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
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罗开富D.郭超人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中外纪闻D.申报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B.核对新闻事实C.做好群众工作D.做好传播工作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B.《中国的西北角》C.《赤都心史》D.《旅欧通讯》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1A.专业记者B.地方记者C.机动记者D.特派记者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B.报道手段C.报道艺术D.报道思想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B.知情人C.一般报道对象D.特定报道对象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B.重要性C.显著性D.接近性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A.普遍意义B.知名度C.接近性D.典型意义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平时准备D.临时准备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A.报告会B.记者招待会C.座谈会D.调查会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A.蹲点采访B.交叉采访C.异地采访D.巡回采访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A.特殊规律B.基本要素C.表现艺术D.基本内容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2A.善于策划B.事实真实C.新闻价值D.要有好“点子”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 )A.真B.快C.活D.短18.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文报纸的第一则( )A.新闻特写B.新闻电讯C.通讯D.记者来信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A.评论语言B.文学语言C.事务语言D.诗歌语言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的报道是( )A.特写式消息B.目击新闻C.解释性报道D.背景报道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 )A.事件性新闻B.非事件性新闻C.动态新闻D.一事一报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 )A.直接性导语B.间接性导语C.延缓性导语D.引用式导语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3A.历史背景B.人物背景C.知识背景D.社会背景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A.记者的评论B.心理活动描写C.文学语言D.概括和直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月全国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卷课程代码:006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广播、电视语言是指()A.有声语言B.图像C.音响D.屏幕文字2.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在()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3.我国内地采用的彩色电视制式是()A.NTSC制B.PAL制C.CAL制D.SECAM制4.相对于其他媒介,电视的突出优势在于()A.传播范围广B.声画合一C.图像清晰D.声音逼真5.广播电视的主要任务是()A.娱乐身心B.传播新闻C.传授知识D.产业赢利6.录音消息,又称为()A.录音新闻B.口播新闻C.专题新闻D.动态新闻7.国际广播联盟成立于()A.1925年B.1935年C.1945年D.1950年8.广播必须把现场场面转化为()A.有声语言B.同期声1C.音响D.同步报道9.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多数属于事件仍在发展变化之中的()A.异步报道B.现场报道C.同步报道D.综合报道10.广播讲话的三种类型包括:新闻性、政论性和()A.概括性B.通俗性C.接近性D.知识性11.广播通讯以声音表达内容,它的主题必须()A.分散B.单纯C.隐蔽D.游离12.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一个()A.专题性节目B.评论性节目C.谈话性节目D.综艺性节目13.狭义的电视口播评论是指()A.由记者出图像,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B.由播音员出图像,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C.由主持人出图像,并播报的评论D.由各类人出图像并共同播报的评论14.图像评论的内涵是指()A.主要发挥图像传播功能的评论B.以图像为主、声音解说的评论C.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D.以声音评述为主、配以图像的评论15.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报道样式的是()A.消息B.通讯C.人物专访D.事件回忆录16.下列不属于...专题节目主题的基本要求的是()A.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和社会发展趋势B.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态势,准确揭示其实质C.号准社会脉搏,紧紧扣住受众对有关事物的关注重点2D.服务公众的娱乐需求,力求寓教于乐17.下列不属于...广播电视新闻性杂志节目的基本属性的内容是()A.新闻性B.知识性C.服务性D.娱乐性18.下列不属于...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是()A.身份不同B.对象感不同C.播讲方式不同D.业务能力不同19.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特殊性,除了编辑对象的复杂性外,还有一方面是()A.传播符号的多样性B.图像素材带的不可改动性C.编辑主体的群体性D.图像与同期声的原生态性20.下列不属于...单条新闻的编辑环节的是()A.通读所有声画和文字素材B.慎重选择第一个画面C.配音D.播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 年 1 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者是A. 机动记者B.特派记者C.地方记者D.特约记者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是A. 信息完整B.比较复杂C.有稳定性D.有待证实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是A. 设计提问的问题B.接近采访对象C.联系采访人D.拟好采访提纲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A.少讲多听B.见机行事C.善于提问D.启发诱导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的A. 事前观察B.同步观察C.事后观察D.现场观察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的是A. 采风B.考绩C.游记D.探访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A.梁发B.黄远生C.邵飘萍D.王韬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属于A.情况积累B.信息源积累1A. 新鲜性C. 重要性C. 新闻例子越多越好D. 新闻材料越少越好C.思想积累D.知识性资料积累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属于A. 易地采访B.巡回采访C.交叉采访D.实地采访10. 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是(A.个别和一般B.局部和整体C.领导和群众D.个体和整体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何”问题,其提问方式属于A.闭合式提问B.激发式提问C.开放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于(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D.正反结合14. 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A.实际工作B.具体生活C.主观感受D.客观事实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是(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16. “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法?(A. 开篇点题法B.形象导入法C.先声夺人法D.清音有余法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通讯称为(A.速写C.巡礼B.访问记D.侧记B.接近性D.显著性218. 报纸刊登的采访手记、采访杂感、采访笔记、采访日记、采访随感和采访见闻等,属于( )A. 采访札记B. 采访杂记C. 记者随想D.记者调查19. 著名记者黄远生在《申报》等报纸上发表的“北京通信”结束了( )A. 消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B.通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C. 新闻写作仿照《左传》的历史D.通讯写作仿照《史记》的历史20. 关于新闻写作“笔内”功夫与“笔外”功夫理解正确的是( ) A.新闻写作的“笔内”功夫也体现在“笔外”功夫上B. 新闻写作既需要“笔内”功夫也需要“笔外”功夫C. 新闻写作“笔外”功夫比“笔内”功夫更重要D. 新闻写作“笔内”功夫比“笔外”功夫更重要21. 培养新闻写作的“文体意识”是要( )A. 对某类新闻体裁要有特殊的感觉B. 对消息的结构比较了解C. 了解各类新闻体裁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写作形式D. 对新闻写作要有特殊的意识22. 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提出“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强调文风问题的作者是( )A. 周恩来B.梁启超C.毛泽东D.刘少奇23. 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的新闻体裁是( )A. 调查报告B.情况反映C.调查汇报D.工作研究24.某社电文发往外地采用哪一种电头?( )A.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头B.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讯C.某社某地某月某日讯D.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25.短讯、快讯、简明新闻是一种消息体裁,它们都可称为( )A.硬新闻B.简讯34C.软新闻D.纯新闻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答案

全国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D2、B3、D4、B 5、C 6、A7、D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C 15、 A二、多选16、ACDE 17、ABCD 18、ABCDE 19、ABDE 20、ABCD21、ABD 22、ABD 23、 BDE 24、AC 25、BDE三、名词解释26、编辑工作流程(广义):是将报纸从创刊伊始至报纸出版问世作为一种完整旳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旳安排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27、新闻报道筹划: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旳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行过程中不停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旳行为。
28、报道平衡:就是多种报道旳量符合一定比例,而不是畸轻畸重。
29、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对旳旳内容和写法。
30、报眼:报纸旳构成部分之一,指在报头旁边旳一小块版面。
四、简答题31、报纸编辑工作特点旳重要内容ﻫ1、对于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旳“总设计”与“总指挥”第一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旳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旳设计师。
ﻫ第二报纸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旳筹划者和组织者。
ﻫ第三报纸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旳指挥员和参谋。
ﻫ2、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旳“集大成”和“总把关”假如说记者旳工作对象是单篇旳稿件,编辑旳工作对象则是报纸这样一种集合体。
由于编辑工作旳目旳是生产出由各类稿件组合成旳综合产品---报纸,报纸编辑就必然处在精加式和总全成旳位置。
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新闻传到至读者旳最终一种关卡。
新闻编辑无法制止多种差错旳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报纸出版之前,保证新闻传播旳真实性和精确性。
ﻫ3、对于新闻素材旳“再认识”和“再创作”ﻫ由于编辑所见旳稿件数量从多,因而有也许看到记者尚未发现到旳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旳价值,找到更好旳报道角度。
报纸编辑对新闻素材旳再创作重要从这几种方面体现:ﻫ(1)、对新闻素材旳重新选择和组合。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A.采访与写作C.采访与录制B.采访与报道D.采访与传播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A.持续性C.持久性B.连贯性D.变化性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A.第一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
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A.领导的活动B.各级会议D.群众实践C.突发事件现场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C.刘少奇B.周恩来D.邓小平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A.认识价值C.宣传价值B.思想价值D.理论价值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A.当事人C.知情人B.参与人D.旁观人1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A.集体访问C.个别访问B.多个访问D.目标访问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A.人物访问C.争论访问B.问题访问D.综合访问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A.及时笔录C.现场笔录B.补充笔录D.过后笔录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A.综合性C.直接性B.全面性D.敏感性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A.交叉采访C.易地采访B.巡回采访D.蹲点采访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A.初始心理反应C.条件反射B.原始心理反应D.下意识14.报告文学()A.只有新闻性C.只有文学性B.只有思想性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15.新闻叙事要突出()A.静态B.动感C.抒情D.议论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A.形容词多于动词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A.多事一报2B.一事一报C.夹叙夹议D.寓意深刻18.“软新闻”写作追求()A.权威性C.趣味性B.显要性D.深刻性19.综合消息的特点是()A.主题具有多样性B.取材“空间”具有限制性D.材料组织具有“点”、“面”结合的完备性C.观察角度具有单一性20.“新闻根据”的功能是()A.深化述评性消息B.美化人物通讯语言D.增强经验消息传播效果C.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21.“蒙太奇”电影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其作用是()A.深化新闻主题B.拓展新闻视域D.强化新闻时效C.省去句、段之间过渡文字22.日报最应该选用的“时间”概念是()A.昨天C.前不久B.最近D.连日来23.“倒金字塔”结构是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安排在一条消息的()A.结尾B.开头C.中部D.任意一处24.引用相关知识与典故,可以使工作通讯避免()..A.思想肤浅C.行文枯燥B.结构松散D.篇章简短25.“记者来信”是()A.记者人际交往C.驻外记者家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巡回采访2.勾推法3.事件性新闻4.解释性报道5.一事一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指的是新闻采访哪一方面的特点?( )A.新闻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2.新闻采访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是( )。
A.采访工作原则的要求B.采访工作路线的要求C.采访指导思想的要求D.采访工作态度的要求3.目前仍在实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4.西方记者称之为“漂近法”的提问是( )。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5.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常用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技巧是( )。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正反结合D.纵横结合6.把记者比喻成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7.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或专门的职务,是( )。
A.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B.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C.随着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而出现的D.和中国的邸报同时出现的8.记者的各项素质中,冒险精神属于( )。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19.“在家想点子,下去找例子,关门写稿子”这种做法,主要是混淆了( )。
A.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B.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限C.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界限D.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限10.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殊任务派遣的记者,称( )。
A.特派记者B.特约记者C.特别记者D.特使记者11.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采访对象和( )A.主持人B.大众C.新闻受众D.大众传播媒体2.我国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问世于( )A.1978年B.1982年C.1986年D.1988年3.新闻心理学既应重视实证性研究,又应重视( )A.整体性研究B.系统性研究C.个案性研究D.思辨性研究4.联系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主线是( )A.新闻线索B.新闻事实C.新闻源D.新闻价值5.人的心理素质是由四个心理系统构成的,处于这四个心理系统最外层的是( )A.行为习惯系统B.心向系统C.能力系统D.心态系统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动机B.想象C.意志D.性格7.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能够起到( )A.制约作用B.导向作用C.调节作用D.强化作用8.在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交往手段是( )A.表情B.手势1C.言谈D.体态9.“一坏百坏”的思想在认知中属于(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扫帚星效应D.晕轮效应10.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理性思维B.常规思维C.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11.记者写作的最佳时间往往因人而异,那些喜欢选择在清晨工作的记者,常被称为( )A.百灵鸟型B.猫头鹰型C.布谷鸟型D.混合型12.新闻编辑作为一个群体,其认知方式应倾向于( )A.虚怀若谷B.依存于“场”C.独立于“场”D.一丝不苟13.编辑影响记者与受众的不是编辑个体,而是编辑这个社会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虽然是连接记者与受众的轴心,但其工作具有( )A.中介性特点B.隐没性特点C.距离感特点D.集约化特点14.由于许多节目已由录播转为直播,所以目前电子媒体传播的最后把关人是( )A.制片人B.编辑C.受众D.主持人15.衡量人的应变能力的生理指标是( )A.非语言符号的表达B.口头语言的表达C.反应时D.思维的独创性16.从心理学角度考察新闻受众的需要,可以发现,与新闻真实性这一特点相对应的是受众的( )A.求近心理B.求新心理C.求真心理D.求快心理17.在传播者与受众的心理互动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心理影响,总体来说是( )A.强大的B.微弱的2C.积极的D.消极的18.受众态度的改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程度上的改变,另一个是( )A.方法上的改变B.方向上的改变C.程序上的改变D.性质上的改变19.在受众心目中,传播者所具有的资历、地位、专业知识等因素,在传播学中被称为( )A.权威性B.喜爱性C.可信性D.免疫性20.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是人的( )A.情绪B.智力C.意志D.注意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与写作互为制约,相辅相成,其中占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是()A.采访B.材料C.编辑D.调查2.新闻采访的新闻性特点也称()A.突击性B.专业性C.灵活性D.广泛性3.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只存在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属于()A.第一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4.直属总编室或总编辑领导的“直属记者”指的是()A.特派记者B.驻外记者C.机动记者D.特约记者5.新闻敏感在西方新闻界又称“新闻鼻”,或叫()A.第二感官B.第三感官C.第五感官D.第六感官6.新闻事实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指的是新闻价值要素的()A.新鲜性B.针对性C.显著性D.典型性7.选择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应选择对报道事物()A.持赞同态度者B.持反对态度者C.持中立态度者D.态度不同的几个人8.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A.集体访问B.个别访问C.目标访问D.招待会访问19.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这种提问是()A.开放式提问B.激发式提问C.诱发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0.想把谈话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记录总比讲话慢,所以很多记者对重要的采访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速记B.当场记录C.补记D.回忆记录11.观察时对两个目标对象进行比较称作()A.单项比较B.双项比较C.多项比较D.综合比较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B.蹲点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13.新闻源于()A.思想B.事实C.历史D.估计14.新闻写作特殊规律是()A.讲究修辞B.注重结尾C.服从事实D.适当加工15.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A.政治需要入手B.主观意图入手C.历史精神入手D.事实入手16.新闻语言追求()A.抒情性B.模糊性C.修辞性D.准确性17.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B.以述为主C.以抒情为主D.以知识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A.像人物通讯一样展示人物成长过程B.并非像人物通讯那样展示人的精神风貌C.像人物通讯那样不太注重时效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A.据事析理B.先入为主2C.讲求客观D.显示情韵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A.标题、导语、结尾B.导语、背景、主体C.主体、结尾、背景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A.交叉关系B.分离关系C.补充、引申关系D.并置关系22.事件通讯叙事“目的性”在于()A.呈示现象B.抒发感情C.展示历史背景D.揭示事物本质23.“巡礼”这一通讯文体隶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24.新闻特写的写作()A.只用白描B.只用细描C.白描、细描都禁用D.白描、细描并用25.报告文学的首要特征是()A.修饰性B.抒情性C.情境性D.真实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
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罗开富D.郭超人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中外纪闻D.申报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B.核对新闻事实C.做好群众工作D.做好传播工作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B.《中国的西北角》C.《赤都心史》D.《旅欧通讯》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1A.专业记者B.地方记者C.机动记者D.特派记者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B.报道手段C.报道艺术D.报道思想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B.知情人C.一般报道对象D.特定报道对象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B.重要性C.显著性D.接近性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A.普遍意义B.知名度C.接近性D.典型意义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平时准备D.临时准备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A.报告会B.记者招待会C.座谈会D.调查会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A.蹲点采访B.交叉采访C.异地采访D.巡回采访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A.特殊规律B.基本要素C.表现艺术D.基本内容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2A.善于策划B.事实真实C.新闻价值D.要有好“点子”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 )A.真B.快C.活D.短18.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文报纸的第一则( )A.新闻特写B.新闻电讯C.通讯D.记者来信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A.评论语言B.文学语言C.事务语言D.诗歌语言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的报道是( )A.特写式消息B.目击新闻C.解释性报道D.背景报道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 )A.事件性新闻B.非事件性新闻C.动态新闻D.一事一报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 )A.直接性导语B.间接性导语C.延缓性导语D.引用式导语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3A.历史背景B.人物背景C.知识背景D.社会背景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A.记者的评论B.心理活动描写C.文学语言D.概括和直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记者的任务有( )A.采访新闻B.反映内部情况C.做群众工作D.写记者日记E.主持新闻发布会27.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包括( )A.地理上的接近性B.职业上的接近性C.年龄上的接近性D.心理上的接近性E.文化水平上的接近性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包括( )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C.环境气氛与情景D.现场活动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29.记者能否搞好报道往往取决于“笔外功夫”,笔外功夫的修炼包括( )A.思想政治方面B.生活阅历方面C.知识修养方面D.语言功底方面E.注重时效方面30.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有( )A.最能体现新闻性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4C.切合受众心理,激起新闻欲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事实材料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新闻记者32.新闻敏感33.访问34.经济新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做好采访准备有何重要实践意义?36.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包括哪些内容?37.简述新闻结构的具体要求。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报纸打算就这一话题做采访报道。
假设你是某省(市、自治区)报记者,请你就这次采访拟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39.简述下列消息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德国一间谍卫星升空新华社11月1日电莫斯科时间1日3时52分(北京时间1日8时52分),俄罗斯航天兵火箭发射部队从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德国对地侦察卫星。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根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2018年10月9日为消息发稿当日,写作一篇消息。
字数要求在450—600字之间。
统计数据表明,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党员中,工人796万名,占10.8%;农牧渔民2310.2万名,占31.5%;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134.6万名,占29.1%;军人、武警l59.7万名,占2.2%;学生194.7万名,占2.6%;离退休人员1377.6万名,占18.8%;其他363.5万名,占5%。
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318万名,占党员总数比例的4.3%。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党员中,女党员1461.7万名,占19.9%;少数民族党员472.1万名,占6.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279.7万名,占31.1%。
与2018年相比,女党员增加269.9万名,增长22.6%;5少数民族党员增加49万名,增长11.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增加660.6万名,增长40.8%。
来自中央组织部2018年10月8日公布的全国党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为7336.3万名,比2018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642.2万名,平均每年增加142.7万名,平均每年增长2.1%。
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360.7万个,比2018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14.2万个。
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分布更趋合理,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发展党员数量比较均衡。
2018年至2018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共发展党员1316.7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239.4万名。
新党员的质量不断提高。
2018年上半年,发展先进模范人物党员16.6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7%。
2018年至2018年6月,共发展先进模范人物159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1%。
新发展的党员中,先进模范人物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至2018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28.4万名,占32.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改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理突发事件的紧要关头,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基层党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带领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6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18年6月,全国申请入党人总数为1960.8万人,比2018年增加448万人。
其中,入党积极分子987.8万人,比2018年增加221.1万人。
新的社会阶层中申请入党人13.4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6.4万人。
同时,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党员中,35岁以下的1738.4万名,占23.7%;36岁至59岁的3884.2万名,占52.9%。
2018年至2018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女党员419.8万名,占31.9%;少数民族党员93.4万名,占7.1%;35岁以下的党员945.8万名,占71.8%;工人125万名,占9.5%;农牧渔民272.3万名,占20.7%;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32.8万名,占32.9%;军人、武警121.8万名,占9.2%;学生343.6万名,占26.1%;发展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649.5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