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 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o和60o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o,

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o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o经线为昨天。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

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面积: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

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7.七大洲地形特点:(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包括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

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中部多平原,北部及南部为山地;北美洲、大洋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中部、东部);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8.海底地形: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三、天气与气候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 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层厚的一般是阴雨区。

3. 制作天气预报主要是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

4.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

染指数来表示。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一年内的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中纬度大,高低纬度小。

6.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 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8. 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9.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气候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四、居民和聚落

1. 世界人口在18世纪前,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后,增长加快,二战后迅速增长。

2. 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由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3.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的指标是人口密度。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以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包括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4. 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 根据方面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黑种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中部、大洋洲,以及西亚和北非、南美洲东部沿海;黄种人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种人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联系地图加以记忆)

6. 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 世界的三大宗教依次是基督教(目前主要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目前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8.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的人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早期的聚落多产生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农业发展的条件优越;我国的包头、攀枝花等城市的发展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10.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1.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12.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美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集中在亚非拉地区。

13.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领空。国界都是人为划定的:自然分界线如分水岭、河流的主航道中心线、湖泊,经纬线。14.不同国家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国际上,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目前,人口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15.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是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

附1:世界亚欧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附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及特征

附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判读的气温、降水指标

六、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不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其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

3.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向东、东南注入太平洋,向北注入北冰洋,向南注入印度洋,部分内流河向西注入咸海。

4.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大的特点。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亚洲东部因处于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而形成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属干而冷气流,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属暖而湿气流。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弊—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

6.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7.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非洲、拉丁美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一些国家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8.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9.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除日本外,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其中新加坡、韩国是工业化水平较高国家,沙特阿拉伯等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因盛产石油,也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的岛国,领土中的4大岛是指北海道、本洲、四国、九州等岛屿(读图)。

2.自然地理特征:

A.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

B.地表崎岖,多火山(如富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海洋性季风气候;

D.矿产贫乏、森林丰富、水能丰富。

3.日本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有利条件----充足的劳动力、科技水平较高、良港众多,海运发达;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工制成工业品,再大量出口。

5.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利用发达的海运,输入原料和燃料,输出工业产品)

6.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成因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农业单产高(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单产虽高,但由于人多地少,农产品仍需要进口)。

8.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首都(最大的城市)--东京(在关东平原)。

东南亚:

1.位置(读图)

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为热带,重要经纬线:100oE、120oE,10oS、赤道、20oN。

海陆及交通位置:亚洲东南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的“海

上生命线”,沟通并缩短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程。

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热带气候与农业: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区位优势:高温多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湿热的气候,使其成为世界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尼)和蕉麻(菲律宾)最大产地。

4. 地形、河流与城市: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富水能,下游两岸多冲积平原,农业发达,(水能与农业发达的原因分析)大城市(如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湄公河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性河流。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成因)

5.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读图)

⑴经纬度位置:70oE、90oE,10oN、30oN,

⑵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濒临印度洋。

⑶在我国西南,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仅次于中

国,居世界第二位。

2.气候与河流:

⑴气候:地处热带、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时盛行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旱季,夏季时盛行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雨季。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⑵河流:恒河(河口在90oE、23o26′N)、印度河(部分)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绿色革命”使印度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余粮可供出口。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高原内部。主要经济作物有黄麻(世界产量第一)、棉花(产量世界第二)。

4.发展中的工业: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工业。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靠近黄麻产地),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靠近棉花产地)。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首都是新德里。

俄罗斯:

1.国土辽阔:

⑴经纬度位置:40oN—70oN,纬度高,属北温带和北寒带。经度20oE—60oE—180o—170oW,东西跨度大,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地跨亚欧两

大洲,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

⑶地形:①特征: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②地形分布(由西向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区分界线:乌拉尔山(60Eo)、叶尼塞河、勒拿河。

⑷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此气候特征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降水少。补充: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1月份最冷的地方是西伯利亚(奥伊米亚康)。

⑸河流、湖泊:

北冰洋水系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量与水能均丰富、冰期长,不利于航运)

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内流河,南流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水能丰富,航运价值高。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1620米,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注:世界上最大湖泊-苏必利尔湖(冰川侵蚀);海拔最低的湖:死海(-400米)成因:断层陷落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自给的大国之一。(森林、水能也丰富)

⑵主要矿产地: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⑶工业特点:部门齐全,以重工业为主。

3.发达的交通

⑴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以铁路运输为主。

欧洲部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密集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网较稀疏,但有第一亚欧大陆桥:莫斯科向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⑵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海港;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唯一的不冻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中东:

1.长期的热点地区:

⑴经纬度位置:30oE-60oE,20oN-40oN

⑵热点成因:因历史、文化、宗教、资源和其在世界上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2.三洲五海之地:“一二三四五”即:一条运河—苏伊士运河;两大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四条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丰富的石油资源

⑴地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⑵分布:主要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

⑶出口: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自然环境: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河流: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这对中东地区影响很大。

5.文化差异:白种人种,民族为阿拉伯人为主,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以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是巴勒斯坦地区。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35oN-60oN度之间,属北温带;0o-20oE;

⑵海陆位置: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2.自然环境:

⑴轮廓: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及伊比利亚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多内海(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部的地中海和东南部黑海)、海湾(比斯开湾)和边缘海(北海)。

⑵地形:①特点:海拔最低,以平原为主。②分布:A 中部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B山地: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③冰川作用显著:冰斗、角峰、U 形谷、峡湾(挪威西海岸)、冰蚀湖(芬兰)。

⑶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成因:A大部分属温带气候,B西临大西洋,轮廓破碎,受海洋影响大,C地处西风带,D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E中部为平原,山地在南北两端,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从西向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

⑷河流:①特点: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较短。②主要河流:多瑙河(东流入黑海,流经九国)、莱茵河(北流入北海,流经德国鲁尔区)。河流之间多运河相通,形成便利的内河航运网。

3.国家和居民: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首都);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 点归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 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精华版)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 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2018高考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地理概述 1.大洲、大洋的面积与分布特点:①七大洲面积顺序——亚非北南南欧大(或亚非美美,南极欧洋);②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位置最南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③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④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⑤各大洲中央经线——亚洲100oE,欧洲30oE,非洲20oE,大洋州澳大利亚135oE,北美洲100oW,南美洲60oW。 2.大洲界线: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60°E)、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和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170oW,66°34′N); 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0oW,10°N);④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德雷克海峡;⑤非洲与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⑥欧洲与北美洲分界——丹麦海峡。 3.大洋分界线:①太平洋与北冰洋分界———白令海峡;②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经过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146°E经线;④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⑤大西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挪威西海岸(约61oN)至冰岛再到格陵兰岛的最短距离一线。 5.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类型,大洋底又分为海岭、海盆、海沟等。6.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A、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B、欧洲西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C、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②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 ③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13个)——中印美印尼,巴巴俄孟加,尼日日本墨,菲律埃塞俄。 ④地跨两大洲的国家(9个)——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五国跨亚欧)、印度尼西亚(跨亚大)、埃及(跨亚非)、巴拿马(南北美)、美国(北美大)。 7.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年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区域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区域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分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界线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洲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欧洲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2. 大、亚:印度尼西亚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4. 南北美:巴拿马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大洋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 度经线)——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 度经线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 度经线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 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 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 度经线北冰洋——跨360 度经度二、各大洲的气候特点洲名地形主要特征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考地理知识记忆顺口溜

高考地理知识记忆顺口溜 1.七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澳印加美,七国铁矿 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

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 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非地理位置: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笔记考点

米)倍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两极就缩 小成一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地理 世界之最知识点汇总

世界之最知识点汇总 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 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 最热的洲:非洲 山脉最多的洲:亚洲 活火山最多的洲:亚洲 高峰最多的洲:亚洲 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人口最密的国家:摩纳哥 跨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水城:威尼斯佛教寺院:泰国伊斯兰圣地:麦加电影城:洛杉矶啤酒城:慕尼黑汽车城:底特律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雾都:伦敦音乐之都:维也纳 地壳最薄:太平洋海沟 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长的城墙:长城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最着名的金塔:缅甸瑞光大金塔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流量 最大的河流:亚巴逊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0万立方千米含沙量 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37千克/立方米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边界)8.24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欧洲)37.1万平方千米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1620米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979米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陆地最低点:死海(亚洲西部)-392米 热极:巴士拉(伊拉克)58.8℃(1991年)

冷极:南极极点附近-89.2℃(1983年) 雨极:乞拉朋齐(印度)26416毫米(1961年) 旱极:阿塔卡拉沙漠(智利北部)连续91年无雨(1845年—1936年)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1.5万千米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6960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达100千米 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国)长496.3米 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长240千米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亚洲)8万平方千米 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最深处)11034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479万平方千米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两洲之间)1.1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1670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21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印度洋)21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217.56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着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 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2020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 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 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 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 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 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 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 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 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 都是11年。 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 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 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 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 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 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中不断积累,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

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