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二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六.DNA的化学合成 将待活化的核苷酸上的某些游离基团保 护(封闭)起来,使反应按设计的方向 进行。5'-OH用二对甲氧三苯甲基 (DMT)保护,碱基上的氨基用苯甲酸 保护。 对3 ' -OH用氨基亚磷酸化合物进行活化。
A 第一个核苷酸的3 ' -OH与固相(树脂)结合在一起, 它的5'-OH与活化的单体之间形成一个亚磷酸三酯,活 化单体上的5'-OH及碱环上的氨基等由于受到保护而不 会参与反应。 B 亚磷酸三酯经碘氧化形成磷酸三酯 C 加入二氯乙酸除去生长链中的5'-OH上的保护剂DMT, 至此DNA链已延伸了一个核苷酸单位,并可投入下一 轮反应。 D 整个DNA片段合成完毕后,用苯硫酚除去5'-OH上的 保护剂DMT,用浓氢氧化铵将DNA片段与固相树脂断 开,使DNA得以洗脱下来。再用浓氢氧化铵在加热条 件下使碱基上的保护剂除去。最后除去氢氧化铵,在 真空中抽干。
这三个热反应过程的重复称为一个循环(cycle)
PCR主要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反 复的热循环构成: 即在高温(95℃)下,待扩增的靶 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低温 (37~55℃)情况下,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 互补的单链DNA模板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Taq酶的最 适温(72℃)下,以引物3’端为合成的起点,以单核苷 酸为原料,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合成DNA新链。 这样,每一双链的DNA模板,经过一次解链、退火、延 伸三个步骤的热循环后就成了两条双链DNA分子。如此 反复进行,每一次循环所产生的DNA均能成为下一次循 环的模板,每一次循环都使两条人工合成的引物间的 DNA特异区拷贝数扩增一倍,PCR产物得以2n的批数形 式迅速扩增,经过25~30个循环后,理论上可使基因扩 增109倍以上,实际上一般可达106~107倍。

第15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15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模板链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4)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Sanger DNA测序原理 测序原理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5)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二)DNA的化学法测序 二 的化学法测序
化学法测序由Maxam和Gilbert于1977年所发明。其基本原理 和 年所发明。 化学法测序由 于 年所发明 是用特异的化学试剂作用于DNA分子中不同碱基,然后用哌啶切 分子中不同碱基, 是用特异的化学试剂作用于 分子中不同碱基 断反应碱基的多核苷酸链。 种不同的特异反应 种不同的特异反应, 断反应碱基的多核苷酸链。用4种不同的特异反应,就可以使末端 标记的DNA分子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断,其末端都是该特异的碱基。 分子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断, 标记的 分子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断 其末端都是该特异的碱基。 经变性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得到测序图谱。 经变性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得到测序图谱。
寡核苷酸链释放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1)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由引物决定的DNA扩增片断 扩增片断 由引物决定的
①加热使DNA双链分开 加热使 双链分开 加入寡聚DNA引物片 ②加入寡聚 引物片 段,冷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复步骤③ 重复步骤③
③升温至TaqDNA聚 升温至 聚 合酶最适温度, 合酶最适温度,使子 链自引物向前延伸
核酸的凝胶电泳
(一)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 以琼脂糖作为支持物,电泳的迁移率决定于以下因素 以琼脂糖作为支持物 电泳的迁移率决定于以下因素: 电泳的迁移率决定于以下因素 (1) 核酸分子大小 (2) 胶浓度 (3) DNA的构象 的构象 (4) 电压 (5) 碱基组成 (6) 温度 (二)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以聚丙烯酰氨作支持物,单体丙烯酰氨在加入交联剂后, 以聚丙烯酰氨作支持物,单体丙烯酰氨在加入交联剂后, 就成聚丙烯酰氨.由于这种凝胶的孔径比琼脂糖胶要小, 就成聚丙烯酰氨.由于这种凝胶的孔径比琼脂糖胶要小,所以 可用于分析相对质量小于1000bp DNA片段和RNA的电泳 1000bp的 片段和RNA的电泳. 可用于分析相对质量小于1000bp的DNA片段和RNA的电泳.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同相同
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
意义 DNA超螺旋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
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过 程具有关键作用。
(二)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三)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 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 对(A=T; GC) 。
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34nm, 螺旋一圈螺距3.4nm,一圈 10对碱基。
目录
碱基互补配对
A
T
C
G
(二)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Watson, Crick, 1953)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 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 链纵向稳定性。
内含子 (intron)
外显 子 (exon)
hnRNA
mRNA
目录
* mRNA结构特点
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 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2也 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
2. 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 (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
帽子结构
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 mRNA的稳定性维系 翻译起始的调控
* mRNA的功能 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 定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质
DNA
mRNA
蛋白
转录
翻译
细胞核
外显子
内含子
DNA

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

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

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实验背景及⽬的核糖核酸(RNA)和它的降解物核苷酸、核苷及其衍⽣物在⽣物化学、医药、⾷品添加剂、农业等领域有着⼴泛的应⽤。

⽐如能够促进作物的⽣长,在⽔稻、⼩麦、柑橘及多种蔬菜⽣产中应⽤,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像鸟苷酸(GMP)和肌苷酸(IMP)还是强⼒助鲜剂,胞苷酸(CMP)和尿苷酸(UMP)可作为⽣产治疗癌症、肝炎及冠⼼病等药物的原料。

⽽利⽤微⽣物资源提取氨基酸、核苷酸等⽣物⼩分⼦,具有成本低、⾮化学合成、⽆毒、⽆害的特点。

[1] 随着啤酒等发酵⾏业的快速发展,产⽣了相应的⼤量发酵副产物,如何利⽤这些副产物,既做到不污染环境,还能产⽣良好的经济效益,⼀直是研究的热点。

⽽啤酒废酵母中RNA 含量达6%~8%,是⽣产RNA的较好原料,此外,抽提后的菌体蛋⽩质(占⼲菌体的50%)还具有很⾼的利⽤价值。

所以利⽤啤酒废酵母⽣产RNA形成了⾮常有益的产业链。

[2] 本实验⽬的就是学习从酵母中提取RNA的⽅法并掌握其测定⼿段。

⼆、实验原理微⽣物是⼯.业上⼤量⽣产核酸的原料,其中以酵母最为理想,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MA (2.67~10.0%),DNA很少(0.03~0.516%),菌体容易收集,RMA也易于分离。

RMA提制过程是先使RNA从细胞中释放,并使它和蛋⽩质分离,然后将菌体除去,再根据RNA等电点在pH2. 0~2.5的特点,将体系pH调⾄其等电点,使之沉淀,进⾏离⼼收集。

提取RNA的⽅法很多,在⼯业⽣产上常⽤的是稀碱法和浓盐法。

稀碱法利⽤碱使细菌细胞壁⽔解,使RNA释放出来,浓盐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利⽤⾼浓度的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RNA释放出来,RNA 钠盐易溶于⽔,在含盐的菌体溶液中,RVA 有较⾼的溶解度。

⼆者均通过控制温度使蛋⽩质变性沉淀,通过离⼼将RNA及蛋⽩质和酵母菌体分离,进⽽在等电点沉淀RNA,从⽽达到提取⽬的。

本实验采⽤浓盐法(10% NaCl),是⾷品医药卫⽣领域制备RNA 制剂的经典⽅案。

植物和动物的核酸dna和rna提取方法

植物和动物的核酸dna和rna提取方法

提取植物和动物的核酸DNA和RNA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

本文将介绍植物和动物核酸DNA和RNA的提取方法,让读者对这一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植物核酸DNA提取方法1. 细胞破碎:需要将植物组织破碎,以释放细胞内的DNA。

这可以通过磨粉或切碎的方法来实现。

2. 细胞裂解:接下来,使用裂解缓冲液来裂解细胞膜和细胞壁,释放DNA分子。

裂解缓冲液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进行调整。

3. 蛋白质沉淀:通过向裂解液中加入溴化苯酚等物质,可以沉淀掉大部分蛋白质,使得DNA分子得以分离。

4. 乙醇沉淀:将裂解液中的DNA用乙醇沉淀,这样可以将DNA分子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5. 溶解和纯化:将沉淀的DNA分子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浓缩处理,得到纯净的DNA溶液。

二、植物核酸RNA提取方法1. 细胞破碎:与DNA提取类似,首先需要将植物组织破碎,以释放细胞内的RNA。

2. 细胞裂解:使用特制的裂解缓冲液来裂解细胞膜和细胞壁,释放RNA分子。

不同植物组织的RNA特性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3. 蛋白酶处理:加入蛋白酶来降解蛋白质,使RNA得以更好地纯化。

4. 酚-氯仿提取:利用酚-氯仿混合液可以有效地将RNA从裂解液中提取出来,与DNA提取类似。

5. 洗涤和纯化:对得到的RNA进行洗涤和纯化处理,得到纯净的RNA溶液。

三、动物核酸DNA提取方法1. 组织裂解:将动物组织进行细胞破碎,释放细胞内的DNA。

2. 细胞裂解:使用特制的裂解缓冲液来裂解细胞膜,释放DNA分子。

对于硬质组织,可能需要较强的裂解条件。

3. 蛋白酶处理:加入蛋白酶来降解蛋白质,使DNA得以更好地纯化。

4. 酚-氯仿提取:利用酚-氯仿混合液可以有效地将DNA从裂解液中提取出来,与植物DNA提取类似。

5. 溶解和纯化:对得到的DNA进行溶解和纯化处理,得到纯净的DNA溶液。

核酸的提取操作和鉴定

核酸的提取操作和鉴定
➢ 该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 NaCl)是可溶的,通过有机溶剂 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 出来。
注:CTAB溶液在低于15℃ 时会形成沉淀析出,因此在将其加入冰冷的 植物材料之前必须预热,且离心时温度不要低于15℃。
(二)基因组DNA的提取- CTAB法 CTAB提取缓冲液的经典配方
破碎组织细胞
II.破碎细胞或包膜-内容物释放
提取 纯化
III.核酸分离、纯化 IV.沉淀或吸附核酸,并去除杂质 V.核酸溶解在适量缓冲液或水中
1、材料准备
基因组DNA的提取
➢ 最好使用新鲜材料,低温保 存的样品材料不要反复冻融
➢ 提取血液基因组DNA时,要 选择有核细胞(白细胞)
➢ 组培细胞培养时间不能过长, 否则会造成DNA降解
差速离心法原理
➢ 是利用物质比重的不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将待分离物质置于均匀介质(蔗糖)中,以一定的转速 进行离心,比重大的物质优先沉降,比重小的却处于上层, 从而得以分离。
(二)基因组DNA的提取- CTAB法
CTAB法原理
➢ 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并与核酸形成复合 物。
RNA(核糖核酸)
存在于细胞质中,如mRNA, rRNA, tRNA等。
除上述DNA,RNA外,还有非细胞形式存在的病毒和噬 菌 体,其或只含DNA,或只含有RNA。
二、DNA提取的几种方法
(一) 非基因组DNA的提取 ➢ 质粒DNA的提取
• 碱裂解法 • 煮沸法
➢ 线粒体、叶绿体DNA的提取 • 差速离心结合SDS裂解法

关于核酸的实验报告

关于核酸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核酸提取、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核酸纯化试剂盒和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RNA则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核酸提取、纯化是研究核酸结构、功能的基础。

1. 核酸提取:利用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将核酸从细胞内释放出来。

2. 核酸纯化:通过去除杂质,提高核酸的纯度。

3. 核酸定量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根据核酸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计算核酸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ris-HCl缓冲液、NaCl溶液、SDS溶液、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乙醇、无水乙醇、DNA/RNA提取试剂盒、核酸纯化柱等。

2. 实验仪器: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漩涡混合器、PCR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核酸提取(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2)取适量菌液,加入Tris-HCl缓冲液和NaCl溶液,混匀。

(3)加入SDS溶液,混匀。

(4)加入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剧烈振荡,静置。

(5)取上层水相,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剧烈振荡,静置。

(6)取上层水相,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静置。

(7)离心,弃上清液,用70%乙醇洗涤沉淀,干燥。

2. 核酸纯化(1)将干燥的核酸沉淀溶于适量TE缓冲液中。

(2)将溶液加入核酸纯化柱中,用TE缓冲液洗柱。

(3)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柱,收集洗脱液。

3. 核酸定量测定(1)取适量核酸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度。

(2)根据核酸的摩尔吸光系数(A260=50μM^-1·cm^-1),计算核酸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核酸提取实验成功提取了大肠杆菌的核酸,且纯度较高。

2. 核酸纯化实验成功纯化了核酸,且纯度较高。

3. 核酸定量测定实验测定了核酸的浓度,结果如下:A260 = 0.6A280 = 0.5核酸浓度= 0.3 μg/μL六、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提取、纯化了大肠杆菌的核酸。

核酸提取原理及的方法

核酸提取原理及的方法

核酸提取原理及的方法核酸提取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用于从生物样本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核酸物质,以供进一步的分析和实验使用。

核酸提取的原理是将细胞膜破裂,使得核酸释放到溶液中,然后通过几种方法去除蛋白质、其他杂质和溶液中的酶,最后将纯的核酸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核酸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1. 酚/氯仿法(Phenol/Chloroform Extraction):这是最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之一、首先将细胞样本加入到含有酚和氯仿的溶液中,酚能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然后离心使其分为两相,上层为水相,下层为有机相。

水相中含有核酸和水溶性杂质,有机相中含有脂质和非水溶性杂质。

将上层水相取出,通过分子筛或盐的作用去除水相中的酚、蛋白质等杂质,最后通过异丙醇沉淀法将核酸沉淀下来。

2. 硅胶柱层析法(Silica Column Chromatography):这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核酸的方法。

首先将细胞样本经过裂解步骤释放核酸,然后将裂解液加入硅胶柱中,硅胶能够吸附核酸。

通过洗涤和洗脱的步骤去除杂质,最后将纯度较高的核酸溶液从硅胶柱中洗脱出来。

3. 盐沉淀法(Salt Precipitation):这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核酸提取方法。

首先将细胞样本经过裂解步骤释放核酸,然后加入盐溶液(如氯化钠),通过高盐浓度的作用沉淀核酸。

通过离心将核酸沉淀下来,去除杂质。

最后通过加入适当的溶剂将核酸溶解出来。

4. 柱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这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核酸提取方法。

首先将细胞样本经过裂解步骤释放核酸,然后将裂解液加入到一个具有分子层次的柱中。

根据核酸的大小和形状差异,通过洗涤和洗脱的步骤将目标核酸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磁珠萃取法、酵素消化法等核酸提取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核酸提取过程中,应当避免核酸样本的污染,一些常见的措施包括使用丙酮等剂去除有机物和酶,使用无菌工具和试剂,以及进行负控实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 。Mi c e 首例 提 取 出粗 糙 的 D e hr s NA,Mi c e 成 e hr s
被降解 。17 年,Ur h等 f首次使用异硫氰酸胍 97 lc i 3
从总 R NA 中分 离纯 化 出 mR NA。 方法 特 点是 利 用 该
多 数 真核 细 胞 中 mR NA 的 3端有 p lA 尾 巴, 用 ’ oy 使 oio (T l g d )一 纤 维 素 亲和 层 析 法 , 总 R A 中分 离 从 N 纯 化 出 mR NA, 此 方 法 费 时 费力 。 Ulc 但 在 r h研 究 的 i 基 础 上 ,17 99年 C i wi hr n等 [发 明 了一种破 裂细胞 g 4
量 的核酸 分 子 则是 核酸 分 子生 物 学试 验 中关 键 , 提取 方 法 的灵 敏 度 、 异 性 也将 直接 关 系到 后 续试 验 的成 特
败。
胍盐 是 蛋 白强变 性 剂 , 核酸 提 取一般 采 用 高浓度 的胍 盐 来 裂 解 细 胞 , 使 核 蛋 白体 解 离 , 促 同时 高 浓度 的 胍 盐 能 使 细 胞 内核 酸 酶 失 活 , 释 放 出 的核 酸 不 使
此 设 计研 制 出 了很 多商 品化 试剂 , T Ka a公 司 的 如 a R
化两大步骤 , 本文据此对核酸提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
析 和讨 论 。
1 组 织细 胞裂解 方 法
基金项 目: 质检公 益性行 业科研 专项( 0 9 0 3 ) 20 1 12
那些 内容交 叉 重复 甚 或矛 盾 的部 分进 行 彻底 清理 , 内 容 陈 旧的标 准 进行 更 新修 订 , 过期 或 不适 用 的标 准进 行 作废 处理 , 失 的标 准 加 紧 制 修 订 , 我 国 的标 准 缺 使 制修 订工 作逐 步进入 一个 有序 状态 , 计划进 行 。 按 参考文 献 :
用于 D NA和 R NA 的提取 。
术 是首 次 能 特 异 性分 离 R NA 的方法 , 还 是 存 在诸 但
多缺 点 , 比如 耗 时长 、 率低 , 且 由于采 用 苯酚 等毒 效 并
核 酸提 取 的 关键 在 于 组 织 细 胞 的裂 解 和 核 酸 纯
性 有 机溶 剂 , 操作 有 一 定 的风 险 性 。 目前为 止 , 到 虽然 在 此 基础 上 发展 出了很 多核 酸提 取技 术 , 均没 有克 但 服 耗 时长 、 危险性 大等 诸 多弊端 。 伴 随着 生 物产 业 的 商业 化发 展 , 多试剂 公 司依 很
膜 但 不破 坏 核苷 酸 的方 法 , 即先 将一些 研 究者 纷 纷效仿 , 并
巯 然 在材料 、 试剂 的应用上进行 了不断的探 索, 由此发展 和 B. 基 乙醇 中混 合 均匀 , 后 通过 乙醇抽 提 或 氯 NA。 该技 了许 多核 酸 的生 物 分 子提 取技 术 。 如 今 , 硫 氰 酸 化 铯 梯 度 超 速 离 心 来 分 离 纯化 细胞 中 的 R 现 从 胍 盐 一 酚 一 仿 提 取法 到柱 纯 化 技 术 , 苯 氯 己被广 泛 地
l6 89年 , 士 医 师 Fi r hMi ce 首 例 成 功 瑞 r di e hr e c s 的 进 行 了核 酸 提 取 口。 初 , 关注 于 组成 白细 胞 各 】起 他 种 蛋 白质 , 指 出蛋 白质 是 细 胞 质 的 主 要 成分 。 在 并 但 随后 的测试 试验 中发 现 , 当加入 酸 性 溶液 时 溶液 中生 成 一 种 沉 淀 物 , 加 入 碱 性 溶 液 时 沉 淀 继 而 溶 解 消 再
[】马贵平 , 1 史喜 菊, 李冰玲 , . 等 多种 动物共 患传染 病诊 断的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与 国际标 准的 比较及适用性评估 [ . J 中国 ]
动物检疫 ,2 1 ,2 1 ) 66 . 0 0 7( 0 :6 .9
2 1 , 2 ( 1 : 6 . 7 00 7 1 ) 46 .
核酸 的分子 生物 学 技术 是 进 行病 原微 生 物检 测 ,
组 织 细 胞 裂解 提 取 核 酸 的方 法主 要 包 括 胍 盐 裂
物种鉴定, 物种起源、 多样性评估及其亲缘关系、 系统 解 法 、 碱裂 解法 、C A T B裂解 法 以及 酚抽 提法 等 。 进 化 等 常用 研 究手 段 之 一 『。 而 , 否提 取 出 高质 1 1 胍盐 裂解 法 】然 ] 能 .
[]Wol O gnzt nfr nma Hel ( E). au l f 3 r ra iai o i l at OI M n a o d o A h Di n s cTs n acn s r ers i nmas 0 M/ a ot et a dV cie r ta A i l g i s o f T erl ,2 1 [ 1 OL . t: / wwoen/ tmainl tn adstn ,reta- ]t hp / w .iitne t a— a dr—e igt rs i . i o s t e rl
胍 盐裂解法 、 碱裂解 法、C A T B裂解法 以及 酚抽 提法等 , 和纯化 采用的 固相基质 : 二氧化硅基质 、 磁珠 和 阴离子 交换介质 。 阐明 了 各种 方法的技 术原 理以及优缺 点, 以及各技 术在 实践 中的应用发展 情况 。
关键 字:D NA;R NA; 提取 ; 纯化 ; 进展 中图分类号 :Q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号:10 -4 X ( 0 )1—0 50 2 0 59 4 2 1 1 20 7 -4
中 动 检 0 年 2 第2 国 物 疫21 第 8 l 1 卷 期

- 7 5
核酸提 取方法 的研究进展
张 丽 , 莲茹 , 绍 强 杨 吴
(. 1内蒙古农业大学兽 医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 0 1 ;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10 8 . 北京 102 ) 0 09
摘 要 :系统详 细的阐述 了核 酸提取 过程 中针对 细胞 裂解和核酸纯化 两大关键 步骤的各种研 究方法 , 包括对组 织细胞 裂解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