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系统零部件优化设计

发动机排气系统零部件优化设计
发动机排气系统零部件优化设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目的 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 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 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 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 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 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o,以大于120o为宜。整个系统的管道转弯数应尽可能少,一 1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开发的带发动机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JB/T 1094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文件所指排气系统,其定义为搭载传统汽、柴油或者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 发动机排气系统由排气管路、催化消声器、后处理系统(包含尿素泵、填蓝罐、填蓝加热电磁阀、氮氧化物传感器等部件)、消声器悬置系统等组成。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3.1 催化消声器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是集气体净化、气体减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一般情况下,设备前部设置曲面造型多孔盘片将会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而尾气净化(即NOx脱除),则依赖于尿素溶液喷雾蒸发和后部催化剂层的共同作用下的SCR反应工艺。 3.2 插入损失 对于消音器来说,插入损失是指空间某固定点所测得的安装消声器前后的声压级或者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指发动机排气的阻力压力。一般在增压器废气口至消声器入口的管段处测得。 4 要求

汽车排气系统CADCAE集成开发方法

汽车排气系统CAD/CAE集成开发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张杰金国栋钟绍华傅强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新颖的汽车排气系统CAD/CAE 集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此法将传统的经验设计理论与先进的专业软件应用结合起来。首先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然后建立起排气系统集成开发的环境,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整体规划和程序开发的模块化,这种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功效。文中以消声器为例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和在软件上实现的流程图。 关键词:排气系统集成开发催化转换器消声器 1 排气系统开发现状分析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对汽车节能净化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而排气系统作为现代内燃机动力汽车的一个重要总成,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排气损失以及污染物和气动噪声的排放量,因此如何对排气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分析,如何使其与发动机合理匹配等,就成为现代汽车节能与净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我国长期以来,汽车排气系统的开发仍然停留在各部件单一设计,依赖简单理论估算、经验设计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1],这样不仅费时费力,给排气系统结构和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带来困难;而且,单独对消声器或催化器局部分散设计不能完全反映排气系统的整体耦合特征,难以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产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等仿真分析软件的飞速发展,一些商用软件逐渐完善,成为研究设计人员的有效工具。例如通过对催化器和消声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阻力特性等[2],这一方面为结构优化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实际试验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并且可以探索多种可能设计。 然而单一的商用软件往往不能满足复杂系统的整体开发,而需要选择相关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科学集成。目前针对整个排气系统进行集成开发研究的还未见报道。为满足排气系统模块供应商产品开发的需要,我们选择了一些有专业特点的设计与分析软件,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纽带,以VC++为开发语言,对这些软件进行了集成和二次开发,初步完成了汽车排气系统CAD/CAE 软件,使其能在一个用户界面下完成整个排气系统的设计(CAD)与分析(CAE)功能,使传统的经验设计向精确的理论设计过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功效。 2 排气系统CAD/CAE 系统的任务和功能 2.1 任务要求

发动机管理系统

发动机管理系统 Company Name 公司名 排名 研发中心 工厂 Bosch 博世 1 苏州 联合电子(上海、西安和无锡)、无锡博世威孚(柴油) Delphi 德尔福 2 上海 北京德尔福发动机、北京德尔福万源 Continental 大陆汽车 3 上海 原SiemensVDO 的芜湖、长春工厂;原Freescale 的天津工厂Magnetti Marelli 马瑞利 4 芜湖工厂、上海工厂 Visteon 伟世通 5 上海 重庆工厂 Hitachi 日立 6 Denso 电装 7 仅供Toyota Valeo 法雷奥 8 Eontronic 意昂神州 美国 北京总部、上海分部 TroiTec 锐意泰克 Vagon 华夏龙晖 阳光泰克 Woodward 伍得沃德 成都汪氏威特电喷 成都易控高科 中联汽车电子 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美国MotoTron 公司是Woodward 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电控 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该公司针对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策略 快速开发平台,此平台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贯穿一体,可有效地缩短开发 时间,加速产品化进程,降低开发费用。 美国精确技术公司(Accurate Technologies Inc)是车载嵌入式电控系统 ECU 开发、标定与测试工具技术的知名提供商。该公司的ECU 标定系统 (VISION)功能强大,好学易用,而且和Matlab/Simulink 开发平台无缝连接, 多年来被福特(Ford)汽车公司、德尔福公司(Delphi)、沃尔沃卡车公司等指 定为标准匹配标定系统。该公司的No-Hooks 软件是ECU 控制策略快速开 发领域的重大突破。用户只用标定文件(*.a2l 与*.hex 文件),而不需要控制 策略源代码即可对控制逻辑进行修改。修改过的代码自动灌装进原来的 ECU 内进行测试运行。该技术已在美国、欧洲与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RMS(Rinehart Motion System)是一家专门从事功率驱动产品与方案 的公司。该公司提供或定制5-500KW 级应用于混动或纯电动控制系统、能 源贮藏系统和大功率设备的电机驱动器、静变流器、DC/DC, DC/AC, AC/DC 等产品。现有客户主要为军工、汽车或跑车、农业机械、工业控制 等行业的世界知名制造公司或主机厂。RMS 与意昂科技将为国内客户提供 产品技术、项目咨询、定制开发等服务。 美国Drivven, Inc, 公司自2003年起提供汽车控制和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已经成为发动机和车辆电子系统开发新标准的领导者之一。基于FPGA 汽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汽车有限公司 . 01 页次:1/7 版次:

1. 主题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检修

第8 次课模块一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检修 项目1.8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仪器诊断? 目的要求掌握使用故障检测仪对发动机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诊断。 ? 教学重点使用故障检测仪对发动机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诊断。 ? 学习难点 使用故障检测仪对发动机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诊断。 ? 教具及工具 桑塔纳轿车 2辆,各种传感器若干,通用工具 2 套,万用表 2 块,汽车诊断仪 2 台。 ?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80分钟) 1. 问题的引入约 10 分钟 2.汽车电控系统诊断方法约 40 分钟 3.使用 1552 对上海大众桑塔纳 2000 型轿车进行检测与诊断 约 130 分钟

教学内容组织与过程设计备注

课程引入(约10分钟) 汽车电控系统诊断方法(约40分钟) 一、汽车故障诊断新技术 2.3.1案例法 传统的故障诊断中大部分是(,基于规则推理)、(,模式推理)的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传统的专家系统是基于模型化驱动的(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使用诊断对象的结构、行为和功能模型等深知识进行诊断推理),在模型的构建、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如系统领域知识的规则提取困难;规则库、模式库的创建和管理复杂艰巨;推理过程中规则与模式难以准确选取等。 整个汽车故障诊断系统主要由知识库、故障案例库、征兆数据库和推理系统构成。其中主要部分的内容和功能描述如下: a)知识库。问题求解的知识、经验的集合,主要由专家提供,包括

汽车故障的分类信息及不同种类故障需要的各种关键特征属性及其权值,并以此构建故障案例库和征兆数据库。 b)故障案例库。由用户根据汽车故障日志和维修日志等历史数据填写的关于汽车故障的各种信息 ,是存储案例和产生新案例的仓库,为新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c)征兆数据库。汽车发生故障时经过数据采集的故障征兆数据 信息 ,是指故障发生的潜在特征 ,即故障发生时汽车运行状态发生的变 化,通常是故障发生时以汽车运行状态参数表示的特征属性。 d)推理系统。整个系统的核心,由案例检索、匹配,案例调整、 学习组成。它决定了诊断效率的高低以及对知识处理的高低 ,实现从已 有的案例集中找到与当前故障问题最为相似的案例 ,并提供相应的解决 方案(即故障维修方案)。同时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改进旧知识 , 生成 新的维修方案 ,并按一定的存储策略添加到案例库中。这样 ,通过不断 地学习新案例和修改案例库中的旧案例 ,使案例库得到扩充和完善。 2.3.2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将系统故障形成原因按树枝状逐级细化的图形演绎方法,是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大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故障树),再对系统中发生的故障事件,作由总体至部分按树枝状逐级细化的分析,并对系统在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常用于系统的故障分析、预测和诊断,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基于故障树的诊断 ,采用面向对象的基于故障树的框架和广义规则的混合知识表示 ,把整个故障树当作一个对象 ,把故障树上所有子、父结点间形成的广义规则封装在一个独立的框架内 ,如某故障树上有结点异常 ,则启动与该故障树对应的框架 ,诊断时只把该框架内的广义规则调入内存 ,提高了诊断速度 .此外 ,该方法还可诊断多故障,因为在推理过程中采用反向遍历搜索 ,可找出所有故障及可能故障的部件 .对可能故障的部件 ,按照其与顶事件形成的通路的权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权值最大的元素其优先级最高 ,有利于诊断信息不足条件下的对故障源的最优搜索 ,为故障预测和快速维修指明方向 . 2.3.3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智能程序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领域内的各种问题,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A卷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汽车故障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进行分类,要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故障期、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光电式三种类型。 4.无分电器点火线圈与一般点火线圈不同,其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没有连接,为互感作用。 5、汽车每行驶___________公里或1至2年,应更换___________滤清器。 6、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进气量的计算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型两种。 7、排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作用是 。 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 、 、 三个子系统组成。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按喷射时序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电控共轨喷射系统中有一条公共油管,用___________向共轨中泵油,用电磁阀进行压力调节并由压力传感器反馈控制。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 A 、良好的起动性能 B 、加速性能好 C 、功率大 D 、减速减油或断油 2、火花塞属于点火系统当中的( )。 A 、执行器 B 、传感器 C 、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D 、控制开关 3、以下哪项是汽车起动困难的机械方面的原因( )。 A 、气缸压缩压力不足 B 、高压火不足 C 、个别重要传感器有故障 D 、起动机故障 4、当汽车处于早期故障期也就是汽车的磨合期时,此时的汽车诊断一般是( )。 A 、总成损坏 B 、材料老化 C 、机械磨损 D 、电子元件损坏 5、标准OBD —II 诊断插座上有( )个插孔。 A 、16 B 、14 C 、12 D 、15 6、气缸内最高压缩压力点的出现在上止点后( )曲轴转角内为最佳。 A 、20°~25° B 、30°~35° C 、10°~15° D 、15°~25° 7 、影响初级线圈通过电流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 )。 A 、发动机转速和温度 B 、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 C 、发动机转速和负荷 D 、发动机转速和温度 8.电子控制柴油机系统在加注燃油时不小心误加汽油,会造成( )损坏。 A 、喷油器 B 、高压泵 C 、低压泵 D 、燃油泵 9.发动机不能起动,无着车迹象时,应首先进行( )。 A 、检查喷油器及电路 B 、检查高压火花 C 、解码仪读取故障码 D 、传感器 10.锥体形涡流发生器存在于以下( )空气流量传感器中。 A 、叶片式 B 、卡门旋涡式 C 、热线式 D 、热膜式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 )能较方便排除的故障,或不影响行驶的故障称为一般故障。 2.( )混合气的分配均匀性好是电控发动机的优点之一。

发动机排气管设计原理

发动机消音排气管设计 活塞式发动机排气系统主要由排气管、消音器、触媒转换器及其他附属元件构成。 工作原理和功能: 一般排气管材质大多为铁管,但在高温及湿度的反复作用下容易氧化生锈。而排气管属于外观部件,所以大都在表面喷上耐热的高温漆或者电镀。但是无行之中也增加了重量,因此现在许多改用不锈钢材质,甚至是竞技用钛合金排气管。 四冲程多缸发动机大多采用集合型式排气管,就是将各缸的排气管集结,再由一支尾管排出废气。 以四缸车举例,通常用4 in 1的型式,优点不仅是可以扩散消音更可以利用各缸的排气惯性提高排气效率来增加马力输出。 但这一效果只能在某个转速范围内有明显的发挥。因此必须从骑乘的需求目的来设置集合管实际发挥发动机马力的转速区域。 早期多缸摩托车的排气设计均采用各缸独立的排气系统。以此避免各缸的排气干涉,利用排气惯性与排气脉冲来提高效率。缺点是:在所设定的转速范围以外,扭力值下降比集合管更多。这是独立排气系统被集合管取代的最大之原因。 排气干涉 集合管在整体上表现优于独立管,但在设计上要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来降低各缸的排气干涉。通常做法是先把点火相对缸(1~4;2~3)的两支排气管集中在一起,再集合两组点火相对缸的排气管。就是4 in 2 in 1型式,这是避免排气干涉的基本的设计方式。 理论上4 in 2 in 1比4 in 1要更有效率,外观上也不同。但实际上两者的排气效率区别很小,因为4 in 1的排气管里有导向隔离板,所以使用效果区别不大。不管是怎样设计都是为了使发动机有更大的马力输出和更宽广的动力范围。 4 in 2 in 1形式排气管 排气惯性 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惯性,排气惯性比进气惯性来的大。因此可以利用排气惯性的能量来提高排气效率,在高性能发动机上排气惯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一般人认为废气是在排气行程时由活塞推挤出去的,当活

德尔福小发动机管理系统

德尔福小发动机管理系统 服务手册 版本1.0

前言 关于德尔福公司 德尔福简介 德尔福是全球领先的移动电子和交通系统供应商,包括 动力总成系统、安全系统、转向系统、热系统以及控制 和防盗系统,电气/电子结构和车载娱乐技术。德尔福技 术不仅能满足和超越汽车行业的严格标准,也应用在计 算技术、通讯技术、消费附件、能源以及医药领域。 德尔福总部设在美国密西根州的特洛伊,全球雇员大约 146,600人,在34个国家拥有150个全资的加工制造中 心,2008年销售收入为181亿美元。 以上信息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 本手册仅作为主机厂车辆服务手册的支持材料。关于车辆服务的相关问题,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相关问题,服务人员应该联系主机厂的服务部门。

目录1.电喷系统介绍 1.1.什么是EMS? 1.2.电喷系统的典型零部件 1.3.电喷系统和化油器对比 1.4.电喷系统零部件的连接 2.电喷系统零部件介绍 2.1.发动机控制器 (MT05) 2.1.1.零部件列表 2.1.2.工作原理概述 2.1. 3.外观 2.1.4.外型尺寸 2.1.5.标签及标识 2.1.6.控制器接口针脚定义 2.1.7.使用注意事项 2.1.8.安装要求 2.1.9.供电要求 2.1.10.温度要求 2.1.11.保养和维修 2.2.发动机控制器(MC21) 2.2.1.零部件列表 2.2.2.工作原理概述 2.2. 3.外观 2.2.4.标签及标识 2.2.5.控制器接口针脚定义 2.2.6.使用注意事项 2.2.7.安装要求 2.2.8.供电要求 2.2.9.温度要求 2.2.10.保养和维修 2.3.Multec 3和Multec 3.5喷油器 2.3.1.零部件列表 2.3.2.工作原理概述 2.3.3.外观 2.3.4.密封圈 2.3.5.密封圈的更换 2.3.6.推荐润滑剂 2.3.7.过电压 2.3.8.温度要求 2.3.9.燃油污染物 2.3.10.线束布置 2.3.11.使用注意事项 2.3.12.安装要求 2.3.13.更换方法 2.3.14.可替换性 2.3.15.喷油器堵塞 2.3.16.清洁方法 2.4.节气门体总成(带步进电机)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原则分析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原则分析 摘要:汽车排气系统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排气系统承担了控制排气污染、降低排气噪声的重要功能,同时排气系统承受着500℃到900℃的高温,是汽车构造中最主要的热源之一。为了减少排气系统高温对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的影响,文章从总布置设计角度出发,分析了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确定方法及周边件隔热防护措施,从而避免了由于间隙过小及隔热防护不到位引发的火烧车现象和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失效问题。 关键词:排气系统;周边件;隔热防护;间隙 1引言 汽车排气系统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负责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对尾气净化、噪声降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排气系统与发动机增压器出口相连,布置在底盘下方,且承受着500℃到900℃的高温,是汽车构造中最主要的热源之一。排气系统主要分为热端和冷端。热端由三元催化转化器总成、颗粒捕捉器和支架等组成。冷端由消声器总成、连接管路和橡胶吊挂等组成。排气系统热端与增压器出口相连,最高温度可达到900℃以上,排气系统冷端通过法兰与热端相连,温度相对较低,但靠近热端处的最高温度也可达到500℃以上。排气系统周边件复杂多样,汽车工作时,排气系统表面温度很高,由于受到车身、底盘等系统的影响,排气系统周边难免会布置一些耐受温度较低的零部件。受周边件耐热、耐久性能要求的影响,周边件与排气系统的设计间隙在排气系统设计布置中至关重要。间隙过小,排气系统辐射到周边件上的温度超过其耐温要求易导致周边件功能失效、耐久老化,严重者可引发火烧车问题。间隙过大,易造成布置空间的浪费。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间隙问题及隔热防护不到位引发的火烧车现象和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失效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总布置设计时,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确定原则及周边件隔热防护措施。 2排气系统与周边件设计间隙确定原则 2.1设计要求对标法。总布置设计初期,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应满足保安防灾要求,如表1所示[2]。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要求主要是经过前期大量的设计验证及对标标杆车并参考各大车企设计要求总结而来。总布置设计初期,保安防灾要求是校核并确定数据设计间隙的第一依据。 2.2温度场仿真分析法。总布置设计初期,由于受整车布置空间的影响,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方案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方案的可行性,需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以验证排气系统辐射到周边件上的温度是否满足其耐温要求,确保周边功能件正常

汽车电控发动机—排气系统故障排除

汽车电控发动机—排气系统故障排除

————————————————————————————————作者:————————————————————————————————日期:

工程技术(技师)学院 实习课教案 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7周 授课班级:15汽修大专 班 课题名称 汽车排气系统故 障排除 工时 24 序号 设备工具 全车电气设备实训台、发动机实训台、实车 实习地点 学生人数 汽修实习间 51人 材 料 无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 需用仪表量 具 万用表 课 题训练内容 1、氧传感器的检测 2、氧传感的故障排除 课 题训练目标 1 了解全车系统工作原理,及电路。 2 掌握基本检测方法 实习指导教师: 组织感恩教育 一、课题名称:汽车排气系统故障排除

二、目的: 掌握1、氧传感器的检测 2、氧传感的故障排除 三、工时:练习24小时 四、需用设备: 1、全车电气设备实训台、、汽车发动机设备实训台 2、万用表 五、材料:无 六、功能介绍: 对汽车排气系统进行故障检测,能独立完成故障的维修。 七、安全及注意事项: 实训安全操作规程 (1)实训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学院有关实训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要求的文件。执行文件中的规定。 (2)注意安全防火,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不允许带火种进入实训室。如果学生无意将火种带入实训室,必须交给实训老师保管处理。 (3)爱护设备、仪器、仪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正确合理是使用设备、仪器和仪表,确保完好无损。 (4) 爱护实训车辆,学生在作业前必须穿上工作服,并在车辆的两侧叶子板和前脸上面摊上防护垫,保护车身漆膜不损伤。 (5)在没有实训老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准触摸动用交流电源和交流电设 备 八、课题练习: (一)氧传感器的一般检测方法 1.检查氧传感器加热器电阻。拔下氧传感器插头,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传感器侧1、2号插头间的电阻值,具体标准应查阅具体车型的维修手 册,但一般来说,应在4~40之间,如果不符合标准值,应更换氧传感 器。 2.检查氧传感器反馈电压。查阅所测车型的维修手册,找氧传感器信号 线,用电线中的铜丝插入相应手术的插孔。然后插好插接器,用万用表 直流电压档测量铜丝对负极的电压。注意必须使用数字式万用表,并且 铜丝绝对不能搭铁,否则将不可恢复性地损坏氧传感器。此时起动发动 机并使水温达到至少80℃,使发动机多次达到2500r/min后使发动机转

汽车排气系统毕业设计

汽车排气系统毕业设计 篇一: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目的 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汽车排气系统毕业设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 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 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

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 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 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 (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 式中:Q—发动机排量; V—气流速度,一般取 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汽车构造教案

空气滤清分为三种基本的滤清方法: 空气滤清器有惯性式、油浴式、过滤式三类。 惯性式是利用空气中所含尘土与杂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在空气吸入气缸的途径中使其急速旋转或改变方向,在离心力或惯性力的作用下,将尘土与杂质甩到外围而与空气分离; 油浴式它利用油浴把空气流在转折时甩出的尘土与杂质粘住,避免二次尘土与杂质吸入; 过滤式是引导气流通过带有细小孔的滤芯把尘土与杂质挡在滤芯外面,如纸质滤芯,金属丝滤芯.纤维,多孔瓷等。 惯性式空气滤清器以惯性原理构成的旋流器,它对清除空气中较大颗粒的尘土特别有效,其滤清效率约50%一60%,常用作多尘土地区工作的车用燃机上的空气粗滤器。 油浴式原理构成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综合了惯性式和过滤式两种滤清原理,其滤清效率达95%~97%; 过滤式原理构成的纸质等空气滤清器,是在汽车,特别是在小轿车上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其滤清效率可达99.5%以上,且性能稳定。 纸质空气滤清器在标准含尘条件下正常使用寿命为2一5万千米。 二、进气管 1.进气管是连接空气滤清器和气缸盖进气道之间的管子。在汽油机上,有时把化油器或电子喷射节气门阀体与气缸盖进气道间的管子称为进气管。 进气管,特别是自然吸气车用高速燃机进气管,对燃机的油耗、功率、扭矩、排放等有重要。 2.分类:因而出现多种结构型式。大致可归结为:简单进气管、共振式进气管和带谐振腔的进气管三种(图6—13)。 简单进气管常用在车用柴油机和前几年的汽油机上,这种进气管结构简单,但

由于进入各气缸的气流阻力、路程长短和气流方向、速度的差异,致使各气缸进气不均匀。在电控喷射汽油机上由于喷油器直接在进气门附近喷射汽油,喷射的油雾颗粒细小,进气管无需采取预热措施。 共振式进气管较细长,与各气缸相连的各个管于长度大体一致,能很好的匹配。共振式进气管与各气缸单独连接,可利用进气气流的脉动效应以增强进气效果。进气效果的强弱取决于进气管长度,直径和燃机转速。 带谐振腔的进气管如图5-2c所示,有一个容积较大的谐振腔和无需过长的进气管,就可得到较低的谐振频率。它与共振式进气管的区别在于其谐振频率不必与进气冲程频率相同(或整数倍),但与谐振腔相连的各个短的进气管间的进气间隔必须相等。改变谐振腔的容积,可调节燃机的最大扭矩和相应的转速,但不可能在燃机整个转速围增加扭矩。带谐振腔的进气管还能降低进气噪声。 5.2.2排气消声器 1.组成; 排气系统常由排气歧管、排气总管、催化反应器、排气消声器、排气尾管等组成。 目前在轿车上流行的排气消声器(图5—4)由前消声器2,中消声器4和后消声器6以及连接管等组成,并焊接成一个整体,以保持消声器的坚固性。 2.消音器原理: 前消声器采用谐振原理(图5-4a).由三个大小不同的谐振室,彼此由穿孔管8贯通。穿孔管、隔板和断面的突变是谐振室的基本声学元件,它们作为声源的发射体.彼此间利用声波的相互干涉和在谐振室传播的声波又向这些声源反射,从而达到消声的效果。谐振器对抑制低频声波特别有效。中消声器采用谐振器和吸声原理(图5-4b)。两室之间为突然膨胀,从反射孔流出的气体再在穿孔管中折返后排出。采用吸声原理的后消声器(图5—4c),在穿孔管外面装填了吸声材料。轿车和载货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总容积分别相当于燃机排量的4~10倍和3~8倍燃机排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期中试卷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 机电工程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汽修专业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陈文博学科:发动机管理系统使用班级:17中德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电控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A.轮速传感器 B.霍尔传感器 C.传感器 D.氧传感器 2、诊断仪常用的功能:基本设定、测量数据块、、自适应功能、执行元件诊断。 A.四轮定位 B. 读取故障码 C.尾气测量 3、发动机控制单元具有功能,可以对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A.自修复 B. 自诊断 C.自动驾驶 4、读取和清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码时,维修人员必须通过设备来完成。 A.万用表 B.通过专用诊断设备 C.四轮定位仪 D.发动机测功仪 5、供油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控制模块发出的供油指令,适时地将适量的燃油提供给。 A 节气门 B 相应的气缸 C 排气管 6、电喷系统的供油压力较高,如需拆卸油管前应对燃油系统进行卸压,卸压方法是。 A 直接拔掉燃油泵出口的油管 B 断掉电瓶 C拆下燃油泵继电器,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直到自行熄灭。 7、汽油泵由、叶片泵和端盖(集成了止回阀、泄压阀和抗电磁干扰元件)等组成。 A. 直流电动机 B. 交流电动机 C. 齿轮泵 8、油轨的功能之一是将固定在准确的位置。 A进气压力传感器 B氧传感器 C 喷油器 9、拆卸和重新安装喷油器时,必须更换,且不得损伤喷油器的密封面。 A. 喷油器 B. O型圈 C. 喷油器固定螺母 10、诊断仪可以对燃油泵执行“”操作,以此来判断喷油泵相关线路是否有故障。 A.读故障码 B.清除故障码 C. 元件动作测试 11、如果喷油器喷嘴被长期形成的胶质物堵塞,就会影响喷油器的正常工作,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启动困难、动力不足等多种故障,因此及时。 A更换活塞 B更换喷油器 C对喷油器进行维护 12、火花塞的“间隙”是其主要工作技术指标,间隙过,点火线圈和分电器产生的高压电难以跳过,致使发动机起动困难。 A.小 B. 大 C.等于0 13、在曲轴位置的齿圈上加工出“两个缺齿”,于是不仅可以测量转速,也可获取曲轴的。 A. 位置信息 B.圆跳动 C. 故障信息 14、水温传感器是一个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温度上升而,但不是线性关系。 A.不变 B.增加 C. 减少 15、火花塞有一个和一个侧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 A.次级线圈 B. 中心电极 C.铁芯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 1、电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三部分组成。() 2、缸外喷射系统喷油器安装在进气管或进气歧管上,以0.20-0.35mpa的压力将汽油喷入进气管或进气道内。() 3、连续喷射是指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喷射连续不断地向进气道内喷油,且大部分汽油是在进气门开启时喷射的。() 4、同时喷射是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有电脑的同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 ()5、燃油系统压力过高是因安全阀卡滞所造成,还会导至系统泄漏、油耗增加、发动机爆震及高温等现象。()6、滤清器堵塞后,将使供油管的阻力增加,供油不足,造成混合气过浓,发动机功率下降。 () 7、喷油器按阻值不同分为高阻值和低阻值喷油器,其中高阻值在20~30欧,低阻值在2~5欧。() 8、在进行喷油器清洗前,应先进行喷油器的雾化、滴漏、平均喷油量测试。() 9、推迟点火提前角可以有效的减轻或消除爆震现象。() 10、采用独立点火方式时,发动机每个气缸都有自己的点火线圈,且每个点火线圈的结构都不相同。 () 第1 页共2 页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论文1(1)-3-1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论文 系别: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级:中德 1 班 学生姓名:宋三明 学号:A143GZ0310104009 指导老师:郭丽丽

摘要 进排气系统作为发动机的五大系统之一,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当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所以,进排气系统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字:五大系统之一,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性能

目录 前言---------------------------------------------------------------1 1 进气系统---------------------------------------------------------2 1.1 进去系统的功用-------------------------------------------------2 1.2 进气系统的组成-------------------------------------------------2 1.2.1 空气滤清器-------------------------------------------------2 1.2.2 空气滤清器的组成和功用-------------------------------------2 1.2.3 空气滤清器应用领域和作用类型-------------------------------2 1.3 节气门---------------------------------------------------------3 1.3.1 电动节气门的组成-------------------------------------------3 1.3.1 节气门作用-------------------------------------------------3 1.3.2 节气门驱动方式---------------------------------------------3 1.3.3 节气门的故障特征-------------------------------------------3 1.3.4 节气门如何清洁和手工初始化方法-----------------------------3 1.4 进气歧管和垫的功用---------------------------------------------4 1.4.1 进气歧管的作用---------------------------------------------4 1.4.2 塑料进气歧管的优越性和其材料的要求-------------------------4 1.4.3 进气歧管垫的作用-------------------------------------------5 2 排气系统 2.1 排气歧管的组成-------------------------------------------------6 2.2 排气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6 2.2.1 排气歧管和垫-----------------------------------------------6 2.2.2 消音器-----------------------------------------------------6 2.2.3 三元催化器和氧催化器---------------------------------------6 三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故障判断 3.1 空气的清洁-----------------------------------------------------7 3.2 空气的检查方法-------------------------------------------------7

排气系统设计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动机工程研究一院

目录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2、适用范围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 三、设计应用 1、设计规则和输入 2、设计参数的设定 2.1 尺寸及重量 2.2 排气背压 2.3 功率损失比 2.4 净化效率 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2.6 插入损失以及传递函数 2.6.1 插入损失 2.6.2 传递函数 2.7 尾管噪声 2.8 定置噪声 2.9 振动 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 3.1 系统布置 3.1.1 布置原则 3.1.2 间隙要求 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

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 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 3.3 排气管径的选取 3.4 消声器 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 3.5 净化装置 3.6 补偿器 3.6.1 波纹管 3.6.2 球形连接 3.7 橡胶吊环 3.8 隔热部件 3.9 材料选择 3.9.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 3.9.2 消声器外壳体 四、排气消声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 五、修订说明 六、参考文献列表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以及开发的流程等。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奇瑞所有装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M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 (1)、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 (2)、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 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 (3)、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 X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 注: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只介绍排气管和排气消声装置的详细设计,对排气歧管和排气净化装置的详细设计见其他设计指南。 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三、设计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