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伤逝》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君的胜利与沉沦

《伤逝》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要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相互认识后,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勇敢的反抗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见,毅然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同居。最后却因涓生的得到的一张辞职信而断了生路,他们也与狂人、吕纬甫和魏连殳一样在强大的社会实力面前,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一、故事发展过程

“期待”——“热烈”——“安宁和幸福”——厌倦——“不爱”——摆脱

二、子君的变化

“稚气”、“好奇”—“坚决”—“活泼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凄然”—“凄惨”、“冰冷”—“灰黄”—寂静的死去

三、性格分析

(1)勇敢、无畏、执着——庸俗、软弱

子君为那个男性世界创造的爱情神话所吸引,勇敢地脱离了家庭,为自己的爱人奉献一切。

“我是我自己的”。然而,她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无路可走,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反抗过的封建家庭,很快在痛苦中离开人世。

(2)理想狭小、容易满足

子君的悲剧就在于她原来的理想太狭小了,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勇气,主要动力是爱情。这个悲剧本身就决定了她的悲剧。子君拥有了“安宁与幸福”,“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火了”,这样子君就走到了个性解放的终点,一切的追求和奋斗都没有了。

(3)追求人格的解放却没有独立的人格

子君在追求婚姻幸福的过程中,未获得人格地位的独立。实际上,她一直依赖着涓生,生活才得以继续。长久的操劳,生活的压力,迫使她由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沦为一个庸俗、堕落的传统妇女。她最终脱离了涓生的思维领域。二人在无法进行精神交流,这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致命的。

四、导致子君悲剧结局的原因

(1)社会方面:鲁迅认为,要追求个性的解放,就必须跟变革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如果经济制度不改变,即使争取到个人幸福也是没有保障的。当时的社会方面并没有给女性提供生存的空间,子君的悲剧既是传统沿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缺陷造成的悲剧。也就是:“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2)个人方面: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道路上的弱点:动摇性和不彻底性,目光短浅、容易满足,以求得个人的个性解放为终止。子君可以为爱情牺牲一切,但对于涓生,他不能为“爱-盲目的爱”,而牺牲事业、学术。

(3)经济方面:女性在追求长久的婚恋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经济地位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依附,否则美满的爱情只能是空幻的愿望。随着涓生的失业,他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丧失了,在同居之前思考未涉及的的部分,在这个时候都需要他们去理性地打理。

等到涓生意识到“这大半年,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时,子君注定了回去或者是死去的悲剧结局,同时注定了涓生以后深深的“悔恨和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