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柜的创新设计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柜的创新设计摘要:现有的控制柜内部的PLC控制器与变压器的连接大多数都是采用螺丝固定的,虽然固定稳固但是却难以安装,在安装的时候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若想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就需要对控制柜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进行提升。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提供了一种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柜;创新设计1新型电气控制柜创新方案绝大多数企业都在应用电气设备进行工作,而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常常将电气设备安置在电气设备控制柜内。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
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
对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而言,其所需完成越高的规定功能,对电气设备控制柜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
电气设备控制柜内有大量的功率电子器件,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及灰尘等杂物,传统的电气控制柜使用风扇式散热及常规滤网过滤除尘,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因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设备进行降温、除尘处理而影响生产效益,同时加速内部元件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引发设备爆炸等安全事故。
因此基于此现状,现设计一种新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柜,具有除尘、散热等功能,在自动除尘、散热保护、能源节约、安装使用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1.1除尘系统在控制柜本体以及其侧壁加装滤网,阻挡和收集灰尘。
柜体底部两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的两端均穿出控制柜本体的侧壁且竖直平行排列,两个活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且并排设置,两个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齿条的一端,且位于下方的活动杆长于上方的活动杆,两个齿条相互错开且锯齿处于相对表面,且挡板与控制柜本体侧面间连接有弹簧并套设活动杆的表面,同时上方活动杆靠近挡板的一端与下方活动杆靠近齿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撞击球,且两个撞击球分别位于控制柜本体两侧壁滤网的下方,通过人为开关控制推拉齿条,使得柜体内部两个撞击球撞击控制柜本体的内壁,从而可对控制柜本体两侧壁的滤网进行振动,将滤网上粘黏的灰尘振落,避免滤网长时间堵塞,能够较长时间保证滤网的滤尘效果,实现半自动除尘作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与创新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与创新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的双重结合。
该技术将自动化技术与电气工程充分结合,促进了电气工程在管理上的自动化和先进化发展。
为了改变电气工程固有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质量。
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积极作用及相关应用,并对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更多用户普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知识。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人工智能;机械控制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1.1发电厂的分散控制在过去的电气工程中,分散控制的质量往往难以满足系统要求,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电气设备可以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分散控制和监控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构建的分散控制系统密切相关。
该系统的应用对保证电厂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可以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构建远程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电厂分散监控的效率,同时提高电厂的维护水平,避免电厂出现意外情况,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而且,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有效记录电厂的运行数据,为电厂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信息。
1.2变电站智能化应用变电站的功能是在结合不同地区用电需求的同时调节电压。
然而,变电站工作存在许多风险。
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变电站工作完全可以用智能技术取代传统的人工工作,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种风险的发生。
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应用时,其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通常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既能满足各种系统和设备的升级需求,又能结合电子金属反应监测变电站各区域电路和机械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并将变电站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访问功能。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丁坚勇,王洪新,饶凌平(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第一作者丁坚勇,男,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2j y @摘 要:论述了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开放办学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大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一部分,应加强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努力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平台。
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形成大学本科了实践教学的有机整体,贯穿于四年大学教学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院结合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围绕武汉大学建设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坚持“三创”教育理念,发挥我院综合优势和特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营造和谐的专业发展环境;强化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中心地位,2005年,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学院认真分析办学特点、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实践教学为主线启动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并由学院组织“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立项,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实验教学改革以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更为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我院提出并实施了电气类专业的三大平台课程框架,即:()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走进电世界+认识实习(2)学科理论平台课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3)学科实验平台课程———电路综合实验、电工实践训练、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机拖动及控制综合实验。
电气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

电气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作者:朱军楠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91-01摘要:目前很多工科院校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实验内容、实验方式、考核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上。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关于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改革创新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自动控制原理具有理论性强,学生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由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具有很浓厚的工程背景,教学的目标是回归到工程实际中进行指导系统设计和调试。
因此,对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需要非常重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长久以来都存在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反复使用陈旧的内容,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才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因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的创新非常重要。
1.教学改革方向1.1 选择性教学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能出现重复现象,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有侧重地将比较核心的课程内容进行安排。
在具体教学方法中要避免重复降解,节省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建立不同的授课目标,从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不同课程间存在知识重叠的部分进行优化,让学生有更多的学时用于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
1.2 专业特色化在对学生进行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课程教学时,需要以专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学科中的具体理论以及实际工程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技能的训练,突出本专业的特色。
由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贯穿于两个专业之间,包含的如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等所涉及的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都很重要。
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培养

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电气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电气工程师的工作需要涉及到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为了培养创新能力,电气工程师应该主动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并将其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控制系统的同时,可以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以便将机械设计与电气控制相结合,实现更好的创新。
二、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理论知识只是电气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基础,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与实际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电气工程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技巧,并进行创新实践。
实际项目的亲身经历可以帮助电气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三、持续学习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
电气工程师应该关注行业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讨论,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并引发新的创新点子。
同时,电气工程师也应该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
电气工程师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寻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等。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电气工程师也应该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五、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电气工程师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观点。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电气工程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可以实现创新成果的最大化。
总结: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其职业发展的关键。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工程师的科研和创新成果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工程师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电气工程是一门研究电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学科,电气工程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应用,推动着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气工程中电气工程师的科研和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新一代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师在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对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研究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
电气工程师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供应。
他们设计并研发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新型设备,为解决能源问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三、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气工程师在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研发了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电气工程师通过研究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的融合,开发了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电网等新型设备和系统。
这些创新的技术为电气工程师在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运营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总结:电气工程师在科研和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应用。
这些科研和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信在电气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电气工程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创新案例研究

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创新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电气工程设计领域,机器人的智能化创新为工程师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突破。
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探讨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智能化创新。
案例一:智能导线布线机器人电气工程设计中,导线的布线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
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一家电力公司引入了智能导线布线机器人。
该机器人配备了高精度视觉系统和先进的路径规划算法,能够自动识别电缆走向和要求的布线路径。
它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自动计算最佳布线方案,并使用机械臂进行精确的布线操作。
通过智能导线布线机器人的应用,电力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布线的速度与准确性。
案例二:智能光纤测试机器人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的质量和连接性能对于传输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传统人工测试的不足,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引入了智能光纤测试机器人。
该机器人配备了高灵敏度的光纤检测仪器和自动化测试程序。
它能够自动识别光纤连接状态,并进行精确的测试和记录。
相较于传统方法,智能光纤测试机器人不仅提高了测试的效率,还减少了误差和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案例三:智能配电柜巡检机器人在电气工程中,配电柜的定期巡检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为了提高巡检效率和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一家工业企业引入了智能配电柜巡检机器人。
该机器人装备了高精度传感器和自主导航系统,能够自动检测配电柜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实时记录。
同时,它还能够检测配电柜内部的接线端子,确保其连接牢固。
通过智能配电柜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工业企业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总结以上案例只是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智能化创新的冰山一角。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将会持续创新和突破。
智能导线布线机器人、智能光纤测试机器人和智能配电柜巡检机器人只是其中的几个创新案例,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和功能的机器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发挥作用。
关于电气创新创业计划书(3篇)

第1篇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应用创新平台项目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能源管理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推动我国电气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项目目标:1. 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应用创新平台;2. 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比重;3. 促进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4. 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助力我国实现能源转型。
二、项目内容1. 项目技术路线(1)新能源发电技术: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研究对象,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3)储能技术: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和电网的调峰能力。
(4)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
2. 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对国内外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和能源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调研,明确项目技术路线和实施策略。
(2)技术研发: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和能源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平台建设:搭建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应用创新平台,包括实验室、试验基地、数据中心等。
(4)成果转化:将研发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5)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和能源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三、项目团队1. 项目负责人: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负责项目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
2. 技术研发团队:由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组成,负责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页 创新设计与实践 课程设计
题 目: 设计K型热电偶测温电路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第 2页
摘 要: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
套使用,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试仪,该仪器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冷端温度T0,由热电偶测量热端温度T,该热电偶采用K型热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它们分别经过I/V转换和线性放大,分时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入AT89C51单片机,经单片机运算处理,转换成ROM地址,再通过二次查表法计算出实际温度值,此值送4位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该热电偶测温仪的软件用C语言编写,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关键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89C51单片机,ADC0809, 第 3页
1单元模块设计 为使该模块化热电偶测温系统具有更加方便和灵活性,我们对系统的硬件做了精心设计。硬件电路包括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模块、热端放大电路模块、单片机模块,A/D转换模块,LED显示模块等。
1.1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模块 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运用AD590温度传感器采集冷端温度,并连接补偿电路进行温度补偿,如图1.1
D1+6V
542312U2BALF353W150KR511.2KR4910KR5010KR4810KR4910K542312U1BALF353R47100KR44100K+12+5-5+5-5+12V0AD590
图1.1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 1.1.1 AD590介绍 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恒流源式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它兼有集成恒流源和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具有测量温度误差小,动态阻抗高,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优点,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线性校准的特点。 其性能特点:AD590属于采用激光修正的精密集成温度传感器。其内部电路见图3.1所示。 芯片中的R1和R2是采用激光 修正的校准电阻,它能使+25℃下的输出电流恰好微298.2uA。首先有晶体管VT8和VT11产生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在通过R5,R6把电压信号转换微电流信号,为保证有良好的温度特性,R5,R6的电阻温度系数应非常小,这里采用激光修正的SiCr薄模电阻,其电阻温度系数低,VT10的集电极电流能够跟随VT9和VT11的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使总电流达到额定值。R5和R6也需要在25℃的标准温度第 4页
下校准。 AD590等效于一个高阻抗的恒流源,其输出阻抗>10M,能大大减小因电源电压波动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例如,当电源电压从5V变化到10V时,所引起的电流最大变化量仅为1uA,等价于1℃的测温误差。 AD590的工作电压为+4~30V,测温范围是-55~+150℃,对应于热力学温度T每变化1K,输出电流就变化1uA.其输出电流Io(uA)与热力学温度T(K)严格成正比。电流温度系数K1的表达式为:
K1=qRKTI30㏑8 (3.2)
图1.1 AD590内部电路 因此,输出电流的微安数就代表着被测量温度的热力学温度值。热力学温标(K)与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如式3所示: T(℃)=T(K)-273.15 (3.3)
1.1.2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分析 AD590只需单电源工作,抗干扰能力强,要求的功率很低。输出电流值是以绝对温度零度(-273℃)为基准,每增加1℃,它会增加1μA输出电流,因此在室温25℃时,其输出电流Iout=(273+25)=298μA。接着补偿电路进行工作。 1、AD590的输出电流I=(273+T)μA(T为摄氏温度),因此测量的电压V为(273+T)μA×10K=(2.73+T/100)V。为了将电压测量出来又务须使输出电流I不分流出来,我们使用电压跟随器其输出电压V2等于输入电压V。 2、由于一般电源供应教多器件之后,电源是带杂波的,因此我们使用齐纳二极管作为稳压元件,再利用可变电阻分压,其输出电压V1需调整至2.73V 。 3、接下来我们使用差动放大器其输出Vo为(100K/10K)×(V2-V1)=T/10, 如果现在为摄氏28℃,输出电压为2.8V,输出电压接AD转换器,那么AD转换 输出的数字量就和摄氏温度成线形比例关系。 注意事项: 1、Vo的值为Io乘上10K,以室温25℃而言,输出值为10K×298μA=2.98V 2、测量Vo时,不可分出任何电流,否则测量值会不准。
外部存储器 电路 JTAG接口 GPIO接口 CAN总线接口 电源电路 RS232串口 RTL8019AS以 太网接口电路
LPC2290 (ARM7TDMI-S)
I2C总线 矩阵键盘电路 彩色液晶屏 第 5页
1.2 热端放大电路模块 C40.1uFC3
220
67423U3AMC33078W3A10KR6010KR5910kR58100KR57100K67423U2AMC33078R52100KR55100KR53100KR55100KR54100KR56300KR54100KW2A100K67423U1AMC33078-5+5
-12+12+12-12+5-5V1
-INP
+INP 图1.2 热端放大调理电路 热电偶的热端放大电路如图1.2所示。热电偶的热端接入到INP口,然后进行一系列
的调试放大。 本系统应用K型热电偶,导热系数测定过程中通常温度范围小于100℃,为保证测量精度,热电偶线性化软件我们每隔5℃分一段,并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硬件调理电路截取K型热电偶100℃的热电势4.095mv作为输入满量程,放大到5V,提供给AD转换器,要求调理电路放大倍数达1200多倍,为此我们选取高精度运算放大器MC33078,构成两级运算放大器,每级放大倍数小于40倍,。MC33078除了具有普通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外,还具有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失调小和漂移低等特点,利用动态校零技术消除了CMOS器件固有的失调和漂移,所以常被应用于热电偶、电阻应变电桥、电荷传感器等测量微弱信号的电路中。 1.3 A/D转换器ADC0809
ADC0809是一种8路模拟输入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由于价格适中,与单片机的接口、软件操作均比较简单,目前在8位单片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片内由8路模拟多路开关、地址锁存器与译码器、8为A/D转换器和三态输出锁存缓冲器组成。如图3.3是本设计中ADC0809的部分连接图。 第 6页
IN-026msb2-1212-220IN-1272-3192-418IN-2282-582-615IN-312-714lsb2-817IN-42EOC7IN-53ADD-A25IN-64ADD-B24ADD-C23IN-75ALE22ref(-)16ENABLE9START6ref(+)12CLOCK10IC8ADC0809V0V1
R12K
+5 图1.3 ADC0809引脚图 引脚功能如下:
1、2-8—2-1八根数据三态输出端,IN0-IN7为八根单片模拟量输入端; 2、A1-A3:三根地址译码输入端,以选择8路模拟量输入通道中的一路; 3、五根转换逻辑控制信号端: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可用来作片选信号端; EOC:转换结束信号输入端,可用作中断申请信号; ALE: 地址所存允许输入端,用作多路开关的使能信号 O.E:输出允许输入端,用来打开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以输出当前的A/D转换数 CLK:时钟信号输入端,用它产生ADC0809的内部各种定时信号。 4、四根供电输入端: ref(+)正参考电压输入端;ref(-)负参考电压输入端;VCC为供电电压输入端,一般需要+5V;GND为接地端。 ADC0809芯片可以分时处理8路模拟量输入信号,使用模拟开关切换。在某一时刻,模拟开关只能与一路模拟量通道接通,对该通道进行A/D转换。当地址所存信号ALE为高电平时, A1-A3三条线上的数据送入ADC0809内部的地址锁存器中,经过译码器译码后选中某一通道。当ALE=0时,地址锁存器处于锁存状态,模拟开关始终与刚才选中的输入通道接通。
1.4 LED显示模块 在显示电路中采用4位共阴极LED静态显示。静态显示就是显示驱动电路具有输出锁存功能,单片机将所要显示的数据送出后就不再管,直到下一次显示数据需要更新时再传送一次新数据,显示数据稳定,占用很少的CPU时间。缺点是使用元件多,线路比较复杂。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电路如图1.7。 第 7页
1A121A241A361A482A1112A2132A3152A4171Y1181Y2161Y3141Y4122Y192Y272Y352Y431G12G19IC274LS244A1B2C3E14E25E36Y015Y114Y213Y312Y411Y510Y69Y77IC374LS138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CLK11E1IC474LS377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CLK11E1IC574LS377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CLK11E1IC674LS377abcdefgdpLED1LED+E1E2E3E40123456701234567D03Q02D14Q15D27Q26D38Q39D413Q412D514Q515D617Q616D718Q719CLK11E1IC774LS377E1
E3E4
E2
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abcdefgdpLED2LED+abcdefgdpLED3LED+abcdefgdpLED4LED+R43
2K
R442K
R452K
R462K
32*2K 图1.7 LED显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