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

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又将此书发展《教育心理大纲》这一

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心理是一门什么学科)?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以直接或间接(象征性)的表达

方式表现其想法及思考,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同伴之间的互动,解决矛盾冲突,获得自信

7.萌芽期: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之一,确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基本形式”,蒙台梭利著作《吸收性心智》,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

8.初创期: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是被认为“正统”的,而且是唯一被皮亚

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的幼儿教育模式,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9.发展期: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0.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

11.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

12.奥苏贝尔认为学前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

1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

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15.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其确立的游

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教学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16.蒙台梭利提出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她为以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教具与学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被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17.奥苏贝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它主要受奥苏贝尔的

意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

18.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期,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

有两种,一种是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这是唯一被皮亚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幼儿教育模式,一种是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9.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正强化和负强化

20.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定义: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

2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

不同的学习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观察学习也是儿童创造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

2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24.构建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或观点或看法?

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室主动建构的

25.斯金纳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把这种只是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

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26.强化原理及强化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塑造与消退

27.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

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

28.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爱与从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9.人本主义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包括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

功,价值澄清等

30.认知心理学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获取,保持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加涅提出的学习信

息加工模式被公认为是较好的解释模型

31.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加涅,斯滕伯格等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则有奥苏

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斯的发现学习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32.发现学习室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

33.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主要有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34.程序教学: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

35.学习定义: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

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36.脑功能发展存在两个明显加速期,第一次在5~6岁左右

37.幼儿学习障碍:多动症与学习,学习困难

38.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

39.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方

式,交往中的学习,游戏活动

40.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

无意性与内隐性,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41.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的

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幼儿期还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42.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好奇、兴趣、诱因

43.好奇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动机,好奇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活动

44.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在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

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45.学习迁移分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特殊

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46.相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即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发生学习

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练习的领域与所要迁移的领域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性越强,反之则迁移性越弱

47.概化理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

识的概括性理解

48.幼儿的主动学是由动机引起的

49.动机是只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

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50.好奇是幼儿最主要的动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诱因是幼儿学习

的外在动机

51.科隆巴赫和是诺通过研究区分出两种动机: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

52.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

54.学习迁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

移,从迁移的效果来说,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的发生方式上,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萨洛曼和帕金斯提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55.教师教育幼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①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及学习特质

②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了解群体里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及需要,以针对不可

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③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经验是有

意义、有相关性的,并能显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尊重

56.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

5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映了儿童在智能方面的差异,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

中心,即语言,逻辑或数学,音乐,空间或视觉,运动或身体,人际,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

58.案例妮妮和安安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59.学习风格的两种类型详细理解:序列性学习者,偏爱以序列步骤的方式学习;整体性

学习者,喜欢以分层的方式学习

60.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情绪类,社会性,生理性,心理性

61.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补偿,治疗,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个别

化教育方案

62.幼儿学习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性别等

63.适宜性教育的适宜性包括两个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个别差异的适

宜性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差异,能力,文化,兴趣,发展

64.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有:诊断,直接,系统化教学,精熟学习

65.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

机,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66.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

67.制约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

习;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

68.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有意识支持

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69.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7中智能中,语言智能可以

说一出生即开始发展

70.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皮亚杰认知理

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71.乔姆斯基先天伦观点:乔姆斯基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

“语言获得装置”

72.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维果茨

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73.婴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模仿学会的,婴儿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是模仿和强化

74.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

划,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倾听、积极反馈,鼓励尝试使用语言,肯定期待

75.幼儿园班级管理定义:指教师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也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

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

76.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全面关注,并行处理,过渡环节的高效,让每一幼儿参与进

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77.幼儿学习评价定义: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

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

78.学习评价的分类:从评价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

评价;从评价进程分为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的参照物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79.情景观察定义:指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

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学习

80.多彩光谱定义: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

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

81.多彩光谱评价的四个显著特点: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

发展的评价,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82.幼儿与教师角色: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教师为幼儿发展

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83.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

84.专业人格特征:激励性人格,灵活变通性,爱心与同理心,情绪稳定

85.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6.斯金纳提出操作性原则

87.概化理论是贾德水中打靶提出的

88.韦纳提出了归因论因素来源于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89.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不包括非指导性教学

90.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离不开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的观点,幼儿家庭与幼儿所在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小环境系统

91.“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心理家是布

鲁纳

92.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要求幼儿教

师应承担的角色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93.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

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

94.很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论”,有一个阶段,教师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

和动机,但在自主发展的规划上有所欠缺,这一阶段是新手—动机阶段

95.中小学教师一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幼儿教师则较难做到,很多主体活

动、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人格特征是灵活变通性

96.当前,进程农民工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群体幼儿提供服务的

是治疗模式

97.面对某项学习任务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的解决上,重视子问

题之间的逻辑顺序,有些儿童则倾向于对所有子问题惊醒全盘统筹,这两类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学习风格的差异

98.最早论述儿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99.强调教师应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

是人本主义

100.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以及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101.大量研究证实,脑功能的单侧优势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102.从学科性质来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特别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

103.强调评价应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儿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这种幼儿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评价

104.研究幼儿同伴关系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测量法

105.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别差异适宜,和年龄适宜

106.最早设计出幼儿园玩具“恩物”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是福禄培尔

107.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著作是《教育心理学》

108.在创设幼儿园活动室内的环境时,活动区的数量设置应考虑班级幼儿的人数和年龄

109.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110.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

111.教师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

112.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

113.内在动机: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114.简述“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

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通常称为基线,教师采取矫正措施

115.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参与性,多元性,生成性

116.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①科学地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

②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

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117.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幼儿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118.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

119.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①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②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③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④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120.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

121.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和从属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122.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包括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

123.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

124.发声性模仿,双向性模仿,按成人要求模仿属于婴儿在学习语言方面主要的模仿方式

125.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有五种,其中不包括设置纪律和规则

126.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程序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127.提出“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128.幼儿教育者,幼儿学习者,环境和教学属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主要变量

129.依据评价目的,幼儿学习评价可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30.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加德纳

131.幼儿园同伴关系主要有五种,其中包括受欢迎型,被拒绝型,有争议型

1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皮亚杰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属于幼儿语言学习传统理论

133.幼儿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其中包括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134.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其中包括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135.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幼儿教师主要有三种角色,包括养护者,榜样,沟通幼儿和社会的中介

136.迁移的发生在与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这种观点是图式理论

137.关于幼儿的创造性,其不是一种初级创造,其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

138.关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主义观点是语言获得源于强化

139.幼儿教育活动的广域性,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完整”教育观

140.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141.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加盟哪里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142.海德尔提出个体归因有两种: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

14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这种迁移称为正迁移

144.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145.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同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和同伴等级评定法

146.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激畅性,独创性,灵活性

147.帕克认为按学习风格分,学习者主要有两类:序列性学习者和整体性学习者

148.婴儿学习语言有两大途径,模仿和强化

149.根据评价标准,幼儿的学习评价可以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50.发现学习:指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识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的学习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于实验的能力,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探索态度

15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52.学习的迁移: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153.幼儿社会性: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

154.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因素?

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

②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

③学习是全方位的

④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155.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①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②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③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④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156.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①幼儿自身素质对社会能力发展

②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

③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

④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157.针对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有哪些适宜性教学方式?

资源利用,补偿,治疗,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个别化教育方案

158.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关于学习有哪些主要观点,请一一阐述

答: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①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把那种只是有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

的、收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认为,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在学习中有主导

地位,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无论事前是否有引发这一行

为的刺激,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跟对在反应

之后的强化物,而不是在反应之前的刺激物,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方式

就是

R—S,而不是经典行为主义主张S—R

②强化原理

强化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个体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方面:一是他认为铅华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

激相关系,分两类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二是斯金纳指出了强化的个体差异

性和情境性

无论正、负都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往往容易与惩罚混淆,斯金纳认为

负强化与惩罚有本质区别:目的不一样,实施的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③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斯金纳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塑造是通过安排特定的

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

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代币强化的方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

强化物,小红花,小红星,盖章,卡通贴纸,特制的塑料币等可以代币

159.幼儿的学习主要有哪些特点?

①容易被扼杀学习主动性

②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③学习的无意义性和内隐性

④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160.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其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观点采择是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161.婴儿语言学习的方式是理解和创造

162.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被称为总结性评价

163.幼儿学习评价应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其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

164.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包括表情丰富性

165.幼儿教育活动的参与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民主儿童观

166.成人先模仿婴儿的发音,然后婴儿模仿成人,这称为双向模仿性

167.关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主义的观点是语言的获得源于强化

16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海伊/斯科普方案169.依据评价进程,幼儿学习评价可分为学习前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170.罗杰斯将学习分为两种,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171.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同伴行为描述法

172.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发展能力的心理学家是乔姆斯基

173.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不包括教师效能感训练

174.主要体现为创造的产品不属于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特征

175.管理班级时教师能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这被称为并行处理

176.迁移的发生在于儿童对知识有概括性理解,这种观点是概化理论

177.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的三大变量是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178.斯金纳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操作性反应和应答性反应

179.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180.布鲁纳主张幼儿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

18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消极的影响,这种迁移为负迁移

182.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183.认知主义代表人物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

184.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分别是情景记忆,程序记忆,语义记忆

185.正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的奖励性刺激

186.动机: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

187.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前的影响

188.学习困难: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189.班杜拉认为观察榜样行为可能产生哪些学习效应?

观察学习效应,抑制效应,社会性促进效应

190.关于幼儿的学习,脑科学研究有哪些发泄?

答:首先,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其次,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最后,脑科学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191.幼儿的学习动机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②外在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192.幼儿自身哪些因素影响其社会能力的发展?

①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其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③社会信息加工技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193.幼儿社会性教育主要由哪些原则?

情感支持,行为实践,榜样作用,一致性,随机教育

194.幼儿语言学习,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与策略?

①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②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③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④倾听,积极反馈

⑤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⑥肯定期待

195.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②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③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

④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儿童个人的自我评价的学习小组对个人的

学习评价

196.随机通达教学

是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在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思潮中,美国学者斯皮罗等人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特别引人注目,斯皮罗等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建构性学习的过程,以揭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

197.幼儿主要由哪些学习方式,请阐述分析

①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来学

②操作学习,操作学习室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

的探索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活动

③语言理解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用于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

④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种学习活动中,兼有

几种学习方式,特别是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

⑤交往中学习,与成人,同伴的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交往满

足幼儿的认知性动机,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

成,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⑥游戏活动,游戏使幼儿进行学习和反战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198.采取哪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①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②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③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1.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即能够借助于词语而实现。 2.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要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更高的记忆现象。 3.道德判断: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4.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反映。 5.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6.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7.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8.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它分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和主动型攻击性行为。 9.性别行为:是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10.定向性注意: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11.问卷法: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制作书面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书面调查的方法。12.形象记忆:指根据事物具体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13.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即能够借助于词语而实现。 15.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要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更高的记忆现象。 16.道德判断: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17.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反映。 18.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19.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0.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21.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22.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23.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24.有意想象:是依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作想象。 25.近远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学习方式和动机

1.幼儿学习方式有哪些? 这次主要是看了小小班和小班的幼儿,感觉上幼儿的学习方式都是比较类似的, 小小班和小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典条件作用 (1)就好像中午睡觉的时候,要把等关了,而且把窗帘拉上,营造一个睡觉的环境,而当要起床的时候,就把灯开了,幼儿们通过感受这种亮度的变化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了 (2)又好像在吃饭之前要放故事,或者是像东方红那样子,有一首歌是结束活动的,幼儿都很熟,每当响起时,幼儿们就开始忙碌收拾玩具起来,这都是非常经典的条件发射作用,什么音乐应该对应做什么。 (3)就好像老师说: “小朋友看哪里,小朋友看这里,小朋友看哪里,小朋友看老师”我觉得这些形式的话语也相当于经典条件反射了,一说这句,大多幼儿就会看着老师。 2.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奖励某种行为作为重点,而在幼儿年龄增长过程中,起更多作用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而在幼儿园中,教师用的操作性条件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下面就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操作性物质条件 ①在小小班的时候,每天下午将近放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进行一天生活的反思,哪里做得不好,她会先说出现象然后慢慢地引导小朋友,叫小朋友自己说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而这些是包括一天的行为教育,安全,礼仪等方面, 而且老师会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因为也是小小班和小班的孩子,对行为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弱,通常要通过外在的一些条件来帮助他们行为的养成,就好像奖励小贴纸,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他们对待小红花,小贴纸,小礼

物等这些物质的奖励是很在乎的,而且看到别人有奖励了,大部分的幼儿都能积极地遵守规则,做出好的行为,而被奖励的幼儿则作为一个榜样作用,激励其他的小朋友,这是很好的。 ②而我观察到了有一些不好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在幼儿园里面,尤其是小小班,我观察到了一些现象,有一些小朋友很快就不吃饭了,我看到一个简直是只吃两口他就不吃了,但是只要别人喂他吃饭,他就很快就能吃完饭了,我觉得这种可能是一种不好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可能在家里的时候,他不喜欢自己吃,然后不吃了,引起家里的人看到后就喂他吃饭,久而久之,当他不想自己吃饭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吃,然后等待别人来喂饭,我觉得这是因为行程了不好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像这样的还有幼儿不喜欢自己做事情,养成懒的行为,有可能与这个大人强化了幼儿不恰当的行为而导致的。 因此,大人应该根据教育的要求,从幼儿类似的主动行为中辨别出来,哪些行为需要予以强化,哪些行为不应该去强化,才能从小形成良好习惯。 3.观察模仿学习 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即广义的观察来学习。而幼儿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而年幼的孩子主要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就好像我在小班时候,观察到了有一个小孩子老师说一句话,他在下面就要说一句话,有时候是学老师有时候是自己再说,但是我有发现,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强,在其他大部分的孩子只会说话不连续的时候,他却可以说一些很复杂的词句,语言发展能力比其他一些小朋友强,我觉得这可能与他平时喜欢模仿成人说话有关。而有时候有一些成人,在孩子学习模仿自己说话的时候,他可能会很生气地呵斥孩子,但其实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语言的发展的。 而在建构区的时候,老师都是在纠正孩子的建构的东西的基础上,在旁边自己建起一个建筑,然后问小朋友们好不好看,这样的话,可以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建筑来去加一步去建构,但却是有结构基础的。而且有时候老师会称赞有一些小朋友行为表现得好,例如有些小朋友走路比较好,背挺得比较直,吃饭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课时 四、参考书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B. 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M . B.加梅佐、M. B .马秋欣娜、T. C.米哈里契克:《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5、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学习要求: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4、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0 ----- 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 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机制(知其所以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二节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类型: 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专题研究) 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法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 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回顾指南》,要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2、一般方法观察法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1、再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自我中心性: 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4、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个体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5、遗传因素: 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亲社会行为: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 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 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 象的过程。 2、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 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 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 指对客观的 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 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4、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 觉的高级形态。 5、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 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1、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 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 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4、遗传素质: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 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尤 其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 征。 5、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儿童心理 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 盾,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 状态之间的矛盾。 1、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 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 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2、道德感: 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 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 引起的情感。 3、个性: 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 动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 合。 4、生理成熟: 是指身体生长发育 的程度或水平,也称胜利发展。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 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 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 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 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 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 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儿 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 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 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 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 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 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这是 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 志。 4.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 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 困难的心理过程。 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 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 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 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 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 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1.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 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2.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 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 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 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 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 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 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 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 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 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 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 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 会化过程。 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 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 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 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 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 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 性、遗传性、稳定性。 5.自我意识:是对自己所作所为 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 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 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概念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能动的反映 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执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 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 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 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 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 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 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 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 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 期。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 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 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的发展。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 作用相联系。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食物的整体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 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 和间接的反映。 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 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 作。 挫折: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 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幼儿心理学重点 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 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 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 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 新趋势。 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 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 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 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 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 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 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 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 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 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 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2)紧张型(3)淡漠型 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 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 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 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 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 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 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 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 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 症。 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 (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 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 起作用的) (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 去适应)

3~6岁幼儿心理学

第八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这种现象表现出幼儿的()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绪 2.五至六岁幼儿受到别人的嘲笑而感到不愉快,与这种这种体验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自我意识 3.两岁以下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主要是() A、生理习惯问题 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C、与人的关系问题 D、与物的关系问题 4.儿童不愿一个人呆在黑暗的房间,这种情绪是()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 A、体验 B、过程 C、情绪 D、认识 6.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是() A、情绪掩蔽 B、情绪 C、情感 D、情绪控制 7.开启了成人与婴儿交往的通道的情绪是() A、生气 B、社会性微笑 C、恐惧 D、焦虑 8.喜悦时语调高昂、语调夸张、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较大,是() A、外在表情 B、体势表情

C、面部表情 D、言语表情 9.“人逢喜事精神爽”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挫折 10.“拆卸玩具”表现出幼儿的()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绪 11.下列不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趋势的是()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个体化 D、自我调节化 12.根据一定道德准则,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道德行为 D、美感 13.新入园的幼儿,看见妈妈离去伤心的哭,会引起别的幼儿也跟着哭起来,这是幼儿情绪的() A、易感性 B、感情内隐 C、感情掩蔽 D、稳定性 14.“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 A、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B、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D、意志对情感的调节 15.“化悲痛为力量”说明了() A、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B、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D、意志对情感的调节 16.与观察盆景相比,幼儿更喜爱观察金鱼,说明了情绪在认识活动中的()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17.关于情绪与情感区别,不正确的是() 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汇总

幼儿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P1(定义) 2、一般认为,在幼儿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P4(填空) 3、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P5(辨析) 4、简答: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P5-10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5、简答:教育为什么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P10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P12(填空) 7、简答: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P13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9、简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P16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0、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P17(定义) 1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P18 12、幼儿期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 13、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P74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14、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有时幼儿虽然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虽然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P82 15、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P92(填空)

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凭着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和热爱,我参加了黔东南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学生幼儿教育心理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幼儿教育心理学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

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精品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2.1882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 1.幼儿:3~6 岁(学前:0~6 岁、幼儿前期:0~ 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 岁;初期: 3 岁;中期: 4 岁;后期: 5 岁) 三、综合 2.儿童:0~18 岁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的反映。 (2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 4.心理现象的分类: 和社会环境)。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 —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思维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 系统、自我意识系统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1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 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 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2 )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 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 岁,主要研 的反映。 究对象3~6 岁)。(3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 节和支配上。 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4 )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二、大事件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1.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感谢下载载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幼儿园心理学培训心得

幼儿园心理学培训心得 幼儿园心理学培训时,你会有何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关于幼儿园心理学培训心得,供大家参考。 前段时间幼儿园布置每位教师要学习一本专著,我学习了幼儿心理学,通过学习,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 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 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 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 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我的工作期间,在我带班的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