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就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①新闻采访就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就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就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
从另一个角度瞧,又就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就是为了使采访主体与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与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就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就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就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就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就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③发现异常并不就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与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与各色人物沟通交流,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谈谈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谈谈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夷陵电视台高秉龙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我们能聚到一块儿,相互切磋与交流。
在座的很多都是从事新闻多年的老手,就算是年轻的同事,也都是正规的科班出生,所以让我给大家讲课,我还是深感不安。
但是局里安排我,特别是王局长极力推荐和要求我在今天的培训班上讲一课,却之不恭,也只有勉为其难。
我要讲的题目是:谈谈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下面我从“新闻的基础知识”、“新闻的基本采写方法”、“推进新闻写作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新闻的基础知识我们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新闻这一行,万丈高楼从地起,打牢基础是关键。
要采写出好的新闻,首先必须了解新闻,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都是书本上概念性、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枯燥,我就只简单的说两点,大家应该都学习过,我们就一起温故一遍。
第一点:什么是新闻。
从新闻的含义、新闻的特征、新闻的分类、新闻的材料、新闻的背景这五个小的方面加以解释。
1、新闻的含义: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也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2、新闻的特征:新闻主要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等特征。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新鲜性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及时性就是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广泛性就是发布出来后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开放性就是难以限制,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每个角落发生的信息,瞬间能传遍全球;变动性是指新闻所反映的事实不断的有所变动,因变而新、常变常新。
3、新闻的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甚至报告文学等等都属于新闻;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4、新闻的材料:新闻材料特指写入新闻作品中的素材,是采访材料中的一部分。
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两部分。
直接材料是记者从新闻现场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得来的,比起间接材料要真切得多,也是我们因该提倡的,特别是电视记者,真是的现场才有说服力;间接材料就是转述与借鉴别人的材料,经过一次转述的、就是第二手材料,经过两次转述的、就是第三手材料,以此类推、转述次数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浅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2021.04从作用而言,新闻采访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素材,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保证。
而新闻写作则是对新闻素材的分析、整合和研究,这是对简单新闻素材的深入挖掘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后续的新闻写作奠定基础,而新闻写作则进一步升华了采访到的内容,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概述1.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报道新闻的首要工作。
当前,我国主流新闻媒体是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而这些传媒在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前,首先要进行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整体质量。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新闻事件深入挖掘,掌握完整、全面、系统的新闻内容才能为后续新闻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新闻事件的价值得到良好体现。
2.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获得的信息内容的有效整理,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新闻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闻内涵的挖掘,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写作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
同时,由于新闻工作者具有的社会责任,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可片面地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而应该将其置于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大环境中进行评论。
写作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时代潮流和主流思想,实现对社会风气和舆论的良好引导。
二、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研究1.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新闻素材,通过采访可以了解到新闻事件的详细信息,因此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往往需要进行调查走访工作,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同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对新闻当事人不够熟悉,对于新闻事件本身了解不足,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导致新闻采访成为当前新闻工作中辛苦程度最高、危险性最大的一个环节。
新闻采访工作对后续的新闻写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一个新闻报道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新闻采访的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1.新闻采写贯穿着新闻发现、新闻选择、新闻呈现等新闻生产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2.新闻采访的主要过程:①获取新闻线索、发现新闻;②寻找可靠的信息源,核对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3.新闻写作的主要过程:①按照受众需要和媒体功能定位,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②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新闻事实;4.新闻采写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①新闻采写是新闻生产的基础和核心环节;②新闻采写是记者思想水准、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③新闻采写关系着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发挥;5.社会变革对新闻采写的挑战①直面不同群体利益矛盾,探索真相,发挥“减压阀”作用②捍卫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传播新技术对新闻采写的挑战①解决专业新闻生产和“泛社会”新闻生产的矛盾②解决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视觉化阅读与深度解读的矛盾7.经济全球化对新闻采写的挑战①拥有全球视野,坚守中国立场②用国际通用语言,说中国故事1.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①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②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2.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①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②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的价值原则③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①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②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③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4.记者的职责:采写新闻、研判舆情、沟通公众5.记者的修养:“识”的修养、“学”的修养、“才”的修养、心理素质的修养6.新闻事实的含义①新闻事实是事实的一种②新闻事实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③新闻事实是合乎新闻传播要求的事实7.新闻事实的特征:现实性、异常性、有效性8.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①及时披露新闻信息②真实反映报道对象:准确反映、全面反映③客观、公正呈现新闻事实9.新闻报道的构成要件:新闻事实、报道立意、文本结构、背景材料、新闻语言、叙事笔法10.新闻报道的文体类型:消息、通讯、特写、其他报道样式11.新闻发现的方法:预设与求证、寻觅悟性事实、首次发现与再次发现12.新闻选题的确定①筛选事实与搜寻事实②选择报道角度③关注报道效果13.采访策划的基本原则:遵循事实第一的原则、遵循传播规律的原则14.采访策划的主要方法:报道主题的策划方法、获取报道素材的策划方法15.采访的类型:访问、观察、文献采集、其他采访16.访问:当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17.观察:场景观察、人物观察、细节观察18.文献采集:已出版文献资料的采集、非出版文本资料的采集、会议材料的采集、网络信息的检索19.其他采访:体验式采访、隐形采访、社会调查20.采访的准备:①新闻线索的寻找②采访对象的约定③新闻背景的准备④采访计划的拟定⑤采访的其他准备21.选择采访对象的因素:事件相关度、身份权威性、规避利益冲突22.采访计划的内容:采访任务、人员安排、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23.采访提纲的构成:提问要点、采访流程24.访问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代表性和主控性的特征25.提问的基本类型: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26.提问的主要方法:正问法、侧问法、激将法、假借法、盘问法27.现场观察的作用①还原事件现场②凸显现场场景③调动意象语言28.现场观察力的培养:努力抵达现场、感受现场气氛、树立画面意识、捕捉典型细节、体悟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29.采访记录的作用:为写稿提供帮助、防范报道带来的风险、记录也能独立成文、帮助记者提高业务水平30.采访记录的内容:问答内容、观察内容、思考内容31.消息的特点:事实简明、注重时效、倒金字塔结构为主32.消息的类型:简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33.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34.通讯的特点:①细化报道内容②讲究主题表达③注重讲述故事④展现生动细节⑤表达方式多样35.通讯的类型:叙事记述型通讯、调查分析型通讯、谈话实录型通讯36.特写的特点:①捕捉有意味的瞬间②展现精彩的场景③着意细节描绘37.特写的类型:事件特写、人物特写、场景特写38.特写的写作技巧:精心选择题材、刻画现场细节、注重情景交融、善用背景材料1.认识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
浅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浅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的两个基本环节,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来源,新
闻写作的质量取决于采访的深度、广度和准确性。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了解采访对象
的背景信息、相关事件的经过、当事人的言论等,并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等方式,将采
访所得的信息转化成新闻稿件,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在新闻采访中,素材的收集和信息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细节和不一样的观点
可以为新闻稿件增添色彩,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然而,采访过程中的素材和信息也必
须经过筛选、分析、核实等环节,确保新闻稿件的内容真实、客观、准确,符合新闻传播
的规律。
新闻写作是利用采访所得的素材,按照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新闻文体的特点,将要传达
的信息以简洁、清晰、客观、准确等方式表达出来。
在新闻写作中,要注重标题、导语、
内容、结尾等各个环节的搭配和协调,使整篇文章能够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尽可能
吸引读者的关注和阅读。
此外,还需要对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避免
过度夸大、情感化等不正当表达。
除了从原始的新闻素材中提取信息,新闻写作还需要对事件和背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和思考,尤其是对与事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这些都能够为新
闻稿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对报社和读者而言都极
为重要。
无论是在采访过程中还是在新闻写作中,都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报道的客观性,以满足读者对真实、深入新闻报道的需求。
浅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论坛53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浅析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李晓莹摘要:大众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新闻,因此新闻的采访和新闻写作便一定意义上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根据。
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一定程度影响着大众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关联性;客观性;真实性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必需的原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保证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目的,它使新闻采访更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是更多主观因素积累出的客观结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新闻报道的效果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最终目的,而效果与两方面努力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细致地探讨它们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一个合格的新闻人须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甚至人文关怀。
专业能力一般意义上包含采访的方式、人物、事物等内容;知识素养包含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并长久地保持真正的客观,包含对新闻内容的切实理解、整理采编以及自身知识层面与眼界的丰富与长远等等;人文关怀,则主要讲他们在专业原则态度下的共情能力和认知能力。
包括采访“感动XX”系列人物时的情感共鸣,采访特殊国际事件时的认知能力等等。
首先,新闻采访的方式包括体验采访,新闻人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被采访者的生活,经历他们的经历甚至喜怒哀乐,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细致真诚的采访;隐性采访,隐藏身份,作为被服务者体验(被动者),为完成一定任务,隐藏身份和意图的采访方式;视觉采访,用眼睛采访,只看不说;直接采访,是大众最为常见的方式,即新闻人直接对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接触询问,这需要采访人有良好的知识逻辑能力和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特点是记者通过一对一访问客观情况可以在共情能力的影响下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所以说这种采访方式既方便又需要很大的技巧性,因为时间和对话是在不断的流逝中进行,错过的问题和未能记录捕捉到的采访信息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采访方式的缺陷,这种获得新闻素材的方式是最早出现且应用最多的形式[1]。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离不开深入的采访和精准的写作。
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有一定的敏锐度和观察力,能够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在采访对象时,要善于倾听,尊重对方,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得侵犯对方的权益。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记录笔录或者录音,以便后期整理和写作。
其次,新闻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笔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太多的修饰词和长句,保持简洁明了的风格,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报道的主要内容。
同时,要注意事实的准确性,不得夸大事实,不得随意篡改报道的内容。
另外,在新闻写作中,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不得在报道中夹杂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让读者能够从报道中获取到全面的信息。
同时,要注意报道的时效性,及时更新报道内容,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总之,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只有掌握了好的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希望新闻工作者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采访和写作能力,为社会呈现更多真实、客观、准确的新闻信息。
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

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课程教学的设计,反映了教师对课程以及教学相关因素的理性思考,是教师顺利地进入课程教学实践的前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范文一:浅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首先要熟悉采访对象: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采访对象见面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他形式的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
其次要准备采访问题:采访前准备问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采访素材。
记者在设计采访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问,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问题是不是你需要的,就会不得要领。
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记者准备的问题,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不是记者所要的。
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说:我认为事前准备问题事关重大。
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立即对你下逐客令。
因此,你的问题应该是他前所未闻的,应该显示出你对他了如指掌,这样他就会有兴趣与你交换意见。
再者还要搜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的人并不是读者关心的重点,他们的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 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 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 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 定的变化。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三、新闻写作
基本原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 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 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二、新闻采访
采访是为了采写新闻而进行的调查或访 问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 也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新闻是跑出来的;七分跑,三分写。
1、搜集资料。搜集新闻事件流程、 主要参与者及其个人信息,该领域的现 状和趋势、新闻背景资料等。
2、采访当事人。采访组织者、参与 者、旁观者等,了解新闻事件的具体情 况或其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提问、倾听、观察、笔记、思考。
会 议 新 闻
讲座新闻
活 动 新 闻
晚会新闻
五、如何写出角度新颖的新闻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 的效果。 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 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 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 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 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 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 角度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 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 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旧闻为新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 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 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 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 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 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 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 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 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 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 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 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 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 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 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
1、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得好,可以吸引读 者;拟得差,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 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2、导语—“立片言以居要”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 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 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 想。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
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 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 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
1、什么是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教育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教育事实的 报道。 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时新性、 可读性、简明性。
2、新闻的基本分类
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
消息:简明消息、动态消息、 综合消息、经验消息等。
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消息:
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 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 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 式。
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 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 , +“H”如何。 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 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 “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通讯:
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 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洗脚妹”刘丽走进华大 原稿
留学生泼水节新闻
怎么写动态消息?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
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 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 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 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 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 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 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 迹,而不能脱节。
导语写作原则
少用评论性语言,多用描写性语言 少用现话套话,多用群众性语言 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动词 少用笼统概括性语言,多用具体生动的语言 少些说教式语言,多些服务性语言 少用过头语言,多些实在语言
电影的宣传片、电视剧的片头片花……
3、主体
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 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 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 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丰富、充实、紧凑,无废话、不拖泥带水!
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 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 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四、新闻摄影
会议新闻 主要人物、会议现场,主要环节 讲座新闻 主讲人、讲座现场,主讲人与观众互动 活动新闻 活动主要环节、活动现场,细节 晚会新闻 根据篇章或者类别,细节、特别的环节
3)综合消息
即报道的是发生在一段较长时间或较大地 区的某一事件、成就、趋势或问题的新闻。其 特点是,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面结合,总 揽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面上的材料较为 概括、全面、实在,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
举例:志愿者日,华园学子在行动
“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
怎么写综合消息?
一是组织好材料。把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众
经验消息是对某单位或某部门在工作中取 得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或典型 做法、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 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 于事件的历史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 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 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提问式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形势将有什么新变 化和新特点?“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 与风险挑战又是什么?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对此 提出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明日下午,全国人大常 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央 “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人、华侨大学名誉教授蔡 昉研究员将二度作客“华大讲堂”,畅谈如何“在 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4月28日《十二五规划起草人蔡昉 明日“华大讲堂”畅谈新时期发展》
要抓住事情的核心;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 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类型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 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 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 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 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 目标。
怎么写消息主体?
1)简明消息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新闻体裁,也叫简讯、短讯或快讯。它只报 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 内容,篇幅很小。
举例:CUBA进入四强的华大新闻网快讯
2)动态消息 就是一事一报的新闻。动态消息常用倒金 字塔写法,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前面, 把较重要的内容写在中间,把最不重要的写在 最后面。 举例:第八次团代会新闻 机电团代会八、九
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
华大新闻网 黄平 编辑
2011年6月12日
学生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同时应对学习与工作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力
流畅清楚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坚实的文字功底和高效的工作习惯
一、新闻 二、新闻采访 三、新闻写作 四、新闻摄影 五、如何写出角度新颖的新闻
一、新闻
叙述式
5月14日上午,共青团华侨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 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隆重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 共青团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选举李庭志、王 晶为新一届校团委书记、副书记。 ——2011年5月16日《华侨大学第八次团代会 召开 关一凡陈晓红出席》
描写式
5月22日上午,华侨大学“24小时搭建大赛” 的八个作品正静待评委的验收。而此时,作品的搭 建者们已经在自己亲手搭建的低碳环保房里至少居 住了8个小时。来自建筑学院10级学生易长文坦言: “住在自己搭建的房子里的感觉真舒服,只是晚上 蚊子有点多、雾气比较大”。 ——2011年5月23日《用速度和创意建房 建筑 学院举办“24小时搭建大赛” 》
6、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 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 被采访者畅谈。 7、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 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 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 域。 8、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 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9、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 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 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10、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 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