范围并没有大的变化,个别显著超常的环境(比如高温、碱度很高)除外。
包括对碱度很高的水体实验使用离子法进行观察对比,证明可以改变原来雄性畸多的性别比,但最终雌雄比也落在常规范围内,并没有出现超乎寻常的雌化效果。
这就说明,林蛙的雌雄比,存在着一定的自身规律的“顽固性”。
林蛙肉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林蛙肉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林蛙肉的营养成分•林蛙肉富含优质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
•林蛙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和血红素合成。
•林蛙肉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钙的吸收。
2. 林蛙肉的功能主治•温补作用:林蛙肉具有温补作用,对于体寒虚弱、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健脾胃:林蛙肉有健脾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滋阴补肾:林蛙肉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头晕耳鸣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强筋壮骨:林蛙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D,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补血养颜:林蛙肉富含铁和维生素B族,能够促进血红素的合成,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对于面色苍白、贫血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林蛙肉的食用禁忌•孕妇禁忌食用:林蛙肉具有温补作用,容易导致孕妇体内阳气过盛,不适宜食用。
•体内湿热较重者禁忌食用:林蛙肉性温,容易加重体内湿热的情况,不适宜食用。
•体质偏热者禁忌食用:林蛙肉具有温补作用,容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容易导致热盛症状加重,不适宜食用。
•湿疹和皮炎患者禁忌食用:林蛙肉属于动物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对于湿疹和皮炎患者不适宜食用。
4. 林蛙肉的食用方法•炖汤:将林蛙肉与适量的药材、调料一起炖煮,可以增加汤的鲜美度和营养价值。
•煎炒:将林蛙肉切块或切片,加入适量的调料和蔬菜一起煎炒,可以保持林蛙肉的嫩滑口感。
•烤炸:将林蛙肉沾上适量的调料和面粉,用油炸或者烤至金黄酥脆,可以增加口感和风味。
•蒸煮:将林蛙肉切块或切片,加入适量的调料和蔬菜一起蒸煮,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
5. 林蛙肉的市场价值林蛙肉在中国传统药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具有滋补健身、补肾壮阳、益气血等功效。
目前,林蛙肉已经成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高档食品,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林蛙是一种独特的养殖对象,它们具有高纪律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的设定、饲养管理的要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良好的养殖技巧和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林蛙的生长率和繁殖成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正文:一、养殖环境的设定林蛙生活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环境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1. 温度和湿度:林蛙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合适的温度为25℃至28℃,合适的湿度为60%至80%。
在养殖场中,可以设置温湿度调节器来控制养殖环境,保持恒定的温湿度。
2. 照明:林蛙偏爱暗淡的环境,因此在养殖空间中使用柔和的照明设备,并控制照明时间为每天6到8小时。
3. 水质:林蛙喜欢清澈的水质,建议使用过滤装置进行水质净化,保持水质清洁并控制水深在10至15厘米之间。
4. 掩体和栖息地:林蛙需要有适合的栖息地,可以放置树枝、岩石等供其隐藏。
此外,也可以设置隔板来划分养殖区域,使它们有个人空间。
二、饲养管理的要点1. 饲料:林蛙以昆虫和蛋白质为主食,可使用蛆虫、果蚁和杂虫等为其提供养分。
在喂食过程中,可以将食物喷洒水分后再喂给林蛙,以增加食物的湿度。
2. 喂食时间和频率:林蛙喜欢在夜间捕食,因此最好在晚上喂食。
喂食的频率一般为每周3至4次,每次保持适量,避免饥饿或过饱。
3. 饮水供应:林蛙需要长时间的浸水,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源。
可以准备适量的扁底容器,放置于栖息地中,并及时补充新鲜的水。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疾病防治:林蛙容易感染真菌病和细菌感染等疾病。
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2. 繁殖问题:林蛙的繁殖较为困难,需要模拟它们自然的繁殖环境,例如: 提供合适的产卵场所和温暖湿润的孵化条件。
3. 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林蛙有时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特别是食肉动物。
可以设置隔离网或屏障来保护林蛙,避免与其他生物的直接接触。
真假林蛙辨别方法

真假林蛙辨别方法
真假林蛙可以通过外观、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辨别。
1.真林蛙油外观含潮20%状态下是黄色或淡黄色块状半透明,无潮干品林蛙
油是黄色或黄杂褐色,蜡质明显半透状。
而伪品多以牛蛙肠子制成碎油,呈黄至浅黄色,色泽较真品浅,无真品特有黑色血管网。
2.真林蛙头部扁平,吻端尖圆;躯干部短而宽,略扁;肢短,前肢4指,后
肢5趾,无蹼;雄蛙略小,雌蛙略大。
伪品与此不同。
3.真林蛙蝌蚪体形较大,全长100mm左右,棕黑色透绿;眼位于头部背侧;
尾部侧扁;四肢有吸盘。
伪品与此不同。
4.真林蛙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在水边的杂草里或芦苇、苔藓上活动。
伪品
生活在远离水源的环境中。
5.真林蛙以昆虫为食,如蛾类、蝇类、蝉类、蝗虫等。
伪品以植物为食。
林蛙检验检疫证明

林蛙检验检疫证明一、林蛙到底是啥?说到林蛙,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那种在森林里呱呱叫的青蛙?可别急,林蛙可不是一般的青蛙!它是生活在高寒山区的珍稀物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北部、东北部一带,它们可是个顶个的稀客。
要知道,林蛙不仅长得与众不同,它的皮肤还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人用它来做中药或者美容品。
所以说,林蛙不光是个“森林明星”,它还带着几分“神秘光环”。
可惜,这些年因为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林蛙的数量越来越少,搞得不少人都开始担心这“森林之宝”会不会有一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检验检疫证明的重要性既然林蛙这么稀有,咱们要是想拿它做什么,得经过一番手续才行。
别小看这“检验检疫证明”,它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纸条那么简单。
这份证明,就像是一张通行证,能确保咱们不让珍贵的林蛙落入不法商人的手里,也能保障它们不会被随意交易,进而导致物种灭绝。
可想而知,林蛙的检验检疫可得走得十分仔细,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张证明,谁能保证这些林蛙是从合法途径得到的?更何况,很多地方都有严格的规定,一旦没有相应的证明,林蛙可就是违法的货物了。
这可不是小事,毕竟,谁敢轻易触碰法律的底线?三、如何获得林蛙检验检疫证明想要弄到这张检验检疫证明,首先得了解清楚,林蛙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管理办法。
一般来说,你得先证明自己是合法的养殖场或者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林蛙。
说白了,证据得拿得出来,手续得齐全。
如果是从野外捕捉的,那就更麻烦了,因为在很多地方,捕捉野生动物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你得提供详细的来源证明,比如捕捉许可、捕捉的地点和时间等等,哪怕是林蛙的父母也得有“身份证”。
还得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
林蛙可不是随便能放进运输工具里的,它们的健康状况必须得到确认。
这不仅关乎它们自己的生死,还关乎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万一被带到另一个地方,林蛙身上带着病菌,可就真是“祸从口出”了。
所以,检疫部门通常会对林蛙进行细致的体检,确认没有携带病害后,才能发放证明。
林蛙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林蛙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林蛙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中国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而是“三有”动物。
也就是有重大经济效益、重大科研价值、重大生态意义的动物。
目前允许进行养殖和经营利用。
林蛙在我国野外十分常见。
林蛙的简介
林蛙又名雪蛤,属无尾两栖动物。
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生活时体色随环境而异。
背面灰褐色、棕褐色、深褐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上面多散以黑褐色或黑色斑点,有的个体却无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为棕红色、浅褐色或棕色两眼间通常有一深色横纹。
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
以多种昆虫为食。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多。
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例如苍蝇、蚊子等。
在寒冷冬季会冬眠,将体内新陈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来抵御寒冬。
我国林蛙的种类
中国境内共有17种林蛙,除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外,还有阿尔泰林蛙、中亚林蛙、峰斑林蛙、昭觉林蛙、桓仁林蛙、徂徕林蛙、寒露林蛙、借母溪林蛙、长肢林蛙、高原林蛙、昆嵛林蛙、峨眉林蛙、镇海林蛙、猫儿山林蛙。
我国林蛙的数量
人工养殖林蛙大概100万只,野外林蛙数量大概60万只
林蛙数量增长的原因
1、人工养殖具有规模,人为的捕抓野外林蛙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
2、林蛙的天敌数量减少。
3、大家都林蛙的保护意识提高。
林蛙养殖条件和方法

林蛙养殖条件和方法林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两栖动物,其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业。
林蛙的养殖条件和方法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蛙类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条件和方法。
一、养殖环境1.水质条件:林蛙适宜生活在清澈、无污染的水质环境中。
水质的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
此外,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也是关键,应保持在5-7毫克/升。
2.养殖池塘:林蛙养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区域,同时也要避免选择过于阴暗或过于开阔的地方。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和防渗性能,避免因为积水过多或渗漏导致蛙类生活环境恶化。
3.水生植被:林蛙喜欢栖息在水生植被丰富的环境中,所以在养殖池塘中适当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是有益的。
水生植物不仅能提供蛙类栖息的场所,还能吸收一部分废物,净化水质。
二、养殖管理1.种苗选购:养殖林蛙的首要条件就是选购健康的种苗。
种苗的体型要健壮,皮肤光滑无损伤,眼睛清澈明亮,肛门周围无肿胀等异常现象。
2.合理密度:林蛙养殖密度的选择要根据养殖池塘的面积和水质条件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亩养殖面积可放养2000-3000只林蛙。
3.饲料供给:林蛙的饲料主要包括活饵和人工饲料。
活饵可以选择小鱼、虾、蚯蚓等,人工饲料则可以选择蛙用颗粒饲料。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蛙类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条件进行调整,避免过多或过少。
4.水质管理:定期检测和调整养殖池塘的水质是保障林蛙健康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避免水质积累过多废物。
如果水质出现异常,如PH值偏高或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疾病防治:林蛙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红腿病、白点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病蛙、清洁池塘、合理饲养和定期检查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三、养殖技巧1.合理投饲:根据林蛙的饮食特点,可以采取定时定量投喂的方式,避免过度饲养或饥饿。
在投喂时要注意将饲料均匀撒开,避免出现食物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蝌蚪体背扁平,头端略尖圆;体背黑色,腹部灰白 色;后肢芽显时体全长40mm。
幼蛙
成年林蛙
一、林蛙的品种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三)生活习性 1两栖性:东北林蛙是两栖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夏季栖息于 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冬季到山下河流中冬眠。 2野生性:蛙类胆小、怕人。警惕性高,稍受惊扰就很快跳离。 3冬眠性:蛙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在低温、饵料缺乏、昼短夜长 的不良环境条件下有一种越冬休眠的独特适应方式。中国 林蛙在0-l℃的水温环境中,聚集在河水深处的大石块下越 冬。 4群居住:蛙类都有群居习性,常常几只或十几只共栖一起。一 旦适应,便不轻易迁移。即使迁移也是群体迁移。 5捕食性:蝌蚪生长期以浮游生物为主,成体以鲜活的动物性饵 料为主。并且捕食方式相似,一般都昼伏夜出,蹲伏在安 全僻静处静候食物。当发现食物后,以猛扑或跳跃的方式 捕食。饥饿时,也吃混杂在活饵料中的死物,若在食物缺 乏、饥饿难忍时也可能互相残杀。
四、饲养管理
(一)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1.产卵 • 笼式产卵法 • 圈式产卵法 2.孵化 • 自然孵化法 • 产卵选择性 • 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起着重要作用 • 塑料大棚孵化法
(二)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1.放养方法和密度 • 放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没有专用孵化池的 情况下,直接将卵团放到蝌蚪培育池,使蛙卵的孵 化和蝌蚪生长在同一池内完成。另一种是有专用孵 化池,卵团在孵化池发育到一定阶段,再移入蝌蚪 培育池饲养。每池中的蝌蚪应选发育阶段相同的, 便于饲养管理。 • 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000-2000只蝌蚪,也可采用 先密养后分散法,后期使密度趋于每平方米1 000只 左右。
2、野外采集法 正确识别林蛙、青蛙、蟾蜍的卵是野外采集的关 键。林蛙产卵时间在清明前后,20d以上即4月下 旬至5月上旬青蛙才开始产卵。林蛙卵刚产出为黑 色圆形、孵出的蝌蚪也是黑色。青蛙的卵为黄色 圆形。卵团外表有一层黄色胶膜、孵出的蝌蚪较 林蛙大。
二、繁殖技术
(一)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殖生理
• 林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 幼体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变态。生殖系统由生殖 腺和生殖管道两部分组成。 •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泄殖腔和 泄殖腔孔等组成。 •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泄殖腔和泄殖腔 孔等组成。 • 哈士蟆成熟期,从卵开始历时24个月,即到两周 岁时性腺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繁殖。
(四)蝌蚪和变态
• 蛙卵发育15天左右变成蝌蚪,蝌蚪生长40余天变 态为幼蛙。体长增长到第15天基本达到最大长度。 体重增长到30d达到最大,到第35天后,体重急剧 下降,进入变态期。尾长到35d达最大长度,平均 32mm,从第40天开始迅速缩短,进入变态期。 • 蝌蚪生长到25-30d,开始出现后肢;第39-42天出 现前肢,此后3d左右变态成幼蛙。 • 在变态期,蝌蚪的生态行为也发生变化。 ①停止摄食。 ②运动方式由鱼型运动过渡到蛙式运动。 ③生活方式由水栖、水陆两栖到陆栖。
林蛙抱对
三、繁殖技术
(三)产卵和生殖休眠
• 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作为产卵场。水深一般 在1m以下,多为20-30cm ;水面一般为几十平方米,小者 不足1平方米 。产卵场离越冬河流较近,多属泥质水底, 有石块、植物干残杂物等。产卵区一般位于产卵场的边缘 浅水处,水深5-10cm,一般不超过25cm。 • 雌蛙一年只产卵一次,卵团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4-5cm每 团卵1200-1800粒。 • 哈士蟆产卵日期从4月中旬可一直持续至5月上旬。产卵时 间多在晚上,大批产卵在零点到8:00时(配对后3-5h),产 卵高峰在5:00-8:00时。 • 产卵后很快离开产卵场地,潜入河流或农田、林缘等潮湿 而较疏松的土壤里,进行生殖后的休眠。整个休眠时间约 为l5d,温度升到10℃以上,即陆续解除休眠。
3、全人工养殖模式
(2)网箱养殖模式 • 即将蝌蚪和幼成蛙都放于塑料网或纱窗布做成的 网箱内饲养。 (3)网棚养殖模式 • 网棚养殖模式即利用网棚来饲养林蛙。棚架用细 木杆、柱、竹片条或8号铁线搭成。棚上用75% -80%的遮阳网数幅连结覆盖,四周围墙用尼龙窗 纱围护,窗纱上边与遮阳网连结,下边埋入土中。
东北林蛙的养殖
一、林蛙的品种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地位 • 东北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又叫哈士 蟆,在动物分类上属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 属(Ran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省。在国外, 与我国接壤的朝鲜、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
2、半人工养殖模式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在人 工设定的条件下,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 卵、孵化、蝌蚪饲养、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 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 (1)开放式围栏全人工养殖模式 • 该模式就是将幼成蛙放于由围栏围成的蛙圈中饲养。根据 围栏材料的不同,该模式又可分为庭院养殖、水泥池圈养、 塑料布圈养、石棉瓦围栏圈养。其主要建筑设施有繁殖场、 养殖场,亦称养殖圈,冬眠场所和饲料车间。繁殖场是专 工林蛙抱对产卵、卵的孵化、蝌蚪饲养、蝌蚪变态的场所。 养蛙圈是饲养幼蛙、成蛙的场所。另外,在蛙圈内还铺设 喷管设施,蛙圈四周还有红砖铺成的投食台,种植各种植 物等。
3.饵料与投饵方法
• 蝌蚪的饲料可分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两类。饲养时以 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 • 蝌蚪在发育的不同时期,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在配制时 要有所区别。蝌蚪孵出一周内主要靠卵胶膜提供营养,在 第5天起可开始饲喂。
4.灌水技术
• 整个蝌蚪期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蝌蚪培育池灌水时,流 速要慢,保持池水平静,符合蝌蚪对静水生活的要求。灌 水时要保证水质清洁,不能混有大量泥沙。
4 变态池 变态池必须建在变态场内。变态场所要分散 地选在河流沿岸、树林边或地势低洼地带,且水源 方便,与养殖区的树林之间无大面积的农田和荒地。 变态池规格4m×3m,底部坡降5%-8%,可形 成30%的深水区及70%的浅水区。深度各为30- 40cm和1-5cm。变态池周围要有一定面积的草 地。 5 越冬池 在沟口地带修越冬池,便于拦蓄河水、总面 积按越冬密度成蛙60只/m2、幼蛙400只/m2计 算。一般单池规格600-1300m2,深度2-3m, 保证冰下不冻水层在1m以上。池底铺5cm厚的枯 枝树叶或柴草、碎砖头、瓦片等杂物、便于林蛙隐 蔽冬眠。如果沟岔较长、可在水流转弯处或深汀等 处适当地段再修几个越冬池、一遍林蛙就近下山回 河越冬。
2.水温和水质 • 蝌蚪能耐低温,但不耐高温。 • 一般水温保持在20℃左右,不可超过25℃。 水质的好坏,水中溶氧量的高低,都直接 影响蝌蚪的成活率。防止水质变坏的措施 是适时更换新水;及时将蝌蚪粪便和剩余 的饵料捞出;蝌蚪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水中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mg/L,pH值在 6.6-7.2之间。
二、林蛙的养殖模式
( 一)、养殖模式:林蛙养殖有自然散养模式、半人 工养殖模式、全人工养殖模式。 1、自然散养模式 • 选择环境适宜,有野生林蛙生长的山沟,施行封 山,减少人为影响,使林蛙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达到 种群恢复,也就是林蛙的产卵、孵化、变态均在自 然状态下进行。
(1) 野外封山养殖模式 • 即利用现成的自然条件,在养殖过程中,中国林蛙的繁殖、蝌蚪 的生长发育及变态等完全在人工控制、人工饲养管理的条件下进 行;幼蛙、成蛙阶段则利用天然山林资源,在山林中养殖林蛙, 不进行人工投喂食物,但幼蛙、成蛙在山林中的生活阶段也要加 强管理,消灭敌害,做好冬眠期管理。 (2)生态围栏养殖模式 • 围栏养殖就是把孵化池、越冬池、山场林地全部用塑料布封闭起 来,用自然孵化,人工管理喂饲的方法,补充黄粉虫喂蛙,林蛙 的回收率能达到12%以上。 • 半人工养殖比自然散养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幼蛙、成蛙还是在山 林中生活,林蛙依靠天然活性动物饵料生活,食物左右林蛙的数 量,加之野外天敌对林蛙的食害,林蛙的回收率还是很低,围栏 半人工养殖林蛙的回收率也只有5%—15%;如果不设围栏,林 蛙的回收率更低,一般不超过5%。
(三)变态期蝌蚪的饲养管理
• 变态期蝌蚪要及时移入变态池,以利变态后的幼 蛙直接进入森林。 • 蝌蚪进入变态期,从背面看,体前部形成侧面突 起(即前肢肘节向外突支出形成的突起)时为适宜 的疏散时间。 • 疏散前先将池水放出,剩余少量水便于捞取。将 变态蝌蚪用圆形纱网从蝌蚪培育池捞入已装有水 5-7kg的桶中,可装蝌蚪5kg,应在1h内运到变态 池,否则会大批死亡。变态池要保证有足够的水 量,大约每平方米可放养500只蝌蚪。要继续投喂 食饵,因有些蝌蚪仍要摄取食物;同时要防止蝌 蚪流失,注意防治天敌和自然灾害。
• (4)日光温室全人工养殖模式 • 日光温室全人工养殖就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 棚养殖中国林蛙。该模式的养殖场和养蛙场都设 在日光温室中,为了有效利用温室空间,繁殖场 中的抱对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 可以共用,修2—3个多功能水池,规格为宽 1.5—2米,深40—50厘米,长度视温室大小而 定。东西走向。水池设1个台阶,台阶距地面20 厘米。
(三)、蛙卵收集 1、利用种蛙产卵 (1) 种蛙选择标准 选择种蛙的时间以秋季为最好、 其次是春季。为使林蛙品质纯正、种蛙应符合下 列标准: 1、体形肥大、无病伤、跳跃灵活,2龄以上; 2、背部色泽为黑色带有褐斑,且体背肩部有一明显 的“A”形黑色条纹; 3、3龄、4龄的种蛙体重分别在40、55g以上。 (2)产卵 水温达到6-8℃时(约在清明前后), 将选好的种蛙以4对/ m2的密度放入产卵池中, 让其自然抱对、交配与产卵、雌、雄蛙的比例为 2:3,并进行人工管护。为使蛙卵同步产出, 种蛙应分批、分期投放。
一、林蛙的品种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二)品种特征 • 体长6-7cm,最长9cm,经2一5年生长发育,雌蛙体重 可达26-27g背部呈散在红色、黄色斑点的土灰色。鼓 膜处有1深色三角斑,腹面为散有红斑的乳白色,背 侧褶长在鼓膜的上方斜向外侧,随时可折向中线。雄 蛙咽下侧有1对内声囊,四肢有清晰的条纹。第一指 上灰色指垫特别发达。趾间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