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修改稿-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分析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分析李永霞;方江平【摘要】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1989, 2002 and 2009 was analyzed by using TM acquired data respectively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sbandr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ertification area accounted for 6. 4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the gravel desertification area accounted for 2/3 of the total desertification land. According to the spatital distribution, the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the west was larger than in the east, but with lower sandy desertification proportion. The desertification increased in lower year increasing rate in last twenty years. The engineering of sand control has got some effects in recent years.%为给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农牧业开发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TM影像对该地区的1989年、2002年和2009年的沙化土地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44%,其中,沙砾质类占2/3.在空间上,西部面积较大,但沙质类所占比例较低.在时间上,20年来该地区沙化面积在逐渐扩大,但年递增速率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该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2【总页数】5页(P71-74,79)【关键词】沙化土地面积;沙化类型;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西藏【作者】李永霞;方江平【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6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雅鲁藏布江水文水化学特征及流域碳循环研究

雅鲁藏布江水文水化学特征及流域碳循环研究碳循环作为地球各圈层相互连接与转化的纽带,是全球物质能量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键。
作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热点的青藏高原,在全球陆海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引起诸多科学家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河流是研究全球碳循环和水循环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河流水文水化学特征是流域内水-岩作用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流域物质元素迁移转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河流表层水体脱碳(CO2)的效应普遍存在,CO2逸出并积极参与碳循环,使得河流成为连接陆海气三大碳库的重要通道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
因此,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研究,不仅关系到青藏高原隆升与大气CO2平衡的世界难题,也是河流物质通量变化下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所关注的热点,对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碳循环与生态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亦对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雅鲁藏布江做为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原河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可以较真实的反映高原河流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以高原面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季节(枯水期和丰水期)的代表月份进行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了雅江水文水化学特征及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积消耗大气CO2的通量特征;对雅江水体各形态碳通量变化、水体碳迁移转化以及水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探讨了流域碳循环源汇收支模式,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和认知:(1)雅鲁藏布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冰川融雪,河水氢氧同位素值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雅江水体沿程的蒸发效应以及大气降水的高程效应和大陆效应;河水氚过量值反映出流域不同季节的水汽来源以及雅江水体受水-岩作用影响的特征。
(2)雅鲁藏布江河水总体表现为弱碱性,河水水化学类型表现为Ca2+-HCO3-型,属于明显的“岩石风化类型”,依据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出,各端元对雅江河水溶解质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碳酸盐源(56.23%)>硅酸盐源(23.66%)>蒸发岩源(16.91%),碳酸盐岩化学风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大气降水贡献率较小。
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河段洲滩的时空变化特征

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河段洲滩的时空变化特征
王珂;赵庆绪;史红玲;王党伟;杨靖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2
【摘要】扎西绕登乡-派镇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是中游宽谷最后一段典型的辫状河道,其洲滩演变对当地生态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1986-2022年21幅11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并统计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末端扎西绕登乡-派镇辫状河段内洲滩的特征参数,并结合洲滩的形态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对洲滩的面积特征和平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内80%的洲滩面积小于1 km^(2),且洲滩面积差异较大。
1986-2022年间,洲滩的数量及洲滩面积整体变幅不大。
雅鲁藏布江干流与尼洋河汇合口上游河段内洲滩分布更加细碎,主要为小面积心滩,且多年来洲滩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较小。
而下游河段内的洲滩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为大面积边滩,且多年来洲滩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相对较大。
【总页数】7页(P172-177)
【作者】王珂;赵庆绪;史红玲;王党伟;杨靖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雅江清洁能源科学技术研究(北京)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桥区河段洲滩变化对通航条件的影响
2.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径流系列周期变化分析
3.长江中游窑监河段乌龟洲洲头心滩鱼骨坝维修项目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4.洞庭湖典型洲滩湿地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5.雅鲁藏布江中游江心洲和河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
余国安;岳蓬胜;侯伟鹏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24(35)2
【摘要】径流(或水位)日变化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的重要方面,解析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有助于明晰河流水文动态过程和规律,揭示径流来源和产汇流机制。
以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曲宗藏布、拉月曲、金珠曲和白马西路河为对象,基于典型河段2022—2023年小时分辨率实测水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表征参数分析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降雨、冰川/积雪数据探究河流水位日变化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水位日变幅在汛期多高于非汛期,日水位数据分布在汛期多呈正偏(均值大于中值),汛后多呈负偏(均值小于中值);除白马西路河外,各河段水位日涨落过程在非汛期相对于汛期有所延迟,且汛后延迟趋势更明显;汛期各河段日水位上涨历时均小于回落历时,非汛期则多相反(拉月曲和金珠曲除外);白马西路河水位日变化主要受降雨过程扰动,而其他河流水位日变化主要受冰雪消融过程影响。
【总页数】15页(P274-288)
【作者】余国安;岳蓬胜;侯伟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1
【相关文献】
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2.滇池入湖河流pH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机理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地区流水地貌特征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4.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蕨类植物科属区系特征分析
5.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分析一、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水源地之一,其河流的水文变化对于全球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的主要水源地,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河流源头多为高山流域,坡陡流急,水量大,垂直水平分布差异明显;2. 水量呈现季节性波动,主要受降雨和融雪的影响;3. 河流水文物理特性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区域河流水文特征较为显著。
三、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位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河流的水位呈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冰川融化加剧,水位波动变得更加剧烈;2. 水量变化:青藏高原河流的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多;另一方面是由于最近几十年来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水量下降;3. 水质变化:由于逐渐增加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河流水质逐渐恶化,其中包括悬浮物、溶解性盐和有机物质等指标。
四、可能的原因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可能的原因: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道路建设、水电站开发等,会对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产生重大影响;3. 冰川融化: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导致河流水位波动更加剧烈,水量逐渐下降。
五、结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水位变化、水量变化和水质变化等方面,并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冰川融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理解青藏高原河流水文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湖相地层变形特征研究

[ 2 ] 张文敬. 南迦巴瓦峰跃 动冰川 的某些特 征[ J ] . 山地研 究 , 1 9 8 8
( 1 段 国玺, 苏学军. 西藏 林芝地 区 第四系新知 [ J ] . 地层学杂志 , 2 0 0 5 ( 8 ) .
与深部 构 造有 关 的直接 证据 。
一
5 结
语
( 1 ) 在距今 约 7 . 5~1 . 1 万 年 的晚更 新世 末次 冰
期, 雅鲁 藏布 江 大 拐 弯入 口处 的格 嘎 冰 川 携 带 大 量
的岩块 和冰块 , 进入 雅 鲁藏 布江 干流 , 堵 塞 河道 并形
成 沿江 长达 2 3 k m、 高达 4 0 0 I T I 左 右 的堰 塞 坝 , 形 成 了雍水 高程 达 3 1 5 0 r l l 以上 的 巨型 堰 塞 湖 , 沉 积 了
记 载 以来 共记 录 到 8级 以上 地 震 8次 , 1 8 9 7年 在 印
1 T I 的现代 河 床 冲积层 之下广 泛 分布 。 ( 2 ) 据 现 场调 查 和 坑 槽 揭 示 , 发 育 于 湖 积 层 浅 表 的变 形迹 象 , 主 要 与沉 积 时期 和 后 期 改 造 过 程 中 的重力作 用 有关 , 个 别 变 形 可能 受 周 边 地 区强 震 影
纹层 理和 重荷 模构 造 、 失水 固结 节理 、 重 力 垮塌 和 滑
参考 文献 :
[ 1 ] 张振栓. 南迦巴瓦峰西北 坡末次 冰期 以来 的冰 川变化 [ J ] . 冰
川冻土 , 1 9 8 8 ( 6 ) .
坡、 卸荷裂 隙等 , 这与其形成的环境和土体的特性有 关 。湖积 层形 成 于距 今 约 7 . 5—1 . 1万 年 的 晚 更 新 世末次冰期 , 在大拐弯人 口处 的格嘎冰川堵江后形 成 巨型堰 塞 湖的过 程 中开始 沉 积 。当 时 的堰塞 湖 湖
雅鲁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一
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0 m, 9 m 日最大蒸发量 3 . m 0 9 m。流 域 内冬季多为偏北风 , 风力达 3级 , 阵风可达 6级 , 春秋 两季
风 向变 化 较 大 , 季 常 为 东 南 风 , 大 风 速 7级 。 无 霜 期 累 夏 最
计年平均 10 , 霜期 一般 在 1 7d 初 0月下 旬 , 霜 期 在 次年 4 终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1 期 ( 3 第 5卷)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No . 0 .1 2 o7
H i ni n c neadT cnl yo t osrac el g agSi c n elo g f e C nevny o i e o Wa r
中 图 分 类 号 :3 3 P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流域 概 况
雅鲁河为嫩江 的一级 支流 , 源于 大兴安 岭东 麓 , 发 内蒙 古 自治区博克 图西 南沟 , 流经 喜桂 图旗 、 布特 哈族 扎兰 屯市 等地 , 丰荣 流入 碾子 山区 , 从 于龙江 县广 厚乡 东南部 汇入 嫩
江 。 河 流 全 长 38 m, 嫩 江 右 岸 主 要 支 流 , 域 面 积 194 9k 是 流 6 0
( 90年 7月 1 18 5日) 占年降水量的 2 % , 2 最大 3 d降水量沙 马 街站为 2 0 1 。流域 内降水量 的地 域分 布主要 受气 候和 7 . mm 地理环境 因素影 响, 降水量 由西北 向东南逐渐递减 。 32 降水量的时段分布特点 . 雅鲁河流域暴雨量级 一般不 大 ,4 2 h暴雨 均值 为 3 m 0 m, C = .0 6 v 0 6 ,h暴雨均值 2 mm, v 0 5 , 0 C = . 5 实测 1 d降水量 最大 值 2 2 m( 菇气站 16 1m 蘑 9 1年 7月 2 8日) 暴雨 主要 集 中在夏 季 7 8月份 。据碾子 山站 l a 、 O 资料统计 , 仅有 6个 暴雨 日3 h 降水量大于或等 于 3 mm, 0 暴雨 的量级 和特征 在地域 分布 上 差别较大 , 如上游 山区博克 图, 雅鲁 一带 降水 特点 : 时短 , 历 强度相对较大 。下游 平原 霍 多台其 特点 是 : 降雨历 时长 , 但 强度不大 。如雅鲁站实测 1 m n 雨量为 1. m 2 mn暴 0 i暴 8 5 m,0 i 雨 2.m 1 7 0 m,h暴雨量 4 . m 3 0 0 m,h暴雨量 5. mm, 00 其量值在 雅鲁河下游地 区均属高值。 3 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流城内年平均降水 量 4 0 m, 际变化 比较 明显 , 中 5m 年 其 中部变率较小 , 最大 、 最小 年降水量差值在 24— . . 30倍 ; 东南 部和西北较大 , 其差值 在 15~ . . 5 4倍 。全 流域 内最 大 、 最小 年降水量相差为 5 4倍 ( . 景星站 ) 最小 为 15倍 ( , . 八连 站) 。 年降水量的变差 系数 为 0 1 0 3 。雅 鲁河流 域代 表站年 .5— .2 最大、 最小降水量相差情 况见表 1 。
基于ERHIs法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研究

第22卷 第1期2024年1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Journalof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ResearchVol.22 No.1January,2024收稿日期:2022-12-05;网络首发时间:2023-12-12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0.1788.TV.20231211.1622.002基金项目:华能集团总部科技项目(HNKJ20-H26);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SKL2022ZD03);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创新项目(CX2020Z02)作者简介:杨靖(1981-),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研究。
E-mail:yangj@hntibet.com文章编号:2097-096X(2024)-01-0108-12基于ERHIs法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研究杨 靖1,2,蔺子琪3,4,5,赵庆绪1,谢 静1,廖卫红6(1.华能西藏水电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93;2.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3.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4.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5.水利部水网工程与调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10;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摘要:为探究变化环境下雅鲁藏布江流域环境流量组分与水文情势变化情况,采用改进后生态最相关水文指标ERHIs(ThemostEcologicallyRelevantHydrologicIndicators)、RVA(RangeofVariabilityApproach)法定量分析了1965—2018年间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组分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并结合5种突变检验方法对指标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洛珠尼玛1,王建群2,徐幸仪2(1.西藏自治区水文局,西藏拉萨 850000;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年降水量、年蒸发皿观测系列进行了详细研究。
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控制站径流上世纪60年代最丰,80年代最枯,年平均流量过程总体上呈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
1960~1981年,中水年和丰水年份较多;1982~1997年,中水年和枯水年份较多;自1998年以来,丰水年份的机会较多。
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其中,8月份径流量最大,2月~3月份径流量最小,径流量月最大值是月最小值的约12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7~9月占全年比例年际间较稳定。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变化不显著,气温和蒸发呈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水循环;径流;降水;蒸发1 引言雅鲁藏布江流域界于东经82º00´~97º07´和北纬28º00´~31º16´之间,流域面积24.2万km2;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km,南北最大宽度约290km,平均宽度约166km;雅鲁藏布江流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源头海拔5590m。
青藏高原因其高海拔、地表物理性质复杂等特点,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演变规律[1,2],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
研究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西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有着大量的研究。
文献[3-6]的研究一致认为,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西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全面上升。
文献[7] 利用西藏1971-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30年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为正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4-66.6mm/10a,而阿里地区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
文献[8] 利用西藏高原近40 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分析了近40 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认为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 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 藏西为下降趋势。
文献[9,10]分别采用Morlet 小波分析了雅鲁藏布江干流径流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 揭示了不同尺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639)第一作者简介:洛珠尼玛(1966-),男(藏族),西藏那曲人,工程师,河海大学西藏特培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及预报。
下径流变化周期。
文献[11] 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1956-2000年近45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稳定,年内分配极不平衡。
文献[12] 选取雅鲁藏布江流域1956-2008年各干支流10个代表站的年径流实测资料,分析年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相依性,并进行趋势分析和周期成分分析,认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径流受季节影响较大。
文献[13]运用Mann- Kendall 非参数检验方法, 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1956-2000年的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认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 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
文献[14]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径流量较大,但在进入60年代中后期之后,年径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在80年代附近达到极小值,此后径流量逐渐回升,并在90年代后逐渐进入相对丰水期。
关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特征和演变趋势尽管有着大量的研究,但是,基于近期最新水文气象观测,研究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径流变化特征和趋势,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利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中下游三个水文站的数据,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2 径流年际变化特征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自上而下分布着奴各沙、羊村、奴下等水文站,其中奴各沙站在年楚河入雅江口的下游,积水面积106060 km2;羊村站在拉萨河入雅江口的下游,积水面积151507 km2;奴下站在尼洋河入雅江口的下游,积水面积191235 km2。
根据主要干流控制站奴各沙、羊村、奴下水文站,1960~2009年年平均流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统计见表1。
表1 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分析Table 1Analysi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nnual runoff站名1960~1969平均年径流量(108m3)1970~1979平均年径流量(108m3)1980~1989平均年径流量(108m3)1990~1999平均年径流量(108m3)2000~2009平均年径流量(108m3)1960~2009平均年径流量(108m3)奴各沙188.84 160.01 136.08 151.72 174.74 162.28 羊村340.59 280.51 249.70 291.14 336.74 298.90 奴下662.61 574.90 527.91 588.15 642.70 597.96由表1可以看出,雅江奴下站多年平均径流量597.96×108m 3。
,雅江流域上世纪60年代最丰、80年代最枯。
采用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法[15]、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1960~2009的年平均流量系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图3。
在表1中,M-K U 表示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统计量U ,Mann-Kendall 倾斜度β,具体定义如下。
对时间序列n x x x ,,21(n 为样本长度),定义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统计量U 如下:⎪⎪⎩⎪⎪⎨⎧<+=>-=0)(10,00,)(1S S Var S S S S Var S U (1) ∑∑-=+=-=111)(n i ni k i kx xSgn S (2)18/)]52()1()52)(1([)(1+--+-=∑=j mj j j t t t n n n S Var (3)其中m 为“结”的总数,j t ,j=1,2,…,m 表示第j 个“结”的宽度。
当n 增大时,U 很快收敛于标准正态分布。
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其双边正态分位数值96.12/=αU ,当2/αU U >时,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显著。
称统计量U 为Mann-Kendall 秩次相关系数。
还定义Mann-Kendall 倾斜度β如下:i j ji x x Median ji <∀⎪⎪⎭⎫ ⎝⎛--=,β (4)其中n i j <<<1。
当0>β时,表示上升趋势;当0<β时,表示下降趋势。
表2 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年平均流量系列趋势分析Table 2 Long-term changes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discharge水文站M-K UM-K β((m 3/s)/a)统计年份 奴各沙 -0.93 -1.67 -1.46 1960-2009 羊 村 -0.16 -0.50 -0.21 1960-2009 奴 下-0.47-0.67-1.321960-2009图1 奴各沙站年平均流量系列变化趋势Fig.1Changes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discharge of Nugesha图2 羊村站年平均流量系列变化趋势Fig.2Changes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discharge of Yangcun图3 奴下站年平均流量系列变化趋势Fig.3Changes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discharge of Nuxia由表2和图1~图3可知,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年平均流量过程总体上略有下降趋势。
M-K 统计量U=-0.16~-0.93,其绝对值没有超过显著性水平为α=0.05的双边正态分位数值1.96,因此主要控制站年平均流量过程下降趋势不显著。
为进一步探讨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规律,首先作出最下游奴下站年径流量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设小于25%为丰水年,大于75%为枯水年,频率在25~75%为中水年,计算得出丰水年与中水年的分界流量分别为2100m3/s 和1610 m3/s;年径流系列进行丰、中、枯分类,并绘图见图4。
图4 奴下站丰水年枯水年出现过程Fig.4 The process of wet year and dry year in Nuxia由图4可以看出,1960~1981年,中水年和丰水年份较多;1982~1997年,中水年和枯水年份较多;自1998年以来,出现丰水年份的机会较多,出现中水年份的机会较少,只有2009年是枯水年。
3 径流年内变化特征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1960-2009年多年月平均流量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8月份径流量最大,上游代表奴各沙站2月份径流量最小,中游和下游代表站羊村、奴下站3月份径流量最小,三站径流量月最大值与月最小值的倍数分别为12.3、12.6和12.2。
图5 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多年月平均流量 Fig.5 The average of many years of monthly runoff为了进一步分析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规律,采用不均匀系数Cu 和7~9月占全年比例Cx 来刻画径流年内分配特征,采用Mann-Kendall 统计量U 和倾斜度β、线性趋势提取发来分析Cu 和Cx 的变化趋势。
其中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u 定义如下:∑∑===-==12121212121)(i ii i W E E W ECu σσ (5) 其中i W 为各月径流量,i=1,2,…12。
对下游奴下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系列和径流7~9月占全年比例系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表4。
由表3、表4可以看出,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7~9月占全年比例年际间变化较稳定。
表3 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系列趋势分析Table 3 Long-term changes trend of Cu水文站M-K U M-K β线性趋势统计年份奴各沙-0.6859 -0.0013 -0.0006 1960-2009羊村-1.3016 -0.0019-0.00171960-2009奴下-0.7499 -0.0007-0.00071960-2009表4 雅鲁藏布江主要控制站径流7~9月占全年比例系列趋势分析Table 4 Long-term changes trend of Cx水文站M-K U M-K β线性趋势统计年份奴各沙-0.1004 -0.0001 -0.00005 1960-2009羊村-0.8534 -0.0005 -0.0005 1960-2009奴下-0.5603 -0.0003 -0.00034年降水和蒸发变化趋势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代表站,1960~2009年年降水量、20cm蒸发皿蒸发量系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