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5 军事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刘焕松 // 国际展望·-2000(8)·-46-49亚太军备建立与区域安全 / 许文英 // 亚洲评论(香港)·-1999年秋冬号·-81-94亚太地区军火贸易环境评估和市场预测 / 王学军 // 国外防务市场·-1997(1)·-2-18亚太地区海上军事力量扫描 / 晨光 // 了望·—1999(20)·—30—31平波静海有暗流——我国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综述 / 思平 // 国际展望·—1999(13)·—20—22 方兴未艾的亚洲海军 / 朱宝成 // 现代军事·-2000(3)·-56-57亚太地区的美军 / 闕耀云等 //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6(6)·-23-24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概览(图解) / 洁子 // 世界知识·-1996(3)·-20决不是撤退——美国调整在亚洲的军事部署 / 李力 // 世界知识·-1996(3)·-21-231999年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演习透视 / 李福兴 // 世界形势研究·— 2000(11)·—14—16日本的东亚防务经济政策 / 李任九 // 日本经济参考·-1996(7)·-4-11TMD——台湾问题与亚太安全格局 / 周忠菲 // 世界经济研究·—1999(3)·—36—39TMD与东亚安全 / 朱锋 // 国际问题研究·—1999(4)·—29—34养虎为患适得其反——评东亚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 吴兴佐 // 国际展望·—1999(17)·—14—15东北亚及东南亚主要国家国防经济比较研究 / 佟福全 // 军事经济研究·-1999(11)·-74-78东盟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举措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1)·-18-20东盟国家防务战略调整简析 / 王维周 // 国际问题论坛·-1997(1)·-70-76东盟国家防务政策及其走向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2)·-16-18东南亚战略形势走向 / 徐纬地 // 内参选编·-2000(47)·-26-28走向21世纪的东盟军事战略 / 贾超为 // 外国军事学术·-1997(5)·-44-46东盟国家调整军事战略探析 / 戈胜 // 世界形势研究·-1998(15)·-6-9冷战后东盟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2000(1)·-141-149 东南亚各国战略思维中的思想文化因素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1998(3)·-66-74东盟军事管窥 / 陈双平 // 科技与国力·-1999(7)·-25-29冷战后东盟国家军事改革剖析 / 弋胜 // 南洋问题研究·-1998(2)·-49-53东盟国防现代化之管见 / 曹云华 // 东南亚纵横·-1996(1)·-49-52近年来东盟军备现代化的特点 / 罗璟斌 // 亚太参考·-1996(37)·-9-12东南亚地区军火进口现状及军事战略根源探析 / 高峰 // 军事经济研究·-2000(6)·-37-39从军费增长看东盟 / 刘洋等 // 现代军事·-1996(9)·-49-51东盟国家加紧增强军事实力的动向 / 关键编译 //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6(6)·-22-25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上)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5-8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下) /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30)·-10-12略论冷战后东南亚地区逆裁军的原因 / 王小民 // 东南亚学刊·— 1999(3) ·— 10—15金融危机对部分东盟国家军队建设的影响 / 刘晓松 // 东南亚南亚信息·— 1999(18) ·— 4—5东盟国家缘何持续扩充军备 / 熊明峰 // 世界形势研究·-1997(27)·-6-9东南亚各国扩军忙 // 世界军事·-1998(1)·-35-38东盟海军发展态势 / 陈安刚 // 科技与国力·-1999(11)·-29-32东盟国家海军建设与战略运用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6(8)·-15-17东盟国家海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 孙纯达 // 外国军事学术·-2000(3)·-17-19东盟各国发展水下力量 / 陈安刚编译 // 当代海军·-1999(6)·-12-13东南亚第一艘航母服役 / 杨光华 // 世界知识·-1997(18)·-32东盟第一舰:泰国“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 石荣生 // 现代军事·-1997(12)·-18-21 东盟各国加强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向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1996(3)·-42-44东盟之海空军装备建设 / 何三龙 // 现代军事·-1998(11)·-57-58东盟空中力量揭秘 / 张盛 // 中国空军·-2000(5)·-32-34新马泰军事现代化掠影 / 张孝田译 // 东南亚研究·-1996(6)·-17-19马越菲三国防务现状 / 保罗·莱维斯 // 东南亚研究·-1998(5)·-48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世界历史·— 2000(3) ·— 80—87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 2000(10) ·—18—25“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上)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1) ·— 17—23“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 (下) /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1999(2) ·— 34—38东南亚国家签署无核条约 / 熊昌义等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10东南亚无核区评析 / 杨威 // 东南亚研究·-1998(4)·-16-19无核武器区的发展与亚太安全 / 夏立平 // 国际商务研究·-1999(5)·-55-58美国在东南亚增强军事角色 / 光文 // 海外星云·-1998(6)·-11澳大利亚加强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 / 赵海明 // 亚太参考·-1996(10)·-10-12浅析东盟与台湾军事与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其趋势 / 曾涛 // 东南亚研究·-1997(2)·-32-34苏哈托掌管下的武装部队——印尼新秩序政权的基石 / 沙林·沙易德著刘艺译 // 东南亚研究·-1998(1)·-14-201996年印尼军方在国家政局中的作用 / 韦晖 // 东南亚纵横·-1997(1)·-23苏哈托后时代的印尼军队 / 费昭珣 // 东南亚纵横·— 1999(1) ·— 45—47当代印尼军队若干问题探析 / 续建宜 // 军事历史研究·-1999(3)·-131-136印尼军事战略及军队职能 / 续建宜 // 外国军事学术·-1998(11)·-25-26印尼军队的商业活动初探 / 杨全喜许利平 // 东南亚纵横·-1997(4)·-55-57小国大武库:金融危险中的马来西亚军队 / 康保东 // 世界军事·-1999(3)·-55-58马来西亚海军面面观 / 石蹊 // 现代舰船·-1998(8)·-10-12当代新加坡海军 / 钱颖士译 // 海军译文·-1999(3)·-32-34,39新加坡海空防御力量 / 盘绍凤等 // 现代军事·-1997(6)·-50-51新加坡航展昭示未来新战士 // 东南亚纵横·-2000(5)·-45-47新加坡军队的社会化保障 / 何文光 // 后勤科技装备·-1999(2)·-19-20菲律宾军事现代化进程 / 张绪军 // 东南亚纵横·— 2000(12) ·— 13—15菲律宾空军 / 彼德·史泰门 // 国际展望·— 2000(22) ·— 44—45菲律宾海军透视 / 李海潮等 // 科技与国力·-1999(8)·-43-46菲律宾的海军梦 / 田园编译 // 世界军事·-1999(9)·-42-44前进中的菲律宾海军 / 靳小凤等译 // 海军译文·-1999(3)·-28-29美军“重新登陆”菲律宾? / 倪童军 // 世界知识·— 1999(5) ·— 18—19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 李金明 // 东南亚·— 2000(1) ·— 19—22此地无银三百两——闲话菲美联合军事演习 / 陈占杰 // 东南亚研究·— 2000(6) ·— 8—9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 崔永新 // 外国军事学术·-1996(12)·-26-28今日泰国海军 / 马宁等编译 // 世界军事·-2000(5)·-34-36令人关注de泰国舰母 / 崔炜 // 东南亚纵横·-2000(7)·-19-20泰国警官学校概况 / 程胜军 // 公安教育·-1999(2)·-46-47泰国的职业杀手 / 王鹿 // 国际展望·-1997(7)·-18-20越南战争 / 袁方 // 历史教学问题·-1997(3)·-33-36二战后越南军事战略的演变 / 续建宜等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7(2-3)·-18-20越南“积极防御”新军事战略主要特点 / 张力波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49-52新时期越南建军思想与安全战略 / 段奎冯永孚译 // 东南亚研究·-1996(4)·-19-20当前越军兵力部署的基本特征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53-54越军作战指导思想的新变化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47-49跨入新世纪的越南海军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2000(6)·-37-38越南海军装备一览 / 俞风流张跃林 // 当代海军·-2000(增)·-22-23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亚太参考·-1996(35)·-1-12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2-18浅析越陆军编制体制的演变特点 / 杨忠文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50-51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佚名 // 东南亚纵横·— 2000(8) ·— 45—46评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张永谦 // 现代军事·-1998(8)·-52-53越南军队的经商热 / 胡仕春 // 国际展望·-1996(20)·-18越南整顿人民公安力量 / 沈进东 // 东南亚纵横·-1997(2)·-14-15柬埔寨和平建设的一大障碍——地雷 / 孙亚书 // 当代亚太·-1998(9)·-49-50柬埔寨的地雷 / 孙亚书 // 国际展望·-1999(1)·-21-22踏访柬埔寨雷区 / 张韦舀 // 东南亚纵横·-2000(12)·-28-30缅甸军事概况 // 云南国防·-1998(6)·-30-31中缅第一次联合进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历史背景分析 / 颜剑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9-22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其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 向力心 // 东南亚纵横·-2000年学术增刊·-16-19。

中考历史判断题40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判断题40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判断题40题(含答案)一.判断题(共40小题)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东周建立。

(判断对错)2.陈胜吴广起义和李自成起义都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新王朝。

(判断对错)3.清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判断对错)4.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仍然强大的有齐国和楚国。

(判断对错)5.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城,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判断对错)6.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判断对错)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有阎立本、吴道子,著名的画家有颜真卿和欧阳询等。

(判断对错)8.澶渊之盟以后,北宋与辽双方基本保持了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判断对错)9.禹传子,家天下,这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事件。

(判断对错)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五铢钱。

(判断对错)1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判断对错)1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赞扬了玄奘不畏艰险的精神。

(判断对错)13.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判断对错)14.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判断对错)15.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的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

(判断对错)16.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判断对错)17.“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籍贯是益阳。

(判断对错)18.1934年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力主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判断对错)19.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后率军北上,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并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判断对错)2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认清国家安全形势 增强军人职责意识

认清国家安全形势 增强军人职责意识

二十一世纪的前面十年,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动,使我国的安全形势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革命军人,要时刻关注国际与周边安全形势,清醒地认识我国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看到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甚至严峻的一面,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

一、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霸权主义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可以争取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

但是,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曲折、漫长的过程,当前整个世界动荡不宁的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军事安全问题日渐突出。

1、加紧推行称霸全球战略,给世界和平蒙上新的阴影目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的优势,霸气急剧上升。

布什宣称,二十世纪圆了美国的梦想,二十一世纪将是“美国世纪”。

在他们看来,从现在起到2015年前,世界上尚不致出现足以威胁其霸主地位的强国,是一个“战略间歇期”。

美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紧推行全球称霸战略。

其战略企图概括起来就是:联合、控制欧洲,利用、制约日本,挤压、削弱俄罗斯,接触、遏制中国,主导中东事务,分化发展中国家,防止出现任何可能对美“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确立全球霸主地位。

在独霸世界野心的驱使下,美国正着力建设一支全球进攻性的军事力量,谋求保持其绝对军事优势。

不断增加对军队建设的投入,2005年军费开支高达3879亿美元,相当于欧盟、俄、中、日军费总和的1.5倍,约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加快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等高技术武器,构筑空间防御盾牌。

美国在世界各地保持着数百个军事基地,以控制战略要点,扼守全球海域的16个咽喉要道。

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第十三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第十三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建立 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 海
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空 空军
(1)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

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

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返回子目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
新时代强 军之路
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 新格局
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目的不是对外
认识 侵略扩张、称霸世界,而是加强国防力量,有效保障
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返回子目录
考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空海
军 军 发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

新换代,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 展

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
接入列
“辽宁舰”
返回子目录

1949年11月,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刚刚诞生,就面临抗
第十三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目 录
1
数据导航 时空坐标
2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3
a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4
a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
5
数据分析 拓展提升
1 数据导航 时空坐标
2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知识点

国际局势

国际局势
风云变幻说天下
2011—2012
一、中美关系与 国家安全
背景: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1968年之前。 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为扩张目标,以 控制西欧和 日本为重要基础,最 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
第二阶段:1968年尼克松上台——70年 代末. 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盟 友自主性增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全球 战略重大调整,采取守势的缓和战略。恢 复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与内向,取得了 相当的成功,对后来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2011年9月美国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3、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增加美国海军实力 维持美国海上优势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军事扩张
发达国家
传统安全 地区强国
霸权国家
欠发达国家
摆脱历史宿命,避免发生激烈冲突, 非传统安全 塑造更加均衡的地区秩序
中美竞争加剧
形成多层次地区体系
2011年11月美国主导建成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21世纪我国大陆周边水下力量扫描一直以来,潜艇都为军事界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台湾当局的“6108亿军购案”和前不久的日本海“中国潜艇入侵事件”再次将潜艇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

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利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海军发展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下力量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纵观我国周边水下力量,可谓暗流涌动,大有十面埋伏之势。

太平洋,大国暗流涌动亚太地区水域广阔、岛屿众多,是潜艇作战的理想海域;潜艇造价低廉、隐蔽性好、威胁力大,执行任务广,成为近年来各国军备力量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亚太特别是西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国争夺的重点,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水下战斗力量。

而美国也一直谋求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水下战力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欲打造“水下锁链”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由于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美国在这一系列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在加强水面封锁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在水下打造一条“水下锁链”。

20世纪末,美军已经完成了在亚太地区部署了1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27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任务。

这些潜艇主要是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潜在的地区性大国的。

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美国并不满足,2000年美国防部下令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瓦良格”号下水对我国周边战略格局的影响
摘要:瓦良格即将下水,对美国而言并不担心中国海军能对美军造成威胁,但瓦良格至少能起到阻碍他重返亚洲的步伐。

日本、韩国、印度以及南亚诸国都将会感受到瓦良格带来的压力。

一旦台海和钓鱼岛发生冲突,解放军早已冲出第一岛链,美军此时若想武力干预那将会付出百倍的代价。

因此瓦良格的诞生将直接改变东亚格局,甚至在世界上也造成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航母“瓦良格”战略格局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至诶国际关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亚太地区也不例外。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征
首先我国陆地邻国和邻海国家众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因素很大。

在我们这些邻国中,有的国家之间存有积怨,甚至对立,一旦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必将影响我国边境安全。

有的国家过去曾对我国发动过侵略战争,或与我国有边境冲突等,随着这些邻国不同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再者,我国便捷漫长、海域辽阔,安全环境受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的因素多。

最后,我国处于多国利益交汇区,安全因素受外部影响因素复杂。

三、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海后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和意义
航母,是中国海军远洋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海军的第一艘完整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中国海军坚定走向蓝水的庄重宣誓。

“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有了“瓦良格”,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的吓阻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一样的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

中国的航母工程作为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特别是对中国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中国海军走向远洋,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

作为第一岛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无疑肩负着阻挡中国海军驶向太平洋深处的使命。

近年来,中国海军靠近又或者穿越第一岛链的正常军事动作引来了日本的高度紧张。

此时,中国拥有一艘航母,必将给日本带来更大的震动。

日本的前方是一个岔路口,美国也因此面临抉择。

无论中国如何去强调自身崛起的无害性,日本都不可能漠视海洋生命线被中国完全掌控。

日本要么大力加强自身海上战力的建设,要么就追求美国海军力量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加强。

事实上,由于日本与美国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这个决定权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上。

美国必须抉择,是对日本进一步松绑,还是大力加强西太平洋地区的军力部署,又或者二者齐头并进。

一个进一步松绑日本,一支拥有数艘大中型航母的日本海自卫队,同样也会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权优势形成挑战。

美日特殊的政治关系,也极有可能因此受到冲击。

然而,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过度部署,势必影响到美国全球战略的有效执行。

因此,美国选择并行不悖地既一定程度松绑日本又大力加强自身部署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美日协作来实现对中国海洋力量的持续遏制;另一方面,美国又能通过加强自身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来完成对日本军力的有效监控,避免自身对日本掌控能力的明显下降。

日本和美国联动的反应是随着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国防实力的快速提升而必然发生的历史进程。

只不过,航母作为标志性武器平台,无论是对美国、中国还是日本,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韩国海军也是东亚地区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之一。

不过,比之中国和日本,韩国在综合国力层面尚有不小的差距。

与中国类似的是,韩国与日本之间也同样是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不清。

虽然两国海军在美国主导的东亚海权体系下是盟友,但双方之间却又同时互为对手。

随着中国海军正式拥有一艘航母,韩国要想保持和提升自身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就必须有所动作。

日本一旦被美国松绑,则更是会刺激韩国跟进。

受国力所限,韩国不太可能去试图在海军规模上看齐中国。

双方海军力量的差距不会因为韩国海军的加强而减小,而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大。

考虑到中朝间的特殊关系,韩国对美国的依赖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增加。

相对于其他主要地区力量来说,俄罗斯反而是受影响较小的一方。

毕竟,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远东地区只是双头鹰那较弱的一头。

时至今日,俄罗斯整体军事力量仍然处于一个缓慢回升的状态,并无力对中国拥有一艘航母做出太多针对性的反应。

中俄当前的密切政治关系,也给了俄罗斯充分的理由,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欧洲方向。

当前,中国确实可以依靠中程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机等一些武器装备使空中战力达到南海领海范围的任意角落,甚至是一个周边国家的领土。

只不过,与一个重型航母战斗群相比,这些权宜的手段无论是在威慑力、作战效能还是效费比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语。

重型航母战斗群显然是一个威慑力更为直接、可持续作战能力更强、使用成本更低廉的战役战术体系。

东南亚国家抗压能力弱。

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力量持续而迅速地提升,极可能使部分国家重新考量自身的立场。

为了平衡中国所带来的压力,积极引入美国力量介入到南海局势也将是很多国家的选择。

然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这么多年,也没有在南海范围内真正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更多的还是反过来整合南海周边国家的力量来牵制中国。

这主要还是因为南海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区,不利于美国海军力量的发挥。

航母这种具备战略性质的武器平台,并不是靠南海周边国家力量的整合就能轻松抗衡的。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若不加强自身在南海方向的投入,就有可能使南海局势迅速地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周边其他国家要么暂时没有航母,要么航母过于弱小,要么航母并不部署在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海域。

唯独印度是个例外。

一方面,印度把中国视为其走上世界级舞台所必须面对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印度洋的海权对于中国和印度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为在航母领域长期领先于中国的竞争对手,印度下一步的哪怕试图与中国进行航母竞赛也并不会显得很奇怪。

而且,印度的国力能够支撑其军力发展,又没有类似于日本的政治限制。

四、结论
中国快速崛起的大背景和坚定走向世界战略方针赋予了瓦良格号非同一般的意义。

哪怕强如美国,也必须高度重视瓦良格号入役所昭示的一些变化和后续可能带来的冲击。

无论是瓦良格号入役本身,还是周边国家的针对性反应,都将事实上影响到美国主导的既有秩序和规则。

美国再如何去维护,都很难让松动的地缘政治格局复位。

瓦良格号的技术性能已经居于次要位置。

它将以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身份载入史册,中国海军也将由此进入自己的航母纪元。

瓦良格号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所带来的震动,则必然似多米诺骨牌一般从周边开始扩散,最终影响到全球范围。

世人完全有理由相信,瓦良格号入役只是中国航母冲击波的一个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