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的临 床治疗 有 效 率也 非 常高[ 2。其他 在 临床 上 应用 的 含淫 23 2J - 羊藿 的药 物如 回骨丸 、 二仙 肾气 汤 、 肾填髓 汤 、 。 精 方 益 补 肾填 等对 抑制 骨丧 失 、 改善 骨质 疏松 症状 均取 得 了较 好疗 效 。
5 问题 与 展 望
结 节 数量 (P<00 .1或 P<00 ) 表 明 淫 羊藿 素有 促 分化 的 . , 5 作 用 . 对 细胞 活 力 和增 殖 指数 无 明显 影 响 , 断雌 激 素 受 但 阻 体信 号后 , 羊藿 素促 分 化 作 用 明显 下降 ( 淫 P<00 ) 淫羊 藿 .1 ; 素可 以增 强 B 一 、 MP 4的基 因表 达 ,但 不 影 响 B 一 MP 2 B 一 MP 7 基 因 表 达 ;阻 断 雌 激 素 受 体 信 号 后 ,淫 羊 藿 素 促 S d 1 ma 、
fr t n a d b n b opin omai n o e a s r t .Bo ema sls n o y f e sr cu e b e k o r t h rce it s t nfsain o o n s osa d b n n tu tr ra d wn ae i c aa trsi .Isma i tt i s c e o
p rssh sisdsic s e d n y A ra u n i frs ac n iae h tte efc fL n s u i du fra t oo i a t itn tac n a c . ge tq a t y o ee rh id c tsta h f to o g p rEpme im o ni t e —
Z A0 Wec ag O i n WE iag H n h n S NGLj u N Ka n WU J d n L ah n h i og I o o g n B

生育三烯酚抗骨质疏松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育三烯酚抗骨质疏松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育三烯酚抗骨质疏松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杨艳,彭雅茗,崔佳乐,林静,于澜,周广举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已成为高龄人群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对其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发现维生素E的异构体之一生育三烯酚作为单一异构体或混合物形式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抗骨质疏松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生育三烯酚;氧化应激;成骨细胞;破骨细胞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3.031中图分类号:R58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3-0108-04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了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大,即使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达到1.2亿[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骨质疏松性骨折在55岁以上的女性和65岁以上的男性中越来越常见,且骨折风险的增高几乎累及全身所有部位的骨骼;骨折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损。

骨质疏松症的传统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明显,如激素替代疗法与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双膦酸盐可能引起下颌骨坏死,特立帕肽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1,3]。

目前对骨重塑更具特异性且不良反应较小的新型药物(如硬化蛋白抑制剂、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靶向WNT抑制剂等)研发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3-4],但这些药物价格昂贵且疗效尚不确切。

大量研究表明,生育三烯酚具有抗骨质疏松特性,现就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1生育三烯酚与骨质疏松症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二者同属于维生素E家族,根据侧链上的结构差异及母核上存在的甲基位置不同,每种同工型又可进一步分为α、β、γ、δ四种亚型。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侯博1,李东楠1,张永政2,王海1,2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摘要: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药物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类型。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GIOP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

中药单体成分可通过调控MAPK、PI3K/AKT、Wnt/β-catenin、NF-κB、OPG/RANKL等信号通路功能,保护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调整细胞内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刺激细胞自噬功能,纠正骨稳态失衡,最终达到治疗GIOP的目的。

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酚类、苯乙醇苷类、多糖类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已应用于GIOP的治疗。

研究多种中药单体成分治疗GIOP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有望为中医药治疗GIOP相关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单体;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黄酮;皂苷;有机酚;苯乙醇苷;多糖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22中图分类号:R58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092-05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GC)而引发的医源性并发症。

目前认为GIO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理学剂量的GC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细胞自噬、骨细胞衰老等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破坏骨形成和骨吸收动态平衡,最终导致骨质疏松[1]。

GIOP常用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中药是治疗GIOP 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炎症、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中药单体研究是明确中药治疗GIOP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

现就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治疗应用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GIOP的防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介绍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对近几年有代表性的文献综合分析。

结果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主要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刺激剂两类,骨吸收抑制剂允许骨形成,但限制破骨细胞介导减少。

因而减慢骨更新保存骨密度(BND),增强骨的力度,可使骨密度在治疗的第一年提高5%~10%。

结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治疗骨质疏松的特效药。

但骨吸收抑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药,骨刺激剂代表了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吸收抑制剂;骨刺激剂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导致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发病原因一般为钙及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调以及运动光照不足等。

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一是解除全身性疼痛,二是预防病理性骨折发生。

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或发生骨折时防止骨折复发。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分为两类:抑制骨吸收类和促进骨形成类[1]。

下面重点介绍抑制骨吸收类。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钙、维生素D、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亚硝酸基氟联苯丙酸等,这些抗吸收药可以减少骨折危险,尤其是在脊椎[2]。

1 双磷酸盐双磷酸盐是天然焦磷酸盐的类似物,在肠的吸收不好但与羟基磷灰石结晶结合,优先存于骨上[3]。

活性双磷盐酸减少骨吸收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实现的。

作用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募集、抑制破骨细胞的吸附、抑制破骨细胞的生命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双磷酸盐也能防止试验诱导的骨吸收增加, 因此可减轻由骨吸收试剂引起的骨吸收。

其特点是:不仅能抑制骨的吸收,还能增加骨的质量,使丧失的骨丢失恢复;能通过降低频率来增加松质骨的重建,减少骨吸收的陷窝深度。

双磷酸盐是骨代谢疾病中常用的药物,主要治疗骨质疏松和转移的骨骼疾病。

目前研究较多的双磷酸盐化合物是阿仑磷酸盐和利塞磷酸盐,它们可使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椎和非脊椎骨折减少一半。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近10年研究进展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近10年研究进展

老年 肾阳虚原 发性 骨 质疏 松 症 患者 6 0例 , 机 分 为 随
痛” “ 、 虚损 ” , 以 骨 量 减 少 , 组 织 显 微 结 构 受 等 是 骨 损, 脆性增加 , 容易 发生 骨 折 而缩 短寿 命 的代 谢 性 骨 病 , 老年难治 性疾病 。 自从 中医药 防治 本病被 列入 属
( 收稿 :0 0— 3~1 ) 21 0 0
( 回 :0 0— 4— 8 修 21 0 0 )
素 在血 液 肿 瘤 治 疗 中取 得 成 功 , 2 有 0多 种 高 效 小 型 化免 疫毒 素在 临 床研 究 阶段 , 于 血 液 恶 性 肿 瘤 用 和 实体 肿瘤 治疗 。
治 疗骨质 疏 松 症 中药近 1 0年 研 究进 展
耐药 的肿 瘤 有 效 , 前 有 1 目 5种 以 上 放 射 性 免 疫 偶 联 物 在 临 床 研 究 阶 段 。 到 目前 为 止 , 多 数 免 疫 毒 大
融合 蛋 白表 达 载体 , 大肠 杆 菌或 其 他 工 程 菌 中表 在
达 , 备 高效 小 型化抗 体 药物。这些抗 体 药物 以 制
注射鹿茸 生长素 治疗组 3 0例和 口服密钙 息加 注射蛙 降钙素对 照组 3 0例 , 疗程 2个月 。结果 : 治疗组 和对 照组疗 后腰 椎 2~ 4椎 , ad 三角 区骨密 度值较疗 前 w rs
均 有 明 显 提 高 , 计 学 差 异 显 著 ( <0 0 0 0 ) 统 P . 5~ . 1 ,・薹家 论 Nhomakorabea坛 ・
国内高效 小型化抗 体药物 研究也 取得显著 进展 , 中 国医学科学 院医药 生 物 技术 研 究所 自主研 发 了高 效“ 弹头 ” 物力 达 霉 素 和 卡利 奇 霉 素 , 单 抗 片段 药 与 偶 联成 高效小 型化 抗体 药 物 。最 近将 力 达霉 素 蛋 白 与单链抗 体 、 轻链 或 重链 可 变 区基 因重组 , 建 多种 构

关于“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认识

关于“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认识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试验结果
01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性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地舒单抗能有效改善 骨质疏松症状。
02
地舒单抗的安全性评估
在临床试验中,地舒单抗表现出良好的安 全性和耐受性。
03
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
临床试验发现,地舒单抗能显著提高骨质 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生活指导
饮食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01.
饮食中钙质的摄入与骨质疏松的关 系
饮食中充足的钙质摄入可以有效预 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02.
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与骨质疏松的 关系
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
03.
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与骨质疏松的 关系
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骨骼健康, 过量则可能加速骨质流失。
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长时间 久坐或久站,保持正确的姿势。
感谢观看
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中,本品可显著 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地舒单抗的作用机制
地舒单抗可与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结合。RANKL 是一种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 和存活发挥关键作用的跨膜或可溶性蛋白。破骨细胞在体内负责骨吸收。地舒单抗能够阻断 RANKL激 活破骨细胞及其前体表面的受体 RANK,阻断 RANKL/RANK相互作用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 存活,从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量和强度。
地舒单抗的副作用管理
使用地舒单抗需定期监测血液系统和肝功能,以预防可能的副作用。
地舒单抗的用法用量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研发进展_彭斌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研发进展_彭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3月第19卷第7期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研发进展彭斌谭文甫*(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其治疗药物包括减少骨骼重塑的抗重塑剂,如双膦酸盐,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和RANK配体抑制剂等。

近年来,合成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有些药物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如以组织蛋白酶K为治疗靶点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以Wnt信号通路为调控靶点的新型蛋白同化剂等。

针对这些靶点,一部分新药正处于研发阶段,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骨质疏松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新型蛋白同化剂药物研发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快速增长,在美国每年有150万患者因脊柱、髋关节和腕关节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1,2]。

据估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晚年经历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很高,女性达50%,男性则有25%,而妇女因绝经所致的骨质丢失是增加骨折发生率的一个主要原因[3,4]。

骨质疏松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的概率,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日趋增长,主要跟低体重、绝经、年龄、用药及一些慢性病等有关[1,3]。

最近20年的研发中,骨质疏松药物开发主要涉及特异性靶向受体的设计、信号途径和酶,如甲状旁腺激素受体(parathyroidhormonereceptor,PTHR)、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物(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RANK)、Wnt-信号肽及组织蛋白酶类[5-7]。

目前,骨质疏松症药物开发围绕揭示骨骼内稳态的生理途径为引导,并结合提高耐受性、方便计量,最终提高依从性等方面进行。

近年来,针对具有抗吸收以及与合成代谢样的药物研究日益增多,有一些药物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比如以组织蛋白酶K为靶点的抑制剂,组织蛋白酶K高表达于破骨细胞的溶酶体内,在骨重吸收过程中释放。

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K遗传缺陷会导致身材短小,骨密度增高与骨骼的脆性增加,称为pycnodysostosis或成骨不全症。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学第43卷2019年第5期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3No.5May.2019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李慧敏1,方康权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梧州543000;2.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99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涉及内分泌系统及骨骼系统的代谢性骨病,以因骨量降低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增大为临床特征。

针对骨质疏松,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为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吸收药物及双重作用药物联合治疗,随着对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对临床工作者更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对骨质疏松症的各类治疗药物进行阐述。

关键词: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9.05.061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7%,其中大于50岁的女性患病率高达50%,预估2020—2050年中国患有骨折疏松症人数约为2.9亿[2],且有呈持续上涨趋势。

骨质疏松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可以防治的,可以达到缓解骨痛、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之目的[3]。

随着药物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目前临床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为抑制骨吸收药,防止骨过量丢失与促进骨形成药物,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但药物种类繁多,为使临床医师根据骨质疏松病因更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予以综述如下。

1抗骨吸收的药物1.1双磷酸盐类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