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析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浅析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收购、兼并等业务过程中,由于支付的溢价超过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资产。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具有实质性的存在,而是一种思维、文化、技能等知识属性的积累,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是企业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等不可见的因素所体现的价值。
企业商誉通常是由于要进行收购、兼并、保险合并等商业活动,而支付的溢价部分超过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所产生的。
商誉是不能单独计量的,因而只有在相应资产的发生额中间识别。
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商誉确定商誉的确定需要比较复杂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
确定商誉的第一步是计算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然后再从支付给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减去被收购公司实际净资产公允价值。
商誉的确定需要根据被收购公司的前期经营状况、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等因素进行初步估算,再与实际收购价格进行核实。
二、商誉的摊销商誉的摊销是在确定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以及收购价格之后进行的。
商誉摊销的期间为商誉确认之日起的最长有效期。
商誉的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
在摊销商誉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摊销金额和摊销期限把其分摊到每年的损益表中,以实现对商誉的消耗。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正确识别商誉的存在,并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的商誉使用寿命长,那么将商誉摊销到较长的时间,能够降低企业每一年的损益,但这也会导致企业净利润数的大幅下降。
同时,如果企业的商誉使用寿命短,那么商誉的全部价值将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计入企业损益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三、减值测试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能出现商誉减值的情况。
因此,在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商誉的存在将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一般采取减值损失模型或增强现金流模型等。
这些模型中,最典型的是减值损失模型,其需要将商誉的当前价值与其残值作比较,确定其是否出现减值的情况,来调整企业账目和资产的价值。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Goodwill)是指一家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给对方相比其资产净值更高的价格,这么高的价格就是所谓的商誉。
商誉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品牌价值等实力外在体现。
在会计上,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和收购活动中通过无形资产计量技术所确认的付出超出合并中所涉及资产和负债的净额。
商誉因此体现了企业背后的软实力和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商誉的计量、商誉的减值和商誉的披露。
商誉的计量是基于采用购并会计方法的企业开展收购时,在其收购对价中所确认的商誉。
这个对价大于被收购租赁的对价是这个差额。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商誉=收购价格-净资产。
此时,收购价格展示出的含义并不是被收购方公司的市场价值,而是被收购方公司在合并后与剩余利益相比受益部分的差异。
商誉的减值指在内部有诸如商誉不再具有其价值或者无法更好地用于相关业务等情况后,将商誉减值。
如果出现买方公司未能根据其初步估算合理地确认价值,或者因业务给予的期在是不可掌握,可能让该公司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减值存在困难。
减值并不会影响买方公司披露净收益,但会影响合并之后的资产负债表。
商誉的披露是指被收购的企业所披露的其在被收购时产生的商誉。
这样做的原因是,商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和其他用户来说,能够获得准确透明的商誉信息非常重要,以帮助其评估企业运营情况和付出的对价是否合理。
披露商誉的方式通常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有时候也会通过公告来发布。
此外,在美国,SEC要求上市公司至少每年对所有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综上所述,商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评估商誉的价值、及时减值、透明披露商誉信息,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指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所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额外金额,通常是因为被收购公司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或其他非物质资产的价值。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像实物资产那样拥有形体,但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商誉的会计处理时,通常会遵循国际会计准则(IFRS)或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
在收购其他公司时,如果支付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价值,超出部分就会被确认为商誉。
商誉的金额通常是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然后减去其净资产价值来确定的。
商誉一般是在收购完成后确认的,这意味着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商誉金额是根据收购后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一旦确认了商誉,公司就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商誉的价值出现下跌,公司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准备,这将会影响公司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
如果商誉的价值出现下跌,公司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以避免因商誉价值高估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真实。
商誉的减值测试一般会涉及到估值方法和假设条件的确定,以及相关资产组的现金流量预测等。
商誉的减值测试通常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对商誉所属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其次是将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与商誉进行比较,确定商誉的减值金额。
减值金额会被记录为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的减值测试可能会带来较大的主观性,因为它涉及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和估算。
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需要十分谨慎,确保合理和真实地反映商誉的价值。
公司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对商誉的减值准备进行充分的披露,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清晰地传达商誉价值的变动情况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因为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的确定对公司管理层和审计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指企业因为收购其他企业而产生的超过净资产的差额,是企业信誉价值的一种体现。
商誉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如收购其他公司的发展潜力、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
商誉在会计处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
商誉的确认。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规定,商誉只有在收购交易发生后才能确认。
在收购交易中,商誉是以购买价格减去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差额确认的。
净资产包括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
如果购买价格大于净资产的价值,超过部分就是商誉。
而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CAS)则要求在商誉的确认时,应将商誉与其他的企业合并项目一同确认。
商誉的评估。
商誉的评估是指确定商誉的金额,并将其纳入企业财务报表。
通常情况下,商誉的评估是通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测算来确定的。
具体而言,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以市场价格计算企业净资产的价值。
在商誉的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市场竞争状况、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
商誉的摊销。
根据IFRS的规定,商誉不再按照固定摊销期限进行摊销,而是需要进行年度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有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商誉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减值的计提不可逆,即一旦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不得再逆转。
商誉的披露。
商誉是企业的信誉价值,因此在财务报表中应进行充分的披露。
财务报表中应披露商誉的金额、评估方法和评估依据等信息,以提供给用户对商誉的了解和判断的依据。
还应披露商誉减值的情况,并对可能对商誉造成减值的风险因素进行说明。
商誉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评估、摊销和披露。
准确地处理商誉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为完整和真实的财务信息。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商誉会计论文范文1经济环境演化下的商誉会计理论重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高速进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急剧加快,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在并购浪潮中,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商誉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讨论,如20世纪20年月初期,杨汝梅先生在《无形资产论》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又称“超额收益观”);70年月闻名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商誉“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月,美国D. E. Kieso 和J.J.Weygrandt教授在《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代表猎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方面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力量,等等。
由于商誉会计的特别性与简单性,商誉至今仍深刻困扰着会计界,商誉及商誉会计仍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
本文综合前人的讨论成果,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商誉的内涵商誉是指可以在将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潜在力量,或者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力量超过了可辨认的正常获利力量之资本化价值。
商誉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如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卓著的管理、较好的经营效率、生产技术垄断以及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
商誉具有附着性特征,无法独立存在,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良好的商誉可以使企业获得客户信任,扩大影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商誉的来源。
综观以往的讨论,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亦称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积累形成的能够带来超额利益的资源。
外购商誉是指通过产权交易行为(兼并购买)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猎取的不行辨认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且外购商誉根源于自创商誉,不存在独立于自创商誉之外的外购商誉。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姓名:赵兴月班级:会计三班学号:1007034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随着当今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商誉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研究的热点。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可辨认的资产——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重大变化。
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进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研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系统揭示了确认计量相关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及商誉的特征出发,明确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以及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处理的变化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Thinking of goodwill accountingAbstract:Goodwill is an important asset of modern enterpriseWay based on goodwill, goodwill can be divided into outsourcing business reputation and goodwill. Her own purchased goodwill is formed by merger of enterprises by the purchase method of accounting of goodwill; Goodwill is created goodwill or other non purchased goodwill.. With today's enterprises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o open up new marke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as a business one of the ways to achieve the merger activity in the economy played a pivotal role. As the goodwill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its accounting treatment has been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February 15, 2006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non-identifiable assets -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a clear and significant change. To better reflect the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of assets acquired, and thus a true reflecti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goodwill, the system reveals a recognition of measurement-related issues, not only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more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goodwill and the goodwil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ting, clear measurement and recognition of goodwill,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and new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hanges in treatment are discussed.Keywords: goodwill,own goodwill, purchased goodwill目录1商誉的含义及特点 (1)1.1商誉的含义 (1)1.2 商誉的特点 (1)2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2)2.1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2)2.1.1自创商誉的确认 (2)2.1.2自创商誉的计量 (2)2.2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3)2.2.1外购商誉的确认 (3)2.2.2外购商誉的计量 (3)3商誉的会计处理 (4)3.1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4)3.2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4)4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处理的新变化 (6)4.1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的变化 (6)4.2商誉后续计量的变化 (6)5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1 商誉的含义及特点1.1 商誉的含义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文如下:一、商誉的概述(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二)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一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中坚力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客观积极正而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行驶的帆船遇见了一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力,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完整版)关于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思考毕业设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思考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 __会计学专业 __ 年级学校目录目录 (1)摘要与关键字 (2)一、商誉的含义及其特征 (3)(一)商誉的产生及含义 (3)(二)商誉的特征 (4)二、商誉的确认 (4)三、商誉的计量 (5)(一)商誉的价值计量 (6)(二)商誉的摊销 (6)四、我国商誉问题的研究 (7)(一)我国目前商商誉会计处理的现状 (7)(二)完善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关于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思考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商誉的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之一,但是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商誉的产生、含义以及特点,从此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
其次,分析了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在此从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国内外在商誉的摊销问题上不同的认识进行对比,然后根据目前国内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最后,负商誉的问题也是这些年商誉会计中存在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是否对其进行确认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我们仍然要有一些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对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商誉摊销自从十九世纪末商誉在会计账簿上出现以来,商誉问题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无论是名家巨擎还是学林新锐,都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一展才智,论述之丰,观点之多,分歧之大,是其他会计问题所无法比拟的.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显著作用使得企业中的知识和智慧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并且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就是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商誉,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中,商誉已逐步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本文对商誉的会计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比较,相应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并对我国的商誉研究及其规范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完善商誉会计的理论研究起到一些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