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时的脑保护.
神经外科擅长介绍

神经外科擅长介绍神经外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与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医学领域。
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神经外科擅长处理多种疾病,包括脑肿瘤、脑出血、脊髓损伤、脑膜瘤、脑血栓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外科擅长处理脑肿瘤。
脑肿瘤是一种在脑内形成的异常组织增生,会对正常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脑肿瘤,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以便制定手术计划。
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会小心地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
神经外科擅长处理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会造成脑组织受损。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修复破裂的血管,减轻脑出血对脑组织的影响。
手术前,医生会评估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同时控制出血,以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神经外科擅长处理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的损伤,会导致肢体瘫痪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修复脊髓的损伤,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脊髓的损伤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小心地处理受损的脊髓,并尽量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
神经外科还擅长处理脑膜瘤。
脑膜瘤是一种在脑膜上形成的肿瘤,会对脑组织和神经功能造成影响。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脑膜瘤,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恶化。
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来确定脑膜瘤的位置和大小,并制定手术计划。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小心地切除脑膜瘤,并尽量保护周围的脑组织。
神经外科还擅长处理脑血栓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形成的血栓,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清除血栓,恢复脑血供。
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医生也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精品PPT课件

缺血边缘区神经元EPO受体上调 EPO与EPOR结合后→修复蛋白生成↑,兴奋
性神经递质及炎性介质产生↓→抑制神经元凋 亡,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
10
病人研究发现,静脉注射重组EPO(每天一次, 持续3天)→中枢神经系统内EPO升高60~100 倍,与脑损伤有关的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水 平下降→减小了脑梗死面积,改善了病人愈后
4
脑生理学
重 量:占体重2% 血流量:占心输出量15~20% 动 脉:颈内动脉(2/3血流量),椎动脉 (1/3血
流量),形成Willis动脉环 脑血流量:脑灰质60~100ml/100g/min
脑白质25ml/100g/min 平均50ml/100g/min 脑耗氧量:3.5~4ml/100g/min
深度低温
低温
常用于体外循环手术
17~20℃ 耐受缺血5分钟(37℃) 耐受缺血60分钟(17℃) 实施较困难(价格贵、风险)
Greely WJ,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1
14
中度低温
24~32℃(不需循环支持) 复温休克(rewarming shock) Michenfelder(1979,1980)研究较多 临床上尚未成功
Clifton GL,et al. N Engl J Med, 2001
16
低温并发症
低血压 心律失常 凝血障 感染
Wass CT, et al. Int Anesthesiol Clin, 1996 17
低温
动物研究
➢ 轻度低温(33℃)能减轻全脑缺血所致神经损伤 ➢ 缺血期间或缺血后轻度低温亦能减轻局灶性缺血
临床麻醉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临床麻醉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100小题,共100分)。
1、麻醉前访视的目的不包括()。
A.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B.制定麻醉方案C.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D.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E.进行术前康复训练2、下列哪项不是麻醉前禁食禁饮的目的?()A.减少胃内容物的容量B.防止呕吐和误吸C.降低胃液酸度D.便于术中操作E.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3、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时间为()。
A.4 小时B.6 小时C.8 小时D.10 小时E.12 小时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不包括()。
A.消除患者紧张情绪B.减少呼吸道分泌物C.增强麻醉效果D.预防过敏反应E.降低基础代谢率5、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麻醉前常用的镇静药?()A.地西泮B.咪达唑仑C.苯巴比妥D.氯丙嗪E.右美托咪定6、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
A.阻断钠离子通道B.阻断钾离子通道C.阻断钙离子通道D.阻断氯离子通道E.阻断镁离子通道7、下列哪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间最长?()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8、局部麻醉时,加入肾上腺素的目的是()。
A.延长麻醉时间B.减少局部麻醉药的吸收C.增强局部麻醉药的作用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9、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局部麻醉?()A.体表小手术B.局部浸润麻醉C.区域阻滞麻醉D.神经阻滞麻醉E.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大手术10、局部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
A.局麻药中毒B.过敏反应C.感染D.神经损伤E.低血压11、椎管内麻醉包括()。
A.蛛网膜下腔阻滞B.硬膜外阻滞C.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2、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绝对禁忌证不包括()。
A.患者拒绝B.休克C.凝血功能障碍D.严重脊柱畸形E.穿刺部位感染13、硬膜外阻滞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
A.全脊髓麻醉B.硬膜外血肿C.硬膜外脓肿D.低血压E.局麻药中毒1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优点不包括()。
麻醉科的脑神经外科与神经麻醉

麻醉科的脑神经外科与神经麻醉脑神经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脑神经疾病和损伤治疗的学科,而神经麻醉则是脑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麻醉科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以及神经麻醉的技术和挑战。
一、麻醉科在脑神经外科中的角色脑神经外科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无意识状态,以便医生能够安全地进行手术操作。
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负责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安全度过整个手术过程。
在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会与脑神经外科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风险。
他们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同时,麻醉科医生还会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麻醉的过程和风险,并提供必要的镇静和安抚。
手术中,麻醉科医生将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常见的脑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全身麻醉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局部麻醉则是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疼痛感。
静脉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镇静和镇痛药物,使其保持清醒的同时舒适度过手术。
手术后,麻醉科医生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镇痛药物。
他们还会与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方案的制定,并提供相关的护理建议,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神经麻醉的技术和挑战神经麻醉是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要求麻醉科医生具备丰富的神经解剖知识和手术操作经验。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神经麻醉技术:1. 神经监护神经监护是一种通过监测特定脑神经的功能状态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技术。
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科医生会使用电生理监测仪器来监测脑神经的电活动,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对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
2. 神经定位神经定位是一种通过识别和标记特定脑神经的位置来帮助手术定位的技术。
麻醉科医生会使用图像引导系统或电生理导航技术来准确定位脑神经的位置,以便脑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
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

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摘要】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危险性大。
应用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能减少手术中失血和输血,降低颅内压,减轻术后脑水肿,加强术前、术中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的顺利实施,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脑保护;神经外科;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77-02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精细,术野小,出血多,要求术野清楚。
为了减少手术中的失血量和输血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渗血,以保证术野清晰。
我们将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联合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就本院实施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病员的术中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i-ii级的择期颅脑手术病人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
年龄20-65岁(41.27±1.65y),体重64.10±11.09kg。
其中小脑及后颅内占位10例,鞍区及脑室占位3例,颅顶及颞部等脑内占位14例,脑动脉瘤4例,脑动脉畸形5例。
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无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机制障碍。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a组为对照组,未实施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b组为控制性降压与脑保护组。
1.2 麻醉方法全麻气管插管。
1.3 药物配制与降压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配制成每毫升含硝普钠100ug溶液,静脉泵入,并用锡铂纸遮光。
在打开脑膜时静脉泵入0.01%-0.5%硝普钠液,维持map8.00-9.33kpa。
摘除瘤体后减慢降压药泵速,使血压在30min内缓慢恢复至正常。
硝普钠用量3-35mg,维持降压的硝普钠泵速为0.82-3.2ug/min/kg,降压时间为50-230min,为确保安全,2.5h内用药量不超过1mg/kg。
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知识点

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知识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包括脑肿瘤切除术、脊髓损伤修复术等。
虽然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以下将介绍一些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关知识点。
1. 出血: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
出血可能是由于手术中未能完全止血或术后出现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
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感染: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另一种常见并发症。
感染可能是由于手术中未能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或患者术后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
感染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手术前后需要注意术中消毒、术后抗感染等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3. 神经功能损伤:神经外科手术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表现为术后出现感觉丧失、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手术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神经组织,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4. 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脑膜脑膨出切除、胼胝体矫正等手术中。
脑脊液漏可能会导致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可能在严重情况下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脑脊液漏的情况。
5. 脑梗死:脑梗死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手术中血供不足或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的。
脑梗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手术中需要注意避免血管损伤,保证患者的血液供应畅通。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手术前后注意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通过了解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知识点,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颅脑手术中脑认知功能保护的微创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d rn 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r e y u i g Br i u g r
Z O j- n , A og T N aja HA i og C O Y n , A G Y - n z u
( eatetfN uougr, eigT n nH si l ai l d a U i rt) Dp r n o ersre B i i t o t ,Cpt i l n esy m y j n aa pa a Me c v i
t a e t f ri s re ru h u te o nr.B sdo ep n i eo “ h at nu , h ret rsra o f ri fn t n , r t n a ug r t o g o t h u t em ob n y h c y ae n h r c l f tel s i r tel g s pe e t n o ba c o ” t i p e jy a vi nu i
ta iina r n oo e we e mp o e r d to lc a it mis r i r v d, a a e o b t ita o rtv mo trng nd lrig y tm fr nd s t f o h n r —pe aie ni i a ae tn s se o o bri p o e to wee an r tc in r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与脑功能保护

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与建议
掌握电生理监测技术
神经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各种电生理监测技术,以便在手术中实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 态。
关注脑功能保护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应高度关注脑功能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手术对脑功 能的损伤。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神经外科医生应积极与其他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神经外科手术中电 生理监测与脑功能保护的发展。
拉和损伤。
术后脑功能恢复与随访
术后神经影像学检查
及时了解术后颅内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术后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脑电图、诱发电位等手段,评估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 情况。
康复训练与随访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 长期随访,关注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06
电生理监测与脑功能保护在神经外科
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01
测技术了解 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为手 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术中监测
实时监测手术操作对神经 功能的影响,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 损伤。
术后评估
评估手术效果及神经功能 恢复情况,为患者预后和 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03
脑功能保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重要
02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技术
电生理监测技术概述
电生理监测定义
电生理监测是指通过记录和分析生物体电活动信号,以了解生理功能状态的一种 技术。
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意义
神经外科手术中,电生理监测能够实时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判断手 术操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指导手术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最大限度地保护脑 功能。
术中监测与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手术时的脑保护黄立宁边庆虎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麻醉医师在神经外科手术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脑,避免脑缺血缺氧。
现已有许多实验室研究给予临床处理脑缺血以指导,但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现将脑保护的过去、目前及未来概述如下。
一、过去--巴比妥类为脑保护的金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Michenfeld等指出,在剂量--依赖模式下,巴比妥类减少脑代谢活动,EEG活动逐渐减弱,ATP消除率减少,并保护不完全的脑缺血(incomplet cerebral ischemia)。
当EEG为等电位时,神经元能量消耗减少约50%,因而,当缺血时用巴比妥类治疗至等电位EEG时,所有的代谢能均用于维持细胞的完整上。
Bleyaert等在猴用颈部止血带限制到脑的血流,事先给硫贲妥钠90mg/kg者比对照组取得了好的结果。
有研究组证实,在完全没有脑血流后,巴比妥类对人脑无保护作用。
心跳停止复苏后,病人随机分为接受硫贲妥钠(30mg/kg)或盐水组,两组死亡率均高(77%和80%),说明在完全缺血无血流至脑的情况下,巴比妥类保护和改善脑缺血损害是无效的。
过去巴比妥类常用作脑保护的第一线药物。
在EEG成等电位前,其以剂量--依赖模式减少脑代谢。
在EEG成等电位后,追加药物剂量不增加脑代谢抑制。
现已证明,巴比妥类在不完全脑缺血情况下有脑保护作用,但在CBF完全停止下无作用。
二、目前--当前的脑保护治疗人们期待任何一种麻醉药能在脑保护方面与巴比妥类相似,抑制脑代谢和EEG活动。
现将目前常用麻醉药及其它方面进行初步评价。
1. 依托咪酯在进行性降低脑代谢直到EEG等电位出现方面与巴比妥类相似。
不同之处是其对血压影响小,且作用时间短。
它仅在轻度或中度缺血时有脑保护作用,可使脑氧需减少约50%,同时维持脑灌注压。
在有些动物模型,依托咪酯最初减少脑血流比脑代谢程度重,使脑处于基质释放不足的危险情况。
此外,其也有肾上腺抑制作用,在ICU持续静点镇静可增加死亡率。
2. 异丙酚在剂量-依赖模式下抑制脑代谢。
与巴比妥类相似,在临床相应剂量下可产生等电位E EG。
异丙酚微量血浆浓度即可较好地保护脑细胞,而且在和血浆蛋白结合状态下,仍能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又因其在NMDA受体起谷氨酸拮抗作用,可提供脑保护作用。
由于它血管舒张及明显的负变力性作用,短时大量注入可减少脑灌注压。
在不完全缺血鼠模型优于芬太尼-氧化亚氮麻醉。
3.阿片类阿片类对脑代谢和血流影响小,同时支持心血管系统和脑灌注压,已成为神经外科麻醉的基础。
有文献对麻醉性镇痛药的安全性有疑问,如使ICP增高,但这些改变很小,可能因血压降低脑血管扩张所致。
已报告大剂量阿片类在动物可产生癫痫发作。
阿片类的神经保护作用的证据和可能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4. 苯二氮卓类在剂量-效应模式下,该药也抑制脑代谢,但不如巴比妥类强,且不产生EEG等电位。
由于其不能最大的抑制EEG活动,还不能考虑作为脑保护药物。
但也有作者认为其可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防止兴奋性神经元发放过度,起到抗焦虑作用。
原大江等指出,咪唑安定可以显著性的抑制大鼠丘脑束旁核感受伤害性神经元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兴奋反应。
5. 氯胺酮因其增加脑代谢和血流,在神经外科麻醉有争议。
近来,因发现它阻滞NMDA受体,被提议作为脑保护的麻醉药。
试管内研究显示它也可干扰经膜钙内流。
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部位仍是争论的问题。
6.氧化亚氮作用起效和消失快,已用于神经外科麻醉多年。
因其增加CBF,在ICP高的病人可发生问题。
与其它吸入麻醉药合用时CBF增加程度轻。
N2O易弥散至含气腔,并且CT证实开颅术后颅腔积气可达2周,在此期间最好不要应用。
临床研究尚未确定应用N2O是否有害。
7.吸入麻醉药与巴比妥类相似,几乎所有吸入麻醉药均产生进行性EEG抑制,以剂量-依赖模式至电静止(约在1.5-2MAC时发生)。
它们比巴比妥类心血管抑制轻,术终能更快排出。
氟烷和安氟醚例外,当4MAC时氟烷才能EEG达等电位,在临床实践是不现实的。
氟烷引起脑血管扩张也可致ICP增高。
也有报告安氟醚产生EEG癫痫样活动。
氟烷和安氟醚也可明显损害C BF的自动调节机制。
Hoffman等对照地氟醚与硫贲妥钠发现,当二者给到EEG爆发抑制(bu st suppresion)时,用脑探针测定,地氟醚增加脑氧。
近来,Faberowski等报告异氟醚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和延迟细胞凋亡(apoptosis).8.利多卡因除具突触传递抑制作用外,还有膜稳定作用和降低脑氧代谢,可能较巴比妥类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周源等早已证实了利多卡因(1.5-12mg/kg)可明显减轻因缺血引起的脑超微结构的改变。
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为阻断钠通道,使缺氧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剩余能量,为神经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由于利多卡因可减少异丙酚注射痛,增强异丙酚镇静催眠作用和异丙酚可提高利多卡因的致惊厥阈,而该二药均具降低颅压,脑氧代谢率和脑保护的特点,联合应用是神经外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9. 温度目前认为,即使浅低温亦有脑保护作用,例如,鼠大脑半球缺血实验时,在360C时缺血20min后,鼠脑海马损伤100%,340C时,损伤减少到20%,330C时0%。
低温明显的保护作用不仅由代谢抑制单一因素所致,其机制尚包括:抑制谷氨酸释放,削弱NO产生,减少钙内流,和增加缺血时GABA释放。
遗憾的是,术中常不能直接监测脑温度。
替代的食道、膀胱、直肠或鼓膜探头,即使是肺动脉插管测量均不能直接反映脑温度。
手术时,从皮层到脑内深部的温度变化是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不能测量存在缺血危险的脑局部温度,给脑保护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如果可能,用局部降温方法代替全身低温法。
10. 血压控制血压是防止脑损伤和促进脑保护的重要措施。
控制的目标和程度取决于手术的操作,例如,动脉瘤夹闭包括萎陷术时维持正常或稍高的血压可使侧支灌注增加,以免夹闭血供区脑组织缺血。
相反的,血压的下降可减少动脉瘤内压力,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颅外-颅内旁路吻合时,血压的维持或增加也可促进血液灌注至远端闭塞的脑血管。
如血管造影显示Willis环完整,颈动脉内膜剥脱时可轻度增高血压;如通过颈动脉的血流很少,或手术医生作分流,则不能增高血压,以免心肌缺血,或在已灌注不良脑组织产生血管源性水肿。
11. 葡萄糖高血糖显著增加大脑半球和局灶缺血损害,即使血糖中度增高亦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不完全缺血时,氧供不足而葡萄糖继续释放,有氧代谢成为厌氧代谢,脑乳酸增加, PH降低,缓冲能力受限,游离氧自由基生成,神经PH降低,细胞膜破裂,组织坏死。
某些特殊情况下,葡萄糖浓度增高可能有益。
鼠心跳停止模型给葡萄糖加胰岛素可改善功能和组织学转归。
另外,在慢性高血糖病人,突然血糖正常,可能使缺血损害加剧。
三、未来--阻断缺血性联级陨变(ischemia cascade)1.缺血性联级陨变脑缺血时,大量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其数量与缺血后果的严重性和继之的神经元损害有关。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激活突触后受体(NMDA,AMPA,Kainate),引起细胞内钙增加,NO合酶兴奋,产生大量神经元NO.脂质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和磷脂酶被激活,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和自由基增加。
可死酶(capase),移位酶和核酸内切酶激活,引起DNA断裂,细胞膜可被穿透,导致水肿和更多钙内流,ATP贮存耗尽,膜泵衰竭,神经元死亡。
2. 新概念GABA是CNS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现知有亲离子性的GABA a受体及亲代谢性的GABA b 受体,前者几乎存在于CNS的每个神经元内。
GABA释放增加或应用使GABA a受体激活的一些麻醉药均可起到脑保护作用。
但,近来脑保护的重点聚焦在兴奋性神经递质和它们的受体,希望发现阻断神经元损害途径联级陨变的措施。
阻止谷氨酸释放的药物包括吸入麻醉药(减少70%),腺苷A1阻断药和〆2激动药。
竞争性阻滞突触后受体的药物包括巴比妥类(主要是AMPA和Kainate受体)和有些吸入麻醉药。
非竞争性受体拮抗药包括地佐环平(MK801,dizoclipine),苯环已哌啶,右甲吗喃,氯胺酮和镁。
近来有报告钠通道阻滞可减少钾和自发的谷氨酸释放。
近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可使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延迟和功能恢复。
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在脑保护方面也有可行性。
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素(stat ins)在缺血发作和再灌注时也有很好的作用,主要使内皮NO合酶(促进血管扩张)上调,同时抑制诱导性NO合酶(其增加缺血损害)。
减少自由基形成或增加自由基清除的药物已作为脑保护药物被评估,如甘露醇,类固醇。
近来引人注目的是,脂溶性21氨类固醇(U7 4006F,lazariods)很易透过血脑屏障,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尽管脑缺血是非常复杂的事件,发展方法学(developing methodologies)认为对脑缺血保护的未来是无终点的,需要一项多焦点方法,聚焦在缺血的不同阶段。
一种鸡尾酒式选择将被用于抑制缺血链的有害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