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技术方案V11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
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一种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将实物对象快速而精确地转化为数字化模型,为设计、制造、检测等领域提供了便利。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三维数字化工艺的操作流程,确保工艺质量和效率。
二、设备准备
1.硬件设备:包括三维扫描仪、计算机、标定器等。
2.软件系统:选择适合的三维数字化软件,确保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3.周边设备:如灯光、支架等,保证工作环境良好。
三、工艺流程
1.准备物体:对待测物体进行清洁、固定等预处理工作。
2.标定系统:使用标定器校准扫描仪,确保扫描精度。
3.扫描操作:进行三维扫描,按照扫描仪的要求进行操作。
4.数据处理:导入扫描数据至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模型修复等操作。
5.模型生成:根据扫描数据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保证准确性。
6.后处理:对生成的模型进行修饰、优化,以满足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
1.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稳定性。
2.校准检测:定期进行标定检测,确保扫描精度。
3.数据比对:将扫描结果与实物进行比对,确认数据准确性。
4.反馈改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调整工艺流程,提高工艺效率和质量。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是指导三维数字化工艺操作的重要文件,合理规范的工艺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对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推动三维数字化工艺的发展。
2023-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V1-1

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V1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可以让人们像在现实世界一样去探索和研究地球,进而推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方案。
以下是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V1的分步骤阐述:步骤1:系统介绍首先,需要简要介绍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
它是一个面向用户的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它来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建筑、道路、河流等等。
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步骤2:系统目标其次,需要明确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的目标。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支持决策、规划和管理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制定科学决策。
步骤3:系统架构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的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台数据存储层。
前端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提供各种地理信息展示功能。
中间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业务处理并提供各种服务和接口。
后台存储层负责存储各种地理信息数据。
三个层次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通过Web服务来实现。
步骤4:系统功能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地图展示、查询、分析和管理等。
地图展示是提供地图数据的主要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该功能了解周围的景观和各种地理信息。
查询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各种地理信息数据来检索和查找目标信息。
分析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制定计划或者进行决策。
管理功能是提供数据管理的主要功能,可以对各种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存储、编辑、删除等。
步骤5:系统技术三维仿真地图管理系统的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Web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地貌分析、城市规划等。
Web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数据展示。
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支持各种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3DE平台汽车总装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

仿真能力本身认可度高
不仅仅是在汽车行业,在更加复杂的航空航天,更加宏大场景的核电,水电,造船等标杆行业和标杆用户,都用达索的仿真平台如机器人的点焊,弧焊,涂胶,打磨,清洗,喷涂,钻铆,加工,装配,搬运具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认可广泛的应用案例
免费/开放/功能强大的IDE开发环境
免费的开发环境IDE集成对3D EXPERIENCE平台的仿真数据模型的全面开放,可与OFFICE 二次开发相媲美的开放度与调试环境支持基于开发的数据交换和功能增强等类型的开发
19
典型功能展示-工时平衡分析
线平衡分析一体化标准工时计算线体工时负载平衡分析混线生产工时平衡分析
20
典型功能展示-人机工程模拟
标准人体模型可达性分析可视性分析舒适度分析
21
典型功能展示-3D工艺卡创建
0’52’’
22
工艺卡创建模型同步更新3D视图和注释支持PDF/Html格式
典型功能展示-MBOM变更对比
23
MBOM对比工艺结构统一管理MBOM多版本管理变更智能对比分析
典型功能展示-设计和工艺变更同步
24
变更同步3D和工艺对象关联设计变更B.I.智能分析
3DE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在汽车OEM的广泛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冲压
涂装
清洗
点焊
弧焊
搬运
装配
涂胶
打磨
钻铆
加工
25
3DE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价值延伸
DELMIA APRISO 制造执行(现实世界)
Routings/Operations for manufactured product定义和平衡工艺路线/工序
ResourcesDefine physical resources &
基于Windchill的三维装配大纲编辑及流程控制技术研究

structurally. An assembly outline editor is developed based on Windchill platform. Thus the interactive operation between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and CATIA software and the multi task flow control of assembly outline are realized.
Keywords: aircraft assemblyꎻ outlineꎻ structureꎻ 3Dꎻ process control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53
信息技术
董可静ꎬ等基于 Windchill 的三维装配大纲编辑及流程控制技术研究
通过结构树的形式ꎬ按层次关系显示ꎻ所需工装、所需规
范、所需工程图样可通过搜索获得ꎬ以文本形式显示ꎻ工序
内容由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输入ꎻ仿真动画通过附件形
应用更多地关注于将装配仿真动画与装配大纲的配合使
工艺标准、所需工装、零件清单、装配工序、更改说明、质量
用ꎮ 装配仿真是工艺设计人员在装配方案制定的基础上ꎬ
记录、检验要求、说明配图等内容ꎮ 装配大纲按照飞机架
次生效ꎬ每一架飞机有一套装配大纲ꎮ 装配工人依据装配
大纲工序以及引用的工艺规范 / 标准进行装配操作ꎬ并如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维数字化工艺在现代生产制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为我们提供高效、精准的生产工艺。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三维数字化工艺的要求和规范的详细描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关于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的制定目的1. 设备要求:制定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时应明确所需的设备和软件要求,包括各种三维扫描仪、CAD软件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
2. 操作流程:规定三维数字化工艺的详细操作流程,包括扫描、建模、修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确保每一步都能正确执行,避免出现错误。
3. 质量要求:明确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规定产品的检验频率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安全保障: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于三维数字化工艺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数据保存:规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1. 执行责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规程执行。
对于违背规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2. 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于三维数字化工艺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于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及时整改。
3. 问题处理: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踪,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生产制造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的实际效果,需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规程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
可以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改进、对设备的更新升级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结语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生产制造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制定一份合理、详细的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三维工艺解决方案PPT

产品虚拟装配工 艺规划
装配工艺后处理 装配现场可视化
目录
1. 天河三维工艺解决方案概述 2. 核心业务功能 3. 技术体系架构 4. 对企业的价值 5. 行业应用典型案例
3
天河三维工艺解决方案概述
天河三维工艺解决方案为制造企业提供基于产品三维模型的工艺制 定、验证、描述、管理的平台。尤其针对高端装备产品装配环节中 面临的制造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消耗等压力,提供基于产品三维 模型和数字样机的工艺规划和信息管理支撑工具。
声音设备
应用层
CAD数据 装配顺序 装配路径 装配知识 零部件选 装配工艺 装配信息 装配现场
接口
规划
规划
管理
择装配 后处理
管理 动画浏览
核心服务 层
碰CA撞接D数干口据涉检测
约束识别
知识辅助决策
场景管理
运动仿真
行为控制
数据层
产品装配模型、装配知识和规则 PLM集成平台
技术体系架构
对企业的价值
精确虚拟装配设计,发现装配工艺设计中的问题,避免材料、工时
提供一个交互式的仿真环境,通
过产品的装配过程仿真确定零部 件的装配顺序、路径、要求、特 殊装配操作技巧等信息。
以仿真结果为主干,将装配工艺
以装配动画、交互式静态三维结 果、动态三维装配动画等形式输 出。
核心业务功能
装配精度预分析
基于产品三维模型,实现了产品实际装配之前预测产品最终的装配
精度,并提前设计出合理可靠的装调方案。
核心业务功能
模型转换接口
数据转换接口模块将主流CAD系统(如Pro/E、NX、Solidworks等)
建立的三维模型转换为中性格式数据,为工艺规划和仿真提供数据 基础。
工艺设计系统实施方案

工艺设计系统实施方案工艺设计系统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艺设计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工艺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人工计算、手绘图纸等低效、易错的问题。
因此,引入一套工艺设计系统作为辅助工具,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套实用、高效的工艺设计系统,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错误,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项目内容1.需求分析:详细了解企业的工艺设计流程和要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工艺设计系统。
3.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开发相应的软件功能和界面。
4.测试和优化: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系统上线:将系统部署到企业的生产环境,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系统的正确使用。
6.系统维护:对系统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及时修复bug、更新版本等。
四、项目步骤及时间安排1.需求分析(1周):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需求,并编写需求文档。
2.系统设计(2周):基于需求文档,进行系统设计,并编写设计文档。
3.系统开发(8周):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并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4.测试和优化(2周):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5.系统上线(1周):将系统部署到企业的生产环境,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6.系统维护(长期):对系统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及时修复bug、更新版本等。
五、项目团队及职责分工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进度控制和沟通协调。
2.需求分析师:负责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需求分析,编写需求文档。
3.系统设计师:负责根据需求文档进行系统设计,编写设计文档。
4.开发工程师:负责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编写测试用例。
5.测试工程师:负责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6.运维工程师:负责系统的部署和维护工作。
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

立项报告1、设备名称:协同研制-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2、设备功能及主要技术规格指标:●三维环境下MBOM管理利用协同研制平台提供的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过滤出所需的全机或者整机模型,可以进行批量MBOM重构,或者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通过复制、粘贴等方式直接利用设计零组件对应的三维模型重构生成部件MBOM产品结构,以加快MBOM重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如下图所示:在初始化MBOM重构完成后,设计师还可以对MBOM进行编辑调整,如添加工艺组合件或拆分件,以产生最终的MBOM产品结构。
MBOM重构完成后,可以提交启动相应的电子化工作流程,相关人员将接收到校对、审批等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审核批准。
批准后的MBOM产品结构将被冻结,需要走相应的更改流程才可以更改。
工艺设计数据将以MBOM视图为核心进行管理,实现工艺数据的独立管理和权限控制。
●三维工艺设计通过协同研制平台中的三维工艺管理模块,工艺员可以基于来自设计的MBD数模,开展工艺规程设计,并将设计结果结构化存储到协同研制平台中进行电子化签审。
已批准的工艺数据会自动发放到生产现场,并可以通过无纸化终端以图形化的形式进行查看浏览。
通过MBD数模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业务过程数据和流程的贯通,提高工艺人员设计效率。
同时,充分利用设计模型的MBD信息,全面实施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工艺设计管理,将我所工艺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维工艺设计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指定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等。
-在三维环境下进行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确定单个零件的加工工序、工步,以及相应的制造资源等。
工艺设计结构化管理在三维工艺设计过程中,协同研制平台将对装配工艺规程、零件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的设计过程进行管理,确保这些工艺文件中包括的各种信息都在平台中得到结构化管理,包括其中的工序/工步、工艺资源等信息都作为单独对象在平台中进行了有效组织,并建立了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最终形成错综复杂的工艺信息网络树,如下图所示:通过上述的方式对工艺信息进行结构化管理以后,将带来以下好处:-保证单一数据源,实现设计数据和工艺数据从设计、到工艺、到车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高工艺设计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部三维工艺系统技术方案xx2017年5月目录1 项目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1.1当前工艺业务现状 (1)1.1.2工艺设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2项目需求分析 (4)1.2.1三维设计数据下车间 (4)1.2.2工艺BOM建立与管理 (4)1.2.3结构化工艺设计 (5)1.2.4三维工艺设计 (6)1.2.5工艺审签 (6)1.2.6工艺输出 (8)1.2.7工艺资源管理 (10)1.3项目目标 (13)1.4项目范围 (15)2方案概述 (16)2.1方案说明 (16)2.2参考文档 (16)2.3总体框架 (17)2.4业务模式 (18)3前置条件 (20)3.1设计数据的规范要求 (20)3.2EBOM完整性要求 (20)3.3检查模型及配套要求 (21)3.4统一标准件库要求 (21)4详细功能方案 (22)4.1基础数据管理 (22)4.1.1组织结构管理 (22)4.1.2产品数据存储方案 (23)4.1.3PBOM属性管理 (26)4.1.4文档对象属性管理 (1)4.1.5工艺规程属性管理 (2)4.1.6工序属性管理 (3)4.1.7数据访问及权限控制基本原则 (3)4.1.8产品团队管理方案 (4)4.2设计数据接收 (5)4.3工艺规划 (5)4.3.1PBOM重构 (5)4.3.2工艺路线规划 (12)4.3.3定额管理 (14)4.3.4PBOM签审及工艺任务下发 (15)4.4工艺设计管理 (19)4.4.1结构化工艺设计管理 (19)4.4.2三维工艺设计管理 (42)4.5工艺更改管理 (51)4.5.1设计引发的工艺更改 (52)4.5.2工艺引发的工艺更改 (53)4.5.3工艺转阶段管理 (55)4.6工装设计管理 (57)4.7工艺制造资源管理 (61)4.7.1工艺资源库 (62)4.7.2制造资源库 (65)5方案总结 (68)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当前工艺业务现状材料研发与装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工艺设计管理部门主要为产品研发部和工艺技术部两个部门;产品研发部主要负责研制产品(包括非金属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管理,工艺技术部主要负责批产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管理。
其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设计数据会签发布后,工艺人员通过PDM查看专业设计室的设计数据(接收纸质文件用于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时在PDM中查看设计发布的电子数据)基于Office工具(Word、Excel)进行工艺的设计和管理;在涉及多专业工艺规程编制的过程中,通过线下评审会完成二级工艺的任务协调下发等工作。
工艺人员手工完成工艺卡片和报表的输出,以人工的方式管理工艺设计结果和签审,工艺信息的传递主要采用纸质或Word文档的方式。
图四部工艺设计管理业务过程1.1.2工艺设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一体化的数据关联管理:当前,工艺人员参与设计活动的唯一环节是工艺会签,会签结束后的设计文件发布和会签后的设计更改不能及时通知到工艺人员,缺乏设计和工艺一体化的数据关联管理。
同样,当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更改时,工艺人员仅参加其工艺会签,设计无法确定工艺是否落实,无法形成从设计文件到工艺文件的闭环。
另外,进行工艺设计时的PBOM创建都是工艺人员根据模板进行手动逐条输入,未充分利用EBOM的相关信息,容易发生错误。
基于纸质的二维工艺设计:型号工艺内容涉及机加、电装、装配、非金属、表面处理、检验等诸多工艺类型。
工艺设计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工艺准备工作上(如机加工艺:分析被加工零件图样,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设计数控加工工序,选择并确定零件定位与夹具、刀具、切割用量,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对零件图纸的数字化处理、编写加工程序单、按程序单制作控制介质、程序的校验与修改等等)。
而现有以二维图纸为主的工艺技术,完全依赖工艺人员的个人经验和技术水平,没有充分利用三维模型的直观表达能力,需要二次解读设计意图,容易出错,虽然型号产品设计部门基本上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但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数字化信息的传递,这有悖于采用MBD的核心思想,不能做到四部各个部门均采用一致的产品数据开展工作。
工艺资源管理不细:目前中心的工艺资源未能创建统一的资源管理库,工艺人员在进行工艺设计时,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可用资源,导致对生产能力和效率的错误评估,导致中心效率不高。
缺乏一体化的BOM关联管理:当前工艺部门的工艺人员主要基于二维图纸构建工艺结构,不能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工艺特性的分析,以及EBOM同PBOM的比对,难以保证PBOM的质量。
同时,由于EBOM 同PBOM缺乏关联性检查,当上游设计发生变化,不能在PBOM上快速获得变化指示,难以实现一体化的变更管理,这也使得当前四部仍做不到产品数据的全相关管理。
缺乏一体化的数据关联管理:并且当前工艺路线卡片、材料消耗定额卡片、外购件汇总表等等均采用手工的方式在Office工具中完成,效率不高,工艺规程卡片在Word中编制完成,这种状态导致工艺结构PBOM、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路线卡片、工艺相关报表不具备相关性,当设计发生变化的时候,工艺不能及时得到变化通知,工艺改变后,不能自动生成工艺相关报表,从而难以提高快速投产效率。
工艺设计管理集成过程繁琐:工艺均由Word编制及更改,然后人工审签归档,过程繁琐,并且基于Word手工生成报表,再人工进行审核归档,数据变化后需要重复该过程,不仅执行过程复杂,还带来产品数据的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
通过三维工艺系统的建设可以帮助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实现在数字化平台下完成设计与工艺过程,以MBD标注的三维模型作为设计、工艺、质量、制造等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依据,达到基于MBD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工作模式。
1.2项目需求分析建立四部三维工艺系统,实现结构化的工艺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升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工艺设计能力,通过对工艺资源库的统一管理,实现基于产品设计结构的快速BOM关联转换能力,有效缩短型号产品研制周期,改善生产现场工作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2.1三维设计数据下车间基于四部PDM系统实现设计部门基于MBD设计规范的三维设计数据向中心工艺部门的直接下发,数据范围涵盖所有与中心业务相关的型号,使中心工艺部门能够基于三维数据完成结构化工艺设计、管理和变更等工作,保证设计数据下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工艺部门接收设计部门所发放的设计数据,检查数据内容,包括:名称、属性、阶段等。
基于EBOM实现设计数据的结构化管理。
可通过IE浏览器查看EBOM结构,可视化模型,相应的属性,确保检入所需的内容。
发送过来的设计数据在三维工艺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复现展示,发放到工艺部门的三维模型是基于MBD技术标注的三维模型,工艺部门可以基于该设计模型开展后续的工艺设计工作。
1.2.2工艺BOM建立与管理1)PBOM搭建中心工艺部门从制造装配的角度,按照制造分工和资源的组织将设计部门产生的EBOM重构为PBOM,继承设计部门添加的零件类型、材料信息、是否关重等工艺属性及参数内容。
工艺员在PBOM产品结构中添加工艺制造所需的工艺路线、加工类型、胚料尺寸、可制件数等属性信息,最终构建满足工艺制造需要的产品结构树,并以该结构树为核心组织相关工艺信息。
2)工艺规划工艺员能够在可视化的BOM编辑环境下快速准确的基于产品EBOM 创建出PBOM产品结构。
在PBOM重构的同时,工艺人员可以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工艺特性及分离面的分析,并通过复制、粘贴等方式直接利用设计零组件对应的三维模型重构生成部件PBOM产品结构,以加快PBOM重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并且PBOM的构建可以通过EBOM的条目选择、复制与传递,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环境下的3D组件交互选择完成,通过EBOM的不断消耗以PBOM的不断累加直观地了解工艺数字样机的规划情况。
3)PBOM签审及工艺任务下发PBOM构建完成后,自动建立起同EBOM的关联关系,即依据PBOM 就可以查看到产品设计数据及设计属性信息;并且可以实时进行EBOM 和PBOM的比对,以明确两者结构的差异,从而减少漏装事件发生。
PBOM与工艺文件分别独立签审,工艺文件与PBOM相关联,工艺文件的签审不影响PBOM版本。
PBOM审批发布后,产品工艺人员可以将零组件工艺任务指派给专业工艺,通过工艺任务下发,工艺员可以收到工艺任务通知,并开始工艺任务的编制(工艺规程及工艺文件等)。
1.2.3结构化工艺设计通过三维工艺系统的建设,改变中心工艺部门以往通过纸质图纸和文件进行工艺设计和管理的模式。
系统中以PBOM为核心将结构化的工艺数据以及工艺资源与PBOM关联,实现工艺设计的结构化;在结构化的工艺数据设计模式下,同时支持二维、三维的工艺设计,满足中心工艺部门的业务需求。
同时,通过系统的数据库完成工艺数据的存储,实现工艺数据管理的结构化,实现细粒度的工艺设计和管理能力,使工艺设计数据和工艺变更数据更加清晰和准确。
在PBOM中建立产品零部件的结构关系,在工艺规程中建立零部件各个专业工序和工步的结构关系,在工艺资源中分别建立标准件、工装、机床、刀具、典型工艺、参考标准等的结构化关系。
PBOM(工艺结构)作为结构化设计和管理的主线和第一层次关联应用;通过PBOM的结构层次,将不同零件与其对应的工艺规程相关联应用,在工艺规程中完成不同零件工序和工步的结构化管理,实现结构化设计和管理的第二层次关联;工艺规程中的工序和工步能够直接关联系统中的工艺资源和相关工艺文档、参考文档等内容,实现结构化设计和管理第三层次的关联应用。
三维工艺系统应提供专用的工艺规程管理器,实现与中心相关型号所有专业的结构化工艺策划和编辑,将以往传统文件形式保存的电装、机加、非金属、装配等专业的15种工艺卡片以结构化数据的方式在数据库中进行集中存储,便于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方便重用。
融数据库、3D 图形、2D图形、图像、表格、文字编辑于一体,图文并茂,实现可视化环境下的工艺结构及制造结构的构建。
借助三维设计模型产生工艺简图,设计模型有关信息可直接使用,工艺模板相关数据一次输入,全程使用,关联工艺资源数据可快速获取。
1.2.4三维工艺设计通过三维工艺系统的建设,使中心工艺部门能够依据三维模型完成机加专业和装配专业的三维工艺编制和管理。
机加专业工艺员可以根据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工序模型,便于对现场的加工过程进行指导;装配工艺员可利用设计发布的成品模型,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定义产品的装配顺序、装配步骤、验证装配干涉等,并将其录制成装配动画,发布到现场指导装配工作。
1.2.5工艺审签工艺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发起各类工艺审签流程,包括10类工艺签审流程,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以最终确认流程为准):在系统中能够对工艺规程的权限、版本、生命周期状态、配置及业务流程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