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感知培养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感知培养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感知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感知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感知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依据1. 色彩感知的重要性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为直观和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准确观察、分析和表达所见所感,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2. 儿童色彩感知的特点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小学生对于色彩的辨认常常比较直观和感性,对于冷暖、明暗等色彩因素的理解相对较浅。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直观认知和感性体验。

二、培养色彩感知的方法和策略1. 视觉感知训练通过观察、分析和模仿色彩作品,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敏锐感知能力。

可以安排一些视觉感知训练活动,如观察大师的色彩作品,进行色彩比较和分类等。

2. 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艺术欣赏教育通过艺术欣赏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赏析不同类型的色彩作品。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艺术展览,学习大师的绘画技法,提升对于色彩的艺术鉴赏水平。

4. 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色彩感知互动。

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色彩项目,如绘制大型拼贴画或合作完成一幅色彩丰富的壁画。

5. 多元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丰富色彩感知培养的方式。

可以利用色彩软件、教学影片、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色彩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与展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促进色彩感知培养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作品评比、观察记录、个性化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提升。

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

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

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中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开展色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职美术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措施和建议。

一、理论指导在开展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前,首先要对色彩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色彩的基本原理、搭配原则、应用技巧等都是进行色彩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运用和创作。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配、搭配、临摹、创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实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自由探索、发现色彩的奥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开展色彩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色彩视频、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色彩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问答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色彩教学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色彩,了解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也可以与文学、音乐等学科进行融合,用色彩去表达诗歌、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五、鼓励创新探索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索,不拘泥于规定的表现方式和技巧,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探索和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探索和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探索和研究色彩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为此,我进行了色彩运用的探索和研究,并分享以下内容。

首先,我引导幼儿了解基本色彩。

在课堂中,我通过展示各种色彩样本和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帮助他们认识红、黄、蓝等基本色彩。

随后,我设立了各种触感和视觉体验活动,比如感知红色物品的温暖、感知蓝色物品的冷静等等,以加深幼儿对基本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我进行了色彩的组合与搭配教学。

我采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具,如彩色方块、彩色纸张等,引导幼儿进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

我鼓励幼儿自由地选择和搭配颜色,并观察不同颜色组合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在音乐与舞蹈方面,我针对不同色彩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来表达色彩的变化和情感。

例如,对于快乐明亮的红色,我设计了欢快的舞蹈和快节奏的音乐;对于冷静文静的蓝色,我则设计了舒缓的舞蹈动作和柔和的音乐。

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形象。

同时,我还重视幼儿在实践中对色彩的探索和表现。

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色彩的尝试与创造。

我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共同参与创作,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我还引导幼儿进行色彩的观察和比较。

我带领幼儿到校园中去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变化,引导他们比较不同季节的颜色差异。

我还通过一些游戏和任务,让幼儿观察物体的颜色,如找出教室中红色物品的数量,比较操场和教室的颜色等。

通过这些观察和比较的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探索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基本色彩、进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音乐与舞蹈的表达、实践中的创作以及观察和比较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色彩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对色彩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往往被较为简单地理解和应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而随着色彩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色彩教学方法的分析和现代色彩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色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为我们研究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是视觉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色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色彩的特点和效果,提升他们的色彩表达能力。

色彩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通过色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色彩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细心和耐心,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开展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艺术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色彩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比较传统色彩教学方法和现代色彩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色彩学习。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可行的色彩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色彩素养和创造能力。

色彩教学实践研究(3篇)

色彩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色彩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了色彩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色彩教学;实践研究;原则;方法;应用一、引言色彩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塑造形象。

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通过色彩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

本文从色彩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色彩教学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色彩教学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从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理论到色彩技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知识。

2. 实践性原则色彩教学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奥妙。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3. 创新性原则色彩教学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 审美性原则色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美的魅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色彩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色彩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如季节、时间、光线等对色彩的影响,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色彩的丰富性。

2. 比较法比较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不同颜色、不同色调、不同明度的色彩,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色彩的共性和差异。

3. 分析法分析法是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原理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让学生在分析中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

4. 模仿法模仿法是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逐步提高色彩表现技巧。

色彩备课教研总结

色彩备课教研总结

一、背景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色彩教学,我校美术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色彩备课教研活动。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色彩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色彩教学的认识,明确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2. 丰富教师的色彩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色彩教学的创新方法。

4. 提升学生的色彩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内容1. 色彩教学理论研讨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们回顾了色彩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学原理、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等。

通过研讨,使教师们对色彩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色彩教学案例分享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色彩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展示了教师们在色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3. 色彩教学策略探讨教师们针对色彩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探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4. 色彩教学工具与方法研究教师们就色彩教学工具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色彩教学软件、色彩教学课件、色彩教学活动等。

通过研究,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教学资源。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色彩教学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2. 教师们的备课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学生的色彩素养得到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五、活动反思1. 色彩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年 4月 1日, 德 国魏玛创 立 了第 一所新 型现代设 计教 育机 在
构— — 包 豪 斯 国立 建 筑 学校 , 简称 包 豪斯 。从 1 1 年 到 l 3 99 93 年, 它培 养 了整 整 一个 时代 的 现代 建 筑 和 设 计 人 才 , 也培 育 出

2 教 学模 式 由单 边 向多 边 过 渡 未 完成 . 单 边 教 学是 以教 师 向学 生 灌 输 知 识 为 主 , 利 于 激发 学 不
身边所发生 的一切 , 比如夜 晚天 空的色 彩、 叶颜色在 四季里 树 的变化 等。结果是 , 学生们 以优异 的成绩考 入理想的高校 , 而
高校教 师所 面对 的是将 自己的设计潜 能裹得死 死的 、 却不知
如 何 思 考 的“ 秀 ” 子 。设 计 色 彩 课 程 就 是 要 将 学 生 的思 维 优 学
式化教学与训练等。这在客观上对培养学 生的色 彩观察 能力 起到过非 常积极的作用, 也促进 了我 国艺术设计教 育的发展 。 随着 设计色彩课 程 的发展 , 统教 学模 式逐渐 显现 出许 传
多弊 端 , 阻碍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的提 高 。针 对 出现 的 问题 , 者 通 笔
生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这将 影响到学生毕业后 自学 能力 的提高 , 也不利 于学生逆 向思维和发散性 思维 的形成 。多边教 学是在
确定 以教 师 引 导 为 主 的前 提 下 , 助 学 生 主 动 思 考 , 视 学 生 帮 重
个 时代 的 现代 建 筑 和 工 艺 设 计 风 格 , 人 们 称 为 “ 代 设 计 被 现
视 觉设计
设计色 彩课程教学模 式的研 究与实践
口翟玮

要 : 计色 彩 课 程 作 为 艺 术设 计 专 基 础课 , 商负 起开 阔学 设 要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校本课题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校本课题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校本课题教研
活动记录
1、研究目的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和校本课题,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2、研究计划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培训和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分五个步骤。

3、选题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

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色彩教学研究
摘要:色彩是人们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的物理现象,但是通过色彩视觉的过程我们知道,色彩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光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学科。

为了更好的将色彩运用到画面中,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色彩教学中,学生对色彩的把握能力和以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两个方面都是非
常重要的能力培养。

色彩实体的显现与变化,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规律:色彩效果的产生和转化过程,却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

abstract: color is a physical phenomenon that you can see when you open your eyes. however, by the course of color vision, we know that color s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e which involves physical optics, chemistry, physiology,psychology, aesthetics and so on. in order to applicate color into pictures better, a good knowledge of color changing rule is a must. therefore, students’ mastery of color and the ability to shape body with color are important abilities. the manifestation and changes of a color entity follow an objective law; while the producing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color effect can be controlled with artis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关键词:色彩;色彩塑造形体;色彩效果
key words: color;shape body with color;color effect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308-02
色彩是人们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的物理现象,色彩的感知必修具有以下的视觉过程:光(光能)、景物、眼、脑、成像视觉、联想(再认识)、同化。

光:是放射能中可以被人感觉到的部分,也可称为可见光。

景物:指能被我们观察到的对象。

它具有对光能的一部分有选择性吸收、反射与透过的特性。

眼:即依靠光能,观测对象所在的地点、距离、形体、强度以及主波长(色相)。

脑:空间色彩形象是由两眼感知,并被转换为脉冲,通过视神经,经过转换中心导向视觉中枢。

成像即视觉:所有被转换的情报,并非似图画。

而且,被感觉到的视觉信号。

联想:外界视觉情报的色与形之间的相互协调,经过神经脉冲是作种种转换。

形成人们“视觉”世界的完美性。

这是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创作过程。

从色彩的视觉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得知,色彩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光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学科。

对物体写生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物体色彩的交流。

而对物体色彩的模仿,也是色彩交流的水平。

大都必须通过对物体自然色的再现,才能达到一新水平,这是色彩的写生过程。

人的色彩艺术活动要靠外部色彩的启发,再经过内心同构,从而表现出丰富有个性特征的色彩形式和情感色彩,当感情色彩显现艺术作品的时候它是作者精神世界色彩的自觉表现。

而不是自然现实表面色彩的反映。

在对整个所要表现的物体上是要进行整体色彩的把握,整体画面色彩的协调性和融洽性。

每一个物体与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和谐,不同的质感和自己所具有的固有色,还有环境色、光源色对整组物体色彩的整体把握。

如果我们把一个三棱锥的石膏几何体放在红颜色的衬布上,在色彩上不同的面就会有不同的反射颜色。

可以充分体现环境色对物体的呈现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在引导初学者学习色彩时,石膏几何体是最佳的写生对象。

我们选择它作为观察和分析色彩现象的例证。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

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

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

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

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

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

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

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

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

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
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

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

造成物象的色彩现象有三个因素,即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

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方式就形成了光彩和不同质感。

造成空间的原因是空气的色彩透视。

这些就是明暗法色彩造型的基本内容。

把石膏三棱锥自身的白色称为固有色,那么影响石膏三棱锥色彩感觉的就是光源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对三棱锥的反射色彩。

把除去固有色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我们称之为条件色。

环境色的色相即光源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环境自身的色彩。

如果把三棱锥放在处在正面光的照射下,它的受光面全部体现了它自身的色彩;而受到侧光照射时,背光部分就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当它受到逆光时,就几乎完全改变了它自身的颜色。

把三棱锥放到不同的衬布上,分别受到天光(天空反射光)、阳光和暖色灯光下的照射,就可以看出三种光色的关系对物体造成的不同色彩差别。

在天光下三棱锥的受光面的色彩是偏冷,而背光面偏暖;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面偏暖,而背光面偏暖;在暖灯光的照射下受光面也偏暖,而背光面也偏暖。

那么背光面的色彩则受到光源色的强弱和环境色的影响。

对三棱锥来说固有色是不变的,条件色是可以改变的,一旦光源照射的方向改变,三棱锥的色彩效果和明暗关系也随之改变。

对于画面的色彩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

在当前色彩教学中采用
的理论依据,是在印象派前后时期的色彩理论加之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

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

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训练上比较强调作画过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画大关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关系上来。

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色彩理论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科学规则和相应的客观因素,忽略了做画者对于色彩的直接感应。

但在做画过程中这种感应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艺术作品就会缺乏生气,枯燥无味。

所以,在色彩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对色彩的直接感应,不要让过多的理论缚住做画者的手脚。

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

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椐画面的需要来分配。

在对色彩的变化规律有了认识后,那么我们对色彩的把握就会运用到画面当中,去更好的表现所要表现的物体的色彩关系。

参考文献:
[1]陶昌平,董应龙.谈民族色彩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渗透——以攀枝花学院设计色彩教学及彝族色彩为例[j].西昌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蒋志强.公共艺术教学与社会实践——对现行高校艺术教学
存在问题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3]田燕,伍建平.试析少数民族色彩研究体系对现代设计的意义[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