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说明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置说明 制作人:王晨光、孙大海、史盼盼 孙亚光、姚丽、苏慧

课程设置说明 一、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 1.课程的开发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参考了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同时按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的开发思路 1)适用企业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基础工作,如机床操作、工艺编制,工装设计加工等,因此培养学习者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液压传动、常用机构和传动、通用机械零部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简单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初步分析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等对职业成长非常重要。 2)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企业专家访谈会的形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创立合适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为引领,针对各学习情境,安排相应的学习和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充分融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及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对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液压元件及符号,理解液气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根据系统回路图正确的安装机电产品的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具备回路简单调试的能力。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机械类精编WORD版

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机 械类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成绩: 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 (机械类·常规部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2008年10月 1.铸造(20分) 一、铸型的组成及作用 铸型组成如下图所示

二、整模造型过程 整模造型过程图 1.根据上图所示整模造型过程为: (a): 模样制备及确定分型面; (b): 造上型:放模样和浇口棒、先填面砂、后填背砂、舂 紧型砂; (c): 刮去多余的型砂; (d): 扎通气孔、起出浇口棒、翻转上箱、起模、修型; (e): 造下型; (f): 合箱(合上上砂型)。

2.试述所用的造型工具及其作用: ⑴砂箱—用于造上、下砂型。 ⑵底板—放置砂箱和模样。 ⑶舂砂锤—尖头舂砂、平头打紧箱顶部的砂。 ⑷通气针—扎出上砂型的通气孔。 ⑸起模针—比通气针粗,用于起模。 ⑹皮老虎—用来吹去模样上的分型砂或散落在型腔中的散砂。 ⑺墁刀(砂刀)—修平面、挖沟槽、开设内浇道。 ⑻秋叶—用于修复曲面。 ⑼砂勾—用于修底平面和侧面及勾出砂型中的散砂。 ⑽半圆—用于修整圆柱形内壁和内圆角。 另外还有筛子、铁锹、水罐等 三、挖砂造型 挖砂造型过程图 根据上图所示,简述挖砂造型过程:

a) 零件图 b)制备木模 c) 造下型 d) 翻转下型,挖出分型面 e) 合箱(造上型,做浇注系统,扎通气孔,敞箱,取模,合箱) 四、简答题 1·铸造的定义、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内,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要求的形状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型方法。 优点:形状复杂制件,成本低廉,工艺灵活、适应范围广 缺点:力学性能差(铸造组织粗大,有缺陷)工作条件较差,废品率较高(铸造工序繁多) 2·型砂的组成及其性能。 通常型砂是由原砂(其主要成分是SiO2,耐火性高达1730度)、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粘土约为9%,水约为6%,有时还加入少量如煤粉、木屑等附加物以提高型砂的退让性能。 性能:强度、耐火性、透气性、可塑性、退让性 3·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开设内浇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类型 层次开设院系专 业 名 称 专业代码主要课程 计划内本科外国语学院英 语 050201 基础英语、英语听 力、英语口语、英 语写作、英语泛 读、高级英语、英 汉、汉英翻译、英 语语言学、英美文 学等。 日 语 050207 基础日语、高级日 语、日语视听、日 语口语、日汉翻 译、日语写作、日 本文学选读、日本 概况等。 德 语 050203* 基础德语、语言训 练、德语听说、德 语写作、德语泛 读、德语国家概 况、德语语法难 点、高级德语、德 汉-汉德翻译、口 译、德国文学作品 选读等。 #p#分页标题#e# 计划内本科经济管理学院财 务 管 理 110204 基础会计学、微观 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统计学、管理 学、审计学、市场 营销、中级财务会 计、中级财务管 理、高级财务管 理、资产评估、财 务分析、管理信息 系统、投资学等。国 际 0201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国际经济

经济和贸易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人力 资源管理110205 管理学、人力资源 管理学、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基础会计 学、社会保障制 度、经济法、财务 管理、劳动关系管 理、市场营销学 等。 市 场营销1102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管理学、 货币银行学、经济 法、基础会计学、 统计学、财务管 理、市场营销学、 消费者行为学、广 告管理、市场调查 和预测、服务营销 学、物流管理等。 计划内 #p#分页标题#e# 本科信息工程学院 电 子 信 息 科 学 和 技 术 071201 电路原理、模拟电 子线路、高频电子 线路、数字电路及 逻辑设计、通信原 理、信号和系统、 微机原理和接口 技术、数字信号处 理、自动控制原 理、计算机网络和 通信、天线和电波 传播等 计 算 机 科 学 和 技 080605 电路原理、线性代 数、模拟电子线 路、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字电路和逻辑 设计、汇编语言程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机械工程训练 机械类新(常规)0810答案

成绩: 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 (机械类·常规部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2008年10月

1.铸造 一、铸型的组成及作用 铸型组成如下图所示 铸型组成(名称)、作用及工艺要求 序号名称作用及工艺要求1冷铁配合冒口防止缩孔,使铸件 定向凝固、冷却均匀。 2型腔产生铸件 3冒口补缩、排气、浮渣、观察4型芯通气道提高型芯的透气性5通气孔浇注时气体逸出6浇注系统金属液流入型腔的通道7上砂型与下砂型配合产生型腔8下砂型与上砂型配合产生型腔9型芯形成铸件内腔

二、整模造型过程 整模造型过程图 1.根据上图所示整模造型过程为: (a): 模样制备及确定分型面; (b): 造上型:放模样和浇口棒、先填面砂、 后填背砂、舂紧型砂; (c): 刮去多余的型砂; (d): 扎通气孔、起出浇口棒、翻转上箱、起模、 修型; (e): 造下型; (f): 合箱(合上上砂型)。 2.试述所用的造型工具及其作用: ⑴砂箱—用于造上、下砂型。 ⑵底板—放置砂箱和模样。 ⑶舂砂锤—尖头舂砂、平头打紧箱顶部的砂。 ⑷通气针—扎出上砂型的通气孔。 ⑸起模针—比通气针粗,用于起模。 ⑹皮老虎—用来吹去模样上的分型砂或散落在型腔中的散砂。 ⑺墁刀(砂刀)—修平面、挖沟槽、开设内浇道。 ⑻秋叶—用于修复曲面。 ⑼砂勾—用于修底平面和侧面及勾出砂型中的散砂。 ⑽半圆—用于修整圆柱形内壁和内圆角。 另外还有筛子、铁锹、水罐等

三、挖砂造型 挖砂造型过程图 根据上图所示,简述挖砂造型过程: a) 零件图 b)制备木模 c) 造下型 d) 翻转下型,挖出分型面 e)合箱(造上型,做浇注系统,扎通气孔,敞箱,取模,合箱) 四、简答题 1·铸造的定义、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内,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要求的形状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型方法。 优点:形状复杂制件,成本低廉,工艺灵活、适应范围广 缺点:力学性能差(铸造组织粗大,有缺陷)工作条件较差,废品率较高(铸造工序繁多) 2·型砂的组成及其性能。 通常型砂是由原砂(其主要成分是SiO2,耐火性高达1730度)、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粘土约为9%,水约为6%,有时还加入少量如煤粉、木屑等附加物以提高型砂的退让性能。 性能:强度、耐火性、透气性、可塑性、退让性 3·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开设内浇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由浇口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部分组成。 直浇道:提供必要的充型压力头,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 横浇道:良好的阻渣能力。 内浇道:位置、方向和个数应符合铸件的凝固原则或补缩方法。 在规定的浇注时间内充满型腔。 金属液进入型腔时避免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5·铸件产生气孔、错箱和浇不足等缺陷的原因。(见书P46~47)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 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 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P27~P28 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 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 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 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 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因为在回复阶段,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纤维状外形的晶粒仍存在,故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某些物理、化学性能恢复,如电阻降低、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等,同时残留应力显著降低。7.已知金属W、Fe、Cu、铅Pb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1083℃、327℃,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P43。 T再≈0.4T熔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 单晶体与多晶体:单晶体中各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多晶体则由许多不同位向的晶格组成的晶体。(3) 晶格、晶胞与晶格常数:晶格用来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架;晶胞是组成晶格的基本几何单元;而晶格常数则是指晶胞的三条棱边长度a、b、c。(4) 晶界与亚晶界: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而亚晶界是指相邻亚晶粒之间的界面。(5) 位错与位错密度:由于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而造成的晶格畸变区称为位错;而位错密度(ρ)是指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或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数目,ρ=L/V。(6) 组元、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组成材料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固相;而金属化合物则指合金组元间形成的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中任一组元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7) 各向异性与同素异构(晶)转变:理想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称为各向异性;而同素异构(晶)转变系指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时所发生的晶体结构的转变,亦称多晶型转变。(8)相与机械混合物:材料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而机械混合物系指合金中,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相互均匀混合形成的混合组织,其中各个相仍然保持其各自相的结构特征,但是它们相互间仅仅发生了机械均匀的混合而已。 (1)相、相组分(相组成物)、组织与组织组分(组织组成物):合金组织中所包含的相即为相组分,相是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同一原子聚集状态并且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图像,而组织组分系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独特形态的各组成部分。组织包含有相,而相是组成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当同一相由于形成条件不同时,会形成不同分布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一种相可构成单相组织,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可构成复相组织。(2) 匀晶反应、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匀晶反应(转变)指结晶时从单一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共晶反应系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各自一定的两个新固相的转变过程而共析反应则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个成分一定的固相同时析出两个成分各自一定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3) 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铁素体(α或F)指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渗碳体(Fe3C或Cm)则指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Fe/C=3/1;而珠光体(P)则指共析转变得到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4) α-Fe、α相与铁素体:α-Fe指位于912℃~室温之间,具有BCC结构的纯铁;α相与铁素体则指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5) γ-Fe、γ相与奥氏体:γ-Fe指位于1394℃~912℃温度之间,具有FCC结构的纯铁;γ相与奥氏体(γ或A)则指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6) 凝固、结晶与相图:凡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均称为凝固;结晶系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过程;而相图则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的状态同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形。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附答案) 整理

名词解释: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炼、烧结或通过其方法由化学键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同素异晶转变:在固态下,同一种元素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铁素体:碳溶解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其组织和性能都恢复到变形前的软化状态的过程。淬透性:一种热处理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奥氏体: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A或γ表示,是一种硬度较低而塑性较高的固溶体。 固溶体:组成合金的组元,在固态时相互溶解,所形成的单一均匀的物质。 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指经过冷、热加工或热处理的金属材料,于室温下发生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随着冷塑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调质:对钢材作淬火+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碳素钢:含碳量≤2.11%的铁碳合金。 SPCD: 表示冲压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相当于中国08A(13237)优质碳素结构钢。 填空题: 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 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其中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 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在程中形成的,它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1、普通灰口;可锻;球墨; 2、气孔;烧结;降低。 3、固体渗碳气体渗碳 4、不锈钢耐热钢耐磨刚 5、延性断裂 6、合金渗碳体特殊碳化物 7、体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机械类

成绩:机械工程训练报告书 (机械类·常规部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2008年10月 1。铸造(20分) 一、铸型得组成及作用 铸型组成如下图所示

二、整模造型过程 整模造型过程图 1.根据上图所示整模造型过程为: (a):模样制备及确定分型面; (b): 造上型:放模样与浇口棒、先填面砂、后填背砂、舂紧型砂; (c):刮去多余得型砂;(d):扎通气孔、起出浇口棒、翻转上箱、起模、修型; (e): 造下型;(f): 合箱(合上上砂型)。 2.试述所用得造型工具及其作用: ⑴砂箱-用于造上、下砂型。 ⑵底板—放置砂箱与模样。 ⑶舂砂锤—尖头舂砂、平头打紧箱顶部得砂。 ⑷通气针—扎出上砂型得通气孔。 ⑸起模针-比通气针粗,用于起模。 ⑹皮老虎—用来吹去模样上得分型砂或散落在型腔中得散砂. ⑺墁刀(砂刀)—修平面、挖沟槽、开设内浇道。 ⑻秋叶—用于修复曲面。 ⑼砂勾—用于修底平面与侧面及勾出砂型中得散砂。 ⑽半圆—用于修整圆柱形内壁与内圆角。 另外还有筛子、铁锹、水罐等 三、挖砂造型 挖砂造型过程图

根据上图所示,简述挖砂造型过程: a) 零件图b)制备木模 c)造下型d)翻转下型,挖出分型面 e)合箱(造上型,做浇注系统,扎通气孔,敞箱,取模,合箱) 四、简答题 1·铸造得定义、优点与缺点就是什么? 铸造:就是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得形状、尺寸相适应得铸型内,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要求得形状与性能得毛坯或零件得成型方法。 优点:形状复杂制件,成本低廉,工艺灵活、适应范围广 缺点:力学性能差(铸造组织粗大,有缺陷)工作条件较差,废品率较高(铸造工序繁多) 2·型砂得组成及其性能. 通常型砂就是由原砂(其主要成分就是SiO2,耐火性高达1730度)、粘土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粘土约为9%,水约为6%,有时还加入少量如煤粉、木屑等附加物以提高型砂得退让性能. 性能:强度、耐火性、透气性、可塑性、退让性 3·浇注系统得组成及其作用。开设内浇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浇注系统就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得通道之总称. 由浇口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与内浇道等部分组成。 直浇道:提供必要得充型压力头,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 横浇道:良好得阻渣能力。 内浇道:位置、方向与个数应符合铸件得凝固原则或补缩方法. 在规定得浇注时间内充满型腔。 金属液进入型腔时避免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5·铸件产生气孔、错箱与浇不足等缺陷得原因。(见书P46~47) 2.焊接(10分) 一、焊接通常可分为_熔化焊__压力焊、__钎焊三大类. 二、对接接头常见得坡口形状有__I____、___V___、___X___、___U___。 当板厚小于____6mm___时,不必开坡口,就能保证焊透. 三、焊接常见得缺陷有___咬边_____、__未焊透__、___焊瘤__、气孔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 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TH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48 32 16 2 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32 16 4 PE001体育(1) 1.0 32 32 32 1 PE002体育(2) 1.0 32 32 32 2 PE003体育(3) 1.0 32 32 32 3 PE004体育(4) 1.0 32 32 32 4 TH004军事理论 1.0 16 16 16 2 TH02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48 48 48 1 TH02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 48 48 48 3 总 17.0 336 336 176 160 选修课 英语选修课。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6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EN061大学英语(1) 3.0 48 48 48 1 EN062大学英语(2) 3.0 48 48 48 1 EN063大学英语(3) 3.0 48 48 48 1 EN064大学英语(4) 3.0 48 48 48 1 EN065大学英语(5) 3.0 48 48 48 1 总 15.0 240 240 240 通识核心类 最低要求为12学分。须在该4个模块课程中各至少选修1门课程或2学分。其余学分可在4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 人文学科 2.0 社会科学 2.0 自然科学 2.0 通识教育实践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XP004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 2.0 32 32 4 28 2 总 2.0 32 32 4 28 专业教育课程 基础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CA150无机与分析化学 4.0 64 64 64 1 MA077线性代数(B类) 3.0 48 48 48 1 MA080高等数学(A)(1) 6.0 96 96 96 1 CA239有机化学(1) 4.0 64 64 64 2 EV002环境化学(A类) 2.0 32 32 32 2 MA081高等数学(A)(2) 4.0 64 64 64 2 MA119概率统计 3.0 48 48 48 2 PH003大学物理(B类)(1) 3.0 48 48 48 2 AB207生态学 2.0 32 32 32 3 BI115普通生物学 3.0 48 48 48 3 BI144生物化学 3.0 48 48 48 3 CA240物理化学(1) 4.0 64 64 64 3 CS154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 3.0 48 48 48 3 PH004大学物理(B类)(2) 3.0 48 48 48 3

机械工程材料_复习题_LJH

名词解释: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是的最低应力值; 抗拉强度(强度极限):是指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弹性模量) 塑性: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性下,产生不可你用就变形的能力;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疲劳强度:是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晶体:物质的指点(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固溶体:当合金由液态结晶为固态时,组成元素间会像合金溶液那样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种元素的晶格结构中包含有其它元素原子的新相; 金属化合物:凡是由相当程度的金属键结合,并具有明显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铁素体:碳溶在α-Fe中的一种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溶在γ-Fe中的一种间隙固溶体; 一次渗碳体:从液态金属中直接结晶出的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含碳量大于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冷却至727℃时,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一般铁碳合金从727℃缓冷至室温时,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发生相对的移动; 回复:加热温度较低时,变形金属中的一些点缺陷和位错,在某些晶内发生迁移变化的过程; 再结晶:变形金属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原子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有可能在破坏的亚晶界处重新形核和长大,使原来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内部缺陷较少的等轴晶粒,这种使晶粒的外形发生了变化,而晶格类型无任何变化的过程; 加工硬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层金属受到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表面层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过程; 奥氏体实际晶粒度:钢在具体加热条件下实际得到的奥氏体晶粒的尺寸; 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后得到的晶粒度; 马氏体:碳溶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Ar1以下,即成为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过冷奥氏体;退火:把钢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Ac3或Ac1)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正火: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Acm+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把淬火钢件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淬透性:表示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在规定条件下,决定了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淬硬性: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第五届工程训练大赛说明教学教材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合肥赛)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 1.竞赛命题 本届竞赛命题为“重力势能驱动的自控行走小车越障竞赛”。 自主设计一种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小车,经赛场内外分步制作完成,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本题目是在往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命题基础上的修改,保留了重力势能驱动行进的特点,增加了自主寻迹避障转向控制功能,为此赛道也有所变化。 2.命题要求 小车:三轮结构,其中一轮为转向轮,另外二轮为行进轮,(要求2个行进轮用1.5-2mm厚度的钢板制作或用3D打印制作),允许二行进轮中的一个轮为从动轮。小车应具有赛道障碍识别、轨迹判断及自动转向功能和制动功能,这些功能可由机械或电控装置自动实现,不允许使用人工交互遥控。如图1。 小车行进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给定的重力势能,小车出发初始势能为400mm 高度×1Kg砝码质量,竞赛时使用的同一规格标准砝码(钢制¢50×65mm)。若使用机械控制转向或刹车,其能量也需来自上述给定的重力势能。 电控装置:主控电路必须采用带单片机的电路,电路的设计及制作、检测元器件、电机(允许用舵机)及驱动电路自行选定。电控装置所用电源为5号碱性电池,电池自备,比赛时须安装到车上并随车行走。小车上安装的电控装置必须

确保不能增加小车的行进能量。 图1小车示意图赛道: 备选方案一:赛道总长度 30米,直线赛道,道面宽度1.2米。 备选方案二:赛道宽度1米,形成长15米宽约2米(不计赛道边缘道牙厚度)的环形赛道,其中两直线段长度为13米,两端外缘为曲率半径为1米的半圆形,中心线总长度约29.14米,见图2。 图2赛道示意图 赛道边缘设有高度为80mm的道牙挡板。赛道上间隔不等(随机)交错设置多个障碍墙,障碍墙高度约80mm,相邻障碍墙之间最小间距为1米,每个障碍墙从赛道一侧边缘延伸至超过中线100—150mm。 在直赛道段设置有1段坡道,坡道由上坡道、坡顶平道和下坡道组成,上坡转向驱动控制模块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2分)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2分)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2分) 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5、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2分)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每空1分)

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 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4分) 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4分) 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分 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4分) 1.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 (4分) 四、选择填空(20分)(每空2分)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 ) (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 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 (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 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 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 8. 二次硬化属于(d) (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 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 (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样本

机械工程材料思考题参照答案 第一章金属晶体构造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解决,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重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种方向上尺寸很大,而在别的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每一种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小晶块,它们互相镶嵌而成晶粒,称 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以为是晶格中一某些晶体相对于另一某些晶体局部滑移而导致。滑移某些与未滑移某些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 滑移成果上半某些多余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边沿好像插 入晶体中一把刀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各种晶粒构成晶体构造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某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晶核。 变质解决: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导致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固态质点,使结晶时晶核数目大大增长,从 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解决办法即为变质解决。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用金属晶体构造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构造? 答:常用金属晶体构造: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阐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阐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紧密限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