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治疗60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PFNA内固定术)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手术用时、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用时以及负重用时经对比均呈现统计学意义。
结论: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PFNA内固定术;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13-02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如果未进行恰当的治疗,极易出现残疾。
以往治疗中均选择DHS内固定术,但是此治疗方法可将手术时间延长,极易产生并发症[1]。
而此研究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是由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3.1±3.4岁,观察组是由20例男性和10例女,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4.2±4.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软件对比后可知,未产生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为DHS内固定术,首先患者选择仰卧位,随后对其实施常规麻醉。
通过X线机对患者的患肢予以内旋牵引,随后将纵向切口做在股骨外侧,将股外侧肌进行有效分离,在股骨颈干部位置探入定位器,从而对股骨内部进行检测。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2例采用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的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骨折;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随着内固材料与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的完善,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以其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出血少和患者恢复快等优点[1],己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认同。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6.2±5.2)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2~6d,平均3.1d。
受伤原因:跌摔伤45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
右侧42例,左侧18例。
骨折类型按按Evans分型,I型8例,Ⅱ型12例,Ⅲ型36例,Ⅳ型4例。
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
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前均能行走或扶单拐行走。
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2例采用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术前检查,常规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术前积极治疗各项内科疾患,控制血压、血糖,进行术前评估,使身体状态尽快达到耐受手术和术后康复的要求。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对4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49例随访6~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5.64%。
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PFNA;股骨转子间;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56-02股骨转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首选方法[1]。
但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在缺乏内侧支撑的情况下,其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2]。
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疗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55~89岁,平均(63.2±3.4)岁,其中60~70岁,39例。
左侧26,右侧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根据AO分类A2型45例,A3型4例。
致伤原因:跌伤42例、车祸伤7例。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它内科疾病21例。
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都在伤后2~5d内手术1.2 治疗方法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骨折复位和固定采用手术牵引床和在C臂机监测下进行,患肢内收10°~15°[3]。
从大转子顶点近侧约5cm做一个纵行长约2cm切口,在大转子定点稍外侧插入3.2 mm引导针推进股骨小转子水平,并保持6°外偏,在正侧位上证实引导针均位于股骨的中心。
动力工具高速扩股骨近端髓腔,然后将相应长度及粗细的主钉组装后插入股骨。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PFNA固定治疗,分析疗效。
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实施PFNA固定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锁定钢板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切口大小、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PFNA固定治疗,疗效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治疗;疗效本次探究中入组52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我院随机抽取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就诊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均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法均分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0岁至78岁,中位年龄68.5岁,男女比15:11;2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岁至77岁,中位年龄68.6岁,男女比16:10。
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入组时各项临床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实施锁定钢板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待患者全身麻醉后实施平卧位摆放,将患者患侧髋部垫高并给予患者实施股骨近端外侧手术径路建立,长度在13cm至2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肌阔筋膜[1],进入股外侧肌后缘间隙并显露股骨粗隆部、骨折断端,给予患者骨折部位实施解剖复位处理,在股骨近端外侧置入解剖型DHS锁定钢板,临时固定时使用数枚克氏针,可通过使用解剖钢板近端克氏针孔完成临时固定,将3枚螺钉拧入股骨颈方向并实施锁定处理,将远端锁钉拧入并对内固定稳定性进行仔细检查,满意后对手术野进行冲洗,将切口各层组织依次缝合后宣布术毕。
实施PFNA固定治疗的2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待患者全身麻醉后将患者放置于骨科牵引床上,采取仰卧位,利用C臂透视[2],给予患者骨折部位实施复位处理并确保骨折部位在正轴位观察下位置满意,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上3cm至5cm位置作一3cm至6cm切口,透视确认导针在股骨髓腔内,然后给予患者采取扩髓处理,插入相应主钉后调整前倾角度,利用引导器辅助,在股骨颈头置入螺纹导针并对C臂机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在股骨颈、头内击入螺旋刀片时需要沿着导针,锁定并利用引导器辅助在骨折远端中置入锁定钉,缝合切口后宣布术毕。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韦巍;蓝春祎;韦铭铭【摘要】目的观察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分组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8±10.2)min、(145.8±57.3)mL、(12.1±2.7)d、(4.1±0.8)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4.7±11.6)min、(342.6±102.4)mL、(37.2±7.4)d、(8.3±0.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患者还可以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作者】韦巍;蓝春祎;韦铭铭【作者单位】广西 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广西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广西 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基底直至小转子以上部位,是一种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1]。
保守治疗会使患者发生较多并发症,且死亡率也较高。
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2]。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0T08:23:1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曹骏敏周建刚谈俊张雷炎蒋建农蒋臻欢[导读] PFNA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曹骏敏周建刚谈俊张雷炎蒋建农蒋臻欢(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8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5月,手术时间平均为65.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10.6mL。
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3例,良24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9%。
术后无髋内翻、感染、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结论PFNA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PFNA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国产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1 例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1 例,男45 例,女46例;年龄70~87岁,平均76岁。
受伤原因:跌倒伤76例,车祸伤 15 例,均为闭合伤。
采用AO分型:A1型:33例,A2型45例,A3型13例。
合并高血压75例,糖尿病1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41例。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手术风险,排除绝对手术禁忌。
受伤至手术时间:2~10天,平均3.6天。
1.2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位,患侧臀部下垫高。
于骨科牵引床上先行骨折闭合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取股骨大转子顶点处为起点,向近端做5cm直切口。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分析温保军;郭卫中;刘寿坤【摘要】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体会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9月3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长为(56.4±4.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4±2.7)mL;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与固定。
结论PFNA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effect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cases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March 2013 to September 2015. The general data, operative data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the average length of time was (56.4 ± 4.3)min, the averag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87.4 ±2.7)mL;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Conclusio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35【总页数】3页(P67-68,71)【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内固定术;闭合复位【作者】温保军;郭卫中;刘寿坤【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福安 355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福安 355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福安 3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的股骨转子下骨折在髋部骨折中所占比重达10%~34%[1-2],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临床上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较多,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材料选择方面有了更大选择空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方法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在该骨折的治疗中是非常关键的,治疗方法与内固定材料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乎治疗效果。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本组病例 2 3例 , 根据 C T检查 , 按E v a n s - J e n s o n分型 , 纳入 本组病例均 为股骨 转子 间骨折 Ⅱ型 、 Ⅲ型 、 Ⅳ型 、 V型 , 即不稳
定性骨折。 其中男 9 例, 女1 4 例; 年龄 6 2 ~ 9 2 岁, 平均 7 3 岁; 均
为非暴力损伤。所有患者均合并 内科疾患 , 两种疾患 以上者 1 8
宽: 在股骨头 颈部 骨质受到首次手术严重破坏或骨质疏松严重 难以再次实施 内固定 、 出现股骨头坏死或首次手术并 发症 导致 髋关节破坏是关节置换术 的绝对指征 ; 再次 内固定 困难 且有 强
折 占6 0 . 5 %,并且保守治疗 的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也会因其他并 发症 而导致 骨折后死亡 率上升 , 因此 , 大部 分转子 间骨折需手 术 治疗 。经统计 现 , 非手术治疗 与手术 治疗的差异在于 , 手 术治疗 的病 死率为 0 . 8 3 %- 4 3 . 9 0 %, 保守治疗 的患者如合并并发
手术 时间较长 , 出血较多 , 术后感染 和脱位等 并发症 发生率较 高, 所 以应严格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术指征 。据 报道嘲 , 人工关节 置换术 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 9 . 1 %。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治 疗老年股骨转子 间骨折尚无定论 。有学者认为啕 , 不稳定性股骨
先行骨折复位 , 复位 满意后 , 取 大转 子顶端偏 内侧开孔 , 透
V0 1 . 3 2 2 01 4 No . 1 5
P F N 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 问骨折 的效果分析
邵 建军 , 张 辉, 张海军
( 甘肃省第二人 民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o o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应 用 P F N A治疗老年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 骨折 的临床 效果。方法 对 2 3例并发有其他 疾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NA内固定治疗60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5T11:57:48.8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毛省岭
[导读] 临床中将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下到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定义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毛省岭
(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外科河南原阳 453500)
【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本组患者此次治疗效果。
结果:8~30个月的病情随访结果为Ⅰ期骨性愈合的患者有58例,愈合时间为14~28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3±1.4周,髋关节sander评分结果为:46例优,12例良,2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6.7%。
结论: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骨折部位固定牢靠、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是PFNA内固定的主要优势,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FNA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53-02
临床中将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下到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定义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概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4%,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支气管炎的高龄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加剧了原有疾病病情恶化程度与并发症所致死亡率的增高,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
本文对2011~2012年在我院行PFNA[1]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3~5天内接受手术治疗,3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68.7±3.8岁,根据AO骨折分型将本组患者分为以下两种类型31.A2:32例,31.A3:28例。
1.2 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胫骨结节或患侧皮肤进行牵引,维持牵引至手术当天。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取仰卧位,将患肢稍微向内收靠,在c臂x机监视下进行骨折部位的闭合复位操作,将患肢长度、前倾角、颈干角恢复并将旋转畸形进行纠正。
牵引床固定肢体,选择于股骨大转子上方3.8~4.8cm处纵行切开长度为2.5~3.8cm的小切口,进针点选择在大转子顶点处,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借助c臂x线确定导针是否在髓腔内。
使用空心钻开口器开口,于髓腔内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必要情况下可进行扩髓,将导针拔出把瞄准器的前倾角调为15度,于c臂x线监视下将螺纹导针置入股骨头中下1/3处的股骨头颈中间。
将相应长度的PFNA螺旋刀片打入,于瞄准器下拧开远端将螺钉锁定。
c臂x线机再次探查提示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对筋膜、皮下组织、皮肤进行逐层缝合置入引流管。
术后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预防感染及深静脉血栓,通过给患者下肢肌肉按摩或其他人帮助下活动踝、膝关节进行术后第3天的下肢被动功能训练,下肢主动功能训练可于术后5天进行,术后2周患者可扶双拐锻炼,对患侧脚尖的负重量进行逐渐增加,1个月后可进行单拐负重训练,X线检查确定骨性愈合后可进行全部负重。
2.结果
对本组所有患者病情进行为期8~30个月的随访,无一例漏访,60例患者中58例获得Ⅰ期骨性愈合,本次手术时间为1~2.5h,手术平均时间为1.3±0.2h,术中出血量为145~288ml,平均出血量为185±16ml,愈合时间为14~28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3±1.4周,髋关节sander评分结果为:46例优,12例良,2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6.7%。
3.讨论
6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股骨间转子骨折的高发人群,低能量损伤是导致股骨间转子骨折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与患者年龄偏大以及复合其他内科系统疾病有关,患者长期卧床治疗,生活质量下降,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死亡率增高。
目前,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复位与固定,通过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及床下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钉板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是股骨转子间的两种主要固定形式,对于稳定性骨折临床中多采取钉板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则对所有类型的骨折均适用。
临床治疗中所出现的断板、穿出股骨头、退钉、断钉、退钉及再度骨折等现象均是上述两种内定系统所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PFNA[2]新型内固定系统采用组织相容性较好的钛-铝-镍合金材料,有效降低术后局部组织的感染率,将PFNA螺旋刀片设计成宽大表面积的螺旋十字形,在打入时能够有效嵌压周围骨质获得满意的锚合力,成角后稳定性增强,髋内翻发生的机会减小,经刀片锁定后有效规避了股骨颈骨骨折块旋转的发生。
PFNA这一良好的抗旋转性及抗内翻塌陷力已被相关生物学研究有力证实,与此同时抗股骨颈切出能力的显著提高在骨质疏松骨骼中充分体现。
PFNA内固定对于各种类型的骨折适用性高,尤以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体现最为明显。
PFNA内固定术要求施术者把握以下手术指征,术前适度牵引,依据髓腔大小选择直径合适的髓内钉,术中通过牵引床复位。
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采取PFNA新型、微创髓内固定系统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效果好稳定性佳,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猛,李明,刘培来等.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学,2013,53(1):69-71.
[2]张卢,王俊义,倪晓辉.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