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二生物专题一测试

(整理)高二生物专题一测试
(整理)高二生物专题一测试

高二生物测试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 选择题

1、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DNA 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

A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B .中心法则

C .基因分离定律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下图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 可能代表 ( )

A .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 .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

C .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 .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3、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 不可遗传的变异

4、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 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 .540个

B .8100个

C .17280个

D .7560个

5、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基因工程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6、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7、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有( )

①大肠杆菌 ②枯草杆菌 ③支原体 ④动植物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

A .重组DNA 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人胰岛素基因 切开的质粒 酶 插入细菌细胞 细胞分裂

9、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1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11、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虫基因的提取和运输都需要专用的工具和运载体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到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12、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13、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质粒上有细菌生活所必需的基因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15、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的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重组DNA必须能在受体细菌内进行复制与转录,并合成人的胰岛素

16、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保上的重要意义是()A.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节约能源

C.避免过多使用氮肥引起环境污染 D.改良土壤结构

17、当前医学上,蛋白质工程药物正逐步取代第一代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则

基因工程药物与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区别是()

A.都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

B.都与天然产物不相同

C.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

D.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

18.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定向提取生物体DNA分子

B.定向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19.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用来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细菌质粒B.噬菌体

C、动植物病毒 D.细菌核区的DNA

20.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

D.性状稳定,变异少

21.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⑦能“友好”地“借居”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22.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A.限制酶和连接酶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连接酶和运载体

23.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

A.非编码区

B.内含子

C.外显子

D.编码区

24.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的是()

A.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

B.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露出黏性末端

C.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到质粒切口处

D.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

25.科学家将含有人的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

①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②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③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④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能识别DNA分子中的GAATTC序列,切点在G与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27.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

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

30.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的切点不同

D.限制酶的作用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

31.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

A.卵细胞 B.去核卵细胞 C.受精卵细胞D.乳腺上皮细胞

32.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A.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 B.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人工诱导多倍体 D.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有病毒

33.“工程菌”是指()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使同种不同株系的菌类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取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34.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35.下列关于基因成果的概述,错误的是()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育出了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36.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基因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37.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具体方法是()

A.与被检测病毒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比较

B.与被检测病毒的DNA碱基序列进行组合

C.与被检测病毒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杂交

D.A、B、C三种方法均可

38.用珠蛋白的DNA探针叶以检测出的遗传病是()

A.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B.白血病

C.坏血病 D.苯丙酮尿症

39.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石油成分,所以假单孢杆菌是“超级菌”

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40.1976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生物,即将人的生长素抑制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里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能合成生长素抑制因子

D.能会成人的生长激素

41(10浙江卷)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茶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42(10全国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43、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物质,它必须从人血中提取。每升人血只能提取,故价格昂贵,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基因公司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生产干扰素,据此回答:

(1)把干扰素基因从人体的DNA中直接分离出来,此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从人的细胞中取出干扰素基因,此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称为_________。

(2)将此基因插入细菌质粒切口处,用_________酶使它和经过处理的细菌质粒基因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体内,使酵母菌具有_______。

(3)酵母菌能以________方式繁殖,此繁殖方法速度快,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了成本。44.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细菌细胞。第二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小鼠等动物的细胞。这两个阶段都是进行细胞培养,提取药物。第三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活的动物体,饲养这些动物,从乳汁或尿液中提取药物。

(1)将人的基因转入异种生物的细胞或个体内,能够产生药物蛋白的原理是基因能控制__________。

(2)人的基因能和异种生物的基因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都具有双螺旋结构,都是由四种_______构成,基因中碱基配对的规律都是________。

(3)利用转基因牛、羊乳汁提取药物工艺简单,甚至可直接饮用治病。如果将药物蛋白基因移到动物如牛、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利用转基因牛、羊尿液生产提取药物比乳汁提取药物的更大优越性在于: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________动物都可生产药物。

45、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加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作用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A.核糖体B.细胞核C.内质网D.线粒体 2.为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糖尿病,通常在其尿液中需加入的试剂 A.碘液B.斑氏试剂C.苏丹Ⅲ染液D.二苯胺 3.不同作物缺少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症状。如棉花嫩叶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马薯块茎长得小。上述作物缺少的矿质元素分别是 ①硼②钾③镁④铁 A.④①②B.④②①C.④①⑧D.⑧①② 4.生活在沙漠中,含有丰富叶绿素的植物细胞中,含量占原生质体总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叶绿素C.脂类D.水 5.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授粉。防止减产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D.以上措施均不可取 6.将植物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CO2足量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突然将光照撤除,下列曲线最能代表植物体内ATP的量的变化的是(横轴示撒去光照后的时间,纵轴示ATP的量) 7.假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103个处于分裂时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其中690个处于前期,10 个处于中期,34个处于后期,175个处于末期。请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有丝分裂各期的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为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中期>后期>末期>前期 C.前期>末期>后期>中期D.无法判断 8.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亮处,结果放在明亮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消耗了CO2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C.光合作用产生了CO2D.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9.下列种子在萌发时,对土壤透气要求最高的是 A.花生B.小麦C.玉米D.蚕豆 10.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动物异化作用的是 A.把氨基酸分解成CO2、H2O、和尿素B.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在酸 C.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释放能量D.把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 11.生物体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最能体现细胞特殊功能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细胞大小 12.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13.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固醇,肯定与体内的哪项活动无关 A.促进新陈代谢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维持第二性征D.升高血糖浓度 14.已知下列单细胞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壁, 但没有核膜和核仁,在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 件的实验中,得出下面的结果(√表示需要)。 这三种生物依次是 A.衣藻、乳酸菌、变形虫 B.衣藻、酵母菌、变形虫 C.固氮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 D.固氮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 15.在下列1—4四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 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从以上实验可知, 限制实验2、实验4和P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A.光强度CO2浓度温度 B.温度CO2浓度光强度 C.CO2浓度温度光强度 D.温度光强度CO2浓度 16.下表表示某种食物中的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四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试问:如果人食用这种食物,在人体中发生下列哪种生理过程,才能使食物中的这四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生 物 必需的生活条件 水氧CO2葡萄糖氨光 A √√√√ B √√ C √√√√

高二生物选修一测试题

1.[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15分)(15年全国一卷)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年全国二卷)(15分) 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罗卜含有的胡罗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罗卜素”或“β—胡罗卜素”或“γ—胡罗卜素”),该胡罗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罗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罗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罗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4年全国二卷)(15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灭 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 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 4、[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4年全国一卷)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5、.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2016全国1卷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范围:必修一、二、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卷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60分) 1.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⑥⑦ 2. 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外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拟核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外毒素。请分析推断一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外毒素?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贮藏颗粒 D. 细胞核 3.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给药的最初30天内,两种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 B. 给药后,正常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癌细胞 C. 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明显少于正常细胞 D. 临床上可以通过加大给药剂量,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 4.依据下图三个圆型,其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当三个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空间范围时,最容易绝种的是③ B.可代表蛋白质、酶、激素三者的关系,能产生物质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 C.①②③可代表三种物质,其分别是激素、蛋白质和酶 D.若三个圈代表的是3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①捕食②,③捕食① 5、.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 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6.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②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 扰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六套题)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 聚集辐射,辐射对人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B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辐射引起的 2.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后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这属于( ) A .细胞分化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3.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C .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D .基因工程使大肠杆菌能产生人胰岛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4.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 ) A .六倍体 B .三倍体 C .二倍体 D .单倍体 5.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该变异的类型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6.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一种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该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 .女性患者的儿子必定患病 C .男性患者的女儿必定患病 D .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有2种 7.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 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t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Bt 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 基因 D .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8.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

高二生物单元测试_20201208205710

高二生物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所以细胞分裂期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但也可用于培育生物新品种。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不相同 D.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3.距今一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经多次海陆变迁,形成台湾海峡。随着时间推移,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分隔,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鸟类新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导致变异,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 B.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的定向改变 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 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体现了共同进化 4.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3.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B.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 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应互补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8.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9.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并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10.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 ) 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11.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2.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高二生物必修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 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葡萄糖、氨基酸 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7.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B.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C.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8.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液B.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9.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10.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11.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12.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13.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D.③→②→①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测试题

学科:生物 日期: 2012年 12月24日命题人:周全 题型:选择题和分析综合题 命题意图:以果蝇的形式考察生物进化,旨在考察学生的计算、理解及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为高频考点。也是易错点。 题目: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 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 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 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 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 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 频率减小。 答案:(1)1/2 (2)1/3 (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 配5代,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 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 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选择一只纯种雄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在子三代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离? 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

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某研究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对生姜(阴生植物)和葡萄(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图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相关变化曲线,图中甲、乙代表不同植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中A、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可知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生姜和葡萄 B.图中a点和b点吸收CO2的速率相等,说明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斯时,甲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D.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限制生姜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4.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

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6.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时间 7.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H2O、CO2、ATP C.CO2、[H]、ATP D.[H]、H2O、ADP 9.下列各种物质与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A.叶绿素---光合作用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胰岛素—调节功能 D.唾液淀粉酶—催化H2O2分解 10.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CO2→甲→(CH2O)或乙 C.突然停止光照,甲的含量减少,乙的含量增多 D.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1.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完整版)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一、试卷评析本次高二生物联考试题试题主要考察三本必修教材内容,结合已实行新课改省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我区各校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考察了选修3的内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广泛,并重点考察了高考的热点,比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等。从题目的形式来看,注意了从图和表格中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察,从题目的难度来看,既有基础内容的考察,又有较好的能力考察题目。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难度不大,部分试题涉及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有较高要求。如选择题2、17、24、26、28、29、30。非选择题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整套试题考查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难度与综合性上都适当控制,力图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遵循考纲,为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有利于公正评价目前我区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水平,是一份优秀的试题。 二。考试成绩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部分(共60分)本次共抽查163份试卷,计算了每个小题的得分率如下表: 题目12345678910得分率0.770.480.750.640.760.950.930.6201940.50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19率0.7201950.930.750.690.770.6201940.620192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得分率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 考试后进行总结,有利于查漏补缺,尽快弥补不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吧!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1】生物结考的铃一响,仿佛经历了一场浩劫似的。时间竟是始料未及的紧迫,而且从未这么被题目牵着鼻子走过,拿捏不定的空太多。考完后就心神不定的,觉得生物考试本不应该这么难。于是,回到家后,不惜花了半个小时把整张卷子大抵重做了一遍,便顿觉豁然开朗,仿佛久困于井底的矿工重见天日一样,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又不觉心如刀绞,坚信当时韦尼克区或是额中回后部8区一定停止了工作,虽捶胸顿足不止,但败局已定,早已无力回天了。 总分85分,能上平均分,已经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了。但我惊奇地发现,班里的最高分竟然只有92分,上90分的也就寥寥几个。这时,自怨自艾就显得矫情,因为谁也没有规定你的水平就必须比别人高。但我就是不甘心呀,如此简单的一套题(呵呵,实际上我们的题并不简单,题量也大),不得95分,实在有失水准。当然,这些自我安慰的话最终是骗不过自己的。因此,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在此作深刻总结。 首先要说考试心态。考生物前可谓是异常紧张。因为前三场考试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这场考试就不是赢不赢的问

题了,而是赢多少的问题。自己定的目标是至少比平均分高10分。期望值高没有什么错,但我却犯了孤注一掷的大忌。于是,选择题部分我就谨小慎微,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纰漏。偏偏事与愿违,开篇第三题就给我以沉重打击。当我无比纠结于细胞膜蛋白质含有硫元素这个问题时,时间老人就在我身旁匆匆走过,于是便慌了阵脚。接着又碰上24题。这本身是很简单的一道题,静下心思考30秒应该就能出答案。可我的心里却一团糟,眼巴巴地瞪着8个阿拉伯数字竟1分钟没动笔。最后,胡乱蒙了个选项,草草而过。看来,考试的结果,早在开考后的前十几分钟,就已成定数。 其次要说审题。这是令我无比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我数不清在这条河沟里到底翻过几次船。比如第49题第3小问,这原本是不假思索就可以出答案的,可我却犹豫不决,徘徊踯躅于保留癌细胞的无限增值基因还保留效应B细胞的抗体基因之间,取舍不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都要保留,于是便迟迟不肯下笔。其实,我的思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题干第一话就赫然写着:“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可当时我果断对其进行了中枢过滤,虽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有3个空完全不知所云,而且还夺取了本应属于我检查的宝贵时间。 我还清楚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就犯了类似的错误。有一道基因工程的题,题目不难,我看过题之后就匆匆作答,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 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 AaBb 1AB ∶1Ab ∶1aB ∶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4、基因型为Dd 的个体连续自交n 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 5、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得F 1,下列有关对F 1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 1个体随机交配,且aa 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 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 1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 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 数 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 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列关于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 的准确复制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 分子 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 分子中含有A 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 片段中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双链DNA 中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 B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D .图中的a 和b 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 分子 D.细菌内的DNA 分子 14、 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