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的育儿经给新手妈妈的一份大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医的“育儿经” ——给新手妈妈的一份大礼
1.饮食营养
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其肠胃脆弱,消化功能尚未健全。
因此,小儿的饮食,既要营养丰富,又不能损伤脾胃,这就需要喂养得当,不可过饥过饱。
过饥则啼哭不宁,日久影响全身营养,或使发育障碍;过饱则呕吐溢乳,产生积滞不运,伤害肠胃。
可见合理的喂养,对小儿的健康,颇为重要。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养料。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曾说过:“乳为血化美如饧”。
所以,人乳喂养婴儿,最为适宜。
哺乳量的多少,则要求乳母根据小儿个体的不同,食量的大小,以及生长发育的需要,灵活掌握。
乳母在未给乳以前,应先用温开水将奶头洗净,以保持清洁卫生,并把蓄存于乳头部分的宿乳挤去,还要求将乳房按揉几下,可使乳汁流畅,有利于乳儿的吸吮和消化。
哺乳时应将乳儿斜抱怀中,不宜睡在床上喂奶,以免乳房填塞小儿口鼻,发生吞咽不利,甚至引起窒息。
哺乳期间,乳母应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绪,保持身体健康。
因为儿母相应,乳母的健康情况,对乳儿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乳母饮食最好多样化;一切辛热、寒滞之品,不宜多食。
既不可偏食,以免乳质变异,影响小儿营养;也不可饮酒,因为酒性走窜,最能伤神耗血,而且助湿生热,母醉乳儿,更属不利。
又如:乳母应该注意生情修养,保持心情舒畅,使其乳汁清和,有利小儿营养。
否则,七情过度,喜怒无常,便将影响乳汁的分泌和质量,对小儿营养不利。
此外,母病之后,不可乳儿,因为病乳质量变异,能生诸疾,令儿黄瘦、骨蒸、盗汗、夜哭,影响小儿健康。
如果母乳不足,或因病不能喂养时,可用牛乳或羊乳喂养,或增用代乳品,如豆浆、奶粉、米粉、奶糕、代乳粉等,进行人工喂养。
白天每4小时一次,夜间每6~8小时一次,要求定时定量,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小儿悲啼未定,不可便与乳食,否则,气与食并,轻则发生呕吐、粪青,重则伤害脾胃。
还要注意不可“乳食杂并”,所谓“乳食杂并”,是指乳后即食,食后即乳,这样很易发生乳癖或食癖,甚至形成疳证,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3~6个月左右,除喂乳外,应有计划地逐渐增加辅食。
如稠粥、烂饭、面条、面片汤、藕粉、鸡蛋黄、菜泥等,以助长中气,作为断乳的准备。
小儿周岁后,便当断乳。
如果喂乳时间过长,不进其他食品,易致营养不足,造成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断乳以后,往往饮食不知自节,食已不知饱足,这时必须适当控制饮食,宁饥勿饱,尽量避免投其所好,更不能一闻哭声,急以食物纳入儿口,或喂甘肥油腻之品,难以消化之物。
纵儿恣啖,必将造成脾胃损伤,健运功能失职而产生疾病。
因为“甘能令人中满,肥能产生内热”,故应加注意。
此外,正常小儿也不宜服食补品,小儿虽然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只要喂养得当,调理适宜,自能正常生长发育,不必倚靠补品。
因为补品性能有所偏胜,滥用或过用,都足以产生弊端。
2.寒温调节
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柔。
穿着衣服要求轻软、宽松、整洁,使四肢活动自如,以有利于生长发育。
鞋袜、帽子大小要适中,尿布以质软、吸水性强的棉布为宜,要勤换勤洗勤晒。
至于衣着的厚薄,历代儿科医家,大多主张“薄衣”,谆谆告诫“不可暖衣”。
所以,小儿衣服不可穿的过多,夜间盖被要适宜,不可过厚,这样可以锻炼小儿耐受风寒,增强抗病的能力。
但是,小儿肺气娇弱,卫外不固,衣服穿着的多少,还应随着气温的升降而增减。
尤其春秋气候易变,更应注意,不可过多过少。
过少则感冒风寒,腠理闭塞,容易发生伤风寒热等证;过多则睡眠不安,汗出伤阴,肌肤不健,反致体弱多病。
此外,古代儿科医家为了调节小儿寒温,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并根据脏腑腹背阴阳的特点,在主张“薄衣”的同时,又提出了“背腹足膝要暖,头部要凉”的观点。
因为背部受了风寒,能使皮肤闭塞,发生恶寒、发热、喘咳等症;腹部受冷,可以影响消化功能,食物不能蒸腐,发生呕哕、腹痛、肠鸣、泄泻等症;足膝受冷,可以影响到脾肾功能,出现腹痛、下利清谷、腿膝关节疼痛,甚至发生寒热,俗说:“寒从下起”,就是这个道理。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灼热则髓溢汗泄,可使头部生疮,或发生目疾。
所以,头部要凉、背腹足膝要经常保持温暖,才不致生病。
这是古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3.起居游息
起居适当,游息有时,是小儿保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历代儿科医家早就认识到大自然界的日光和空气,对小儿健康的作用。
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中说:“宜时见风日。
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
因此,小儿居处,室内应空气流通,日光充足,冷暖燥湿要适宜。
如非气候严寒或骤变,不宜紧闭窗户,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应当注意保持一定的室温,尤其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低,往往出现体温不升,四肢发凉,故保温更为重要。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抵抗力,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增进小儿健康水平的积极措施。
因此,凡天和日暖无风之时,气候冷暖适宜之季,可以常抱小儿到户外活动,接触和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但应避免日光直射头部。
平时可用温度较低的水洗脸、洗手、洗脚、擦身等,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但须注意,锻炼要从小开始,循序渐进,不可要求过高,不要任意中断,“自然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千万不可深居室内,忽略锻炼。
历代儿科医家认为这样“反致肌肉软脆,筋骨薄弱,易为六淫之邪入侵。
犹如阴地草本,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易致夭折”,应予重视。
小儿起居睡眠也要有规律。
足够的睡眠是保证小儿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小就应养成开窗睡眠和早睡早起,以及自动入睡的良好习惯。
根据小儿年龄长幼的不同,需要睡眠时间的长短亦有差异。
大抵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
如初生小儿每日所需的平均睡眠时间为20小时,2~3月为16~18小时,4~8月为15~16小时,9~12月为14~15小时,1~2岁为13小时,3~5岁为12小时,6~7岁为11小时,7岁以上为9~10小时。
上述睡眠时间,包括日间睡眠时间在内。
睡前不可使之过度兴奋,以免影响入睡;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出现烦躁易怒,纳食减少,体渐消瘦等情况。
在睡眠时也要尽量避免抱在怀中抖动,以及口含乳头等入睡方法。
幼儿渐长,也应有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其筋骨坚强,呼吸畅利,促进食欲,增进健康和智力发育。
但是,小儿精神脆弱、易受惊恐,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要防止突然惊恐,引起神志不宁,夜卧不安;也要注意安全,以免跌倒摔伤等意外情况。
4.养教结合
为使小儿健康地成长,并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对小儿进行适时而合理的教育。
古代有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对小儿的教育,也很重视,都主张从婴幼儿开始,要“养教结合”、“及时而教”。
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一,及时进行教育,犹如草木及时灌溉雨露,就能迅速生长。
否则,小儿长成以后,思虑散逸,习惯成性,一般就不易教好。
根据小儿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动,模仿性强,自尊心强,精力充沛的特点,不可错过对其进行早期教育约黄金时代,应做好合理、正确的引导教育工作。
当小儿懂事时,首先要迂物而教,培养其好学钻研精神;要教以诚实,不能欺骗,培养其实事求是精神;与左邻右舍和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关心别人,培养其团结友爱精神;要教以尊老敬友,举止言行文明,培养其讲究文明礼貌精神。
幼儿要经常洗头、洗澡、换衣、修指(趾)甲,饭前便后洗手,3~4岁时要训练其学会自己洗脸、刷牙等,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的方法,宜循循善诱,讲故事,讲道理,耐心教导;而不能偏袒偏爱,打骂恐吓等,影响小儿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