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肠道疾病成为了养猪行业中的一大难题。

猪肠道疾病可导致猪只生长缓慢、重量下降,甚至死亡,对猪只的养殖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目前,预防和治疗猪肠道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生物制品和改善环境等。

其中,乳酸菌及其制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因为其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防止有害细菌侵入等多种生物功能,被认为是对抗猪肠道疾病的理想选择。

乳酸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能够产酸、产乳酸,其在食品加工和保健领域中有重要作用。

同时,乳酸菌还具有抗菌、抑菌、促进食物消化等多种生物功能,成为了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和营养保健品等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研究表明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使用乳酸菌及其制剂具有以下优势:1.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研究表明,乳酸菌和其产生的乳酸能够减少肠道中有害细菌的生长,同时增加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猪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下使用乳酸菌及其制剂对于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强肠道免疫力乳酸菌在肠道内繁殖时还能够激活肠道免疫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促进肠道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从而增强肠道免疫力,有助于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3.防止有害菌侵入研究表明,乳酸菌及其产生的抗菌物质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从而防止有害菌侵入肠道,减少猪肠道疾病的发生。

4.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乳酸菌和其代谢产物还能够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提高猪只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具有多种作用,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防止有害菌侵入和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等,成为治疗猪肠道疾病的理想选择。

在今后的养殖实践中,应逐步将乳酸菌及其制剂应用于猪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动物健康。

乳猪料中添加灭活乳酸菌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乳猪料中添加灭活乳酸菌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乳猪料中添加灭活乳酸菌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益生素(或称微生态制剂)是指一类能改善寄主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并对宿主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一类活性微生物。

目前这类由活的微生物细胞制成的益生素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保健,以及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

但是,一九九九年我们首次在国内报道了经热灭活的嗜酸乳杆菌细胞作为人口服制剂或动物饲料添加剂,可达到同活菌类制剂同样的使用效果,而且在稳定性方面更胜一筹,因而给予益生素这一概念以新的诠释。

之后不少学者包括我们进一步开展了灭活乳酸菌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源生素便是我们十多年科学研究的结晶。

源生素是由经热灭活的嗜乳杆菌BFI(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BFI)的菌体细胞及其培育过程所分泌的代谢产物组成。

其有效成份包括完整的乳杆菌失活细胞、细胞壁多糖、细胞内容物,以及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杀灭作用的类细菌素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及辅助治疗禽畜特别是幼龄动物常见的腹泻,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它可以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哺乳仔猪料中添加源生素后,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生长速度、采食量、料肉比等生长性能各方面的影响,验证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综合使用效果,同时分析源生素应用于仔猪早期断奶管理阶段所带来的各项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下位于台山市的某个3000头基础母猪群的大型商品扩繁场。

1.2试验材料1.2.1试验动物与分组试验选择健康无病、胎次相近(4-5胎)、公母比例一致、出生日龄接近(0-2天内自然分娩)、断奶日龄相近(23-25天)、断奶窝重相近(断奶窝重相差2kg以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系早期断奶仔猪55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窝,平均每窝10头仔猪。

1.2.2试验产品源生素,添加剂型:粉状,由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

每克含灭活乳杆菌细胞1亿以上。

乳酸菌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乳酸菌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中具有多种应用,包括:
1. 乳酸菌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畜禽的免疫力。

2.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降低动物肠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助于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

同时,乳酸还能降低饲料中钙的表面张力,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助于畜禽对饲料中营养素的全面有效利用。

2. 乳酸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B2等B族维生素和一些氨基酸,能够直接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3. 乳酸菌发酵后的饲料具有芳香气味,有助于改善畜禽的食欲。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乳酸菌还能提高畜禽对某些饲料的适应性,帮助解决饲料供应问题。

同时,乳酸菌不会使某些畜禽产生消化道症状,也不会导致肉质变化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乳酸菌产品添加量不同,使用时需要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乳酸菌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中具有改善肠道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产生维生素和改善食欲等作用,有助于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乳酸菌是一类能够经过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等环境中。

乳酸菌具有很强的耐酸性和抗菌能力,对人体和动物肠道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猪肠道疾病是指影响猪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胃肠道传染病、细菌性肠炎等。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第一,乳酸菌及其制剂可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中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对机体的生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乳酸菌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性。

乳酸菌及其制剂的给予可以改善猪肠道内的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数量,使肠道菌群呈现健康平衡的状态。

第二,乳酸菌及其制剂可以增强免疫力。

猪肠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70%以上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上皮细胞层。

乳酸菌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乳酸菌还可以刺激黏膜屏障的形成,增强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病原菌侵入机体。

乳酸菌及其制剂可以改善肠道功能。

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有益酶、抗菌物质和多肽等。

这些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改善猪的消化系统功能。

乳酸菌还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消化物质,增加肠道内有益杆菌的生长,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

目前,乳酸菌及其制剂已经成为猪养殖业中常用的预防和治疗猪肠道疾病的手段之一。

但是乳酸菌及其制剂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乳酸菌的存活率和稳定性、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等问题。

今后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建议。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随着猪养殖业的发展,猪肠道疾病逐渐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猪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乳酸菌及其制剂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功能等优点,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肠道、发酵食品等环境中。

乳酸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有害菌生长繁殖,维护肠道健康。

目前,广泛应用的乳酸菌主要包括嗜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双歧杆菌等,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等机制,发挥了预防和治疗猪肠道疾病的作用。

乳酸菌制剂是以乳酸菌为主要活性成分,采用微生态和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而成的产品。

常见的乳酸菌制剂包括发酵乳、乳酸菌分离发酵物、乳酸菌复合菌剂等。

乳酸菌制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免疫力、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等方式,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猪肠道疾病。

猪肠道疾病主要包括痢疾、大肠杆菌病、肠炎等多种类型,这些疾病的发生一般都与肠道微生态失调有关。

乳酸菌以其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乳酸菌制剂可以有效降低猪肠道中病原菌的含量,增强猪肠道的免疫力和保护屏障,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目前,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肠道疾病防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乳酸菌及其制剂在猪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乳酸菌及其制剂的应用效果和机制,发掘更多的优质乳酸菌资源,从而为猪肠道疾病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乳酸菌对生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乳酸菌对生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乳酸菌对生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王蔚;王勃;卢军锋;宁小敏;王智;史新娥;胡建宏【摘要】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以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乳酸菌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益生菌,可调节肠道环境,抑制或杀死胃肠道病原体,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调节肠粘膜免疫力,保持肠屏障功能,有利于猪的健康,提供了抗生素策略的潜在替代方案.本文就饲料中添加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对新生仔猪、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和母猪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猪的福利和养殖水平.【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猪;饲料;乳酸菌;生产性能;健康养殖【作者】王蔚;王勃;卢军锋;宁小敏;王智;史新娥;胡建宏【作者单位】大荔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大荔715100;陕西省家畜改良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6抗生素是家畜饲料中常见的添加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广泛用于农场生长促进和预防目的。

然而,细菌耐药性是一个即将到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欧盟、韩国和日本早已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未来几年内也会陆续限制使用抗生素。

因此,对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如益生菌、益生元、植物产品和有机酸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将会变得广泛。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消耗足够量时可以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

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调节胃肠道生态系统,刺激免疫系统,保护宿主免受胃肠道疾病。

因此,益生菌为饲喂抗生素提供了潜在的替代策略,最常用作益生菌的是乳酸菌,已被广泛地用于动物生产中。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益生菌。

乳酸对仔猪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

乳酸对仔猪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
l co a ius o ilt . 1 4 Dur c× La drc × Yoks ie pge swee dv d d it go psr n o y.t e c n rl a t b cl fp ges l 4 o n ae r hr ilt r ii e n o3 r u a d ml h o to
乳 酸对 仔 猪 肠 道 大肠 杆 菌 和 乳酸 杆 菌 的影 响
冯 尚连 尚建 钢 孙 明 滢 朱建 津 吕金 辉 郭 红 炳 , , , , ,
( 江 农 业科 学 研 究 院 畜 牧 兽 医 研 究 所 , 浙 浙江 杭州 ; 2江南 大 学 食 品 学 院 , 江苏 无锡 2 42 ) 112
Ta e 1 Co bl mpo ii n a uti nt o t n f b s l d e s sto nd n r e s c n e t o a a i t
道 了不 同酸 化 剂 可 以 降 低 仔 猪 肠 道 大 肠 杆 菌 和 沙门 氏菌 , 加 乳 酸 菌 数量 , 认 为 乳 酸 的效 果 增 并
题 , 时 为 减 少 乳 制 品 在 饲 料 中 的 用 量 和适 应 早 同
作 者 筒 介 : 尚连 (9 3一), , 江仙 居 人 , 级 实 验 师 , 事 冯 16 男 浙 高 从 规 模 猪 场 管 理 。E m i:kf gl s a cn - alnye s i .o n @ n
于 4, 饲料 蛋 白, 对 特别是植 物蛋 白难 以消化 。因 而 在仔猪 饲料 中添 加 酸 化 剂 已被 普 遍 接 受 。研
收 藕 日期 :0 0一加 一I 21 5
上世纪 8 0年 代 由于大 肠杆 菌感染 和猪 肠炎成 为 英 国 、 国和 其 他 西 方 国家 养 猪 业 中 的主 要 问 德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农家参谋
NONG JIA CAN MOU
畜牧水产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胡其斌 1 张建梅 2 侯开石 3 顾超 4 (1. 陆良县滇陆猪研究所,云南曲靖,655600;2. 陆良县草山饲料站,云南曲靖,655600;3. 陆良县滇陆猪研究所,
云南曲靖,655600;4. 陆良县饲料监察所,云南曲靖,655600)
1.12
7.55 4.94 6.22
6.23
2.83 1.74 2.28
2.28
1.4 测试项目与方法 测定指标:生长性能。试验第 1、7、14、21 和 28d,分别测定仔猪 的生长性能指标,包括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腹泻指数。每日观察猪的
精神、采食、饮水、粪便以及活动情况,统计其腹泻头数、腹泻率,并对 其腹泻进行评分。试验结束时取其总平均值。腹泻率按(腹泻头数 / 每栏 总头数)进行计算,腹泻评分标准(0 正常 -3 严重)进行打分。
1.5 实验数据 如表 1、表 2。 2 结果 由表 1 和表 2 得知,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与饲喂基 础日粮相比,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乳酸菌均明显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仔猪 的平均体重、增重速度和腹泻率,以抗生素组最高,发酵组次之,但两组 之间差异不大。由表 2 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腹泻评分的 降低、腹泻头数的减少,但抗生素组和发酵组相比还是抗生素的效果优于 发酵组。 3 结论 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仔猪断奶后减少腹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应 用效果与抗生素相比尚有一定差异。产生上述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较高 的抗生素水平能降低肠道感染 , 降低腹泻发生率 , 提高仔猪发育速度。而 乳酸菌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功效较弱 , 其促生长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待在仔猪肠道发育完全后 , 其促生长作用才得到充分发挥 , 预测在育肥阶 段的添加效果可达到添加抗生素的水平。该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 价值,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4 存在的问题 目前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1)菌种保存问题:选择一种经济又有效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 运输、储存方法对于推广发酵饲料使用有着重要意义。2)产品标准问题: 由于微生物发酵产生众多的代谢物质,对于其中有效成分研究缺乏,建立 完善的行业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十分必要。3)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效果不 稳定:要进一步筛选合适的微生物,深入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有效成分, 并对其适用动物种类以及剂量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4)微生物发酵饲 料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正常微生物区系平衡打破后,有益菌微生物在特定 情况下有可能变为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证明无害 后才能广泛的推广应用。 5 建议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在仔猪阶段使用好的活菌制剂, 比使用抗生素更会产生较长远的有利影响。在断奶阶段使用微生态饲料对 预防大肠杆菌是至关重要的阶段。2)通过饲喂母猪,降低仔猪感染大肠 杆菌的机会。3)在仔猪处于应激期时是添加益生菌的最佳时期。4)用于 疾病辅助治疗和病后恢复,但注意微生态制剂是活的微生物,不要与抗生 素同时使用。5)净化养殖环境,降低大肠杆菌感染机会。使用微生态制 剂对环境实施喷雾预防,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6)建立数量优势,益 生菌过少起不到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应该连续应用, 现有产品中的益生菌在肠道黏附定植性一般不是很好,需连续应用,在肠 道定植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瑞 , 易文凯 , 黄兴国等 . 发酵料的营养特性及在仔猪生产中的 应用 [J]. 饲料工业 ,2012,33(13):19-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0导读近年来,随着欧盟和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和禁用抗生素,寻找高效安全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微生态制剂和发酵饲料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但在生产中发现,微生态制剂实际应用效果不稳定,且其产品的货架期较短。

发酵饲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饲料,目前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热点。

在众多发酵饲料中,乳酸菌发酵饲料因具有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饲料不仅含有大量活性益生菌,还含有大量的益生素等活菌与代谢产物,同时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将大分子蛋白分解为活性肽或游离氨基酸,对饲料起到预消化作用。

此外,乳酸菌还是多种动物消化道的共生菌,乳酸菌进入动物肠道后,可使动物肠道中有益菌数量增加,促进肠道内形成有益优势菌群,从而竞争性抑制病原微生物增殖,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并对机体免疫起到积极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进展,本研究拟采用本试验室分离获得的1株具有产乳酸能力和抗逆性强的唾液乳杆菌,进行全价饲料固态发酵,研究该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小肠发育情况的影响,为该发酵饲料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与分组试验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养殖基地进行,选取48头28日龄、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周期为29d,试验开始前3d为预饲期。

1.2 饲养管理试验猪饲养于保育舍内,每个保育床为1个重复,每天喂料3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通风换气,室内温度保持在15~20℃,免疫程序按养殖场内常规进行。

在预饲养期间,每日统计饲料消耗和健康状况,掌握仔猪采食量变化,同时观察猪的行为和健康状况。

预试期结束后,称试验猪质量并进行调整,统计后各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时进入正式试验。

1.3 试验日粮对照组饲喂无抗乳猪全价配合饲料,试验组饲喂添加20%乳酸菌发酵饲料的无抗乳猪全价配合饲料(表1)。

1.4 样品采集1.4.1 粪样采集在屠宰前1d以保育床为单位进行粪样采集,采集保育床下四角粪便,混匀后装入10mL灭菌离心管,冰盒保存后立即带回试验室进行微生物计数分析。

1.4.2 消化道组织和内容物的采集取空肠、回肠、结肠段,进行上皮分离(3cm×3cm),取上皮层和部分肠段,保存在50mL多聚甲醛溶液中,部分组织剪碎保存于灭菌冻存管;分别取各肠段内食糜,混合均匀后保存于2mL灭菌冻存管。

同时用固体pH计测定内容物pH值。

1.5 指标测定1.5.1 生长性能指标于试验开始1、14、29d晨饲前空腹称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

1.5.2 免疫器官指数分别采集脾脏、肝脏、肾脏,称取其湿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

脾脏(肾脏、肝脏)指数(g/kg)=脾(肾脏、肝脏)湿质量/猪活体质量。

1.5.3 胃肠道食糜pH值与回肠、结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简称VFA)含量测定采用WalkLAB pH60型酸度计测量各肠段食糜pH值。

取1g内容物分别加入1mL无菌蒸馏水,充分振荡成悬浊液,在4℃、50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0.5mL加25%偏巴酸0.1mL摇匀过夜。

上机前,在4℃、10000g离心10min,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含量,具体方法参照文献。

1.5.4 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固定后的肠道组织样品经脱水以石蜡包埋,连续切片(5μm),以苏木精-伊红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肠道黏膜结构,并以Moticmed 6.0图像软件分析。

每张切片测定10根完整绒毛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选择5张切片计算每个组织的平均值,具体方法参见Kim等的方法。

1.5.5 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在无菌条件下,取1g粪便到灭菌离心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后梯度稀释,取100μL稀释液涂板,置于37℃条件下,乳酸菌培养48h,大肠杆菌培养24h,进行菌落计数,每组4个重复。

1.6 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试验数据经MIcrosoft Excel 2010初步处理后,利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为0.05。

2结果与分析2.1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第Ⅰ阶段,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第Ⅱ阶段,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

2.2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免疫器官的影响由表3可知,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肝脏、肾脏和脾脏质量和相应器官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

2.3 发酵饲料对仔猪胃肠道食糜pH值的影响由表4可知,饲喂发酵饲料的仔猪胃、回肠、结肠食糜pH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分别降低19.17%、7.45%、4.48%,空肠和盲肠中食糜pH值有降低趋势(P>0.05)。

2.4 发酵饲料对仔猪回肠和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由表5可知,饲喂发酵饲料的仔猪结肠内乙酸含量显著升高,丙酸含量有升高趋势,分别提高22.99%、22.28%,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在回肠中,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各VFA含量以及总VFA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2.5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小肠绒毛形态的影响由表6可知,发酵饲料对仔猪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之比值无显著影响。

2.6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由表7可知,与对照组比较,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仔猪粪便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沙门氏菌数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3讨论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饲料呈浓郁酸香气味,同时饲料松软、适口性好,这可能是导致仔猪采食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也与Choi等的研究报道一致。

Shim等发现,相比对照组和液态发酵组,固态发酵组肉鸡平均采食量显著提高。

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争议较大。

有研究报道,添加乳酸菌发酵饲料有降低断奶仔猪平均日增质量和料重比的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发酵所采用的菌种、发酵条件以及贮存环境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在本试验中发现,仔猪在断奶后1~14d的平均日增质量略有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试验采用了较极端的无抗饲料,在该期间,断奶应激导致了部分仔猪出现腹泻,因此影响了仔猪生长速度。

但同时也发现,在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14d后,饲喂发酵饲料仔猪平均日增质量显著提高,该结果说明发酵饲料具有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

动物胃肠道的酸度是影响其消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酸度是仔猪实现正常消化功能的关键,发酵饲料中的乳酸菌及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动物的胃肠道pH值。

在本试验中,饲喂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仔猪胃、回肠、结肠pH值。

原因可能有2点:一是发酵饲料中的乳酸、乙酸等酸性物质进入肠道改变胃肠道pH值;二是可能发酵饲料中的乳酸菌定殖在肠道内,乳酸菌大量生长产生了大量乳酸,降低了仔猪肠道pH值。

单胃动物微生物发酵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后端(结肠、盲肠、直肠),一般以盲肠中VFA(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等)含量最高,VFA的存在对仔猪的后肠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Giang等发现,在仔猪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制剂,显著提高了回肠和结肠中乙酸和丙酸含量。

本试验中,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仔猪结肠中乙酸含量,同时丙酸、总VFA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结肠中定殖的乳酸菌大量繁殖并利用了碳水化合物发酵;而回肠中的各VFA以及总VFA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小肠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对肠道发酵的影响程度较低。

肠绒毛是小肠黏膜表面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的细小突起,小肠绒毛是小肠的基本功能单位,在消化道前段(十二指肠和空肠)分布最密,往后则逐渐减少。

肠绒毛之间具有隐窝,隐窝深度决定肠绒毛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上皮细胞的速度,反映了细胞生成率。

隐窝变浅,表明细胞的成熟率上升,分泌功能强。

Hampson指出,未断奶前随着日龄增加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增加,隐窝变深。

有研究发现,从液体奶向固体饲料的过渡状态会造成绒毛高度缩短,隐窝加深,这暗示断奶会降低仔猪的消化能力,对仔猪的肠道形态有重要影响。

Choi等研究报道,饲喂液态和固态发酵饲料的仔猪与对照组相比,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之比差异显著。

在本试验中,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以及二者之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的肠道发育无明显影响。

本试验中,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了乳酸菌数量,这与Konstantionov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发酵饲料中的乳酸菌在肠道中大量定殖,竞争性争夺肠壁的定殖位点,同时乳酸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了有机酸(乳酸、乙酸等)以及某些抑菌因子,进而抑制了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定殖,平衡了仔猪消化道微生物区系,进而保障了仔猪的消化道健康。

饲喂发酵饲料有降低沙门氏菌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乳酸和乙酸等有机酸,同时结合较低的pH值可以降低沙门氏菌的数量,但活性乳酸菌对沙门氏菌并无显著抑制作用。

4小结乳酸菌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采食量,但对料肉比及平均日增质量无显著影响;乳酸菌发酵饲料可提高仔猪肠道内VFA 含量以及粪便乳酸菌数量,对仔猪肠道健康有改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