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污染

合集下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展开讨论。

二、水量减少与泥沙淤积1. 水量减少:黄河上游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砂石堆积导致水位下降等原因,使得黄河水量明显减少。

2. 泥沙淤积:由于流域内大规模采砂、过度开荒、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大量泥沙堵塞在黄河道中,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并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三、污染与生态失衡1. 水污染: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了黄河水质恶化,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失衡:过度的水资源开发、乱伐滥砍等行为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湿地退化、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四、治理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的水权交易制度,实施以价制量。

2. 泥沙治理:加强流域管理,开展泥沙调查与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并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泥沙淤积现象。

3. 水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并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黄河流域湿地、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意识。

五、国际合作1. 国际联防联控机制:与上游国家(如中国西南亚洲国家)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关联合治理方案。

2. 跨区域合作:推动黄河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协作,建立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六、结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黄河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只有通过加强治理措施,并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协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黄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继续受益。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一、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江和世界上最长的母亲河流,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1. 水资源枯竭。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水资源日益减少。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到黄河本体的水量。

这种情况使得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并威胁到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用水。

2. 土壤侵蚀加剧。

大规模的农业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山地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土壤侵蚀现象十分普遍。

当暴雨袭来时,未经保护的裸露土壤容易被冲刷出去,从而形成大规模泥石流和深刻陷坑等自然灾害。

3. 水污染严重。

工业排放物、城市污水以及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都给黄河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黄河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之一,给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和人们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4. 泥沙淤积加剧。

由于上游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以及人工拦河、封堵支流等措施,导致黄河泥沙输送能力减弱。

这使得泥沙开始在下游渐渐淤积,引起洪水灾害风险增加。

二、解决黄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1. 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为了解决黄河日益减少的水资源问题,要提倡节约用水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每一滴珍贵的江湖之水。

同时,应该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监管并鼓励使用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2. 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通过建立良好农田管理制度和科学耕作方式,避免过度耕作以及不合理地利用山地资源等行为,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在关键区域推广防护林网和梯田等措施,可有效减缓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流失的平衡。

3. 河道治理与水污染防治加大对工农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推行环境税收政策和惩罚性法律系统。

通过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农田面源非点污染控制可以有效遏制黄河水体受到进一步破坏。

4. 泥沙管理与洪泛区域开发利用采取适宜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退耕还林政策,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提高黄河流域泥沙分解能力,并改变流域内人类活动模式和基础设施规划。

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

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

建议背景兰州市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黄河兰州段西起八盘峡,东至乌金峡出境,全长152公里,其中市区段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全长45公里。

该段工业集中,人口稠密,沿途接纳了大量城市污水和垃圾。

2004年兰州市每天排出7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量和2500吨城市垃圾量。

由于资金困难,治理滞后,致使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加剧,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受到水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建议内容为确保兰州市生产及生活用水安全,兰州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实施综合整治。

一是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总投资16.65亿元,至2010年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日均80万立方米。

二是泄洪建设工程。

重点实施洪道治理、南河道治理、南山防洪三大工程,总投资41.48亿元。

三是黄河河堤建设工程。

黄河兰州市区段左右河岸线长约95公里,现有达标河堤57公里,尚需建设达标河堤19公里,约需资金2亿元。

四是黄河沿岸道路建设工程。

兰州市沿黄河两岸规划有两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两条道路全长64.76公里,已建成47.41公里,目前还有17.35公里待拓建,总投资12亿元。

以上项目共需资金72.13亿元。

因此,建议国家对兰州市黄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使该项目尽早上马,更好地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黄河兰州段水质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兰州市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而且也影响到整个黄河中下游沿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通过以上综合整治,可使兰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黄河兰州段水质由2003年的Ⅱ类达到Ⅰ类。

大陆桥视野关于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6200/429。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长时间以来,黄河流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对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以及水污染等方面探讨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管理不善黄河上游具有高寒特点,冰雪融水是其重要的补给源泉。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增加,黄河上游冰雪消融速度加快导致毛乌素沙地逐渐向东扩展,进一步减少了上游水源供给能力。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过度利用。

这种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使得下游供水困难,在干旱季节甚至造成严重缺水情况。

二、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黄河流域土地质量普遍偏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及退还农业用地等问题严重。

过量的灌溉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耕地质量下降,大量土地被迫放弃耕种。

此外,与不合理的人口分布和城市扩张相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日益严重。

湿地面积锐减,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减少,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

三、水污染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集中在这里。

然而,随着工业活动的增加以及缺乏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黄河成为了我国最为严重的水污染区之一。

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城市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黄河中,在长期累积下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黄河中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上升等现象日益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保护黄河流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分配,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科学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优化冰雪融水补给源,并加大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干旱季节下游缺水问题。

此外,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修复湿地等也是保障水资源稳定供给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土地保护和治理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保护好土地质量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过度开发: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引用,导致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严重影响着上游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2. 水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以及生活污水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排入黄河中,造成了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3. 土壤退化与荒漠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不合理耕种方式的影响,黄河流域土壤退化现象加剧,并逐渐演变为荒漠化。

这不仅对当地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冲击,而且也威胁到了整个黄河流域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

二、水资源分配不平衡1. 黄河流域上下游利益纠纷:由于黄河流域跨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上下游之间存在着水资源利益的争议。

上游地区倾向于大规模开发水资源以满足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而下游地区则面临着缺水问题。

这种不平衡的水资源分配导致了地区间紧张的关系和矛盾加剧。

2. 水权交易机制不健全:目前,黄河流域的水权交易机制尚未完善,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水资源非法占有或过度使用。

这种现象既违背了公平原则,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防洪措施亟待提升1. 河道治理工作滞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及历次洪灾带来的财力有限,黄河流域内部分河段存在着复杂而严重的淤积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并对周边地区造成潜在威胁。

2. 沿岸城市防洪设施不完善:沿黄河地区存在许多城市,其中一些地区的防洪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在大规模洪水来袭时,这些城市往往无法有效应对,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1. 交通网络落后: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但目前其交通网络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了货物运输成本增加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农村教育医疗落后:黄河流域内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

然而,多年来黄河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和修复黄河生态系统,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是黄河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使用土地,大量泥沙被冲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这不仅导致了泥沙淤积在下游地区并引发洪涝灾害,也影响到了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推动合理的整地整片、轮作休耕、集体经营等措施。

其次,在重点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土壤保持措施的应用,遏制水土流失。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采取合理耕作方式,如梯田种植、中耕覆盖等,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轻黄河水土流失。

二、洪涝灾害问题由于黄河上游地区山区大雨频繁和下游地势低洼,使得洪涝灾害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每年夏季和秋季长时间的降雨造成河水暴涨,不仅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也危及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以保护黄河流域。

首先,在黄河上游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调度水库蓄洪和预警系统,在发生降雨情况时及时排放水量以控制水位上涨速度。

其次,在下游地区开展防汛抗灾工作。

修建堤坝和护岸是重要举措之一,以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低洼地区的人民财产。

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农业开垦,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植被减少等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恶化的后果。

这不仅影响到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政府和专家们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首先,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加强对企业排放的监管和管理,限制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引言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黄河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黄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1. 土地退化:由于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农业活动,大量湿地被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土地退化。

2.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用水活动(如灌溉),黄河流域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决方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节约用水技术与管理措施来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在城市和乡村促进节能减排。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恢复湿地功能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荒漠化治理计划来防止土壤退化。

三、洪涝灾害和堤坝安全1. 洪涝灾害: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降雨量大,洪水频发频繁。

洪灾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2. 堤坝安全:由于设施老化、工程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部分黄河堤坝存在垮塌风险。

解决方法:1. 加强防洪体系建设:修建更高、更稳固的堤坝来抵御洪水,加大对岸保护区的固化力度以减轻管道压力。

2. 完善预警机制:投入资金用于技术改进和信息管理系统更新,提高对黄河及其支流的监测能力,并加强与其他流域合作。

四、水污染和环境破坏1. 水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废水排放没有得到足够的处理与管理,在许多地方引起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2. 环境破坏:过度开垦土地、乱占滥用湖泊湿地等行为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决方法:1. 强化水污染控制: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城镇和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湿地保护基金,加强对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的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社会调查及参与1. 社会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于黄河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相关需求和期望。

2. 公众参与:促进公众参与管理黄河流域事务,并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

解决方法:1. 加强科学研究:开展针对黄河问题的综合性研究,深入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黄河流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方法。

一、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一直都是很紧缺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管理策略不当,导致黄河水域的水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着紧张的局面。

解决方法:政府应该积极推进水资源的开发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防止不合理的占用和污染造成的损害。

二、水污染严重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也面临着水污染问题。

这不仅对河流本身造成了伤害,也危及到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

水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和工业制造生产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所导致的。

现在,黄河流域中产生的水污染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解决方法:政府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对污染企业和个人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并大力推进各种环保技术的发展,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理污染的效果。

三、生态环境恶化作为黄河文化的主流,黄河流域长期以来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河流面积的不断缩小,湿地被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解决方法: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湿地、水源、森林等重要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率,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恢复。

四、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经济过度发展的同时,也给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很多危害。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资源受到了破坏,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相当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水污染调查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过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及近年来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的分析,同时根据黄河(兰州段)自然、环境和社会特点,借鉴对水资源控制的经验,提出在水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任务以及今后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的治理方案和预防计划。

关键词:黄河(兰州段)水污染调查治理措施1. 区概况调查地兰州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2°30′至104°30′,北纬35°51′至38°之间。

北与武威地区比邻,西靠青海省,西南接近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和东部与定西地区接壤,东北与白银市相临。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季冷而长,夏季热而短,秋季低温,霜冻较早。

一直以来,黄河是兰州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导致黄河成为排污纳废的公共场所。

安宁区、七里河区以及城关区主要排放生活污水,西固区和红古区则主要排放工业废水,其中红古区是通过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排污的。

在创造甘肃省45.85%GDP、57.89%工业总产值的同时,该段的废水排放量仅2004 年就高达1.69 亿吨。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94 万吨,占黄河甘肃段的79.7%。

2. 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黄河兰州段西起八盘峡,东至乌金峡出境,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市区段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全长45公里,为兰州提供了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这个水段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兰州市的用水安全,而且直接影响黄河下游人们的生产生活。

城区日供水量为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日供水总量的90%,地下水源约占10%。

黄河兰州段共设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即扶河桥(对照点)、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和什川桥,其中扶河桥、包兰桥、什川桥为国控断面(兰州市出境监测断面),新城桥、湟水桥为省控断面。

近五年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按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经上级环保部门认定,黄河兰州段各断面地表水均达到三类标准。

统计显示,2006年,兰州市废水排放量为16879.61万吨/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254.99万吨/年,占25.2%;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12624.62万吨/年,占74.8%。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3067.76吨/年、4287.33吨/年,其中工业排放量3149.79吨/年、281.95吨/年,分别占5.9%、6.6%;生活及其它排放量49917.97吨/年、4005.38吨/年,分别占94.1%、93.4%。

兰州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812.57万吨/年,工业废水达标率为89.6%。

黄河流经甘肃四座城市,目前仅有兰州市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5.8万吨。

而且兰州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处理费也只能维持一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45.92%。

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根据1979-1982年进行的《黄河干流水质污染对生物毒性影响及生物学评价》,在黄河干流发现的96种藻类中,属重污型的占9%,轻污类型的占74%,寡污类型的占17%;兰州段1972年前有18个鱼类种群,到评价时,已经有8个种群绝迹。

汞、酚、砷、Cd、Cr6+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鱼体中均有残留,其年中总汞和挥发酚的残留量已经超过食用标准。

据有关文献报导,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在0.01-0.1mg/l,就能使鱼类明显地造成干扰摄食和繁殖这样一类细胞过程和生理过程;鱼类对水中总汞的富集因子可达10000倍左右。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石油类年平均值一般在0.3-0.5mg/l左右,超过渔业用水标准5-9倍,全河汞含量监测值常在0.0001mg/l左右。

可见,黄河干流的水污染状况已经直接影响了渔类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随着这些矿产资源的迅速开发、利用,不但会有大量的废渣(包括煤矸石)排入自然环境,而进一步进入水环境,还会有大量的洗选尾矿水、赤泥排水、电厂冲灰水存入尾矿、泥灰库。

使尾矿坝、库数量增多,容量暴满,而威胁下游水环境。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天然水质良好,PH 值在8.2 左右,呈微碱性,基本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黄河干流水污染范围已从上游扩展到中下游,而且黄河支流污染均较严重。

这些支流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挥发酚类和COD 等耗氧有机物。

在近年来初步开展调查研究的干支流部分河段中,多环芳烃类、硝基氯苯类等有毒有机污染物已有检出,且浓度值较高。

有的河段放射性污染物水平较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污染物较显著。

流域内各河流受总汞、总镉、总铅、总砷及六价铬等重金属类的污染状况。

3. 近年来对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兰州段水质的好坏,不仅事关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下游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市上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机制,将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局面。

3.1 市政府逐年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2.1亿元,已完成了50多项工业污水项目的治理,目前全市重点企业的废水已基本得到治理。

2005年投资2644万元对城区污水管网进行了部分改造,排水管网不畅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今年计划再投资3800万元对七里河区、安宁区污水管网进行扩建,工程完工后将减少七里河区段及安宁区段黄河风情线污水排放口117处,基本解决七里河区雷坛河-土门墩洪道段、安宁区七里河桥-银滩大桥段6.5公里内黄河的污水排放问题。

3.2 以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放心水工程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对位于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的各污染点和污染源进行了清理,关闭取缔了20多家污染水源的排污单位。

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中严格把关,先后否决了10余个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

环保部门坚持每周巡查,确保饮水安全。

从2006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清理整顿,到去年底已封堵排污口15个,依法关停搬迁18家,13家餐饮业全部停业。

3.3 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市政府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环保部门在全市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向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全市有1600多家污水排放单位完成排污申报登记。

全市48家重点医院已全部安装了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全市1600多家污水排放单位完成排污申报登记。

48家重点医院全部安装了污水消毒处理设施。

3.4 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步伐,努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全市现有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25.7万吨。

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二期工程扩建,处理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

几年来,污水处理运行正常。

目前该厂外排污水的部分污染物尚不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还需技术上、设施上进一步改造。

为加强对该厂外排污水的监管,市环保局已要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尽快安装完成在线监控仪器,从而达到对该厂外排污水进行远程、即时监控的目的。

3.5 加强挂牌督办企业监管力度,加快工业污水治理步伐2006年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兰州百美纸业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挂牌督办企业,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协调解决两企业污染治理的难点问题。

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按国家要求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制订完善了应急方案,建成了三个事故应急池。

年产3000吨高模量聚乙烯醇纤维项目通过了环保“三同时”验收。

废水综合治理及废水纳入西新线管道工程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兰州百美纸业有限公司污水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经省市县环保局及有关部门现场检查和专家论证,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已投入试运行。

3.6 坚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市区政府成立了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工作。

对金崖民生造纸厂等六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不达标的小造纸企业取缔关闭,对金山造纸厂等24家再生造纸厂符合产业政策但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

为加强污染防治设施日常监督检查,环保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处理设施每月检查1次,一般污染源处理设施每两月检查一次。

2006年对全市1336台(套)污染处理设施开展现场检查4659次。

4.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4.1 财力匮乏,投入不足,污水厂及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率、处理率低目前,城区污水管网分布不均匀,管径偏小,排水不畅,排水设施老化,雨污混流严重,排污能力低,排水设施不完善,设施尚未完全形成接纳、输送、处理、排放的完整体系。

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落后,尚需加大投入,进行改造。

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管网不配套,至今无法正常运行。

4.2 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偏低目前我市污水处理费标准为居民生活用水0.30元/m3,其它用水0.45元/m3,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是影响我市污水处理厂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4.3 污水处理设施监控手段落后目前全市只有16家单位安装了污染设施在线监控仪器,对排污企业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手段。

部分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守法治污的自觉性、积极性不够高,存在偷排污水的违法行为。

5.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5.1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率今年,市政府已将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列入计划,安排改造资金6000万元从技术上、设施上进一步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同时将推进该厂机制改革,改制方案将从2008年开始实施。

5.2 加快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步伐5.3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雁滩、盐场、西固等污水处理厂,大力提升我市污水处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