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合集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

【 2 】 古代 哲人 的“ 天人 合一 ” 的观念 给人 们 以深刻 启 示 , 是 要 求 人克 制 自己个 人欲 望 使 自己 的言行 合 乎 道德 人 作 为万 物 之灵 ,既 要顺 应 自然之 道 ,与 天地 万 物 规 范做 “ 仁 ”人 。【 4 J 整个 五德之 中 “ 仁 ”居 于首位 ,

( 三 )仁 礼道 义

中国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代 圣贤 认为 道德伦 理 为做人 之 根本 ,并将 仁 、
义 、礼 、智 、信 作 为道 德 伦 理之 总 纲 。仁 者 爱也 ,
具 体体 现 为孝 悌 、忠信 、恭敬 、智 、 勇 、宽 、敏 、 季 羡 林 先 生指 出 : “ ‘ 天 人 合 一 就 是 人 与大 惠 、让 、俭 、贞 、温 良等 等 。仁 与 义相 联 。“ 仁, 人 自然 的合 一 ”, “ 人 与大 自然 应 ‘ 合为 贵 ’” 。合 心 也 ;义 , 人 路也 ” 。这 就是 说 “ 仁 ”是人心 之所 向,
中国传统文化 的滋养中寻觅人生智慧 ,提 高人文素养;不断加 强修身,完善 自 我人格,升华人生
价值 。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人 文素质教育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9 4 7 7 . 2 0 1 3 . 0 2 . 0 2 4 [ 中图分 类号 ] G6 4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1 6 7 3 — 9 4 7 7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4 2 0 世 纪 以来 ,科 学 技 术 的进 步 虽然 给 人 们 带来 经 典著 作 《 中庸 》 中 说 : “ 致 中和 ,天 地 位 焉 ,万 了 巨大 的财 富和利 益 ,但 也 带来 了人们 的精神 迷惘 : 物育 焉 。 ”它表 明儒 家之 和谐 理论— — 生命 的 和谐 ,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多样 。在肯定主流思想积极向上 的前提下 , 我们不 得不 承认 , 青少 年尤 其 是 当代 大学 生 也 表 现 出诸 多
问题 , 如生 活 自理 能 力 差 、 任 心 不 强 、 例 责 心理 素 质
样 的人越多 , 合作就越困难 , 工作冲突也就越多 , 国 家 和谐康 泰也 就越不 可 能。 ”
因, 提出提高当代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 大学生 ; 人文素养 ; 缺乏 ; 教育
中图 分 类 号 :6 1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9 2 1 )2—04 —0 17 5 7 (0 10 11 4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深 入和全 面建 设小 康社会 进程 的推 进 , 国的 国民经 济持续 快速增 长 , 民生 活水 我 人 平稳 步 提高 , 教育事 业 也在迅 速发 展 , 少年 的思想 青
据“ 河北 省 高校 人力资 源现状 及未来 发展研 究” 课题组调 查显示 : 读过四大名著的大学生仅为
5 。华 中理 工 大 学 曾做 过 调 查 , 求 大 学 生 写 出 % 要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国歌 》 黄河 大合 唱》 二 泉 映月 》 《 《
通 过人 文精 神 的 指 导 , 出诸 如 助 人 、 做 自强 等 人 文
大专 ( 理工 科 ) 2 . % , 为 6 8 大专 ( 文科 ) 3 . % ; 为 2 3 大
良好 的人 文 素养 有 利 于 丰 富 大 学 生 的精 神 家 园, 帮助大学 生形 成健 全 的人 格 ; 有利 于大 学生 的思
维 和智 力 的发展 , 强 大学 生的 耐挫折 和适应 能力 ; 增 有 利 于大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 终 有 利 于建 设 中 国特 最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

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2023年,大学生们正在不断地努力奋斗着,迎接着新时代的挑战。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以德智体美的标准自我要求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和想法。

一、以德为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今天这个社会,高尚的道德情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德”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素质。

良好的德行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

首先,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不贪图一时的享乐和短暂的刺激,远离毒品和不良娱乐活动;其次,我们要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献一份力量;最后,我们在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能忘记爱与奉献,多为他人着想,多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二、以智为基在现代社会中,智慧是成功的重要标志。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深度参与课外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其次,在实践当中,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的技术和学科能力;最后,在人文素质方面,我们要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加强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增长自身的经验和见识。

三、以体为重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作为年轻的学子,我们要时刻关注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体质水平。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每日的锻炼,参加多种体育锻炼项目,坚持健身不断提高体能;其次,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饮食,忌烟戒酒,加强营养的补充,注重饮食的搭配;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身体,预防意外伤害,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以美为彩美是人类最高的审美标准,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注重形体美,心灵美,修养美和环境美。

首先,在形体美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外表的修饰,注重穿着的质量和卫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其次,在心灵美方面,我们要有着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关爱他人,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在修养美和环境美方面,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和环境美化,保持室内外的整洁和卫生,同时加强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乃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是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当务之急文化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对峙文化的存在。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融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各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当地的本土文化。

比如美国随着好莱坞、迪斯尼、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风靡全球,不仅为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到处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

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动声色而颇具杀伤力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于主导地位。

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在国内外复杂环境里,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心理容易出现矛盾,往往陷入苦恼和困惑之中。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摘要】人文素质作为人素质的一种,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文探讨了人文素质的含义,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当代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归纳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质;问题1 人文素质含义之探讨人文素质,作为人素质的一种,尽管学术界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学界则没有太多的争论。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何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究竟应当如何培养?当前各高校展开的人文素质教育究竟存在哪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若要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则有必要对“何谓人文”做一番理论上的梳理,以使我们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文”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古籍《易经》中,《易经》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的说法。

《后汉书》中也有“舍诸天运,征乎人文”的句子。

《辞海》和《辞源》则对“人文”一词的解释则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通过考察汉语”人文”一词的源流,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人文”一词乃是指“各种文物制度和社会教化”的现象[1]。

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语humanitas,原意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一词更多指的是反对神权,侧重人自身的价值。

综合东西方关于“人文”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将“人文”一词大体上可界定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属性”[2]。

而“素质”一词,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它一般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和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而人文素质,多是指通过人类文化成果,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养成的关于人的基本的人格,气质和修养[3]。

1998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了“人文素质”一词。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

使部分学生在精神上越来越窄,牢骚、郁闷、无奈,这种跨 世纪的迷惘困扰着整整一代大学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社
收稿日期:2005 - 1 1-1 2 作者简介:沈国强,男,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 向:高教管理。
8 8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 设者和 接班人,适 应 的人文素质。
世 纪经 济和 社
一、人文科学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人文” 二 字,泛 指 人 类 社会 的 各 种 文化 现 象, 是 以 “人” 为中心、为 本位的 “ 文化” 。 中国古代 的“ 人文 ” 是 指礼教文化,西方 最早 的“ 人文 ” 是指 人 性、教 养。人 文 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 会 实践,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 稳 定的内在品质。由于片面的强调科学教育,使许多人,尤 其 是年轻一代,仅仅关注物质生活、物质享受,而对其它方 面 的反映越来越冷 淡,现代人 被“ 物化了 ” , “ 落入 商品拜 物 与人的原始愚昧之中” ,成为 只知道 追求金 钱和物 质享受 的 人了, “人变得越来越不像人 了” 。因而,2 0 世纪 70 年代 以 来,人文主义开始复兴,人文科学教育受到重视,许多国 家 都倾向于在教育中给人文科学以自然科学的同等地位。日 本 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提出: “ 在 开创新 世纪之际, 不仅自 然 科学,而且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振兴,都是容不得半点 轻
了。出现这样现象,在于教育的失误。现代社会的教育,不 是以成“ 人” 为终极 目的,只 是把 人当 作一 种工 具性 的东 西,人们学习的是“ 如何而生” 的本 领,如何 生活得 更好, 而缺乏“ 为何而生 ” 的教 育,导致 许多 人不 知道 为什 么活 着,不知道“人是什么 ” , “ 我是谁” 。所以,在丰 富的物质 生活面前,精神 生活 贫乏 了,没 有正 确的 生活 目的 和 人生 观,必然会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的享受之中,人性为物质 和技术所俘虏、所吞没。在大学校园内, “ 躲避崇 高” 、 “直 面世俗” 成了一部分人 的人 生哲 学,什 么“ 关 怀” 与“ 追 求” 都是“玩深沉” 、 “ 假清高 ” 、 “活 得太 累” ,不 如“ 跟 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 。精 神价值的 跌落标 明理想 已被虚 世 纪人 类最 大的 使命 就是要把失落的“ 人”找回来。 东西文化交流 碰撞 频繁, 观念 冲突 加剧, 要求 我们 必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 突随之加剧,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 而全面的裂变。我们经历了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到拜物主义 的过程,掀起了阵阵尼采热、弗洛伊德热、萨特热、叔本华 热、分析哲学热等。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传统的价值观念 发生嬗变,众多 错综 复杂 的价 值混 乱现 象,使 人们 目 不暇 接、眼花缭 乱。 一 些 人 在 生 死 价 值 观 上 颓 废 没 落,慨 叹 “ 人生如梦 ” ;在 功利价 值观 上唯利 是图,崇 尚“ 一切 向钱 看” ;在婚恋价 值观 上低级 趣味, 标榜“ 快 餐婚 恋” ; 在审 美价值观上混淆模 糊,强 调“ 追 赶时 髦” 等。大 学城 里的 学子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盲然、疑虑、混乱、空 虚、压抑与无聊,在价值观 与人生 道路的 抉择上 左右徘 徊, 导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绪的冲突,进取与怯弱的 共存。 在一些高校 “ 圣诞节” 被 称为 “ 醉人 节” ,教 堂被 称为“灵魂避 难所” ,许多学生在 教堂里顶 礼膜拜, 虔诚投 入。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 ( ) 一 道德失范和理想淡 化
随着 改革开放 的逐 步深入 , 市场经 济发 展所带 来
的负面影响刺激着人们 的生存理念, 一些青年学生对 物质 的过分追求 , 他们只注重 眼前 的利 益 , 视远 使得 忽
大理想 和 目标 , 错误地 把实 现较高 的不成熟 四)
以上只是 当代 大学生人文素质 现状 的几个 典型 的 方 面而 已, 已表 明当代 大学生 思想道 德现状处 于一 但 个 比较 低 的水平 , 这与 国家对于 青年学生 高素质 的思 想要求 相差甚 远 。由此 可见 , 面加强 大学 生人 文素 全 质教育 已迫 在眉睫。
的复合型人才 。
[ 关键词 ] 大学生 ; 文化 建设 ; 思想道德素质 ; 人文素养教 育 [ 作者 简介 ] 王步新 (9 8 ) 16 一 ,男, 河北省石 家庄市人 , 河北省水利 工程局 高级政 工师 , 主要从 事思想政 治工作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4 0 2 [ G 0—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3— 0 1 20 ) 5— 24—0 [ 10 7 7 (0 8 0 0 4 3 收稿 日期 ]0 8— 5—1 20 0 6
加重视 , 损坏公物 、 吐痰等现 象屡见不鲜 。校 园里 随地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 向上 的, 他们渴望成才, 准备献身事业, 报效祖国, 积极思考
国家 的命运 和 自己的社会角 色 , 其危机感 和使命 感 明 显增强 。但 也应 清楚地 看到 , 些大学 生在 社会 上流 一 行的各种消极 因素 的影 响下 , 观念上 、 德上 、 在 道 思想
维普资讯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王元新(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教育观念、教育投资、以及大学生自我提升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议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1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

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

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部分大学生上课喧哗,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乱扔垃圾,践踏草坪。

道德滑坡现象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许多大学生往往漠视他人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恶意攻击对方,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3)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障碍多。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及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许多大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失去信心、挫败感增加、心理承受力差、部分学生表现出郁闷甚至抑郁,沉迷于网络、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4)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

有一些大学生基本的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仅对所学专业知识较擅长,而对其他人文知识就显得较为薄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