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临床疗效分析
动力髓螺钉联合脚套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68例疗效观察

-,砂印盛璧泛学诼衣蝴’’现代生物医学2010V01.11N o.4动力髓螺钉联合脚套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68例疗效观察王斌(西山煤电集团总公司职工总医院西铭分院,山西太原030052)摘要目的:观察动力髓螺钉(t i ns)联合脚套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68例病例均采用D H S联合脚套牵引治疗。
结果:经6一12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
骨折愈合率达100%,均未发生髋内翻,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切开复位、D H S内固定联合脚套牵引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有效防止髋内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D H S;脚套牵;l;老年股骨粗隆;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10)04—005伽2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多发骨折,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目前多主张采用早期手术治疗[1]。
术后患者一般都难以耐受长时间的牵引和卧床,而预防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和保持患肢持续外展中立位牵引为其治疗的关键。
单纯脚套牵引难以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致使髋内翻率及疼痛程度均较高。
为弥补其不足。
笔者于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尝试用D H S联合脚套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病例均为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33例;年龄64岁~83岁,平均74.2岁;伤后平均2d人院;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A O分型:A。
型(简单经转子骨折)2l例,A:型(经转子粉碎骨折转子间或大转子下的横型及反形骨折)25例。
A3型(转子间或大转子下的横型及反形骨折)22例;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25例,肺气肿13例。
帕金森氏征16例,冠心病8例。
1.2诊断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2]拟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髋部青紫肿胀明显:腹股沟外上1,3压痛,纵叩痛;有时可扪及骨异常活动;患肢可见较明显短缩外旋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好发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x线片或C R片可以明确诊断。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43例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骨折均得到愈合,没有出现延迟愈合或移位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52.3±4.6)d,试验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仅为(9.6±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而试验组仅3例,发生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老年转子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049-02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此种骨折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加,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较新的治疗方法。
为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的43例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51例,女35例,年龄57~89岁,平均71.2岁,其中车祸37例,摔伤28例,高空坠落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 h~4.3 d,平均13.4 h,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肺并发症。
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诊治

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诊治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0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1周均下床锻炼。
根据Harris评分,其中优32例,良4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均未出现肺部感染、神经损伤、人工关节脱位等情况。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可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畸形愈合骨不连,并且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老年人;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长,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
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
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其他合并疾病,故在进行治疗时会有一定的困难[1]。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61~84岁,平均74.5岁;均伴有骨质疏松,致伤原因:行走不稳摔伤70例,交通伤10例;左侧37例,右侧43例;骨折分型:EvansⅡ型20例,Ⅲ型40例,Ⅳ型15例,Ⅴ型5例;并发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41例,冠心病11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老年性痴呆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并存两种以上疾病的有55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常规进行详细的检查,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评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温德勇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淄博 256304[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95例,其中骨牵引治疗19例,手术治疗76例。
在手术治疗中,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2例,g a m m a钉和PF n固定19例,锁定钢板15例。
结果 骨牵引治疗中,有17例获得4~6个月的随访,平均住院时间32 d,原内科病加重者5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发生髋内翻3例。
关节功能:正常者11例,轻度受限、跛行者4例,不能下地活动者2例。
手术内固定治疗中,有68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伤口无感染,原内科疾病无加重,平均住院时间22 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
关节功能:58例患者处于正常状态,8例患者处于轻微跛行,另外,有2例活动不便。
结论 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常,全身状况允许下,首选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牵引治疗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骨牵引[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a)-0157-02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期间是一种很常见的病例,因为随着寿命的不断增长,骨头的韧性就不断的降低,退化,导致骨质增生,发病率频繁发生。
该病症由于接触面较大,血液运输畅通,比较容易治疗,愈合的速度较快,但是,如果治疗不当,就可能会出现畸形病变,长期卧床不起,丧失劳动能力等病症。
笔者自2006年3月—2011年5月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95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5例,年龄64~89岁,平均71岁。
男45例,女50例。
左侧41例,右侧54例。
受伤原因:跌倒摔伤77例,交通伤15例,坠落伤3例。
骨折类型:参照美国aO/aSi F分型标准,a1型41例,a2型35例,a3型19例。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邱志杰;杨惠林;魏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跌倒致伤58例(76%),车祸伤18例(24%).依内固定研究会(AO/ASIF)分型A2型骨折65例(86%),A3型11例(14%).并对术中细节、复位质量、螺旋刀片位置、术后并发症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8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1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62例(82%)手术操作置入PFNA顺利,术后影像学评价骨折复位好61例(80%),可14例(18%),差1例(2%).螺旋刀片位置57例(75%)位于股骨头中央,股骨头后下方11例(14%),后上方2例(3%),前上方6例(8%),术后平均颈干角为(128±4.8)°.66例(95%)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3例(5%)延迟愈合.59例(86%)患者恢复到受伤前活动水平.没有股骨颈切出和刀片进入髋臼病例发生.结论采用PFNA能够成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螺旋刀片能够增加在骨质疏松骨骼的锚固力,防止股骨头切割和旋转及内翻.【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0(039)017【总页数】3页(P2270-2272)【关键词】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螺旋刀片【作者】邱志杰;杨惠林;魏立【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苏州,215006;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62001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手术治疗可以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和残疾并提高生活质量已被医患双方接受,但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类31A2和31A3),特别是在缺乏内侧支撑的情况下,其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1]。
早期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早期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早期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如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手术风险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Key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Elderly; Surgical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一、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相对于股骨颈骨折而言,更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包括转子上骨折和转子下骨折,转子上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转子下骨折多发生于中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老年人而言,往往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容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通过手术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即在骨折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血栓、感染、肺炎等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早期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手术时间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非手术综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2-2012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上中药内服外敷及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以及患者康复时间。
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年龄以及自身机能的下降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牵引治疗加上治疗仪、中药内服外敷、抗骨质疏松等效果更好,更容易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治疗仪中药【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62-02老年人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发群体,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也随着增加[1]。
在股骨颈和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叫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一般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常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而采用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主要以牵引治疗为主[2],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
作者除采用牵引治疗外,加上治疗仪和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2-2012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70—95岁,平均年龄78.4岁,顺转子型骨折26例,反转子型5例,左侧骨折14例,右侧17例,致病因:摔伤25例,车祸2例,坠落4例,伴有高血压17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7例,骨质疏松症27例。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韦巍;蓝春祎;韦铭铭【摘要】目的观察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分组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8±10.2)min、(145.8±57.3)mL、(12.1±2.7)d、(4.1±0.8)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4.7±11.6)min、(342.6±102.4)mL、(37.2±7.4)d、(8.3±0.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患者还可以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作者】韦巍;蓝春祎;韦铭铭【作者单位】广西 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广西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广西 547000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基底直至小转子以上部位,是一种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1]。
保守治疗会使患者发生较多并发症,且死亡率也较高。
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临床疗效分
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老年股骨转子间不同类型骨折68
例,选用动力髋螺钉(DHS)、Ender 钉、130° L 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
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 %,无断钉及
脱出,无髋内翻畸形,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
间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
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治疗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他们对生活质
量要求的提高,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大多具有不
同程度的全身疾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并发症和死亡
率比其他部位的骨折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们2004年1月~2008
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
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老年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1~89
岁,平均72.2岁。其中61~79岁41例,80岁以上27例;左侧40例,
右侧28例。跌伤59例,车祸伤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全部采用手术
治疗。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34 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
病患者19例,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8例。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本组病例分别选
用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 内固定41例,多根安得
(Ender) 钉内固定9例,可折钉内固定5例,130° L 型钢板内固定8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行走如伤前,无跛行,无疼痛;良:步态端
正,无跛行,天气变化及行长路有不适感;一般:轻度跛行,患肢感用力
不足,行长路有疼痛及不适感;差:达不到上述要求。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优45例,良18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
92.6%。所有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不等,平均12
个月。骨折均能愈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折弯或钉板分离,无钢板断裂,
无髋内翻畸形,无其他内科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髋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
卧床牵引,但长期卧床牵引虽然部分患者能达到愈合,但长期卧床易引
发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1]。
Scheerlinck 等[2]认为65 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只有50%
能恢复独立生活,恢复到伤前功能的仅25%,而手术治疗者80%以上的
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有报道转子间骨折用牵引治疗死亡率可达34.6%,
用内固定治疗病死率17.5%[3]。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保守治疗中非常
容易出现患肢短缩,髋内翻的发生率甚高,可达40%~50%。因此,在无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转子间骨折均应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整复骨折,取得稳定的内固定,以达到老年患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控制原有疾病,恢复或接近伤前功能水平,提
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我们在收治的68例患者中,优45例,良18
例,优良率92.6%。其中返院取内固定者22例,复位及内固定均较为满
意,可下地自由行走,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应
尽可能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以便做到更好的复位及固定。由于减少髋
内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内固定[4],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已经
很少,主要为无自主行走能力的患者;合并感染的局部皮肤条件不允许
手术或终末期的患者。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内科疾病应首先做相应的治
疗,以改善全身情况,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监测,并与相关科室合
作,待内科疾病控制即可手术。本组病例均在伤后2~4天手术,术后
合理应用抗生素,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复位固定,无一例出现髋外翻。应
尽早开始肢体的康复训练,不仅能使关节、肌肉在活动中恢复功能,
还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防止肺梗死的发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
间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不急于负重,既
能有效防止内固定物松脱或股骨头切割,穿透等并发症[5],又能缩
短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使其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赖欢乐,李宇鹏,陈环球.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的
手术治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3):209-213.
2 Scheerlinck T,Opdeweegh L,Vaes P,et al.HiP fracture
treatment:outcome and socioeconomical aspects.A one year survey
in a belgian university hospital.Acta Orthop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Belg,2003,69(2):145-156.
3 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2134.
4 黄巍峰,陈海涛.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现状.医学
文选,2006,25(1):159-160.
5 宁兆刚,于建华,张铁良.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国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