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坦桑尼亚纪行之一重点

合集下载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地理特征与登山探险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地理特征与登山探险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地理特征与登山探险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最具代表性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由独立山脉。

它的地理特征和登山探险吸引了无数的冒险者和自然爱好者。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距离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大约750公里。

它由三座火山组成,分别是基博火山、曼布火山和乞力马扎罗火山。

这三座火山的海拔分别为5895米、5149米和4566米,乞力马扎罗火山是最活跃的一个。

这些火山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独特的地形,也为登山者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攀登路线。

乞力马扎罗山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多样。

从山脚到山顶,气候和植被变化巨大。

山脚处是热带雨林区,气温较高,植被茂密。

而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植被逐渐稀疏。

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几乎绝迹,只有一些低矮的苔藓植物和岩石。

这种地理特征使得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自然环境,增加了登山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需要一定的准备和技巧。

首先,登山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因为整个攀登过程需要花费数天时间。

其次,登山者需要适应高海拔环境,因为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可能会引发高山反应。

因此,登山者需要提前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并携带必要的药物以防万一。

登顶乞力马扎罗山是一次挑战和奇妙的冒险。

当登山者踏上山顶时,可以俯瞰整个乞力马扎罗山脉和周围的风景,视野开阔而壮观。

同时,登山者还可以欣赏到日出和日落的美景,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登顶乞力马扎罗山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决心,但一旦成功,将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自豪和满足感。

除了地理特征和登山探险,乞力马扎罗山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山脚处的热带雨林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包括大象、狮子、长颈鹿等。

而在高海拔地区,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如山羊和雪豹也可以被发现。

乞力马扎罗山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的生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前来考察和研究。

总之,乞力马扎罗山作为坦桑尼亚的自然奇观,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众多的登山者和自然爱好者。

乞力马扎罗攻略

乞力马扎罗攻略

人一生中走过多少路?去过多少个想去的地方?写到这,来个人物介绍,按出场顺序。

俺:文艺青年中最有登山气质的攻城师。

2003年开始玩登山玩户外,初衷是为了舒缓郁闷的心情。

登顶过技术型的雪山。

攀冰时从冰瀑上摔下来拄了1个月拐杖。

过去十几年里四海为家到处乱跑,在北京算是定下来了。

目前在创业,搞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应用开发。

产品“转悠悠找吃喝”已经在各大安卓市场上架,欢迎大家使用给我拍砖提建议。

版主,兄弟创业不容易,我可以在这给自己做个小广告吧?豆豆:俺高中同学。

人很好。

人很抠。

铁公鸡里的战斗机。

中国市场上酸奶里的乳酸发酵菌都是她卖的,包括以前的三鹿。

500:豆老公,或者叫豆腐(夫)。

玩摄影玩到每天用毛刷清理镜头是一种享受。

装备是一个非数码单反用胶片那种- 什么叫高手?!!小慧:豆的大学同学,大学室友,现在同事。

这俩人前世是连体婴儿。

小慧的老公听说她要爬乞力马扎罗,很诚恳的说”你爬不上去的“。

Ernest:领队。

40多岁,20年的向导经验。

人很有耐心。

经常鼓励我们的一句话就是“Chinese number one!!”Idi:厨师。

整个队伍里唯一的一个马赛族(Masaai)人,瘦高瘦高的。

负责我们每日三餐及下午茶。

早餐一般是煎鸡蛋,烤面包片,热咖啡。

午餐是炸鸡块或鱼块,蔬菜汤,和水果。

晚餐的主菜每天不重样,但都有热汤,米饭,饭后水果。

是的,非洲人也吃米饭。

水果在山上帮了大忙。

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越是要保证2号的通畅。

防高反很有用的。

每天早晚都有开水泡茶,咖啡,Milo,奶粉,或冲巧克力粉喝。

这一切都要感谢亲爱的Idi。

David:副向导甲。

看上去像20,实际30岁。

淡季不当向导时,画画,当艺术家。

文青。

500的烟友。

Dennis:副向导乙。

前几天没怎么见过面,估计一直在打酱油。

登顶那天突然蹦出来了。

Pascal:挑夫中年纪最小的,好像是19。

除了担任挑夫以外,还是我们的服务员,负责铺桌子上菜,端热水给我们洗脸洗手。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登顶攻略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登顶攻略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登顶攻略坦桑尼亚被誉为东非的明珠,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风景。

而乞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更是这个国家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它是非洲最高的山峰,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登山目的地之一。

如果你打算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那么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攻略,帮助你顺利登顶乞力马扎罗山。

一、登山路线选择乞力马扎罗山有七条主要的登山路线,每条路线的难度和风景各不相同。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非常重要。

其中,马什(Machame)路线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相对较短,途经的景点也最为壮丽。

此外,伦巴(Lemosho)和鲁菲吉(Rongai)路线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路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登山经验,以及所需要的时间。

二、合理的训练计划登顶乞力马扎罗山需要良好的体力和耐力。

在出发之前,你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增强你的肌肉力量和有氧能力。

平时可以进行长跑、爬楼梯、登山机等训练,锻炼你的身体并增加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

此外,参加一些登山俱乐部或者组织的训练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合理的装备准备登山装备对于登顶乞力马扎罗山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你需要一双合适的登山鞋,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防滑能力和足弓支撑。

其次,登山杖、头灯、冲锋衣、抓绒衣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同时,要准备足够的水壶和水杯,保持身体的水分供应。

此外,你还需要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如干果和能量棒,以保持体力。

四、高原反应的处理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高度很高,登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山反应的情况。

为了应对高山反应,你应该在登山前多休息,并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

同时,可以带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局部麻醉药,以应对身体的不适感。

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如严重的呕吐、头痛和胸闷等,一定要尽快降低海拔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五、请师傅陪同如果你对登山没有太多经验,或者对当地环境不熟悉,最好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陪同你一起登顶。

非洲最高峰

非洲最高峰

非洲最高峰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称,距离赤道300多千米,是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分水岭。

山域面积756k㎡,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山脉,被地理学家称为非洲之王。

山东的泰山,也是在齐鲁大地拔地而起。

乞力马扎罗山主要由希拉峰、基博峰、马文济峰三座山峰组成。

基博峰海拔5895m,为非洲第一,山顶部有直径2400m,深200余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内壁覆盖着巨大的冰层。

基博峰海拔5200m 以上,为终年冰川积雪带,有赤道雪山的奇观。

基博为黑白相间的意思,1962年坦桑尼亚成立以后,将基博峰命名为乌呼鲁峰,取自由的意思。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仍在活动的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意为光明之山。

山脉气候跨度很大,山脚下常年酷热,气温最高达59℃,峰顶气温又常在-34℃。

因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由于印度洋上吹来的海风常常被基博峰阻挡,因此在山顶和山腰时常有浮云和雾气缭绕,使基博峰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在逐渐消融,据专家估计,他的冰帽在两千年后会全部消失。

远看乞力马扎罗的雪--肯尼亚纪行之一

远看乞力马扎罗的雪--肯尼亚纪行之一

远看乞力马扎罗的雪--肯尼亚纪行之一
刘震环;熊小玲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八十年代,在大学里看过一部好莱坞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当时,我对这部电影的晦涩主题感到困惑,但对原作者海明威能在1936年就娴熟地运用现实与幻想的意识流写作手法感到惊叹,同时乞力马扎罗山(MrKilimanjaro)脚下的非洲莽原景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刘震环;熊小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肯尼亚山下未结束的故事--肯尼亚纪行之三 [J], 刘震环;熊小玲
2.《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以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为视角[J], 张心丽
3.从存在主义自欺和自由抉择视角解读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 [J], 袁月
4.乞力马扎罗山攀登手记在非洲屋脊触摸最后的赤道之雪 [J], 周运(文/图)
5.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的身体叙事 [J], 黄涛;廖燕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乞力马扎罗山游玩攻略

乞力马扎罗山游玩攻略

乞力马扎罗山游玩攻略乞力马扎罗山游玩攻略景区介绍: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被称作非洲的珠穆朗玛峰,也被称作非洲屋脊。

它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临近肯尼亚,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乞力马扎罗山风景包括赤道至两极的基本植被,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森林走廊组成。

旅游攻略:游览乞力马扎罗山,最好是参加国家公园的SAFARI,都包括门票、住宿、汽车、司机和一天三餐。

每天花费100美元上下。

一日三餐是司机根据行程准备食物,然后由营地专门厨师烹饪。

游览路线:第一天:马兰谷门(1980米) → 曼达拉营地(2700米),12公里,用时5小时,热带雨林带;乞力马扎罗峰有3条经典的登山路径,供专业和业余的登山者使用,并有专业的登山向导和背夫协助登山,最长的一条是马兰古路线。

但对于适应海拔,这条路线是非常好的',而且难度不大。

一般登这条路线所用时间为:第二天:曼达拉营地(2700米) → 好伦博营地(3720米),15公里,用时7小时,温带针叶林温带草原带:第三天:汉伦博营地(3720米) → 基博营地(4700米),15公里,用时9小时,高山荒漠带第四天:基博营地(4700米) → 乌呼鲁峰(5895米),6公里,用时7小时,冰川带;乌呼鲁峰→ 好伦博营地,21公里,8小时;第五天:好伦博营地→ 马兰谷门,27公里,8小时。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最佳游览时间:但1月、2月和9月到达方式: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设施齐备,通讯先进,可以降落波音747客机,有14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地,五大洲的游客可以乘班机直接抵达乞力马扎罗山山麓。

从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向西约五十六公里便是墨西镇,坐汽车或火车都可到达。

可以购买的礼品:坦桑尼亚土产有毛皮制大衣、象牙、木雕、宝石、海淡石制品等。

景区服务:山上有小屋和营地。

公园外的马兰古村(Marangu)和莫西镇有几间酒店和露营地。

徒步旅游乞力马扎罗线路攻略

徒步旅游乞力马扎罗线路攻略

徒步旅行乞力马扎罗1. 挑战自我——征服非洲第一高峰。

2. 精挑细选的登山线路,专业的登山向导,专属挑夫及厨师。

3. 舌尖上的顶级体验——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营地吃上新鲜的水果。

4. 重温文学经典——体验海明威笔下《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壮阔美景。

5. 不可错过的“人间天堂”——马拉河,火烈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之一。

6. 游猎塞拉盖提--追随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足迹。

7. 非洲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山势险峻,林木葱茂,水源丰盛,是天然的动物园。

8.酷旅行徒步旅游乞力马扎罗专属线路。

第一天行程:乞力马扎罗机场-阿鲁沙(Arusha)飞机降落在乞力马扎罗机场,您的专属领队(中文陪同)会在出口处接机。

开车前往我们在阿鲁沙的相当于四星级标准的酒店,我们在酒店吃晚餐和住宿。

好好休息一晚,为明天的行程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天行程:阿鲁沙-马兰古(Marangu)-曼德拉营地(Mandara Hut,2,700米)海拔:1980-2700米徒步距离:大约12公里徒步时间:大约4-5小时宿营环境:山地森林驱车前往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途经原始的马兰古村。

在公园门口办理登山注册手续,在入口处与此行登山的协作团队所有工作人员会合,并且将所有行李称重。

一切就绪后,沿山间小道,穿越薄雾缭绕、苔藓遍布的热带雨林,林间会有潺潺溪流和随时出没的大量动物来为您的旅行平添乐趣。

此行的第一个宿营地是位于林间空地的曼德拉营地,它由总容纳量为60人的“A”形木屋组成,每间木屋内置6-8个铺位,并有太阳能照明灯、可饮用的山泉水以及抽水公厕。

稍事休息后,我们可以徒步去附近的蒙蒂火山口,这一小段的行走有助于尽快适应逐渐升高的海拔。

第三天行程:曼德拉营地(2700米)-火轮坡营地(Horombo Hut,3720米)海拔:2700-3720米徒步距离:大约15公里徒步时间:大约6小时继续前行!茂密的森林渐渐变成了开阔的草地,路也跟着平坦起来。

乞力马扎罗山和塞伦盖蒂大草原

乞力马扎罗山和塞伦盖蒂大草原

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位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

整个山脉东西绵延50千米左右,由7座主要的山峰组成,其中3座是死火山。

海拔5895米的基博峰上的乌呼鲁峰是非洲的最高峰。

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

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部分山区被指定为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 地壳如何变化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以东约160千米,其形成与大裂谷带活动有关。

距今1000多万年前,这里的地壳发生断裂,沿断裂线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乞力马扎罗山便是由大量熔岩堆覆而成。

【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由一个10多千米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

乌呼鲁赤道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形成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而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从远处看,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蓝色的山体和白雪皑皑的山顶,再加上半山腰飘渺的云雾,给整座山峰增加了几分幻境。

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34℃,在赤道附近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故有“赤道雪峰”之称。

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南面低坡带】乞力马扎罗山海拔800—1800米处是南面低坡带。

在这里曾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原始灌木和低湿林已被牧场、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所代替。

低坡带植被繁茂,土地肥沃,与山体北坡形成鲜明对比。

北坡因为降雨少,土壤又是多孔性熔岩土壤,因此禁止耕作。

这里没有大型哺乳动物,只有几种小型树牺哺乳动物,如丛猴、树蹄兔和神秘莫测的香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Climbing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 Mt Kilimanjaro)Helen Huang引子1849年5月,在伦敦发行的极负盛名的宗教科学杂志《传教通讯》(Church Missionary Intelligencer) 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欧洲,尤其是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雷布曼(Johannes Rebmann)的德国传教士,在这篇文章里他声称自己在东非赤道附近亲眼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山顶白雪皑皑,在太阳下熠熠发光。

雷布曼,跟当时许多虔诚而勇敢的传教士一样,不顾艰难,到世界上最荒僻的地方去传播福音。

他和他的同伴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 ,是最早从印度洋海岸登陆非洲大陆的欧洲人。

在东非地区传教的时候,他们听当地人提到一座被称为“乞力马扎罗”的山,山顶居云层之上,银冠覆盖。

跟当时许多欧洲人一样,他们也认为赤道附近不可能有冰雪,所以他们很好奇传说中的银色山顶到底会是什么。

1848年4月27日,雷布曼和一位当地向导开始了寻找“乞力马扎罗”之旅。

两个星期后,这座巍巍大山便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雷布曼在他的日志里写道,我注意到山顶奇怪的白色,问向导那是什么,向导说,“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冷吧”。

在以后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乞力马扎罗山白色的峰顶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雷布曼面前时,他才终于意识到,他的非洲向导称为“冷”的东西,实际上是冰和雪。

雷布曼先生的报道,首次让外人、西方世界听说了赤道雪峰,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质疑。

不仅当时大多数欧洲人常识性地认为赤道附近不可能有冰雪,有些科学家还有理有据地推断证明了这种不可能性。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当时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赤道雪峰,位于赤道以南三度,在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第一高峰,如今每年都吸引两三万登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来,为能领略这座山独特的丰姿,为能踏上我们地球上徒步能够达到的最高点。

一雾气很重,伸手出去,就可以抓住一大把,手心潮潮的。

全身每一个毛孔,都被雾气细细密密地滋润着。

湿湿的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充足的雨水滋养着茂密的森林,每一棵树都争相往上长,仿佛想抢着去跟太阳接吻。

每一棵树干都爬满缠绵的藤。

底矮的灌木则舒展着宽大的叶片,每一片叶子都饱含雨水。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

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贪婪地深深吸气。

鼻息里穿过泥土的气息,雨水的气息,热带森林的气息。

这些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气息。

恍然如梦,我真的踏上了非洲的大地,真的置身于乞力马扎罗山上,真的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非洲第一高峰圆梦之旅。

五年前,我成功地登顶了秘鲁南部海拔5822米的米斯蒂火山(El Misti),下山的时候,在火山灰的滚滚尘土中,在高山反应的头疼胸闷中,我就打定主意,下一个目标是乞力马扎罗山。

既然我能只用两天时间登上5822米,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该也是可以触及的。

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五年。

在这五年里,我如每一个尘劳中人一样囿于生存,为家庭、工作和其他诸多世俗中事欢乐着、烦恼着、束缚着,非洲第一高峰便是我平凡琐碎的世俗生活中一个不平凡的憧憬,一个不为功利、不为责任的自我挑战和自我奖赏。

乞力马扎罗山有她独特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法比的。

她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独立山体。

地球上有很多海拔比她高的山峰,但都是处于连绵的山脉之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上的许多山。

因为处在山脉之中,其相对高度便没有这么突出。

乞力马扎罗山,却是在广袤无垠的东非大草原上,不期然地兀自拔地而起四千八百多米,直插云霄,气势恢弘。

以银冠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为背景,成群的大象、斑马和长颈鹿在辽阔的草原上悠闲地觅食,这幅图画是非洲大自然形象的代表。

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是东非大裂谷地壳运动的结果。

大约一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西面的希拉(Shira)峰。

希拉峰最初高达五千米左右,大约五十万前熄灭成死火山,火山口坍塌,海拔降低到现在的将近四千米。

希拉峰熄灭后不久,另一场火山爆发形成东面的马文兹(Mawenzi)峰,海拔5149米。

最后形成的是居中的基博(Kibo)峰,大约在四十六万年前,地壳不断地挤压使基博峰接连爆发了好几次,峰顶不断往上推,海拔直达5895米,成为非洲的最高峰。

由此看来,与地球上其他的火山比起来,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很年轻的火山。

组成乞力马扎罗的三座火山由东南到西北形成椭圆形,占地两千平方英里。

这么庞大的独立山体,足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爬乞力马扎罗山,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从山脚到山顶,是一次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到极地冰川的世界之旅,各种不同的地理生态景观浓缩于一山,这在我们的星球是独一无二的。

完整而鲜明的植被垂直分布,从下往上,热带雨林,到温带灌木,到高山草甸,到高山荒漠,到极地冰川,不仅让来登山的人大饱眼福,更是科研工作者的无限宝藏。

广阔的东非大草原上,矗立着这座气势磅礴的大山,象大地母亲一只丰腴硕大的乳房,养育着山上山下无数的植物、动物和人群,也丰富着世界各地多少如我一样的人的梦境。

此刻,我背着包,走在乞力马扎罗山上。

二我选择的这条马查密(Machame)登山路径,当地人也称为威士忌路径,一般要六到七天时间。

现在,一共有七条路径可以到达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优呼鲁(Uhuru)峰,最短最容易、因此人也最多的马兰古(Marangu)路径,只需五天时间。

马查密路径,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路线长一些,但据称是风景最美的。

路径起始于山的西南方的马查密入口,经过植被浓密的南坡,到干旱的希拉平原(Shira Plateau),穿过神话般的巴拉可峡谷(Barranco Valley),绕到东面,从巴拉夫路径(Barafu Trail)登上峰顶。

马查密路径只是用来上山的,下山是走笔直南下的马文可路径(Mweka Route)。

因为上下山走不同的路径,一则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二则相对马兰古路径上下山用同一条路来说,单行线安全点,人也少些。

自1991年开始,坦桑尼亚政府规定,任何想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人,必须要用政府注册的登山公司,由政府颁发合格证书的当地向导带领,一方面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一方面也是这个国家很重要的一笔经济收入。

登山公司提供所有的服务,从申请登山许可证到安排向导,从背夫到山上的吃食,到租用登山用具。

由着登山公司这样一条龙的服务,来登山的人便没有什么事要操心的,只管自己的两条腿紧紧跟着向导的脚步就行,“探险”的意味是早没了。

我的向导叫费力克斯。

费力克斯个子不高,有足球运动员的身材。

我看不出他的年龄,只知道肯定比我要老些。

他说他五十七岁,倒是吓了我一跳。

他说他第一次登上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是1972年,自1984年起一直在这个登山公司当向导,平均起来,差不多一个月登一次顶。

这样算来,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他该上去过三四百次了。

我是自己一个人来的。

刚好另一个姑娘,莎朗,也是独自一人,也是从纽约来,也是选择和我一样的登山路径和时间,登山公司便把我们俩配成一组。

于是,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五天半时间里,莎朗便是我形影不离的同伴,同睡一个帐篷,同吃一盘菜。

第一天的路程开始于海拔1828米的马查密入口,终止于海拔3020米的马查密营地,全长10.8公里。

从马查密入口进山,一进去就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印度洋吹来的季风,给乞力马扎罗的南坡带来丰沛的雨水。

雨季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几场大暴雨,山径很泥泞。

现在是六月底,雨季刚刚过去,旱季即将来临,天空中乌云聚拢又随风而散,仿佛打不定主意要不要下雨。

早上雾气很浓,空气潮湿,皮肤和发梢上都蒙着一层细细的水雾。

刚开始的一段路径很宽,可以开越野车。

背夫们还在入口处打包整理,柴米油盐、锅瓢盆勺、大包小包、千条万绪,登山客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在入口的公园管理处拿了登山许可证,在生死挈约上签了字,照了几张照片,背着自己的随身背包就上路了。

象行走在梦里。

人虽不少,大家言语并不多,大概每人都沉浸在梦境和现实的交叉恍惚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会是人生难忘的几天。

每人的目标都是峰顶,但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怎么样,心里难免忐忑。

来登山之前,在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这座山的资料,有些很有意思的记录。

最快登上峰顶的是来自意大利的Bruno Brunod。

2001年11月22日,布鲁若从马兰古入口,沿马兰古路径,一路跑上优呼鲁峰顶,只花了五小时三十八分四十秒。

最快上下来回的记录保持者是坦桑尼亚本土人莫希镇的Simon Mtuy。

2004年12月26日,西蒙沿优本文路径(Umbwe Route)上到峰顶,沿马文可路径下来,全程只花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八小时二十七分钟。

布鲁若和西蒙是超人,自然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

对于每年从世界各地来的两三万如我一样的普通登山客来说,这座山虽然是同等海拔高度中最容易登的,因为不需要专业登山技术,可是,毕竟是将近六千米、差不多两万英尺的海拔,空气的稠度只有海平面的一半,严重的高山反应,变化无常的天气和极度的寒冷,难以预料的土滑石崩,都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因素。

尽管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每年都有人为这座山丧生。

1999年12月底,几千人参加“登上非洲之巅迎接新千年”的庆祝活动,其中就有三人没有能够活着回来。

不过,今天的路程是谁也没有问题的,全程几乎都在三千米以下,风光很美。

下午,雾气散了,带着雨露的树叶在太阳下发着光。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洒在路径上,路径上和我们的脸上,便有许多斑驳游离的大小光点。

植被由茂密阔叶的云林渐渐转为细长的石南树丛,路边可以看到火红的火把莲(red hot pokers)。

下午快四点钟时,我们到了海拔3020米的马查密营地,我们第一晚的露营地。

三费力克斯带我和莎朗到一顶红色的帐篷前,说这是我们的帐篷。

帐篷边安放着两把金属的折叠椅,是供我们坐着休息的。

几米外一方形高顶的蓝色帐篷,是我们吃饭喝茶的地方。

十几米开外,另一个小小的灰色帐篷里有我们的移动厕所。

我们刚取下身上的背包,一个黑皮肤大眼睛白牙齿的高大男子,给我们送来了两盆热水,要我们洗脸洗手。

费力克斯介绍说,这是阿贡哲,你们的侍者,以后几天里端饭送水都是他,你们要什么尽管跟他讲。

阿贡哲站在一边谦恭地微笑着,对我们说,任何时候,任何东西。

我和莎朗面面相觑,没想到爬乞力马扎罗山是这样子被伺候着的,象是活在电影里,白人拍的非洲殖民地时代的电影。

云雾遮住了太阳,海拔三千多米的营地,凉意渐重。

用暖暖的热水洗过手和脸,换下汗湿的衣服,很舒服快意。

阿贡哲请我们进蓝色的帐篷,我们的饭厅,一股香味飘溢出来。

一张铺着红白格子桌布的小饭桌上,一个银色的金属大盘子里,是一盘刚炒出来、香喷喷、热腾腾的爆玉米花和炒花生米,还有刚泡的印度红茶和热巧克力奶。

这是我们的下午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