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观察

合集下载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成功率 100% ,围手术期病死率 0; 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2 例,腹 腔出血 1 例,胆道狭窄 1 例,经及时治疗均痊愈出院; 无真菌、 病毒感染,无血栓、胆漏发生。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 1 急性排斥反应
多发生在术后 2 周[1],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畏 寒、发热、乏力、肝肾区疼痛、黄疸及血胆红素和血清转氨酶等急 剧上升,尿量锐减或无尿,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本组有 2 例在围手术期发 生 急 性 排 斥 反 应,仅 表 现 为 食 欲 差、乏 力,监 测肝功能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明显升高,肝穿刺病理检 查提示排斥反应,及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患者体 温及尿量均恢复至正常,肝功能各项指标均稳定,未继续升高, 而且明显感觉食欲好转。 2. 2 出血
关键词:肝肾联合移植术;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2)11 - 0040 - 02
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已被公认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衰竭 或多囊肝合并肝功能不可逆性的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阻碍受体存活率的重要原 因,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 要。本院于 2008 年 ~ 2011 年实施了 8 例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 植术,无 1 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大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等 围手术期 严 重 并 发 症,且 无 死 亡 案 例,术 后 1 年 生 存 率 达 100%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肝肾移植手术创伤大,血管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动活动,这样就错过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8]。早 期镇痛后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使得患者在当天返回病房后 即可给予下肢肌肉按摩和被动式运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足 背伸、跖屈、踝内旋、外翻等活动,同时还可借助辅助器械( 如足 底静脉泵、弹力袜等) 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减少静脉血栓的形 成。早期镇痛避免了因怕疼痛不敢活动而造成长时间制动引起 股四头肌、腘绳肌纤维化和挛缩以及韧带肌腱的纤维排序紊乱 而导致的肌萎缩。同时,早期锻炼可使静脉淋巴回流加速,有利 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关节液的吸收,减轻患肢的肿胀,预防了肺 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而且 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 患者的睡眠质量。持续疼痛还能引起失眠、体重降低、便秘、紧 张和抑郁等,造成情绪低落,耽误病情的恢复。超前镇痛可极大 缓减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情绪,降低疼痛感,改善睡眠质量,促进 患者的尽快康复。 5 小结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的临床分析和实践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的临床分析和实践

院血液净化 中心收治的 6 0例维持血 液透析并发 I 肾. } 生 骨病患者 ,将 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 ,每组各 3 0例 ,其 中对照组 患者给予每周三次、每 次 4小时的血液透析 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 对照组 患者 治疗基础上 ,每周进行 一次组合型人工 肾治疗,连续 治疗 6个月后 ,对 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对比,患者 治疗前后血清钙 以及磷 、全 片段 甲状 旁 腺激素等指数 变化之 间存在较 为突出的差异 ,P < O . 0 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 于对照组。结论 :组合 型人 工肾对 维持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 比
注: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 比较: P< 0 . 0 5
3讨论
患 者病 症 治疗 和控 制 J 。而 在 常规 的血 液透 析 ( H D )仅 能 清 除
。 肾脏 作为人体 的重要 器官之 一,不 仅是人 体主要 的排泄器 官 , 小 分子 毒素 ,对 中大分 子 的尿毒 症毒 素的清 除效 果几 乎为 零 ,而 也是 一个 重要 的 内分泌器 官 。肾功 能衰竭 易 导致机 体水 、 电解 质 中大分 子毒 素如 甲状 旁腺 激素 ( i P T H )等 己被证 实是 参与 肾性骨
1 . 2 方 法
两 组患 者采用 不 同方式 进行 治疗 ,其 中对 照组 患者 给予 每周
H D )治疗 ,观 察组 患者 在对 的 不断加 剧 ,根据 临床统 计 显示 ,在 患者 病症 的血 液透 析治疗 阶 三 次 、每 次 4小 时的常 规血 液透 析 (
段 ,大 多数患 者都会 发 生 肾性骨病 ,不仅 影 响着 患者病 症 的治疗 照组 患者治 疗基础 上 ,在完 成血 液透析 治疗 两小 时后进 行组 合 型

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体会

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体会

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皮肤瘙痒应用组合型人工肾进行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患者32例,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并进行心理、生活以及皮肤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的情况。

结果:应用组合型人工肾进行治疗,32例患者原来平均V AS评分为8.75分,在治疗1个月以后,平均V AS评分是1.90分。

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患者,实行心理疏导,进行皮肤护理,改善预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组合型人工肾;护理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至87%,长时间皮肤瘙痒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应用组合型人工肾对皮肤瘙痒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患者32例,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1例,年龄为32至74岁,平均年龄为54.0岁。

原发病分类: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2例多囊肾。

每周血液透析为2至3次,每次4小时,对于皮肤瘙痒的治疗,内科以及皮肤科常规治疗,没有明显的好转。

1.2方法1.2.1设备(1)Fresenius4008血透机,(2)NIPROSURE-FIUX-130G透析器,(3)HA130树脂血液灌流器。

1.2.2 治疗每2至4周进行1次治疗。

维持治疗,在第1个月,每周进行1次治疗,以后每2周进行1次治疗。

病情得到控制以后,进行预防控制。

强化治疗:在第个月,进行7至8次治疗,当控制住病情以后,转为维持方案。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药物性脑病一例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药物性脑病一例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药物性脑病一例
刘燕;申志祥
【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
【年(卷),期】2010(010)011
【摘要】@@ 患者:男,66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1年,由于经费原因,前8年均没有充分透析,第9年起至今,血液透析3次/周.2008年1月28日因"咳嗽1周"开始服用头孢氨苄缓释片0.5 g,2次/d,克咳胶囊0.3 g,3次/d.2008年1月29日夜间出现幻视、幻听、情绪激动、易激惹、烦躁不安、失眠,无头痛、呕吐,无肢体运动障碍,第2天到我院就诊.查体:脉搏92次/min,血压105/60mm Hg,神志清楚,精神亢奋,言语清晰,但无条理,答非所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心肺无异常,生理反射灵敏,病理反射阴性.
【总页数】1页(P503)
【作者】刘燕;申志祥
【作者单位】210024,南京,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210024,南京,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头孢菌素性脑病15例临床分析 [J], 陈连华;张丽琴;唐凤英
2.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观察 [J], 孙亦兵;刘月英;温红梅
3.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J], 杨慧洁;徐文风
4.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J], 王玲;刘兴佳;刘洁;李娜;于文华;孙霞
5.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护理体会 [J], 白振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

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

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孙亦兵;刘月英;王莹【摘要】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HD+HP]对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HD+HP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LEP)、β: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及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EP、β2-MG及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EP、β2-MG及PTH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良好.【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2【总页数】2页(P237-238)【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瘦素;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作者】孙亦兵;刘月英;王莹【作者单位】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6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下降,体内残留大量代谢废物[1]。

近年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时间。

有研究报道,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 联合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HD)的组合型人工肾(HD + HP)治疗在常规透析的同时,可降低血液中大分子毒物浓度,从而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2]。

为观察HD+ HP对尿毒症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 2011年1月~2012年2月对4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HD + HP治疗,并与单纯采用HD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尿毒症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5 ~75 岁,平均(43.45±16.32)岁。

组合型人工肾研究报告

组合型人工肾研究报告

组合型人工肾研究报告
目前,组合型人工肾(Wearable Artificial Kidney,WAK)作
为一种可穿戴的肾脏替代治疗设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组合型人工肾是一种能够模拟正常肾脏功能,通过血液过滤和尿液排泄来处理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并平衡体内电解质的装置。

与传统的血液透析相比,组合型人工肾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便携性,可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而无需繁琐的设备和时间限制。

目前,组合型人工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设计和制造: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生理学要求的小型、轻便、舒适的组合型人工肾设备。

同时,还需要解决设备的电源、控制系统等技术问题。

2. 血液过滤技术:组合型人工肾需要具备高效的血液过滤技术,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不同的过滤材料和膜的结构,以提高过滤效率和抗凝血性。

3. 尿液处理技术:组合型人工肾需要能够处理和排泄过滤出来的尿液。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不同的尿液收集和处理技术,以确保尿液排泄的安全和便利。

4. 安全性和效果评估:组合型人工肾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研究人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长期随访,收集
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参数和治疗效果数据,以评估组合型人工肾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

总的来说,组合型人工肾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临床挑战,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组合型人工肾有望成为一种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为肾脏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对中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对中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对中国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宋克薇; 郑显兰; 孟玉倩【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0(013)003【摘要】目的评价组合型人工肾(HP+HD)治疗与血液透析(HD)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透析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

结果共11篇文献57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组合型人工肾组皮肤瘙痒未缓解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合并OR值为0.06,95%CI为(0.03,0.10);失眠未缓解率存在异质性(χ2=10.02,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0.29,95%CI为(0.10,0.83),P=0.02;食欲下降未缓解率与骨病和肌无力未缓解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明显缓解了食欲下降、骨病和肌无力的症状。

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在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方面优于血液透析治疗。

【总页数】3页(P257-259)【作者】宋克薇; 郑显兰; 孟玉倩【作者单位】400014 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5【相关文献】1.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J], 刘勋华2.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远期并发症疗效观察 [J], 郜枫3.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血透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和护理 [J], 张雅怡;江琼桂;张月玲;梁茂红;梁锦珠4.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血透患者并发症中的观察和护理 [J], 吴春英5.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肾癌合并肾衰竭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作用 [J], 谢小明;陈萍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组合人工肾、单独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治疗效果

比较组合人工肾、单独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治疗效果

2020 年1月第7卷/第2期V ol.7, No.2 Jan. 2020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57比较组合人工肾、单独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治疗效果牛久欣,霍新爱,张秋娅(河北省深州市医院,河北衡水 053800)【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采取单独血液透析或应用组合人工肾的治疗价值。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组合人工肾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单独的血液透析方案治疗。

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肌酐、尿素氮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组合人工肾的治疗价值优于单独行血液透析,前者更有利于提升疗效。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组合人工肾;价值【中图分类号】R2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20.02.157.02组合人工肾也就是将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两者进行联合应用,通过发挥吸附作用而对机体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进行充分清除,可更有效地清除机体内小分子物质以及中分子物质,可充分发挥透析功能以及血液灌流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1]。

本文将进一步对该技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接诊的76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47.5±0.7)岁。

对照组为38例,男2例1,女17例,年龄30~78岁,平均(46.9±1.2)岁。

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组合人工肾的治疗方案,即通过对透析仪及灌流器两者进行串联,普通肝素(15 mg)、0.9%氯化钠溶液(3000 mL)混合,首先需对管道、灌流器以及透析仪等实施充分的预冲洗,彻底排净灌流器内气泡,建立起良好的透析液及血液通路,确保血液可由动脉顺利流出,并经由血泵再次逆流至灌流器,最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肝素用量,每次治疗时间3小时,2次/周,并连续治疗8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观察目的:观察尿毒症并发症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尿毒症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即组合型人工肾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肌酐(SCr)水平,以及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其中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影响小,同时能明显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标签:尿毒症;并发症;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合型人工肾尿毒症并发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在于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一些过高甲状旁腺素(PTH)等中大分子物质在体内不断蓄积,而引发机体毒性作用,进而导致患者透析时代谢异常与器官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1-3],包括肾性骨病、周围神经改变、透析相关淀粉样变、异位钙化等,常见的症状则包括皮肤瘙痒、睡眠食欲下降、顽固性高血压等。

近几年,有研究将组合型人工肾应用在尿毒症并发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6]。

组合型人工肾指的是HA130树脂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的串联疗法,利用透析与吸附原理[7],可以直接将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清除,效果快而确切。

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在尿毒症并发症治疗中逐渐有了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应用,效果确切,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80例尿毒症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符合尿毒症相关诊断标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8.6±5.5)岁;原发病包括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3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2例痛风肾、1例原发性血管炎、1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并发症包括36例皮肤瘙痒、24例睡眠食欲差、20例顽固性高血压。

研究组:男患23例、女患17例;年龄34~76岁,平均(58.3±5.4)岁;原发病包括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4例多囊肾、3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梗阻性肾病、1例痛风肾、1例干燥综合征、1例乙肝相关性肾损害、1例肾结核;并发症包括35例皮肤瘙痒、28例睡眠食欲差、22例顽固性高血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试验仪器本次研究采用的血液透析机为德国装费森4008B型血透机,相关器材与参数包括:聚砜膜为费森尤斯,透析液为碳酸氢盐,血流量则控制在每分钟200~250 ml,透析液流量则控制在每分钟500 ml;组合型人工肾治疗采用的是一次性树脂血液灌流器,产自珠海健帆,型号为HA130,执行编号为YY0464-2009。

1.2.2 处理研究组:本组患者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方案:(1)预防治疗:每2~4周应进行一次预防治疗;(2)维持治疗:应用的第一个月应每周治疗一次,进行维持治疗一个月后每2周进行一次治疗,待患者的病情得到完全控制后可改为预防治疗。

(3)强化治疗:在应用的第一个月采取连续治疗7~8次,待病情控制后可改成维持治疗[8]。

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脏听诊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出现异常则要及时处理。

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流程如下:每次进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前应对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查;根据透析操作进行常规连接,并进行透析器与透析管路预充处理,尽量将管路中与透析器中的消毒液成分清除[9];将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充分肝素化,将动脉管道连接到动脉穿刺针或者双腔静脉导管的动脉管,将血泵开动,调节血流量至50~100 ml/min,尽量将预充液排尽,待患者的血流接近静脉管道末端,则将大静脉管道和静脉穿刺针或双腔静脉导管静脉管进行连接;治疗过程中应将血流量调节到180~220 ml/min,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2~2.5 h后,可以将树脂灌流器摘下,然后继续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回血时采取生理盐水回血法处理;血液透析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下机,即可完成整个组合型人工肾治疗。

对照组:本组患者单用血液透析机进行透析治疗,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的步骤与方法完全与研究组(没有串联血液灌流器之外)相同。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肌酐(SCr)水平,同时对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肌酐、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比较组别时间血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甲状旁腺素(pg/ml)研究组(n=40)治疗前52.77±4.36 1322.62±121.58 311.25±127.03治疗后 11.78±1.39* 528.69±121.02* 131.25±56.84*△对照组(n=40)治疗前53.16±1.36 1330.25±123.69 309.78±132.75治疗后 12.16±1.47* 535.61±123.36* 289.34±120.65**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或控制率比较%组别皮肤瘙痒改善睡眠食欲差改善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研究组(n=40)80.00(28/35)* 82.14(23/28)* 77.27(17/22)*对照组(n=40)54.78(19/36)54.17(13/24)55.00(11/20)*与对照组相较,P<0.052.3 并发症两组患者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尿毒症属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指的是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而无法将体内代谢废物与过多水分排出体外,从而肾脏衰竭,并随着病情进展代谢失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简而言之属于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

体内的代谢废物较多,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等,这些物质若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无法排出体外,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10]。

尿毒症采取血液净化技术属于常用处理方式,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肾衰患者基本上都采取该技术进行生命维持,同时也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几率。

但是,长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却会发生骨痛、食欲下降、睡眠差、皮肤瘙痒等病症,除了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

近几年,临床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经验,效果十分明显。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尿毒症并发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血液灌流治疗(组合型人工肾),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其中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针对尿毒症并发症患者,采取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血液透析治疗肾衰有很多年的历史,同时对于肾衰并发症尿毒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却很难将中大分子毒素有效清除,而对于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等则能很好的清除[11]。

血液灌流在临床中也有多年的应用,研究显示其能将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但对于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尿毒氮等的清除效果则不佳,故而临床中不提倡将其单独用于尿毒症(并发症)治疗中。

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则联合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除了能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还能将中大分子毒素很好的清除,使得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得到很好控制,改善了神经传导速度、缓解多种并发症,以及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12]。

此外,组合型人工肾仅仅需要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以及高通量透析即可,对于设备的要求并不高,一般能做血液透析的医院就能完成相关操作,在基层医院也有很高的实用性,故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玲.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学,2010,31(9):1106-1108.[2]何文梅.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头孢菌素致尿毒症脑病1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44-7945.[3]许敏昭,曾洪,吴瑞恩,等.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09,31(6):802-804.[4]徐清娥.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15.[5]陈典恒.组合型人工肾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36.[6]李正胜,王泽兰,谢娟,等.组合型人工肾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68例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5):32-33.[7]张洁.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77-778.[8]陈丽婵,陈凤珍.组合型人工肾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3):365-368.[9]郭常锦,范富文,肖志文,等.维持性血透应用组合型人工肾的效果观察[J].首都医药,2013,16(24):44.[10]白振丽.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115.[11]吴春英.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血透患者并发症中的观察和护理[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4):39,42.[12]董珍艳.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的观察及效果[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3188-3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