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伏特舞曲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伏特舞曲》评课稿

走进张湘江老师的课堂,就有一种美的感觉萦绕心间。张老师的这堂音乐展示课,为我们执教音乐欣赏课《加伏特舞曲》。“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民间舞曲,后传入宫廷。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把这种传统的舞曲改编成了器乐曲《加伏特舞曲》。该作品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其旋律轻快活泼,音乐风格典雅。但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感知作品的高贵典雅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张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并体验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动作体现音乐的风格”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听了本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步骤演绎一个“序”字

对于一群活泼爱动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35班又是特别活泼,让他们很投入地反复欣赏一段音乐确实很难得,可是张老师做到了。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聆听音乐。如在初听音乐时,只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第二次聆听则巧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谱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重要元素——音高变化;第三次聆听,用动作表现;第四次聆听,在一乐段加入邀请舞。这样,教学步骤层次清晰、流畅,非常容易地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音乐,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

二、学生参与呈现一个“动“字

本节课让一群生龙活虎的二年级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流动,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视觉动、思维动、手指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各个元素,感受音乐美。让学生通过手指的“动”(手指舞),感受旋律走向;通过全身“动”(根据音乐节奏、旋律设计的邀请舞),让学生全身投入音乐,体验着音乐的各个要素。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动”,充分感受音乐的变化,体验音乐的美。

本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能够将音符的变化找出规律,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其规律的动作,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的走向一目了然,而且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音乐,并且动作设计的很简单,易学易记。再者,我很欣赏老师最后的“小乐手”环节,课堂的组织有条不紊,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能大方娴熟地表演,可以看出老师平常的训练落实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张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听了这堂课后的几点思考:

1、欣赏课教学主要目的是感悟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以及对主题旋律有所熟悉,整堂课中对A段旋律老师有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欣赏,也让学生跟着哼唱了,是否能让学生独立的哼唱出旋律的曲调就更好了,我想可以再花点时间。

2、《加伏特舞曲》是一首荷兰舞曲,我觉得老师可以在初听乐曲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荷兰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毫无痕迹地渗透一点有关荷兰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