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古迹

合集下载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
海城市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这座城市拥有众多令人心驰神往
的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下面将介绍海城市旅游必去的几个景点。

海湾公园:海湾公园位于城市中心,是海城市最著名的公园之一。

这里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公园的湖畔散步,感受微风拂面,欣赏湖水
倒影,让人心旷神怡。

历史博物馆:海城市的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遗迹,展示了海
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内领略海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了解
这座城市的传统与变迁。

海滨大道:海滨大道是海城市一条风景如画的海边道路,沿途可以欣赏到壮丽的
海景和迷人的日落。

步行或骑行在海滨大道上,吹着海风,感受海浪拍打的声音,让
人心旷神怡。

古城古街:海城市的古城古街保存完好,保留着古代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氛围。

漫步在古街上,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古老时光的沉淀,品味传统手工艺品和地方美食。

海城市旅游必去景点不仅让游客领略城市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值得一游。

海城市周边旅游景点

海城市周边旅游景点

海城市周边旅游景点
1. 嘿,你知道不,海城市周边有个白云山啊!那地方可美了,就像人间仙境一样。

想象一下,漫步在山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哇,那感觉简直太棒啦!我上次和朋友一起去,都舍不得走了呢。

2. 哇塞,析木石棚也好有意思呀!那古老的石头建筑,承载着多少历史的记忆啊。

它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你难道不想去听听吗?我去的时候真的震惊了!
3. 还有大悲古寺呢,那个地方特别庄严肃穆。

当你走进那里,仿佛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心灵也得到了洗礼。

就好像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能让人放松身心,你不打算去感受一下吗?我反正强烈推荐哦!
4. 汤岗子温泉啊,那可是个享受的好地方!去泡泡温泉,消除一身的疲惫,多惬意啊。

这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豪华的 SPA 一样,想想都爽歪歪,难道你不想去体验体验?我可是每次去海城市周边都必去的呢。

5. 厝石山公园也值得一逛呀!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有休闲的氛围。

在那里散步就像在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自在,可舒服啦!我和家人经常在那度过愉快的时光。

6. 菱镁矿展览馆也很特别呢!那里面展示着各种神奇的矿石,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矿物质的奇妙世界,是不是很吸引你?我去参观的时候可长见识了。

7. 海城河的风光也很不错哦!沿着河边走走,感受着微风的吹拂,欣赏着河边的景色。

那感觉就像在与大自然亲密拥抱,太美妙啦!你真应该去感受感受,我保证你会喜欢上的。

我觉得海城市周边的这些旅游景点都各有特色,都非常值得去游玩一番啊!。

浅谈海城魁星楼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浅谈海城魁星楼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浅谈海城魁星楼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作者:刘佳其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魁星楼被建在很多地方,全国共37处,每一个魁星楼都有它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海城魁星楼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园内,原为“临溟八景”之一。

魁星楼在造型特点和彩绘装饰上都展现了古人的辛劳和智慧,是人们瞻仰和崇拜的地方。

关键词:魁星楼;建筑特色;文化内涵1 魁星楼的历史文化魁星楼又名“魁星阁” ,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

其中“魁星”是中国古代星宿的名称,指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主文运、文章的奎星,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

再其中“魁”字有“首”“第一”之意。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

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右脚金鸡独立,脚踩大鳌鱼,意为“独占鳌头”,他左手提斗,右手执笔,似在点状元。

由于魁星和文昌神一样掌主文运,深受读书人的崇拜,所以每逢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都有莘莘学子前来祭拜,祈祷金榜题名,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

魁星楼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

2 海城魁星楼的建筑特色魁星楼被建在中国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依然保留了一些遗址,例如河北、辽阳、吉林、平遥、烟台、重庆等共37处,大多设为景点定期补修、翻修。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建筑有明显差异,魁星楼受地域文化影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例如河北热河承德魁星楼荫佑四方;兴城古城中的魁星楼两层、八面八角;沅江的魁星为三层三檐六方,尖顶楼阁式建筑,清秀而庄重。

海城魁星楼位于辽宁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园内,原为“临溟八景”之一,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老魁星楼为二层六角,位于城南东南角,毁于“文革”之初。

鞍山海城旅游景点

鞍山海城旅游景点

鞍山海城旅游景点
海城旅游景点之首——海城大佛
海城大佛,又称弥勒大佛,坐落在海城市佛山镇境内的福山上。

是佛教“华严宗”创始人、唐初名僧印光法师的道场。

在历史上,佛教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结合紧密,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古代,这里是一个佛教圣地,很多高僧和信徒都到这里来参拜,求佛赐福。

但由于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现在的大佛已经残破不堪。

1999年,海城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建大佛。

经过两年
多的修复和建设,大佛于2000年12月3日开光。

2001年5
月6日,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为大佛题字“弥勒圣地”。

大佛
高48米,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佛像之一。

海城大佛被称为“千里海城第一山”,其所在的福山寺也被
称为“海城第一禅院”。

目前,大佛由释照德大师主持修建,佛座以汉白玉雕刻而成。

佛像面向南方,姿态安详庄重、威严肃穆;双手合十于胸前;面部慈祥庄重、神态安详、目光如炬;头顶蓝天白云、头顶佛光普照;脚踩大地、脚踏莲花;脚踏祥云……
—— 1 —1 —。

鞍山牛庄古镇景点介绍

鞍山牛庄古镇景点介绍

鞍山牛庄古镇景点介绍
鞍山牛庄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背靠太子河,东临海城,北依鞍山、西接盘锦、南与营口接壤。

牛庄古镇曾是东北最早开放的商埠之一,也是百多年前全国有名的通商口岸。

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包括太平桥和牛庄城。

太平桥是一座青石结构的桥梁,建于1849年,已有近200年历史,桥栏上有石猴、狮子、石榴、桃等石刻。

牛庄城是明代建立的土城,清朝初年重修,是古镇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在牛庄镇,面积较大的古宅院共有二十座,其中规模最大的慎记大院占地2万平方米,三跨三进四合院,现已翻建为高中校舍。

李家大院为牛庄镇政府旧址,汲家大院为海城市二院旧址,海兴涌大院为牛庄初中旧址,海兴隆大院则为牛庄民中旧址。

总的来说,鞍山牛庄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风情。

海城析木镇旅游景点

海城析木镇旅游景点

海城析木镇旅游景点海城析木镇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小镇,尽管小巧,但却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首先,要提及的是镇上的自然景点。

海城析木镇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小溪。

其中最知名的景点之一是位于镇北的析木峡谷。

这里的峡谷被誉为“自然的画廊”,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

峡谷内有险峻的峭壁和蜿蜒曲折的小径,沿途可以欣赏到奇特的石柱、瀑布和秀丽的花草。

特别是秋季,当枫叶变成了一片片绚丽的红色时,整个峡谷宛如被染上了金色的光彩。

除了林间的天然景观,海城析木镇还有一座富有特色的古村落——李家堡村。

这座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村内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犹如一幅画卷,展现了中国传统农村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老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艺。

村内的居民大多以农业为生,他们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农耕习俗和生活方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此外,海城析木镇还有一处有着宗教氛围的景点——观音寺。

观音寺座落在一座小山的山腰上,供奉着观音菩萨。

这座古老的寺庙气氛庄严,香烟袅袅弥漫。

每年的重要佛教节日,寺庙内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许多虔诚的信徒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步入寺庙,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内心的平静。

海城析木镇还拥有许多美食,这里的小吃非常有特色。

尝一尝这里的豆腐脑和煎饼果子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豆腐脑香滑细腻,口感独特,煎饼果子则是酥脆可口,外焦里嫩。

这些小吃非常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其中的制作秘方传承至今已有数十年。

总的来说,海城析木镇作为一个小镇,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美食等魅力让人难以忽视。

来到这里,可以亲近大自然,感受乡村的宁静,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我无法提供网址链接,但我相信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旅游指南了解更多关于海城析木镇的信息。

希望你能尽早来这里亲身体验这个美丽小镇的魅力。

辽宁海城市历史

辽宁海城市历史

辽宁海城市历史建置沿⾰ 海城市历史悠久。

早在3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类在这块⼟地上繁衍⽣息,拉开了海城市⼤地⼈类历史的序幕。

座落境内孤⼭的仙⼈洞,以及考古⼯作者在这⾥发现和发掘来的⽯棚、古墓等⼤量⽂物,代表了这⾥远古的灿烂⽂化和⼈类⽂明。

战国时期,海城地区⾪属于燕国的辽东郡。

秦统⼀中国后,仍属于辽东郡。

汉代属辽东郡和⽞菟郡,于境内设新昌、辽隧(有作辽队)、安市3县,东汉⼀度改属乐浪郡。

西晋沿袭汉制置新昌、安市2县。

⾼句丽占据辽东后,海城为⾼句丽腹地。

⾃晋经南北朝⾄隋260余年间,境域为⾼句丽之卑奢城地。

唐⾼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王朝收复辽东,海城遂为⼤唐安东都护府管辖,并于境地内之南部置盖州,北部置安市州。

辽代,⾪属辽东道,于境内置海州、铜州、耀州,同设临溟、仙乡、析⽊、岩渊4县,并在海州置南海州,兼置临溟县为州治。

海城之名源于海州⾄此始。

⾦代,改海州为澄州,辖临溟、析⽊2县。

元代,属辽阳路,⾪辽辽等处⾏中书省(简称辽阳⾏省)于境内置海州巡检司。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在旧海州临溟县置海州卫(今⽜庄),⾪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筒称辽东都司)。

清世祖顺治⼗年(1653),改海州为海城,属辽阳府管辖。

顺治⼗四年(1657)辽阳撤府后,改属奉天府(今沈阳)。

中华发国初期,划属奉天省辽沈道。

中华民国⼗⼋年(1929),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海城县⾪属辽宁省为⼀等到县。

1931年⽇本侵占东北后,伪满政府改辽宁为奉天省,海城县遂改属奉天省。

1937年,伪满政府撤销营⼝县,以辽河为界,其东划归海城县,西藏⾃治区划归盘⼭县。

1945年⽇本投降后,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城县民主政府,⾪属于辽宁省辽南⾏政⾏政公署。

1946年4⽉,国发党⽀部政府改东北为九省,海城县仍⾪属辽宁省。

1947年10⽉中国⼈民解放军解放了海城县。

1948年2⽉,在县境地内另置⽜庄县,县政府设在今⽜庄镇;同年底,⽜庄县撤销。

1948年11⽉东北全境解放后,海城县划属辽东省管辖(省会在今丹东市)。

鞍山古辽金遗址介绍

鞍山古辽金遗址介绍

鞍山古辽金遗址介绍古遗址即为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些遗址对于历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鞍山古辽金遗址,欢迎大家阅读!鞍山古辽金遗址介绍鞍山城遗址。

位于鞍山旧堡区东鞍山乡鞍山城村。

高出地表2米,为一方形土城,城用黄粘土夯筑成,无夹物,夯土每层9厘米,墙已颓废,遗址尚存,西面土墙保存最高4米官墙,约长达500米。

明代鞍山驿堡建在遗址东北墙上。

内尚有一水井,石筑、口小、上细下粗,有铁剑、石臼、包石出土,有布纹瓦、绳纹砖、陶器残片、乳白瓷片、瓷罐、碗等。

此为辽代遗址。

另有海城羊寨子、龙凤岗、台安燕山屯、小高力房、鞍山陶官屯农家、山印村、西鞍山古矿洞遗址等,均为辽代遗迹。

与鞍山古辽金遗址一起的旧古器时代遗址、下房身动物化石遗址、马驿屯沙场遗址、羊草庄遗址称为千山古遗址,现在来随店铺来看看其他遗址介绍吧!旧古器遗址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孤山村东青云山脚,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

仙人洞遗址。

位于海城市东南45公里孤山子乡东南里许,洞址东南为青云山,西北为翠云山,洞口偏向西南,对面是小孤山,洞前是海城河,依山傍水,妙境佳地。

此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海城河右岸,有三个角山,洞位中间二角山端坡角,洞穴完好,洞宽5.8米,洞深19米,洞室面积约90平方米。

洞后与落水洞相连,洞顶有两个穹窿,最高为4.8米,洞内堆积物高达6米,高于海城河床6.4米。

据考古发掘,有古生物化石、石器骨制品、灰坑、炭屑等。

洞内有石庙,十年动乱期间毁坏,洞内外上方挂有光绪刻汉白玉石额一块,上书“玉洞”二字。

下房身动物化石遗址。

海城仙人洞遗址是一石灰岩洞穴。

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

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

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

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

已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海城市古迹景点简介(2002-07-07 15:53:43)转载▼分类:黑蒙吉辽冀京津游记海城地处辽东半岛北部、鞍山中部,周边有辽阳、岫岩、大石桥、大洼和台安。

是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北方古城之一。

总人口约108万。

海城境内有很多古城遗迹:如秦置三河堡(今西四马圈子)、汉置析(音思)木城、唐置营城子、明置牛庄等。

境内古建筑亦星罗棋布:如辽代金塔和铁塔、金代银塔、新石器时代石棚、唐代三学寺、清代关帝庙和太平桥(位于牛庄镇)、大悲寺、旧石器时代小孤山猿人洞穴等。

海城还有孤山镇白云山;接文镇三家堡自然保护区;岔沟镇海龙川水库、龙川山(海拔约664米)、红旗岭山谷;毛祁镇黑岩寺、大悲寺;析木镇羊角峪海城河等秀丽的山水景区。

★海城地名由来相传此地上古时代曾是大海,后地壳上升,渐成陆地。

设治之时便据此传说取名为"海州",后演变为"海城"。

★海城历史沿革此地原属燕国、秦朝、汉朝的辽东郡,晋隋时期260余年间被高句丽(今北朝鲜国先祖)据为辽东腹地之卑奢城,唐代收归朝廷后归属安东府(今丹东市),辽代此地置海州、临溟县,并设州治于临溟,"海城"之称谓由此始,金代曾改称澄州,以后又称海洲、海城,先后隶属辽阳府(今辽阳市)和奉天府(今沈阳市),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海城县划属辽宁省直辖,曾管辖营口县,1948年10月海城解放,1985年4月撤县建市,现归鞍山市管辖。

★厝(音措)石山公园海城古有玉皇山,其西支脉延伸至城内,名"他山",山不高,海拔约50米,因山上奇石排布,故亦名"厝石山"。

清光绪32年(约百年前),海城知县"管风和"为活跃百姓文化生活,集资6000两白银,在厝山修林造池、增建亭阁,辟为公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

建公园时,重修了气势壮观的文昌阁,后又将城东南的文庙移到山上,每年举行大型祭孔典礼,山上的他山书院是当时海城的最高学府。

厝石山鼎盛时期有历代修缮增建的八宝琉璃井、风云靖安祠、喜佛塔、去思亭、文昌阁、地鼓沉钟、歌风亭、龙潭印月八大景观。

历史沧桑、天灾人祸,现文昌阁、文庙等很多古迹已难寻其踪。

幸近年海城市政府大兴土木修缮恢复古建,使厝石山重新焕发灵秀古韵。

公园门票约0.5元,约需40分钟可以游览完毕。

★文昌阁明代《全辽志》载:"厝山之巅建有文昌阁,不知始于何代。

"阁为砖木结构,硬山两层楼房,屋顶似庙宇,高阁之下有花坛、亭台、水池等。

园林点缀小巧玲珑,此园并不宽敞,但亭台楼阁俱备,花木繁多,怪石嶙峋,堪称胜境。

山路旁有一木架,悬云板一块,铁铸,似锚。

铭曰:"大金天命十年乙丑(公元1625年)牛庄"。

还有清初努尔哈赤时代的文物,现藏沈阳故宫。

县虽偏小,但亦有文人墨客雅集于文昌阁,结社赋诗,连篇累犊地展旬于阁间壁上。

惜文昌阁现已荡然无存。

★魁星楼与魁星2000年10月,在文昌阁原址上新建了巍峨的魁星楼,三层、八角、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登顶可俯视海城。

海城东南隅,原有魁星楼,二层、六角,建于乾隆43年,毁于"文革"时期。

魁星楼顶供奉一尊魁星像,乃以进口巴西千年花梨木精雕而成。

第三层是海城市从1977年开始、历年高考前几名考生的金榜题刻。

传说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即28星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首。

他相貌古奇丑陋、麻面跛脚,娶丑女麻姑为妻。

生前他殿试面君时,圣上要他以麻面跛脚作对,他立即说道:"麻面满天星,独脚跳龙门",圣心大喜,钦点状元。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魁星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主点文状元的星宿神,人们企盼家乡多出人才,因此历史上各地多建有规模不等的魁星楼。

又传农历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与牛郎织女鹊桥会同日),因此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文庙(或称"孔庙")祭孔子、传礼教;文昌阁奉文昌星君、祈求功名;书院兴儒讲学、教书育人;魁星楼奉魁星、佑状元及第,此即古时教育系统四大"部委"。

★喜出望外佛塔(古代碎纸机)魁星楼西南有一酷似大香炉的塔状建筑叫"喜出望外"佛塔,又叫"字纸炉",据说是几个和尚修建的,炉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玉佛,下层供历代官府烧毁文件档案的"字纸"用,现下层已被封砌。

该塔功能类似今天的碎纸机。

由此可见厝石山上曾经也是一个崇儒尊孔,文人学士径来不断的地方。

★琉璃影壁入公园正门,迎面是一座琉璃影壁,金碧辉煌、皇家气派。

影壁高约4米、宽约6米、厚约0.8米,影壁上有吉祥图谱。

壁南面的图谱为:鹤鹿同春、寒松劲节、竹报平安;北面的图谱为:麒麟望日、封侯挂印、连升三级。

图谱色彩鲜明,栩栩如生。

无论从影壁建筑风格特色,还是琉璃的装饰,实为民间琉璃建筑珍宝。

该影壁原坐落于海城析木镇缸窑岭,为皇瓦窑门前的一座琉璃影壁,是清道光21年(约160年前),清朝皇族御赐窑主侯家修建的,作为皇窑的标志,显示了侯家当时的尊贵地位。

1962年迁至海城厝石山公园内。

★琉璃瓦古方失传因当时的琉璃瓦彩釉配方已失传,故现在海城琉璃瓦厂家烧制的琉璃瓦,虽颜色鲜艳,但不耐久,几年后便褪色,实在遗憾!而沈阳故宫、永陵、福陵、昭陵所用琉璃瓦,历经数百年而颜色如初,就是那个神奇古配方的作用。

★去思亭厝石山半山腰林中掩映一座斗拱飞檐八角亭,名"去思亭",此为纪念海城县长孙文敷(字斗南)而立。

日寇攻占海城当天把孙县长绑架出城,威逼他为日寇服务,孙县长只得暂居伪县长之职。

但孙县长暗中一直保护中国百姓,与日寇周旋。

一次,日寇要孙县长追捕逃跑的劳工,孙县长却贴出告示:"凡本境中国民工有逃役者,限三天内前来自首,皇军将对其格杀勿论。

"逃跑的劳工看了告示便连夜远遁;又一次,义勇军进攻牛庄,日寇命孙县长带伪警前去解围,孙县长暗示伪警空枪鸣警、只围不打、临阵脱逃。

再一次,因日本商行常受义勇军破坏,日寇要孙县长想对策,孙县长灵机一动,便出了个主意:派伪警每日守在商行门口,结果没人敢来买东西,日寇这才发现上当。

由于孙县长的种种"阳奉阴违"得罪了日寇,1932年冬,日寇把孙县长转调别县,随即以通匪罪名将孙县长杀害于沈河南岸。

海城民众深切怀念孙县长,自发集资在厝石山上建造了一座纪念亭,名曰"去思亭",意为寄孙县长离海转任之思,实则谐音"屈死亭",悼念孙县长壮烈殉国。

日寇不知另有含义,该亭才得以敷敷衍衍十余年而幸存。

亭楹石柱上有当时刻镌的楹联:此亭固基坚不朽,孙公遗泽永难忘。

★保安寺厝石山公园后园尚有保安寺遗址,据保安寺后院禅堂前石碑记载,该寺于40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大规模修扩,其格局为:"佛殿三楹居于中,禅堂两座列两旁,迦蓝殿东为左辅,祖师堂西为右辅"。

后历经劫难,终被损毁,当年的青灯古佛、暮鼓晨钟,都已随着时光流逝了。

2002年,海城市政府对保安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基本恢复了保安寺原有的庄严古貌。

★靖安祠日寇占领海城时,厝石山上原有他山书院,学子众多,教师乃陈宗岱,家住书院旁的八宝琉璃井附近。

一日,陈先生梦见一个清奇少年对他说:"我乃汉武帝时长安城里的读书人,死后化为大蛇,潜入华山修炼,至今已两千余年,能人蛇互化,现欲出山,为民除疾造福,驾风云寻至此,见此处他山书院适宜修炼,龙化池可以洗心净身,厝石山可以藏形隐迹,先生仙风道骨亦非俗辈,故来此处为伴,还可时常聆听先生的仁义道德之理,前清刘象月,民国王绍辰都是我门生,您身边最得意的高足赵中春,也是我第三代真传弟子,我的名号叫风云子。

"陈宗岱听罢惊醒,这时天色已亮,学生赵中春手拿笔砚走了进来,他听到老师呼"风云子",忽然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陈先生立刻明白这是风云子附体作法,显灵于我,于是忙说:"风云子大仙息怒,我陈宗岱一定好好传授儒学并研习道术,在龙化池边设坛敬告,造祠植林,广栽花卉以召良禽来栖。

" 风云子听后,留下四句箴言:"日落西山在眼前,南洋雾龙降人寰,要知毛童有多远,待到中秋八月间。

"言毕,化作一条巨蟒,钻入八宝琉璃井中。

从此,箴言广泛流传,海城百姓得知日寇终将于不远的某个中秋完蛋,斗志倍增,而前来他山书院风云子神坛祭拜的人也越来越多。

1931年,海城士绅民众于厝石山后,八宝琉璃井旁建风云靖安祠,供奉风云子,祈求他保佑海城人民战胜日寇,驱魔除疾。

并构筑小巧古园,园内树影婆娑、花草繁茂、岫石点缀。

靖安祠东侧有巨石卧伏,石壁上有"马蹄印",相传此乃唐王东征时,大将薛仁贵所骑宝马踏留。

巨石北端有深井,名"八宝琉璃井",据传此乃海城海水退却后的海眼,井底连通渤海,井内锁着两个妖孽,一为"独角龙",一为"鲶鱼佬"。

★三学寺位于海城市内西南角的居民区内,西距山关帝庙约700米,东距厝石山约1.5公里,向南约800米为海城河(古称"杨柳河")。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唐,后经历代修扩,至清光绪10年(约120年前)规模鼎盛,后历经天灾人祸,渐趋荒废。

该寺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挨砸,前殿、中殿的殿顶大吻、望天狗被打掉,屋脊瓦大部分被砸碎。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强裂地震,该寺墙壁、屋角被震损。

震后国家拨款进行了修缮,但在1982年一次电火中又烧掉了中殿。

寺内现存有明、清石碑七甬。

近年海城市政府出资修复,使古刹重兴,现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包括前殿(天王殿)、后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山门、东西配庑、禅堂、并增建了钟鼓楼和围墙,占地约5000平方米,庄严肃穆。

前殿、后殿均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藏经楼二层,为硬山式建筑。

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三学"是佛教术语:"一学用戒止恶修善;二学用定息悬澄心;三学用慧破惑证道。

"三者关系互不可分,以此取名"三学寺"。

该寺现为尼姑寺。

寺内有铜铸大钟和铁铸大香炉,乃1995年住持"本净"率众尼募化集资铸就。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左手侧)、阿弥陀佛(右手侧),两旁有十八罗汉,众塑像均以金箔全贴,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