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五单元四年级

科学第五单元四年级
科学第五单元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

1有哪四种调查方法?

答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什么时候采用调查的方法?

答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3什么叫推理?

答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4什么叫预测?

答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5珍妮是一位科学家,在非洲从事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历时40多年。

6珍妮观察黑猩猩感到恐惧或愤怒时,毛发怎样?

答毛发竖起。

7对这间隔5厘米的两张纸用力吹气,会有什么现象?

答纸会靠拢。

8对着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会怎么样?

答乒乓球会吸上去。

9傍晚时分,聪明的小狗纠缠着主人,这是小狗表示什么? 答小狗不想把排泄物拉在家里。

10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有可能会怎样?

答由于受热不均,热胀冷缩会导致杯子爆裂。

11过度开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答将导致地面下沉。

12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天气可能会怎样?

答将要有一场雨。

13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单元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 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 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 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 B. 随便闻 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 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 B.水还可以流动 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

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 B. C. D .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 A.大气中 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C.河流 D.地下水 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 A.塑料 B.铁丝 C.纸巾 D.卵石 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 C. D. 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 A.木屑 B.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 A.浮力 B.溶解性 C.压力 D.表面张力 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A.65% B.85% C.95% D.100%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 A. 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 洗澡水冲厕所 D. 淘米水浇花 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 A.砖地返潮 B.毛巾吸水 C.乒乓球漂浮在水面 D.灯芯吸油 12、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D) A.随手关好水龙头 B.把水接在盆里洗菜 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用水洗车 鸡蛋 鱼 蔬菜人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评估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17分,每小题1分)。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每秒声音振动的次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 4、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5、音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6、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有(共振(振动))作用。二、判断(6分,每小题1分)。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3、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4、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6、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每小题2分)。 1、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B )。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 水面产生水波 C 无法判断 3、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C )。 A 眼 B 鼻 C 耳 D 口 4、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 A可以大声讲话 B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 C无所谓 四、填图(7分)。 五、实验(6分)。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高较高较低低水量越少,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简答(6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音由耳廓收集,通过耳道传道内部,引起鼓膜振动,由听小骨、耳蜗放大,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全册

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大展台 1、人体的支架叫(),它由()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骨骼具有()、()、()的作用。 2、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它能制造()。 3、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 4、关节分为()和()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 而实现的。 6、人不运动时,负责()、()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7、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加健康。()和()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9、我们打乒乓球时,胳膊上有()、()、()三个大关节在活动。 10、要保护骨骼肌肉的健康,就必须()、()、()。 二、我会判断,我能行(对的打“√”,错的打“×”) 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指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关节没有好处。() 4、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 () 5、游泳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6、要保护好关节不受伤,就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7、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8、骨骼、关节受伤的急救措施是迅速热敷受伤部位。() 9、骨头上的肌肉是成对在一起工作的。() 10、身体不同的部位关节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 三、我会选 1、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作用和缓冲作用。 A、支撑 B、连接 C、运动 D、保护 2、曲臂时,胳膊前部的肌肉();伸臂时,胳膊后部的肌肉()。 A、收缩 B、放松 3、收缩后的肌肉会()。 A、变短变硬 B、变长变软 4、常吃()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钙 C、碳水化合物 5、人体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A、关节的运动 B、骨骼的运动 C、肌肉的运动 四、你来问我来答 1、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2、经常运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平阴龙山小学 田永福 (共100分,卷面分5分) 一、填空(每个2分,共40分) 1.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部分。 2.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 3.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__________。热在水中主要是以________ 的方式传递的。 4.热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__方式传递的。 5.穿棉衣盖棉被感到暖和,是因为这些物体具有__________性能。 6.夏天穿浅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浅颜色衣服_____________。 冬天穿深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深颜色衣服_________。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融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8.不同物体的传热_______不一样,因而__________也不一样。 9.金属都是热的_____________,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__________ ,其次是 铝和_________ 等。 10.热可以不依靠__________ ,直接向周围发散,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__。 1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选择_________色、__________材料制作更科学。 二、判断(每个1分,共20分) 1.棉衣、毛皮都不会生热。( ) 2.在物体中,热总是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 3.除了水银,液体都不容易传热。( ) 4.材料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相同。( ) 5.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 6.一般说,金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 7.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 ) 8.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 9.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10.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 11.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 12.制作太阳伞和雨伞,都可以用深色伞衣。( ) 13.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14.材料不一样,吸热的本领有大有小。( ) 15.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要选择吸热本领大的材料。( ) 1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17.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8.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 19.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20.物体吸热的快慢只与其本身材料有( ) 三、选择(每个2分,共30分)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 .焰心 B .内焰 C. 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滔精灯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 .玻璃 B .铜 C .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 .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 .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 .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 .不正确的 B .正确的 7.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地面上来的。 A. A.辐射 B. B.对流 C. C.传导 8..加热容器中的水,水会( ) A.左右对流 B.不动 C.上下对流 9..取暖用的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 A.地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3、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来描述。 二、哪种材料硬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7、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常见的金属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 10、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气泡图] 11、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 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吸水)、(不易传热性)、(耐 磨)、(耐腐蚀性)、(质轻)、(可重复利用性)等。[气泡图] 15、生活中塑料制品有许多,如:雨衣、雨伞、勺子、叉子、筷子、 塑料袋、饮料瓶、矿泉水瓶、电源插座、油壶、排水管等。 16、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 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如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都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7、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要注意循环利用标志,将塑料制品进行 回收再利用。 四、它们吸水吗 1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20、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②能写字。③能折叠。 ④易撕开。⑤吸水性强。 21、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相同点:①都是由纤维构成的,②纤维之间都有空隙。 不同点:①薄厚不同。②疏密程度不同。 ③光滑程度不同。④纤维长短不同。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集中话题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 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新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 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 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需要营养; 3.会生长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开发区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学试题 姓名————等级———— 一.填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但是不同的物体()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2.液体中除()之外,都不容易传热。 3.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和()三部分。 4.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5.()物体比()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6、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的。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这是因为( )物体吸热的本领强。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9.热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0.金属都是(),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其次是()铝和()等。 11.热可以不依靠(.)直接向周围发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2.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空气受热后()变小,质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 13.太阳能集热器是接受()并()的装置,它是太阳能能热水系统的(),相当于汽车()。 二、选择、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焰心、B.内焰c.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滔精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玻璃B.铜C.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辐射C.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 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不正确的B.正确的C.不知道 7.冬天,我们应该穿颜色( )的衣服。 A.较浅B.较深C.无所谓 8.对于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 )。 A.斜放式、红色塑料箱 B.直放式、黑色玻璃箱 C.平放式、黑色金属箱 D.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9.太阳的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A.对流B.传导c.辐射 10.液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对流C.辐射 11.太阳伞常采用的颜色是( )。 A.黑色B.灰色C.银色 12.工作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是( )。 A.竖着放的B.横着放的 C.斜着放的 三、判断、 1.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2.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3.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4.太阳伞大部分都是深颜色的。() 5.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 7.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表面最好要光滑。() 8.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最好用透明玻璃材料做容器。( ) 9.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0.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 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两大类。 3. 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 传递。 4. 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 5. 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6. 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 7. 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海滩拾贝。 1.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2.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3. 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4.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5. 冬天,在有暖气片的房间内点燃卫生香,烟会飘向()。 A、门外 B、暖气片的方向 C、窗外 6.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明辨是非。 1.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2.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循环往复。()

3.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 4.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5.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将塑料勺、铝勺、铜勺、铁勺、木筷同时放进热水 里,过一会发现不热,而 热,说明不同的物体传热的能力 。 2.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请你在图上标出木屑的运动路线。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夏天穿浅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衣服的人多? 2.夏天,冷饮摊点为什么用棉被盖着冰糕、雪糕? 六、实验探究 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3.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4..水沸腾的温度100℃水结冰的温度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的温度计。要根据不同测量 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6.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 7.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8.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10.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1).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11.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2.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3.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 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完整版)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题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音叉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流水声就是水振动,风声就是空气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管,(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嘴吹水量不同的玻璃管,(空气越少声音越高),(空气越多声音越低) 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振动的物体究竟是哪一个。 10、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振动的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四种材料传声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尼龙绳、棉线、铝箔、木尺)。 14、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5、地震时,当人被埋在下面,可以怎么办?为什么? 答:如果附近有金属类物体,我们可以敲击金属物,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好。 16、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通话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7、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8.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19.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儿童和成年人的耳朵都可以会出现问题。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20.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2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的传递方式叫做() 3.热不依靠任何物质而直接向周围发射的传递方式叫做()。 4.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 5.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 6.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相当于汽车的()。 7.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递到大气层的。 8.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探究选择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递方向是()。 A由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 B传导 C 辐射D对流 2.热在()的物体中更容易传递。 A 密度大 B 密度小 3.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

A 传导热 B 辐射热 4.热在真空中是以()方式传递的。 A辐射 B对流 C 传导 5.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6.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7.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8.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9. 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探究判断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热可以不依任何物质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传递。() 2.水与水银相比,水银是热的良导体。() 3.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的传递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得到辐射热。 4.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一、我能填空: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件法、密封包装法、腌制法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一粮食类—、 蔬果类、一肉蛋类―一等食物,同时还要吃—水产类—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0 二、我能判断: (X )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V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X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X )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X )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V )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X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x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X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X )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x )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X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X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乂松乂脆,所以应该多加。 (V ) 14、用滴碘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V )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C )。 A、蛋白质 B 、糖类C 、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C )。 A 、黄瓜 B 、梨 C 、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C )。 A、羊肉 B 、牛奶 C 、胡萝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