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1124
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国可 2.评价范围港、凤城等2个县级市2015-2016年度持续发展之本。
一定时期,对资源利本轮辽宁省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土地利用状况趋向集约利用,之后趋用与保护意识不强,片面强调经济快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城市包括沈向粗放利用,北票市2015-2017年度速发展,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土地利用状况类型趋向粗放,2018年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普遍存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度土地利用状况趋向集约利用。
在,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等11个地级市;新民、瓦房店、庄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的提出,资源集约利用意识逐渐河、海城、东港、凤城、北镇、大石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利用一种加强,节约集约用地逐渐上升为国家桥、调兵山、北票等10个县级市,共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Topsis-理想战略高度。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21个参评城市。
解法或优劣解距离法,该方法是以各用评价工作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国策 3.意义指标对评价结果综合分值的负向影响的重要手段和渠道,2014年国土资源通过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进行评判,当某一指标出现频度越高部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利用评价工作,全面掌握辽宁省21个时,其越不利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定》,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约利用),筛选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况、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不利于城市建设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利用5年时等土地利用现状,找出节约集约用地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
目的间(2014至2018年)开展城市建设用方面特征、存在问题、差距及原因,是在掌握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全面掌握针对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全省科学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城市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程用地管理、制定相关用地政策提供理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和因度以及潜力,为国家制定城市用地管论依据,同时,评价成果应用还可以素,能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地对策理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百度文库+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02 基本约定 0适用范围 0评价目的 (1)工作体系 (1)工作任务 (2)评价时点 (2)技术步骤 (3)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技术步骤 (3)中心城区用地潜力评价技术步骤 (4)标准适用说明 (6)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7)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7)评价单元 (7)评价对象 (7)基础调查 (8)调查基本要求 (8)人口状况调查 (8)经济状况调查 (10)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3)定性分析 (16)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分析 (16)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分析 (16)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7)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9)定量评价 (22)评价方法 (22)评价指标体系 (22)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 (23)权重值确定 (24)理想值确定 (26)评价指标标准化 (28)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计算 (29)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30)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绩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32)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及评价结论 (32)汇总表格规范 (32)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要求,做好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结合2011-2013年北京等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原平等20个小城市评价工作实践,编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 编制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5)《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版);(7)《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100000 定位基础1000110000 测量控制点空间数据1000119000 测量控制点注记空间数据1000120000 数学基础1000120100 内图廓线空间数据1000120200 坐标网线空间数据1000200000 水系1000210000 河流空间数据1000219000 河流注记空间数据1000220000 沟渠空间数据1000229000 沟渠注记空间数据1000230000 湖泊空间数据1000239000 湖泊注记空间数据1000240000 水库空间数据1000249000 水库注记空间数据1000250000 海洋要素空间数据1000259000 海洋要素注记空间数据1000270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空间数据1000279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00000 交通1000410000 铁路空间数据1000419000 铁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20000 城际公路空间数据1000429000 城际公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30000 城市道路空间数据1000439000 城市道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60000 水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69000 水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80000 空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89000 空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空间数据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空间数据1000600900 行政区注记空间数据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空间数据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空间数据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1000000 土地利用要素2001050000 开发区基本信息要素2001050100 基本信息面状要素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续)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2001050101 面状图斑空间数据2001050104 面状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200 基本信息线状要素2001050201 线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204 线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300 基本信息点状要素2001050301 点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304 点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100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1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1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200 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2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2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300 不可建设土地20010603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3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400 典型企业用地20010604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4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70000 其他信息要素2001070100 文本要素2001070110 文本数据文本数据2001070200 表格要素2001070210 表格数据表格数据2001070300 图件要素2001070310 图件数据栅格数据2001070400 其他数据要素2001070410 其他数据注1:本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5位至第10位代码参考GB/T 13923—2006。
云南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云南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郑 宇,全诗凡(云南财经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当前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评价较多,各省重点行政辖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也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部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及未来开发利用形式一直是国家及云南省国土部门关注的重点。
通过数据搜集和调查云南省20个地(县)级市的土地数据,经过相关指标的测算,从人口与建设用地、经济与建设用地两个层面对各地(县)级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趋势判定。
[关键词]建设用地;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弹性系数;利用趋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7 0301 引 言城市是城镇化和工业化集聚发展的实体形态,而建设用地是其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效果而言,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是其效率水平和功能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反映方面,决定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准确而详细地了解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客观评用地水平,是促进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前提,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4年,云南省地级市常住人口2931 23万人,较2010年增长2 68%;地区生产总值为88773812 32万元(2010年可比价),较2010年增长61 74%;建设用地为604648 65公顷,较2010年增长7 91%。
云南省县级市常住总人口636 7004万人,较2010年增长2 72%;地区生产总值为22385854 00万元(2010年可比价),较2010年增长58 75%;建设用地为158242 22公顷,较2010年增长8 72%。
由此可见,人口、经济、建设用地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本文从人口与建设用地、经济与建设用地两个层面,分析云南省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
2 城市建设用地评价方法和数据说明2 1 评价方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参考《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通常用总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表示;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匹配度分析,用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EEI)表示。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doc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约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评价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工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评价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技术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标准适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基础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用地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从指标体系构建的角度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率逐年提高。
城市用地率是指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城市用地率逐年提高,2019年全国城市用地率为39.3%,比2018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是指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用地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指数为0.57,比2018年提高了0.01个单位。
3.城市用地结构逐步优化。
城市用地结构是指城市用地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
我国城市用地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居住用地比重逐年下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比重逐年提高。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用地率、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指数、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效益等指标。
1.城市用地率。
城市用地率是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体现。
城市用地率越高,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城市用地率的提高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来实现。
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指数。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是指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用地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化指数越高,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立

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建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包括两大块内容,一为基础数据矢量化,将调查所得到的各种格式的基础底图矢量化,得到相同工作平台上的矢量数据。
二为录入属性数据,将调查所得到的各种基础信息录入属性数据表,并建立属性数据与矢量图形数据的关联关系。
一、基础数据矢量化1、收集原始调查底图。
前期外业调查中收集的原始调查底图包括开发区范围的地籍图、开发区范围的卫星图片、上一轮开发区评价的调查图纸等图件。
2、调查底图的矢量化。
工作平台选择和空间参照系统的选择: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软件平台采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ARCGIS软件为工作平台。
空间参照系统的选择,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TD/T 1030-2010)要求和我国一般通用空间参照系统,此次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按3度分带。
根据收集得到的原始调查底图矢量化底图,形成开发区范围的矢量图形数据,对本身便是矢量数据的调查底图根据上述确定的空间参照系统,转换得到相应空间参照系统下的矢量数据。
矢量化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线段:不能自相交、打折等,道路等交通用地尽量用直线2.拓扑结构正确(不能有拓扑面碎片)。
3、矢量化数据检查根据调查底图对开发区矢量化完成后,对所得矢量化数据进行检查。
1.面积检查:面积检查内容包括控制性的对所有图斑的面积之和与开发区的批准面积是否相符的检查和具体的对开发区内各宗地的供地面积与所属图斑面积的检查。
对面积的检查控制条件应满足两者之间误差应小于5%。
2.图斑数检查:图斑总数等于开发区内宗地总数。
二、数据库属性1、建立数据结构本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建设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TD/T 1030-2010)分别建立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不可建设土地、典型企业用地等各层数据结构。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建议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建议摘要:为了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更好地了解,为制定出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政策能够更加的科学有效,前几年,国土资源部就曾下发文件,推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开展。
本文首先将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含义,随后论述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作用,最后探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国土资源部;城市建设用地在2014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正在持续推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的定位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健全,从而跟上时代的需要。
1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概念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评价城市当中的建设用地,通过经济以及法律等相关手段定性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以及用途,从而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政府所开展的建设用地政策也会更加科学合理[1]。
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发挥的作用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当中,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近几年所推行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当中的数据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之上,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今后的空间布局工作都变得非常顺利,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撑。
总而言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需要被不断实践。
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所获取数据的方式非常科学合理,有着非常强的先进性,并且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有着十分全面的内容,可操作性强。
3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工作开展之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在数据、指标等部分依然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便是对不足之处的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本标准其他起草人员:(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 17798-2007,定义3.4] 3.2 空间要素 spatial feature 包含空间位置的地理实体的抽象,它是在地理实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主要包括点、线、面等 基本类型。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 1。
表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说明
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引用 GB/T 13923-2006
1000100000
定位基础
1000110000
测量控制点
空间数据
1000119000
II
引言
为规范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城市建设 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建 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等标准规范,制定本标准。
III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要素为10,土地信息要素为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和
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d) 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
2
3.16 土地利用数据 land use data 描述土地利用要素特性及关系的数据。
3.17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 evaluation data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描述评价对象基本信息、土地利用状况、集约程度评价及潜力测算的准备、过程及结果的数据。
1
3.4 层 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5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6 编码 encoding 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
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3.7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2014 年 11 月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 ............................................................................................................. 3 5 定位基础 ..................................................................................................................................... 9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 10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 90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 91 9 元数据 ....................................................................................................................................... 9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属性值域说明 .............................................................................. 9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交换格式 ............................... 9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元数据示例.................................................................................107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内容、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 库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级以上(含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开展的行政辖区整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和下辖区(县、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以及其中心城区开展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 况评价和潜力测算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测量控制点注记
空间数据
1000120000
数学基础
1000120100
内图廓线
空间数据
1000120200
坐标网线
空间数据
1000200000
水系
3
要素代码 1000210000 1000219000 1000230000 1000239000 1000300000 1000310000 1000311100 1000311102 1000311103 1000311104 1000311105 1000319000 1000400000 1000410000 1000419000 1000420000 1000429000 1000430000 1000439000 1000600000 1000600100 1000600200 1000609000 1000700000 1000710000 1000720000
空间数据 spatial data 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 3.8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坐标或者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GB/T 16820-2009,定义5.13] 3.9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 [GB/T 16820-2009,定义5.14] 3.10 图形数据 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GB/T 16820-2009,定义5.15] 3.11 表格数据 form data 以表格形式描述地理实体的基本信息、属性及结果的数据。 3.12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GB/T 16820-2009,定义5.16] 3.13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 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TD/T 1016-2003,定义3.3] 3.14 基础地理信息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GB/T 13923-2006,定义2.1] 3.15 土地利用 land use 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GB/T 19231-2003,定义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