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地下水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利用等问题,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问题。

本文将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特点明显。

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含水层较浅,因此地下水资源丰富。

黄河流域地下水主要来自于河流的入渗和降水的补给,随着地下水的长期不断补给,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有限,水资源紧缺。

因此,人们对地下水依赖度较高,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的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长,达到了严重的过度利用状态,不仅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还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其次,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这些领域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很大,但管理不善,大量地下水被浪费和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

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例如,地下水采区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约束和实施措施,对地下水的控制和保护不到位,导致地下水的利用不合理,使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更加恶化。

第三,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漏能力减弱,导致地表水资源流失,并且引起土壤干燥和河流水位下降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此外,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引发地层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一系列风险与问题。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补给和利用情况,为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提供依据。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导⼊新课】:放诗歌朗诵《黄河颂》和唐代著名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同时配上⾳乐和图⽚,使学⽣感受到黄河博⼤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的热爱。

<设计意图>:把学⽣带⼊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学习新课】:⼀、知黄河(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细细端详她的模样。

要求学⽣⾃主阅读“黄河⽔系图”,完成学案以下问题。

限时3分钟。

1.请同学们描画黄河⼲流的形状,说出黄河⼲流呈现什么形状。

2.在图中填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地。

3.结合p24“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4.在图上填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主要⽀流。

3分钟后,学⽣代表上台填写黄河简图。

其他同学⼩组内同桌互查并快速记忆。

教师采⽤“⼩组竟答”⽅式检查学⽣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学、⼩组代表上台填图、同桌互查、快速记忆、⼩组竟答,多样的活动,提⾼了学⽣的绘图、填图能⼒、以及参与意识。

⼆、颂黄河1.(过渡)黄河母亲⽤她的⾎⾁哺育了⽆数中华⼉⼥,遥想当年,黄河母亲⽣下了我们所⽣所长的华北平原。

⼤家来看,为什么说黄河⽣下了,塑造了华北平原呢?(学⽣独⽴思考)2.(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黄河⽔系图,黄河沿岸除了华北平原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平原呢?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虽然他们深居西北内陆,降⽔很少,⽓候⼲旱,但是却形成“沃野千⾥,物产丰美”的景象,被誉为“塞上江南”!为什么呢?(学⽣独⽴思考)3. 前⾯提到,黄河流经我国第⼀⼆三三⼤阶梯,由此同学们还想到黄河母亲的哪些贡献呢?教师再出⽰“黄河流域⽔系图”,让学⽣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电站,印证⾃⼰的结论。

最后课件展⽰有关黄河⽔电站建设的图⽚。

4.(过渡):正如《黄河颂》中所说,我们热爱黄河,因为您有母亲的温柔!我们歌颂黄河,因为您有是⽆尽的激流。

听,这是什么声⾳?——⽔流(瀑布)这就是世界上最⼤的黄⾊瀑布——壶⼝瀑布。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0520217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完成时间: 6月3日6 月 3 日文档仅供参考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

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依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通过对水质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水文要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些研究对于提升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水文要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综合分析、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毁河之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黄河水质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黄河中上游流域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水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加剧,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受到了诸多污染源的影响,如城市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黄河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的影响因素,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分析影响水质的因素,探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这不仅可以为保护黄河水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也可以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有效保护和治理该地区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状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解决水质污染提供数据支持;2. 探讨水文要素、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机理,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改善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提供科学参考;4. 展望未来,探讨水质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指导。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答题模板及答案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答题模板及答案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答题模板及答案流域是水文地理的重要概念,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流域是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流域特征中最主要的是流域面积,也被称为集水面积,一般流域面积越大的河流,水量也越丰富。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的流域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

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

分水岭两侧的水分别流向相邻的水系。

例如,秦岭以南的水流向长江水系,秦岭以北的水流向黄河水系,因此秦岭就成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数据,中国流域可以划分为九大片区:松辽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淮河流域片黄河流域片长江流域片珠江流域片东南诸河片西南诸河片内陆河片松辽河流域片主要包括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以及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等国际河流。

辽河流域河流主要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等。

松花江流域河流有松花江干流、嫩江等。

海河流域包括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和北运河小支流。

海河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天津全部属于海河流域。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北边以黄河大堤、泰山与黄河流域相邻,南边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等与长江分隔。

淮河全长仅1252公里,总落差约200米,虽然长度不长,但淮河流域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的煤炭资源也比较丰富。

珠江流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共同组成的。

由于西江最长,通常被认为是珠江的主干,珠江河流年径流量接近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仅次于长江和黄河的第三长河流。

珠江流域内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稳定,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航运能力仅次于长江。

东南诸河是我国东南部除长江、珠江以外的独立入海的中小河流的总称,主要有浙江省的钱塘江、瓯江、飞云江、甬江,福建省的闽江、九龙江、晋江,台湾省的高屏溪、淡水河等。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以来 黄 河 中 下 游 的 洪 水 特 征 发 生 了 很 大变 化 . 0 0m3 30 / s以上 和 60 0m / 0 3 s 以上洪 水 年 均发 生 的场次 , 园 口站 花 18 9 6年 以前 分 别 为 5场 和 1 . 4场 , 18 9 6年 后 分 别 减 少 为 22场 和 03 . . 场 。 同时 洪 峰 流量 、 水持 续 时 间 和 洪
中图分 类号 :V2 24 T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0 1 2 — 18 0 10 — 13 2 1 )3 0 0 — 4
仅 为 全 人 均 年 径 流 量 的 2 % ,却 承 3
黄 河 是 我 国 西 北 、 北 地 区 重 要 华
咨询 2 0多 次 ,多 次征 求 并协 调 了流 域 省 (自治 区 ) 见 ,0 0年 国务 院 意 21 正 式 批 复 《 国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全
r s u c s a e s a c n g i u t r l a d e o— n io me t l wa e s s a e s u e e r u b n o si u e n e o r e r c r e a d a rc l a n e e v r n n a t r u e r q e z d f r a d me tc s a d u o id sra s f e e g u s h s t i a e on e u h t i i f g e t n c siy t te gh n wa e a i g n u ti l u e o n r y h b .T u h s p p r p i t d o t t a t s o r a e e st o sr n t e t r s v n ,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部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概况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的第二长河流,流域总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市自治区。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和文明发源地,但长期以来受到污染、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问题的困扰,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土地沙化严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污染严重:黄河水质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非点源污染等都对水质构成威胁。

3.生态系统退化:黄河流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丧失,影响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水质的净化能力。

第三部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还对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2.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灿烂文明的摇篮,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第四部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措施1.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2.加强工业生产和城市管理的环保工作,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善水质。

3.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增加水体的净化能力。

第五部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效1.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黄河流域土地沙化等问题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2.设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农民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六部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展望1.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法律依法治理,推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生态平衡,加强环境管控治理,减少资源浪费。

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及其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及其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及其综合治理人们常说“黄河滚滚,千年不灾”。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问题日益凸显,给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原因、影响以及综合治理方面进行论述。

一、引起环境退化的原因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首先,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导致了大量植被破坏,土壤的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农业生产中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肥力退化、水体污染问题加剧。

再者,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速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干旱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退化的影响黄河流域环境退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土壤侵蚀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直接威胁到当地农民的生计。

其次,水体污染造成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还影响到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再者,环境退化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环境恶化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等,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面对黄河流域环境退化问题,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治理是指通过改善政策法规、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全面提高黄河流域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首先,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体系。

其次,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环境治理的技术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效果。

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四、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的环境退化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加强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产品质量。

其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控和保护,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孕育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量并不丰沛,
如今,她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浇灌着占全国灌溉面积15%的土
地,养活着1.1亿人口,而享受黄河水资源的人口达1.72亿之多,其开发
利用率已高达84%,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纵然如此,沿
黄地区的严重缺水不仅是现在更是将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双双
黄河入海口
黄河断流的原因
一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贫缺。黄河流域大部 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
二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在空 间分布上。
三是降雨、径流量明显减少。
解决黄河断流,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
一要靠行政手段, 二要靠经济手段,调节供求量,建立一套科学的水价
形成机制。 三要靠工程手段,通过水利工程调度,合理调剂水量。 四要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水量调度的科技含量,实
现远程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目前黄河水量调度仍然 缺乏足够的科技手段的支持。 五要靠法律手段,用法制手段实现供求的平衡。将来, 对超量用水的行为要用法律手段进行制裁。
采取强制措施,厉行节约用水。
污水处理
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 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 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 点。
目前黄河是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干流控制紧, 支流排污易。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黄河水 成“三害”
黄河水污染组图
黄河断流
黄河流域水污染及其治理
1、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 黄河干流由于水量少、水环境均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宁 夏石嘴山市至内蒙古乌达桥、内蒙古三湖河口 至甘肃喇嘛湾以及陕西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
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 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 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成为污染最 严重的四条河,70%成为三类水(不可饮用)或五类 水(毒性已经破坏生态系统)。西北和华北约1.6亿 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民。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 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 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宁夏第三排水沟的污水直接流入黄河
污染的水恶臭难耐,孩子们上课都要带着口罩。
黄河水被污染的危害 一是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是水污染危及到了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 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随着流域生产和生 活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黄河水质不断受到污染, 居民饮用水安全已经受到威胁。1999年,黄河龙门 以下河段发生严重污染,下游沿黄一些城市引黄供
污染案例
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 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 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 被活活烧死。
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 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 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 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四是面源污染较严重。
五是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4、 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的对策
一、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 二、进行流域统一管理 三、加大对沿黄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四、转变水污染防治思路,从单纯水质管理向流域
水生态管理转变,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 转变。 五、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对污染物的防治 六、加强农业耕作的科学管理 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渴求的眼睛都在紧紧地盯着黄河。黄河病矣,黄河危矣!
司马迁《史记》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率万民治水, 终使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华夏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 有序的宏伟景象。华夏民族的治世是由治河启始的,华夏一统是与众河朝 宗一同形成的。自古至今,黄河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秦代的
大兴土木、汉代的大规模屯田、隋唐时期的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
使黄河流域生态一步步恶化,进而导致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频繁决口。
但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尤以近代为甚,其中 黄土高原各省的森林覆盖率仅及5000年前的几 十分之一甚至1%,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森林覆 盖率也只剩1/20到1%,1900~1938年,黄河下 游竟决溢31次之多,为历史之最。随着黄河流 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废污水 排放量与日俱增,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断 流时常出现,黄河造成的灾难常常呈累加和辐 射状态,成为我国长期经济贫困、社会落后、 人民苦难的根源之一。
黄河流域其他问题
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三、黄河断流 黄河的频繁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
下游的河南、山东河段。黄河第一次断流出现 在1972年。此后26年间,黄河有21年 断流。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委会对黄河水 统一管理以来,黄河一直没有断流。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图
黄河断流组图
3、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一是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量还不足
700m3,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的30%,由 于时空分布不均匀,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极易遭受 污染破坏。
二是地区利益驱动,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染 占全河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
三是立法、治污工程措施不力。黄河流域相关法律 法规不健全.
水一度停止近一个月。2003年,三门峡水库蓄水 发生严重的污染,国家紧急启动的第7次引黄 济津被迫停止。
三是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许多支流在五六十年代水清鱼跃,日
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 使黄河河道污染问题
黄河流域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由于大 量超采地下水,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太 原、西安等大中城市市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漏斗区范围不断扩大,以致引起地面沉降,地 下水水质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