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送客的行为

合集下载

送礼的禁忌

送礼的禁忌

送礼的禁忌送礼的禁忌【不能送钱包】送钱包通常意味着你将自己的“钱库”送给别人,凡是送了钱包的朋友,你自己想想,是否此后财运不佳?或者漏财严重?或者该收的钱财不能及时收回?谨慎送钱包,当然通常夫妻之间、恋人之间则无大碍,因为有肌肤相亲、意气相投。

【不能送刀剑】有些朋友喜欢给别人送“桃花剑”,好让别人将烂桃花斩掉,结果,反而自己的桃花劫一大把;也有些朋友,看到亲朋好友搬家或者结婚等喜事,于是就买了一套厨房用的刀刀叉叉送给别人,奇怪的是,此后,自己反而运势一落千丈。

记住郑博士电话:谨慎送刀剑。

另外,别人送给你刀剑,你也要谨慎收纳。

应该是特优的或有特色的【不能送“财神“】有朋友开店或者开业,亲朋好友会给他送“财神爷”,其实,从位理学角度来看,要谨慎送财神爷,否则,很可能你的财运会遭到停滞不前;当然,接受一方也要注意,通常神佛是要自己亲自去寺庙请的,可不能随意请,也不能随意接受别人送的财“神爷”。

否则,送方和接收方都会导致财运等问题。

【不能送鱼缸】有朋友请大师看屋宅风水,为何自打有了鱼缸后就财运不济。

原来她有所不知,鱼缸类似“财神爷”也是不能随意送和随意接受的。

更何况有些人命理忌讳养鱼,因此,鱼缸实在不能随意送往。

摆放鱼缸首先要自己适合,然后跟鱼缸的形状、大笑、摆放的位置、高度、养鱼的多少、种类、数量、颜色等均有关。

【不能送钟表】有人说不能送钟,因为钟是终的谐音,给人送钟,就等于盼着人死,很不吉利。

而手表也属于钟科,你看多少贪官是因为戴上行贿者的名牌手表而落马,甚至断送生命的呀。

【不能送鞋】鞋是邪的谐音。

因此,凡给人送鞋(不包括送给亲属的情形),就等于给人送了去邪气,很有可能不久就会与对方失去了联系或友谊。

鞋子有走散和跑掉的意思,不管男生女生,在情侣之间送鞋子说明想分手,对你们的感情也是个不祥的预兆,所以还是不建议送鞋子。

【不能送伞】伞是散的谐音,因此,伞不能作为礼品送人(不包括雨中送伞的情形),若好朋友之间将伞作为礼物相送,将意味着日后必将分手或离散。

亚洲国家人民的习俗

亚洲国家人民的习俗

亚洲国家人民的习俗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目前有人口近21亿。

同时,亚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佛教,其次就是信奉伊斯兰教。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国家的一些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一、日本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8年8月两国政府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日本是个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好胜心强,注重礼仪,在举止和语言方面讲究礼貌。

日本人在性格上、意志力特征上,在自制力、纪律性和办事认真方面较为突出。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多数人信奉本国固有的神道和佛教。

神道是日本民族的宗教,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统,它是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起来的。

神道信仰多神,号称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并以之作为日本民族的祖神,还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

祭祖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为柯官、词掌等。

日本民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和文化节等等。

其中春节最隆重,时间在公历的元旦,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忙做年糕,若在春节吃不上年糕,会被认为太穷或寒酸,也毫无节日气氛。

端午节亦吃棕子,中秋节在日本被称为“月圆节”,每年8月15日、9月13日过两次。

每年的9月15日为“敬老节”,这一天人们都到退休的老人家中表示慰问,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老人的社会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节”,每年的11月3日,政府在这一天对知识分子进行慰问和授勋活动,以示对知识分子在发展国家文化方面的贡献。

日本的礼仪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彬彬有礼,见面时互间“您好”。

日本语言中规定有敬体和简体,凡对客人、长者和上级都要用敬语讲话。

初次见面时要鞠躬,问候礼是30度,告别礼是45度。

鞠躬要脱帽,眼睛向下,表示诚恳亲切。

寺庙客堂管理制度要

寺庙客堂管理制度要

寺庙客堂管理制度要一、总则为了规范寺庙客堂的管理,维护宗教秩序,提供良好的宗教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客堂管理机构1. 寺庙客堂管理机构由寺庙的主持法师和客堂管理员组成,负责客堂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三、客堂开放时间1. 客堂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6点至晚上10点,法事期间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四、客堂服务内容1. 客堂提供宗教信徒祈福、忏悔、祭拜的场所。

2. 客堂提供宗教法师的讲堂,举行法会、讲座等宗教活动。

3. 客堂提供志愿者服务,协助宗教信徒进行祈福、忏悔等活动。

五、客堂管理规定1. 宗教信徒进入客堂需遵守宗教礼仪,保持安静、恭敬的态度。

2. 宗教信徒不得在客堂内吵闹、打闹,不得使用手机、吸烟、喧哗等影响宗教秩序的行为。

3. 宗教信徒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入座,不得私自占用座位或更换位置。

六、客堂清洁卫生1. 客堂管理人员负责客堂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地面、擦拭家具、整理佛像、供品等。

2. 客堂内禁止乱丢垃圾,要保持整洁,如有发现脏乱情况需及时清理整理。

七、客堂安全管理1. 客堂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客堂的设施设备,如有发现异常或损坏的地方需及时修理或通知维修部门。

2. 客堂内禁止使用任何易燃物品,要确保客堂的安全和消防设施的完好。

八、客堂保安管理1. 寺庙客堂设置专门的保安人员,负责维护客堂的秩序和安全。

2. 保安人员要保证客堂内信徒的人身安全,如有发现不法行为或有人乱坐乱插需及时制止。

九、客堂礼仪规定1. 客堂内禁止随意喧哗、拥挤、拥挤,尊重他人,保持安静、恭敬的态度。

2. 客堂内禁止随意翻阅经书,更换佛像及供品,如有需要可向客堂管理人员提出申请。

十、附则1. 对于违反客堂管理规定的宗教信徒,客堂管理人员有权进行劝阻、制止,严重情况可报警处理。

2. 此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主持法师同意后进行。

(完整版)馈赠礼仪

(完整版)馈赠礼仪

老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门 前合影,这张照片让他获得了 “自行车大使”雅号
通常情况下,礼品的贵贱厚薄,往往 是衡量交往人的诚意和情感浓烈程度的重 要标志。然而礼品的贵贱厚薄与其物质的 价值含量并不总成正比。因为礼物是言情 寄意表礼的,它仅仅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物, 人情无价而物有价,有价的物只能寓情于 其身,而无法等同于情。也就是说,就礼 品的价值含量而言,礼品既有其物质的价 值含量,也有其精神的价值含量。
零零年代送礼 品种数量无禁忌
二、礼品的选择
1、要看赠送对象的年龄、身份、地位, 考虑赠送对象的兴趣、爱好和志向。
2、要注重真情。 3、要尊重禁忌。
4、要看赠送者自己的经济实力。
“宝剑赠侠士,红粉赠佳人”,送 礼一定要看对象的特殊性。
原则为: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 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 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 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 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礼千 轻里 情送 意鹅 重毛
禁忌本是古代人敬畏超自然力量或因为 迷信观念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现指人们 对神圣的或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 形成的某种禁制。禁忌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方 面的原因。
一是纯粹由受赠对象个人原因所造成的 禁忌,例如身体状况或者过去的经历都会造 成某些特殊的个人禁忌。二是因为民族差异、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职业道 德等形成的公共禁忌 。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皮制品 例如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进入印度教的庙宇。 印度教徒不准吃牛肉,印度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 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可以喝牛奶。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 里,老牛、病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印度僧 侣和商人举办了许多“圣牛养老院”,将那些年迈体弱的 老牛收养起来,一直到老死。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 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 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 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 一份敬意,如当它是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 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2022中元节习俗知道有哪些

2022中元节习俗知道有哪些

2022中元节习俗知道有哪些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中元节习俗知道有哪些,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

2022中元节习俗知道有哪些祭祖、烧纸、焚香燃炮、祭祀土地、祈丰收、吃鸭、跳天灯、放焰口、河灯度孤等。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闻,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燃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全国许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许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收。

我国各地的中元节习俗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

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打算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那么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态,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夫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广西: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闻可以防虫。

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

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燃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西藏风土人情[宝典]

西藏风土人情[宝典]

西藏风土人情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

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

哈达的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

哈达的长短不一,长者l至2丈,短者3至5尺。

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般是白色的。

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

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

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

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

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

“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说是汉朝张骞出使两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

_诗歌鉴赏——送别怀人

_诗歌鉴赏——送别怀人
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 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 意极为凄悲。
②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 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 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③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4、具体意象: (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2)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 士、游子、怀人。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6)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7)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8)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9)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2020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庐山东林寺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庐山东林寺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庐山东林寺庐山东林寺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

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

始建于384年(东晋太元九年),为慧远所创。

慧远在此创立净土宗。

当时名仕谢灵运,钦敬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

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历史渊源: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

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

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

东林典故慧远于402年7月在庐山般若台之阿弥陀佛像前,与刘遗民等123人,立了西方往生之誓愿,行持念佛三昧。

这年,他67岁左右,这个结社之被称为白莲社是由于在山之东边和西边的池塘种了白莲。

参加结社的僧侣里,除了慧远以外,还有意永、慧持、道生、佛陀耶舍(罽宾国婆罗门种)、佛陀跋陀罗、慧睿、道恒(347--418),道敬(369-420),昙顺(347-425),道昞(365-435)、昙诜(361-440),而且也有俗人身份的刘遗民(354-410)、张野(350-418)、周续之(377-423)、张诠(359-423)、宗炳(374-442)、雷次宗(386-448)等人。

慧远在阿弥陀佛像前聚集着包括这18位名士和其他门徒共123人,祈祷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生,慧远是净土宗之创始者,也是初祖,但他兼备禅净两宗的修为。

对于他们修行的念佛三昧,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序文里规定,“三昧是,把念头集中到一处而变为寂静的行为。

”而且,“有很多种类的三昧,那个名称也很多,其中具有很高的功德而容易实行的是念佛(三昧)第一”,慧远是般舟三昧,他说“功德高,容易修行的是念佛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庙送客的行为
随着旅游业发展,很多寺庙也“变味”了,寺内僧人出去商演,寺院内大放功德箱,更是有烧高香的行为,这有让很多人不敢再去寺院,坊间甚至流传着,僧人下班开着卡宴出门的流言。

但并非所有的寺庙都是这样,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座“反面教材”的寺院,曾经有记者暗访还发现僧人在收到赠物品后给香客送还同等价值的物品。

这就是坐落在辽宁海城市一处小山沟中的大悲寺。

寺院依靠青山,面朝大水库,远离闹市。

正是有着这样清幽的环境,寺内的众人也能更好的修行。

在这里要说与其他寺庙不同的大有八大点,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就是不收香油钱,全寺不仅在大悲寺的门前放置警示木牌,更是把寺内的功德箱全部撤销,游客若想拜佛寺内僧人都会免费赠送香烛。

除此之外该寺更有真正的“苦修“,寺内僧人坚持穿一件百衲衣,破了就补从不考虑换新,每天也只吃一顿饭午后再不饮食,一切的供养全由常住僧人统一分配。

每天仅休息四个小时,早二点起床,晚上十点休息,每天坚持坐禅,念佛。

没有重大的事情,寺内的僧人更是关门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