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①王少芳1,张智明2(1.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2.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4)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弘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摆在所有高职院校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任务。
高职院校只有找出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所在,精准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才能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黄炎培职教思想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职教思想的目的和方针、原则与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先驱者,他将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孔孟教育放到同等重要地位看待,倾尽一生心血为之努力,通过不断增强生产力来实现劳动者的人生价值,增强为社会发展、实业创新的技术能力,促进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爱国主义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都有生动体现。
深刻领会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实践意义,对开创新时代职业院校工匠人才培育,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制约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瓶颈所在(一)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有待提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到社会对工匠人才的迫切需求,以提升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为前提。
高等职业音乐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等职业音乐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教育工作,逐渐深化现代教育思想,对其进行全面推广。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充分注重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
其中,在音乐教育中,应当不断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突破各项因素的限制,选择良好的培育路径,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概念在现代时期,工匠精神逐渐与职业品质相联系,讲求在工作中保持严谨、敬业的态度,并具有良好的精神品质。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行业中,不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加以重视,逐渐将其融入音乐教育中。
同时,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
其一,务实精神。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务实精神是工匠精神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基本素质要求,确保学生具备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对学生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其二,严谨精神。
在学生进入社会开展工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可有效提升其工作质量,确保其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相关行业的基本需求培育的重要性。
在工匠精神中,注重进取意识以及耐心态度的培养,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育学生的主要精神。
其三,协作精神。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团结协作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决定工作开展效果。
由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培育过程中,需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其能高效率完成相关工作。
其四,敬业精神,该精神主要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针对工作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快速完成工作任务,并具备较强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有效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展现工匠精神培育的实际意义。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当前,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不断落实我国教育改革内容,引进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及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从思想出发,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介绍了工匠精神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其在应用型教育中的价值。
分析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然后,探讨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设计,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强调了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总结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专业素养、综合能力、重要性。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发显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用型人才是指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他们往往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需求。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通过培养基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与社会、行业接轨,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这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曾孕育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一最早由工匠职业的特殊性凝聚而来的独特精神特质,成就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技术文明。
后来,在中华民族浮沉中,“工匠精神”被轻视,被曲解,明珠蒙尘。
2022年,党和政府让“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回归到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目前弘扬“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同需求。
一、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新时期弘扬的“工匠精神”在概念界定上,不应再局限于手工业范畴,而应当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比喻与象征意义,普遍覆盖于各个领域。
因此,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引导个体从爱岗敬业到精专于业,再到发展创新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追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1.“工匠精神”坚定高职校园文化的方向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也体现在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体悟和践行上。
基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工匠精神”倡导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执着于追求完美、高效、更好体验。
因热爱而钻研技术和技艺,因执着而不断超越自我,直至终身。
因而,“工匠精神”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能够坚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方向。
2.“工匠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它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管風等方面。
工匠精神对于人在技能技艺和工作理念上的明确要求,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得校园文化具有了确切的内容性。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五、结论
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这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品质 和崇高精神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这三种精神的内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1、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劳模、劳动模范和工匠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 的事迹和精神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的内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劳模精神是一种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奉献社会为己任的精神状态,它代表着 勤劳、勇敢、创新和进步。劳动精神则是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 动时光的精神风貌,它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则 强调在技艺和职业领域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 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3、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劳模、劳动模范和工匠的事迹进行深入分析, 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和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 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黄炎培职教思想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3年7月上13职业 总第637期O C C U P A T I O N黄炎培职教思想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一、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阐明:职业教育的目标很简单、很分明,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之后,要去实地应用的。
从提出“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的总体思路到思考“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的职业教育本质;从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方法到探索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中华职业教育”,在黄炎培职教思想引导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与教学实践显现出以时代特点与社会需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的主流特征。
黄炎培曾提出“劳工神圣”“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方向与目标。
黄炎培职教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兼具动手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
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不仅是学习与掌握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学习与内化职业道德的过程。
而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文 / 朱文维摘 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注重高职学生高质量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求。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的职教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其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也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本文主要阐述了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我国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探索了黄炎培职教思想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黄炎培 职教思想 工匠精神课 题:本文系2022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究基金项目学工课题的研究成果。
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与树立大格局的价值观,这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不谋而合,进一步证明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前瞻性。
二、我国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分析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视野和渠道、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该文在分析二者关联性基础上,提出把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渠道、培育主体、文化建设中,创造性构建出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Yan,ZHOU YeAbstract Integr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profound value,which is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to expand the vision and channel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and the appe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tegr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main channel,cultivation subject,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creatively constructs a curriculum system in which the craftsman spirit is integrated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Key words the craftsman spirit;socialist core values;integration 自2016年起,工匠精神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人力资资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刘文会李朋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工匠精神”融入我国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时代 之需。
而在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技能人才培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就我国高职 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讲,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和现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关键词,此后,培育“工匠精神”逐渐成 为社会大众所关心的内容,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提岀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基地,为我国各行各业培育了诸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但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同“工匠精 神”融合贯通,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关键问题。
一、培育工匠精神概述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旺盛。
2015年,我国提岀了“中国制造2025 ”的目标蓝图,2016年, 党和政府提岀“培育工匠精神”,这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步走向更高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在此过程中,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大幅度提升。
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更需要提高质量和水平,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寻求高端人才作为支撑。
只有培育更多高素质高质量 的人才才能加快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步伐。
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强烈需求, 这些人才自然而然需要高职院校来 提供,这也直接要求着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各行业不断增长的人 才需求,强烈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有机融合工匠精神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作者:刘娜 李昌锋 张亚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工匠。这个任务可以分解“成人”和“成才”的教育,而“成人”的教育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扶持专业社团、举办技能大赛、社会服务、“互联网+”等途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中,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23-02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年,刘延东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时也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由此,“工匠精神”再一次回归到了中国公众的视野。如何在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重树“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已然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遗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精心设计、质量至上和不断革新,显然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当然,这种精神不只在工匠身上体现,还可以凝结在所有人身上,即一切劳动者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工匠精神被人们定义为一种工作态度和精神品质,但从国家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共同作用的合力。从个体来说,工匠精神应该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体现为工匠的气质,又体现为产品的品质。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二是严谨,一丝不苟,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四是专业,敬业,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二、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之际,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内涵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锤炼“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形成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增强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方法,调整管理学生的思路,转变育人理念,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培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
2.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技能,更是人的素质素养,是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
3.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文化的软实力。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用工匠精神滋润学生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因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彰显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和意义,提升职业教育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4.工匠精神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需要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重要的生产力,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的竞争。高职院校理当成为培育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尚真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职业规范,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发展,才能实现服务企业、回报社会、个人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品质,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质量的实现路径。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可分年级、分主题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工程。
1.校园文化直通工匠文化。举办技能展示月,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参加科技作品制作,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并将学生自制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融入学生工作之中。打造体现技能特色的道路文化和广场文化;建立技能大师事迹展览馆;在教学楼道、公寓楼道设计了企业文化长廊、校友风采长廊,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浓郁的技能文化环境的熏陶,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学生恪守校训、厚德强技、奋发有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主题活动融合工匠精神。一是在社会服务中体验工匠艰辛。组织学生参观学院教学实训基地,邀请社区民众亲自动手体验技术工人的工作。在社会服务中,了解职业乐趣,感受工匠精神的特色与魅力。二是在实践教育中感受工匠精神。邀请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学会等进校举办论坛、讲座、展览等,展示工匠精神的历史沿革、创新成果、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成长为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三是在相互交流中传播经验。邀请劳模、大师、企业家、技术能手和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定期回校做报告,传播前沿施工技术、交流成功经验,激励在校学生尊重职业、尊重技术技能、尊重工匠。四是在工地实践中培育工匠意识。职业精神往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会更真切地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为此,组织学生参观公司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体验观摩工作流程、与工匠大师切磋技艺绝活,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
3.专业社团丰富工匠内涵。工匠精神的拓展离不开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专业社团往往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的平台。为此,辅导员和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结对子,共同帮助学生成立了突出技能培养和工匠精神传承的社团。教研室主任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辅导员担任专业社团的组织教师,发挥专业社团育人功能,拓展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一是每年为学生专业社团争取活动经费,为社团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共同管理学生社团。专业社团均挂靠专业教研室和相关辅导员,辅导员教师管理协助社团的日常事务,教研室主任指导社团开展活动,进行专业训练。
4.技能大赛提升工匠技能。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试金石,是工匠技艺比拼的舞台。通过校内建舞台、校外搭平台,引导学生崇尚技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是在技能竞赛月为中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设立观赛通道、项目体验和成果展示区域,传播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正能量、好声音、新形象。二是积极开展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优秀典型宣讲团,进班级、进教室、进宿舍巡回宣讲其经验和事迹,在全院形成“榜样引领学技能、切磋交流共提升”的文化氛围。三是完善奖励制度,对于技能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奖学金评定、“学习刻苦”青春榜样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
5.社会服务培育工匠作风。工匠精神离不开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离不开工匠的为民服务。通过组织学生“走出去”,利用本地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开展紧贴群众生活的服务活动,让群众感受职业教育服务美好生活,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一是组织企业文化进社区,通过展板宣传、学生讲解,让铁路工匠精神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组织学生进驻企业,配合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在社会服务中锻炼工匠作风。
6.“互联网+”提升工匠影响力。“互联网+”时代,紧扣工匠的主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致力于建设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将工匠精神在学生中进行广泛传播,从而强化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一是分批次、分时段在官方微信平台推送了多篇心灵鸡汤,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班级微博中推送了大国工匠等相关内容;二是搭建校园BBS师生交流互动和网络文化活动的服务平台;三是在QQ、微信、贴吧等网络载体上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而作为身出教育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也只有将工匠精神引入学生日常教育,积极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才能为国家育工匠,为制造业树典范。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 [2]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11). [3]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8).
[4] 薛栋.论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5] 张蕊.感性凶猛的“工匠精神”[J].华东科技,2013,(5). [6] 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7]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8]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