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掌握陶瓷主要工艺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陶瓷工艺综合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培养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二.实习时间

2013年11月22日三.实习地点

南信大尚贤实验室及江都金刚机械厂四实习过程 1.陶瓷材料

a概念: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b 分类:普通材料: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材料: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c性能:(1)力学特性: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 以上。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2)热特性: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电特性: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少数陶瓷还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可作整流器。

(4)化学特性: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5)光学特性:陶瓷材料还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可用作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材料、光储存器等,透明陶瓷可用于高压钠灯管等。磁性陶瓷(铁氧体如:mgfe2o4、cufe2o4、fe3o4)在录音磁带、唱片、变压器铁芯、大型计算机记忆元件方面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 2.实验材料

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的混合体,其矿物的粒径多数小于2μm,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和其他矿物组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特性的(其中主要是可塑性)土状岩石

玻璃粉、炭粉、水泥,三者的比例如下表1所示:

3a.配方设计:按照一定配比计算出每种原料所需要的质量;

b.原料研磨:将原料磨成细粉状,有助于形成坏料时得到更好的结合,研磨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粉碎粘土图2 粉碎玻璃

c.配料称量:按计算结果,用药用天平准确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总质量为40克。如图3所示

图3 称量原料

d.混料:将称好的原料进行混合,大概加入20%的水分,如图4、图5所示

图4 玻璃粉图5 粘土

e.压制成型:试样一共分为九组,为方便性能测试,试样做成条状和圆柱状,每组包括三

个长方体试样和两个圆柱体试样,长方体试样长和宽都为1cm,高为5cm;圆柱体的半径为

1cm,高为约2cm;压制成形后立即对试样编号,制作过程如图6、图7、图8所示;

图6 制作过程图7 定型

图8 所有压制成型的试样

f.干燥:将试样放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干燥时间大约为24小时;

g.烧成:将每组条形和圆柱形试样分别取出一个进行烧制,放在感应炉中加热,

加热时间大约为15min,如图9、图10所示;

图9 将试样放在坩埚中图10 进行烧制图11 所有试

样烧成之后的形貌

4.试样性能检测 a.冲击硬度实验

本次实验检测性能为冲击硬度性能,所用仪器为jg-2056型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试仪

器及测试过程如图12、13所示

图12 冲击试验仪器图13 冲击过程

图14 冲击之后的试样

冲击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图15 烧结试样单位面积能量变化图篇二: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1.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瓷质玻化砖的制备工艺 2.实验原理

陶瓷是把粘土原料、瘠性原料及溶剂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形并在高温焙烧

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陶瓷坯体是由经过高温焙烧后生成

的晶相、玻璃相、原料中未参加反应的石英和气孔组成。玻化砖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它采

用高温烧制而成。质地比抛光砖更硬更耐磨。玻化砖颜色均匀、防污、耐磨、好打理,而且

光亮如镜。质量过关的玻化砖要求吸水率小于0.5。

实验要求玻化砖的配方组成范围为

二、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药品实验仪器实验药品

2.2实验步骤

2.2.1配料

胚体配方计算与设计本次实验选用的原料配方为原料含量(%)

中山水洗泥

10

滑石 3

粘土1/2 17

钾长石 40

叶腊石 3

宣化土 27

各原料中氧化物的量

中山水洗泥:sio2:57%?10?5.7 al2o3:37%?10?3.7 fe2o3:0.5%?10?0.05 滑石:sio2:45%?3?1.35 mgo:31%?3?0.93 粘土:sio2:70%?17?11.9 al2o3 :12%?17?2.04 fe2o3:1.5%?17?0.255

cao:3.5%?17?0.595

mgo:3%?17?0.51

na2o+k2o:2.0%?17?0.34

tio2:0.75%?17?0.13 钾长石:sio2:70%?40?28 al2o3:15%?40?6 fe2o3:0.5%?40?0.2 na2o+k2o:14%?40?5.6

tio2:0.25%?40?0.1

2

:60%?3?1.8

al2o3:24%?3?0.72 fe2o3:0.1%?3?0.003 宣化土:sio2:71%?27?19.17 al2o3:12%?27?3.24 fe2o3:1.5%?27?0.405 cao:4.5%?27?1.215

na2o+k2o:3.0%?27?0.81 tio2:1.0%?27?0.27

⑶各氧化物的总量及质量分数:

sio2:5.7?1.35?11.9?28?1.8?19.17?67.92 al2o3:3.7?2.04?6?0.72?3.24?15.7 fe2o3:0.05?0.255?0.2?0.003?0.405?0.913 cao:0.595?1.215?1.81

mgo:0.93?0.51?1.44

na2o+k2o:0.34?5.6?0.81?6.75 tio2:0.13?0.1?0.27?0.5 各氧化物的总量:96.38 氧化物的质量分数:

氧化物质量分数(%)符合设计要求 2.2.2混料

将称好的原料放在球磨机中球磨,过80目筛,取80目筛下粉末。按照500g称取原料,

即中山水洗泥50g,滑石15g,粘土85g,钾长石200g,叶腊石15g,宣化土135g。最后将各

种原料混合起来。 2.2.3球磨

sio2

67.92

al2o3 fe2o3

cao+mgo

tio2 na2o+k2o

6.75

15.7 0.913 3.25 0.5

将混合好的原料粉末放在行星球磨罐中,加入36%(180g)的水,1.05%(5.25g)的多

聚磷酸钠,刚玉小球(料球比为1:2,磨球比例为:大球:中球:小球=1:2:1),球磨1h。

2.2.4干燥

将球磨好的泥浆倒入泥浆盘中,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烘箱温度为160℃。 2.2.5

造粒

将烘干好的泥浆放在研钵中研碎,使粉末能够通过250目筛,然后采用喷雾法造粒。然

后将造好的颗粒陈腐2h。然后使造好的颗粒过20目、80目筛,取20目筛下,80目筛上的

颗粒。 2.2.6成型

称取质量为22g的颗粒放入压片机中压成直径为5cm的圆片。压片压力位15~20mpa,成

压11片。注意压片前后要将压片机擦干净,否侧压出的瓷片表面不光滑。压完片后将瓷片放

在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为110℃。烘干后取三片瓷片在瓷片中心画相互垂直的半径为2cm

的十字丝,测收缩率备用;取三片做三条瓷条,宽为20~25mm,长尽量长。然后将瓷条表面

用砂纸打磨光滑,测三点抗弯备用。 2.2.7烧结

将瓷片放入电阻箱中烧结,烧结温度为1150℃,待炉子升温至1150℃时保温2h,然后

再自然降温至400℃左右后关闭电阻箱电源。 2.2.8性能测试 1、密度测试

(1)实验仪器设备

烧杯,ja系列密度天平,试样(2)实验步骤①选取制好的3片圆形陶瓷片,

备用,将盛满水的烧杯放入天平中;②将密度天平开机,预热;

③按“模式”键,选择进入solid密度模式;④按“单位”键,选择solid模式;

⑤按“去皮/清零”键,天平显示“solid-1”,待出现0.000g后,在秤盘上放置所测样品;

⑥待称重稳定,出现“g”后,按“去皮/清零”键,天平显示“solid-2”,待出现显示

“0.000g”后,将所测样品浸没于水中;

⑦待称重稳定,出现“g”后,按“去皮/清零”键,天平显示“solid-3”,显示所测样

品的表观密度;

⑧重复第⑤到第⑦步骤,重新测量余下两个样品,并且记录实验数据。篇三:陶瓷制备

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何嘉棋梁涌滨学号20122400078 20122400015 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级 2012级

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项目陶瓷的制备

验证

实验时间 2014 年 5 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罗穗莲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胚料原料的种类和各原料在陶瓷制备中所发挥的作用

2、通过观察陶瓷相图成分,根据相图制定制备成分方案

3、掌握制备陶瓷的前期物料处理方法,了解陶瓷的制作原理

4、掌握釉料的制备方法,选择合适的成分制备釉料

5、掌握釉料的使用操作

二.【实验原理】

陶瓷是把粘土原料、瘠性原料及溶剂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形并在高温焙烧

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陶瓷坯体是由经过高温焙烧后生成

的晶相、玻璃相、原料中未参加反应的石英和气孔组成。

根据我们在文献资料里所查询的配方组成来求出坯料的示性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组成

换算成无灼减量后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药品:碳酸钠,碳酸钾,氧化铁,碱式碳酸钙,氧化铝,适应,碳酸钾(化学纯)

仪器:炉子,烘箱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坯式计算所需各种原料的质量(以100g的坯土为标准),称量碳酸钠、碳酸钾、

碳酸钙、碱式碳酸钙、氧化铝、石英各种原料所需质量。

2、将各种原料均匀混合,并逐步加入一定量的水和pva,搅拌使得坯土具有一定塑性。

将具有一定塑性的坯土进行初步定型,定型完成后,加坯土放入到烘箱中,减少坯土所含水

分。

3、按照釉料坯式计算所需各种原料的质量,配制釉料。

4、均匀混合后,逐步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得釉料有一定的水性。将配好的釉料用刷子均

匀涂抹于具有初步形态的陶瓷中,保证釉料在表面均匀分布。

5、完成釉料涂抹工作后。最后放入炉子进行烧制。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

实验现象:烧制出来的陶瓷质量较好,无明显碎裂现象,陶瓷呈白色固体,表面粗糙。

现象分析:

1、陶瓷在烧制过程没有开裂并发生碎裂,原料与水的比例较好且水分分布均匀。

2、陶瓷表面质感粗糙,釉料在陶瓷表面没有形成一层光滑的釉,可能釉料在陶瓷表面没

有涂擦均匀,或者所用釉料较少。篇四:陶瓷综合实验报告

**大学

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陶瓷综合实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目录

目录.............................................................................. ................................................................................ .................................................... - 1 - 前言.............................................................................. ................................................................................ .................................................... - 2 - 附:原始数

据 ............................................................................. ................................................................................ ................................... - 3 - 1粘土化学成分的分析计

算 ............................................................................. ................................................................................ ......... - 3 - 2塑性泥料的制

备 ............................................................................. ................................................................................ ........................... - 7 - 3可塑性指标的测定与计

算 ............................................................................. ................................................................................ ......... - 7 - 4可塑性指数的测定.............................................................................. ................................................................................ ...................... - 7 - 5陶瓷吸水率的测定.............................................................................. ................................................................................ ...................... - 8 - 6线收缩率的测

定 ............................................................................. ................................................................................ ........................... - 8 - 7白度的测

定 ............................................................................. ................................................................................ .................................... - 9 - 8陶瓷热稳定性的测

定 ............................................................................. ................................................................................ .................. - 9 - 9烧成曲线的测

定 ............................................................................. ................................................................................ ........................... - 9 - 10粒度分

析 ............................................................................. ................................................................................ .................................... - 11 - 11陶瓷制品的显微结构测

试 ............................................................................. ................................................................................

.....- 14 - 11.1x射线衍射分

析 ............................................................................. ................................................................................ .....................- 14 - 11.2光学显微镜下的观

察 ............................................................................. ................................................................................ ...........- 16 - 12作品展示栏.............................................................................. ................................................................................ ...............................- 18 - 心得体会.............................................................................. ................................................................................ .........................................- 20 - 前言

陶瓷综合性实验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将各个孤立的实验,通过课题内容的需求,有机地

贯穿起来,成为一体,也可称为设计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即由教师指定一种无机非金属材

料或学生自选一种感兴趣的材料为对象,由学生自己设计材料得成分与性质,制定制备(试

验)工艺制度(技术路线),自己动手制备材料,确定要测试得性能和性能测试方法。

综合性实验不仅打破了目前实验项目简单罗列、条块分割、孤立进行的状况,有利于调

动和发挥学生得积极性及个性得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得能力,同时也建立了一种

新型得实验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收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加深

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综合

运用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附:原始数据

1粘土化学成分的分析计算

1)班级统一配方配料量:

钾长石30g、高岭土70g(以100g为基准) 2)坯料化学成分

sio2=30%*68.23%+70%*56.67%=60.138% al2o3=30%*15.13%+70%*29.87%=25.448%

fe2o3=30%*0.52%+70%*1.96%=1.528% cao =30%*0.49%+70%*0.24%=0.315% mgo=30%

*0.17%=0.051%

na2o=30%*4.04%+70%*0.19%=1.345% k2o=30%*10.87%+70%*1.08%=4.017% 烧失量=30%

*0.55+70%*11.09%=7.928% 3)换算成灼烧基成分

sio2=60.138%/92.842%=64.77% al2o3=25.448%/92.842%=27.41%

fe2o3=1.528%/92.842%=1.65% cao =0.315%/92.842%=0.34% mgo=0.051%/92.842%=0.055% na2o=1.345%/92.842%=1.45% k2o=4.017%/92.842%=4.33% 见下表:

瓷坯灼烧基成分(%):

将各化合物百分数除以各氧化物的摩尔质量,得到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

sio2=64.77/60.1=1.0777 al2o3=27.41/101.9=0.2690 fe2o3=1.65/159.7=0.0103 cao

=0.34/56.1=0.0061 mgo=0.055/40.3=0.0014 na2o =1.45/62.0=0.0234 k2o

=4.33/94.2=0.0460 中型氧化物的摩尔总数 0.2690+0.0103=0.2793 用0.2793分别除各氧化物的摩尔数,得到一套以r203 系数为1的各氧化物的系数:

sio2=1.0777/0.2793=3.8586 al2o3=0.2690/0.2793=0.9631 fe2o3=0.0103/0.2793=0.0369

cao =0.0061/0.2793=0.0218 mgo=0.0014/0.2793=0.0050 na2o=0.0234/0.2793=0.0838

k2o=0.0460/0.2793=0.1647 将所得到的各氧化物按规定的顺序排列,即得实验式:

2o32o3.8586 sio2 小组独立配方的设计与计算:

根据相关资料及讨论我们小组的独立配方为:石英:8%

坯料化学成分:

sio2=8%*99.24%+29%*68.23%+63%*56.67%=63.43% al2o3=29%*15.13%+63%

*29.87%=23.21% fe2o3=8%*0.82%+29%*0.52%+63%*1.96%=1.45% cao =29%*0.49%+63%

*0.24%=0.29% mgo=29%*0.17%=0.05% k2o=29%*10.87%+63%*1.08%=3.83% na2o=29%*4.04%+63%*0.19%=1.29% 烧失量=29%

*0.55%+63%*11.09%=7.15% 换算成瓷坯灼烧基成分(%):sio2=63.43% / 93.55%=67.80% al2o3=23.21% /

93.55%=24.81% fe2o3=1.45% / 93.55%=1.55% cao =0.29% / 93.55%=0.31% mgo=0.05% /

93.55%=0.053% k2o=3.83% / 93.55%=4.09% na2o=1.29% / 93.55%=1.38%

瓷坯灼烧基成分(%):

钾长石:29%高岭土:63%篇五:先进陶瓷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先进陶瓷制备综合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zro2(3y)掺杂al2o3先进陶瓷的制备实验者

所属系所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提

交日期

年月日

1 引言

结构陶瓷的制备通常由所需起始物料的细粉,加入一定结合剂,根据合适配比混合后,

选择适当成型方法制成坯体。坯体经干燥处理后,进行烧结而得到。坯体经烧结后,宏观上

反映为坯体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强度增大,体积密度上升,气孔率下降,物理性能得到提高。

氧化物粉体经成型后得到的生坯,颗粒间只有点接触,强度很很低,但通过烧结,虽在

烧结时既无外力又无化学反应,但能使点接触的颗粒紧密结成坚硬而强度很高的瓷体,其驱

动力为粉体具有较高的表面能。纯氧化铝陶瓷的烧结需要的温度很高,为在较低温度下完成

烧结,需要向体系中加入一定的助烧剂,使其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出现液相而实现液相烧

结。

本实验选用al2o3粉体,zro2(3y)(烧结助剂),促进氧化铝陶瓷的烧结,通过干法成

型,制备氧化铝陶瓷,并检测其线收缩率,相对密度,弯曲强度等物理性能。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实验仪器台式粉末压片机

仪器型号 fyd-40-a

仪器厂家

天津市思创精实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济南精密科学仪器仪表

医疗设备厂

电子天平

ja3003j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

有限公司

箱式电阻炉

sx2-4-13 真空干燥箱

gzx-9146 mbbe 密度天平

ja3003j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

有限公司上海金相机械设备有限

公司

研磨抛光机

pg-1 表2 实验药品表

药品名称氧化铝氧化锆无水乙醇

分子式 al2o3 zro2 c2h5oh 纯度(%) >99% >98% 分析纯

生产厂家沈阳市新兴试剂厂沈阳市新兴试剂厂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2.2 实验内容

1.配料。按zro2(3y)粉体含量5%、10%、15%、20%、25%分别于al2o3粉体混合,各组

zro2(3y)、al2o3粉体质量合计9g。转移至研钵中充分研磨至混合均匀。 2.制样。称取8g

混合好的粉体,倒入模具内,压制成型。并量尺寸。 3.干燥。将成型好的生坯充分干燥。

4.烧结。将干燥后的生坯置于电炉内,在1450℃的条件下保温3小时。

5.检测。测

量烧后试样的尺寸、密度,计算其相对密度。计算烧结前后线变化率。测量其最大载荷、

抗弯强度并分析与zro2(3y)粉体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讨论

3.1 陶瓷相对密度分析

zro2(3y)相对含量与陶瓷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zro2(3y)相对含量与陶瓷相对密度对照表,折线图。 zro2(3y)含量实际密度g/cm

理论密度相对密度

5% 3.152 3.8205 82.41%

10% 3.074 3.941 78.00%

15% 3.11 4.0615 76.51%

20% 3.259 4.182 77.93% 25% 3.376 4.3025 78.47% 结果:陶瓷相对密度随zro2(3y)含量先增后减再增,至15%含量时达最小值76.51% 。

3.2 陶瓷收缩率的分析

陶瓷收缩率与

zro2(3y)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

陶瓷收缩率与zro2(3y)相对含量对照表,折线图。 zro2(3y)含量烧结前(cm)烧

结后(cm)收缩率

5% 5.52 5.018 9.09%

10% 5.52 4.844 12.25%

15% 5.52 4.82 12.68%

20% 5.52 4.74 14.13%

25% 5.52 4.844 12.25% 结果:陶瓷收缩率随zro2(3y)含量先增后减,至20%含量时达最大值14.13% 。

3.3 陶瓷最大载荷分析

陶瓷最大载荷与

zro2(3y)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

陶瓷最大载荷与zro2(3y)相对含量对照表,折线图。 zro2(3y)含量最大载荷(n)

5%

484.559

10% 501.472

15% 522.637

20% 561.143 25% 598.317 结果:陶瓷最大载荷随zro2(3y)含量增加而增加。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实验题目】声速得测定班级姓名学号 上课日期 2015年月日教室房间组号 任课教师签字: 最终成绩: 【实验目得】 1.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得功能 2.了解超声波产生与接收得原理 3.学会用共振干涉法与相位比较法与时差法测定声速。 【实验原理】 1.压电传感器得工作原理。 2.共振干涉(驻波)法测量波长得原理。 3.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得原理。 4、时差法测量声速得原理:声波传播得距离L与传播得时间t存在下列关系:L=V*t ,只要测出L与t就可测出声波传播得速度V。通过测量二换能器发射接收平面之间距离L与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介质下得声波传播速度。 固体中得纵波声速: 铝:C棒=5150m/s, 有机玻璃:C棒=1500~2200m/s。 5、固体介质中得声速测量 在固体中传播得声波就是很复杂得,它包括纵波、横波、扭转波、弯曲波、表面波等,而且各种声速都与固体棒得形状有关,金属棒一般为各向异性结晶体,沿任何方向可有三种波传播。所以本仪器实验时采用同样材质与形状得固体棒。固体介质中得声速测量需另配专用得SVG固体测量装置,用时差法进行测量。实验提供两种测试介质:有机玻璃棒与铝棒。每种材料有长50mm三根样品,只需将样品组合成不同长度测量两次,即可按上面得方法算出声速: 1 1 i i i i i L L v t t - - - = - (5-2-11) 图5-2-5 测量固体介质中声速得接线图 (1)按图5-2-5连接线路,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 (2)将接收增益调到适当位置(一般为最大位置),以计时器不跳字为好。将发射换能器发射端面朝上竖立放置于托盘上,在换能器端面与固体棒得端面上涂上适量得耦合剂,再把固体棒放在发射面上,使其紧密接触并对准,然后将接收换能器接收端面放置于固体棒得上端面上并对准,利用接收换能器得自重与固体棒端面接触。 (3)记录计时器得读数为t i-1(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固体棒得长度为L i-1。 (4)移开接收换能器,将另1根固体棒端面上涂上适量得耦合剂,置于下面一根固体棒之上,并保持良好接触,再放上接收换能器,这时计时器得读数为t i,固体棒得长度为L i。测量超声波在不同固体介质中传播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

卫生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实验目的 通过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 深刻常用瓷原料在瓷坯料中的作用; (2) 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 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实验安排 2.1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实验流程如图2-1) 2.2.1 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 (颗粒小于1mm 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 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300g 2.2.3 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 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围用20个,按烧 成温度烧成10个。 压制成型 ------ > 烧成温度测定■ '——? 试样烧成 ——? 性能测试 图2-1 实验流程 配料 400g+0.5% 减水剂 20目 喷雾造粒 料:球:水=120.6 球 40目 研磨过筛 80目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2周) 3. 设计容 3.1前言 3.1.1 课题背景 纵观我国瓷发展史,自改革以来,卫生瓷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卫生瓷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的卫生瓷生产可谓诸侯林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和地区,这三个地区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其价格相差也十分悬殊,一套坐便器从几十元到两三千不等,从产量上来说是最大的,而从产品的档次和出口来讲,则是独占鳌头。 在国生产瓷飞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卫生瓷行业也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大量出口卫生瓷的同时也大量进口外国高档卫生瓷产品,国外著名的卫生瓷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抢占中国高档卫生瓷市场。 而如今,广大人民的辛福生活已离不开卫生瓷带来的无线便捷,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而更多的是居室安逸程度。行人士都知道,瓷坯釉料配方是瓷生产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卫生瓷广泛的应用注定了坯釉料必定是众多厂家研发的主要项目。 3.1.2 目的和意义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卫生瓷坯料配方,来完成实验,致力总结出较合适的坯料配方。 3.2配方设计和计算过程 3.2.1 配方设计 (1)查阅文献得到一种卫生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表3-1) 表3-2 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记录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1.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瓷质玻化砖的制备工艺 2. 实验原理 陶瓷是把粘土原料、瘠性原料及溶剂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形并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陶瓷坯体是由经过高温焙烧后生成的晶相、玻璃相、原料中未参加反应的石英和气孔组成。玻化砖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它采用高温烧制而成。质地比抛光砖更硬更耐磨。玻化砖颜色均匀、防污、耐磨、好打理,而且光亮如镜。质量过关的玻化砖要求吸水率小于0.5。 实验要求玻化砖的配方组成范围为 组成 2SiO 32O A l O Na 2+O K 2 含量(%) 65-75 16-19 <7 二、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药品 实验仪器 实验设备 球磨机、行星球磨机、分离式液压起顶机、箱式电阻炉、茂福炉 性能测试设备 茂福炉、三点抗弯、电炉 其它 研钵(杵)、烧杯、20目筛、80目筛、250目筛、刚玉球、直尺、小刀、砂纸 实验药品 SiO 2 Al 2O 3 Fe 2O 3 CaO MgO K 2O Na 2O 烧失量 TiO 2 中山水洗泥 57 37 0.5 — — — — 12 — 滑石 45 — — — 31 — — — — 粘土1/2 70 12 1.5 3-4 2-3 2.0 — 0.7-0.8 钾长石 70 15 0.5 — — 13-14 0.5 0.2-0.3 钠长石 70 13 1.0 — — 2.0 8.0 1.0 0.7-0.8 叶腊石 60 22-24 0.1 — — — — <1.0 — 宣化土 71 12 1.5 4-5 — <3.0 6.0 1.0 2.2实验步骤

陶艺综合实践总结

《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方案 《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方案篇二:《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设计思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手工艺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这门课有着强烈兴趣,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缓解了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借制陶玩泥来陶冶自己,营造乐园,丰富生活。他们在制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样,使小陶迷们在艺教实践活动中磨练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稚嫩与纯朴之美,浓缩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学生在陶艺课程结束后,还想留下来继续“玩泥”,可见艺术美却能陶冶人的性情。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而陶艺这一活动能让学生陶艺教育实践的内涵丰富,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化学、物理、数学和设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在河北峰峰,陶瓷制作已经是花开遍地,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从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今天,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在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一、实施过程: 1.组织落实:教导处发动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并落实时间。 2.确立陶艺学习内容、形式 3.活动材料、工具、场地的规划及组织落实 4.陶艺成果的存放与展示 二、教育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陶艺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及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6节/45分钟 5、学习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了解传统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及其历史背景与用处,藉此引发对传统艺术学习的热爱。从捏塑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双手的细部动作,感受接触大地

yy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解析

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瓷质墙地砖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201202020214 姓名:杨文静 指导老师:任强王莹何选盟 2015年10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 2 - 2.实验安排........................................................ - 2 - 2.1查资料 .................................................... - 2 - 2.2实验过程.................................................. - 2 - 2.2.1原料处理............................................ - 2 -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 2 - 2.2.3成型................................................ - 2 -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 3 - 3.实验内容........................................................ - 3 - 3.1课题背景.................................................. - 3 - 3.2目的和意义................................................ - 3 - 3.3坯料配方设计与计算........................................ - 3 - 3.3.1坯料配方设计........................................ - 3 - 3.3.2坯料配方设计要点.................................... - 4 - 3.3.3坯料配方计算过程.................................... - 6 - 3.4坯料的制备............................................... - 10 - 3.5压制成型................................................. - 11 - 3.6烧成过程的变化及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6.1烧成过程的变化..................................... - 13 - 3.6.2烧成温度的确定..................................... - 13 - 3.7成品、半成品性能测定..................................... - 14 - 3.7.1泥浆流动性的测定................................... - 14 - 3.7.2瓷坯抗弯强度的测定................................. - 14 - 4预先设计实验流程............................................... - 15 - 4.1工艺流程图............................................... - 15 - 4.2预测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 15 - 5总结 ........................................................... - 15 - 参考文献......................................................... - 16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 周岚

实验十三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 【预习题】 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 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 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 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 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 【思考题】 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 答:(1)直观 、简便、精度高。 (2)因为 D x b L 2?=?,即b D L x 2=??,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L x ??,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b (光杠杆后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 (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 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答:开始实验时,应调节标尺的高低,使标尺的下端大致与望远镜光轴等高,这样未加砝码时从望远镜当中看到的标尺读数接近标尺的下端,逐渐加砝码的过程中看到标尺读数向上端变化。这样就避免了测量

实验十二 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十二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名称: 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 普通实验 所涉及课程: 电子材料 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压电陶瓷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 3.学会操作ZJ-3AN型准静态d33测量仪。 二、实验内容 1.实验老师介绍使用压电常数测量仪测试d33的原理与步骤; 2.测试压电陶瓷的压电常数。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ZJ-3AN型准静态d 33测量仪、压电陶瓷晶片等。 四、实验原理 压电陶瓷,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

当在某一特定方向对晶体施加应力时,在与应力垂直方向两端表面能出现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这一现象被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当一块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由于晶体的电极化造成的正负电荷中心位移,导致晶体形变,形变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压电常数是反映力学量(应力或应变)与电学量(电位移或电场)间相互耦合的线性响应系数。通常用d ij表示,下标中第一个数字代表电场方向或电极面的垂直方向,第二个数字代表应力或应变方向。 五、实验步骤 (1)用两根多芯电缆把测量头和仪器本体连接好,接通电源。 (2)把Φ20尼龙片插入测量头的上下探头之间,调节手轮,使尼龙片刚好压住为止。 (3)把仪器后面板上的“显示选择”开关置于“d 33”一侧,此时面板右上方绿灯亮。 (4)把仪器后面板上的“量程选择”开关置于“×1”档。 (5)按下“快速模式”,仪器通电预热10分钟后,调节“调零”旋钮使面板表指示在“0”与“-0”之间跳动。调零即完成,撤掉尼龙片开始测量。 (6)依次接入待测元件,表头显示d 33结果及正负极性,记录。 (7)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

压电陶瓷综合实验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综合实验 高春华黄新友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序言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综合实验”是为大学生“陶瓷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电子元器件概论”和“无机材料研究方法”等课程及实验编写的。 本实验是由十个综合实验所组成的系列实验,包括材料工艺实验:配料与混合、可塑法成型工艺、主晶相的固相法合成、硅碳棒电炉的使用、陶瓷的金属化与封接、压电陶瓷的极化等;材料性能评价实验:差热分析、陶瓷介电性能的测定、陶瓷压电性能的测定、PTC热敏陶瓷阻温特性测定等,以及进行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所需的基本技术实验。通过此系列实验,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和生产的整套生产工艺过程。 一实验目的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综合实验,起着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的作用,并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也能够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综合与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越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弄清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要求以及实验条件和可能产生偏差的因素等。 实验过程中应该操作准确、观察细心、正确地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并将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是分析与阐明实验结果,并作出必要结论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应注意将实验误差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此,对每一实验的操作、读数、记录都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三注意事项 1.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 2.实验前应根据实验讲义进得充分准备,实验前经老师提问合格后,方可开始实验。 3.实验过程中,严肃认真,保持实验室安静。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爱护仪器。 4.实验时,每个学生都应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 5.实验完毕,必须将实验记录交教师检查,合格者方可结束实验,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实验。 6.每人必须认真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包括必要的实验目的及原理以外,还应包括原始数据、计算方法、必要的数据表格与图形,主要的实验过程等。另外,还应对实验结果作必要的讨论,分析引起偏差的原因。书写应清楚整洁。7.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整洁,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作好室内清洁卫生。

某高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精选】

高长石质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 实验目的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设计背景 陶瓷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的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陶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目前国际陶瓷业正在逐步重组,生产格局在调整变化之中。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凭借技术、资金优势转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陶瓷;而日用陶瓷的生产由于原料、人工费用增加、附加值相对较低等原因,正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为我国陶瓷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出口数量占世界第一位.但平均售价偏低的局面仍无明显改观,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因此,从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技术装备、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人手,提高出1:3产品的质量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必须走。以质取胜”之路。

压电陶瓷振动的干涉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 压电陶瓷振动的干涉测量实验报告 的与实验仪 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2)了解电容测微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微仪的标定方法; ? (3)、掌握压电陶瓷微位移测量方法。 2.实验仪器 压电陶瓷材料(一端装有激光反射镜,可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充当反射镜)、光学防震平台、半导体激光器、双踪示波器、分束镜、反射镜、二维可调扩束镜、白屏、驱动电源、光电探头、信号线等。 二、实验原理 1. 压电效应 压电陶瓷是一种多晶体,它的压电性可由晶体的压电性来解释。晶体在机械力作用下,总的电偶极矩(极化)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压电现象,因此压电陶瓷的压电性与极化、形变等有密切关系。 1) 正压电效应:压电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在某些相对应的面上产生异号电荷,出现极化强度。对于各向异性晶体,对晶体施加应力时,晶体将在 X,Y,Z 三个方向出现与应力成正比的极化强度,即: E = g·T(g为压电应力常数), 2) 逆压电效应:当给压电晶体施加一电场 E 时,不仅产生了极化,同时还产生形变,这种由电场产生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又称电致伸缩效

应。这是由于晶体受电场作用时,在晶体内部产生了应力(压电应力),通过应力作用产生压电应变。存在如下关系: S = d·U(d为压电应变常数) 对于正和逆压电效应来讲, g和d 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2.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应用 迈克耳逊干涉仪可以测量微小长度。上图是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图。分光镜的第二表面上涂有半透射膜,能将入射光分成两束,一束透射,一束反射。分光镜与光束中心线成 45°倾斜角。M1和 M2为互相垂直并与分束镜都成 45°角的平面反射镜,其中反射镜 M1后附有压电陶瓷材料。 由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分光镜后,光束被分成两路,反射光射向反射镜 M1(附压电陶瓷),透射光射向测量镜 M2(固定),两路光分别经 M1、M2反射后,分别经分光镜反射和透射后又会合,经扩束镜到达白屏,产生干涉条纹。M1和 M2与分光镜中心的距离差决定两束光的光程差。因而通过给压电陶瓷加电压使 M1随之振动,干涉条纹就发生变化。由于干涉条纹变化一级,相当于测量镜 M1移动了λ/2,所以通过测出条纹的变化数就可计算出压电陶瓷的伸缩量。 三、实验步骤 1)将驱动电源分别与光探头,压电陶瓷附件和示波器相连,其中压电陶瓷 附件接驱动电压插口,光电探头接光探头插口,驱动电压波形和光探头波形插口分别接入示波器 CH1 和 CH2; 2)在光学实验平台上搭制迈克尔逊干涉光路,使入射激光和分光镜成 45 度,反射镜 M1 和 M2与光垂直,M1 和 M2 与分光镜距离基本相等;

电子材料实验报告

锆钛酸钡电子陶瓷材料的制备 前言 电子陶瓷是指以电、磁、光、声、热、力、化学和生物等信息的检测、转换、耦合、传输及存储等功能为主要特征的陶瓷材料,主要包括压电、介电、离子导体、超导和磁性陶瓷等。电子陶瓷在小型化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元器件生产企业都在电子陶瓷及其元器件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每年都有大量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元器件问世。近年来,在国家诸多重点科研计划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在电子陶瓷材料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方面有很大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一些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一些基础电子产品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少高端产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外资企业所控制。国外的大公司如日本的村田、松下、京都陶瓷,美国的摩托罗拉等近年来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目前已占据了国内片式元器件特别是高档片式元器件市场相当大的份额。我国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产品升级换代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陶瓷材料应用领域正在从传统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转向数字化的信息产品,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和数字化音视频设备等,数字技术对陶瓷元器件提出了一系列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世界各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以信息技术为应用领域的功能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 传统电子陶瓷材料在电子工业、微电子工业等领域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高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这类材料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性能。 钛酸钡BaTi03是一种被普遍研究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铁氧体,因其优良的介电性能,在电容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增加介电常数的可调性,降低介电损耗,往往通过掺杂的方法,如用化学性能更为稳定的Zr4+,取代Ti4+,得到锆钛酸钡Ba(Ti0.95 Zr0.05) 03( BZT)。传统的烧结陶瓷方法多采用固相反应烧结。大致分为: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微波烧结,超高压烧结,真空烧结,气氛烧结,原位加压成型烧结等。本文研究用固相反应法烧结锆钛酸钡压电陶瓷及其特性分析。 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固相烧结法,即固体粉末在高温环境各自分子扩散形成陶瓷化学结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

卫生陶瓷坯料配方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1.实验目的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安排 2.1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实验流程如图2-1) 2.2.1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 (颗粒小于1mm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 300g 2.2.3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范围用20个,按烧成温度烧成10个。 图2-1 实验流程

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2周) 3.设计内容 3.1前言 3.1.1课题背景 纵观我国陶瓷发展史,自改革以来,卫生陶瓷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卫生陶瓷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的卫生陶瓷生产可谓诸侯林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河南,河北和广东地区,这三个地区年产量均超过1000万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其价格相差也十分悬殊,一套坐便器从几十元到两三千不等,从产量上来说河南是最大的,而从产品的档次和出口来讲,则是广东独占鳌头。 在国内生产陶瓷飞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卫生陶瓷行业也出现新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大量出口卫生陶瓷的同时也大量进口外国高档卫生陶瓷产品,国外著名的卫生陶瓷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抢占中国高档卫生陶瓷市场。 而如今,广大人民的辛福生活已离不开卫生陶瓷带来的无线便捷,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而更多的是居室安逸程度。行内人士都知道,陶瓷坯釉料配方是陶瓷生产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卫生陶瓷广泛的应用注定了坯釉料必定是众多厂家研发的主要项目。 3.1.2目的和意义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卫生陶瓷坯料配方,来完成实验,致力总结出较合适的坯料配方。 3.2配方设计和计算过程 3.2.1配方设计 (1)查阅文献得到一种卫生陶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表3-1) 表3-1 某卫生陶瓷的坯料化学成分(质量%)[2] (2)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表3-2) 表3-2 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

陶瓷实验报告

佳木斯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陶瓷综合实验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指导教师:刘文斌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生姓名:周莹莹学号:12089940216 2015 年 07 月 05 日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实验名称:陶瓷综合实验 一.选题依据: 根据本专业实际和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设立本实验 二.实验课题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高档化、艺术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销售配套化等特点。 根据应用的不同,全球陶瓷市场可细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艺术陶瓷等领域。其中,日用陶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活用品,相比塑料、金属等日用品具有安全、卫生、易于洗涤、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增长远高于陶瓷行业整体水平。近年来,世界日用陶瓷的总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国际日用陶瓷主要产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地区是世界日用陶瓷的第一大产区。我国日用陶瓷的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 年我国日用陶瓷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 陶瓷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一。近十来年,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步崛起,我国量产化陶瓷又回升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并保持较高增长率。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整体档次偏低的问题:一是技术及装备未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二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缺乏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的意识。民族品牌的建设是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2012 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值940 亿人民币,总产量330 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出口总额70.02 亿美元,进口总额2.8 亿美元,占世界日用陶瓷贸易总额的30%左右。2013 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量375 亿件。 此外,近年来陶瓷酒瓶因其具有不透光性、导热慢等特质能够很好地保持酒质,同时能凸显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白酒厂商的青睐。 三.实验目的与意义,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陶瓷的制造过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4.总结实验经验,指导实际工作。 四.实验主要内容: 1、对黏土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分析 2、对黏土、长石、高岭土性能的分析 3、对陶瓷原料的配制、混料、练泥、陈腐、成型; 4、对成型作品进行烧成 五.实验进度预期 2015-6-20---2015-6-26 完成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生料配比计算,制定升温制度。 2015-6-27---2015-7-1 分组进行坯料烧结,得到陶瓷。 2015-7-2----2015-7-5 完成力学性能检测,完成实验报告。 六.本组成员及分工 周莹莹资料实验报告 李勇试样制备 苏浩杰烧结

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实验指导书

结构陶瓷的制备通常由所需起始物料的细粉,加入一定的结合剂,根据合适的配比混合后,选择适当的成型方法,制成坯体。坯体经干燥处理后,进行烧结而得到。坯体经烧结后,宏观上的反映为坯体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强度增大,体积密度上升,气孔率下降,物理性能得到提高。 实验目的: 1.选用氧化铝粉体,通过干法成型,制备氧化铝陶瓷。 2.选用合适的烧结助剂,促进氧化铝陶瓷的烧结,加深对陶瓷烧结的理解。 3.熟悉陶瓷常用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 氧化物粉体经成型后得到的生坯,颗粒间只有点接触,强度很很低,但通过烧结,虽在烧结时既无外力又无化学反应,但能使点接触的颗粒紧密结成坚硬而强度很高的瓷体,其驱动力为粉体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但纯氧化铝陶瓷的烧结需要的温度很高,为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烧结,需要向体系中加入一定的助烧剂,使其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出现液相而实现液相烧结。 本实验中,采用向氧化铝粉体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粉体以促进烧结,而达到氧化铝陶瓷烧结的目的。 实验仪器: 天平、烧杯、压力机、模具、游标卡尺、电炉等 实验步骤: 1.配料。将氧化铝、氧化锆粉体按80:20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并外加入 5%的水起结合作用。 2.制样。称取适量混合好的粉体,倒入模具内,压制成型。并量尺寸,计算 生坯的体积密度。 3.干燥。将成型好的生坯充分干燥。 4.烧结。将干燥后的生坯置于电炉内,在1600℃的条件下保温3小时。 5.检测。测量烧后试样的尺寸,计算其体积密度。计算烧结前后线变化率。

1.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 3.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起始物料的配比;结合剂的加入量;烧结前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及质量变化;烧结前后的线变化率。 4.思考题: 1)助烧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2)常用体积密度的测试方法有哪几种?

实验十二 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十二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名称:压电陶瓷压电性能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 所涉及课程:电子材料 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压电陶瓷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 3.学会操作ZJ-3AN型准静态d33测量仪。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老师介绍使用压电常数测量仪测试d33的原理与步骤; 2. 测试压电陶瓷的压电常数。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ZJ-3AN型准静态d33测量仪、压电陶瓷晶片等。 四、实验原理 压电陶瓷,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 当在某一特定方向对晶体施加应力时,在与应力垂直方向两端表面能出现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这一现象被称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当一块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由于晶体的电极化造成的正负电荷中心位移,导致晶体形变,形变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压电常数是反映力学量(应力或应变)与电学量(电位移或电场)间相互耦合的线性响应系数。通常用d ij 表示,下标中第一个数字代表电场方向或电极面的垂直方向,第二个数字代表应力或应变方向。 五、实验步骤 (1)用两根多芯电缆把测量头和仪器本体连接好,接通电源。 (2)把Φ20尼龙片插入测量头的上下探头之间,调节手轮,使尼龙片刚好压住为止。(3)把仪器后面板上的“显示选择”开关置于“d33”一侧,此时面板右上方绿灯亮。(4)把仪器后面板上的“量程选择”开关置于“×1”档。 (5)按下“快速模式”,仪器通电预热10分钟后,调节“调零”旋钮使面板表指示在“0”与“-0”之间跳动。调零即完成,撤掉尼龙片开始测量。 (6)依次接入待测元件,表头显示d33结果及正负极性,记录。 (7)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六、实验报告要求

压电陶瓷实验报告

压电陶瓷微位移性能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2、了解电容测微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微仪的标定方法; 3、掌握压电陶瓷微位移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电容测微仪一台:型号JDC-2000测微台架一台:型号BCT-5C,斜度1:50直流调压器一台:电压量程(0~300V)标定平铁板一块压电陶瓷管一根 三、实验原理: (一)利用测微台架标定电容测微仪 在测微台架的台架上放置一金属平板,将电容测微仪探头用测微台架夹紧,使探头的端面与平板平行,见图1,移动测微台架的旋钮,分别读出测微仪移动示值和电容测微仪的示值。这样得到一组数据即可对电容测微仪进行标定。 图1 电容侧微仪标定原理图 (二)用标定后的电容测微仪测量压电陶瓷管的线性度 在电容测微仪的线性区(对应机械标定仪的某个位置),通过可调直流电源按一定间隔改变直流电压(见图2),分别对压电陶瓷加压,使之分别产生轴向变形(见图3)和弯曲变形(见图4),从而得到压电陶瓷的伸长与偏转量与施加其上的电压的关系。

图2 可调高压电源图3 测压电陶瓷轴向伸缩图4测压电陶瓷侧向弯曲 四、实验步骤 (一)标定电容测微仪的线性度 1、实验前,了解实验原理及其实验注意事项,并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使用仪器前,将传感器端面与被测物(标定平铁板)表面用汽油认真清洗干净,以清洗掉杂质及灰尘微粒;而后将电源线和传感器与电缆分别连接好并拧紧。 3、将标定平铁板安放在测微台架的台架上,而后用夹具将电容传感器探头夹紧,接着上下调整探头使探头与标定平铁板距离接近测量区。 4、为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可将测微台架示值调至某一合适值,并将电容测微仪示值调零,而后进行实验;实验采用一人细调(等间距)测微台架,另一人记录的方式,为了标定线性区,测定线性误差,调值采用先等间距调至140μm,再等间距调回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调值范围为0~140μm,调值间距为5μm,共计读29个数。)5、实验完成后,调整测微台架使探头远离标定平板到合适位置,取下标定平板(并估算找出电容测微仪的线性工作区,我们找的较为好的线性工作区是0~100μm)以进行压电陶瓷的性能及其微位移测量的实验。 (二)、压电陶瓷加电时的性能及其微位移测量 测压电陶瓷轴向伸缩: 1、将压电陶瓷的中线(Z)接至变压器的U+端,两边的两个接线头均接至变压器的地接口端(GND)。 2、将压电陶瓷小心垂直轻放在测微台架的台架上(如图3),并将探头靠近压电陶瓷至电容测微仪线性工作区(注:应先粗调而后细调以使电容测微仪示值在6~94μm以内,

陶瓷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材料化学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指导老师:实验项目:陶瓷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陶瓷配料方案的确定方法,确定陶瓷的配料方案; 2.确定陶瓷坯料配方,并且掌握陶瓷坯料的计算方法; 3.掌握陶瓷坯料制备的步骤及成型方法; 4.掌握陶瓷釉料配方的确定和釉料配方的计算; 5.根据陶瓷制备的原理、工艺方法制备出陶瓷样品,并且根据陶瓷样品表现分析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选择制备长石质瓷,长石质瓷属于长石-石英-高岭土为主的三组分配料。一般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50℃-1350℃,满足实验室的熔炉要求(≦1400℃)。 一般长石质瓷的组成范围为:

通过上述工艺要求确定陶瓷坯料的配方,为了改善陶瓷的外观及性能,同时还会适当的加入其他陶瓷坯料的配料成分。 陶瓷坯体成型以后,往往还要在其表面制备一层釉层。一般的说,釉层基本上就是一种硅酸盐玻璃。釉的作用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表面光滑,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其次,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釉的配方主要通过硅酸盐玻璃的配方确定,前面的玻璃实验中已经确定。 三、实验样品与器材 根据实验原理,由于实验室的熔炉的最高温度为1400摄氏度。而长石质瓷的一般烧成温度在1250-1350℃。因此符合实验室要求。而长石质瓷组成范围在直线ME附近的两侧。所以选取了如图所示的点SiO2-K2O-Al2O3(60%-15%-25%). 再对此点进行修正: 由于K2O、Na2O的含量过高会使陶瓷的热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其含量一般不高于5%。修正SiO2含量为68%、K2O、Na2O总的含量为5.5%。此外Al2O3含量过高会使烧成温度升高。因此其含量不可过高,将其改为20%。 少量加入其他氧化物如Fe2O3、BaO、CaO、MgO SiO2Fe2O3BaO MgO Al2O3K2O Na2O合计68% 0.20% 0.40% 0.20% 20% 4.0% 1.5% 94.3% 根据实验室具有的实验药品: 高岭土(Al2O3·2SiO2·2H20)Na2CO3 石英(SiO2)BaO 碱式Mg2O3(4MgCO3·Mg(OH)2·5H2O)Fe2O3 K2CO3 确定坯料中各矿物或化学原料的组成:

陶瓷配方设计操作说明书

陶瓷配方设计V1.0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陶瓷配方设计V1.0》采用最优化技术算法,是一项智能型的最优化技术。软件会自动选择原料并计算出最优(成本最低)配比,其不仅满足配方的化学性能指标,而且能兼顾配方的物理性能指标。设计计算快速、简便、准确是陶瓷配方设计计算的一项创新。 现在,网上只有陶瓷配方计算管理软件,请注意是“管理软件”。而不是设计计算软件。百度搜索“陶瓷配方计算软件”只有“陶瓷配方计算管理”,而没有真正可以应用的陶瓷配方设计计算软件。因此《陶瓷配方设计V1.0》是国内首发的陶瓷配方设计计算软件,是真正的设计计算软件。 软件应用于陶瓷、水泥、玻璃等硅酸盐行业的配方设计计算。 软件作者在1999年8月《中国陶瓷》第35卷第4期发表的《最优化技术在陶瓷配方中的应用》一文祥细阐述了配方设计的数学模型和原理。 2015年8月21日,《陶瓷配方设计V1.0》软件作者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签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049953号。 1.0、名词解释 1.0.1、软件 《陶瓷配方设计V1.0》软件,简称----软件。 1.0.2、必选n 必选即配方中必须选择的原料,其n为1,2,3。即必选1,必选2, 必选3。 1.0.3、用量n “用量”是与“必选”相对应的,当选择了必选原料,就应该在“用量n”列中输入所用量。其n为1,2,3。即用量1,用量2, 用量3。 1.0.4、表头 表头即数据库表中的各数据标题。例如“原料名称”、“SiO ”等。 2 1.0.5、表1 表1——主界面中“配方配比和原料化学组成表”,简称“表1”。 1.0.6、表2 表2——主界面中“目标配方化学组成表”,简称“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