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水污染

合集下载

山东黄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山东黄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山东黄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山东黄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山东黄河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大汇集之地,也是许多人生活的依托。

但随着山东省内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废水的运输和排放,以及国内外旅游等因素对山东黄河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出现了严重破坏。

首先,山东黄河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水污染的排放和运输,山东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质急剧下降,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国家的标准,水体有油污现象,使水体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其次,渔业资源受到影响。

水污染和对水环境的破坏,导致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从而破坏了山东黄河的渔业发展,并对山东省内的渔民生产造成了影响。

此外,水环境恶化导致生态恶化。

水环境恶化,鱼类、浮游生物等多种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山东黄河的景观风貌发生变化,破坏了山东黄河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山东黄河的水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严格限制水污染排放量。

其次,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整改水质问题。

此外,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最后,进行生态建设,恢复和保护河流的生态平衡。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完善污染排放控制,强化水环境监督,保护河流的生态,才能有效的保护山东黄河水环境,才能让山东黄河重现其古老而又灿烂的壮丽景象。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展开讨论。

二、水量减少与泥沙淤积1. 水量减少:黄河上游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砂石堆积导致水位下降等原因,使得黄河水量明显减少。

2. 泥沙淤积:由于流域内大规模采砂、过度开荒、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大量泥沙堵塞在黄河道中,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并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三、污染与生态失衡1. 水污染: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了黄河水质恶化,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失衡:过度的水资源开发、乱伐滥砍等行为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湿地退化、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四、治理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的水权交易制度,实施以价制量。

2. 泥沙治理:加强流域管理,开展泥沙调查与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并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泥沙淤积现象。

3. 水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并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黄河流域湿地、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意识。

五、国际合作1. 国际联防联控机制:与上游国家(如中国西南亚洲国家)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关联合治理方案。

2. 跨区域合作:推动黄河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协作,建立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六、结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黄河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只有通过加强治理措施,并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协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黄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继续受益。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通过对水质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水文要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些研究对于提升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水文要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综合分析、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毁河之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黄河水质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黄河中上游流域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水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加剧,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受到了诸多污染源的影响,如城市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黄河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的影响因素,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分析影响水质的因素,探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这不仅可以为保护黄河水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也可以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有效保护和治理该地区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状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解决水质污染提供数据支持;2. 探讨水文要素、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机理,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改善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提供科学参考;4. 展望未来,探讨水质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指导。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中国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黄河的水环境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的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排放直排河道;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三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渗入。

这些因素导致了黄河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巨大困扰。

针对黄河的水污染问题,水环境治理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培育;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培育;三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环境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建立水环境保护准入制度。

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和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保障水质的安全。

同时,企业和居民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创建良好的水环境。

此外,水环境治理还需要依托科技力量,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发展。

例如,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高效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产品,减少对水环境的压力。

总之,黄河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研究,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我们有信心改善黄河的水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

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

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

黄河上游水资源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黄河上游水资源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黄河上游水资源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针对水污染造成的灾害性影响,提出了黄河上游水资源污染防治的对策及建议,划定重点防治区域,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农业面污染源的防治,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的工程建设。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灾害;防治;对策;黄河上游1黄河上游水资源污染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陆续开展了水质监测、水污染调查、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及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污染集中在黄河上游干流兰州、包头河段,污染历时集中在平、枯水季节。

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的水质污染向干流和一些支流蔓延,一些河段在汛期污染也相当严重,据1996-200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兰州至呼和浩特市段,水质为Ⅳ-劣Ⅴ类水,主要是有机污染物,污染物为高锰酸钾指数、氨氮、CODGV、总磷、总铅、总汞等。

黄河上游入黄支流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支流大夏河多为Ⅳ-劣Ⅴ类水,其污染物主要是化学需氧量,内蒙河段支流全为Ⅳ-劣Ⅴ类水,其污染物为总汞超标。

从总体来讲,黄河上游水质较好,但在城市若干河段、支流的水资源污染严重。

干流兰州以上地区由于污染源较少,水质较好,为Ⅱ-Ⅲ类水,兰州以下由于支流汇入和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等原因干流水质很差,为Ⅳ-劣Ⅴ类水,其汛期水质相对要好于非汛期水质。

黄河上游干流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局部河段由于排污影响,存在局部的重金属污染、油污染、有机毒物污染和无机营养物污染。

2水污染的灾害性影响黄河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洪涝灾害三方面,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是一种短时间甚至瞬时爆发的灾害,具有较强的地区特征和时间特征;而水污染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水患,受污染的水体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和环境,其造成的灾害范围大,历时长,但其危害往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表现出来,容易使人失去警觉。

水污染的灾害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由于河流水质污染受污径比影响,因此径流量越小,污径比相对越大,从而形成“缺水—污染—更缺水”的恶性循环局面。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一、水环境状况1、社会经济状况黄河中上游流域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七省(区),共51个市(地、州、盟)275个县(旗、区、市),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4700多公里。

2005年流域人口约1.1亿,GDP约1.5万亿元,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水环境质量状况黄河中上游水质总体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部分河段汞等重金属指标超标。

2005年,流域内40个国控断面中,年均值为V类或劣V类断面占35%。

9个跨省界断面中8个超标,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渭河、汾河等河段。

黄河干流水质污染严重。

18个国控断面中,61%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水质要求。

渭河、汾河地表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非常严重。

渭河干流陕西段、汾河干流太原以下段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挥发酚等指标均劣于V类,基本丧失了河流水生态功能。

湟水河、沁河、伊洛河、涑水河等支流水质也较差,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较大。

3、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十五”期间,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呈增长趋势。

2005年,全流域废水排放量29.1亿吨,COD排放量123.5万吨,废水CO D排放平均浓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

全流域46个地市中,西宁、兰州、包头、银川、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呼和浩特等10个城市COD排放量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72%,是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90%和80%,是排污总量削减的重点行业。

黄河干流兰州至呼和浩特段、渭河、汾河、湟水河等河段纳污量占全流域的70%,是污染控制的重点河段。

4、水污染主要原因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介绍:1. 自然因素:黄河中上游流域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这些自然因素对水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如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质地疏松、侵蚀性强,易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渗入水体,影响水质。

黄河流域的水体容易受到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洪水可能导致水体泥沙淤积,而干旱则会使水体缺乏稳定的水源,影响水质。

2. 人为因素:近年来,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人为活动对水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农田肥料、农药和养殖废水等。

这些农业活动导致水体中养分、农药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升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暴发。

工业废水排放也是污染水质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水质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最近几十年来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和水质特征。

对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降水量的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尤为明显,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体流量减少,水体浓度变大,特别是养分和污染物的浓度会增加,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应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到水体中。

也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提早预判气候变化对水质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这样才能保护好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

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 1.6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工业如此反哺农业:股股污水进农田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而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

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地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用水源几乎全部来自黄河。

近年来,由于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生产,大量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黄支渠,导致在一些个别时段内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

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

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污水处理厂多数晒太阳目前,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

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推行慢。

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宽,一些地区甚至不收。

三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管网不配套现象,实际处理能力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不达标使一些污水处理厂事实上成了排污场。

陕西省渭南市是地处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从这里汇入黄河。

渭南市投资1.2亿元修建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初就已建成,然而由于缺少运行费,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一直停运。

市区每天形成的近5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

陕西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介绍说,陕西渭河沿岸宝鸡、西安等5个大中城市,目前基本至少都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但都存在闲置或吃不饱的问题。

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黄河水成“三害”时下,正是黄河上游沿岸水稻插秧即将结束的季节,可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民乐村的村民却每天站在自家的稻田边心急如焚。

民乐及周边金山等几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用黄河水灌溉,但让村民欲哭无泪的是,这两年浇水烧苗的事几乎年年都有。

5月下旬,村民们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插秧了,前两次的苗已全部被烧死。

望着田里泛着浓稠白沫的水,民乐村村民王太良说,水稻一直是他们的口粮和经济来源,可这几年水稻种不成,村里有农户挖池塘养鱼,结果去年秋季引了黄河水鱼就全死了,损失了10多万元。

鱼养不好,眼看着水稻也没活气,我们可怎么活?王太良说。

黄河自兰州进入白银,汇聚了白银市区大量冶炼、焦化、化工等企业和生活污水后,先后流经白银市的四龙镇、北湾乡、靖远县,涉及沿途十几个村庄。

当地村民不仅依靠黄河水浇灌,而且直接饮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

用过河水锅里经常有白色硬块,饮过水后常拉肚子,而且头痛。

水的咸味重,而且每周总有个别天,家里储水窖里还能看到漂着油花。

村里人更喜欢喝雨水。

靖远县大芦乡庄口村村民段兴平说。

记者从靖远县大芦乡卫生院门诊部了解到,在大芦乡饮用黄河水的几个村庄里,胃肠道疾病和头痛十分常见,找不出病因的怪病更多。

肯定和饮水有关,但还没听说谁检测过水质。

我们一般是查不清的头痛按感冒治,腹泻就反复用抗生素,直到不泻为止。

乡医马克俊说。

在黄河沿岸,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已经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山西临猗县牛杜村村民因水环境被污染,年龄在40至60岁的村民中,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

村民在一张控诉状中说,由于水源被污染,到去年6月已有 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

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王永胜告诉记者,在他们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

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一样,经常肚子痛、头痛。

一方面是农民备受黄河污水之害,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黄河水环境污染最难治理的硬骨头。

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说,在未来几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由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将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廖敏)一条黄河,多种“扯皮数据”;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干流控制紧,支流排污易…… 记者5月份在黄河中上游及其部分支流采访时了解到的这些现象犹如一个个怪圈,牵制着流域内治污成效。

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专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呼吁,建立黄河流域和谐治污机制,真正还母亲河以清白。

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陕西省武功县东方纸业集团是当地最大的造纸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源。

2005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将东方纸业集团公司污染渭河案列为首批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之一。

5月中旬,记者来到武功县,发现其境内渭河黑水流淌依旧,而在武功境内注入渭河的渭惠渠和漆水河臭气熏天,长达数里都是泡沫,有的地段泡沫高出水面1米左右。

沿途的老百姓告诉记者,东方纸业集团被勒令停产治理后,武功县境内的造纸厂污染减轻了许多,但是上游宝鸡市的造纸企业继续偷排污水。

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告诉记者,对于上游宝鸡市来水污染问题,他们曾多次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与宝鸡市有关部门协调,但收效甚微。

徐耀华说:境内水源又黑又臭,老百姓发牢骚,上头施压,环保部门夹在中间实在憋屈。

谁愿意背着恶名挨骂?我也想把水弄清啊,可我一个小小的武功县环保局局长总不能跑到人家宝鸡市去搞什么协调吧?兰州副市长马琦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兰州境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黄河的问题,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协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效果比较明显。

但对于上游湟水河来水长期处于IV类水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政府觉得非常棘手。

同样污染监测数据大不同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的家底,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水利和环保两大部门提供的黄河污染监测数据完全不同。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数字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为39.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约占总量40%,生活污水约占总量60%;而水利部2004年底所下发的《关于黄河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7亿吨/年,其中工业废水约占总量69%,生活污水约占总量31%。

比较可以看出,两部门关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有天壤之别。

由此,两部门制定的黄河污染治理方案中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半月谈记者刘喜梅肖敏马维坤)黄河只有一条,数字却有多种,到底该以哪个为基准?记者所采访的各路专家莫衷一是。

一致的观点是,国家对黄河流域内的水污染应由统一部门监测、管理并发布相关数据,受权的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

流域问题需综合治理当前,黄河流域内污染正呈现逐步加重态势,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

如何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重大资源可持续的利用统筹起来考虑?基层环保人士建议,国家对于水环境应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考虑全流域的管理,综合治水,统一监管,统筹协调解决,由区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解决目前出现的包括部门扯皮、立法分散等在内的问题。

针对黄河治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利益纠葛,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和水环境专家开出了建立流域和谐治污机制的药方:尽快制定《黄河法》,确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机制,依法规范和管理好黄河,修改现有《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中不完善的部分;确立统一的污染监测、管理和信息发布体系,避免多部门联合导致的利益扯皮、监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省、市、县界断面水质、水量双控制制度,强化黄河水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建立总量控制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考核制度,特别要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力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有效制裁违法排污,同时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治理,有序有效地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治一段好一段,避免撒胡椒面方式造成的花钱不奏效或花大钱收微效的局面。

黄河黑污染改变当地生活谁该为畸形繁荣埋单2005年09月17日09:28 南方都市报阿尔巴斯羊成了“黑羊”拉僧庙镇。

烟囱旁,黑烟中,几个孩子在嬉戏,他们的家园已被有害烟尘包围。

一条浮桥连接黄河两岸,黄河边建起了一排排厂房。

拉僧庙镇,一个化工厂每天排出大量毒烟。

本报讯 (特派记者喻尘谭伟山) 黄河流经宁夏平原,造就了一个“塞外江南”。

黄河出银川向北,过石嘴山,拐了一个不大的弯进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

在从银川北到乌海间的黄河流经的狭长地带,正在形成一黑色的高度污染段,夹在其中的黄河正身受其害。

即将消亡的北山村从2001年始,北山村18883亩草原被工业园区占用。

一个因开发而诞生的村庄,却将因开发而消亡北山村是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镇唯一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子,在无边无际的阿拉善沙漠东部边缘上,西枕黄河。

400多人口的小小村庄生产的蔬菜和粮食供养了公乌素镇周边的厂矿。

村子往东不远即是鄂尔多斯草原,种植和放牧是村庄里的两大主业。

“我们是1974年过来的,我的老家是鄂托克旗巴音浩特乡。

”村里的副支书袁广生说,全村大都是从鄂尔多斯各旗迁移来的,刚来时是220人,现在则是420多人了。

“我们将面临着再次迁移,公乌素镇上这唯一的村子将没了。

”袁广生指着自家的房子,“这些,将在今年的11月被拆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