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分配思路以及探讨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及提升路径探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及提升路径探析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资源。
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必然伴随着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是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对此,文章将就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及提升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提升;路径一、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本底不足。
黄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并不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46mm,水资源总量为647亿m3,人均水资源量473m3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
大气降水是黄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但降水具有年内集中、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年内汛期6—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流域下游降水量远超过上中游内陆地区,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数倍,弱化了流域的水资源本底,也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
(2)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
黄河除了要满足流域九个省区的用水需求外,还承担着河北、天津等流域外地区的供水任务。
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229亿m3,供水区总取水量为536.15亿m3,开发利用强度远超一般河流的阈值。
黄河流域拥有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维护中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功能,但过高的开发利用强度削弱了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威胁着流域生态安全,汾河、沁河、大黑河等重要支流也经常性出现断流情况,对沿线河湖湿地生态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
(3)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日益扩张。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已经接近上限,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还在快速扩张,部分核心城市群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这将加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的生产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农业轮灌制度实行后,部分农田得不到充分灌溉,粮食产量的增幅有所下降。
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尚未实现和谐平衡的状态。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研究黄河流域是中国六大流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生态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及工业、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黄河本体及其支流,总容量为98.4亿立方米,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呈现出年际差异性、分布不均匀性、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在加上近年来人口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吃紧的情况正逐年加剧。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现状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黄河流域已经多年在进行水资源开发与规划。
最主要的水资源开发措施包括:1. 水库建设:黄河流域建设了许多水库,包括凤泉河水库、洛川水库、龙羊峡水库等,累计蓄水量达到1360亿立方米,水库的建设对于缓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人工降雨:在云量较高的山区,通过释放大量的气象探空气球,向云层中喷发爆炸性物质,形成“云量子”,从而改变云层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诱发降雨。
3. 河道修整:通过河道修整,增加河床、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洪水和泥石灾害的发生,提高河流水系的自然保护能力。
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社会冲突等,因此对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应当采取全面、长远的规划和措施,以达到最大的社会利益。
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既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 水资源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流域水质、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确保供应可靠的水源。
2. 水资源节约利用:通过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利用制度和政策,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区域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开采,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的利用。
首先,黄河的水资源分配应该基于科学的原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些地区过度依赖黄河水资源,导致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因此,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分配原则应该基于地区的需求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兼顾各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由于灌溉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农业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水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利用黄河水资源时,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和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黄河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需要考虑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在黄河水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照顾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的地区的发展需求。
同时,应该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此外,黄河水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黄河流域的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如何合理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政府和各界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污染源,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总之,合理分配黄河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管理策略

黄河水资源分配与管理策略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水资源日益紧张,给水资源分配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黄河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依赖于黄河的水资源,而水资源相对有限,使得各地的用水需求超过了黄河的供给能力。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势。
二、水资源分配的困境黄河流经的不同省份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但却面临着较为有限的供给。
这使得水资源分配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发达地区希望增加水资源供给,以支持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沿线农业区也争夺黄河水资源,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
因此,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成为了各方之间的博弈,也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水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为了解决黄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通过建设节水型工程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其次,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协调机制。
通过合理分配水资源,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同时避免地区之间的水资源争夺。
此外,还需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和前景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但黄河水资源管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各方之间的博弈和矛盾难以调和。
其次,受制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一些水资源管理的措施难以落地和实施。
此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展望未来,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和希望。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多部门的合作,形成水资源管理的统一决策和执行机制。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策略研究

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策略研究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区。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一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需要对其水资源配置策略进行优化研究。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全流域协调。
由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因此,需要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机制,通过水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协调,使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跨流域水资源调度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解决流域内外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其次,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在当前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应以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和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流域内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第三,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采用节水农业技术,例如滴灌、微喷灌等方式来改善农业用水效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水库、引黄入冀工程等,确保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
最后,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
水资源是公众共有的资源,公众在水资源管理中应发挥积极的参与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和意识;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工作。
综上所述,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策略需要通过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协调、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来实现。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利用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倡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注重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进而使得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得到改善。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引言: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受各个方面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还存在短缺现象。
基于此由必要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使得黄河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动黄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1.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首先,水资源短缺。
不管是西北地区还是华北地区黄河水均是最大的供水资源,而且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量,承载着30多座城市供水任务。
除此之外,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其径流的形成主要为降雨,降雨量由于季节不同存在的一定的差别,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化,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现,但是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分布不够均匀,进而明显的突出非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其次,水污染程度加剧。
在人口不断的增长以及工农业不断发展背景下,逐渐产生的污染问题,会增加污染排放量。
而且无论是排污量增加还是污水超标排放一定程度上使黄河水发生污染,从支流发展到干流,导致水污染蔓延到干流,进而这会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降低水体功能。
1.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一)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就黄河源区,从长远来看,应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进一步涵养水源,改变流域小气候,达到增加流域径流量的目的。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要想更好地生产粮食,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不应破坏生态环境,而应加大治理力度,围绕水土流失这一现象全面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使其实现下游治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1]。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分配思路探讨

摘 要: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引黄灌区水权转让项目的目标评估问题,在分析和考虑水权转让项目特点、投入目标和产出
目标构成、指标数据量纲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 MCA 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宁夏水权转让的 5 个项目进行实例验
证。结果表明: 在等权重和不等权重两种情况下,5 个水权转让项目目标评估排序完全一致,权重的变化对评价结果分
第 34 卷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水资源·水环境】
人民黄河 YELLOW RIVER
Vol. ,No. 12 Dec. ,2012
黄河流域水权转让项目目标评估的 MCA 方法
冯 峰1,2,3 ,黄 葵1 ,殷会娟1
( 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2. 清华大学 水利系,北京 100084; 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值的影响较小。MCA 评价过程思路明晰,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直观准确,能有效地处理不同量纲的因素或指标的综合评
估问题。
关 键 词: MCA; 水权转让; 目标评估; 宁夏回族自治区; 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TV213. 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1379. 2012. 12. 022
MCA Method for Target Assessment of Water Rights Transfer Projec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ENG Feng1,2,3 ,HUANG Kui1 ,YIN Hui-juan1
( 1. 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Zhengzhou 450003,China; 2.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6,China; 3.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China)
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

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摘要: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泥沙举世闻名,水沙异源,历史上黄河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流域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水土保持措施逐步增效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导致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异,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障难度加剧。
黄河水安全不仅关系到治黄方略、水资源配置格局与重大水利工程布局,而且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探讨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十分必要。
关键词:水安全;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黄河;1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1.1水资源总量不足是重要瓶颈。
1956—2016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为490.0亿m3,相比1919—1975年系列的580.0亿m3径流量减少了15.5%,相比1956—2000年系列的534.8亿m3径流量减少了8.4%,黄河近些年水资源量减少明显。
黄河流域2016年用水量相比1980年用水量增加了19.8%,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一般工业仍有节水空间,生活、农业、工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情况严重,部分河道生态流量难以保障,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未来黄河河川径流量仍可能出现持续性减少,黄河缺水引起的流域水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1.2水土流失严重与水生态环境脆弱是重要疾患。
黄河流域分布有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四大沙漠,流域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疏、降雨集中、侵蚀模数高,是黄河中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2019年黄河流域尚有约50%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还未消除,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与1980年相比,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面积减小了16%;黄河鱼类从20世纪80年代的125种减少到2018年的47种,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导读: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洪水泥沙管理的认识与思考,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对黄河流域洪水泥沙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1复件黄河流域产水产沙系统的划分及中游重点区的编码 4国务院批复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11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12黄河流域产水产沙系统的划分及中游重点区的编码 13黄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20黄河流域防洪工程征地调查研究 23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27黄河流域宁夏水权转换实践与关键技术探讨 32黄河流域气候与水资源演变特点研究 36黄河流域人口变化与水权制度变迁研究 40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43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认识与思考 44黄河流域三水转化关系及其模式探讨 46二、发展篇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及对策 54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 57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 60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分配思路探讨 63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 65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69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规划 72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 74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77黄河流域需水量预测的GRNN模型研究 81黄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分析 83黄河流域用水及治理之隐忧 87黄河流域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水管理对比分析 92黄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战略初步研究河海大学综合战略研究中心 97 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101小黄河流域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 102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105中国防汛抗旱2009.4黄河复杂难治的主要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利用的逐步增加,水库调蓄影响等改变了天然洪水水沙过程,黄河的水沙关系朝着更加不协调甚至进一步恶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近20年这种关系变化变得尤为突出,从而造成黄河河道主槽萎缩、平滩流量减小,小水大灾,严重威胁滩区及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治国理念,水利部提出构建民生水利的治水新思路,黄河洪水泥沙管理既要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为沿黄各省(自治区)创造安全的建设环境,又要实现洪水资源化,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库和河道主槽的泥沙淤积。
自2001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进行了大量的洪水泥沙管理的实践和探索,黄河下游开展了8次调水调沙和3次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的试验,实施了小北干流放淤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1黄河上游洪水泥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黄河上游径流和洪水主要来自黄河干流兰州以上,沙量主要来自安宁渡上游右岸支流祖厉河和内蒙古河段右岸的十大孔兑,主要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1986年开始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蓄水运用以来,由于其具备多年调节作用,增加了沿黄引耗水量,进入宁蒙河道的年径流量减少,年际、年内分配更趋均匀,导致进入宁蒙河段的水沙关系越加不协调。
目前,宁蒙河段水沙关系已恶化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
主河槽逐年淤积萎缩、河道向宽浅散乱演变,平滩流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00~4000m 3/s 降为当前的1500m 3/s 左右,局部河段平滩流量不足1000m 3/s 。
该河段由全年基本保持冲淤平衡转变为以淤积为主,河道边界条件的恶化,导致凌汛期水位偏高、槽蓄水增量偏大,排洪行凌能力持续降低、工程防洪能力随之下降、凌汛灾害加重。
内蒙古河段近20年间发生8次凌汛堤防决口,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巨大。
当前,制约黄河上游塑造协调水沙关系的问题主要有: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设计运用方式不满足水沙调控的需要,同时又缺乏具有控制性的水沙调控工程;宁蒙河段防洪工程标准低、质量差,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沙及河道冲淤测报体系不完善,水沙运动规律研究成果还不能支撑水沙调控;发电生产与河道输沙调度运用矛盾突出。
1.2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解决潼关高程不断淤积抬升和小北干流河道主槽淤积萎缩的不利局面,2006年起,黄河防总先后进行了3次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的试验。
2006年试验潼关高程由327.99m 降至327.79m ;2007年试验潼关高程由327.98m 降至327.93m ;2008年试验潼关高程由328.05m ,又降至327.98m 。
试验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减少了万家寨水库淤积,调整了淤积形态,天桥水库、小北干流河段得到冲刷,三门峡水库淤积部位得以改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解决黄河下游主槽不断淤积萎缩,中小洪水大漫滩的险恶局面,黄委抓住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的有利时对黄河流域洪水泥沙管理的认识与思考收稿日期:2009-4-16作者简介:王震宇(1955-),男,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震宇蔡彬(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郑州450003)摘要: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主槽不断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形势加剧,河道工程控溜能力降低,中常洪水高水位、大漫滩、小水大灾,河势游荡多变,引发“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洪形势日趋严峻。
因此必须将防洪工作重点由洪水控制转向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加强洪水泥沙管理,建立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塑造协调水沙关系,通过全面提高工程抗洪能力、完善水沙测报体系、加强水沙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和尽快落实下游滩区补偿政策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洪水泥沙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解决黄河防洪问题。
关键词:黄河流域;洪水泥沙管理;指导思想;措施建议1洪水泥沙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42009.4中国防汛抗旱机,充分利用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中游已有水库群,探索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基于空间尺度多库调度水沙对接;基于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三库联合调度;三门峡、小浪底两库联合调度为主等不同的调度模式的调水调沙。
2002年以来,经过3次试验和5次生产运行,黄河下游最小主槽平滩流量由试验前的1800m 3/s 恢复到2008年的3810m 3/s 左右,洪水时滩槽分流比得到初步改善,“二级悬河”形势开始缓解,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探索了一套调整水库淤积形态、下游河道局部河段河槽形态的措施和黄河干支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运行方式,深化了黄河水库、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但是黄河中下游塑造协调水沙关系还存在以下问题:水沙调控体系还不完善,中游缺乏大型水沙调蓄工程,沁河缺乏水库工程控制;对水库和河道淤积影响最大的粗沙来源区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黄河下游“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态尚未改变,洪水漫滩引发“横河”、“斜河”,甚至“滚河”的问题制约水库调度措施的实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相对滞后,滩区181万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滩区补偿政策尚未建立;洪水泥沙测预报还不满足洪水泥沙调度管理的需要;水库加沙技术尚未突破,水流输沙效率还比较低。
2.1整体布局根据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沙特点,从流域治理开发的全局出发,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应包括:以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控制性工程为主体,以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为补充。
通过这一完善体系的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黄河不同河段洪水和泥沙的调控能力,变不利水沙过程为有利水沙过程,使之适应河道的输沙特性,提高输沙效率,减少河道淤积。
构成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主体的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和支流骨干水库开发任务不尽相同,对水沙调控的作用也各有侧重,但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有机组成,可以根据黄河上中下游水沙调控要求和综合治理开发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骨干工程的联合运用。
近期主要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和古贤水利枢纽、大柳树水利枢纽建成以前,利用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使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扩大到4000m 3/s 以上,并遏制宁蒙河段主槽淤积萎缩和潼关河床高程抬升的趋势。
中期在干流碛口水利枢纽建成后,形成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干流七大骨干工程和支流水库联合运用,通过“调水调沙、增水减沙”的方法,对黄河的洪水、径流、泥沙和南水北调西线入黄水量进行有效调控。
随着外流域调水工程逐步生效,远期入黄水量达到170亿m 3以上,通过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加黄河输沙用水,充分发挥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作用,协调黄河水沙关系、使河道主槽基本上冲淤平衡,较长期保持各河段一定过流能力的中水河槽。
2.2指导思想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应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和防洪工程为基础,以准确的水沙测报、水沙运动规律研究成果、数字防汛系统为支撑,坚持“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方略,坚持洪水管理与泥沙管理并重,在确保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努力实现水库、河道主槽减淤,维持河道主槽基本输水输沙功能。
2.3近期目标黄河上游:以提高防凌综合能力为契机,全面提高宁夏、内蒙古河段堤防抗洪强度和河道整治工程控导河势能力,建立完善的水沙测报体系,规范刘家峡水库及以下水利枢纽排沙运用方式,辅以河道疏浚措施,遏制宁蒙河道主槽不断淤积萎缩的局面,随着海勃湾水利枢纽的建成运用,联合调度刘家峡和海勃湾水利枢纽,改善内蒙古河道水沙关系,控制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不小于1500m 3/s 。
黄河中游:加强中游粗泥沙来源区治理,不断减少粗泥沙入黄沙量,继续加强小北干流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控制和稳定河势,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水库,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
黄河下游:全面建成标准化堤防,建立滩区运用补偿政策,全面整治“二级悬河”,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水库群,汛前利用汛限水位以上剩余水量,开展基于小浪底水库人工塑造异重流调度的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汛期对中小洪水,实施基于“预泄、控泄、凑泄、冲泄”的调水调沙,实现水库、河道减淤,扩大或维持下游河道主槽最小平滩流量4000m 3/s 。
2.4远期目标黄河上游:在对现有水利枢纽淤积情况和宁蒙河道冲淤规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十大孔兑”水沙过程的严密监测,利用龙羊峡、刘家峡及大柳树和海勃湾水库群进行组合调度,对宁蒙河道进行有效冲刷,较好地恢复主河槽的排洪能力,全面提高宁蒙河段防洪防凌能力。
黄河中下游:在中下游水沙调控体系基本完善后,做好古贤、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水库的水沙联合调度,对黄河的洪水、径流、泥沙进行有效调控,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河床淤积、主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等不利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