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 1. 夏季风、冬季风

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夏季、冬季的风向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和冬季的盛行风向分别为:(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5°,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印度北部为亚洲的低压中心;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压为冬季,空气手冷下沉,整个澳大利压为低温高压中心;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压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④此时太平洋中部有另一个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图1 世界的气压与风向(夏季)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澳大利压处于夏季,也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会向左偏转,称为西北季风。

图2 世界的气压与风向(冬季)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夏季与冬季的风向也符合上述特点:①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水汽,使得我国降水充沛;②冬季,盛行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3 我国的夏季风与冬季风

? 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

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4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例题

图5 例题

答案:D、C

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区的气候。①该地区位于54°E~56°E、25°N~26°N,因此位于我国西部,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因此应该是阿拉伯半岛;②该地区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因此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2)分析该地区夏季干热的原因。①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5°的范围,在夏季时向北移动5°,即位于35°N±5°;②该地区的纬度为25°N左右,即在夏季时,该地区不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③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也会向北移动5°,加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的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压为低温高压区,因此产生了从高压到低压的东南季风;④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信风,在亚洲南部吹拂;④因此,夏季时该地区受西南信风的影响。西南侧为沙漠,因此西南信风十分“干热”,造成了该地区的干热;⑤该地区沿岸为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夏季均为暖流,可以增温增湿,而不是造成夏季的干燥;⑥山脉呈南-北走向,大部分地区都位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但由于西南信风干热,并且山脉海拔较低,因此并不能带来充沛的降水。

(3)分析灌溉水的来源。①该地区气候干燥,大气降水较少;②该地区没有河流、湖泊,并且纬度较低+山地海拔较低,山顶难以形成积雪;③因此,该地区只能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

总结

?地形雨

一个地区的降水,除了受到气候、洋流、盛行风、气压带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说法并不严谨,迎风坡是否降水,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因素:①风中含有较多的水汽;②山坡的相对海拔足够高。这会产生以下三种情况:

①充足水汽+高海拔山坡:携带水汽的风(冷湿)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水汽冷凝产生降水。风越过山顶后下沉增温,空气变得干热。因此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背风坡降水少、温度高;

②充足水汽/稀少水汽+低海拔山坡:携带水汽的风遇到低矮的山脉,被迫抬升,但抬升高度不足以冷凝降水;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但海拔较低,增温幅度很小。因此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都不多,温差相差较小;

③稀少水汽+高海拔山坡:由于水汽稀少,迎风坡难以形成降水;山坡较高,背风坡下沉增温幅度较大。因此迎风坡降水少、温度低,背风坡降水少、温度高。

图6 地形雨示意图

风的好处和坏处(总结10篇)

风的好处和坏处(总结10篇) 风的好处和坏处(总结10篇) 风的好处和坏处(一): 风对人类的好处: 在你劳累一天的时候,迎面吹来的阵阵凉风能够缓解你的疲劳。 天气热时,微风吹来,我们感到很舒服。 风还帮我们把湿衣服出吹干。 风能发电,风还能够把风筝吹上天。 风,又推动风车旋转,使帆船加速行驶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风对人类的危害: 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走肥沃的土壤,吹倒庄稼、大树、房屋。 风的好处和坏处(二): 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它能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此刻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 墨西哥湾暖流的构成就是风的杰作。在暖流的影响下,加拿大东海岸,冬天冷到-20°C而与此纬度相同的欧洲西北部温度却在0°C以上,沿岸的海水常年不冻。

我国多数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风使沿海地区雨量丰富。加上温度高、日照充足,使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良好地生长。夏季风还深入到大陆内部。使那里不致成为浩瀚的沙漠,大部地区仍然是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 风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风能传播花粉还能将有些植物的种子吹送到远方,让它们在新的环境里生长发育。 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暴风、台风、飓风会使农田淹没、房屋倒塌、水电中断。龙卷风能摧毁大面积建筑物,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并且风还会带起沙尘,构成沙尘暴,危害人体,还会带动沙漠移动造成荒漠。 风的好处和坏处(三): 风的好处 1、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忙植物授粉和繁殖。比如最常见的例子是蒲公英的种子就是靠风来传播的。 2、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能够减少了化石能源的利用,保护了环境。 3、风在农业中对改善农田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风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热量等进行输送和交换,为农作物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忙植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1、夏季风、冬季风 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 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 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

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 ?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 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D 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综合这两点,该岛屿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总结 ?世界气候的分布 本节例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阅读、洋流的流向和世界气候的分布。其中世界上主要分布着11种气候,气候的分布和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光热条件越好,水汽蒸发旺盛,容易成云致雨。因此低纬度地区一般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海洋水汽充足,降水更丰沛。例如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地形雨)考点详解 ? 1. 夏季风、冬季风 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夏季、冬季的风向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和冬季的盛行风向分别为:(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5°,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印度北部为亚洲的低压中心;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压为冬季,空气手冷下沉,整个澳大利压为低温高压中心;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压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④此时太平洋中部有另一个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图1 世界的气压与风向(夏季)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澳大利压处于夏季,也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会向左偏转,称为西北季风。

图2 世界的气压与风向(冬季)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夏季与冬季的风向也符合上述特点:①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水汽,使得我国降水充沛;②冬季,盛行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3 我国的夏季风与冬季风 ? 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 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典型季风区比较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

典型季风区比较 大气环流 大气运动状况极为复杂,运动形式千姿百态,规模差别很大,活动的时间和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按照它们规模的大小可概括为行星尺度系统、大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和小尺度系统。 行星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数千千米以上,活动时间在一周以上,如西风带里大的波动、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数百千米到1 000 km之间,活动时间一般维持3~5天,如气旋、台风等;中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几十千米到100 km之间,维持时间一天左右,如山谷风、海陆风等;小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10 km以下,一般仅存在几小时甚至更短,如龙卷风、雷雨云等。 这些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大气运动的总体。在这些系统中,以行星尺度系统的大气运动最为稳定,它又是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通常把这种大规模的行星尺度的大气运动总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不仅是各种规模运动系统的形成和活动的基础,而且是各地天气变化、气候形成和演变的重要条件。 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动力环流。 早在1735年英国气象学家哈德莱就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式,到19世纪美国气象学家裴瑞尔对大气环流模式又做了修改,后来许多气象学家对大气环流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大气环流模式日渐完善。人们为了纪念哈德莱和裴瑞尔两位气象学家的贡献,有时把低纬环流称为哈德莱环流,中纬环流称为裴瑞尔环流。 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是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对各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夏季风与冬季风的比较》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我国冬夏季风比较》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我国夏季风的特征及我国冬季风的特征。 2. 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征比较(难、重点)。 (一)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什么是季风?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是什么呢?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季风气候(方法:读图·析图) 1.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在图中找出: 太平洋、低(高)气压、东南风、西北风。 ( 2 ) 读图,讨论回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知识点二、我国夏季风与冬季风特征比较(重难点) 1、夏季风:发源地?风向?性质?(重点) 2、冬季风:发源地?风向?性质?(重点) 3、比较。(难点)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海洋?陆地陆地?海洋 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 产生影响带来降水,如果异常则容易造成 旱涝灾害 冬季加剧了南北温差;沙尘 寒潮 知识点三、我国夏季风与冬季风特征的知识辨析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只来自于太平洋。 2、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都是温暖湿润。 讨论回答: 1、错误。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来自于太平洋,也有来自于印度洋。 2、错误。 我国夏季风的特点为温暖湿润,冬季风的特点为寒冷干燥。 (四)巩 固训练, 拓展提高 【拓展创新】 教学反思: 我国的季风气候非常显著,主要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季风气候的成因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要结合图幅进行讲解。而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征比较又是重难点,应该以图为主导,引导学习,并进行区分,一定要多提示学生注意区分,也是中考题经常要考察的内容。

[全]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河流流向、工业区位)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河流流向、工业区位)考点详解 ?1、冬季风、夏季风 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 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 ?2、河流的流向 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地势的高低:海拔高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④断点:河流断点处,一般为河流的上游(如果该断点可以判断为岩溶漏斗,则不是河流的上游)。 如下图所示,采用两种办法来判断河流流向:①左侧的支流有多条等高线,则等高线数值较高的西北方即为河流的上游,即河流流向为西北-东南(红色箭头); ②右侧支流仅有两条等高线,且只有一条等高线有数值,不能判断地势高低,因

[全]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焚风、等温线、地形)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冬季风、夏季风、焚风、等温线、地形)考点详解 (1)季风区VS 非季风区 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其他区域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容易受到冬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 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以冈底斯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贺兰山-阴山山脉-大兴安岭为界。在分界线的西北侧,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西北季风,下图中的蓝色箭头),冬季风常常带来降温、降水;在分界线的东南侧,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东南季风,下图中的红色箭头),夏季风常常带来升温、降水。 图1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为绝热率,表示气体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的程度。一般来说,湿空气中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绝热率较小(0.6℃/100m);干空气的绝热率更大(1℃/100m)。 图2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干、湿) (3)焚风 焚风,是指湿润气流,变为干热气流的过程。焚风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迎风坡:含有较多水汽的气流(湿润),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山脉的阻挡(迎 风坡),被迫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水汽逐渐冷凝,成云致雨。气流中的水汽减少,变得冷干。 ②背风坡:气流沿着背风坡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到达山脚下时,气流变得干热。

图3 焚风的形成过程 例题

图4 例题 答案:(1)夏季时北坡>南坡,冬季时南坡>北坡。 (2)海拔低、焚风效应;地形。 (3)①陕南:山地和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陕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③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 (4)①陕南:水田农业+林业;②陕中:种植业(旱地);③陕北:农业+林业+牧业。 精讲精析:(1)分析秦岭南北坡的气候差异。我国夏季的时候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则在夏季时,秦岭的南坡为迎风坡,气候温暖湿润;而在冬季时,秦岭的北坡为迎风坡,气候更加的湿润。气候越湿润(水汽更多),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越小,因此夏季时南坡的垂直递减率更小,冬季时北坡的更小。 (2)分析关中地区夏季高温的原因。从图15可以看出,关中位于渭河谷地,海拔较低,因此温度较高(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另外,夏季时盛行东南季风,关中地区位于秦岭的北侧,恰好位于背风坡。秦岭海拔较高,东南季风越过秦岭时会发生“焚风”现象,因此背风坡的空气高温干燥。 (3)分析等温线的凸出。从图14中可以看出,等温线向北凸出,画出凸出的方向(蓝色),同时垂直于该方向作一条垂线(红色),与两侧等温线相交。可以发现中间交点的温度高,两侧交点的温度低。因此猜测中间地区可能是由于海拔较低,因此气温更高。经观察,该地区恰好为陕西与山西的分界线,黄河。黄河的海拔比两侧低,因此气温更高,使得等高线向北凸出。

海南岛夏季风风向

海南岛夏季风风向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拓展:海南岛夏季风风向 海南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气候成因是相当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海南岛位于东亚大陆的南缘,中南半岛的东北缘,它的气候既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又受南亚季风的影响。二是海南岛的地形比较复杂。三是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的影响。海南岛的盛行风向从9月或10月到翌年2月或3月以东北风为主,4月到8月以偏南风为主。海南岛的冬季风是从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蒙古高压)吹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东北季风;而到了夏季控制海南岛的气压系统不是大陆高压脊,而是印度低压向南海延伸的低压槽,因此自4月起,海南岛则常在南海低压之内,经常吹南或西南风。影响海南岛的西南季风一共有三支气流(下图所示)。 第一支是组成大陆热低压的南侧气流,它自阿拉伯半岛以西北气流形式进人阿拉伯海,在阿拉伯海中部转向为西或西南气流,经印度,中南半岛而进入我国,然后经东海可影响到日本。(小蹊不解:该股气流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亚速尔高压的分支气流) 第二支气流来自南半球,在肯尼亚上空越过赤道,沿索马里海岸得到加强,以低空急流形式进入阿拉伯海,与来自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的大陆性干热气流汇合,组成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西南季风。 第三支西南季风来自澳大利亚,是东南信风在加里曼丹到南海附近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为西南季风,这支季风主要影响西太平洋。虽然这支季风气流和西侧来的经中南半岛的季风气流有时可在南海中部相会,但西侧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及南海一带。

这种热而湿的气流的来到,使岛上西南部雨量突然增加,而且这种盛行夏季风只有在台风来袭海南岛时,受到暂时的破坏。但是如果从高空环流形势而论,海南岛夏季环流在500mb层附近风力微弱,为高低空风系转换层。以7月为例,在500mb以下为西南或偏南季风。有时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伸或东退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夏季风始于6月初,结束于8月底,持续时间较短,且稳定性比冬季风差。 本部分资料来源: [1]陈隆勋等.夏季的季风环流[J].大气科学,1979,3(1):78-79. [2]周淑贞.海南岛的气候特征[J].华东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1):66. [3]关于海南岛夏季风风向的研究张洪杰《考试周 刊》,2013(48):140-141

海南岛夏季风风向

拓展:海南岛夏季风风向 海南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气候成因是相当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海南岛位于东亚大陆的南缘,中南半岛的东北缘,它的气候既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又受南亚季风的影响。二是海南岛的地形比较复杂。三是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的影响。海南岛的盛行风向从9月或10月到翌年2月或3月以东北风为主,4月到8月以偏南风为主。海南岛的冬季风是从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蒙古高压)吹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东北季风;而到了夏季控制海南岛的气压系统不是大陆高压脊,而是印度低压向南海延伸的低压槽,因此自4月起,海南岛则常在南海低压之内,经常吹南或西南风。影响海南岛的西南季风一共有三支气流(下图所示)。 第一支是组成大陆热低压的南侧气流,它自阿拉伯半岛以西北气流形式进人阿拉伯海,在阿拉伯海中部转向为西或西南气流,经印度,中南半岛而进入我国,然后经东海可影响到日本。(小蹊不解:该股气流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亚速尔高压的分支气流?) 第二支气流来自南半球,在肯尼亚上空越过赤道,沿索马里海岸得到加强,以低空急流形式进入阿拉伯海,与来自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的大陆性干热气流汇合,组成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西南季风。 第三支西南季风来自澳大利亚,是东南信风在加里曼丹到南海附近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为西南季风,这支季风主要影响西太平洋。虽然这支季风气流和西侧来的经中南半岛的季风气流有时可在南海中部相会,但西侧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及南海一带。这种热而湿的气流的来到,使岛上西南部雨量突然增加,而且这种盛行夏季风只有在台风来袭海南岛时,受到暂时的破坏。但是如果从高空环流形势而论,海南岛夏季环流在500mb层附近风力微弱,为高低空风系转换层。以7月为例,在500mb以下为西南或偏南季风。有时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伸或东退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夏季风始于6月初,结束于8月底,持续时间较短,且稳定性比冬季风差。 本部分资料来源: [1]陈隆勋等.夏季的季风环流[J].大气科学,1979,3(1):78-79.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雨带位于A地区时,我国华北地区出现________灾害。但东北地区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灾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雨带移至B时或C时,我国北方会出现________天气,这是因为受________的影响。当雨带移至C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________天气,这主要是受________控制的结果。 (3)我国历史上在B地区出现过三次世界级的特大洪涝灾害,它们出现的年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998年。其中98年长江在7月2日、7月24日、8月7日、8月12日、8月17日连续出现六次洪峰,反映了这年锋面雨带出现________的异常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8年夏季长江径流量不是历史最大,但水位却屡创历史新高,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 (4)每年的____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频受台风袭击,减轻台风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台风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东部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南北旱涝灾害交替出现的现象,而西北地区却常年呈现干旱特征。这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背景决定的。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地理背景是________,严重的干旱还会导致西北地区________灾害的进一步加剧。 (6)为什么A、B两地区夏季多雨之时,与A、B两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三面临海的北非撒哈拉地区,却罕见降雨,一派沙漠景观呢? (7)夏季风较强的年份,我国南方地区常常出现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则常出现涝灾;而同为季风气候显著的南亚地区却与我国南方相反,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出现涝灾,弱的年份则出现旱灾,这与各自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背景又有何关系? (8)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1997年开始,厄尔尼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了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2007年冬季,我国南方发生严重的冰冻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引起的。试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加以简要的解释说明。 (9)A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类型是雨和雨。 (10)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 "天气。 (11)图中C和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12)图中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试分析形成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① ② (13)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降水变化大。 (14)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钠,你认为硝石矿较丰富的是在A和B两地区,还是在撒哈拉沙漠地区?简述原因。 (15)在夏季风势力强盛雨带迅速北移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而夏季风弱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